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的文章

2022年12月09日经典文章

当兵的文章(精选11篇)

那个猴年我当兵

文/清风徐徐

又遇猴年,笔者自然想起四十八年前的那个猴年,那年,1968年,我当兵去了——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那一年刚刚过完春节,大队里就传出消息,部队要征兵了。笔者的同龄人都知道,当时国家处在特殊情况,在此之前的一年没有征兵。想想虽然高中毕业一年多了,却考学无望,已经年过二十的我,又能干什么呢?“当兵去!”我在暗暗下定决心,就把想法告诉了父母亲。其实,我主意已定,心里说:你们同意我要去,不同意我也要去!

父亲听说后,果然面露难色,或者说,他非常不同意。站在父母亲的立场上,我非常理解:父母亲当时都已经五十多岁了,身体又不太好,怎不希望儿子留在身边照顾自己呢?还有,当时,村里与我年龄相仿的几个男孩子都成亲了,我已经成为“老光棍儿”,或者叫做“大龄青年”吧。那时,父亲每见人家有娶媳妇的,就责怪母亲一番,说母亲不操心我的婚事,甚至在我尚不满十八岁时就这样数落母亲。其实,当年我刚刚二十一岁。我的婚事,是父亲不想让我去当兵的深层次原因。

在父亲勉强同意后,我立即去找大队民兵营长报了名。在当时农村青年没有其它出路的情况下,大家对当兵都非常积极踊跃,体检时,全大队有7名应征青年合格,而公社只分配给我们大队4个名额。怎么办?凭关系我是没有什么希望的。这时,带兵的程班长来家访了。当程班长了解到我是高中毕业文化时,当场就拍板要带我走。而其他6人,都是小学文化或文盲,连个初中生都没有。就这样,我甚至没给大队干部递一支烟,就顺利地穿上了绿军装。我非常庆幸我的高中文化起了作用。

来到部队,我被分配到普通连队,这个连队可以说没有一点儿技术含金量。我有些纳闷,首长为何不让我发挥文化优势,到技术连队呢?不料,刚刚过了4个多月,我就被抽调到营里,后又到团里,当了专职新闻报道员,从此没再回到那个连队。我高兴,我的高中文化又一次起了作用。

决定当兵前,尤其是还在学校分科复习准备迎接高考阶段,我曾经想入非非,决心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让自己成为家族中第一名大学生,以改变自己家庭的社会地位——我的家庭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家族中几十口人没有一个大学生,我的父母亲甚至没上过一天学,而农民在那个时代的社会地位大家都是知道的。当然,也想到了多学知识,为国家多做贡献。可前者总主导着我的心理。现在当兵了,我为自己设计的人生道路改变了,入伍后,也就不想那些了。

在团里的新闻报道组,我很勤奋,勤奋学习,勤奋采访,勤奋写作。可由于还没有真正入门,一年多了,却成绩平平,连自己都不满意。尽管如此,首长却非常器重我,在我入伍刚刚两年多,还没有取得像样的成绩的时候,竟然提拔我当了干部。我再次庆幸我的高中文化起了作用。那时,部队干部的文化普遍较低,高中生实在是凤毛麟角。

既然首长器重我,部队栽培我,我没有理由不为部队做贡献。在其后的日子里,我跟随所在部队,参加过站岗放哨、野营拉练、施工支农、训练打仗,老老实实既当好普通一兵,又为战士表率。其间自然少不了吃苦受累,流血流汗。转业时,我已经由一个入伍时英姿勃发的青年,成为年届不惑的中年。20年,我把青春献给了亲爱的人民军队和祖国的国防事业。

如今,48年过去了,回首那个猴年的决定,我想,我这条路走对了。人生中有了当兵的历史,而且是20年,我很自豪!

退伍不褪色

文/张帮俊

今晚又和战友们聚会了。有战友感叹道:“时间过得可真快啊!咱们离开军营快二十年了。”一句话,勾起了我对军营往事的回忆。

二十年前,我从家乡不远千里来到广西桂林当兵。当家乡的背影早已看不到时,先前的兴奋变成了离别的不舍,毕竟对我这个19岁的青年来说,这是长这么大第一次出远门,而且,还离家千山万水。可既然来当兵了,就得把思念揣在心中,在部队努力学本领。

我所在的部队是武警,负责看守一所监狱。对于新兵来说,新兵连的三个月,是从老百姓变成一名军人的过程。一切从零开始,站队列、学习整理内务、体能训练、五公里越野跑……可以说,从不会到会、从不适应到熟悉,一点一滴都在可喜变化着。

