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文章

2022年12月05日经典文章

绿色的文章(精选22篇)

一条绿围巾

文/蔡金海

和老伴儿一起逛超市,在服装区发现一个出售围巾的摊位。在锃光瓦亮的不锈钢货架上,搭着好多各式各样、颜色不一的围巾。我俩高兴地选了两条,我的是大红色的,老伴儿则挑了一条蓝绿花格的。捧着新买的围巾,我不禁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买围巾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

那时候,市场上的东西比较单一、匮乏,不是缺这就是少那,有时连平时生活需要的日用品都很难买到。

关东大地,毎到冬天,滴水成冰,寒气袭人。人们为了御寒,常常买一条又厚又长的毛线织的大围巾,女人用它既能包头又能围脖子。男人有大皮帽子,只用围巾来围脖子。

一天,我在大街上发现一位女同志围的绿色围巾挺好看,既不张扬,还显得秀气,就想给妻子也买一条。回到家里,我跟妻子刚一说,她便诧异地瞪着眼睛对我说:“买绿色的围巾?上哪儿买去!我们单位好几个姐妹想买,到市里商店跑了个遍,连绿围巾的影儿都没有瞧见!听说那些戴绿色围巾的,都是托人从上海捎回来的,你能到上海买去?”我没回声,心想:“等我买回来,看你说啥。”

星期天,我不顾天寒地冻,早早地骑上自行车,直奔市里的几个大百货商店,专找卖衣帽的专柜,看有没有绿色围巾。那时候的商场不像现在,出售的衣物都敞开地挂在外面,顾客一目了然,还可以随手挑选,而是一摞一摞地摆在镶玻璃的橱柜里,顾客想看哪件,售货员就拿哪件。我一口气接连跑了一商店、二商店、五商店,都是高兴而进、扫兴而出。“踏破铁鞋无觅处”,始终未见到绿围巾的影子。

我不甘心空手而归,大商店没有,就找小店铺碰碰运气。于是,我便骑着自行车,顶着刺骨寒风,放慢速度,沿着小商店鳞次栉比的大马路往家的方向骑,眼睛不住地朝街两边瞧着,只要遇到百货店铺都要进去看看。一进门先向售货员打听,有没有绿色围巾。那时的售货员态度好,一色的笑脸相迎,笑呵呵地回答:“没有绿色的,你看看,别的颜色能相中不?”我不好意思地摆摆手,垂头丧气地出来了。

天意不负有心人,在离南关大桥不远的三道街,我走进一家不起眼的小百货店,当我问“有没有绿色围巾”时,售货员没等我说完,便弯腰伸手,麻利地从货柜里拿出一条绿色的围巾,摆在玻璃货柜上。我的眼睛顿时一亮,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强忍住内心的惊喜。只听售货员说:“你围的这条黑色的,显得多老气!”说着,又顺手拿出一条灰色的围巾。“这条灰色的多气派,一个大男人,哪有戴绿色围巾的。”我一听,知道她是误会了,赶紧解释:“这绿围巾不是我戴,是给我爱人买的。”她嘿嘿一笑:“女人戴绿色的好,眼下正时兴绿围巾,这不,店里进了十多条绿色的,没两天,卖的就剩这一条啦。”

我顾不得听她说些啥,下意识地只顾两手捂着绿围巾,假装查看,生怕再有顾客来抢走。其实,就剩下一条,已经没啥挑选的余地了,我只是遮掩一下,让兴奋的心情平静下来。

问价,付款。售货员用纸包裹好围巾,我接在手上,只觉得心中敞亮,有说不出的喜悦。

回家的路上,我骑着自行车,情不自禁地哼着小曲,完全忘了手冷,脸冷,脚冷……

一条绿色的围巾,宛如一首甜蜜的歌,久久回荡在我的心坎,令我难以忘怀。

绿色记忆

文/韩长绵

我对收集植物标本情有独钟,完全是因为一位老师对我的一次惩罚,谁知竟因祸得福,影响和成就了我一生的一项业余爱好——收藏植物标本。几十年来,我徜徉流连在绿色的世界里而乐此不疲,如醉如痴,直到年过花甲。

打开我的植物标本册,第一本的首页是一株山菊花,那是根茎叶花俱全的整株标本,右下边一行小字写的是1952年10月6日。历经岁月的洗礼,嫩绿的叶子已经发黑,蓝白色的花已经变黄,但它迎风怒放的勃勃生机犹在,淡淡的清香犹存。那时我是锦州中学的一名初中生,教植物学的女老师名叫张羽兰,才从师专毕业,比我们的年龄大不了多少,她未说先笑,待我们如同大姐姐似的,在同学中口碑极佳。一次上完课后,张老师给我们布置了采集植物标本的作业,要求根茎叶花俱全,并用文字标出相应的名称。我为了图省事,画了一株山菊花,并分别标出根茎叶花就交上去了。谁料一向温文尔雅的女老师不但给了我个不及格,还在全班同学面前点名批评我,罚我上山采集10种不同的植物标本。放学后,我独自出城登山去采集标本。山上空气好,风景好,各种各样的植物都有,我一口气整整采了50株植物,回来后经过整理夹进笔记本里,每页一株,用砖头压了三天,成形后用针线固定在本子上,分别写上花名,不知名的我就根据花的特点给它起个名。首页就是山菊花,以补上我未完成的作业。

张老师看到后兴奋地说:“50株花草就如此绚烂多彩洋洋大观,如果100株500株呢?希望作为一种爱好坚持下去。”并让全班同学传阅,我一时成了班上的新闻人物,令同学们羡慕不已。在后来成立的植物小组里,我当上了组长,还参与了学校植物园的管理。从那以后,我对收集制作植物标本的兴趣更为浓了。一有闲暇就到处收集植物标本,标本册一本装不下了,就再买一本,标本的数量越来越多,到初中毕业时总数量已经过百了。

考入中专后,虽然没有了植物课,但我一直坚持下去。工作后,只要有外出机会不管到了哪里,我都不忘采集当地特有的植物标本,所以我的植物标本册不断增加,内容也更为丰富和有品位。而今,我的植物标本册已累积了厚厚一摞,标本数已突破1000株。若是张老师知道这个消息,不知会为我怎样地高兴呢。

现在回想起来,真得感谢张老师的那次处罚,给我的人生增添了一份乐趣。闲来无事时,每当我浏览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标本,我仿佛进入时空的隧道,打开回忆的闸门,眼前的美景重现。见到野百合,就仿佛看到华山的险峻;见到石竹花,就仿佛看到泰山的雄伟;见到黄栌叶,又仿佛见到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见到银杏叶,又仿佛见到苏州的灵山秀水。还有锦州烈士陵园的松枝、本溪平顶山的映山红、南京的法国梧桐叶、广州的木棉花等,无不睹物思景再现当年,虽只不过片刻的神游,却也如同又旧地重游一番,让人心驰神往,感慨万端。

夏夜,听风去

文/雪年

七月,绿色不减,温暖不变,清凉的月光跨过篱笆小园,从我的窗台上路过。

这样的七月,宁静适宜,芳香清远,适合一个人把所有的情绪交给文字,交给知心的笔墨,只安静不语。同样的,适合坐在葡萄架下,静下心来,再听一遍牛郎织女的悄悄话;适合泡一杯菊花茶,翻开一部古老的诗集,把一阙阙婉约的宋词从氤氲的茶水里打捞;适合怀揣淡淡的心事,一个人去廊下赏月、听风,采集整个夏夜的凉与香。无论时光远近,你在与不在,光阴都一样温暖,馨香。

刚下过一场下雨,空气里尚有凉透的感觉,从树下穿过,月光轻而易举就爬进我的眼里,如一个调皮的孩童玩捉迷藏。它一点点挪动脚步覆上假山,水池,树木和花朵,把它们都揽进自己的怀里,骄傲的又像个妖媚的女子,放肆人间。风是清的,天空很蓝,像是静默的湖泊,微风只稍一吹,就能泛起美丽的涟漪。

只留下六分绿色,四分月光,剩下的,都交给来往的风。七月,我行走的步伐不能太急,绿色和月光都跟在我身后,我怕一个转身,它们就跟丢了,就像丢了一个人,一段曾经刻骨铭心的回忆。

时常一个人乘着夜色去河边。只一个人,在河边安静行走,河水清澈,月光叮咚,静下心来,能清晰的听到水流和月光碰撞的悦耳之音。然后,找一个台阶坐下,看看不远处的花花草草,偶尔还能听到从某一栋楼层里听到悦耳的葫芦丝,那是我最熟悉的曲子《小小新娘花》,《彩云之南》。曾有一段时间,极度喜爱葫芦丝音乐,被它缠绵悠扬的曲调所吸引,后来只要有时间便听,竟也厌了。喜欢一样东西,是不能靠它太近的,隔一段距离,反而会增加它的吸引力和重要性。

