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文章

2022年12月09日经典文章

读书的文章(精选23篇)

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本都算数

文/洞见kyrie

1

网上有个热门话题:读了很多书,但都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在哪里呢?评论区,无数人苦恼于读书遗忘,想要追寻答案。其实,读书的意义就藏在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里。

想起一个故事,说很久以前,一对爷孙在河边聊天。孙子问:爷爷,你每天读书,记住多少呢?反正都要忘记,为什么还看?爷爷慈爱地说:把装煤的竹篮拿来,去河里打点水。

很明显,竹篮无法装水,即使反复多次,孙子也没能打来水。爷爷笑着说:孩子你看看,这还是之前的竹篮吗?

孙子愣住,之前满是煤渣的竹篮,因为多次受到清水的清洗,已焕然一新。爷爷这才解释到:读书也一样,虽然清水从缝隙中流走了,表面上什么都没得到,但在不知不觉中,人的心灵就像这竹篮一样已经被净化得澄澈明亮。

每读完一本好书,心灵都会得到一次洗礼。我们以为读过的书都忘记了,但其实它对人生的改变是恒久的。

2

不知你有没有这种印象:早年读过的书,没有刻板记下,也不会全部忘记,而是尘封在记忆里。那些读过的书,通过记忆的沉潜,潜移默化地提升着我们的认知。即使被忘记的知识的影子,也会成为我们的铠甲。这就是读书的意义,帮助我们去认识更大的世界、了解未知的事物,让我们变得更明事理。

网友小雪求职被拒,心生郁闷,晚上与朋友喝酒吐槽,心情低落。朋友仰头赞叹月色甚美,小雪则默默吟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诗句出自苏轼,当时他被贬黄州,虽不得志,但乐观面对。

诗句原是书本内容,现今有相同遭遇,看到古人的乐观豁达,小雪觉得自己又何必纠结,于是与朋友相视一笑,求职不顺的苦恼化解开来,郁闷的心情也挥散而去。

有人说,每一次读书都是与作者的一次对话。每一本书都是一面镜子,我们总能从中找到前人的智慧与经验,从中汲取精华,让思想变得开明。

3

阅读,不仅是记忆内容的过程,也是领略书意的过程。读过的书会遗忘,但阅读时留下的意蕴内涵还在,便做到了读书的“得意而忘形”。

读书越多,在科学和思辨中浸润的时间越长,对世界和自身的理解便会越深刻。也许正是那些被你读过又忘记了的书,正在悄悄帮你认识这个世界,悄悄帮你抹去脸上的肤浅与无知。

读书遗忘问题,网上有一个高赞的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被我忘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

有的人以为读过的书大都会被忘记,再读也无益处,因此对读书产生偏见。却不知,你曾读过的每一本书都绝非无用,它们会穿过你的血肉,融入你的骨髓,塑造你的气质,改变你的容颜,浸染你的品质,提升你的修养,丰富你的德行。

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本都算数。

父亲的诗书缘

文/段昊

父亲和诗书有不解之缘,他经常提起清人金缨在《格言联璧》中谈家风时说的一句话:“诗书,起家之本。”他把这句话作为对我们全家的要求。

父亲兄妹六个,他们的人生之路虽然各有各的坎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不管是在为生计奔波劳碌之时,还是处生活困顿窘迫之境,他们都没有放松和懈怠过读书学习。最终他们都大学毕业,并事业有成。

我的父亲,36岁前在家乡的大山里过着犁、耧、锄、耙的耕作生涯,他的青春伴着“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撂在了家乡的水库工地、大寨田上、开山凿渠的战斗中和修路架桥、造林种果的火热现场。艰辛、紧张、劳碌和疲惫都没有泯灭他读书学习的嗜好,他用诗书与生活的酸楚和无奈进行着坚定的抗争。

他经常像讲故事一样,讲他和诗书的缘分。在雨天,在夜晚,挤一切闲暇躲进书海,与书中人物一起神游在文学的天空;又有多少个秉烛之夜,他身居陋室如痴如狂,伏案疾书,写出一篇篇文章以抒发内心的情愫和追求。

终于,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36岁那年诗书给力、命运垂青,父亲手持勤奋苦读之剑,打开了大学的大门,完成了从农民到干部的身份转换。在以后机关工作的岁月里,猬集的事务也没能消减他读书的嗜好。

父亲退居二线后,愈加嗜书如命。除阅读政治、历史、古典名篇外,他还虔诚地朝圣着文学——历届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他都要让我网购来逐本研读,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中篇小说选刊》《小说选刊》,他年年订、期期看,连增刊几乎都一本不落,让自己的灵魂游弋于文字之中。他驾驭着文字这条狂傲奔放之船乘风破浪于精神的海洋,用笔抒写着灵魂的真挚独语。父亲已出版了两部小说集,作品多次获奖,也成了省作协会员。

父亲常对我说,读书是一个人升华的门槛,只有爱读书、勤读书、善读书,才能提升气质风范,才能防止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父亲的教导也是我践行“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动力,多年的读书习惯已经有惠于我。现在我们家里有着浓厚的读书氛围,年幼的女儿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诗书,起家之本”,父亲的诗书缘也激励着我们全家多读书、读好书,将读书尚学作为我们家风的要求,一直传承下去。

人生的门面

文/张大成

读书是门,写字是面。有了门,有了面,才能有门面。

商家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说门面,意在回想自己读书写字的历程,还有性格与风格。

读书是门。进了门,修炼的是,做人、志趣、才识;得到的是,学养、气质、功力。

小时候,我在浙江鄞县大松江边生活。记得外婆领着,拜见过一位私塾老师,求学写毛笔字,老先生对外婆说,学张猛龙碑吧。外婆笑了,对我甜甜地说,你是张家的人,学张家的字,长大了就能为张家撑门面。于是小小年纪就知道了张猛龙碑。

来上海求学时,说写张猛龙碑,听到的都是些不和的声音,都说这字很难写。读小学后,学写字,接触的是沈尹默和胡问遂的新楷书。没兴趣,当然是写不好的,但老师每次都会让我去参加写字比赛。

初中毕业开始工作后,喜欢上了隶书,最初是写史晨碑,后在福州路一家旧书店买了本张迁碑,又迷上了一段时间。如今这两本民国时期印刷的碑帖,被我保存得好好的。写隶书是我多年喜欢的,后来又写过石门颂、泰山金石谷金刚经和伊秉绶的隶书。

楷书一直记着张猛龙碑,写写停停,总是随意得很,对孙过庭书谱倒有几分真喜欢,但也是停留在写写看看而已。喜欢王蘧常的章草后,看了他写的碑草时,便生发了写草楷的念想。于是便有了读草书写草楷探索。写草楷,外形是方的,结构运笔都是借草书的。我还美其名曰:一定要让草书穿上楷书的外套。从此便开始了读草书写草楷的漫漫长路。

