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的文章

2022年12月08日经典文章

书香的文章(精选24篇)

一抹书香

文/赵自力

我家有个传统,新年的第一天,给孩子们的不是压岁钱,而是他们喜欢的书。

于是,每年的正月初一一大早,在孩子们的“新年好”的稚嫩声中,长辈们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书籍一一分发给孩子们。在书香浸润中,开启了新的一年幸福模式。用书香压岁,这是新年最好的打开方式。

我小时候爱看书,就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我,在书里能看到不同的世界。在我识字还不多时,父亲常常到镇上为我买小人书。我非常喜欢那栩栩如生的人物,特别是像哪吒闹海、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图画,我百看不厌。我和妹妹常常缠着父亲,要他念图画下面的文字给我们听。识得一些字后,父亲就买些通俗易懂的童话书给我们,再后来就是一些名著了。那时非常喜欢读书,也有小小的虚荣,因为太多人夸赞我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书读得越多,越知道自己知识储备不够,越是想读更多的书。可是,那时父母靠种庄稼谋生,没别的收入,还要拉扯两个半大的孩子,没有多余的钱买更多的书了。即使这样,父亲总要给我们惊喜,就是把我们心仪已久的书当压岁钱。于是,正月初一一大早,我们睁开眼就爬下床,争相给父母拜年。父亲乐呵呵的,变魔术似的拿出早准备好的布袋,里面装有我和妹妹渴望的书籍。在短暂的欢呼雀跃声后,我们立刻安静下来,爬上床窝在被子里,如饥似渴地翻看着书籍,感觉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了。现在的我经常感慨,农民出生的父亲,却有着如此开阔的视野,总是把最好的新年礼物送给了我们,让我们受益一生。

有什么样的父母,便有什么样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几岁开始,就对阅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朋友们都说孩子是遗传我的。其实,我知道,一个家庭的读书氛围很重要,那才是对孩子最有影响力的。我们常常带着孩子去书店淘书,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读书是最温馨的画面。新年的第一天,我常常学着父亲的样子,给孩子送上我精心挑选的书籍。孩子常常一脸满足状,说收到了最好的新年礼物。

为新年添一抹书香,让年过得更有味道。

书香让我春光明媚

文/张华梅

我爱读书,很随性地读,兴致来时,啥书都看,家里的电器说明书也能看得津津有味。不想读书时,就啥也不看,十天半月不翻一下书页,也属正常事,也还心安理得。或许,读书就该这个样,死读书和读死书都不值得称道,读书人首先该有读书人的智慧,选择最恰当的时机读点喜欢的书,才是一种享受,而不会成为心里或生活的负担。

天气冷时,我会蜷在被窝里看书,春暖花开时,我喜欢夹着一本书到处乱逛,走累了,就坐下来休息,然后顺便看看书。也许,这种状态并不太适宜看书,古人说,春天不是读书天,温暖春风吹得人昏昏欲睡,此时看书,会加重人的困乏。但我喜欢在春风里读书,喜欢微风吹过来,抢翻新的书页,我只得用手紧紧摁住,那种感觉棒极了。

在春风里读书,能很好体会到书香弥漫。说起书香,这是个很玄妙的词,很多人闻不到,很多人体会不了。有人郑重其事地去嗅书的味道,嗅到了纸张和油墨的味道,嗅到了胶水和装订线的味道,嗅到了现代书本的工业文明味道,就是嗅不到书本特有的体香。对他们,当然不能苛责,书香本来也不是靠鼻孔去嗅,而是靠心灵去体会,也许只有人和书本心意相通,才能闻到醉人的书香。

在春天,书香让我春光明媚。有很多人闻不到书香,真是一种缺憾,还不如翩翩蝴蝶。我在花旁读书,蝴蝶绕着我飞舞,胆大的欲落到书页上,它们自然不认字,读不懂书中的爱恨情仇,体会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可它们也喜欢书香。爱香本是蝴蝶的天性,但能够共享书香却是我始料未及,我在蝴蝶伴随下读书,读着读着,就有点时空错乱,就浑然忘记了时间和地点。我不知身边的蝴蝶是不是梁兄,他的英台妹是否安好,是否仍然喜欢在明媚春光里读书?

深嗅书香

文/李宗贤

蒙学时期每逢新学期领到教材,我总习惯翻开32开本大小的课本,把脸埋进书页的夹缝,不住地嗅着油墨散发出的书香。直到现在,都过去了几十年,我都改不了深嗅书香的习惯。

每次深嗅书香的时候我似乎都是在努力确定一种感觉而非单纯的记忆。我深嗅书香的过程中总是鼻翼收敛,让鼻黏膜处于昂奋状态,慢慢地深深地吸入油墨芳香,精确截留书香以不断接近一种让人十分惬意的境界,这境界的清晰度和我深嗅书香的程度似乎成正比。我自信我的深嗅书香的体验具有独特性。我闻书香到了深嗅的地步,缺乏节制,那种模样必定是十分可笑或是可羡。

书香非烹饪之香五味惑人;非陈年佳酿幽香醉人,亦非满庭芳菲花气袭人。书香是那种不惑人不醉人不袭人但却沁人的味儿。我深嗅书香的过程是闭目凝神享受书香渗透我全身心的美妙过程,这个过程让我感觉到置身于令人心旷神怡、身心十分通透愉悦的境界。但是这个境界总是带有梦幻般的模糊,无法完全清晰和确定。我每次深嗅书香就是试图获得确定的感觉,期待感觉中的境界有清晰可辨的轮廓和细节。

这几乎是一种唯心的感觉吧,我确实有点难以分说。我无法说这书香来自于文字内容。初小课本上都是些米字格里的汉字,一页上面也就十几或几十个字,我们学认字写字,哪来那么些回肠荡气、感人至深的文字内容,即使有也还解读不了呢。况且我并非只嗅着语文课本,所有新书里的油墨芳香都令我产生美妙的感觉让我心驰神往呢。我也坚决不会借着话头编织自己的虚假小光环,说深嗅书香是“打小就爱读书”之类的不实之言。我读书多半是消遣,还有小半是被考试逼的。当然也有时候是心甘情愿为考试而读书,那是为得个高分虚荣一下。但我总相信我深嗅书香的理由绝不会像头盔里的VR和手机上的AR那样虚拟和虚无,我的理由一定真实地存在于我对美好生活的感受和向往。

就像童年的梦常会有星光闪耀,我深嗅书香时的感觉总像是闪亮着童年和少年的纯真和透明,我似乎置身于阳光明丽的一个所在。明丽就是没有乌七八糟的杂质。我还完全不谙世事的时候就向往明丽纯净的所在,而这个所在却肯定不是我生活中经验过的,它波光粼粼似的闪耀在我的感受里,居然模模糊糊呈现并变幻出很不确定的形态:蔚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婀娜的丘峦,青翠的山色;娇媚的原野,清灵的长河。这些景物和风光东鳞西爪汇集到我的感觉里来,是书香把它们召唤而来。我在凝神深嗅书香的时候,甚至还能梦幻地看到:林木掩映,人家三五;泥墙木构,居室温馨;妇孺童叟,神情和悦。长大后读到《桃花源记》,心想,靖节先生莫非也是深嗅书香才嗅得了这似真似幻的感觉么?

尽管我深嗅书香的感觉委实难以确定,但书香引导我生发美妙感觉的秘密我在无数次深嗅后似乎有了初解:书香提示着至高无上的境界──和谐,而和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准则和智慧概括。书香消弭了世俗社会无处不在的喧嚣与不谐和。这样看来,我从最初到现在,每每深嗅书香所得到的沁心感觉就是置身于和谐无冲突境界的感觉。我是为了享受这种似乎不确定的感觉,几十年里都上瘾地喜欢深嗅书香。

掬一缕陈年书香,安心静神

文/梦海晴空

题记:打开梦的翅膀,翱翔天穹,寻找历史的痕迹,掬一缕陈年书香,安心静神。

1、【陈年旧梦】

夜色在初冬降临,袅袅的炊烟在夜幕下的农村里婷婷上升。一幅安宁静默的山村夜归图,那是我日夜渴望的温馨家园。

窗前的风铃轻轻地摇曳着长满青苔的陈年旧梦,掀起了那些关于年轻,关于欢笑,关于爱情的美好回忆。那位梦溪笔谈的在水伊人,现在究竟还在何方追溯呢?

当我在水的上游眺望时,她撑着一把晃悠悠的油纸伞,从我眼前慢慢地走过,我还来不及打开她那结着丁香花一般愁的秀颜,她已经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初冬的风,初冬的雾,初冬的雨,一直蔓延到初冬的梦里头。

一缕单薄脆弱的情思总在落叶纷飞的时节变得更加薄弱,更加细腻。拈不起那些清瘦的风华雪月,我只渴望在我的陈年旧梦里,等待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

往事如一湖清水,波澜不惊。那些浪漫的味道似乎早已经消失在青春的栈道上,而那种久违的爱情,却始终姗姗来迟。

怎样才能揭开爱情的面纱,执着心爱的伊,与她一起携手共闯天涯?

夜风时急时缓,犹如此刻的心境,焦急的等待已经不足以延续悄然离逝的青春,那些从我手中无意中挥霍的财富,再也禁不起岁月的摧残,如果可以,我愿意用我的智慧与幽默来换取她的回眸一笑。

2、【陈年书香】

斑斓的心海里起伏着丝丝缕缕的陈年书香。历史的足迹总在我的口若悬河中变得更加鲜明深刻,我总能把抽象的事理绘声绘色地讲解成生动的故事,为何我的爱情故事却总是那么苍白乏味呢?

几年寒窗,几年青衣,几年奋斗。

我总是一个人,选择把微笑带给别人,把忧伤留给自己。没有一个人能够看出我的笑容下面掩藏的苦涩。看着别人成双成对,唯有我始终与影成对,我怎能不孤单不悲戚呢?