在家时,起床被子随便乱放,到部队就不行了,要求被子叠得四四方方,像“豆腐块”。起初我怎么也叠不好,急得满头是汗,班长鼓励我:“别着急,注意方法,咱们把动作分解开来,一步步练习,只要下工夫,肯定行。”在班长的帮助下,我也能叠出完美的“豆腐块”了。

都说部队是个大熔炉,百炼成钢。在家时,我不爱运动,是个大懒虫。可是在部队,一切都要按纪律来,起床号一响,就得按时起来,不能想睡就睡。以前在家,我俯卧撑只能做几个,经过部队强化训练,我能做几十个,体质变强了,以至我把当兵的照片寄回家,老妈回信说我黑了、壮了。

都说“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可我想说,人生最美在军旅,最纯最真战友情,天天在一起摸爬滚打,一起哭,一起笑。想家的时候,是战友陪我聊天缓解思乡之苦;得到表扬时,战友们为我鼓掌点赞;受伤时,是战友默默安慰我。可以说,当兵让我有了一群战友兄弟,这是最大的人生收获。

军营历练了我,我一天天变化着,变得更有军人气质与责任感。军队生活让我懂得军人的担当,军人的无畏无悔。

两年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到了退伍之时。当要和军营说再见、和战友告别之时,我万般不舍。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我们抱在一起痛哭,连长那么硬的汉子,也眼睛红了。从脱下军装、走出军营的那一刻起,我们的身份发生了变化,将回归社会,成为一名退伍兵。

退伍后,我回到了家乡,进入一家国企上班。这家企业有对退伍军人优先的特殊政策。之所以企业喜欢退伍军人,主要是退伍军人身上保存着军人的作风与本色。我所在的企业是化工企业,对职工的要求是生产和完成产量。每当遇到突发事件,迎难而上的多是和我一样的退伍军人,在最艰苦的岗位坚守的也是退伍军人。

虽然我早已脱下军装,可是,一言一行无愧于曾经是一名军人。虽然脱下了军装,可是,我们曾经是军人,军人的本色还在身上,正所谓“退伍不褪色”。

当过兵的人

文/谢汝平

以前认为,当兵的人没啥不一样,他们本来也是从群众中走出去,穿上军装就是军人,脱下军装就是老百姓。我有几个同学高中毕业去当兵,两个留在了部队,听说考上了军校提了干,倒是后来转业的几个,回了家乡,经常见面。虽说当兵几年没怎么见着,但也没生分,见面后该怎么打闹还怎么打闹,除了觉得他们当兵后粗犷豪放了一些,其他没什么改变,还是一个普通人。

前段时间,和几个老同学相约自驾游,大家轮流着开车,倒也并不累。可就在快要到达目的地时,路上遇到一起车祸,一辆小车和货车相撞,小车驾驶员被困在车内,情形非常危险。我当时觉得应该快点离开,以便给随后赶来的营救人员留出空间。可那两个当过兵的同学,见此情况,二话没说就下了车,想方设法帮助被困人员脱困,不得已我们另外两个人也只好下车帮忙。经过努力,终于把受伤的驾驶员救出来,可当时救护车还没有赶到,又是他们,立即用我们的车把受伤人员送到附近医院。幸亏送医及时,驾驶员并无大碍,但我们仍然守在医院,直到伤员的家人赶来,才悄悄地离开。跟他们一起做了如此勇敢的事情,我心情很激动,尽管自驾游最终变成了一场营救之旅,但心中没有一点抱怨,对他们很钦佩。从这件事情上,我也看到了自己和当过兵的人的不同之处,想当初,我们都是不算勇敢的普通人,可如今面对危险去助人的时候,他们眉头都没皱一下。

经过此事,我对当过兵的人有了重新认识,仔细观察之后,我发现了和他们更多不一样的地方。首先,他们富有正义感,不管是平常处事,还是面对突发事件,他们总能迎难而上,没有半点退缩。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总是及时伸出援手。当然,对于不好的事情,他们也表现勇敢,敢于批评和出手制止。

其次,他们诚实守信。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他们除非不答应,答应了就一定努力办到。有一个退伍的同学,在保险公司当业务员,这是一个很辛苦的职业,可两年下来,他的业绩非常好,不仅是因为他努力,而且是经常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得到了客户的信任,业绩自然很不错。