由于写张猛龙碑,起笔多是方方的,在学写篆书时,直接选学了赵之谦的方头篆书,所以入门也比较快。

我写字,没有拜过师,所以无拘无束,天地很宽。慢慢地写出来的字,都是方方的,硬硬的,笔画有动感,很适合写大字。有人造房上梁时,请我在红纸上写字。也有开店的,请我在纸上写字,然后放大后再描上去。有一次朋友请我写谷风杂货店,开张前一晚,我用油漆刷字,直接写大字店招。写完后,有位老先生看了我的字,特意求我为他写书斋堂名。

一路走来,只有极少数人说我的字耐看,更多的人说,怪怪字,看不懂,难入流。但也有大家名家鼓励我,好好守住自己的面孔,这是你的风格,许多名气响的人,是比不过你的。还有一些自称书家名家,知我爱写字,又有好多上品的旧砚,提出要用字来换我的砚。于是便有了“斗”字的问答。

初次见面,每每“斗”字时,我会把写在铜牌上没有署名的“尚古堂”,拿出来放在他们眼前。

开始问:“这字写得好吗?”

他们都会说:“写得好,古朴苍老,像八九十岁人写的。”

我又问:“这字写得比你好吗?”

得到的回答:“比我写得好,比我写得好。”此时我笑笑说:“这字是我写的,我写得比你好,再拿我的砚换你的字,就没意思了吧!”

于是每次“斗”字,都是相互笑笑,哈哈一乐。

写字是我的业余喜好,没有压力,作文倒成了我的谋生需要,长期逼着我读书,写文章,又大多是,写公文简报,总结报告,领导发言稿等等。好在我对文学有点兴趣,常常写点小小说、散文,又常常见报。于是在谋生的路上,从基层走到了央企上层,任文字秘书。后来又一步一步走进了政府机关工作。退休前十年,在上海文艺界主持创作、理论研究、杂志主编等工作。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修炼人的气质,培育人的才能。读书不仅能积累知识,还能提升人的境界,在日积月累中脱去的是俗气,收获书卷气,渐渐在做人处事中追求一股雅气,一种大气。

培养人的气质,读书是门,写字是面,进了门,还会得到气。博学好文,书读多了,读深了,写出来的字是带气的,会说话的,那就是字里有了魂。所以说,有气又有魂的字,是有生命的,总是百看不厌的。

冰糖鸡蛋

文/陈平原

那是四十年前的事了。正在粤东山村插队务农的我,突然听闻国家准备恢复高考,一开始半信半疑,在外工作的父母来信确认,并催促赶紧准备。于是,我振作精神,竖起脊梁,进入了紧张的复习状态。

我插队的地方,是个将近三千人口的大村子,前有水塘,背靠大山,巷子很窄,房屋密密麻麻。阿嫲(祖母)住的离我很近,就隔着两间邻居的屋子。村里虽有电灯,但经常停电;别说电视机,连收音机都不多见。入夜以后,除了青年间(未婚男子聚居的地方)比较热闹,一般人都睡得很早。我家是例外,除了我夜里读书,还有就是窗外刚好有一公用的碓臼,傍晚或凌晨时分,敦敦之声不绝于耳。舂米或舂粿须两人配合,一人脚踏让碓上扬下落,一人在石臼边抹匀被舂的稻谷或粿粞,劳作时说说笑笑。

晚上九点后,人声渐歇,书屋方才安静下来,那是我凝神静气复习功课的好时光。自从打定主意参加高考,我每晚都会复习到一两点。

阿嫲不知从哪里打听到,熬夜很伤神,吃隔水炖的冰糖鸡蛋可润肺滋阴,属于温补。于是,每天晚上十一半左右,阿嫲就会打开门,冲我的住处喊一声“平原——”。夜深人静,听得很清楚,我赶紧放下书本,跑过去吃一碗又香又甜、软硬适中的冰糖鸡蛋。吃完宵夜,继续回去念书,阿嫲总不忘叮嘱一句,别太晚了。阿嫲耳朵很好,我偶有太迟睡觉,第二天她就会提醒。

有天饭后,阿嫲突然说:考大学很好,但别走得太远了。我一时不知怎么回应。阿嫲又补了一句:将来出去读书,别娶不会说话的老婆。阿嫲不会说普通话,怕跟孙媳妇无法沟通。我当时笑了,说阿嫲你想得太多了,还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呢。

事情的进展果如阿嫲所料,我真的考上了中山大学,毕业后又到北大读博士,不仅越走越远,而且还娶了个北京姑娘。第一次回乡,妻子临时学了几句潮汕话,现炒现卖,虽然发音不准,阿嫲还是很高兴,逢人便说,这孙媳妇好,“会说话”。我明白阿嫲的意思:孙媳妇虽不懂潮汕话,无法跟她多聊,但体贴人情,会哄老人高兴,这就行了。

阿嫲不识字,但崇尚读书。父亲七岁那年,阿公(祖父)就因病去世了。孤儿寡母,生活不易,可非要争口气不可。先卖首饰,后卖田地,阿嫲居然供父亲从小学念到了高中。若不是父亲受共产党影响,中学没毕业就上山打游击去了,说不定还能供他上大学呢。为供父亲念书,阿嫲很舍得花钱,不用说,因此也就家境衰落。到了土改时,我家田地已很少,评为中农,免去了日后很多屈辱,真是因祸得福。

也正因此,陪伴我回祖籍插队务农,阿嫲支持我“耕读”。知道参加高考很要紧,从不唠叨我深夜读书,只是暗暗打听补身子的办法。在当年的山村,物资极为匮乏,这冰糖鸡蛋已经是上好食材了。

我终于考上了大学。离开山村前,父母和我们三兄弟在村口合影,纪念这乡下八年的艰难日子。那时相机很少,拍照是技术活,故专门从城里请来了摄影师。可阿嫲无论如何不愿意进入镜头。

多年后,每当拿起这张极为难得的老照片,我都会记起阿嫲拒绝入镜的凄婉神情。当初只觉是她不喜欢拍照,随着年龄增长,阅历渐多,我方才体悟阿嫲那一刻的悲欣交集。

校园游

文/伍柳

校园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项目,近年来非常时兴。很多高中毕业生提前游览大学校园的景观,感受大学的文化氛围,准备迎接一种全新的生活。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就会想起四十多年前的一幕。

当时我们即将高中毕业,同学们都在紧张的备考中。“文革”结束后高考终于恢复了,第一批被录取的考生已经走进了大学校园。大学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们都充满了好奇和憧憬。偶尔从一些大学旁经过,隔着院墙发现校园里面静静的,似乎有一种神秘感,很想进去一探究竟。