一直很认同现代作家桑田的一句话:当你爱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应该保持距离,有它的时候,你活得更丰盛,没有它,你会挂念,会想它,会觉得你不能没有它,你的爱不再浓烈却细水长流,不会再为它死去活来了,克制会让你爱得更长久。爱情如此,对待事物也应如此。

有些人,有些事,总是姗姗来迟,然后,等待就成了一门必做的功课,哪怕是春去秋来,大雪封路,亦不能改。站在时光的渡口,久久的,要等的,也不过是命中注定的那一个。

晚风一吹,月光便向我倾斜过来,大树的叶子摇动着,依旧青绿,生命力旺盛,在月光下可爱的招摇着双手。多年前,就喜欢绿色和花朵,所以从不轻易采撷,就算是大片的野菊花一年年开过,我也只是路过,招招手,停留一会儿。

夏深了,夜也开始深了,我的墨快用完了,浓黑的夜色可否用来砚墨?把轻柔的月光,写成一首舒缓薄凉的长诗,安放在水中央。

漫漫长夏,月光恰好,若是无事,带上最美的心情,听风去。

于2014年7月4日

初夏时节

文/马从春

骤雨初歇,阳光愈发热情,枝头芳菲方才散尽,转眼间却已是梅杏青青。季节的转换悄无声息,只那么轻轻地一挥手,春天的列车渐行渐远,夏天悄悄驶来。美丽的初夏,仿佛一位不施粉黛的乡下女子,清纯而亮丽,从大自然中款款而来,为我们带来一段舒适怡人的梦幻时光。

宋代诗人杨万里在《闲居初夏午睡起》中写道:“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梅子已经挂果,毕竟没有成熟,还是很酸的,绿色的芭蕉映入窗帘,天日渐长,午睡起来,看着孩子们四处追逐随风飘散的柳絮,煞是有趣。悠悠初夏时光,惬意而自在。

初夏时节,到处都是诗意的绿色。春天的绿是鲜嫩的,就像新长出来的绿茶叶,绿得仿佛可以拧出水来,淡淡的,柔柔的。而初夏的绿色,不淡不柔,不浅不深,没有春天的清浅,也没用盛夏的热烈,一切刚刚好。翠绿的柳树是那么妩媚,婀娜多姿随风起舞;青青的麦子已经抽穗,饱满的绿那么有层次,那么有养眼;疯长的青草,占领了大地和山岗,柔柔地迎风含笑。

清新的初夏,扉页里写满动人的篇章。风,仿佛恋人的手掌,温柔地抚摸着你的脸,令人倍感温馨。雨,不再是淅淅沥沥,而是飘飘洒洒,打着窗外的芭蕉,“沙沙——”节奏明快而动听。初夏的花,不再是春天里那般含羞答答,而是开得烂漫,开得舒展,开得洒脱。花香弥漫,空气甜润,一切轻盈明媚,恍然若梦。

初夏的荷塘里,别有一番情趣。“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塘,宛如一个冬天的睡美人,在春天里苏醒,在初夏里开始打扮自己。清清的水面上,新生的荷叶一圈一圈,一支小荷按捺不住自己的热情,早早地露出尖尖的脑袋,却被喜爱它的蜻蜓候个正着。小荷与蜻蜓,就像一对经典的恋人,一年的等待,只为那一瞬间含情脉脉的守候。

初夏之时,枕着幽幽花香入梦,轻盈而美丽。槐花已经如约绽放,朵朵如粉,串串似雪,引人遐想无限。记忆中的乡下,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采槐花,让母亲拌上面粉蒸着吃。榴花打着苞儿,一枚枚红红的花骨朵,躲在绿色的叶子中间,好似团团的火焰。它们在向我们宣告,迷人的夏天已经来临,火红的生活诗意而美好。

又闻虫声阵阵,蛙鸣声声,清新浪漫的初夏时光,沉醉了一地如水的月光……

青青河边柳

文/林旭

河边的柳冒出了鹅黄色的新芽,芽尖绒绒的,小小的,如同一粒粒露珠趴在枝条上。

真的,我对柳的认识正是从那些河边柳开始的。春天悄悄来到高原的时候,总是她们先冒出芽儿,率先吐绿,报道春的信息。而后,芽儿由淡而深,浮出一层绿烟,变成细细长长的柳丝儿低垂下来,飘呀飘的,直让枝头点进水面,在朝辉中轻歌曼舞。

春意渐浓,已由嫩绿色变为深绿的柳,沿长长的堤岸砌起一道珠帘丝垂的走廊。倒映在河面上,使河水也染上绿色,仿佛一河剪碎的青叶向西南流去。许多不知名的小鸟在婀娜的柳枝间鸣叫着跳上跳下,空中充满了它们呢喃的繁音。那情景,仿佛是一首赞美复活的歌,一曲表现生命的舞。

阳春三月,百花吐艳,花儿们如同善于梳妆的姑娘,尽情地用各种颜料来炫耀自己的美丽,惟独柳默默地低着头,无声地为春天的生命撑起一把把绿色的大伞,将柔软的手臂轻轻垂下,好像慈母一般轻抚着儿女的脸。走在长长的步道上,会觉得像进入一个满是翠绿的梦,拣回一个一个儿时的故事。

清明时节,细雨像微尘般地飘着,又轻又细,听不见淅淅的响声,也感觉不到雨浇的淋漓。只觉得这些柳像新浴出来的少女的头发,裹着湿漉漉的绿雾,轻柔地滋润着大地和人心。夜幕拉下来了,透过柳叶和雾隙,间或看得到一两颗闪耀的星星。柳就是这样,总是惯于把自己置于峭寒和细雨的前面,呵护着我们走进暖暖的夏天。

一年一年,我就这样穿行在这些柳的下面,从春天出发,又走到冬天。

一天,我见到一位老人摩挲着一棵柳树,久久地,久久地打量,目光像阳光一样温暖。那是一棵什么样的柳啊,那纵横交错的鳞状树皮,正如同这位爱抚着它的老人一样,满是沉默苍老的皱纹。我情不自禁停下来,走向老人。攀谈中,老人告诉说,这些柳,还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种下的。当时,他们把公路从川西坝子修到高原,又从雪山修到这个名叫三家寨的地方,一边修一边种下这些树。几十年过去,他们那批筑路工早已经白发苍苍,还有许多人已经不在世了。他这次回来,除了看看三家寨到底成了一座什么样的新城,还要代表老伙计们来看看这些树。

老人说,那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经济困难,百废待兴。修路时他们也想栽些有花有果的树,可这类树要么身子娇贵,栽下去活不了,要么没钱买种子,有的甚至还得有专人服侍。只有柳烂贱,仅凭一截枝条,几捧沙土,插到哪里,活到哪里。这样,我们的路修到哪里,也就把它们插到哪里。你看,一晃五十多年了,他们还活得这样旺实。

那一刻,我望着老人一双闪射着坚毅目光的眼睛,渐渐地眼前模糊了,两行热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柳啊,真不愧为树中君子,在沉默中蕴积冷静的自信,在低调中显出平凡的率真。有一缕清风,她便大口呼吸,洒一点阳光,她便生长绿色,给一点土壤,她便重抖生命的旗帜,这是何等的超凡脱俗!

“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从唐朝诗人刘禹锡这句诗里,我们足以感受柳的真性情,并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红尘中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不尽的追逐中过滤出心中的恬静,像柳一样在不粉饰的平凡中活出真我的风采。

我越来越喜欢柳树了。

空守荒城

子虚山间,被春草披上绿色的薄纱,给人一种我见犹怜的臆想,乌有亭上,凭栏处,佳人绝色,曼妙舞姿,体态轻盈,回眸一笑,眼中似乎透漏着无限伤心事,一首《琵琶语》,诉尽相思意,忧郁的眼神,牵强的微笑,一杯愁绪,几年离索。夕阳西下,游人渐归,雨送黄昏,都云:春雨贵如油,然在我看来,宛如织女之泪,不知银河彼岸的牛郎,你能感受到吗?春风雨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相见时难别亦难,此情却能恸青天,化蝶双飞,阻止了一时,却换来一世的相随,临文嗟悼,感慨无限,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天不如人意,与君生别离,衣带且渐宽,分隔天一崖。席地而坐,魂归自然,世情虽薄,怎可负卿意?曾记否,倚楼听风雨,新荷初吐,芬芳弥漫身心,而今时,芙蓉出水,却始终没有昔日的芳香,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孤夜,蛙声独鸣,断壁残垣,白天不懂夜的黑,只因黑夜无需伪装,一明一暗的烟火犹如一颗七上八下的心,不敢奢求安慰,只要爱的无怨无悔,那份爱,真的,已经好久了。