风在夜里摸黑行走,夜在风中摸黑前行,而我又该在黑暗的夜里一个人前行多久呢?

把心事放低,再放低,把自己潜伏在夜的深处,让思绪摸黑前行。

坐在陈年的历史里,小心翼翼地打开那些关于爱情的历史。试着在自己的身边寻找《诗经》里在水一方的佳人,试着在黄金屋里寻找愿意与自己长相厮守的颜如玉,试着在历史的笔墨里重新挥毫属于陈书安的现代爱情故事。

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缅怀历史,安静地抚摸那些散发着陈年墨香的文字,掬一缕放在浮躁的心田,那些焦急不安的情绪就会被文字的温暖所抚平。于整整齐齐的字里行间寻找一份从容不迫的智慧,让“大智若愚”的金玉良言不断地提醒自己,遇事要冷静,凡事要想开。

3、【陈年安心】

校园,大树,小径。

熟悉的场景再一次把我拉回现实。美丽的落叶飘飘洒洒地落在我的梦里,跳起了轻盈优雅的舞蹈。我情不自禁地哼起了“片片枫叶情”这首老歌。那些动听的音符唤醒了我的记忆,我的青春,我的激情。

流动的记忆在脑海里鲜明地掠过,梦想的枝头还残留着那一次浪漫的邂逅,那些甜蜜的味道已经很久很久不曾感受到,曾经执着地想要追求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恋,却在现实面前发现,那一切都抵不过世俗的挑战与考验。

冬来了,抓一把喜欢很久的风藏在梦境的最深处,渴望小天使的神箭能够早日射穿与我相印的那颗真心,让那位心仪的女子不要再与我捉迷藏了。

经霜的心在夜里再次碾转,红尘漫漫,天涯寂寂,何处才是我可以休憩的家园?

就这样与书为伍,与历史作伴吧!也许,楚天开阔,柳暗花明又一村,我的另一伴正在生命的另一端向我缓缓走近。

掬一缕陈年书香,坐拥怀中,偷一袭月色作被,安心静神的入睡,让千年的历史陪着自己潇洒走过红尘烟雨。

(也许每个人的缘分都是已经注定好的,只因有先来后到之说,所以,有人注定要邂逅迟到的爱情。应同事之请,为他写下这一篇文字,衷心祝愿他能够早日觅得如意女子,喜结良缘!)

茶香·书香

文/曾洁

工作之余或生活闲暇之时,雅坐书房,倒一杯开水,盛上一小撮儿五指山绿茶,放入杯水中,望茶叶徐徐下沉,茶芽轻舒碧绿,茸毛浮动,水渐呈黄绿;轻喝一口,幽幽清香,沁入肺腑,感到格外心旷神怡。这时再拿一本书,看上几页,啜一口茶,工作的身心疲惫,生活中的烦杂全部将之挥去,有的只是一种如水心情和隽永宁静的心境。

茶香与书香交融,格外惬意。在陆羽的《茶经》问世之前,还没有“茶”字,人们都将其写作“荼”。陆羽写《茶经》时,将“荼”字改写为茶,意茶为植物,而不是草本。茶艺到明清时代进入瀹(以汤烹茶)时代,注重茶的香气,“茶香”一词便为人们常用。“古人藏书辟蠹虫用芸草也”。在书中放置香草,可以防蠹虫,还能给书流下幽幽清香。“书香”一词由此而来。

一杯茶,一本书,静心与茶香和书香交融,丝毫不感到天气寒冷。红尘的繁嚣,世间的浮躁,人生的惆怅全被茶香和书香挥走。饮茶醒乏,读书清心。夜阑人静,一杯香茗,杯中热茶的香气轻拂脸颊,总觉得温润暖融;再用舌尖轻触茶水,更是唇齿留香,沁入心脾。书房窗前月下,坐拥书城,品茶香,以平常之心从容面对生活,岂不是人生之愉悦境界?

饮一杯好茶,拥有一份好心情。读一本好书,犹如结交一位挚友。从茶香的清醇中品味感悟人生哲理,即所谓的雅赏茶礼,品味人生。君子好学,读书学而有德,乃书香君子。

在现代的快节奏生活中,在休闲时,沏上一杯热茶,捧读一本好书,茶香交融书香,岂不是忙碌之余忘却喧嚣,远离浮躁,以平常心面对人生路的一快事?

书香幽幽少年心

午后的阳光,懒懒将一束投在木桌上的《繁星。春水》。我走去,将它翻开,思绪,却回到了从前……

恍惚间,依稀可以见到一张古朴的木桌,一个小女孩坐在旁边,抱着一本薄薄的诗集,旁边放着一杯凉了的牛奶……

冰心,是作者的名字。我不禁感到好奇:她可是同她的木桌一样沉稳、安详?

淡淡的墨香,萦绕于我的呼吸了呵!

我慢慢地成长,读过的书也越来越多,心中的困惑却越来越大:为什么我觉得写作文难呢?冰心的诗再次浮上心头:“我的朋友!不要任凭文字困苦你,文字是人做的,人不是文字做的!”豁然开朗见,想到的却也只有她的诗了:我的朋友!感谢你解答了我久闷的问题,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青年快乐在其中荡漾着了!

蓦然回首,方知诗集的墨香早已在心上留下一个深深印记。

三一七级没过,对承受能力是一次考验,在我万般沮丧和悲伤之时,冰心淡淡的话语又在耳边响起:“星星——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头发,不能灰了青年人的心。”是啊,我怎么可以灰心呢?“青年人!信你自己吧!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创造出你自己。”在一首首小诗的鼓励下,我顺利地通过了三一九级。这时,我方才明白,这些印在脑海里,化在骨髓中的诗,正是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方向。“指点我罢,我的朋友!我是横海的燕子,要寻觅隔水的窝巢。”诗集啊,你又何尝不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指路牌呢?

淡淡的墨香,是人生的路标呵!

在阳光和淡淡的书香中,我仿佛在书卷中看到了另一片空间。在思想碰撞所溅起的火花瞬间的光芒中,我看到了万物的真谛!

茶韵书香滋味长

文/韩景波

从小爱读书,书籍早已成为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知从哪一天起,我也喝起茶来。现在是,有茶无书或者是有书无茶的日子,都不可过。书字佐茶,茶饮助兴,没有比这更好的享受了。一杯茶由浓喝到淡,一本书从深翻到浅。停杯掩卷之际,回甘在喉更在心。兴致浓时,可作文、可写字、可画画。总之,平淡的日子需要这样的点缀。

从不识茶为何物,到无茶不欢。从读书不求甚解,到每读必抄必评。几十年光阴,即便倐忽也有情意至少,留得文字些许,交得茶缘故友新知也有几位。不求多,不贪新,不来常思,相见无事。人世一场,别无他求。

秋光迷离,夕阳闲淡,傍花临石而坐,就着商南绿茶,阅读林清玄的《平凡最难》,茶韵书香,涤俗洗尘,真乃是“茶杯一端,万事放宽”,但还放不下的是书中的情节。在文中,林清玄通过几位演员聊扮演各类角色的心得,总结出最难出彩的角色不是大善大恶的人物,而是那类平凡过日子,一生没什么大喜大悲的平凡人。因为太平凡,也就没了特色,像生命长河中的尘土,来无影,去无踪,这样没有特色的角色,自然只能是剧中难以让观众记住脸谱的配角,但有多少人不知道,在这个躁动不安的世界,安于平凡也是最难的事儿啊。

我等之人为平凡,但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这闲时闲日和闲心借了这秋光的闲淡闲品清茶,享受书香的好滋味吧。这时妻子发来她网友的小令《捣练子·午休》让我品读,词曰:“天向午,客还家,两口简餐三口茶。再委宽床横小睡,梦陪帘外鸟叽喳。”读罢,我不禁脱口:“好一个闲淡的平凡人啊!”

茶过一遍,书翻一篇,翻书添水际,回味渐美。这时想起了最早跟父亲学喝茶的事,那不是茶,那是山楂树的叶子,大火煎熬,味涩苦。所以最早喝茶,喜欢苦味的,如铁观音等。后来变成喜欢喝有香味的茶,如茉莉花茶等。随着年龄渐增,茶也喝多了,渐觉喝茶与心境有很大关系。正所谓品的不只是茶,而是生活百味啊。

有人问:“茶,味苦还是甜?”这该怎么回答呢?有一天终于明白了智者的回答:“真茶无味。”

当然,从“味”到“无味”,则先要从有味开始,再到中味,再到无味。正如我们常说的:“好茶至淡”、“真茶无味”。弘一法师一次吃完饭,倒了点白开水,将碗底的一点咸菜汤涮了涮喝下去,又倒了一杯白水喝。好友忍不住问道:“光喝白水不觉得淡吗?”弘一法师笑道:“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人至中老年,读书也不贪多贪大贪洋了,一份报纸能看半天,一篇千字美文可品读回味一两天,一本好书一看就是经月,案头床边也多见的是传统与古典,偏爱诗词文赋。喝茶却渐有讲究,已懂得以茶来化解愁烦助添诗兴。书,不可一日不读;茶,不可一日无。书与茶,让我成了今天的自己:可与天地独往来,也可与大家一起进行生命大合唱,云淡风轻,快乐多多。

忘不了童年时的“书香”

又一学期开始了,看到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回校报到注册,平静的心随着孩子的愉悦而变得激动,阵阵的“书香味”刺激着我的每一根神经,勾起了我童年时的回忆,使我心中平静的湖面荡起了阵阵的涟漪。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出于对学习的热爱,对求学的日子总是记得很深刻,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注册”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每当到了假期的末段,总是一天天地盼着新学期的到来,惦记着开学注册的时间,那一天总会很早就往学校赶。当时的新学期注册主要就是交学费后领取新书,因为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而且当时家里穷且因几姐弟同时读书而常常交不起或不能一次性交够学费,当时每人要交二三百元的学费,学校通常是暂时不会对不交或交不足学费的学生发放新书的。因此,能在注册期间领到新书就成了我们的奢望。背着空荡荡的书包,看着别人领取新书,自己真是又羡慕又妒忌,这时的难堪与感伤,无助与压抑总是不自觉地化作泪水流入心田,甚至因此而对父母产生过不满与责怪。