终于有一天,带着好奇心,我走进了大学的校园。开始时发现,就像从它旁边经过时那样,校园是静静的,但随着向纵深走去,校园的风景吸引了我。这里不仅有古色古香的校舍,绿树成荫的大道,宽阔的操场,更有随处可见的读书的身影。在树荫下、球场边,还有校园的角角落落,都能看到大学生在捧着书本默默地阅读。这样的读书场景,是我从未见过的。正是这些读书的身影,正是这些无声的场景,让我感到了震撼。

在备考的日子里,我们已经听说了很多77级也就是“文革”后第一批考生的故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的考生在考试前还在车间里、田地里劳作。他们普遍年龄偏大,有的已经当了父亲、母亲。十年动乱剥夺了他们宝贵的读书时间,如今,他们经过自己的拼搏,终于开始了全新的生活。那种敬佩之情,此刻又涌上我的心头。校园里那一幕幕读书的场景,让我知道了大学生活是怎样的,这对我的学习,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几个月后,我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也就融入那些读书的身影中。每每想起那次走进大学校园,就觉得那也是我的一次“校园游”了,虽然不能和当下的校园游相比,但对我来说,却是影响深远、记忆深刻的一幕。

读有所得走进梦想

文/xyf771107

【读有所得】

刘彝在《画旨》中曾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可见读书之力量。

还有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卷的魅力可见一斑。

再者说“书籍是开启人类文明之钥匙,迈上文明之巅的基石”、“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责任与意义更加凸显无疑,初听些觉夸大其辞,细品便觉此为真理。

众多关于读书的诗词佳句不胜枚举,从古至今,国门内外,无处不是书页飘香,韵味悠长。

呀呀学语的我们,总是最先徜徉于浩瀚的书海中,学知识,懂科学,通人情,明事理。即便有人天性不喜读书,但无可否认书本带给你的收获。

好奇是人之天性,但人总是受着时空的局限,无法随心所欲去到任何一个地方,更无力去重走历史。世界之博大精深,人情之练达宽广,心灵之神秘莫测,不是俗世凡胎的我们能一一接近和了解的。

而书卷,却包罗万象林林种种,极尽深刻和美丽,让我们博古通今,走出国门;让我们穿越神话,重温历史;让我们深阅情感百态,感受刀光剑影侠骨柔情……

在这些爱不释手风起云涌的无穷美妙里,我们领略历史的厚重沧桑,颠沛流离或是驰骋沙场,血雨腥风或是凄风凛冽;游历于祖国的大好河山,感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赏山峦苍翠湖光十色;品情感的丰盈润泽,幸福美满或是悠然曲折,千帆过尽或是沉浮沧海;畅游神话的旷世美丽,看一对对神仙眷侣或是苦命鸳鸯,叹天地相隔或是擦肩而过。无不让我们心潮澎湃欣喜如狂。

走进书本,怎样一翻天高地阔的宽广,怎样一翻惺惺相惜的拥有?

忠孝仁义礼智信廉,非生来就懂得。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学孔孟之道,品儒家经典,便懂了人性之忠厚善良、道德之温暖无私;读资治通鉴马列主义,了解改旗易帜江山易主的历史更迭,懂了真理与信仰改革与进步;读唐诗宋词秦风汉月,赏风月无边优雅翩然,心亦情韵悠然意境阑珊。

就说《资治通鉴》,它的魅力无可抵挡,意义更是空前绝后。司马光与他的助手们呕心历血编纂的空间巨著,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文中的治国之道改革之举,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它让我们面对现实而回顾历史,有利于治国安邦、解决现实矛盾,有助于我们批判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也有助于今人以历史为镜,为创建新社会新文化而积极工作。它在我国历史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传递与弘扬,这是读书的最终目的与意义所在,这是我在《读有所得》丛书中学到的。读书,就要传递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弘扬传统经典、现代经典、国外经典。读一本书,就要善于把你对此书的感悟、思想与收获传递开来,与大家分享和探讨,以取长补短,与大家共同进步。这样,就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撷世界先进文化,集聚古今中外名人志士之智慧,为人所用,为心灵所用,为现实所用,让生活在喧哗浮世的我们从读中修性提升,走出物质泥潭和道德洼地,充实着精神需求,心中便会呈现登高望远俯仰天地的清朗开阔。

“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这是南宋文学家尤袤笔下读书之境界。这样忘我的读,倾心的读,抚拭着微尘,静化着心灵,修炼着品性。若再能精准地学以致用,修饰着人生,丰满着生活,服务于社会,那就是真正的读有所得了。这样,与我国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可谓是珠联璧合。

读书讲求方法,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不可尽信书,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喜爱阅读的朋友读王世发先生的读书三境界应是感觉到一种绝妙的妥贴。先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书要静得下来,守得住心灵的宁静,耐得住光阴的寂寞,心无杂念,专心致志;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仅要读,而且要用心读进去,人与书融通为一体,达到书我为一的境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时,便要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更深更透,心胸豁达宽阔,气魄宏伟博大,心灵超然物外。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读书中,渐渐怡情养性,“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坐观天上云卷云舒,淡看庭前花开花落”,收获着淡定从容的静默,云淡风轻的美好,呈现出无法掩藏的自信优雅、不容抗拒的坚定隐忍。这会是每个人一生中永恒的灿烂与美丽,而且会日久弥新、愈久愈浓,无论谁也摘不去亦夺不走。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绝对是我们每个人赖以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最佳选择。因为读书,我们变得懂事明理,懂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懂了“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懂了“俯仰自行,得失自抚”,懂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冥冥中积聚着浩然之气,化解抱怨,忍受委屈。有了海纳百川的包容,有了一视同仁的大度,人生便没有趟不过的激流混水,没有越不过的高山险峰。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是我于读书中收获的最动人温暖的情怀。为人,如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帮助别人不求回报,心灵会收获一份别样的美丽。

【走进梦想】

梦想,是美丽的,诱惑的,各有各的梦。

学生的梦想,是学业有成;农民的梦想,是颗粒满仓;教师的梦想,是教书育人;医生的梦想,是治病救人;科研的梦想,是改善民生提升国力……还有平凡人的梦想,结婚生子幸福美满,等等这些,无可厚非。但于中国梦,终归是小了,小得不值一提。

中国梦,是要国家振兴、民族团结、人民幸福,是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将曾经的苦难与耻辱统统埋葬,让世界瞩目,世人惊叹。于是,我们要放眼长远,放宽心胸,同心协力向着中国梦起程扬帆,中国梦实现了,你的梦想定能如愿。