万花凋谢,枯草轻舞,瑟瑟秋风不停已,纷纷落叶随风飘,夕阳西下,古道、断肠人,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烟波千里,思伊肝肠断,寄相思与明月,祈祝福赠伊人。走过春夏,迎来悲秋,没有绿色的陪衬,披上了赤裸的外衣,秋啊,你能带走绿色的世界,为何带不走我的哀愁,落叶他乡树,寒灯孤夜人,已觉秋窗秋已尽,那堪风雨助凄凉,黛玉虽命途多舛,然有宝玉百般苛护,此爱,深处,有情人难成眷属,终究落个魂归西天,百花齐放碧云阁,红楼一梦终是空。

时光荏苒,在岁月的长河轮回,盼着在轮回中遗忘,刚下眉头,却上心头,思念犹如一条无形的枷锁,剪不断、理还乱。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喜欢雪的纯洁无暇,更爱梅的傲寒独自开,能胜寒者,尽在高处,这就是梅必须付出的代价。一壶浊酒、映雪而饮,乱世流年,谁能与我共饮此杯?荒城,只能空守。

绿色有故事

文/曹文生

曹胡同是个小村庄,生长在杞县大地的一隅。往北不远的地方,便是黄河。历史远去了,留下一个个村庄。

这里的村庄比邻而居。房屋仄仄斜斜,中间一条街,将曹胡同村分割成南北两部分,南村的人,日子过得富裕些。

日子过了多少辈,谁也记不清楚了。只知道从先祖开始,麦子就是土地的常客。夏天,金黄的麦子堆、麦秸垛,很是羡人。只是,这些年来麦价太低,人们便改种大蒜。一地青绿的大蒜,是杞县的名片。

托大蒜的福,乡亲的日子好过多了。村里的那些矮房,都不见了,全翻盖成明净的二层小楼,在阳光下,闪烁着光。

乡村如今变得阔气了。

只有一些远走他乡的人,丢下了院子,院墙残破,屋瓦乌黑,成了乡村一种陈旧的遗存,似乎让明净的楼房铭记着过往的艰辛;陈旧的瓦,映衬着如今的好日子,让人内心深处的幸福溢出来。

出村不远,是一个绿色种植产业园。里面种了很多蔬菜。今年我回来,看见一园子的丝瓜,藤蔓沿木架子伸出围墙。我经受不住诱惑,悄悄去园内观光,看到一个个绿色的丝瓜,带着满足的微笑,在空中摇晃。

我想,这么多长短不一的丝瓜,多像过去的编钟啊!仿佛是寂静无声地,但又那么有力地弹拨着乡村的宁静与美丽。

有鸟飞过。自这绿色种植产业园建成后,这里来了很多种类的鸟,喜鹊、斑鸠、野鸽、麻雀、乌鸦,等等,它们欢快自在,乐不思蜀。看见有野鸡出现,尾巴很长,疾速跑过,一下就不见了。

有月的夜晚,月光斜照下来,拥抱这满园的绿,仿佛无边的绿海,此时,我才知晓沉默的魅力。

古人说:月光如银子。这月光通透,像一片银白的光,落在这静谧的乡村里。我想,这就是新农村所拥有的纯净度吧。城市的夜太短。霓虹灯延续太长,缩短了夜的长度,也缩短了夜的趣味。如果日夜混淆了,这人间便感觉不到天地衍生的妙处了。我喜欢白天有白天的样子,夜晚有夜晚的样子。它们有序地推进,不会将日子打乱!

日子好了,人便有了充足的时间去安排自己的生活。这么一个小村庄,居然也有了集市,每逢农历的“七”,譬如初七、十七、二十七,村子便热闹了。

天不亮,人便来了。他们熟练地摆好摊,卖衣服的,一件件挂好;打烧饼的,炉子烧得旺旺的。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诱惑着富足的乡亲们。

谁能想到过去偏僻的小村,如今能成如此模样,不出村,便将吃喝的东西置买齐了。母亲常说:如今的日子真好,柴火也不用烧了,一罐天然气,一打就着,又方便,又干净。

夜晚,村里的妇女便花枝招展地出来了。她们打开音响,跳起了广场舞。这悠扬的音乐和优美的舞姿,让她们成为乡村的一道风景。也有一些悟性不高的大嫂,腰硬,舞也跳得机械,她们自己也有点不好意思,但那身姿努力飞扬着,像风中的花朵。

在院子里刚坐下,便听见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儿时的玩伴曹鱼,他腋下夹一瓶酒,说找我喝两杯。

我一看他带的居然是精装“宋河”,就打趣说:“档次不低啊。”他回敬我一句:“这酒只允许你们城里人喝吗?”我说:“我也是乡下人好不?”我俩相视一笑。

母亲做了几个菜,我们便坐下来,慢慢地喝着酒,聊天。他说,这几年日子好了,只要肯下力,就能挣下钱。你看,今年我在工地干小工,一天挣300元,一个月和你工资差不多。

新盖起的二层小楼,让他扬眉吐气。乡村就这样,一所房,成为一个人一生的坐标。

而我的坐标呢?每次离开,都带着乡村的期望和亲人的祝福;每次归来,都有一地温暖的阳光和许多崭新的故事等着我。

此刻,阳光透彻,街道干净,我的乡村生机勃勃。

乡亲们满面春风,新时代的温暖,全洋溢在幸福的表情上。

初夏风情

文/冷月

迈进初夏的门槛,我已沉醉在一幅色彩斑斓、赏心悦目的画中。

老家,永远是我夏日最美旅行目的地,走一次,醉一程。

走在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上,满眼是扬花抽穗的绿色麦浪,在初夏的风中像一片绿色的海潮在涌动。眺望远方,杨树林的翠绿、果园的碧绿、枣芽的嫩绿……那深深浅浅、层层叠叠的绿,让我的心情也被这诗意的绿色渲染,惬意和快乐瞬间苏醒在这一望无边的绿色海洋里……

“早上立了夏,晚上樱桃红了架。”那一树树的红樱桃似晶莹剔透的红玛瑙挂满枝头,吸引几个顽皮的孩童,他们趁大人不注意时,悄悄爬上树,索性坐在树杈上,专挑熟透的樱桃吃个痛快,还不时摘一串扔给树下几个不会爬树的小伙伴,那童趣让我又一次重温了童年的幸福时光,散落在各家门前一树树耀眼夺目的红,是夏日乡村里最温暖的颜色。

爬满竹篱笆的蔷薇花,正灿烂着、芬芳着,“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一朵朵、一簇簇,那淡淡的粉,渲染出初夏的妩媚和多情。

湛蓝如洗的天空,红似火焰的石榴花,紫红的桑葚,朵朵飘舞的蒲公英……一路风景一路诗,我在初夏的乡村读着岁月,读着岁月里如诗如画的风景。

初夏时光,用浓墨重彩雕刻出芬芳的色彩,让归家的游子沉醉于故乡的土地,沉醉在这宁静淳朴、五彩缤纷的夏日时光里……

绿色龙广洞,红了

文/邓文慧

巍巍青山,悠悠白云,高高耸立的七姊石,如一座丰碑,承载着龙广洞千古动人传说和百年沧桑巨变。暮春三月,湘南草长,我特意驱车回到龙广洞——这个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北湖区龙广洞村位于骑田岭北麓、郴江河源头,距郴州市区仅25公里,原隶属郴县江口乡,1995年随乡并入北湖区,2012年5月撤乡并镇,并入石盖塘镇。

20多年前,我任江口乡副乡长,驻龙广洞村3年,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还有淳朴的村民,无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来江口镇报到时,正值秋季,树木萧条,秋风萧瑟,尘土飞扬,山脊光秃,土屋低矮,路上行人灰头土脸,同行者无不摇头叹息。

年纪大点的同事悄悄告诉我:江口镇是穷山恶水的典型,山上不产果,地下不出矿,河里不长鱼,农民收入靠稻谷加稻草。不过,龙广洞村虽然最偏远最贫困,但群众基础最好、百姓最实在。

上龙广洞村,只能从乡政府蜿蜒盘旋12公里,攀升400多米,翻过几个山头才到。

相传,有一条白色仙龙,偷偷下凡到郴江源头,与一窈窕美女相爱,生下一儿子后被玉皇大帝勒令其“还仙”龙宫,这个儿子就是流芳千古的神农。神农长大后,感念父恩,将父亲下凡、打猎捕鱼、“还仙”之地,分别称之为七姊石、龙广洞和白石仙。从此,三处名胜拜神农所赐,代代流传。

在龙广洞村3年,我感受最深的是,干群关系融洽,各项工作一流。村民跟我讲得最多的是在这里发生的革命故事:哪些山头山坳打过仗,谁家的房子曾经是红军的办公用房,谁家的门口挂着“烈属光荣”的牌子等,语气平和,却油然生出一种自豪。

