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文章

2022年12月06日经典文章

民族的文章(精选6篇)

我的中国梦

文/一起去流浪

我的中国梦

我抬起头,仰望天空,努力睁大双眼,却始终无法找寻你的真容,天空,昔日蔚蓝的天空呢,你去哪儿游荡了,我为什么找不到你了······

--题记

我坐在摇椅上,享受着阳光沐浴的感觉,静静的盯着窗外的空气发呆,闭上眼,回忆着过去那些······

渐渐地,梦境的美好带我驶向梦想的彼岸,在我的梦中有这样一幅画面被勾勒出来:在四叶飘香的花丛中,我和蝶儿一起嬉戏,欢笑;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我和鸟儿一起追逐,歌唱;清晨,我迈着轻盈的步履去原野上踏青,雾霭缭绕着,白纱般柔柔的漂浮在空中;我吮吸着花草的芳香,欣赏着阳光的沐浴,我陶醉了!夜晚,我坐在稻谷飘香的农家小院里,仰望着璀璨的星空,聆听着蝉鸣嘹响,蛙声如潮,仿佛我就置身在一个童话般的王国。春天,我坐在牛背上,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听那牧歌婉转,牧笛悠扬;夏天,我坐在小船上,任双桨拍打着碧绿的湖水,看海鸥轻盈的掠过辽阔的海面!秋天,我站在树下,凝神瞩望着那金黄的叶子一片片落下;冬天,我站在窗前,欣赏着如絮的雪花在空中翩翩起舞。在这如诗如画的仙境里,我的心都醉透了!

梦中的那诗意的仙境,令我神迷向往,陶醉到无法自拔,从梦中醒来,那种诗情画意的盎然气氛一扫全无,取而代之的是雾霾弥漫的疮痍之态!让人难免有些失望!

为了改观被污染侵袭的浮躁的城市生活,我梦想着未来有一天我能发明一种墨水,用它来拯救我们的神州大地,还她一份清净和绿意,让她重拾往日的飒爽英姿!

在不久的将来我会发明这样一种墨水:一,只要在受污染的区域轻轻滴上一滴,绿色与生机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到所有需要的地方,空气中各种悬浮的颗粒物,灰尘便会被吸收化为天然的肥料滋润大地,那些高大的烟囱排出来的各种污染气体和那在城市中扬长而去的汽车尾气便会被瞬间消灭,空气中恢复了往日的清新与自然!二,它可以在蔓延所到之处令那些将要濒临灭绝的物种得到拯救,让他们获得重生,重返美丽的新家园,重新活跃在我们的视线中,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和谐美好的新家园中!三,它可以弥漫在空气中,使闻到或看到它的人,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水准得到提升,不再有乱砍滥伐,毁坏生存环境的现象,将"保护自然,和谐才能共生"的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让人类从根源上认清唯有地球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四,它可以穿过地心,渗入地球母亲的五脏六腑,医治她多年来饱受摧残而至的各种疾病,免去因她老人家病情再次恶化而致的自然灾害发生,免去更多的人因此失去亲人和家园!

我的墨水怎么样?有没有一种想要为了那个梦境而去付诸努力使它成为现实的念头呢?我相信只要你肯为你的梦想勇敢的跨出第一步,你就能看到有一道无形之中的曙光在向你招手!

我们的祖国六十多年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沧海桑田的翻转,我们的国家把奥运梦,强国梦,飞天梦,航海梦一一实现了,我们的民族如今可以骄傲的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了,可是不幸的是,我们的环境也快被经济和科技的进步给拖垮了,匮乏的资源,脆弱的环境已经给不起我们什么了,那么我们的强国之路还能走多远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审视和关注的重大问题,这关乎我们民族的未来,我们国运的昌盛与否?当然,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腾飞固然重要,但国家的繁荣昌盛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国家的进步吧?这样于我们的民族不又是一种摧残和折磨吗?

我想只有我们保证我们每个人拥有健康的生活,才能使我们的民族复兴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兴旺,我们的前途越走越光明!