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正式上课都已经过了两天,我还是因为没有交够学费而没有领取新书,上课时只好拿姐姐用过的旧书来“顶当”。尽管我多么努力的专注学习、尽管我多么努力的抑制自己,可心中的自卑与伤感、苦闷与不满逐渐演变成了行动。在晚上轮到我洗碗的时候(当时农村的孩子大多都会几兄弟姐妹轮着做些家务),为了发泄心中的苦闷,以示对父母的“愤怒”,我故意摔破了一个碗,尽管我有一千个不愿意,可我还是那样做了。不知道当时家人是否看穿我的心扉,他们并没有责骂我。可是他们越是这样,我的心就越痛了,痛得一个人躲在木梯后面,任由泪水沾湿了衣领……

第二天放午学的时候,班主任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给我发放了新书。我喜出望外,捏住手中的一叠新书,紧紧地贴在胸前,细细地嗅吸着这新书中的那股清香。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父亲在开学前就到过学校来恳求过学校领导可不可以先发放书本给我们,但却被婉转的拒绝了。这也不怪得他们,为了学校的正常运转,他们也是逼于无奈的。再后来,父母决定卖掉本应未能出栏的肉猪,为我们交上了这一学期的学费。而那时的我却偷偷地哭了,没有人知道这新书中夹杂我太多太多的情感,我把新书搂得紧紧的。同时我有点恨自己,为自己的无知与冲动而深深内疚……

今天又是新学期注册的日子,看着孩子们接过新书那一刻的喜悦真的让我有一种激动与满足的感觉,心血来潮,写下了这笨拙的文字。如今,国家出台了多项的利民惠民政策,小学生们再也不用背负学费的牵挂,不用担心出现这迟来的新书了。

在为人师的日子里,我对新学期开学的感觉总是很特别。我会为学生的回校而愉悦;会为发放新书而激动;会为学生的快乐而快乐;更会为祖国的富强进步而自豪。

夜阑书香

文/徐学平

一天繁忙后的夜读是我最惬意而安宁的时光,读书总能让我内心深处保留着一抹清凉,像春燕衔泥筑巢般筑建着一个风平浪静的港湾,在波谲云诡和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中,为疲惫的心灵提供了一处停泊和栖息之地。当一张张书页在我的指尖跳跃,我的心也随之律动。享受着与世隔绝般宁静休闲的阅读时光,仿佛也隔绝了车水马龙的喧嚣和霓虹闪烁的繁华。

泡一壶茶,放一段音乐,茶香袅袅,优美的旋律弥漫在书房的每一个角落。音乐如流水一般淌过思想的湖,又似一双温存的手拂过心情的弦,不事张扬,也不曾哀婉,只把那缭乱了一天的思绪慢慢整理,将我带入一片宁静祥和的幽谷。如果说音乐是一条涓涓的溪流,那么文字就该是一汪潺潺的清泉了吧?一样的清澈洁净,一样的静默无言,却总能让人体尝到一种灵性的汹涌,一种思想的澎湃。

灯下一页页书卷散发出缕缕墨香,随着《安娜卡列宁娜》、《基督山伯爵》、《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一一翻过,心随境移,情由心生,烦忧的日子短暂了,枯燥的生活润泽了。读一本好书,仿佛与一位沧桑的智者侃侃论道,品味那因沧桑磨砺而厚积薄发的智慧,又像和一位冰雪伶俐的女子倾心畅谈,体味那份思想澄澈的共鸣。思维在文字丛林跳跃、缠绕,合上书本之时必已深夜,双眼酸涩,内心却还有着几分不甘。

读书,让我眼界开阔,让我心灵柔软,让我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保持一种方向、一份热度,免于迷失,避免轻狂。文字,以她那独特的内涵,绽开了一朵朵清丽的花,描绘出一幅幅淡雅的画,又恰似开封了一坛经年的老酒,醉倒了一棵棵摇曳在风中的竹。不需要壮美的豪言,也不必刺骨的凄婉,淡淡的如一杯夏夜的香茗,让夜风里孤灯下多少年轻的梦多情的心沧桑的眼掩卷而思,凭栏唏嘘。

夜色深沉时,灯火阑珊处,一盏灯、一杯茶、一首老歌、一卷优美的文字,把长夜的孤寂和经年的怀想,装点得充实而完美,清丽如诗行。

书香取暖

文/高中梅

寒冷的冬天,天寒地冻,人们用各种方式取暖,有用暖气的,有用空调的,也有用书香的。用书香取暖,就连古人都说:“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围炉向火好勤读,踏雪寻梅莫乱逛。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书香取暖,浮躁的心很容易静下来,寒冷的冬天也会多了一份温馨。

书香取暖,头脑清静,利于冷静思考。寒夜斜倚床头,尽心地品味周作人的清淡平和,鲁迅的讽刺简练,梁实秋的细腻亲切,张爱玲的典雅飘逸,贾平凹的随意与匠心,余秋雨的博世与天然,还可以感受海明威的冷峻,伏尔泰的咏叹……由文字带来的煦暖气息穿透力很强,足以抵挡鼻息之间空气的寒凉。读这些书犹如喝一口浓浓的热咖啡,很苦,却温暖了心田。

书香取暖,是一种美丽的意境,更是一种难得的心情。冬天,人的气色更旺,正是抓紧读书的好时候。作家叶灵凤在《书斋趣味》中说:“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子上翻着白天买来的新书的心情,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冬读”的心情是愉快的,让人的脑筋更加灵光,充满创造力,最能增加人的智慧、知识和才能,陶冶人的情操,激活人的思维,从而获得启悟,产生新的灵感。

书香取暖,让单调的季节变得有滋有味。坐在温暖的屋子里,沉醉在书中描绘的世界里。此时读周作人、林语堂的美食文字,不亚于品尝了一顿美食所带来的满足,更可算为一种精神的会餐。作家钱歌川在《冬天的情调》中说,大雪天到外面去看过一回雪景,回家来扫清身上的积雪,吃过晚饭,关起门从容地来读禁书,这是金圣叹所赞美的人生一乐。储蓄冬天,阅读心灵,会让人更加自信。面对冬天的寒冷,读书让文字温暖人心。

书香取暖,是一种心旷神怡的美好景致。读书的时候,常有雪花飘落,让人觉得妙不可言。那些梨花般的雪花,在窗外制造着春天的假象,而手中的一本书,却让我体验了,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比阅读更舒恬、更真实、更惬意……倘若,再有一两片雪花,从窗缝里挤进来,刚想逮它,却化掉了,如蝴蝶的隐身。把书本轻轻合上,双目微闭,一丝倦意袭来,再看两页吧,待我未把那两页看完,书却“啪嗒”掉在了地上,不管它了,身子一歪,呼呼睡去,多美的滋味!

书香取暖,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一份内心的沉稳与自信。闲暇之余,常沏一壶淡茶,在正午的阳光下,手拿着一本百读不厌、每次重读总有新收获的好书,就这样,开始一段美妙的旅行。冬天有书香为伴,会让我的心里充满阳光,和煦而温暖,惬意而幸福。有书读的冬天,真好!

浅酌香茗,沉浸书香

文/篱珞疏疏

隆冬的月份,时光的脚步薄凉而略微清浅。某些时候,不言亦不语,时光也变得闲散下来,在喧嚣的环境中待的久了,就总是想找一个幽雅安静的氛围将浮躁的心灵沉淀下来。浅酌香茗,沉浸书香。

——题记。

如果说一场花开只待一场无言的邂逅,那么你我的相遇却是这人海间的擦肩而过之后的最美。有些人,离开了,回来了,可是这份缘份却没有在人山人海中走失。我说你我之间的相遇是一行文字,一段故事,一念情意。

文字飘香纸墨含情,用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把你的心灯点燃,领你去读水墨泼洒着水的清颜,和一缕情怀的释然绽放,一袭妩媚词浓浓的古风,淡淡的情意,浅浅的伤怀。用一种心思去怀揣去氤氲,只觉一怀的淡泊与宁静,这是一种心情。大风起兮,长歌一曲,把酒临风,笑看人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泣血的残阳,洒在岁月的长河中。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遥远的记忆,响彻在历史的天空里。

生命,俨然一本厚重的书稿,自己撰写,别人品读。写的未必通透,读的未必清楚。前世今生的种种,或平庸光辉,或悲喜更迭,逐一成了文字背地的注解,留在后代,任人评说。这样的一本书,要捧在有缘人的手上,才读得出味道,才听得懂文字深处的自白。

读书,是与另一个灵魂的直面和对话。这个灵魂,也许高贵,兴许低微,然而真实,坦荡。所有的往事,所有的盼望,所有刻骨铭心的痛,所有无奈成真的梦,都依附那些文字的连续和表白。感悟不到同一片星球之上还有如此生命的存在。斑驳的日子一如流水,东升西落的太阳每天守时出现,晨曦伴随着出巢觅食的鸟儿现出生机和活力,余晖跟随着斜阳默默地坠落,悄悄地寻找自己的归宿。

“博览群书添雅趣,缕缕书香胜饭香。”打开书本的瞬间就把时间定格在了那一页的斜线之上,凌乱的发髻遮掩不住炯炯有神的目光,怅惋词人的婉约,慨叹诗人的悲怆,更无法掩映敦煌千年一叹的荒凉。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思绪峰转千绕,让你无法不去追逐生命的真谛。

淡淡的书香,韵味悠久,沁人肺腑,那是来自于灵魂的香气。什么都可以伪饰,只有文字不能。有怎样的灵魂,就能写出怎样的书稿。一本好书,常常不是由于富丽的辞藻,纯熟的写作技能,而是在那些文字的背后,我们听到了一个灵魂最实在的呐喊和最动情的诉说。可能感动我们的那些书,常常是因为在那些书里,也有着我们回想的影子和类似的经历吧。那些遥远的章节,和一些逐步恍惚的片断,在陈腐的书页里,已经褪尽了所有的出色。

可是,总有些段落还坚持的那么完全,连那些段落边泛黄的,深深浅浅的折痕,都会在多年后,触动我的心。书里封存着的,是怎么的心境?那些温暖的日子里,有没有微寒?有不一切都归于平淡之后,还会想起的伤感?