原来,龙广洞村是一片红色热土:这里处在距郴州城最近的高山峡谷中,沟深林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群众基础好,是打游击战的好地方。早在1926年3月,这里就成立了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队。7月,王昔祥、王振钧、袁均咸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而有了领导群众运动的骨干力量。1927年冬,湘南特委根据湖南省委的指示,在龙广洞村建立暴动队和赤卫队。1928年3月,郴县县委书记夏明震在“反白事件”中牺牲后,湘南特委决定由陈毅兼任郴县县委书记,并派谷子元带领工作组到龙广洞村发动群众,开展“插标分田”运动。

1933年3月,湘南特委和郴县县委决定建立以龙广洞为中心的红色苏区,随后湘南特委、郴县县委迁入了龙广洞,并建立郴县龙广洞苏维埃政府,湘南特委书记王涛曾在此主持工作。龙广洞苏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是井冈山苏区和湘赣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配合红军长征和抗日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0多年后,我再次踏上这片热土。驱车穿过层峦叠翠的公路,打开车窗,凉风习习,眼前所见,似曾相识,却是旧貌换新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山花灿烂的村口,村支部书记彭建新把我带进新建的龙广洞瑶族村综合服务中心。两层漂亮的传统民居型村部大楼,周围树木葱茏,鸟语花香,生机勃勃,与20多年前相比较,恍如隔世。见我面露疑色,彭书记笑着解释道:“前几年,龙广洞村与枫木岭村合并成了龙广洞瑶族村,一起并入新成立的石盖塘街道,目的就是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们沿着拓宽的水泥村级公路“步步高升”,但记忆里,层层叠叠的水田,水田里忙碌的身影,怎么都少见了呢?彭书记解释说:“那早已成为历史了!现在村里有200多亩葡萄、100多亩黄桃、500多亩的稻田养鱼以及4家农家乐,户户通水泥路,修好了七姊石和白石仙两个景区的游道,打通了与保和、月峰、新屋等周边镇村的公路。今年准备种植600亩藤茶,发展20家民宿酒店,村民基本实现本地就业,安居乐业。”

到达龙广洞村洞口,满目青山列翠屏,昔日的“黄龙洞”如一条绵延起伏的“绿龙”,低矮的土砖房屋改建成了楼房和别墅,山顶高耸的风力发电机一字排开,旋转的银色叶片,将阳光反射出七彩的光芒,小汽车和摩托车进进出出,龙广洞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了现代版的“桃花源”。

彭建新陪我到了通山里和割木岭战争遗址以及湘南特委旧址,他介绍说,2017年12月,革命烈士、原湘南特委书记王涛的儿子王继涛,80多岁了,还专程从北京来到龙广洞追寻父亲的革命足迹,缅怀革命先烈,龙广洞村群众知道后很感动。

在卸任的廖支书家里,老人家正在热火朝天加盖楼房,他自豪地告诉我:“前年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把解放70年还没有通路的历史抛到太平洋去了。今年家里养了8头牛、种了6亩水稻,有6位客人预约了来此避暑,正抓紧装修呢。”他指着前方的白色建筑群,幽默地说:“那是郴州市汽车总站,手都可以摸到呢。”

彭建新的家在海拔1300米的仙岭下。他家墙壁上挂着七仙禾花鱼示范基地、“龙广洞”的传说等十来块展示龙广洞村历史、风俗、特产的大幅展板,内容丰富、文字优美,图片醒目,与龙广洞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融为一体。

彭建新打开电脑,邀我一起研究他整理的龙广洞苏区的组织机构、革命历史、革命烈士故事等资料,足足有200多个页面。他告诉我,收集这些资料有近30年了,越收集越有成就感、自豪感。村里已经筹足资金,将尽快把“龙广洞苏区革命历史展览”做起来,让龙广洞苏区的革命精神红起来,为党史学习作出龙广洞贡献。

夜宿仙岭下,俯瞰万家灯火,我再次激情澎湃,心头一热,编发微信告诉朋友们:绿色龙广洞,红色桃花源!

那一抹绿

初夏的早晨,湿地很重,每每露珠儿都早早的光临了大地上的绿地。瞧,花儿慢慢的张开了,还打着哈欠呢,好像还在责备露珠儿的洗礼,真是娇气的花儿,连感恩的心都没有。

此时,草儿也慢慢吞吞的直起了疲惫的身子,伸伸懒腰,长长的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咦!没注意到露珠儿还在给它做按摩呢。看!它在草儿的身上不停的滚动着,似乎在抚慰它可悲的灵魂。

果园里的一切都在缤纷的苏醒着,一个接一个,顿时变成洋溢欢乐的海洋。我被眼前如此热闹的美景,深深的陶醉着,不时,还想起童年时代的过往。这样的景致好像都能诱惑人的心智,哎!谁让世人都喜欢绿恋呢?

夏至的夜晚,都很平静。唯独还有绿叶被轻轻的微风吹拂着,沙沙作响,霎是风铃一般。我知道我们家乡的白杨树,就有如此的美声。在它的世界就如童话,一切的万物都是。能生活在如此的绿色空间里,此生也无憾了。哇!原来我是轮回在那一抹绿色的海洋里啊!

品绿

文/陆曼玲

最难忘那年去湘西,到古丈正是午饭时候,随意走进一路边小店,见厨房里摆着刚从山上采来的竹笋和薇菜,堂屋里则是一筐筐新摘的嫩绿的茶叶。

拣几片茶叶细细咀嚼,似是把春天含在了嘴里,绿色的汁液徐徐沁出,一丝清香,一丝寒凉,这就是绿色的味道吗?

店家小主把鲜叶倒进一口大锅里不停地翻炒,然后倒入簸箕中反复揉搓,揉搓后又倒入锅中翻炒,待我们吃完饭,那锅里的茶叶已半干。小主人烧开一壶山泉,将刚制的茶叶放入壶中,给每人倒了一杯茶水,那种清洌香纯一下就征服了我们的嗅觉和味蕾。

端着茶杯走进茶园,放眼望去是铺天盖地的绿。那绿层层叠叠,高低错落,整个山头除了穿着花衣的采茶姑娘,竟没有其他颜色。走近茶树,只见一簇簇嫩芽娇柔地立在枝头,绽放着似黄似绿的妩媚,下面的老叶以深绿的宽厚,托着这群刚冒头的孩子。老枝新叶,就这么传承着绿色,更替着生命。

采茶姑娘的手像蝴蝶一样轻美地掠过枝头,那翠绿便被采进了竹篓,带着初春的雨露,带着泥土的芳香,去另一方天地绽放,把绿色辐射到廊桥竹楼、酒肆茶庄、客厅书房,让一缕春色永驻人间。

智慧的调皮的茶,是在和人捉迷藏呢!它脱去了鲜活的外衣,缩手缩脚变成了干练的老者;它褪去了娇艳的碧绿,改头换面成了内敛的褐色。但那只是迷惑你的伪装,当你抓着了它,将它泡进滚水里,那茶便慢慢舒展开来,那绿也一点点洇染出来,杯中就春意盎然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茶啊,净身于日月之下,生长于天地之间,受阳光轻抚,吸雨露精华,便自有一股灵气,虽经翻炒揉搓却初心不改,只将耀眼之绿隐藏贮存,待水那滚烫的召唤来临它便还原本色,溢出清香。这就是茶的风骨,茶的品性,亦是茶对永恒之绿的毕生追求。

周作人先生在散文《喝茶》中曾道:“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这是文人学士古朴雅致之品茗。当今社会,瓦屋纸窗已是罕见,茶具茶器却是百样千种,但喝茶的意境却依然是素雅静好。如果说酒吧是激情的去处,餐厅是热烈的场所,茶室则是神定心安的雅地。品茗,最佳的伴侣是围棋,是书籍,是轻言细语的交谈。因为茶的发芽抽叶,就是这么静静的,不容觉察的,便把春天迎接来了。

其实用玻璃杯泡绿茶,更能体味茶形状的复苏和绿色的回归。一勺茶叶放入杯中,倒入滚烫之水,轻轻地,柔柔地,它醒了;睁开眼,伸伸腰,它动了;甩甩臂,踢踢腿,它手舞足蹈了;待到根根芽叶直立水中,茶的芭蕾就开始了!一杯绿水浓缩着春天,你轻轻抿抿,春天的阳光便照耀在你心头,春天的味道便让你心旌摇荡了!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有一首写茶的宝塔诗,甚为有趣: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前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夺。

茶何曾只是慕诗客爱僧家呢,它早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它也无需白玉红纱,陶瓷瓦罐亦可泡茶。被西方人称为“神奇的东方树叶”的茶,究其实它就是一种树叶!因为是树叶,它便外表普通,它便略带苦涩,然而因为是树叶,它才回味甘甜,它才质朴清新。它压抑着社会的浮躁,制衡着人类的物欲,洗涤着混浊的杂念,给人们一份清醒、一份自然、一份返朴归真、一份乡土气息。咖啡可可,属于浓烈的都市文化,而绿茶一杯,才是泱泱大国的老庄精髓,是气定神闲的东方表情。