再有,他们对待子女教育上也特别严格,几家人在一起聚会时,当过兵几家的孩子,比我们的孩子勇敢,不娇气,不怕困难,不图享受,完全看出了差别。

经过观察和思考,我很遗憾当初没有去当兵,也为当初笑话他们白当了几年兵而后悔。有一次和他们谈起心里的想法,他们倒是笑了。说这些都不值一提,还是羡慕我们,看上去温文尔雅,孩子家人也都有教养懂礼貌,因为当兵,他们感觉自己似乎成了粗人,但是没办法,这些已经刻到骨子里,此生难以改变了。我知道,他们在安慰我,我听出他们自谦中的自豪感,这也是当过兵人的可爱之处,不卑不亢,永远那么够朋友。

山岔路口

文/小卒卒过河

南方的八月异常炎热,像火炉一般,炙考着人们的身体,也考验着人们的心理。若是遇到个烦心纠结的事儿,心情定然不会好到哪里去。这时候,一年一度的高考成绩也已经全部见网上公布可查了。几天前,小乙已经通过电话查得自己的高考分数——三类本科线之外。在他和家人的眼里,这就基本上意味着大学梦已经破灭了。这些天,对他来说简直就是黑色的,天似乎要塌下来一般。他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几乎不出门。可是愈是这样,心里的压抑愈是让人透不过气来。父母含辛茹苦让自己念高中,指望着他考大学;两个姐姐小学未念完就南下打工,也是为了他好好学习,将来出人头地……他是家里的全部希望。想到这里,小乙一头扎在房间里的书桌上,痛苦地流下泪来。

这段时间,从小玩到大同村的小学同学涛便是小乙唯一的倾诉对象。涛没上完初中三年级就辍学了,先后打了几年工,小乙上高二那一年报名参了军,如今,他已是第二年的老兵了。那时候,电话、手机也并不十分普遍,小乙便通过写信毫无保留地向他倾诉自己内心的痛楚,表达自己内心的心情。涛也毫无保留地给他讲述部队的事,训练的事,工作的事,战友之间的事,对此,小乙颇感兴趣,也对部队产生了莫名而又神秘的好感。俯卧撑每分钟60个,仰卧起坐每分钟45个,蹲下起立每分钟80个……他甚至还按照涛告诉他部队的体能训练标准,自己默默地训练起来。从小好动的他,竟然能在规定时间之内比较顺利地完成标准动作。

高考结束到十月份这4个多月的时间里,小乙除了训练、给涛写信,还学起了写作,练起了书法,自学了计算机,学会了最基本的办公软件和五笔打字。因为只有不让自己闲下来,他愧疚的心才能些许得到一点安慰。

一天傍晚,小乙和家人照常围坐在桌旁吃晚饭,父亲端起酒杯,深深地呷了一口说:“复读去吧,明年再考。”听到父亲建议,小乙似乎也在意料之中。在他看来,自己高考失败,家人对他的要求最可能的就是复读。毕竟,村里选择复读的人也不少。可是小乙顿了顿回答说:“我不复读,我想当兵去。”父亲惊讶地问:“当兵很苦,你从小也没吃过啥苦头,去当兵吃得消?”小乙斩钉截铁地说:“正是因为没怎么吃过苦,才想去部队锻炼锻炼。”这顿饭,小乙印象中吃了很长时间,父亲也比平时多喝了一杯酒。对小乙当兵的想法,父母更多是担心,也有几分疑惑。而小乙,也毫不隐讳从自己查到高考成绩后一个多月时间的思考,讲了很多理由。最后,父母也只是淡淡地叹了口气。

为什么想去当兵?直到后来,小乙才渐渐明白,当初自己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实运用的是排除法。

首先,再也不想为难家里了。家里条件不好,全靠几亩良田种收,有一年水稻大面积遭遇蝗虫病害,连吃的大米也要向别人借。小乙从小学到高中,因欠学费被老师赶出教室的经历有之,父母愁学费生活费激烈挣吵的也画面不曾忘记,父亲50多岁还在收树、爬树、砍树,高中时为了节约生活费顿顿方便面的滋味。

其次,再也不想为难自己了。老实说,小乙从小机敏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曾一次性拿过很多奖状。自从上了初中,学习成绩就滑到了中游。穷人的孩子早成熟。面对家里的困难,他幼小的心灵难免会受到冲击,他明白自己对学习已经是沉不下心来了。

再次,家里强烈反对南下打工。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农村呈现出一股打工潮,有南下的,有北上的,打工仔遍布全国各地。打工中,有干得好,赚了一笔钱的;也有一无所成,虚度青春的;还有乱闯乱撞,上当受骗的。从高考成绩公布的那天起,小乙便有了南下打工的念头,他也曾向父亲提过,可父母认为地方太远只身一人不放心,死活不同意。