静夜,舒缓婉转的背景音乐微微响起,洗去铅华,素面赤脚,把墙上的壁灯捻成最柔和的光,俯拾手边之书,在文字的堆码之中串联成篇,用心去感悟其中的辛酸与惆怅,恍若穿越时空的隔阂。把心沉入到另一个世界,凝听来自另一个生命的呢喃低语。所有的负累,所有的纷争,在此刻都开始阔别。我在书里变换不同角色,体味不同心情。

夜,淡淡的忧伤,勾起一段心伤。也许,往事如过眼云烟般消逝。已经习惯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了,已经习惯在安静的午夜,走近一个又一个生命,阅历一段又一段岁月,试着在别人的悲欢里,了悟自己的爱恨。可是,毕竟有多少本书,读了一辈子,悟了一辈子,到最后,还是不懂?整个世界,陷入寂寞的混沌。仿佛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当思念的痛穿透过心房的时候,习惯性的打开喜欢看的书。或者打开电脑,留下一段文字,寄托一份痴情,然后再细数着那一页页的心情,总感觉你好像就在我眼前一样,我似乎看到自己眼底深藏的那一抹泪痕,深深的,湿透了我的心。

文字,是我们内心的一片安静的湖泊,就如一片雪花自由的由心间飘落,整个世界开始变得洁白。疲于敷衍高速运行的都市生涯,有时候也须要给自己刻意寻找一些寂寞的机遇。在属于相对个人的空间里,梳理自己的心情,沉淀曾经的岁月,有一点点的随便,有一点点的庸勤。这样的时刻,给自己泡一杯茶,给寂寞增加了多少分温馨的暖色,让寂寞成了一种难得的精力享受。就好象给咖啡加点糖,让清苦的当面渗出些甜来。

在繁复的日子里,偶尔停下匆仓促的脚步,品一品岁月的安逸,醉一回优雅的芬芳。忍把浮名换做浅酌低歌,曾是多少浪漫文人的幻想。功名的追赶,感情的迷失,让我们的心急躁狂热,让我们常常痛苦的徘徊在取舍之间,这样清淡优雅的欢愉也就显得格外的珍贵,格外的叫人向往。

书香之鼎力彪炳千秋,哪管白丁往来衣褴褛,哪管王侯将相朱门红,历史轻轻揭去那一页,永恒之源依旧是书香。一个人,一颗平和的心,就着往事,就着月光,静静的享受生命的醇厚与芳香。浅酌香茗,沉浸在书香里。

最美是书香

文/廖双初

这个“五·一”,我没出远门,在家陪儿子和妻子。中午时分,去一家酒楼参加单位一位同事为儿子举办的婚宴,千篇一律的菜肴让人口舌生厌,匆匆用罢,就算是表达了一种礼仪,履行了一道程序。回家时,适逢路过新华书店,想起已很久没有进去看看了,不知里面是否又变了样,遂走了进去。

看样子,书香还是比不了酒肉鱼香,偌大的店里竟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人,与刚刚赴过宴的酒楼形成强烈反差,光顾那里的人起码在三百人以上,觥筹交错,场面浩大得很。但书店里很静,静得好像能听到每个人的呼吸。书店就是书店,横七竖八,一屋子全是书的。我闻着书香,漫无目的地搜寻着,看有没有对自己口味的书。

边寻觅边反思,于是就有了几分自责。这些年,我来书店真是太少了,对这个装满知识的殿堂不知不觉有些疏远起来。平日里,好像整天都在东奔西跑、忙忙碌碌的,可静下心来仔细一想,却又不知忙乎了些什么,似乎忙的都是些可忙可不忙的事。真要说忙,过去在学校教书和在机关从事文字工作时那才叫忙,但即便如此,那个时候我都没有忘记经常性地抽点时间跑跑书店。看来,没有时间亲近书店,完全是借口,放松了学习倒是不容否定的事实。

今天,我置身书海,又闻到了久违的书香,感到格外地亲切、踏实和惬意,甚至还伴有着几分莫名其妙的激动。

在书架间久久徜徉……

无意中,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画面:一位衣着入时的高挑少妇在看书!她是那样地投入、娴静,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我尝试着想看看她的模样,可她的头发太茂盛了,正前方又有书架拦着,我看不到。但这并不重要,我被深深打动的,是她优雅的阅读神情,在这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如此沉迷于书海的女子太难得了。

这样的画面,我在二十多年前也曾看到过。那时,我还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在资水河畔的一所高中读书。回家需要逆水乘船,几十公里的航程,一坐往往就是三、四个小时。尽管每次船上都闹哄哄的,少不了有人天南海北地高谈阔论,但我总觉得与我无关,船行驶得太慢、太慢了。一次中途回家,坐在我身旁的也是一位少妇。她怀抱一个孩子,孩子还小,三两岁吧,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白封皮的。她静静地读着,一会儿搂紧一下身体有些下滑的小孩,一会儿翻一下书页,读得特别地专注。小孩子也出奇地听话,只睡觉,丝毫也没见闹腾。这给正在求学的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觉得读书的女人最美丽,最有质感。如今,她的容颜早已经淡去,但她读书的风姿却已定格在我的心灵深处,令人无法忘怀。逆水行舟的过程是漫长的,但那一回因一个用心阅读的女子在身旁,我却感到过得实在太快,真的,我想,我要是有她那种聚精会神学习的状态就好了!这就是一位读书的陌生女子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对我产生的特殊影响,它太深刻了。

作为三口之家,有时我们也同时看书读报,妻子读,儿子也读。此时,家里面静悄悄的,妻子没有了唠叨,儿子也没有了喧闹,唯有书页发出的脆响此起彼伏。偶尔听到儿子因不明之处向我们发问,但问过之后,很快又沉静下来,他沉醉在他感兴趣的故事里。我觉得,这个时候我们的家最温馨,跳皮儿子最可爱,妻子也显示出她特有的魅力。

写到这里,我忽然又想起了过去一位同事的座佑铭:“爱学习的女人最美丽,快乐是最最好的化妆品。”是啊,腹有读书气自华,沉浸在书中的女人是美丽的,也是快乐的。书本发出的芳香,并不逊色于涂抹在她们脸上的脂粉,那是一种滋养生命的恒久清香,并不因岁月的苍老而黯然失色,恰恰相反,它会像陈年老酒一样,历久弥香。

冬日书香暖

文/王永清

冬天是一个清静的季节,少了一些诱惑,多了一些安静,心灵也更加自由,这样的季节,最适合读书。

晴朗的早晨,暖暖的阳光隔着玻璃倾泻下来,一切都变得那么温馨。坐于一隅,随手拿一本书翻阅,心情也变得温暖柔软起来。记得在农村时,我最喜欢在冬日拿一本书来到野外,坐在一块被山风吹得干净的石头上静静地看书,阳光洒在身上,山川田野尽收眼底,这种感觉实在妙极。

天寒地冻,围坐炉边,此时书便成了最好的陪伴。炉子飘动着蓝色的火焰,室内温暖如春。打开书,读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艺术》,文字清新洗练,黑白的插图幽雅淡泊,看着令人舒心。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身居斗室之间,能随阿兰去完成一场精神上的旅行,实在是不错的选择。

有着这样的氛围,很容易让人想起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新酿的米酒香气扑鼻,红泥火炉已经准备好,读书时,以酒佐之,文字便沾上了酒的香醇,自有一种异样的情趣。或再等一二知己踏雪来访,促膝长谈,则更是惬意赏心。

叶灵凤在《书斋趣味》里写道:“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子上翻着白天买来的新书的心情,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

冬夜里,我常常选择最随意的阅读方式。或偎坐被窝,或斜倚床头,顺手拿起一本书,慢慢地读。此时,柔和的灯光照在书面上,泛起无限暖意,一杯清茶在侧,茶香袅袅。文字如甘泉,轻轻荡漾于心中。思绪就这样不蔓不枝,陶陶然如对久别知交。原来生活是以这么简单充实,只要手中有一本清浅的书,身边有一杯恬淡的茶,胸中就有了一颗淡泊的心。

单调的冬天,因为读书,日子变得有滋有味起来。读一些隽永美文,读之如文火煨汤,未饮而香气扑鼻;或读名人传记,品味那些曲折回肠的励志故事,胸襟也被烘得热烫烫的;或读优美的诗词,那些温暖的句子,摇曳多姿。像阳光照在身上,让人惬意而自在。

冬天清静,让人的头脑更加灵光,充满创造力。冬天寒冷,最能磨练人的意志,让人思路清晰,精神饱满。冬天是收藏之季,读书会让你更加自信富有力量。

倏然而散的书香

文/王光龙

这样的一个傍晚注定是柔和的,秋天的夕阳如橘黄色的雾气,轻轻罩住这个村庄。光线贴着地面慢慢匍匐着,过了院子,顺着门框企图偷偷地拐进屋子里去。姐姐坐在门口,背靠着门框,夕阳没有去路,就顺势趴在了她的肩头。穿着格子花布上衣的姐姐没有注意到她身后像水一样漫延的阳光,她的眼睛盯着一本砖头厚的书,书铺在自己的膝盖上,红褐色的封面上印着几个烫金大字,是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书有些旧,页角泛黄。夕阳照亮密密麻麻的字,像是照在夜晚来临前飞舞的蠓子,缠着光亮挥之不去。姐姐沉浸在刀光剑影的世界里,她没有注意到一片夕阳像蜷缩的猫睡在她的身旁,醉倒在一缕缕宁静的书香中。