汉服的魅力

文/刘荻

汉服,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有着近四千年的历史,是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小时候常见我的姥姥裁布制衣,打样做鞋,一根绣花针,牵引各个花样跃然于衣襟。偶尔也手把手教着我的舅妈裁衣,这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样式与细节让我深深地为其着迷。后来我才知道,使我着迷的衣饰原来也有它的名字——汉服。不再羡慕其他民族拥有美丽的服饰,我们的汉服也有着最独特的魅力。从这时起,我也开始跟着姥姥学习汉服制作。交领右衽,象征着地道方正;衣身中缝,象征着人道正直;以系带束之,也代表着为人的准绳。姥姥生于旧时代,虽不是学识渊博,但做人做事的道理却是半点不忘,单这一份对汉服的传承就足以让我为之努力。

汉服的制作中,与时俱进用着现代工艺,但是真正传统的手艺,也是时刻不忘,平针、回针、套针、缲针……在机器几乎可以完全替代人工的时代,我却更喜欢这一针一线的踏实感觉,承袭着千百年来手工制衣的传统,做出来的衣服才更有着令人不可抗拒的魅力。而这其中更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南京云锦妆花、缂丝、鲁绣、苏绣……种种技艺都是古代制衣中所一直沿用的工艺,这些繁复的带着我们民族色彩的技艺,是一代一代手艺人的灵魂。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孔府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等国内各大博物馆都馆藏有出土或是传世的汉服藏品,很多用于服饰制作的工艺都已失传。工艺的复原,服饰的复原,更有着无数人为其默默努力着,我荣幸可以是这其中的一分子,发光发热。

交领右衽,宽袖博带,衣袂翩翩,汉服作为民族服饰,更是体现着民族的气节与风度。女子着汉服,体态优雅,一举一动间最是端庄柔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男子着汉服,身量颀长,自有一份风雅与沉稳,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它是一件衣服,又不仅仅是一件衣服,在这个时代,它更是承载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注入民族的血脉。

汉的大气,晋的飘逸,唐的华丽,宋的风雅,明的内敛,融合成今天我们血液中流淌的民族的优秀品质。

大地飞歌

文/周伟兵

当我看到这部介绍侗族大歌的纪录片时,整个世界都肃静下来,耳中唯有高山流水般的天籁之音,如此悠扬,如此美妙,它托着我的神思飘飞游荡,云天和绿野就此钻入心怀。说实话,对于这个繁衍生息在黔湘桂大山深处的侗族,以前的确知之甚少。原来,它也是一个拥有二千五百年历史和二百八十万人口的古老民族,它的美不仅辉映在每个族人太阳或月亮般光彩的脸上,还凝结在其“民族三宝”鼓楼、风雨桥和大歌里。

要说最爱唱歌的民族,当属拥有大歌的侗族。他们的歌穿越春夏秋冬光阴岁月,遍布田间地头山谷溪畔,渗透生活的点点滴滴,出自寨中每一个男女老少。听着他们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而朴素天成的合唱时,就像是扑向大自然慷慨的怀抱,满身心都布满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还有鲜花盛开的原野与蝉鸣鸟唱的森林。一个爱唱歌会唱歌能唱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民族,注定是美丽幸福的。

“汉人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侗族大歌续唱二千五百年而不息声,是因为它有着歌以铭史的功能,从而承前启后,代代相传。在大歌分类中,“嘎吉”是专门用于叙事的,它旋律舒缓,低沉忧伤,一如夜月火塘旁的祖父或祖母,向子孙们叙说祖先的故事。刀耕火种,虎豹豺狼,天灾人祸,战争和平……那一颗颗被塘火映得通红的青春或幼稚的心,由此记住了歌声中的历史,又继续传唱历史的歌声。大歌之大,在于它千古宏音,万代传唱。当看到纪录片中的奶奶级歌师潘萨银花在自己的歌堂中教一个孙子辈的小姑娘唱大歌时,有谁会怀疑这大歌铭史的传唱动力呢。

“饭养身,歌养心”,是侗族人信奉的真理。大歌分类中的“嘎想”是为伦理纲常的述说而专设的,歌以载道的功能在此水落石出,一目了然。据纪录片介绍,侗族是一个爱和平,讲团结,重友谊,群体意识强且勤劳勇敢的民族,他们世代居于深山幽谷,长期过着相对封闭的生活,能形成自己优良的文化礼仪,道德规范,习俗戒律和艺术修养,着实很了不起。贯穿其间的一条连线,就是大歌的载道作用。大歌之大,在于它寓教于乐,春风化雨,让人心立大德,身行大道。那些着丽服的女孩和穿对襟短衣的少年唱着这样的歌成长,就如同心田里播下一颗文明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以歌为媒,行歌坐夜”,是侗族成年男女寻觅爱情的方式。大歌分类中的“嘎嘛”就是为抒发男女之爱而定制的,它柔媚而极富感染力,歌以传情的功能让世世代代乐享不疲。像许多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侗族也有对歌择偶的美好习俗。大歌的对唱必须是在异性、异姓(房族)间进行,所以每个寨子里都有按同性、同辈、同房族原则组成的不同歌班。他们的对唱有可能是在飞阁重檐的鼓楼里,也有可能是在青青山坡上和潺潺溪水边。当清脆、嘹亮抑或纤细的女声与浑厚刚劲的男声在苍穹下干柴烈火般地燃烧时,那昂首扬眉的阿哥和低头娇羞的阿妹就“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大歌之大,在于它能打动装得下天高地厚的春心和人间大爱。生命因为有了爱而倍升价值。