带着一罐新制的绿茶,我离开了古丈,也将一脉绿色带回了都市。

知母

有一种草叫知母,耐寒,耐干旱,家乡的向阳山坡和草地里到处都有它的身影。一年里,不论雨水丰沛,还是稀少,它都默默的充满生机生长着。特别是久旱无雨的时候,它绿色的叶子像一把把绿色的剑,是人面对绝望的荒原,惆怅中总能看到一丝的希望,从而生出些许的慰藉。

知母从不苛求什么。在肆虐的风里,弱小的身躯淡定而从容;在恶劣的环境里,绿色的叶片散发着坦然的神情。仿佛它的生命只要有一点阳光,一把黄土就足以生存,任何灾难都无法摧毁它顽强的生命。执着地生长,就是它全部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故乡海原,十年九旱。小时候每当我站在春天干旱的田间地头,看着一丛丛从修长、柔弱充满生机的绿色叶子中间,抽出的一支支绿色的花茎,在贫瘠里的黄色的大地上,没有失意的萎靡卑琐;在久旱无雨的日子里,没有绝望的一蹶不振。知母的茎始终在一寸一寸地生长,不知不觉便从遮住人的脚,到了膝盖,最后与五六岁的小孩可一比高低,浓墨重彩的展现着自己绿色积极的憧憬和遐想。花茎上鳞片状的苞叶,以茎为路,像无数的脚印从春天开始艰难但快乐的向夏天进发。这快乐来自于茎穗状的花序上、从茎与苞叶间开放出的两三朵紫色小花,形状宛如战士的小号,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清香也像战士吹响的冲锋号一样,激昂的冲击力把荒凉与绿色对峙的僵局彻底打破。不同之处,只是花的力度来自于人的嗅觉,而战士号声来自于耳朵的感应。不管以怎样的方式,这个荒凉的世界因为花朵带来的希望,而显得的激情澎湃起来。夏天的骄阳下,知母风中摇曳的身姿,也仿佛蕴藏着一份典雅,散发出生命因希望而丰盈的气息。到了秋天,知母退去的花朵处,露出的黑色的三棱形蒴果的果实,像一个个长大而有出息的孩子,兴高采烈。当在秋天的一次霜降来临时,知母突然在瞬间苍老,青春的绿色被暮年的金黄替代,但却有了一份高贵、安详而无憾的神情。

多少年来,我始终搞不清楚,每当我一次次的反刍这定格在生命深处的恒久的记忆时,那些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母亲的身影怎会一同浮现出来?今天,我终于明白,其实一棵知母就是一个家。那花茎不就是柔弱里带着坚强的旷野里一个个母亲吗?她们立足大地,向往着天空,一步一步想着理想的天空走去,虽走得那么艰难,但因有希望而又那么坦然和自信。再看那沿茎而上的苞叶,多像是母亲一生走过的一行艰辛的脚印吗?花朵靠它而开,果实依它而结。花朵是知母少时的孩子,果实是知母长大的孩子。只是,花朵时的孩子是给母亲以希望美丽的孩子,果实时的孩子给母亲以安慰成熟的孩子。这情景,这不正是我故乡的母亲对孩子的希望和对孩子长大的期盼吗?

因为在秋天,我去看知母裂开的蒴果,蒴果的那条裂缝,分明就是一个个母亲为孩子骄傲而幸福、惬意、满足,在微笑中张开的嘴巴。

先天的缺憾总让人产生卑微和悲哀来,但对所有的母亲绝对是一个例外。不管多么贫瘠的土地和恶劣的环境,在岁月漫漫无期的寂寞和冷酷地煎熬之后,没有选择其实就成了一种选择。母亲总能在绝境里淋漓尽致创造出生命的壮观与极致。如冰山上的雪莲一般,生出纯净、娇艳的摄魂美丽,孕育出沁人心肺的清香,让生命出现奇迹。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如知母,像雪莲一样,有着一种自我生长的、与名利无关的、植物般固执。只有心中有很多爱的人,才会在一生里保持这种植物倔强的姿势——而我们无数的母亲恰恰就有这样的固执。

她们忍受着生活里无数的风沙、烈日和冰雹的袭击,虽渺小却坚强、不屈、豁达。她们把无数小小的希望,像根须一样吸收着大地里仅有的潮湿,用整个身体感受着世界里温暖,翠绿不改。静静的倾听者虫鸟地啼鸣,于寂寥处,于荒凉处,谱写着一曲曲积极乐观,传承着生命苦难和幸福的极致。

可以说,每一植物和母亲一样,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世界。

犹如知母,它不但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药性同样具有母性的魅力和一颗慈心。

其味略带苦寒,却有着清热、除烦、滋阴泄火的功效。每到春秋季节,人们便会挖其根茎,去净泥土和根须,晒干剥去外皮,用陶瓷罐子装好。日后只要有人不管是高热汗多,口渴烦躁,还是久病阴虚,下午低烧,头晕耳鸣时,都可拿出来配点其它药材和水煎服。喝上几天,那些症状不久便会消失。与水和服的知母之汁,多像母亲的谆谆絮语,以自己一生之感悟,化解着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每一点不适的病症。

知母和母亲一样,她们的一生,都是奉献的一生。

知母还在故乡长着,我已离开故乡很久了。但知母已刻在我的心底,就像母亲的影子根深蒂固。我常常在想,那片充满苦难的土地,教会了所有的母亲怎样在忧患中学到智慧,从苦难中练出美德——务实不虚,逆境不悲。不知是不是那片土地上知母启迪了那片土地上的母亲,还是一样的天地造就了和植物一样的母亲们。就是在这个以忙碌为荣的世界里,母亲们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淡定的闲,仿佛也有着勇士的胆量——有着一种鸟瞰红尘的气度。

如果说真诚是一种觉悟,今天我不得不悲哀承认,我们最缺少的就是故乡母亲们身上具备的——那种固执的植物生活姿势。

生命的颜色

文/合肥刘加莹

那年,在严寒的冬季,我这个刚满16岁的农村娃子,怀着对春天的憧憬、对绿色的向往,腿和脚用稻草缠绕着,在雪地里徒步十多公里,来到征兵体检站,通过了一道道关口,终于参军入伍,加入到绿色方阵。从此,绿色就成了我生命中的底色。

我们的部队驻扎在葱郁的钟山脚下,举头是青山,低头是绿水,营区里穿着绿军装的男兵和女兵,个个都像竞相生长的小树苗。后来,我虽然几经调动,但却始终置身于绿色的怀抱之中,整个身心被绿色紧紧地包裹着,穿的衣服,盖的被子,包括用的茶杯,全是绿色,就连日常接受的教育,也全都是“绿色环保”的正统教育。我在这绿色的环境中慢慢地成长、渐渐地成熟……

有意思的是,从小就受到绿色浸润的两个女儿,也酷爱绿色。小女儿上幼儿园的第一天,老师给孩子们每人发了一盒彩色画笔,晚上女儿回到家,高高兴兴地把彩笔盒拿到我和妻子面前,我们打开一看,顿时愣住了:原本12支不同颜色的画笔,女儿竟然和小朋友们调换成了清一色的绿色。大女儿大学尚未毕业,听说部队到学校征集女兵,也不顾妈妈的反对,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军营。

绿色军营给了我理想,给了我激情,也给了我快乐。我在部队工作、生活了36年,待过不少单位,经历过很多岗位,但不管走到哪里,无论干什么工作,绿色都铺展在我的心里。旅途中,我也曾遇到过一些苦恼、困惑和迷茫,而绿色的生态环境,一次次地让我清醒,一次次地催我前行……

那年,尽管我有万般不舍,但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我不顾部队首长的真情挽留,还是选择了转业,告别了绿色军营。走进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后,我才知道,我最钟爱的还是绿色。绿色的种子,已经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长成了大树,并成了我的生命之色。

自然界的春天年年都会有,人生的春天,过去了就不会再来。过去,我曾经激情燃烧,绽放过青春的芳华;今天,我已经不再年轻,但更应该不忘初心,保持生命的底色。无论是风霜雨雪,还是电闪雷鸣,都要一如既往地去拥抱人生的春天,不能褪色,不能变色,唯愿,留住生命中的绿色之美。

绿色清明

文/江德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清明节是一个发人伤感的节日,也是火灾高发的时段。先秦文献有记载,清明是防火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段,当时我国北方一些地方已有比较严格的禁火制度,从官方到民间都有改火的习俗。《周礼》中明确记载当时有"司炬"之官,每当仲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类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春雷也易引起山火,因之采取了"禁火制度".