如今的中华大地,江南塞外,山川河流,遍地飞扬着梦——五彩斑斓缤纷耀眼的中国梦。大街小巷、荧屏内外,到处说着中国梦。

曾经的中国,从风雨中走来,透着千古的沧桑与流浪。消烟弥漫,血雨腥风,霜雪披靡,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国难几重,百年沉沦,被叫作“东亚病夫”。这是民族的耻辱,是所有炎黄子孙的耻辱。尽管不堪回首,但我们不能忘却。这铭记是为了振奋和前行。

而今的中华大地,百年复兴,国泰民安,处处美景荡漾,笑意盎然。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城乡道路穿梭如龙、厂房内机器轰隆震天、科研技术突飞猛进,迈入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前实现。世贸组织的成功加入、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汶川地震的成功抗救,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的雄浑挺拔与巍然屹立。一条东方巨龙正跳跃着十四亿中华儿女的梦想,昂首腾空,展现着中华的魅力。

中华民族,有着不屈的灵魂,却也存在着无可否认的弱点:道德缺失、人才缺乏、官本位思想、科技水平不高、产业处于低端、各方反动势力强大。细细数来,落马的高官层出不穷,“房姐”事件沸沸扬扬,瘦肉精、速生鸡、三聚氢胺、“飞丝”羽绒服等等让百姓衣食不安……一切的祸端,归功于道德的沉沦、良知的蒙丧,是利益遮蔽了双眼。

书本中,古训悠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执政之道,始于爱民”、“匆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实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若我们能用心去读、去学习、去理解,所有这些难以示人的丑恶与卑隔,便不会如此前赴后继般猖獗、风生水起般潮涌。

梁漱溟说,道德是最深最永的趣味,因为道德乃是生命的和谐,也就是人生的艺术,生活中点滴都从践行道德开始。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读书学习,在读中推敲细思,用心体悟“人之初,性本善”,用心感知道德的力量、慈悲的美丽、宽容的温暖。这样就会让我们心存百姓,让我们变得善良和感恩,让生命更有厚度。

繁荣昌盛的国运,必须有雄健的国民。追逐中国梦,不能偏离了轨道,要不断追求知识和美德,读书当是首选。在读书中开阔提升,在读书中明智通透,在读书中周密深刻,在读书中庄重温和,让自己的性情感染淡漠的尘世,让自己的才学造福于人类。

在书里,我们了解了毛泽东的大气磅礴,了解了诸葛亮的忠心护主鞠躬尽瘁,了解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的潜心严谨,了解了鲁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这些坚定、忠诚、刻苦、善良,若能用于平时的生活、工作中,一定会开辟另一翻天地。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书昭示人们,新中国的成立和所取得的成就,和他投身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和他一生刻苦的读书生活是分不开的,他的读书精神、态度和方法,无疑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梦,期待着中国崛起。而现实之痛与梦想之美,总是相互交错、碰撞、冲突、融织,我们只有将责任、荣誉与国家紧密相连,才是真正地与梦想接近。钓鱼岛事件、菲律宾军队枪杀台湾渔民事件……无疑让我们痛心疾首,万千愤慨。而做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有责任为国家的荣誉和尊严而战。面对这些,大多数人只能义愤填膺逞逞口舌之快,别无它法,无能为力。那么,我们就要不断地学,用心地学,学古今中外的处世之道、为官之道、从政之道,甚至治国方略,学世界各国的人文科技、体制机制,了解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再加以科学的融会贯通,不断强化国家意识,强化文化的感召力,培养开放的民族心态,坚持思想引领和制度创新,这样才能迈进世界强国的行列,让那些虎视眈眈之辈识趣退位。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作为百姓的父母官,无论大事小事,必须心在人民,替人民谋幸福。作为国家的领导者,你必须知识渊博、睿智宽厚、胸怀宽广,让国力强大国家昌盛。这样的你,必须有一颗仁爱之心,一个若谷的虚怀,一份温暖的宽厚,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对你的期望和重托,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中涂上你浓墨重彩的一笔。

读有所得,走进梦想。让我们用情去读,用脑去读,用心去读,在读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获,便会事半功倍,梦想的天梯便能无畏攀登,中国梦便能如愿实现,创造奇迹,铸就辉煌。

读书赏春

文/艾里香

春天来了,古人说:“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寸土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读书赏春,能让人的心回归平静,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春天读书,是一种惬意的享受。伴着逐渐变暖的春光,入手几本垂涎已久的好书,把春天变成作伴读书的好时节。读书之余,赏郁郁葱葱的树影,听微风过后的沙沙,时或有小鸟啁啾,间中有雨声滴答,日闻幽幽花香,夜观遥遥星空,倍觉心灵空阔,思接千里,神清气爽,其乐融融。此时读书,心情是愉快的,脑筋是灵光的,创造力是旺盛的。从而寻找到那份恬淡,感悟生命,品味生活,最终获得启悟,产生新的灵感。那心境,开阔,澄明,清朗,愉悦。妙不可言!

春天读书,是一种心旷神怡的美好景致。春天里,去郊外择一处草地而坐,沐浴着阳光,吮吸着花草的芬芳;一边读书,一边融入大自然景物之中,聆听着鸟的歌声,溪的浅唱。把书本轻轻合上,双目微闭,一丝倦意袭来,在梦幻中享受着春读的美好。或打开窗子静静地坐在书房,一边读书,一边品茶,那份闲适随意、恬淡和轻松很是惬意。或邀三五书友相聚,边读、边议、边交流体会,还可以互相换书读,共同感受读书的乐趣,更是乐不自禁。

春天读书,是一种难得的心情。读书的时候,诗情画意的美景萦绕在周围,不仅能闻到那股馨香,更能带来快乐和希望。春天读林语堂,能领略国粹的幽默;读马克·吐温,能感知异国的风趣。一个懂幽默的人,一个整天乐呵呵的人,一个面带微笑的人,一个具有好心情的人,他会把困难看的轻一点,工作和生活压力自然就比常人要小。其实,爱读书的人,白纸黑字可读,青山绿水也可读。古人把“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当作人生“四美”,春天里读书,岂不是四美兼备的乐事!

春天读书,能让人的气色更旺。春天没有严寒的侵袭,没有炎热的烘烤,没有蚊虫的干扰。有的是习习的和风,悦耳的鸟语,它们像伴读的轻音乐,让你自足,快乐。春天适合读心灵的书,读卡耐基,能遇事心胸豁达,做内心强大的自己。春天适合读散文,像沈从文的《湘行散记》,这些文字似乎也染了青青的草色,人便成了书里的一抹春色了。春天也适合读几首徐志摩的诗,因为诗里有一份青春的意味。读这些书犹如喝一杯淡淡的清茶,虽淡,却沁人心脾。

春天读书,收获的不仅是精神,还有一份沉稳与自信。春天闲暇之余,我常沏一壶淡茶,手拿着一本百读不厌、每次重读总有新收获的好书,寻找那份心灵的感动。有书读的春天,那感觉真好!

