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愁

作者: 皮金玉2022年12月01日美文推荐

霜降时节,绿意将褪未褪,草木将黄未黄,我们老年大学国学班一行30人开始了金秋游学之旅。

客车一路颠簸到达此行的第一站——燕矶嵩山民俗博物馆。刚到门口,馆长严基树就热情上前迎接,亲自引导讲解。展厅里各式老物件琳琅满目,从木制摇篮卡椅到八仙桌太师椅,从铁犁木耙到水车采菱船,从草鞋到布履,从纺车到织机,从明代府城墙砖到明代酒缸……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民俗文化浓缩在一件件或大或小、或残缺或古旧的物件中,散发着沧桑的味道,浸润着远古的智慧,诉说着过往的云烟。学员们边看边听,边走边拍照:有的人发挥好学生的特质,不懂就问;有的人推着巨大的木杠,体验老式碾米的慢生活;有的人凑近陶瓷缸沿,辨认那刻痕依旧鲜明的人名地名……在5000多件藏品中缓缓穿行,我的心却在思量、在追问:这些藏品是如何收集到手的?是随缘得之还是大费周章?是荒秽中觅芳草还是时常处出佳品?如果说一件藏品就是一个梦,那这个追梦人又有怎样的情怀?他寻梦的路上又有怎样的际遇?

在展厅的一面墙上,我们看到很多村牌门牌排列成片。竹林塆 、李家垴、潘家桥、邓家嘴……一个个承载着姓氏、承载着历史、承载着地理特色的村 塆在整体搬迁后只剩下一个符号、一堆数字、一个名称。站在"邵里头塆 "的村牌前,严馆长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当年文物征集小组走村串户来到邵里头塆 时,七十多岁的老村长从墙上颤巍巍取下了这块小小的门牌。他久久依偎着门牌,半天不舍放手,混浊的眼泪慢慢从眼角涌出,随行的工作人员见状也深受感染,赶紧按下快门,留下这珍贵的一瞬。讲述中,严馆长数度哽咽,我们的双眼也不禁湿润。是啊!他们留恋的岂是一块门牌?他们分明是留恋脚下这块土地,留恋着"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童年时光,留恋着"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乡间生活,也留恋"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江上风景和"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的农家喜悦。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今天,那些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乡亲们对于故土家园的执着与留恋,世世代代累积的乡愁与记忆又将何处安放呢?作为土生土长的村民,一个念头在严基树脑海中渐渐明晰:筹建民俗博物馆,留住乡愁,给记忆以温暖。

随后,我们参观了比邻的全国非遗重点项目——嵩山百节龙博物馆。展厅中央一条巨龙盘旋而上直达天花板,地上是一块块厚重的龙纹石碑,四围展台里是各种龙烟标、龙火花、龙邮票、龙玉器、龙砚台等不同主题的藏品,触目所及博物馆里龙行天下,门口两根红石华表上也是祥云蛟龙。我们离开展馆时,正值全国第20届旅游门票收藏展160人的代表团来此参观,不由得惊叹这个小小展馆巨大的文化魅力!正是因为有无数个严馆长这样热心传统文化保护与抢救、传承与传扬的群体,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一脉相传,生生不息!

将近11点,我们驱车来到临空经济区展示中心。透过"鄂君启金节"的复制品及图文演示,得知原来鄂州自战国时期就已依托发达的水陆交通建立了四通八达的贸易网。如今,花湖机场的落地建设更是让鄂州的发展如虎添翼,成为集公路铁路运输、水运、航空的立体联运中心。正如讲解员所说的:鄂州不近海不靠边,走向世界靠蓝天。

最后一站来到沙窝千秀谷农庄。阳光下的千秀谷层林尽染色彩斑斓,茂林修竹美不胜收。几只鸭子在水面嬉戏,鸡犬在山间相逐,猕猴桃像调皮的毛头小子躲在层层叶间偷笑,酸甜的山楂在枝头招摇,红红的柿子挂在黝黑的枝干上。徜徉其中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只想"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曾经偏僻的乡野如今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看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啊!

一日之游,在自然与人文中来回切换,在过去未来间回望与展望。游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走出书本、走出课堂,来一次心灵洗礼和文化打卡,感受生活的美好,更在于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