我坐在电视机前静静地听侗族大歌,感受到了一种无以言表的神奇。即便千人一唱,它仍无需指挥与伴奏,就像冥冥中天赋仙歌,有神来助。那起起伏伏的多声部就像他们身后连绵的群山,层层叠叠,涛掀浪涌;那孩子们的声音如鲜嫩的青草,老人们的声音似沧桑的古木,姑娘小伙的声音一如莲吟竹喧,清新得充满幸福的气场,让人浮想联翩,心驰神往。大歌为什么那么美妙?因为它凝聚了一个民族的千古精华!大歌为什么震颤灵魂?因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心皆同!

我陪母亲唱民族歌曲

文/陆肖鸣

母亲九年前患脑梗留下了后遗症,这几年行动愈发地不方便了,必须有人搀扶方能缓慢行走。因为行动不便,母亲很少出门,呆在家里时间长了,心情难免烦躁。

轮流回家照顾母亲变成了我们的日常。周末我回家照顾母亲,吃过早餐后,把母亲珍藏多年的《民族歌曲》翻找出来,问母亲是否记得以前喜爱的老歌曲。母亲翻开我递过去的歌本,兴奋得像孩子般一页页查找。

母亲年轻时喜欢唱歌,退休后曾复印了一本本厚厚的老歌曲,每天都到老人歌唱团唱歌。如今八十多岁的母亲记忆力已大不如前,即使那些她做有符号最喜欢的歌曲,也已经唱不上来了,望着熟悉而陌生的歌曲,母亲不知所措地叹着气,心情忽然阴郁起来。

我找到自己会唱的歌,希望领唱可以开启母亲那些埋在记忆深处的天籁。果然,听我唱起了《南泥湾》的歌词“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呀”,母亲的记忆忽然回来了,她跟着我的节拍反复吟唱了几次,渐渐重新熟络起来。

母亲记忆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母亲的兴致越来越高,我们又一起唱了《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这首歌让我们想起了参加“三月三”民歌节活动那些快乐的时光;而《欢乐今宵》《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洪湖水浪打浪》等等脍炙人口好听的民族歌曲,一次又一次打开了母亲的话匣,跟我絮絮叨叨地讲起了她许多旧事,那些旧事尽管我早已记熟于心,但再次从母亲的嘴里有条理地讲出来,我心里依然暗暗高兴。

我把母亲唱的歌曲一首首录了起来,再回播给她听,听到自己的歌声,母亲忍不住笑起来,不禁感慨时间过得太快,儿女都已成家立业,自己曾经清脆的声音也已经变得如此苍老了。

一首首旧歌唱过,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时分,兴致勃勃的母亲仍意犹未尽。我告诉她要去做午饭了,母亲不以为然地说,随便吃垫点肚子就可以了,午饭天天吃,唱唱歌更开心!拉着我继续翻着歌本寻找她喜欢的歌。

望着放声高歌的母亲满脸皱纹笑成了菊花的表情包,我也满心愉悦。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对于年迈行动不便的父母而言,山珍海味不如粗茶淡饭,别墅美景不如孩子在身边,亲情的陪伴无疑是父母晚年最美的幸福时光!

爱是阳光

文/子墨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被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爱所包围、所滋养。爱之于生命,正如阳光之于植物一样,缺少阳光普照的植物会枯黄,缺少爱滋润的生命,会显得苍白、落寞。这世间的爱有许多种,有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有亲情、友情、爱情;有同事间的关爱及对弱势群体奉献爱心等等,不胜枚举。

在所有的爱之中,对祖国和人民的爱高于一切。俗话说,立身必先安国。当祖国和人民处在灾难的洪流中时,热血儿女自当抛头颅、洒热血,誓死扞卫祖国的统一、民族的独立,正如当年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们一样,为了国家的安危不惜献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反之,一个没有爱国之心和民族气节的人,在祖国有难、民族存亡的时刻,必然会沦为奴颜媚骨、卑躬屈膝的跳梁小丑,被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亲情对我们来说,就像我们赖以活命的粮食,缺失了亲情的抚慰,我们也就失去了生的乐趣。亲情中最高尚、最伟大的当属父爱与母爱了。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又含辛茹苦地将我们养育成人。为了子女的健康幸福,父母亲可谓不计代价地付出。直到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才会放手对儿女的疼爱。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无微不至地滋养我们一天天长大。父爱与母爱是我们头顶的两盏明灯,照亮了我们人生的航程。