冬日读书滋味长

文/张海潮

元代翁森在《四时读书乐》中写道:“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把冬日读书的乐趣和情调挥洒得淋漓尽致,“雪日书千卷,花间酒一樽”,更让我体会“冬天漫漫,有书做伴,沉积学海,充实生活”的读书心境,真是冬日诗书滋味长。

冬日读书能让我去掉尘世的浮躁之心,深思入定。午后,我在冬日阳光射入的窗下,独坐, 捧书入怀,如老僧入定,人书合一。暖阳,把生命的杂念 一笔勾销。夜里,关起门来,坐在火桶边,驱赶着室外的寒意,心绪平静地读着别人的故事,品味着自己的人生。遐想着,以此来抚慰自己迷茫而焦灼的心灵。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静心读书,快哉乐哉。

带着一分虔诚,拜谒先贤,面悟圣哲。诗像雪充满灵性、荡涤心灵,词如风婉转空灵、摇曳多姿。在这个冬天以诗为雪、以词为风、以古人为友,跨越时空,沐浴心灵。静静地坐下来,看窗外风雪,摒弃一切嘈杂与繁闹,轻轻地翻开书,遨游在古人的世界里。心与诗意相融,便不会在意窗外风紧雪寒,自然的凄凉和人情的悲凉也离我而去。一段段经典的诗词会把我冷冰冰的情绪烘热,全然没有逼人的寒气。

读周作人的清淡平和、鲁迅的尖刻辛辣、丰子恺的细腻亲切、冰心的典雅飘逸、贾平凹的随意与匠心、余秋雨的博识与自然;读海明威的冷峻、伏尔泰的咏叹……

这些厚重的作品,带来的煦暖气息,穿透力很强,足以抵挡鼻息之间空气的寒凉,读这些书恰如喝一口甘甜的热茶,心田瞬间暖和了。

读人物传记,与智者交流,汲取智慧和力量;读小说,看爱情传奇,感受岁月沧桑;读历史,走近英雄,煮酒论天下;读散文,听渔舟唱晚,品尝花草闲情……文史哲,儒道释;天文地理,旅游美食,一本本书,随兴而读,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个世界,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体会了不一样的心情。

在冬日里读书,我的心灵空间开始扩大。我学会俯瞰,学会包容,学会宽厚,学会超然,在艰难中学会超越自己。

在冬日里读书,我走进了五彩斑斓的思想丛林,顿觉书香弥漫,沁人肺腑,千年历史在书页的翻动中缓缓流出,从盘古开天地到星际遨游,时间与空间的阻碍荡然无存,尽情的体验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的快乐。

室外,北风呼啸、瑞雪簌簌;室内,温暖如春,沁人心脾,读着妙趣横生的文字,寒意全无。

布衣暖,菜根香,冬日诗书滋味长。

读书灯

文/陆曼玲

爱书之人大多喜欢夜间阅读,较之白天,夜间心更静,更容易进入书本里。

在散散逸逸的灯光下读书,不及凑着灯阅读有趣。散逸的光再明亮也不专注,读书的灯是要专注的,灯光专注,人的精神自然也专注了。读书最好是独处一屋,细细地品味美文佳句,看到精彩处,可大声朗诵,可手舞足蹈,可击节称赞。

读书的时间最好是夜深人静,周围无人喧车驶,纵有几声虫鸣蛙叫,也如临睡前的催眠曲一样,不是噪音而是和谐的伴奏。

说起读书灯,现时的台灯又不及古时的桐油灯有味,“一碗读书灯”的“碗”,总叫人浮想联翩:用来盛饭盛菜盛汤的碗,却盛着“读书灯”,岂不趣味无穷!

最喜欢那个飘着雪的黄昏,郑板桥“烹茶扫雪”后,用碗装着豆油,点燃卧在油中的灯芯 。窗外雪花飘飘,屋里一杯热茶,一卷书籍,一碗读书灯,伴着一个亦书亦画亦诗的书生,这是 雪夜读书的最美图画。

中国文化的神韵,亦隐藏在这些古老的物件中。品茶最宜“瓦屋纸窗”,修禅最当“青灯古佛”,夜读则最合“一碗读书灯”。卧在碗里的灯芯悠悠地燃着,微风吹过火苗轻轻摇曳,燃着燃着结了灯花,正给你一个稍事休息的时机。你用针挑去灯花,喝口茶,甩甩手,在斗室里走上几步,再坐下来读书,就更心无旁骛了。

当然,如有红袖添香,这书就读得浪漫了,温馨了,甜蜜了。像李清照赵明诚夫妇,“赌书消得泼茶香”,书香之中有茶香,还有俏皮的闺阁之乐,该是多么的清雅精致又韵味无穷。

“夜深衣薄露华凝,屡欲催眠恐未应。恰有天风解人意,窗前吹灭读书灯。”这诗,是清代女诗人席佩兰所作,描绘的正是娇媚的妻子和迟钝的丈夫夜读的情景。夜深露重,添香红袖已有几分寒意,丈夫的书却读得专心致志,妻子多次想催促丈夫上床睡觉又恐丈夫不悦,正在郁闷之际,一阵好风解人意,吹灭了窗前的读书灯。这是一幅多么生趣盎然的夜读图啊,妻子的娇羞妩媚,丈夫的不解风情,“窗前吹灭读书灯”的天公作美,多么鲜活生动,叫人怎能不羡慕这种诗意的夜读呢?

又想起儿时,因听过古人“囊萤映雪”的故事,便于夏天傍晚来到资江河边的镇南廓,一只一只地捉萤火虫,捉了满满一玻璃瓶,回家后拿纱布包着,做了个“萤火虫灯”,意欲学古人用这灯照着读书。不想几百只萤火虫挤在一起,光亮并未聚集,而是互相遮挡,用它来照着读书委实太暗了。一边惊叹古人视力的超常,“囊萤”尚能苦读;一边可怜这些提着小灯笼的昆虫挤在纱布里的难受。于是解开结口,让这些虫子带着它们的光亮飞向夏夜的草丛和天空。这也是最诗意的“读书灯”,现在回忆起来,似乎还看见那些尾翼放着光的可爱的小精灵。