在传统祭祀方式里,诸如烧纸、焚香、点烛等行为极易引发火灾事故,这些都是人为点燃的火源,在野外时不好控制,一旦失控就会蔓延开来,造成巨大的损失。而火灾给人类带来危害之程度,从目前一些事件可见一斑。凡事预则立。为了避免悲剧上演,我们应该做好防火措施,倡导现代文明祭祀,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把火灾隐患消灭在源头。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清明祭祀是一种文化表达,乃是感恩先人、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重在心意,不在奢华。清明是绿色的。过一个绿色环保祭祀的清明节,降低火灾隐患,减少事故损失和污染源,促进环境保护,与传统节俭精神一脉相承,也是对先人最好的慰藉。

移风易俗,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这何尝不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阅读古籍看到,传统祭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不止是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厚葬等落后习俗,还有亲近自然、宣读祭文、汉服祭祀、薄葬厚养等礼仪、观念。这些,也才是祭祀的精髓,更契合现代文明祭祀。如今,鲜花祭祀、绿色殡葬已蔚然成风,文明祭祀深入人心,将祭祀与绿色环保融为一体,正是对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扬。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清明时节,吐故纳新、生气旺盛、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好时段。清明节也是自由的、快乐的、多彩的,我们在缅怀先人之余,也需继承古人天人合一的精神,走出去亲近自然,过一个绿色清明,释放自由心灵,陶冶性情,获得洗礼与升华。

漫步春天里

文/李文铭

不知不觉间,春天用她曼妙的婀娜精心装扮着这可人的大地,春天用她温暖的怀抱,将人间化作了绿色的世界。

走在春天里,漫步在春天的田野中,满眼是绿的景色,静谧中你会不时听到虫子或鸟儿的鸣叫,听着那悦耳的声音,呼吸着春天泥土的气息,让人身心怡然。远眺去,一片绿油油的野菜地里,一片绿油油的麦地里,盎然间有几朵黄色待放,俨然是一片绿色和黄色的海洋,每每走进去,我都不愿再走出,暖洋洋的阳光下,蜜蜂嗡嗡地扇着翅膀,飞越于朵朵鲜艳的花丛之间,兴奋之情,我想只有那呼吸花香的蜜蜂知道吧!蝴蝶追逐着,嬉戏花丛,花的海洋瞬间变成了她们玩耍的世界。如果春天里只有绿色,那会让人觉得她很单调,所以,她用那五颜六色的花儿,吸引着蜜蜂,招引着蝴蝶,可她却没有想到,她那份精心的心意,却让我无法自拔地来到了她的身边。那芬芳的花香,沁人心脾,那蝶恋花的静动画面,让人陶醉。

走近一弯缓缓流淌的小河,吸引着几只野鸭在清澈的水里游着,鸭鸣声、水纹波动声,打破了那静默的水儿,那惊蛰的鱼儿则游弋于水间,河边的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扭动着片片细碎的叶子,带动那泛绿的柳条,飘荡于河畔,春水荡漾着,野鸭和鱼儿的欢悦,将那片春水热闹翻了。

河边青青刚冒出绿意的小草,是春天绿色的鞋子,我俯下身,用手拨开草丛,猛然间几只小虫欢闹着跳出,望着远去的虫儿,我有几分后悔,我这不经意的举动,打破了她们和谐的生活,我想她们会在内心抱怨我这不速之客吧!

春天总是给人希望,当大地回春时,冷冻一冬的泥土,在春天的微笑下解冻,勤快的人们,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将那带着春天芬芳的泥土翻开,播下那一年的希望的种子。走过去,用手抓起一抔泥土,贴近鼻尖,深深地嗅着,那份泥土的味道飘进鼻中……

春天总在人们不经意间来到。到田野里,才会发现,她已经用她的春意画笔,将春布满人间,春的芬芳在田野,而田野里也飘扬着春的画卷。

疫后新绿慰我心

文/宋扬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拟古》中这样写惊蛰后的春天:“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恍又惊蛰。惊蛰前,蜀地虽已暖意融融,但新冠肺炎的余毒,就像悬挂在头顶的达摩克斯利剑,让人欲恐还休。我们都停留在寒冷的冬天,忘记春天来了。街道空空,公园空空,学校空空,“从此雪消风吹软,梅花合让柳条新”的春,何时重回?

窗前那棵老态龙钟的皂荚树,依然悬着三三两两枯干的果实。皂荚曾经是绿色的铃铛,在寒冬的风里,像铃铛一样摇晃,发出风一样的碎响。此时,春风是它们的掘墓人,已经没有任何一片叶子能为它们遮风挡雨。对皂荚而言,一丝风的袭击、一滴雨的侵扰、一声鸟的细语,都是致命打击,它卑微地缩在角落。

我戴了口罩,到小区门口的超市买生活必需品。那家小超市一直没有关门,为住户提供平价蔬菜、米面。一路“咔咔”走过,我猛地抬头,头顶上是那棵蓝花楹树。我惊恐而沮丧地杵在那里。这棵树,我曾在深秋初冬的阴霾里看到过、赞颂过,那时的它,在一丛正簌簌掉叶的银杏树中,显得是那样的清新可人,它脆生生的绿叶,饱含了生命的血液。我曾经错误地以为,就算花朵凋谢了,蓝花楹树绿绿的叶片是永不会枯黄的呀!但现在,这些叶子凋零在我的脚下。想起电视里那一串串令人惊悚的数据,想起那些被瘟疫带走的人,我感到窒息,我欲哭无泪!

我的绿色草木理想王国轰然土崩……

惊蛰后的一天,我戴了口罩去门口,那棵皂荚树的绿在不经意中映入我的眼帘。我的皂荚树啊,你竟被绿色颜料附着了淡淡的一层,那些嫩绿的生命又爬上了你满是褶皱的躯体。我像是得到神灵的某种暗示一样,快步走去,发现绿线条上挣扎着一点点微绿的生命。走到树下,扶住一根枝丫端详,才看出细小的叶片形状,有的才冒出新芽蜷缩在一起,在试探春风、阳光和空气。“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人生如尘似露,倏忽而逝,天道却永恒。我的皂荚树啊,你烟云似的绿哟,驱散了我这些天来对生命的沮丧。这一刻,我的绿色王国又重新矗立了起来!

“就是这同一的生命,在潮汐里摇动着生和死的大海的摇篮。”我想起泰戈尔的诗句。原来,一切生命都不会在苦难中湮灭,我仿佛看见,一树纷纷扬扬的绿在春风中荡漾……

家乡的油茶树

文/乐根奏

我的家乡是个油茶之乡,油菜的翠绿作为家乡的主色调,几乎是把家乡的山山水水装饰得犹如诗画般地亮丽、隽美、清秀,四季如春。到了仲秋,金风送爽,那挂满枝头的油茶子,又散发出成熟的芳香,迎面扑鼻而来,令人陶醉。我置身在这满山翠谷的青绿之中,心中是倍感着家乡的可爱,油茶树的可亲。我爱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更爱有着“绿色之母”美称的油茶树。

油茶树作为独具油茶之乡特色的 “母亲之树”,她拥有的博大无私和她所表现出的不求索取与回报的奉献精神、高贵品质以及那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尤其值得让人钟情、钟爱、赞叹、颂扬和高歌赞美。

我之所以如此钟情钟爱油茶树,最主要的因为她是被家乡父老乡亲称之为“绿色之母”的常青树。她一年四季不论是严寒酷暑,还是风霜雨雪,都能始终保持着她那郁郁葱葱和生机盎然的青春本色。较之有“常青之树”的松柏相比,她不仅具有松柏一样的常青翠绿和坚忍不拔的高贵,而且更有自己朴实无华的隽美和清秀;同时,她还更有落叶灌木一样的风华正茂和绚丽夺目以及遇秋而不叶落、逢春而不争艳的鲜明个性。尤其让人值得钟爱不已的是,红梅有一枝独秀笑残冬那样的超然气质,油茶树亦有花团锦簇戏尽秋的傲然风范,而被人们相媲美为“报春花”和“瑞雪花”。油茶树,你无愧是我钟情和钟爱的“绿色之母”常青树。

我之所以如此赞叹颂扬油茶树,更主要的还因为她是家乡绿色经济的“生命之树”。油茶树,不仅能给家乡人的精神生活带来绿色和希望,更主要的还是她能给父老乡亲们的物质生活带来经济实惠。作为高附加值的经济林,油茶树的经济价值和作用,真可谓是犹如“摇钱树”一般,令人羡慕不已,她结出的油茶籽榨出的油,被现代人称之为纯天然绿色食用油,具有“植物油之王”的美称,人们长期食用,不仅可以延年益寿,同时还可以防止和避免因食用动物油而对身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油茶树,你不仅是家乡人们靠山吃山的 “摇钱树”,更是现代人打造时尚绿色经济的“生命之树”。