落榜之后何去何从?想去想来,或许也因为涛的建议,他突然萌生了当兵念头。对于部队未知的苦,他想,既然选择就永不言悔,再苦再累,就当是对自己高考失败的惩罚吧。

忆母亲

文/杨成田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四十五年了,可她的形象依旧清晰地印在我们的脑子里,她一米六出头的身材,皮肤白净,双眼皮,一双小脚,一生勤劳善良,节约俭朴,诚实厚道,从不东家长西家短,是街坊邻里公认的老实人。然而就是这么一位让人尊敬,让人怀念的母亲,在世上只活了六十四年。旧社会家境贫寒,解放后家里底子又薄,无经济来源,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我们兄妹几人上学都是免费的。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年轻时是就患上了支气管哮喘病,随着年龄的增大,病情逐年加重。天气变暖如夏天要好一些,到了三九严寒天日子就对难熬了,憋的上气不接下气,那时家里靠自留地种几颗葱,换点油盐,哪里还有钱抓药看病,在家里靠些民间办法,子女们帮她捶捶背,这些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如果再遇上感冒,更是雪上加霜,一个冬天都下不了床,夜里躺不下,只有穿着上衣,靠在被子上坐到天亮,由于睡眠不好,精神不振,又缺乏营养,身体日渐消瘦,现在分析其实就是贫血,就是这样一位疾病缠身的母亲,咬着牙硬是承担着家里的生活重担。

天有不测风云,破屋又遭连阴雨。一九六一年秋天,父亲在村里生产队干活剜高粱时,突然晕到在地里,不省人事,半边肢体麻木,是在一块干活的兄弟爷们扶回家,经过近半个月医生的救治,特别是经过针炙治疗,病情基本稳定下来,但已丧失劳动能力,家里象晴天霹雳。在外地读高中二年级的家兄只好休学回家。

父亲不能下地活动,大小便全在床上进行,生活难以自理,情绪时好时坏,经常烦燥不安,由于语言表达困难,动不动就着急,就这样卧床五年多,在那近两千个日日夜夜里,主要靠母亲护理,不分白天黑夜,不厌其烦,端屎端尿,洗衣做饭。从未见母亲因为劳累而对父亲训斥和责怪,母亲用行动深爱着父亲。那个时期生产队的地里粮食产量很低,年人均小麦只有几十斤,只能留着逢年过节,家里来人吃顿白面。我记得请医生为父亲针炙,总感到过意不去,怎么办!家里又无面,母亲硬着头皮到少富裕的家里借点面,为医生做点面条吃,也算是感谢医生吧!父亲卧床这些年没有生过褥疮,也没有因为护理不当摔伤过,在生活上尽最大努力给予照顾,象用榆钱蒸个窝窝头也算是改善生活了,我们年龄大些后也能帮母亲承担一些护理和家务,减轻她老人家一点负担,一九六六年父亲去世。

一九六八年春季征兵动员工作在刁镇所属村庄搞的轰轰烈烈,因为这是“文革”一来第一次征兵,家兄当时在县电影队工作,他带回来征兵的消息,知道后我很激动。那个年代见有个穿黄军服的军人从村子里路过是多么的羡慕。可又怕母亲不同意,当母亲知道后非常支持我当兵,母亲的思想一点也不保守,我记得她说:毛主席领导咱穷人翻了身,穷人的孩子不当兵谁当兵,当兵光荣。起初江苏徐州工程兵部队带兵的一位卫生队长同意我去卫生队当兵,因为我学医已二年,后来又政审,杭州带兵的招收特种兵,主要指政治条件方面,这样改变了当兵的去向。三月十二入伍通知书送到家里,民兵连长准备用自行车带我去刁镇带新兵的驻地离开家时,母亲仍然靠坐在床上未能下地,我对母亲说:您放心,我当兵决不会给家里丢人,一定为老百姓争光。母亲眼里含着泪水目送我离开了那熟悉的三间旧草房。