朋友是彼此间心灵走得最近的人,朋友如同我们人生的拐杖,有句歌词写得好,朋友多了路好走。事实确实是这样,朋友间可以互相慰藉,互相鼓励,说不定还会带给你许多成功的机遇。有了朋友的陪伴,人生的路不再孤单、寂寞。真朋友是在你得意时与你同欢,在你失意时仍陪伴你左右的那些人,是既能分享你的喜悦,又能分担你痛苦的人。

爱情则是一种让人痴迷销魂的情感。两颗心灵在瞬间碰撞出的爱的火花,会温暖心灵,令人回味。那美好的记忆,就成了永恒,甘之如饴。开了花、结了果的爱情,则更为可贵。当两个人心中装的全是自己时,他们将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对弱势群体奉献爱心,是一种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长白盛开金达莱

文/尚书华

展开中国版图,在雄鸡喙下部有一座边城,这就是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发源于长白山南麓的鸭绿江,沿中朝边境的这座小城缓缓流过。

这里环境优雅、小城恬静、居民幸福。这幸福来自于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来自于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这块东北边陲的土地上,汉族、朝鲜族、满族等多民族兄弟姐妹情同手足,相濡以沫,共同书写下民族团结进步的和美篇章。“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最佳民族生态旅游名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一串串的荣誉让这座在长白山腹地、鸭绿江北岸的小城熠熠生辉。

走进长白,你很快会被山野般纯朴的民风吸引。不管是在车流人行的街上,还是在小巷、社区或休闲广场,倘若问路,或打听某个单位某个人,当地人一定是热情地、不厌其烦地讲清楚,生怕对方人生地不熟多走冤枉路。尽管有的大叔大妈汉语说得不很流利,但这种纯朴和谐的氛围依旧会拨动人的心弦。

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意识,早已融进了当地人的工作生活之中。绿江社区一位朝鲜族大妈告诉我说,她小时候居住的那个村庄,大多数是朝鲜族,一百多户人家,只有十几户是汉族。一位姓初的汉族老弟,当上了生产队副队长,由于语言的障碍,和社员们沟通交流不顺畅。他决心学习朝鲜族语言和文字,不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说话聊天、记账记事,他都用心学习。几年下来,他的朝鲜族语言文字水平竟然超过了很多朝鲜族村民。恢复高考时,他考入了延边民族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做专职的翻译工作,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

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也是相互影响、相互接纳的。以前过年时,朝鲜族是不包饺子、不贴春联的,而现在,他们觉得过年包饺子有气氛、有年味,于是主动向汉族邻居学习包饺子的技巧。春节来临时,在阵阵喜庆的鞭炮声中,大家都高高兴兴地把迎春的对联贴上了自家的门楣。邻里间相处久了,好多汉族人喜欢上了朝鲜族饮食,特别是对酱汤、辣白菜情有独衷。她们把朝鲜族姐妹请到家里,拜为老师,让她们手把手传授技能。点点滴滴的互帮互助行为,渐渐凝结成民族间兄弟姐妹的友谊之花。在果园村,年届六十的老书记告诉我,他们村有个由朝鲜族和汉族村民共同组成的红白理事会。无论是汉族还是朝鲜族,家中有什么事,大家都会遵照本民族的风俗,把事情办得体面圆满。

在县民委做了二十多年民族工作的冼科长如数家珍地对我说:在我们县,历任领导没有不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没有不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作的。县里坚持每5年召开一次全县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连续十几年举办“长白朝鲜族民俗文化节”;成立朝鲜族民俗文化研究会、民间艺术协会、阿里郎文体协会,举办“金达莱山花摄影节”,创办双语文学期刊《望天鹅》;编辑出版《长白民俗》;县民族歌舞团创作演出了大型舞台剧《灵秀长白》、歌舞剧《风华甲子 锦绣长白》……

董瑞吉是县里的朝鲜族民俗专家,沉稳帅气,睿智谦和。聊起朝鲜族民俗艺术,他像遇到了知音侃侃而谈。这些年,他们用心用力挖掘了一些民歌、民谣、民间舞蹈,并把这些带有泥土气息的素材,提炼出独特的精神内涵,进行艺术加工,使其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傍晚,华灯初上。灯火璀璨的鸭绿江景观带、长白广场上,处处都是健身娱乐的人,散步、玩滑轮、踢毽子、跳广场舞、跳朝鲜族舞……人们悠闲快乐,置身其中,你会深切地感受到中华大家庭的和谐与温暖。

春末夏初,这座静美的边城被漫山的油绿和紫红艳丽的金达莱簇拥着。北山上,那座千年古塔无声俯视着这座边城的昨日和今朝。金达莱开满了远近的岭岭坡坡,如云似火,灿若朝霞,映红了长白边城……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