我之所以如此高歌赞美油茶树,更重要的还因为她是我们油茶之乡的“母亲之树”,她不仅是油茶之乡的标志,更是故土的象征。作为故土象征的 “母亲之树”,最让我感动和难以忘怀的是,她那博大无私和宽厚的高尚品质、不图索取和回报,但求奉献和付出的伟大母爱情怀以及她的有功而不自傲、遇磨难而不叫屈的高风亮节和优秀人格魅力,尤其值得让我敬佩和赞叹!她给予我们的是春天般的温暖和幸福;她赐予油茶之子的是绿色和希望;她恩惠给后人的是乳汁和生命。油茶树,你是家乡人们心目中,当之无愧的 “母亲之树”。

油茶树,我不仅爱您那迷人的翠绿,更爱您那沁人的芳香。

客厅里的绿萝

文/宋军威

当寒冷的冬天日渐逼近时,居于我家客厅一隅的藤编花架上,那盆生长了3年之久的绿萝,正游走在死亡的边缘——藤蔓由青变黄,慢慢开始枯萎。然而,就在这盆绿萝将要失去生命之时,几条瘦弱的藤蔓依旧泛着绿色,默默地向我和家人展示着它最后的美丽。

这是一盆让我在心中不能不为之感动的绿萝。

3年前的春天,我在花卉市场花15元买下了这盆绿萝。春天是花草的天堂,这盆刚刚从温室大棚搬到自然阳光下的绿萝,被我买走后,很快就嗅到了春的气息,沐浴到了春的阳光,接收到了我家的地气儿,于是,便无拘无束地疯长起来。

也就是三四个月的时间,它便由当初的一盆嫩叶长成了有着两尺多长、藤蔓密壮、青翠欲滴的“壮实”绿萝,宛如一个黄毛丫头转眼间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丰满、漂亮,招人喜欢。而我,一个对花草种植知识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当然也不会给予它特别的关照,只是在想起来的时候给它浇浇水而已。

绿萝到我家的第一年冬天,天出奇地冷,家中没有暖气,室内温度低,但它没有因为环境的恶劣而枯萎或停止生长,而是顽强地与寒冬抗争,绿色依然,活力依旧,只不过没有春、夏季节生长得快罢了。每天,当我顶着凛冽的寒风下班回到家,看见那盆油绿油绿的绿萝时,心中总是陡然生出一种莫名的兴奋。

当寒冬离去、春回大地时,绿萝又开始了它新一轮生命的攀升。于是,我家客厅里,总有绿色相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大凡是到我家里来的客人,没有人不对这盆绿萝“啧啧”称赞的。它因此也成为我们全家人的骄傲。

大约是因为花草和人一样,都有生命周期吧!今年进入秋季后,我们全家人所钟爱的这盆绿萝开始走上了生命的下坡路:藤蔓越长越瘦,渐而变黄,再后来有了部分枯萎,而且越来越多。我知道,绿萝该歇息了,它已经把最好的年华奉献出来了。

尽管绿萝还在竭力地释放着它的绿色,但是,属于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更希望它能够早一天融入大地,在来年,以它特有的方式获得新生,或许,那时它会更加健壮,更加生机勃勃,它带给人们的将是更多的绿色和希望。

绿色的国度

文/田建民

到波兰之前,从资料上得知其森林覆盖率达到了百分之三十以上,首都华沙则是百分之八十以上,真的到波兰,才知道此话不虚,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在绿色的世界里才能理解绿色的含义。

从华沙机场到市区的道路上,四排大樟树护卫着双向六车道的道路,让人感到绿色的大幕徐徐开启了。进入市区,满城绿阴的现代化城市,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宅旁庭院,处处乔木成阴,灌丛滴翠,草坪成片,百花争艳。就连马路、广场上,在不影响交通的位置,临时设置坛式花盆或流动的花车,为城市增添了几株绿色。华沙市拥有大小公园65处,绿色面积1.2万多公顷,约占城市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七,人均占有率77.7平方米,遥居世界城市之首,被誉为“世界绿都”。

华沙市政当局在规划布局中的理念就是打造绿色名城,从二战重建到今天一直未变。华沙的法律规定,任何一个新建单位必须有百分之五十以上面积作为绿化用地,而且绿化必须和建房同时完工。有了法律上的保证,所以华沙的建筑物与绿化详略得当,互相映照,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华沙绿色城市特色,也才能保证华沙绿化覆盖率达到百分之八十,很难说清楚是绿色扮靓了城市,还是建筑物是绿色的点缀。

华沙绿化的特点之一是绿色都市并非像大海中的孤岛,而同郊外的防护林带衔接在一起,市区与郊区成为一个完整的绿化体系。另一特点是城市绿化与果园相结合,华沙现有果菜园2700公顷,占全市面积的百分之六。果菜园里建有棚室,专向城市居民出租。

穿越在华沙、塔尔诺布热格市、克拉科夫的田野上,绿色几乎从来没有脱离过我们的视野,从莽莽的原始森林,到成片的果树,从绿油油的甜菜,到一眼望不到边的玉米地,秋色的原野也为绿色的世界贡献着鲜明的色彩。波兰的森林面积是88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三十,但波兰为之自豪的是,在偌大的国土上很难找到裸露的泥土,因为他们懂得森林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角。

路边偶尔一晃而过的民舍,也是绿色当家。用各种植物花卉培育的植物墙,修建的平平整整,就像绿色的长城,院子里绿绿的草坛,再配上五颜六色的花朵,让人很容易想到诗和远方;特别窗户上的绿叶红花,在白色的窗纱衬托下,显得格外有品味和情调。

这就是我走马观花看到的波兰,一路行程,一路绿色,仿佛绿色就是这个国家的底色。

绿色的喜悦

生活中总有许多不顺心,让你柔肠百转,百思不得其解。烦恼中过了一分钟又一分钟,过了一天又一天,时光匆匆,从镜子里一看,头上多了几根烦恼丝,额上多了几根烦恼纹,我,却还是我。骑着车子闲逛,魂不守舍、南北不辨,走着走着,从闹市走到了乡村,从水泥大街走到了乡野田埂。

地里长着麦苗,一株接一株,比着肩、列着队,长得浓密、绿得浓郁。微风吹过,你摇着我,我晃着你,舒展着胳膊和衣袖,作起了团体操,田野便成了海洋,碧波荡漾起来。清明节前后,麦穗才长出来,颗颗粒粒整整齐齐,像一个个二八小伙,虎头虎脑的。还有头顶上的“寸头”,对着太阳看,分明是炫耀着光芒的“王冠”,拿手指头轻轻一触,不扎手,它却软软地倒了,透着一股调皮捣蛋劲儿。当然,对于我来说,和麦苗的相会,是此时此地的偶遇。麦子走过冬天,走过春天,发芽、生长,经历风霜雨雪、温暖的照顾和干旱的考验,在成熟收获的季节,变成食粮,变成种子,完成用生命延续生命的轮回。麦子始终保持着来自于久远祖先的坚韧,长得不漂亮,没有艳丽的花朵,不需要温室的培养,一块土立足,一滴水解渴,用短暂的生命和稚嫩的身体,奉献给人们沉甸甸的果实。每每经过麦田,茂盛的麦子或嫩绿,或金黄,生机勃勃的,总给人以生命的喜悦。就像我现在站在麦田里,仿佛被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仿佛所期盼的幸福正在落地生根。

地里长着绿树。绿树平平凡凡,无非是杨树、梧桐树、柿子树,天南地北几乎一个模样。绿树是乡野极普通的风景,村民的院子里、大门口,村落的周围,田间地头,河岸沟渠,有的蔚然成林,有的兀自生长,角角落落都有摇曳的身影。春末夏初,最是绿树惬意的时候。无论身处何地,它们骄傲地挺立着,感受春风、享受日照,舒舒服服地伸展枝干,随意地生长,一直到枝繁叶茂、绿叶成荫,把村庄、院落、野地点缀得秀美优雅。晚风吹起来,仰脸望去,树叶仿佛在欢欣起舞,哗啦啦、扑簌簌,像风车、像风铃,欢唱着春天的温暖、夏天的雨水和生命的奇迹。和我们一样,每一棵树都是有故事的,也是有记忆的。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叶生叶落、年复一年,经历了风雨,断枝又悄悄发了新芽,一切都记在了心里,长成了年轮。喜欢静静地看着树,问它的经历,问它的生活。有时候自己就变成了树,平淡无奇,不在意环境,不在意品种,不在意肥料或饮料,也不在意冷落和孤独。但脚步站得扎实,每一分钟、每一天都在昂扬地生长,欣喜地迎接每一个白昼和黑夜,欣喜地迎接风吹雨打、叶落归根,春夏秋冬都过得逍遥。