一九七0年在部队提干后,按照领导的要求,我带三名同志来章丘、莱芜两地提干政审,白天跑乡镇村,晚上住在县招待所整理写好每份调查报告。因为外调时间紧,返回部队后部分战士准备提干,领导等着看材料,所以政审搞完之后,在家里只住了两天,两个晚上都与母亲谈到很晚才休息,她问这问那,虽然部队生活条件都很好,但母亲对子女总是有些牵挂。她看着我穿的袜子有个洞,白天抽空为我缝好,让我真切地体会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可万万没有想到这次离开家便成了与母亲的永别。当年农历五月初一母亲去世,在母亲病重期间,曾收到家里来信,当时我正在杭州执行接待外国元首的任务,叶剑英元帅陪同西哈努克亲王到杭州参观游览,当时外宾住在刘庄,过去曾是国家主席刘少奇住过的地方,叶帅住在二楼,我们井卫科干事住在一楼值班。在任务期间主要负责内勤电话值班,上接北京、南京、上海、浙江省军管组等方面领导的来电,下达井卫处领导,另外还重点负责每天外宾车辆调度,随同外宾参加一些外事活动中的井卫工作,任务重,责任大,要求严,标准高,要万无一失,不能有半点差错。当时部队的要求是:“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集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当接待外宾的任务结束后,收到家中来信说母亲已去世二天了。我非常悲痛,白天怕影响不好,晚上在宿舍里大哭一场,险些被科长知道。自古忠孝难两全,我深切地感到这一点。

前几年,有机会与我的老同学山东中医学院教授张学祥在章丘东海龙吃饭时,席间他说,我曾去你家为老母亲看过病,在病危期间,她嘴里不停地叨念着你的名字,当我听到这些话时立刻转过身去忍不住地留下了眼泪。母亲一生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成人,我却无法在母亲身边侍奉,我未能给老母亲养老送终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她老人家如果活到现在能亲眼看到社会的发展进步,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很满足。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可她勤劳善良,不怕累,不言苦。不管付出多少,从来不求回报。母亲的一生是朴实的,平凡的,也是伟大的。

难忘的当兵岁月

文/陈家邦

八月一日前,东山街道晓里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专人来家中换发悬挂“光荣之家”牌匾,看着金光闪闪的光荣牌,一股暖心的荣耀涌上心头,情不自禁回想起当兵的岁月。

1964年冬,我怀着美好的憧憬与梦想,应征入伍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军营。虽然我只有一米七二的个子,但穿上军装也显得高大英俊。没想到,这一从军就是整整20个年头。

无数有志青年在军营这所大学校的“熔炉”里百炼成钢。我的人生也是从这所大学校里开始,意志品格在这所大学校里锻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所大学校里形成。

梦想的底色是奋斗,青春的标志是拼搏。我所在部队是担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钻山凿洞”工程任务的一支雄兵劲旅。在那“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年代,我们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简陋草棚,睡的是木板硬床,走的是崎岖山路。我们在那潮湿阴暗、危险劳累的山洞里构筑“地下长城”,身着被尘垢染成土色的工作服,戴着被铁锈掩去底色的手套,脸上的泥污被汗水冲出一道道“沟壑”。我们常年与大山为伍,与岩石做伴,与灰土相处,穿峻岭、踏冰霜、打坑道、战塌方、斗顽石,栉风沐雨、披星戴月。

在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中,我一度陷入了迷惘和彷徨,觉得选对了路,走错了门。老班长见后,以过来人的口吻对我说:“人无精神不立。工程兵土,工程兵苦,除了修路架桥就是钻山沟打坑道,环境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这些苦是军人成长的‘磨刀石’,是人生历练的良药,主动吃苦苦自消,被动吃苦苦更苦。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战时忘死,平时忘我’,穿上这身军装,就要以吃苦、流汗、甚至流血为使命,以奋斗、自强、甚至献身为光荣,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老班长的悉心教诲给我鼓舞,使我懂得了一名军人的价值取向是责任和担当。

龙腾虎跃的军营生活,不仅磨砺了我的筋骨,也锻造了我的情操,提高了我的素质。尤其是“攻坚克难忠诚使命,蛰伏深山默默奉献,艰苦奋斗勤俭朴素,高歌猛进争创一流”的“工程兵精神”,成为我军旅生涯中不可磨灭的青春印记,成为我人生道路上无声的鞭策。五星在头顶上放彩,忠诚在血液中澎湃,火红的领章在心海深处熠熠生辉,我浑身都散发着一种青春的活力。凭着良好的技术和永不服输的实干精神,经过一番劳其筋骨的磨练,我从一个普通青年向合格的军人转变,我的青春韶华因有军装、领章、帽徽的映照,显得更加耀眼荣光。

20年军旅如花,20年春华秋实。几多苦乐豪情,几度风雨如歌。我由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五好战士”“技术能手”,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成长为一名正营职干部。当兵一次荣耀一生,军旅给我无悔青春,留下珍贵烙印,将永远激励着我不忘初心,续写人生华彩乐章。