姐姐是大姑的小女儿,上有三姐一兄。记忆中的她总是拿着一本厚厚的书,独自走在乡村的路上。那时的庄稼人理解不了一个爱看书的女孩,尤其是一个处于十几岁花季女孩的心思,她的心里装的可能是和泥土无关的一些东西,比如书籍,能够带她暂时离开眼前鸡鸣狗吠,尘土乡民的村庄。

姐姐抬头看了看冷却的夕阳,合上书,站起来抖落一身的霞光。打开鹅笼,赶着鸣叫不歇的鹅往田野里去了。

秋天的雨水涨腻,田野里的草疯长,新犁开的泥土也冒出了青绿的草芽。鹅一到田里,便忙不迭地用坚硬的喙去啄食那些嫩草。姐姐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错落有致的草房,层层而上的梯田,除了泥土就是草木。若是飞鸟,也会爱上这年复一年,祖祖辈辈都单一的色彩和景物吗?姐姐轻轻叹了一口气,把赶鹅的竹篙放一边,坐在随身带的小板凳上,又重新打开未读完的书。

姐姐来到我家的时候,天已擦黑。父亲神色凝重地坐在屋角,看着站在一旁的泪痕未干的姐姐。作为农民,父亲可以埋头向坚硬的泥土刨出粮食。作为唯一的亲舅舅,他如何去为姐姐寻找复读的机会呢?父亲和学校,仿佛泥土和天空,只能观望,却没有相通的路。

父亲安慰姐姐先住下,自己一个人出门了。这么多年来,父亲只在方块的田亩里来回转悠,这次他从泥土里拔出脚来,去镇上的高中为姐姐叩开复读的门。几经辗转,父亲终于通过曾经为镇里中学看门的人找到了学校的领导。我无法想象父亲那时是怎样卑微地恳求学校领导,怎样拿出镇里人看似寒酸的礼物。父亲一生低头对着土地,无比的虔诚,那是一家人生存的所在。这次,他也以一个农人的身份虔诚地走进和泥土毫不相干的学校,为了姐姐的未来,他一次次等候在学校门口,他一次次地低着头寻找着门路。父亲像一颗蒿草,来到了不属于他的地方,在风中战栗。最终,姐姐走进了学校,开始了她一年的复读生涯。

姐姐顺利地考取了师专,高高兴兴地去了县城,留下了大姑和一袋子书。

子女们像鸟儿一样飞走了,大姑守着几间草屋,像是守候着一个破旧的空鸟巢。每逢下雨,麦草屋顶上经年的黄褐色的雨水顺着屋檐流下,在逼仄的门前冲削成窄窄的小沟。这时大姑披着用化肥袋内薄膜自制的雨衣,像个稻草人,扛着一把铁锹就冲进了雨帘。

我知道大姑要去田里,雨水太旺,淹没了幼苗,天晴后就会腐烂,颗粒无收。没有收成,欠下的债就无法还清。大姑知道,她欠下的不仅仅是钱债,还有人情债和还不清的儿女债。这一切,都必须由作为母亲的自己来还。

大姑走了,家里只剩下我。我在几间窄小的房间里转悠,翻箱倒柜。每逢假期,我就会来大姑家,只为寻找姐姐留下的书。大姑家里搪瓷脸盆,茶杯都是姐姐毕业后带回来的,上面还印着XX师专的字样,即使磕破了瓷,缺了角,大姑依然舍不得扔掉,姐姐留下的书,大姑自然会收藏好。终于,我在床头堆积的蛇皮袋中找到了一袋书。满满一袋,我打开倒在地上,如小土丘,一本本翻检。姐姐学的是数学,几何、代数的课本习题本很多,我不感兴趣。我喜欢那些故事书,历史书,以及充满想象趣味,能够带我逃开眼前乏味生活的书籍。

我搬张板凳坐在有亮光的门口,靠着门框,像姐姐当初的模样,读着她当年读过的书,看着她做过的笔记和字迹。整整一夏,我时常一个人坐在屋檐下,细读了姐姐留下的《中国古代历史》、《语文》和一些神话书籍,却始终没有找到姐姐的那本厚厚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大姑经常在田里劳作,我无法和那些口音和面容迥异的村里人沟通,唯有那些有限的书,才能让一个小学即将毕业的孩子不感到空虚和恐惧。

大姑有时候让我去放鹅,我赶着鹅,去池塘,去一些荒草茂密的田野,这些田地我不熟悉,只知有草就能放鹅。我站在田埂上,手里杵着竹篙,在泥土上戳洞,画画、写字。姐姐留下的书我已经看完了,我只能看看这群鹅、这些坚硬的泥土和陌生的村庄。那个时候,我才感受到姐姐的寂寞,感受到她在这个深海一样的村子里窒息般的感觉,唯有书,才能暂时逃离或者永久地离开这片土地。

书,是姐姐打开城堡般村庄的钥匙,她走了,走的义无反顾。

姐姐走后,我感到她所居住的这个村庄和村人顿时苍老了许多,当然也包括大姑。大姑从田里回来后,就赶着做饭、把鸡鹅等牲畜赶进笼里。子女们都走了,现在只有这几间空房子和这群牲畜陪着她。牲畜很多,不过,她一个人能吃多少呢,待到冬天,她会把这些鸡鹅腌制起来,挂在房梁上,等子女们回来的时候,让她们一个个带走,最后只剩下空空的挂钩还摇摆在房梁上,油渍未干。大姑每年也会给我家六七只鹅,我儿时的时光里,总是那些毛色光泽白腻的鹅陪着我,有了鹅,我就会想到大姑,想到姐姐和她的那些书。

闲时,大姑会从床头的抽屉里拿出厚厚的两大叠相册,那里面全是姐姐读书时的生活照。她一页页翻开,一张张细看,给我讲解照片后面的故事,这时的她满是温馨和幸福。我看到,照片上的背景是城市,找不到任何和泥土有关的衬托。大姑宁愿一个人深陷泥土里,风烛般在风雨中摇曳,她的任务完成了,把子女送出了村庄,她们不用被泥土淹没在生活的苦难中,在城市里,彷如新生。只是,我能够明白大姑一个人回到空荡荡的屋子里时候的冷漠,她不点灯就躺下。一个人,一盏灯能够给她多少温暖?

我开始明白大姑的思念,一个母亲对子女的思念,藏在心里,无关乡村和城市。

姐姐结婚后,和姐夫在同一所乡镇中学教书,与公婆住在一起。

过年时,父亲带着我和弟弟去姐姐家拜年。我来到姐姐的房间,弟弟和其他的一些孩子正簇挤在电脑旁玩游戏。姐姐的房间干净,简洁,只是少了书架。前些年,未分家时,姐姐一家挤住在一楼的一间平房里,放上一张床,房间已经略显狭小,可是贴墙边还有一书架,上面摆了不少的书。除了姐姐的教学课本外,还有一些文学读物。我记得那个下午,我安静地读完了一本童话书,耳旁感觉不到过年的热闹。直到父亲喊我该走了,我才恋恋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了。

那个手持书本想离开乡土的女孩已经做了媳妇,同时又兼有妻子和母亲的身份,被生活的藤蔓缠绕,姐姐无暇分身去翻阅曾经的书本,如今,姐姐的房间已经容不下一个书架。

饭后,姐姐又开始忙碌了,有人找她打麻将,她擦了手,和大家打声招呼,不好意思地出去了。现在的乡村还稍显闭塞,年时的气氛渐渐被麻将声所淹没。踩着炸碎的鞭炮红纸,走在街上,就会听见哗哗啦啦的搓牌声,此起彼伏。乡村,忙时太忙,不顾饭食时间;闲时又太闲,大把大把的光阴无处挥霍。找人闲聊总有说尽时,更何况现在村里人也学会了城里大门紧闭的习惯。窝在家里看着无新意的电视,总有乏味的时候。麻将,扑克,重新激活了年味渐淡的乡村。四人游戏,一群人围观,不知天已微黑。

离开姐姐家的路上,一旁,有一处水塘。塘埂上杨树挺立,照水摇曳。偶有白鸭泅水,波痕一圈圈荡漾而去,甚是悠闲。我曾想象在塘埂上,有个人应该手持书本默读,来回踱步,风拂过水面而来,带着清香,撩乱发梢,把书合在胸前,看看这样的纯乡土的景色,多看一眼也会醉吧。只是,那是我多年前的想象,我抬起头,那个背影如此的熟悉,忽一恍惚,始终没有认清那个人究竟是姐姐,还是我?