何必苦苦寻觅,何必无可奈何?像麦苗和绿树,不好高骛远,不怨天尤人,认真地过好每一天,珍视每一天简单的快乐,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幸福发芽,生命饱满。

绿色浸润的童年

文/吴建

记忆中的小学校园,绿树成荫,鲜花芬芳。而在那些缤纷的花朵里,慢慢浮现的是一张张阳光灿烂的笑脸。

那时,每到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的季节,学校里就组织高年级学生参加植树活动,那个时候提出的口号是“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于是便觉得参加植树是很神圣、很有意义的事情。

早早地起床,吃过饭,我就和小伙伴们拎着小水桶,或者扛起小镐头,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走去。

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两排教室之间的空地上。开始分派任务,每两个人挖一个坑,坑的深度要超过一尺。我和同桌小胖结对。他力气大,就先挖坑,叫我去搬树苗。我领来树苗时,小胖快要把坑挖好了。我让小胖休息一会儿,我换他。可小胖不让,我抢过他的锹就挖。可一锹下去,没挖到土,却挖着了小胖的脚,顿时鲜血直流,我吓坏了,赶忙喊来老师。老师立即将小胖送到大队赤脚医生那儿包扎。好在我力气小,仅碰破了点皮。小胖一回来又一瘸一拐地和我干了起来,老师让他休息他也不肯。我们把树苗放进坑里,然后培土,再踩结实。最后两人到小河里抬来水,小心翼翼地给树苗浇足水。一棵树就大功告成。我用满是泥浆的手抹了一抹大汗淋漓的脸,顿时就成了一个大花脸,再看看其他同学,一个个都像土猴子。于是就你笑话我,我笑话你的互相开玩笑。

干了半个小时左右,我们累了,老师就让我们休息。同学们有的跑到河边洗脸,有的累得坐在地上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有的干脆直挺挺躺在地上,看着蓝天白云,昏昏欲睡了。

“快挖吧,没准还能挖到个金元宝呢!”

不知道是谁开了玩笑,大家望望日头渐高,立即抓起工具继续劳动。快近中午时,学校里的这块空地就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变成一片新绿。

在小学求学的日子里,我们年年都在自己亲手栽的槐树下沐浴融融春日,享受炎夏清爽的荫凉,眺望金叶似火的秋色,抑或放目苍翠挺拔的松柏。小学毕业时,看着我们自己栽植的小树渐渐长大成材,我们都陶醉不已。

还时光一份颜色

文/陌影疏涵

还时光一份颜色,岁月之中很多颜色已经褪去,我想还时光一份颜色。

——题记

还时光一份什么颜色呢?还时光一份红色?红色充满热情,充满洋溢,它能一路领跑生命,让生命在无限的未知中不断地前行。如果生活缺少了热情澎湃的红色,生活会失去很多的意义,生命会变得很乏味。

我想让我还时光一份颜色的话,我肯定不会忘记还时光这份红色的。这份红色会让生命充满无限的热情,也会让生活有很多的吉祥和喜气的入驻。如果生命缺少了幸福愉悦感,那么这段生命会归于静寂,然后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所以,还时光一份颜色的时候,我肯定会让红色引领我生命的色彩的。

有红色飘扬的地方,我想肯定是充满喜气和幸福的。生命中有太多的喜气入驻,一切都会变得美好和安详。生活有时不需要多么的华丽,但是必须要有热情和幸福元素的注入,并且久久地留在生命里。红色带给生命的不仅是鲜红,更多的是热烈和澎湃。所有的时光,如果让红色覆盖很多的话,我想肯定是热闹和幸福的。

生命是需要激情的,我想红色正好代表着激情,它能让生命精彩四射,它能让时光流光溢彩。这是一个激情洋溢的时代,所以生命也必须需要很多的精彩洋溢。还时光一份红色,我想这份红色会让生命精彩无限,会让生命让人寻味无限。我们一直会在这份红色里,陪着生命无限的延长。

我还想还时光一份绿色,绿色充满蓬勃生机,绿色是一切生命的颜色,绿色是青春、和平、朝气的代名词。我想如果还时光一份绿色的话,人生的精彩度会饱满很多。看到绿色,就会让人的眼睛极其的舒服,绿色总是带给生命一种无法言语的舒服度。

有绿色的地方,一切都是充满着生机和盎然。这份生机和盎然,让生命一直有一种蓬勃向前的动力。澎湃的岁月,充满无限青春的岁月,总是让人喜欢和让人眷恋的。看到绿色,总是让人看到世界的和平,看到人间的美好。这一路走来,绿色让所有的生命充满活力,让自然界充满无限的生机。

绿色,一直是我喜欢的主色。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喜欢绿色,喜欢各种各样的绿,喜欢绿色散发的各种蓬勃气息,喜欢绿色带给生命的无限愉悦度。我喜欢让自己徜徉在绿色里,然后回味着绿色带给我生命的各种惊喜。从绿色中来,然后从绿色中去,让绿色覆盖满生命的一切。

我一直想一个爱绿的人,我想肯定是充满生活和活力的,这份朝气会带领着生命无限的走远。所以,要还时光一份颜色,我肯定不会让绿色缺席的,一定会让绿色久待在时光里,让绿色彰显出生命无限生机的。

还时光一份颜色,我想我一定不会让白色缺席时光之中的。白色代表着纯洁、神圣、清爽、光明,它是云和雪的颜色。白色的纯洁,总是让人想到世间一切的纯净。皑皑白雪,总是让人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圣洁之感。同样,洁白的云朵,总是让人有种好生欢喜之心。我想白色带给人的是内心的纯洁和宁静,它总是让生命一直处于一种安静和圣洁的状态。

白色是最为无染的颜色,白得清透,白得纯然,白得清新。有白色的地方,总是那样的让人心生安然的静和净,那是生命最为纯粹的颜色。这种纯粹,总是让生命安然欣喜,总是让生命骤然纯美。纯净的白,总是让人感觉到生命无限的纯洁,感到一切的美好。

我想还时光一份白色,一定能沉淀岁月之中的很多东西,让一切的浑浊从时光里,从每个人的生命里安然退场。然后给生命附上全新的清透,给灵魂一场有一场的洗礼,让一切的东西回到最初圣洁的状态。我想时光中多点白色的话,所有的岁月会清透无染。

我也想让黑色再次入驻时光之中,黑色是土地的颜色,黑色深沉、神秘、庄重。生命有时就是需要深沉,需要神秘和庄重。黑色是土地的颜色,黑色就会使我们联想到土地的肥沃,人民的安和。有人说黑色比较压抑,如果你站在不同的立场去诠释黑色的话,我觉得黑色是深沉的,而不是压抑的。

每段时光都需要神秘色彩,因为神秘能带给每个人孜孜不倦求知的欲望。因为有了黑色的神秘,让这段时光变得精彩纷呈。只有神秘的岁月,才能引领生命一路前行,前行到无人能超越的境界。在这种神秘感的覆盖下,我想时光总是带给人很多遐想。这种遐想会带着生命无止境的憧憬,无止境的前行。

我想黑色的深沉,会让时光下的所有都变得很深邃。一段用深沉作为基调的岁月,怎么行走都是深邃美丽的。我喜欢深沉下的神秘,我也喜欢深沉下的庄重,我更喜欢深沉下的美丽。所以,让我还时光一份颜色的话,我肯定会还给时光这份黑色的。让这份黑色永远的带领着时光前行,让时光在前行中让岁月越来越丰实。

庄重的黑色,总是让我们联想到生命的严肃和认真。所以,一丝不苟的黑色,总是会让生命变得完美,变得高贵。时光里,黑色庄重的入驻,会让所有的岁月变得尽善尽美,所有走过的历程严谨而又踏实。所有生命的归属感,都是在经历过很多之后才得出的,所以我想还给时光这份黑色,一定会让生命精彩无限。

如果可以,我还想还时光一份蓝色。蓝色是天空的颜色,是大海的颜色。蓝色,它能诠释岁月的深度和广阔,它能诠释生命所有的淡雅和浪漫。有蓝色的岁月,肯定是非常的美丽的。有蓝色的岁月,肯定是无限的广阔的。海洋的深邃和天空的湛蓝,都是蓝色对生命最好的诠释。

蓝色能带着时光和生命走得很远很远,远到无可触及。所以,我一定要还时光一份蓝色,让这份蓝色渲染生命的所有精彩,让这份蓝色铺垫明天的所有美丽。有蓝色的地方,生命一定会有无限制的美丽下去。所以,很多人都愿意把蓝色写进生命里,让蓝色回归到时光里。

无边深蓝,是对蓝色最为经典的诠释。有着无边的蓝,有着无边的深邃和广阔,生命的历程会一直在朝前走,会走到无人能望及的地方。还时光这份蓝色,我想是还得美轮美奂的,还得美丽深邃的。

还时光一份颜色……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