由“一碗读书灯”进化到一盏煤油灯、一座台灯、一屋灯光,光照的亮度在逐渐增加,读书的乐趣却似乎减少了。太多的功名,太多的利禄,赋予了读书太多的辛苦,太多的目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时读书人悬梁刺股追求的功利现在更变本加厉了。莘莘学子挑灯夜读,只是为了应对小升初、中考、高考;在职之人苦读通宵,只是为了第二天的面试、竞选或就职的演说。通过阅读明晓事理、增长知识、提升气质,已不是读书的主要目的了。而不读书的人则更多地聚集在电视机、游戏机前或握着手机,看着冗长的电视剧,玩着疯狂的游戏,聊着一地鸡毛的家常乐此不疲。读书灯呢,早就随着学业的结束与书本一起被丢进了杂物间。

一个没有阅读的民族就没有未来。当文学廉价地嫁给了电视,当美妙的文字变成粗浅的迎合感官的镜头,思想就在快餐文化的泛滥中板滞,精神就在感官刺激的作用下物化,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彩也消散大半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无论怎样的镜头都难以体现其精练之美、意境之美、音韵之美;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任何的二度创作都无法表现其精髓。文学的最好载体是纸质书,一页一页地翻,一行一行地读,一字一字地琢磨,这中间跳动着阅读者的思维和领悟,是一种站在别人思想上的思想,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眺望。人类的发展,就是在书籍承载的经验和教训中创新前行。由此看来,读书灯照耀的不仅是卷卷书页,更是人类思想的精华,是社会发展的历史。

夜幕降临时,真希望家家都亮着读书灯。不仅为考个学校求个前程,不仅为谋一官半职养家糊口,也为“腹有诗书气自华”,也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就像莎士比亚说的那样:“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理由

文/曹南才

小时候读过一首讽喻懒人为厌学而寻找理由的打油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包待明年。”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稍纵即逝,不抓紧时间享受,便负了春色;炎夏酷暑,难以睡眠,而树荫底下凉风习习,正是补回一觉的机会;秋天的蚊虫叮咬,冬天的飞雪严寒,自然让人无法安心苦读,可谓理由充分,无可辩驳。但我也读过另一些劝诫大家读书的诗歌,唐代名家颜真卿写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还有一首诗说:“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秉烛闻鸡叫而读,理由是莫待白首方知悔,莫要无花空折枝,理由也是相当充分的。

人要做一件事情,总会有其理由。而且,当他下决心要做此事时,会千方百计地找理由。这时候,谁想劝解、阻止,大多是无济于事的,即使是父母、长辈、挚友,也会无功而返。那么,应该如何找理由呢?

首先,“理由”要有道理。“理由”这个词由“道理”和“来由”两个词组成,说的是“理由”首先要符合道理,是正理,而不是歪理。为要做的正事找理由,自然理直气壮、理所当然、理有所据。譬如,为学习进取、勤奋工作、忠于职守、勤俭持家、扶小孝老、助人为乐等所持的理由都是有道理的。相反,为不良行为、嗜好,甚至不轨行为,而找借口,寻辩护,只能是欲盖弥彰、难圆其说,最终误人误己。像篇首那首打油诗,就是一篇消极无为的懒人哲学,实在是要不得。谁说“春天不是读书天”,一年之计在于春,万物复苏,当然是读书纳智的好时机;盛夏深耕细作,也是勤学正当时;秋收冬藏,养精蓄锐,更是积累总结、蓄势再起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是发奋努力的大好光阴。

其次,要权衡“理由”的合理性。生活中有不少事情,其理由在“是”与“不是”之间,往往一时难以辨认,这就得认真权衡一下其合理的程度。有一家子,老一辈惯于勤俭节约,甚至对自己近乎苛刻,子女却追求时尚,活得洒脱,常常高消费,吃光用光。两辈人吵个不停,最后终于磨合成功,达成共识:既要追求幸福生活,也要注意合理消费,该花则花,但不乱花。生活中还有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行为,该不该做,该如何做,也得有一个合理的判断,譬如挑战极限的运动,长途远足探险,上了岁数或体质较弱者登高山、爬深谷、上高原、攀冰川,甚至于进行远程的极地旅游等,都有一个风险系数的评估问题。尽管个体之间有差异,尽管每次的情况不同,但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权衡好风险大小,才容易把握好该坚持什么、该放弃什么,防止因小失大。

最后,要少认死理。有些人明知做事的理由不对头或不充分,却因性格执拗,或因认知偏差,认死理,不回头。这其实是拿自己的得失成败,甚至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凡事遵道循由,依理而为,自然顺理成章,事有所成。

腹有诗书的魅力

文/张皓禹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曾几何时,我追求游戏带来的快乐,沉迷其中,虚度光阴。我经常把自己反锁在房间中玩游戏,忘乎所以,丝毫不在意时间的流逝。为此,老师多次找我谈话,与我分享阅读的心得。我也尝试过读书,但是面对比游戏画面单调的白纸黑字,难以坚持下去,甚至走在街上都会回想游戏里打打杀杀的场景。

有一次,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我在台下只顾与同学交流游戏“心得”,全然没有关注台上同学的演讲。正当我小声窃笑时,一位身着白衣的男生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走上台,他面带微笑,眉宇间透露着一股英气,吸引了台下所有人的目光。站定后,他礼貌地向台下点头示意,开始演讲。他演讲的主题是“历史”,短短几分钟,他向我们展开了一副壮丽的历史画卷,通过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学习故事告诫听者不要做历史长河中汗牛充栋的平庸者。我当时完全被他沉稳厚重的嗓音吸引住了。话毕,他自信地鞠了一躬,然后走下台,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我怔怔地望着演讲台,一种从未有过的羞愧感和挫败感充斥着我的内心,他不凡的气场与谈吐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经了解,他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善于思考,其阅读量是我的数倍。

之后的几周,每当我打开电脑,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负罪感,于是赶紧关掉电源,拿布把屏幕遮起来,像做错了事一样慌张无措。无事可做的时候,我四下张望,几本买来未看的书静静地躺在角落。我拂去上面的灰尘,翻开其中的一本,尽管无言,但彼此对视着,也有见老友般的亲切。流淌的时间在一旁静静地注视着,与以往不同,兴奋的大脑不再是空转,而是思考。这些纸张看似无声,却是鲜活的,有的像满怀激昂之情的诗人站在城楼俯瞰雪景,大赞祖国河山;有的如故乡的涓涓细流滋润着心田,是亲切的回忆;有的则像古战场上的万马奔腾,将士们咆哮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豪情。在与书籍一次次的灵魂对话中,慢慢地,慢慢地,我真正地懂得了读书的乐趣。

有一次看“中国诗词大会”,正值双方竞争冠军,近镜头中选手的额头已冒出细汗,但答题时仍不慌不忙,像博学的智者,他们在微笑中让智慧之花绽放。主持人董卿风度翩翩,不时引经据典,吟诵诗词,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她的举手投足间显露无遗。自小饱读诗书的董卿,有了书的陪伴,少了娇气和傲气,多了儒雅的书香气。