咱当兵的

文/邬建国

心里装点事就会兴奋。我半夜醒了,辗转一会儿又睡去。早晨惊醒一看时间,已经七点零五分,哎呀,不好,七点四十九分的动车!闹钟没闹醒我!我火烧火燎般洗漱,吞下两片降压药,发动汽车疾驱镇江火车站。好在周六一早没塞车,到车站正赶上检票。我长舒一口气,暗夸自己还不赖,当兵五十年过去,手脚还算麻利,没误事。

那天在六合横梁,我和亲爱的战友们欢聚一堂,庆祝我们共同的“五十岁生日”。五十年前的这一天,我们集体穿上军装,光荣地成为一名“当兵的”。是的,在社会上,我们常听到“当兵的”这个称呼,我也常说“我当过兵”。平心而论,当过兵的与没当过兵的是有点不一样,守时守纪,雷厉风行,还有更多。这些优良作风或许会伴咱“当过兵的”一生。

横梁战友们邀我上台,代表镇江战友致辞。我讲了这个发生在我身上的晨间小故事,台下发出一片赞叹。横梁的老战友生活在农村,他们具有农家子弟的优良品质,在部队训练干活不惜力,特别能吃苦。他们大多数文化不高,复员也比较早,回乡后默默耕耘,辛劳大半辈子。

在我珍藏的众多战友照片中,有几张照片我特别留意。

1972年夏,山西代县大山沟里一个叫二里半的地方,山石嶙峋,山下公路边有成行的小白杨,山脚下有我们部队的军用洞库。那里围起一个院子,建几间平房,驻扎着一个班守卫。我有一张在二里半肩枪站岗的老照片,右手还绷着纱布,那是装焦炭时,焦炭从高处落下,尖锐的炭角划破我的手背,痊愈后留下一个疤痕,我视为荣誉标记。还有一张二里半的老照片:山谷里有弯弯的小河,一块巨大的无棱角的石头从河滩延伸到河中央,石头上坐着三个当兵的,右边是我,另两位是六合战友吕登忠、张正山。这一天风和日丽,河水在我们的脚下静静流淌,于是我们仨有了这张富有诗意的照片。一别46年,照片犹在,但我们三人失去了联系。

我在台上深情呼喊:“吕登忠,张正山!我想念你们呀,你们在吗?”这时,台下一位战友忽地站起:“我在!”我仔细看,正是吕登忠!我跳下台,紧握他的手,又紧紧拥抱,我们都很激动,弹指一挥间,我们模样都变了,走在街头擦肩而过或许不相识,瘦瘦的小吕现在变成了胖胖的老吕。我看老吕苍老许多,老吕看我应如是。我问老吕:“张正山来了吗?”老吕说:“他没来……”

我俩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可一时语塞。“当兵的”正是这样,可能不善言辞,却情义满满。

横梁战友也有大秀才,傅深勇当日献诗一首《从戎生日聚会》:“桃径李蹊谢春风,旧雨横梁再相逢。歌唱一兵雷声动,酒尽三巡笑语融。警句吟安满头白,视目问好两泪濛。五十载年情似海,颢气高洁愿不空。”

记得魏巍写过一篇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今天,咱曾经参加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老人是不是一帮最可爱的老头呢。

当兵梦圆

文/丁梅华

小时候,我二舅、三舅从部队回家探亲时,看到他们穿着绿色的军装,戴着五角星的军帽,走起路来威风的样子,我就羡慕得不得了,在内心就萌发了长大也要当兵的梦想。于是,我整天围着两个舅舅转来转去,他们临回部队前,二舅送给我一枚红五星徽章,三舅送给我一条带有五角星的皮带。

有了这两样宝贝,我在小伙伴跟前一下子神气起来了,每次玩游戏,我自然而然地扮演起解放军的角色,让“敌人”在我面前乖乖地举起手来,嘴里沮丧说着“我投降”、“我投降”。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在家辍学两年的我,独自投奔在新疆的伯父。在伯父的“强迫”下,再次进入校门,但是当兵的梦想一直没有放弃过。

上初三那年,有部队到我们学校招兵,我在没有征求伯父一家人意见的情况下,悄悄地报了名,并很快参加了体检。剩下的日子,便是翘首期待部队来接我去当兵了。

可等来的是一个“不幸”的消息,我体检不合格。至于为什么不合格,我也不清楚。眼看着体检合格的同学都神气地穿上军装,我只能独自将泪水咽到肚子里。

初中毕业时,我才知道,那次体检根本不是我身体不合格,而是我的班主任老师找到我的伯父,说明了我报名参军的事情,是伯父不愿意我参军。他说,没有文化,就是当兵也不会是一个好兵。