袅袅书香伴新年

文/张松

又过年了,日历翻开了新的一页。

这个年,看些书,给大脑补充知识,给心灵添加营养,给浮躁下一剂猛药。一颗心平和、淡泊,既然有些东西无法强求,何必刻意去追求呢?就好像时间要走,关门也留不住,大一岁,多些阅历,增长些经历,虽然生命缩短,但看书可以让精神的生命延长。

有了网络,买书方便,轻动鼠标,紧接着快递小哥敲门,送来缕缕书香。打开包装,洗手净案,吸着墨香,进入浩瀚的文字海洋。

年前回家,看心理鸡汤般的文字。回家,自然要跟朋友聚会,有在外面打工赚了钱的朋友,衣锦还乡,一身的名牌,气势不饶人,说话掷地有声;也有在外面没有赚到钱却也要装着“大款”的,比如手上的名表,做工粗糙,一看就知道是廉价货,可要装着、憋着……讲完了,轮到我,怎么说呢?吹牛,我不会;老实讲,怕别人瞧不起。看了书,心态平和了,自己所做的工作如实相告,虽然工资低点,但每天可以和家人在一起,身体健康,没有什么毛病。简单的幸福,没有必要藏着掖着。

年底了,看些美食类书籍。老百姓过年,平时的食材存着攒着,过年这天桌上必须要丰富,鸡鸭鱼肉,一样不能少。每年回家,都是母亲在厨房忙前忙后,想帮忙却帮不上,因为平时不下厨,跟锅碗瓢盆生疏。看了美食书后,回家后比葫芦画瓢,虽然慢点,但也可以进厨房,给母亲做上一道菜。

翻年了,看些励志类书籍。职场的竞争很激烈,工作的岗位,不算好也不算坏,有很多人盯着,“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努力找工作”,并非危言耸听,人就像钟表,加了发条。时间一长,人累心累。读些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体味其中的心酸,看他们怎样走出困境,然后事业柳暗花明。原来成功人生曾经也“坎坷”过,甚至有时候连吃饭都吃不上,相比之下,我还幸运,有饭吃,有工作,心中就豁然开朗。写作也一样,以前写文章后就急着投稿,然后不停地搜索,发表了,固然高兴;未发表,心里沮丧。看书后,心态平和了,写作并非以发表为目的,而是在写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享受码字的过程。努力吧!剩下的交给时光。

如有闲暇,文学书也要见缝插针地看上一看。如果不看书补充知识,大脑会枯竭,灵感会消失。有些时候埋怨没有时间,却发现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比如外出时兜里带一本书,等人时翻上几页,乘车时可以看上几章。时间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每天24小时,不多一分,也不少一秒。新年时捎上一本书,将时间握在手中,想看就看,让这个新年过得有格调,有品位。

今年春节,捧上一本书,沉下心来,吸收书的营养。让袅袅书香陪伴新年,你就会发现,失去的时间,收获的是精神上的财富,这个年别有一番情趣。

缘在图书馆

文/张洪训

我是一个喜好读书之人,缘于教育世家之熏陶,耳濡目染。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进入中专校园后,课余时间就带上借书证来到淄博市图书馆寻觅读书的愉悦,每每捧读珠圆玉润的精美华章,爱不释手,看而不厌。书本陶冶着我的情操,滋润着我的心灵,丰富着我的人生,总有许多浪花在我心中泛起涟漪。

时光飞逝,岁月如流,几十载弹指一挥间。昔日的市图书馆已从我们视线中淡出,岁月能改变容颜,却改变不了我对图书馆永恒的记忆。欣喜图书馆已乔迁新址,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在一个晴朗的春日,驱车前往,亲眼目睹了图书馆的芳容,终于圆了梦寐以求的愿望。

淄博市图书馆位于联通路上,我走下车,凝望着仰慕已久的恢弘建筑,肃然起敬。“淄博市图书馆”这六个醒目、遒劲的大字映入视野,牌匾的周身浸润着浓郁的书香气息。我走进宽敞明亮的大厅,踏至二楼的文学借阅室,饶有兴致地来到书柜前,汗牛充栋的书籍让我目不暇接,置身于书香的海洋中,心旷神怡。工作人员笑容可掬,周到热情,忙不迭地向我介绍图书的章节,着实让我体会到了不尽的服务情怀,用心微笑的暖流,始终浸染着我的心田。图书馆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彰显人文荟萃,作为承载浓郁精神高地的最佳去处,亲身体味着书香的氛围,让我与时俱进,升华思想,增加人生阅历,丰富精神生活,而且还能凭借图书馆搭建的这个平台,交流感情,广交朋友,娱乐娱趣,更使自己愉悦身心,提高情趣,热爱文学。

六十五载风雨兼程,六十五载春华秋实,淄博市图书馆一路高歌,一路前行,时光见证了她的茁壮成长,发展壮大。经过几十年的锐意进取,创新发展,图书馆拥有各类藏书130余万册(件),可喜可贺。图书馆人始终秉承着“读书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不断加强藏书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凭借“赢在品牌,优在服务”的准确定位,从而赢得广大读者朋友的青睐,并当之无愧成为淄博市重要的文献信息基地、淄博市精神文明建设窗口单位。

伴随着每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淄博市图书馆将继续做大做强书香文化这一大手笔,做好做实书香文化大繁荣这篇文章,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书香弥漫的生活

文/刘建

吃过晚饭,盥洗毕,像往常一样,我又开始阅读我最新网购的一本书———一位诗人的散文作品集。

作者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诗人。其诗其文,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息,我皆爱读。记得几年前在江苏无锡市打工时,经常可以看到他在当地报纸副刊上发表的散文作品。我都会小心翼翼地剪贴收集起来,以便在工余空闲时阅读学习。

买书读书写作,是我的一个最大的爱好。还是在读高中的时候,因为镇上没有书店,县城的书店离家太远,且鲜有我喜欢的诗歌、散文方面的书籍,于是,我就把父母给的零用钱节省积攒下来,邮购一些诗集、散文集和文学期刊,从中汲取文学的养分。尝试写作投稿,也被市报副刊发表了一些,得到了老师的赞扬和同学的羡慕,自信和自豪之感顿生。

高中毕业以后,由于文字上的特长,我被镇政府聘为专职新闻报道员,从此开始了专职写作生涯。读书更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每次到县里或市里参加活动,我总会刻意抽出时间去书店看看,买一些新闻写作方面的书刊,当然文学书籍自不必说。阅读不倦,书海弄潮;笔耕不辍,文苑花开。书籍的滋养、自身的努力,在镇里工作十年间,每年都在各级报刊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近百篇,连续八年被市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后来为了生计,辗转于上海、无锡、苏州、南京等地打工。每到一个地方,最向往最喜欢的去处无疑还是书店———书店里灯光明亮,彻照我心;书香氤氲,沁我肺腑,让我忘却了生活的艰辛、劳作的疲惫。

此时此刻,我所租住的居所外,小雨霏霏,室内灯光柔柔。浸淫在诗人用文字所构建的艺术氛围中,一种愉悦感油然而生,无可名状,让我沉醉。我一直认为食可果腹,书可怡神。如果说年轻时候的阅读还带有一些强烈的功利色彩,现已人至中年,阅读对我而言,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一种类似于本能的生理需求:不可一日无饭,亦不可一日无书。阅读,让我蜗居斗室,而神游千里;置身俗世,而不染纤尘;于各种功名利禄的诱惑之中,守住内心的一份安然和恬淡。所以,我经常会从微薄的薪水中拿出一些钱购买喜欢的书籍,让我漂泊不定的打工生活从来不乏书香弥漫。

———无关梦想,有益心灵。我爱书籍,我爱阅读。

书香与茶韵

茶是伴读之首选。一盏茶壶,一只茶杯,或沉思,或啜饮,茶香萦绕于心,犹如微风拂面而来,立即倦意全消。时间久了,自然便养成了这般习惯,凡是捧书来读之书时,总会沏上一杯自己喜爱的铁观音茶,否则,便感觉少了许多滋味。虽是卖茶的小贩,但喜欢看书。在我的心目中,读书与品茶一样,全然宛若与佳人私语,你只能在慢慢的交流中,才能品味到她的妙处,感受到她的精髓,并会自然而然地滋生出某种永难忘怀的依恋。

不同的茶叶,泡出来的茶香是不同的,而不同的茶香又会适合不同的阅读。绿茶清香恬淡,适合于读散文;铁观音醇香浓厚,适合于读小说;而花茶芬芳浪漫,则是最适合读诗歌的了。读到精彩处,轻轻呷上一口,顿时感到齿颊留香,此时此刻,书香与茶韵交融,使人不由得都有些飘飘然了。时间仿佛早已凝固于这一刻,整个世界似乎都进入书中描绘的一切,让人生出无限遐思。

品茶可以清心,读书可以明智。书卷在手,清茶在杯,暗香浮动,如江南的水莲荡起层层涟漪,一圈圈地弥漫……一切尘嚣悄然远遁,令人心境澄澈、物我两忘。一个人,读书读到如痴的程度,摒弃了尘俗之思,杜绝了物欲之念,惟有书与茶的清幽之味,这时,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心中的富有,进入一种无我的散淡之境,那些名利场上的事情,在这里显得是何等的琐屑其小,早已不值得挂于心上。

读书时,有茶香相伴,性情会超于平和,心境会得以净化,生活也许就会因此而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从容。以平常之心从容地去面对生活,这不正是人生的一种至高至纯的境界么?

书香伴我行

文/陈彩曼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种田。”这是明代首辅张居正故居里的一副对联,也是我看过的最朴素的肯定读书之作用的对子。几十年风雨人生,所幸我能一直与书相伴。

我的童年是在偏僻的海岛小渔村度过的。那时还不懂图书馆为何物,父亲床头的那个书架就是我小小的图书馆。先是看连环画,再到散文小说。春夏秋冬,其乐无穷。

读初中时,学业负担并不重,虽有升学压力,但绝不像现在的孩子那样陷于题海中苦不堪言。不过那时的乡村中学极为落后,没有图书馆。也或许有,但我们从来没见过,因为从来没向学生开放过。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那时有一个流动的图书馆。同学中谁有了新书好书的,都会相互交流着看,有些书大伙都觉得特别好的,就自觉地排队预约,一个看完再轮到下一个。

高中时迫于高考压力,几乎不能再看些闲书了,学校的图书馆也难得开一次门,那种不能随心所欲看书的感觉很不爽。为了两相兼顾,我订了一份《语文报》和《杂文报》来看,既为了高考,也为了自己的心灵不至于远离书香而饥渴。在大部分同学为备战高考焦头烂额时,我还能从题海中偶尔抬头嗅一下书香。

真正接触图书馆,其实是读大学的事。当我第一次走进大学的图书馆,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先是目瞪口呆,再是好奇欢喜。我先绕着书架转了一圈,看清各类图书的分类,然后在自己早就想看但一直没机会看的那些书前停下来,抽出一本来,站着一睹为快。每每等到图书馆管理员下班时间到了来催促,我这才抱着自己喜欢的几本书,往借书办理处走去。