读书给我的心灵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我既能在此自由翱翔,又能学习规范行为,成熟思想。慢慢地,我学会了更加深刻地思考,思考欲望和理性,推敲文字的精妙。如今,读书已成为我最大的乐趣,我会用心感悟,创造人生更多的精彩。

和煦春光好读书

文/刘昌宇

天朗气清的春天一到,再没有比在和煦的春光下读书更为美好的事了。

春日里,每当缕缕春光碎金似的从窗外透入,我都会按捺不住地搬把小凳,倚在窗前,摊开一本文学经典,细细地品读起来。此时,春光如母亲慈爱的双手,轻轻地拂过我的肩头,让我周身都感到无尽的温暖。在这种溢满母爱般的暖意中,我开始一场知识的畅游。那行云流水的文字,似一泓泓甘泉,滋润着我的心窝。那深邃悠远的思想,如黄钟大吕,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像一只辛勤的小蜜蜂,飞舞在芳香四溢的“书”林里,一会儿采撷着文学的幽香,一会儿啜饮着智慧的琼浆,沉醉其间,快乐无比。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里沉思,思考华夏文明何以薪火相传;我在四大名著中感受着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沉醉于其宏大悠远的精妙言说中,早已心醉神迷。

静谧的春光,如一盏明灯,穿越阴霾,荡去拂尘,照亮了我的心空。在春光下,我为书中崇高人物的精神和品格感动,被他们坚韧不拔威武不屈的意志品质而折服。他们用闪光的思想、坚毅的行动告诉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又该怎样去度过自己的美好人生。读着,思着,想着,我的心瞬间亮堂起来,是这一本本不朽的经典,教会了我应该用怎样的心境和态度,去看待人世间的纷纷扰扰和功名利禄,应该用怎样的一种修为和睿智,去看待前进道路上的激流险滩和功成名就。

春光里,我像一位旅人,心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美好执念,在人生的大道上飞奔,在华夏文明的知识大殿里徜徉。春光伴随着我,让我始终在一种祥和的氛围中,体会着知行合一的美妙乐趣。

春光里,花开了,草绿了,鸟鸣了……天地间瞬间生动起来。绵绵的书香,合着窗外袭来沁人的花香、草香,心定会沉静下来。于清脆的鸟鸣里,展册在手,在书行里如农夫一般耕耘着、穿行着,定会让你在春天播种下知识的幼苗,在人生的秋天收获金色的希望。

春天是读书的黄金季节,读在春光里,也醉在春光里,那种充实感和愉悦感,不读到一定境界是体会不到的,纵然给我千金也不换!

让梦想飞出山村

文/梧桐花语梦

马儿梁,是我深爱的故乡,也是我少时日思夜想要飞出去的地方。山高地少、离县城远、不通公路、缺水缺粮,是故乡的几大硬伤,也致使很多成年男子迟迟娶不上老婆。

家里穷,自然很自卑,因此我不喜欢在公众场合露面,即使被迫出席也是寡言少语、战战兢兢。“上帝为你关闭了一道门,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因为内向,倒成就了我特别喜欢看书的爱好。

没有钱买书,就跟同学借,跟邻居借。邻居徐大爷特别爱看小说。看完后,晚上在院子里扯开嗓子给孩子们讲故事。为了借他的书,我不得不硬着头皮献殷勤——给他倒茶、扫地、捶背甚至生火做饭。因为忠实,所以获得了长期借阅他的小人书和小说的特权。《林海雪原》、《西游记》、《红灯记》、《三国演义》,那些美丽的故事如神仙站在月光下,将掌心的文字之花一把把撒向空中。而我,就像是那个想踏过水路,翻过屋脊,在不经意间抵达高空,就轻轻接住她们的人。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读书,使我忘记了寒冷炎热,忘记了贫穷饥饿,忘记了人情淡漠。读书,让我展开梦想的羽翼,肆意飞翔。

然而,真正让我坚定走出山村信念的却是《科学家谈21世纪》这本书。1981年,哥哥上初一,从学校借回了这本科幻加科普的书。一看名字,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21世纪,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那时人们的生活怎样?地球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今,科学家的预言大多变成了现实,当初捧读这本书的兴奋和激动的场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中。为了能看这本书,我乖乖地去割猪草、砍猪草、做晚饭、洗碗,因为哥哥答应晚饭后让我看。

在昏黄的灯光下,我翻看散发淡淡墨香的墨绿封面,郭沫若先生的序言读来朗朗上口:“少年时分的可塑性很大,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而且终生不忘。生在毛泽东时代的少年是幸福的,二十一世纪属于你们,你们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读累了,就打个盹。醒来,继续如痴如醉地阅读。爸爸妈妈都催促好几次了,我都舍不得丢下。终于一口气读完,眯上眼睛慢慢回味,那甜蜜幸福的滋味就像偷吃了奶奶藏在粮仓里的白糖。那之前,我一直觉得世界一片灰暗,我就在贫穷的山窝里挣扎,不知何时才是尽头?那一晚,我做了个梦,梦见自己考上了大学,去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这本书里的文章是介绍现代科学知识和未来发展远景的。文章语言朴实生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真叫人爱不释手。在的我再三央求下,哥哥去给同学通融后答应将书多借给我们一周。我捧着书反复阅读,幻想着自己也能在科学的海洋里翱翔,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当上医生、宇航员等,并立志当一名护士或老师,虽然后来只当了一名平凡的老师,但我飞出山村的梦想总算如期实现。

现在想来,科学家真是神奇,那本书的内容在当时那么超前,让人感觉云里雾里,怀疑是在痴人说梦,但事实证明他们的预言是准确的。“一桥通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站在城市的高楼上,俯瞰密如蛛网的高架桥和地下隧道,我们不得不感叹:高科技让世界变得很小,难怪有“地球村”之说!今天,人类不是去月球就像回家一般轻松便捷了吗?而且美国火星探测器已成功在火星着陆。计算机不是已经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了吗?它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我们坐在家里就可以办公、购物、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沟通。可视电话不是几乎人手一部了吗?生物学家阐述的“人工改造基因”和“断肢再植”不也成了医院的普通手术了吗?至于“绿色植物工厂”当然更不在话下了。

“书籍就像一盏神灯,它照亮人们最遥远、最黯淡的生活道路。”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世界还有那么多令人向往的美好境界,期待我们去努力奋斗。我不能只在马儿梁那块芝麻大的土地上自怨自艾,纠结于暂时的缺水缺食那些小事。拼命读书,用知识去改造世界,创造未来——我的伟大梦想随风儿飞出了山村!

