也说中秋

作者: 半介寒儒[文集]2022年09月22日心情随笔

宋人林光朝有句云:“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此最明夜即中秋之夜也。然今年的中秋夜,云封月隐,无月以赏,便着笔几句闲聊,也算这节还没白过。

以前话过端午,今又说中秋,道不准哪天会叙叙清明乃至春节。这些节日从姓“汉”到姓“中”,值得述本阐源。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的生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礼记。月令》,节名始定于唐。该节有“祭月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团圆节等诸多别称,与岁旦、清明、端午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说到中秋,最绕不开的是月饼和月亮。传闻月饼源于纪念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一说源于“胡饼”,得杨贵妃更胡为月,始称月饼;一说源于元末明初,扯上了朱元璋的农民起义。不一而足,都说得来有龙去有脉,孰真孰伪,也已难于定论。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月饼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度的文化象征。

至于月亮,从古至今,无数骚人逐韵,不少墨客挥毫。唐·李峤《中秋月》“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苏子《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唐。张久龄之《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重温这些文采十足的清辞丽句,不觉已逸兴遄飞,诗心萌动,由是拙句跃然纸上:“桂叶婆娑皓夜长,清辉朗朗洒微凉。银壶过处分秋色,玉盏停时落桂香。疏篱影瘦虫鸣密,老屋星高鸟宿忙。难得今宵凭任性,浮生仅此又何妨。”律韵既成,随之一曲《西江月》词韵又生:万里星光淡淡,一眸皓宇茫茫。今宵望月好称觞,四五云朋座上。两盏三盅下肚,凭添几许疏狂。素来谦逊未彷徨,哪觅从前模样!”

要说中秋,尤忆是儿时:是夜,孩童们聚在一起,自然而然的会背上几段从大人们那儿学来的童谣:“大月亮,小月亮,哥哥爬起来做木匠,嫂嫂起来炒阴米,婆婆闻到糯米香,连忙起来补裤裆。这一补,那一补,补来补去都他妈个穿屁股”;再如“月亮光光,芝麻烧香,烧死麻大姐,气死幺姑娘。幺姑娘不要哭,买个娃娃打鼓鼓。鼓鼓叫喊,买个灯盏。灯盏漏油,买个枕头。枕头开花,接个干妈。干妈脚小,气死癞疙宝。”这些段子,至今仍有好些差不多和我同龄的人依然记忆犹新。

是的,儿时的月亮,那才真正是土生土长的农家月亮,也是最接地气的月亮,更是我喜欢的月亮。

中秋无月,如长冬无雪。无月之中秋,恰如羊肉粉少了芫荽,屁巴虫没有大蒜。从食欲的角度,缺的便是那独有的味道;于风雅的层面,缺的则是那诗意般夜的澄明与静谧。古人亦不喜中秋无月,有唐人司空图之《中秋》为证:“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从月饼到月亮,即乃从物质到精神,二者不可或缺,皆人们之所需。诚然,没有一定的物质保障,再美的佳节也是悲催的,再圆的月亮也是扁的;饥肠辘辘时,再明的月色也是惨淡的。幸得逢盛世,温饱充盈,要赏点月有的是诗酒文章。

2022年的中秋已过,于情于景,未敢忘东坡先生的向天一问。窃以为: “明月年年有,不必问青天。”即便此处无,而别处自有;即便眼里无,而云上也是有的。只要人在、情在、乡念在,兼无高处之寒,那轮明月自在心中。

作者半介寒儒的文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