虽然这件事过去好几年了,但我心里一直怨恨伯父。后来,我看到那批去当兵的同学,有不少都是因为文化水平低,而先后复员,我这才慢慢地理解了伯父的一片苦心。

中专毕业后,我参加了工作,被分配到农场连队。那时,农场都成立了民兵预备役,我自然而然地成了一名民兵。

为了参加每天的民兵训练,业务工作只能放到晚上干。虽然感到很累,但是我却非常高兴,毕竟圆了我多年的当兵梦。

在一次实弹训练过程中,我们埋伏在一个比较高的沙梁上,每个人要向预定的目标投掷五枚手榴弹。就在我投第三枚手榴弹时,因为紧张,弦已经被拉掉,而手榴弹却没有扔出去,掉在了地上……就在我一愣的那一瞬间,我们的教官——一位复员军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手榴弹从地上捡起来,扔了出去,并迅速扑倒在我的身上……

这件事后,让我再次加深了对军人的理解。我深深地体会到,当兵不是仅凭着一时的好奇和冲动,更多需要的是一种沉着、一种智慧与果敢,有时更需要的是牺牲生命的无私奉献。

我非常珍惜当民兵的那段时光,这不仅仅是因为圆了我的当兵梦,更主要的是,更深刻地理解了军人的担当和使命,使我在工作岗位上时刻以一名军人的牺牲精神,忘我地工作;时刻以冲锋的姿态,投身于祖国繁荣富强的建设洪流之中。

儿子当兵记

文/佟才录

儿子打小就是个顽劣少年。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虾,领着一群小伙伴儿在麦田里玩打仗游戏,把麦子糟蹋了一大片。10岁时,儿子看过电影《小兵张嘎》后,便学着小张嘎的样子,把邻居李大爷家的烟筒给堵死了,呛得李大爷差点没晕死过去。总之,在当兵之前,儿子在村里人眼中,一直就是“坏孩子”的形象代言人。

儿子一天到晚就知道淘气、作恶,也不好好学习,每次考试总是班级最后几名。儿子好不容易熬到了高三,成绩简直糟糕透顶,看来考上大学是没什么希望了。于是,我决定送儿子去当兵锻炼。妻子一开始还舍不得,说当兵太苦,怕儿子受不了苦。我谆谆开导妻子:“部队是个大熔炉,无论一块多么不成器的铁疙瘩,只要进入到这个‘大熔炉’里去炼上一炼,出来就是一块好钢。”

儿子倒是十分乐意去当兵,那阵子他嘴里哼哼最多的歌就是《我是一个兵》。看到别人穿着绿军装威武的样子,他羡慕得两眼放绿光,恨不得早日成为一个兵。儿子的身体素质和政治面貌都不错,在县里体检、政审时一路绿灯,闯关成功,最终全部合格通过应召入伍了。就这样,刚刚年满18周岁、高中毕业的儿子成了一名光荣的共和国军人,戴着大红花,坐着绿色的军列去了远方的部队。

在家里顽劣不堪的儿子到了部队简直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训练刻苦,进步也很快,在入伍一年后的一次抗洪抢险中就荣立了个人三等功,团里还把一个参加军中高考的名额奖给了儿子。儿子获悉这个好消息时,离军中高考只有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了。虽然儿子的军事技能在团里数一数二,但他的文化课基础太差,参加军中考高没有十足的把握。可儿子又不想错失这个人生转折的大好机会。于是,儿子白天刻苦训练军事技能,夜晚挑灯从头复习高中课本知识到深夜,有不懂的地方就向连队的文书请教。

功夫不负有心人。儿子终以全团第一的好成绩考取了西安一所军医大学。当儿子把他考上军医大的好消息写信回家时,我和妻子喜极而泣。我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向被人看做“不良少年”的儿子,竟能被部队这所大熔炉“锻造”得这么的有出息。

儿子军校毕业后,分在一家部队医院做医生。20年后的今天,儿子已经是那家师级医院的肩扛大校军衔的副院长了。

如今,儿子每每回到家乡探亲,从小看着儿子长大的乡亲们就禁不住感叹,说怎么也没想到,当年那个如脱缰野马的“顽劣少年”,如今竟脱胎换骨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每每这时,我就一脸的骄傲和自豪:“那还不多亏他爹高瞻远瞩——把他送到部队的‘大熔炉’去‘冶炼’的结果!”