泡图书馆成为我们大学生活最大的乐趣。在图书馆里,你可以安静地跟着黛玉读《西厢记》;也可以坐着马车跟斯嘉丽外出观赏田园风光;你可以跟着桑地亚哥老人出海;你还可以与基度山伯爵一起复仇。于爱恨情仇风花雪月悲天悯人热血沸腾中,享受着读书的惬意。甚至有时心里不舒坦了,都会到图书馆去,图书馆的那份独特的安静能让你慢慢忘却心中的不快,书里的那些精神粮食能让你找到排解苦闷的法子。古人把“红袖添香夜读书”看作一种浪漫,当然也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那是把读书做为求取功名利禄的途径。而我觉得作家乔叶的话更能表达出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心声:“文学能带给我幸福,能表达我内心深处更柔软、更慢、更弱的东西,从而让我的心灵得到安慰和温暖,并获得更大的自由。”

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工作,小县城的图书馆几经搬迁,终于在城郊拥有了一个相对宽敞明亮的地方。那天,当我带着孩子踏进图书馆时,内心是激动的。安静、清洁、宽敞,是我的第一感觉。一排排的书架,一张张桌椅,一台台电脑,告诉我这里是读书的好地方,然而读者却寥寥无几。只有儿童阅览室人气很旺,里面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孩子。聪明的家长们知道该从小让孩子喜欢读书,学会读书,所以周末时给孩子们一个安静的去处。而那些带孩子过来读书的家长,宁可到外面溜达或低头刷微信,也极少进来坐下看书的。这情景,让我的心里莫名地有些堵,一股说不清的感觉萦绕心头。

我心里一直有个愿望,什么时候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居住的地方,图书馆或书吧能遍地开花,让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人停下匆匆的脚步,进去坐一坐,看一看;让那些疲惫的心灵远离俗世的喧嚣,安静地栖息在书香中;让书香穿透物质层面,深入我们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的心走得更远。

生活就像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而文学就好比是河床,无论河水流向何方,河床总是长久地卧在那里。变化的是生活,不变的,则是文学给我们带来的永恒的温暖。最是书香能致远!

在书香里安放心灵

文/边耀丽

书,片页之间足以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常读之可以新知、可以医愚、可以立德,可以滋养心灵。

一直喜欢读书,喜欢那一纸书香的感觉。印象最深的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阅读是离上帝最近的距离,它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清澈和美好。”心灵的纯净和安然,在书的字里行间得到洗涤,有着通透感觉。

爱读书的朋友说,沉浸在书香中,人就变成了水中的一尾鱼,变成了花海中的一只蝶,全世界都是你的了,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驰骋千里,纵横文字的江湖。在书香中徜徉,你会发现每一个文字都那么灵动可人,每一个句子闪着别样的光彩,由着你自由采撷,获取最美的香味。

有怎样的眼界,就能看到怎样的远方;有多大的胸襟,就能包纳多大的世界。古人总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读书,正是站在高山上、耳边的疾风,帮助我看到更遥远的风景。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这味药,几乎是万能的,不仅能医愚,还能疗伤,还能养身和养心。如果你能够领略和享受书香的迷人味道,那么即使你经历再多的磨难,遭遇再多的不幸,都会在书香中找到一方栖息之所,安放一颗破碎的心,从而重新获得轻松和幸福。

清代《读书有所见作》中“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这一段话成了我的座右铭。时间的改变可能是静悄悄的,但书香对心灵的滋润终究会显露出来。正是在不断的博览群书中,我感受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体悟出“不迁怒,不贰过”的修身奥秘,即便处身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之时,也能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古人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中年以后,我深深体会到其中的道理。曾经读过的那些书,重新回味一边,当做是一种反刍,会觉得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我如今读书已经没有丝毫功利性的目的,完全是出于热爱。陶渊明读书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亦体会到这种妙处……

书香芬芳,岁月如花,用书香滋养和安放心灵,人生便会像诗一样悠远绵长。

冬雨,书香,漫天飞花落地殇

文/与寂寞有染

黄昏,雨来,风又起,萧萧又瑟瑟,漫天飞花落地殇,冷冬姗姗而至。居住南方,从不期待应节的气候,要如何的秋冬分明,我宁愿气温与天气就这样暧昧着模糊着,冬不远不近,秋又若即若离,时而阳光明媚,时而薄雾袅绕。多好啊,多好的模糊暧昧,如爱情初始,又似人生初见。

都说这个冬天将会特别冷。不去遐想寒意有多厚,来势有多凶猛,反正冬衣不缺少,暖身的几件就够了,好多衣服一穿就好几年,简约优雅的款式,素色的大衣居多。旧衣物有着旧时光留下的痕迹,蕴藏着一份份厚重的爱,这份情暖足可抵挡寒流的侵袭。一些衣物再旧也舍不得丢弃送人,一年年搁置,又一年年再翻出来……有时,觉得物真是一种负累,情也是。要尽量的学会删繁就简,过简单的生活,从内到外。

要来的挡不住,要走的也留不住,一点缘,决定聚散。上天,给你的是风是雨还是雪,心里要学会坦然接受,也应坦然接受,无从抱怨,别无选择。如这莫测人生。但求,老天爷怜悯人间的众多不易,不要让灾难重现。南方,雨潇潇;北方,雪飘飘;冷暖自知,无从比较,因每个人的耐寒和耐热体质不一样,各自的生活环境不一样,适应的能力也不一样。各自承受吧,各自感受这老天爷给予天南地北别样的美丽和滋味吧。

网上订的书到了。这是我买她的第四本书,随笔。看她的文字,是这两年开始的。随笔居多,小说我不接触。不可否认,一些内质的东西有相似,唯美,抒情,微凉,低温。并不是全盘接受她所有的文字,在阅读她几本书之后,我开始要在内心里掘弃她文字里一些东西。这样说,不是说不再喜欢她,一样喜欢,只是不中毒,不被蛊惑。一个作家,或者说一个阅读者,在经历各个不同的人生阶段,内心对取舍与追求应该有适当的筛选。如果无法突破一种局限,只会在原地转圈,只会让浮华的光环迷惑自己的心眼。

或许,我对那本她说“最喜欢”的随笔,抱着太高的期望,以致,幻灭也快如风过。书寄到已两天,我不像以前那样,有恨不得一口气看完的冲动。而是,闲时翻看几页。看到入心的段落,还是会动容,嘴角上扬,笑意浅浅。读到动心的字眼,我还是会内心酸楚,甚至哽咽难言,清泪两行……

不是个能言善道的人,不是个长袖善舞的人,除了文字能让我这般不能自己,情不自禁,这般自在随意。我常常无言以对。

一直很被动,也一直有点孤僻,是天性,很难改变。但,不是孤傲。

人需要不断找回内心的平衡,坚持自己所坚持的,也要学会容纳不同的观点,不追捧,不盲目,可以旁观,路过,不给予评断。但必需有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无人认同不要紧,要紧的是自己能否坚持到底。内心格局,随时间与经历的变化,要不时做出改变。这种看不见的心灵跋涉,是沉淀和提升的历程,值得珍惜。

浮躁时,停下脚步,聆听自己的心。一杯茶,一本书,一首歌,一个安静的午后,都能使你找回片刻的宁静与安然。也许会失去某些浮光掠影的旖旎风景,一些光彩耀目的繁华与热闹——於心灵而言,独自的清幽却是尤为珍贵的历练。

这样的时刻,不是作茧自缚的挣扎,不是遗世独立的清高,更不是画地为牢的隔绝。

——如果,你的心早已习惯孤独,也深深理解孤独,那么入世与出世一样轻而易举。

雨来的时候,已是黄昏。上网,想写字。鱼儿给我留话:亲爱的珊,下雪了!想她或者正忙着呢,我没回复。隔着屏幕,眼前似乎看到一片片晶莹的雪花飘着,飘着……打开空白的文档,敲下一行字,一行沾染雪花飘逸轻灵的字——写给我的素年和锦时。彼时,我遥想一片飘雪的天地,遥想飘雪的城市里,一个个如雪晶莹的女子。

雨丝飘飞,冷意越来越浓。

黄昏,夜色慢慢加深,天幕低沉灰暗,撑一把伞走出家门……

我不是为了领略雨中世界的诗意与清冷而漫步雨中,于我而言,将浮世烟火里的暖意尽力绵延才是最诗意最浪漫的事。我上市场买鲜活的虾,两父子爱吃。

夜色中急疾行走在路上,一场雨将满树紫荆花打落的所剩无几,一地厚厚的落花魂,夜色中散发迷离又浓烈的清香,漫天飞花,落地殇。我从不知紫荆花的花香竟然可以如此浓郁,是不是所有的花在弥留之际,都会努力的将最后的一缕芬芳留存人间?

路两旁,遍地都是落花殇,我不忍踩,唯有走在路中,路过的车辆不断向我按着喇叭,刺眼灯光闪耀着,照我雨中单薄的身躯。我避过车辆,脚下踩着花瓣,影子与落花叠在一起,微微疼,微微冷。竟是如此心不忍,舍不得。

极少在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时分步出家门。

冬雨来临的第一天,我邂逅一场落花殇——破碎的美丽,凋零的美丽,伤感的美丽。生命中,总有一些美丽,定要以如此决裂残忍的方式来呈现,来遇见吧——而后深深铭记,一生一世。如这雨后花魂,漫天飞花,凄迷美丽,终是落地成殇。

寻一处书香

文/雨凡

有句话说:“蜂蝶循花香而去,书痴闻书香驻足。”每次到书店,就如同走亲戚、会朋友一样,因为书店于我,就是人间的天堂。

这些年来,我每逢出差都要遍访当地的大小书店,北京琉璃厂、广州北京路、上海福州路、南京夫子庙的旧书店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可别小看旧书店、特价书店和街边旧书摊,翻翻捡捡,常常能在不经意间获得意外的惊喜。当一本倾慕已久的好书赫然就在面前时,那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觉令人久久不能自已。如今每天晚上在家环顾书橱里的几千“佳丽”,当时访书的种种甘苦情景历历在目,这也可以说回味无穷。

有一年春天,我来到上海的古籍书店,正遇上店庆优惠活动,于是不由自主地像条鱼游进了海中,一口气买了二十几本书。收银小姐帮我把书捆扎好后,笑吟吟地说:“要是人人都像你这样爱书就好了。”我提着三捆书挤上公共汽车,买票时在口袋里翻了半天,只翻出一张一角的硬币,只好对售票员说:“对不起,我的钱都买了书,只有一角钱,要不我给你一本书吧。”售票员倒很大方:“给你免票吧。我相信你,爱书的人是不会撒谎的。”

淘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有时在书店里转了又转,花费半天时间才淘得一两本,也可能什么收获也没有。我觉得这并没有关系,因为这正是淘书的乐趣所在。而且,淘书最好是没有目的地去自由发现,偶然翻到一本好书,在书架前一站半个小时,读到精彩处不忍心一口气读完,于是急忙掏钱买下携书回家。这一个晚上,就觉得过得很美。其中的雅趣,是最可玩味的享受。

南京的天宫书店,是淘书人心目中的圣地,作家王蒙、黄裳、陈子善等曾是这里的常客。江浙一带的书迷,最爱来这家书店,因为在此总能淘到宝贝。天宫的书价很公道,你淘个天昏地暗、拎了满满一袋也花不了多少钱。在天宫书店里,永远安安静静的,哪天偷得浮生半日闲,就能在这里消磨一个最舒心的下午。

经常出入旧书店的,大多是真正的爱书人,个个文艺范十足。因此,到旧书店不仅能淘到好书,还能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彼此聊些访书的经历,瞬间就成为好友,这又是别样的好风景了。

寻一处书香之所,把日子过成诗,可实体书店的黄金时代毕竟已经远去了。然而,如今在坚守的书店依然还有很多,永远期待着与爱书人的温暖邂逅。

做个书香女人

文/韦秀琴

女人的美丽有很多种:有漂亮妩媚的,惊艳迷人;有温婉动人的,含蓄典雅;有珠光宝气的,雍容华贵。这些美丽的女人,就像一朵朵灿烂的花儿,尽情地开放,展现自己。然而时光渐渐流逝,一朵朵曾经艳丽的花朵慢慢凋零。外在的光彩一点一点褪去,任凭那些五花八门的护肤品肆意地涂抹,美丽毫不留情地溜走,留下一声声无奈的叹息,独自素面朝天。

其实有一种美丽偷偷隐藏在岁月深处,那就是一种内在高贵的气质:优雅的气质超凡脱俗,清丽的仪态无需修饰,那是静的凝重,动的优雅;那是坐的端庄,行的洒脱;那是天然的质朴与含蓄混合,像水一样的柔软,像风一样的迷人,像花一样的绚丽,静静地流淌着无穷的魅力。

这是一种智慧美,经得起岁月的打磨。那些风风雨雨带走的只是容颜的光鲜,但心灵的美丽愈发闪光。这种美丽来自书本,一页页飘着墨香的文字,滋润着心灵,让女人不再整日沉溺于打牌逛街等消磨时光的游戏里。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 罗曼·罗兰如是劝导女人。

十多二十岁女孩子很是喜欢读书,文文静静。手里总是握着一卷散发着清香的书卷,津津有味地品读着,时而低头默看,时而抬头吟诵,一低一起,总是那样迷人。读书的女孩子如水一样灵动,年轻活泼,惹人喜爱。一旦结婚生子,柴米油盐酱醋茶,琐事缠身,那些年轻时读书的美好记忆通通给抛到脑后,忘记那些曾经给自己带来浪漫情节的文字。洗尿布,煮饭,眼光总是落在眼前的这一番忙忙碌碌的琐事,目光渐渐浑浊,不再清澈。头发顾不上梳理,一丝丝肆意地飘在额前;或者弄个发型,波浪似的披在肩上,忙的时候,胡乱梳一下,便可应付过去。岁月的皱纹悄悄爬上了眼角。一照镜子,那年轻的容颜不再,于是各种各样企图留住青春的美容接踵而至。

好书是女人气质的时装。爱读书的女人大都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很少唠唠叨叨,总是从容、得体。丈夫晚归,她便静静躺在床边,翻阅图书,品味着某些精美的句子,偶尔拿起笔,随意地抄下一两句;读到精彩之处,莞尔一笑,让心情愉悦。孩子吵闹,她也轻轻拿起一本书,朗诵着某些优美的文段,与孩子共享。书本让她沉静,书中的道理让她知道不能对孩子粗暴,慢慢地讲述一些道理,尽管孩子有些似懂非懂,母亲的和蔼也会让他感觉既温暖又慈爱。

爱读书的女人,遇到事情,绝不会心慌意乱,意气用事。她会把无序纷乱的世界理出头绪,有条不紊,一步一步地完成,因为书本教会她许许多多的方法,用不着手忙脚乱,更不会哭哭闹闹,实在不行,才伸手向丈夫或者其他亲人求助,总是让人感觉从容稳重。那些烦琐的日常小事,也总是安排得井井有条。送孩子上学,自己赶着上班,回家洗衣服弄饭菜,一件一件做好,然后拿起一本书静静地看起来,极少出头露面,保持心灵的清净。忙完这些琐事,便用自己淡然的心境去呵护那长长的秀发,带着清晨阳光般的笑容,展露出端庄的气度,深厚的内涵,怡人的气质。多少年来,总是如此默默地绽放着独特的魅力,没有埋怨过丈夫,没有打骂过孩子。她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尽心尽力做好就可以。这是书本告诉她的。书本让她对人生、对社会有宽容和不苛求的心态,培养的是自己内心的宁静和有条不紊,对工作和事业努力着,兢兢业业,完成心中那一份坚守的责任。

她会读一些唐诗宋词,品味王维笔下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优美的意境,让骚动的心情慢慢得到洗涤;她会诵读晏殊的“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浪漫情怀,让无限柔绵的爱意悄悄滋生。她会读一篇篇优美的散文,在悠悠哉哉的闲适中修身养性,享受着淡泊平静的日子。读书的女人清新素净,崇尚简单的生活,种花养草,或谈经泼墨,或竹下观鸟,或闭目养神。那些豪宅大厦,花花世界,她们会羡慕地望望,却不肯流连,回到自己素雅的小阁楼,打开液化气,烧上热腾腾的饭菜,走到堆满杂物的阳台,静静地望着巷口,等待那熟悉背影的出现。

读书的女人就像一杯茶,清幽幽地装在杯里,丝丝散发着清香,没有多情的扑鼻,却温润着周围的一切,让人倍感温暖和踏实。

心有书香过生活

文/王红悦

闲来无事,最喜读书!临窗而坐,手捧一卷书,品着氤氲的茶茗,指尖轻轻划过一笺笺带着沁人心脾的墨香,如山间吹来的飒飒秋风,令人无限伸展,无比愉悦!“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于是,心中的涟漪便在书香中荡漾着泛开……

淡淡书香润童年

孩提时光,最喜欢听爷爷讲书。爷爷读过私塾,他的脑袋里装了很多故事。一到晚上,我们姊妹喜欢围着爷爷,听他讲那些永远说不完的故事。“姜太公钓鱼”“诸葛亮三气周瑜”“孙悟空大闹天宫”“武松打虎”……偶尔爷爷喝点小酒,酒桌上,那些故事,就成了他的下酒小菜,我们的睡前小曲。他一边喝着酒,一边慢慢道来,往往那一刻,他会讲得多一些。每每这时,奶奶会嫌他唠唠叨叨,我们却百听不厌。不知不觉中,开始喜欢上了读书。读书,让我对文字产生了兴趣,我的作文常常作为班级范文被老师夸赞。现在想来,自己对于写作的挚爱,也是源于童年的书香!淡淡的书香,灵动着我的生活!为我留有一份恬淡,一份柔情!

缕缕书香染流年

生活中没有人可以预知未来。大学毕业,我满怀信心走入工作岗位,谁知三年后却下岗,重新择业。机缘巧合,我成为了一名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令我的生活焕然一新!我捧起书本,开始研究教学。我要把我的知识传给孩子们!在书山学海中,我要和他们一起向前!授课之余,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孩子们缺少读书的习惯,甚至一些孩子把时间浪费在电子游戏上。担心之余,我开始行动:先是购买适合孩子们看的课外读物,在教室里设立“读书角”;班级设立读书群;定期开展读书谈论会。我要让孩子们爱上读书。文化需要传承!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读书了!一个孩子在读书会上这样说:“读书,使炎黄文明一脉相承,生生不息!文化的血脉、思想的精髓、国家的道德、民族的荣辱、人类的文明……都在读书里绵延不绝,传承于世。”我欣喜着,他们爱上读书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也要让孩子们懂得:读书,不是你孤独寂寞时的消遣,不是你人前炫耀时的谈资。读书,读的是一份心境!平淡的日子里,缕缕书香,浸染我的流年!留有一份诗韵,一份宁静!

脉脉书香伴初心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读的是另一种人生!读书,好比隐居田园,让心灵避开世俗的纷扰,凡世的喧嚣,独享一份自然的怡情、幽雅!读到一本好书,我们的心情亦会随之沉浸:与太白携手饱览“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万丈豪情;与东坡一起品悟“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从容;与岳飞仰天长啸“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壮怀激烈……静心读书,我们的人生在成长!“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我珍惜与书之间的那份情缘。手捧一本书册,细品一盏香茗,茶香与书香交织入鼻,书香之韵便缓缓流泻,如与相离多年的故人相拥!在历史的年轮里,嗅着书香的芬芳,品一段岁月,让如风的意蕴,穿越时光的长廊,呼啸而来!在清浅的岁月里,书香灿烂着我的生活!留一份初心的爱恋,一份简约的执著!

风儿吹雨成花,书墨绕指环香。时光悠悠,踏韵起舞,书香于我,于心,于生活,仍是最美的点缀!心有书香好过活!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