当兵无悔

文/朱爱国

虽然退役已久,但每逢八月一日,心里总涌起一种冲动——— 有回忆、有思考、有感慨、有激情……

有人曾问我,你人生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当兵!军营教会了我勇敢忠诚,军营教会了我守纪遵命。

当年我所在的部队驻地在湖南,曾连续十年赴洞庭湖执行抗洪抢险任务,多次遇到生死考验。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益阳溃堤,撕开一个近百米的口子,我所在的连队赶到缺口对面已经是晚上10点多钟。部队投入抢险,首先必须建立一个临时渡口;建立临时渡口,必须弄清临时渡口附近水文情况;侦察水文情况,必须成立一个突击队,游到湖的对面……连长刚把他的意图说清楚,三个排长争先恐后地要担任突击队长,最后只好用掰手腕的方法决定突击队长人选。我很荣幸担任突击队长,立即挑选了两名水性好的战士,三人在岸边简单活动后,跳入水中。我一边观察水情,一边提醒两名战士,保存体力,向我靠拢。我累了,战士们拉我游一段;战士们累了,我拉他们游一段……经过一个多时的奋战,我们终于完成了任务,为抗洪抢险尽了自己一份力。我与那两名战士,也从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忆当年,我虽远离了父母,却收获了五湖四海的战友弟兄情谊。至今,我不羡慕土豪,不追捧明星,只赞美勇士,只崇拜英雄,只怀念和牵挂着远方的老首长、老战友,心系着接棒的现役军人。

我后悔过很多事情,唯独不后悔当兵。从部队退役后,我就职于桂林市一家私企,由于我服从意识好、执行力强,工作严谨、吃苦耐劳,不到半年,老板就提拔我为中层领导,并夸我说“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我淡忘了很多往事,唯独难忘战友之情。每次战友聚会,无论再忙、再累、再远,我都要参加;战友们取得了成绩,我高兴,并奉劝他们不忘初心,回报社会;有困难的战友,我鼓励他们不要泄气,脚踏实地奔小康。

如果能重回青春,如果能重新选择,我仍然会再度披甲执戈!军人的烙印影响了我的一生,当兵无悔,无悔青春。很自豪,我曾是一个兵!

放飞梦想

文/柴汝新

我国清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被誉为“扬州八怪”的郑板桥在《竹石图》中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画幅上三两枝瘦劲的竹子,从石缝中挺然后立,坚韧不拔,遇风不倒,表达了他勇敢面对现实,绝不屈服于挫折的人品,为世人所景仰。中世纪的意大利伟大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我非常崇拜这两位大家,以他们的格言为座右铭,并努力践行,不断放飞自己的梦想。

1982年,我参加高考败北后决定不再复读,因家中困难,不忍心加重父母的负担,毅然报名参加了解放军。那时,农村生产责任制刚刚实行,农民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当兵正处在低潮。学生考不上大学,或者学一门技术,或者在家务农。本村一位刚退伍的战士劝我不要去当兵,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然而我有我的梦想。临行前,村庄没有送行的队伍,没有听到嘹亮的赞歌,倒是有人当面讥讽。村里有个乳名叫连二的人说:“去吧,白耽误三年工夫,怎么去还得怎么回来。”我听后十分气愤,暗下决心,一定要在部队混出个样子来。

我带着考学的梦步入了军营,离开家时所带的物品只有十几本高中课本。进了部队的门,看到的是施工的现场,经历的是艰苦的训练生活。训练之余,就是读书看报,刻苦攻读高中课本。新兵下连后,我被分配到团农场。劳动既苦又累,劳动之余,我念念不忘的是学习,学习成了我的精神支柱。尤其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还得忍受别人的讽刺和挖苦。有时别人邀我一起玩扑克,我就婉言谢绝。一位战友经常戏谑地称呼我为“排长”。当听到被人调侃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我的决心和行动依然痴心不改。

1984年初,参加全师文化统考,我考取了第二名。经过四个月的文化补习,经全军统考,我被石家庄陆军学院录取了。军校毕业后,我盼望当一名新闻宣传干事。然而,命中机会注定无缘。军校学的是军事指挥,从军二十余年多在野战部队基层一线带兵。由于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加之主观不够努力、缺乏老师的指点,偶尔写几篇文章,即使稿件投到报社,也犹如泥牛入海一般。由于缺乏自信心,有时放弃写作,而有时又不甘心失败,时断时续地写了点东西。心想即使不能发表,也应当把一些重要经历和感兴趣的事情记录下来,以待闲暇无事时拿出来回味,可能会别有一番滋味。2003年转业后,安排在一个文化单位工作,开始坐下来认认真真地读书,陆续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些文章,兴趣大增,仅今年在报刊刊发的文章已近20篇。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有付出,就有回报,认准的目标一定要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胜利的曙光就在前头。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