染血的课本

文/王龙章

每次到废品收购站卖旧报纸,总会看到巨大的废纸堆中有崭新的图书,甚至是精装豪华本,扉页上甚至有作者的亲笔签名、盖章。可惜落差太大,友人辜负了作者的好意,在家中连巴掌大的地方也不给留。每逢此情景,我便会想起70年前永远难忘的往事。

1948年9月24日,故乡济南解放。第三天,全市中小学开学,迎来新学年,我升入了四年级。发新书时,我班十几位同学的课本上都血迹斑斑。班主任张老师眼含热泪地告诉我们:早在济南围城期间,市人民政府就派出精干小分队到鲁南老解放区临沂市印刷厂押运崭新的革命教材。小分队昼夜兼程。返回时,在宁阳县境内遭到敌机空袭。小分队队长当机立断,把马车赶到最近的山洞,队员们以身护书,肩扛手提,把新书转移到洞内,避免了更大的损失。空袭中,多名队员负伤,两名队员壮烈牺牲。我们这些十岁左右的孩子一个个眼泪汪汪,对牺牲的叔叔无限感激。我想,我这辈子决不会忘记这件事。此后70年间,凡是遇见有人糟蹋图书,我都深恶痛绝,想起那些为护书而献身的先烈。

一友人,酷爱读书,家中书橱满满当当,办公室中也有藏书数百本,这些书籍都是有收藏价值的丛书、套书、绝版书、进口书。他去世后,其不读书的家人却把收购站的人叫来,来了个犁庭扫穴连锅端。呜呼!毕生心血付东流,人亡物灭两休休。我为典籍及主人一哭!

平生不识读书乐,空来世上走一遭。感谢造化恩赐,年过七十眼尚明,天公成就老书生。我每天以读书为业,乐此不疲。晚岁逢盛世,夫复更何求?

前几天,为打发漫长无聊的住院时光,离家时从书架上随便抽下一本《修辞新探》。入院后,打开一看,竟是1987年4月辽宁人民出版社初版本,作者是丹东师专吴士文教授。没想到,32年弹指一挥间,它在我的书架上沉睡得太久太久。吴教授生于1926年1月,此书出版时刚过60岁,如今已是耄耋老寿翁了。打开此书,如入宝山,琳琅满目,珠环翠绕,触手可及。当年我是中学语文教师,若得到此书的丰富滋养,一定会为教学工作增光添彩。可叹流光不可追,挥戈返日日难回。修辞创新成底事,夕阳箫鼓几船归。

最后提两点建议,供读者诸君参考:一是有书赶快读,不留遗憾;二是您若有意用图书换废纸钱,且慢,不如送去社区图书馆,让它成为大众的精神食粮,得到最好的归宿。

爱是别离

文/萨仁图雅-月光

去四川旅行二十天回来,老公已做好了我爱吃的素菜。刚说了几句话,他就去卫生间洗脸。我无意间发现,他借着洗脸在抺眼泪。我假装没看见,但心里,已是沧海桑田!

爱情,是什么?是我寂寥时的一个梦,是我手里的一支画笔,是我书架上的一本宋词。而面对已交融入骨的亲情,忽然觉得,梦,做不做都无关紧要;画,涂不涂又能如何;词,少翻两页,我依旧风姿婉约。

小儿放学回来,一进门,看到我,已长成一米八五正上高一的英俊少年,叫了一声“妈妈”,然后一把把我拦腰抱起,转了两圈,亲了亲我,就回屋做自己的事去了。小男孩不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我热切地感觉到,儿子想我了!

被一大一小两个男人深情地爱着,换我做女王也不干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最想做的事。读书,是用眼睛行路;行路,是用脚步读书。人生无常,我要抓紧做自己想做的事。再者,事实证明,出行,对于我身体的恢复,大有好处。

两个男人向来对我言听计从。对我身心有益的事,他们更是大力支持。但我知道,他们愿意我在家里,时时在他们身边。我又何尝不想相夫教子,依依相栖呢?

但是,别离,是为了更长久的相依相伴。

不管我走多远,终会回头;不管我走多久,终会有期。

爱,是别离。

我为书疯狂

文/欧阳孟卓

提起读书,我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好多好多的名人也喜欢阅读,例如: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毛泽东曾经说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你应该好好学学这句话,如果你好好读书,就不会不知道,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好多名人写下了对读书的重要性的名言警句,对于我这个对读书如饥似渴的少年,它可谓是重要极了。

我常常为书而疯狂。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回家,一放下书包,就随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看着看着,我就被书上那生动而又有趣的文字和图画深深地吸引进去了。有时候,书中有趣又生动的情节引得我开怀大笑,故事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引得我浮想联翩,故事的情节使我牵肠挂肚……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过去了,我却毫无知觉,突然:咔哒,门响了。呀!原来是爸爸回来了,但是,我的作业却一字未写呀!时间来不及了,于是我匆匆地放下了书,拿起作业本,奔向了书房……哎,我看着看着就把时间给忘记了呀!

记得还有一件事,就是上了一天课外班的我坐车回家,这时候,是我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刻,因为我可以看一会儿书。于是我就拿起了一本书,囫囵吞枣般地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沉浸在快乐中,但也很害怕坐过站。起初,我还看一会儿,看看到哪了。可是,我读着读着就忘记了看一看车到哪了,直到看完书我才想起我还在公交车上,可是,已经坐过站了,我赶紧下了车,唉!这可苦了我的双脚,走了好几站的距离才到家。这就是我,一个为书而疯狂的少年。

小书桌

文/伍柳

书橱和书桌是书房最基本的家具,而这两种家具一经固定位置,就很难更改,因为它们的体量一般都很大,很笨重。单说书桌,位置的选择就颇费心思:既要光线好,又要与书橱保持有效的距离,还要考虑电脑屏幕是否反光等等。要想十全十美,其实很难。当然,位置固定后,也有个好处:就是每当坐到书桌前,你就自然进入读书或写字的状态。

但书桌固定后,问题也是有的。我们读书写字不一定只在书桌前。以我来说,读书写字的地方,时而在书房,时而在沙发前,时而在床前,这时就很希望有个能随时移动的书桌,对它的要求自然是轻便小巧。我想起了学生的小课桌,就挺轻便小巧,这是个很好的启发。于是,我就找来装修时剩下的木料,挽起袖子,自己当起了木工。量尺寸,拉大锯,凿榫卯,接下来是拼接。没多久,一个小书桌的雏形完成了。

从外观看,它很像学生的小课桌;所不同的是,我又做了适当的改造。学生的课桌只有一个书箱,我的小书桌除了书箱,还在桌腿间加了一层隔板,三面用板材半包围,这样就可以放些书本或其他用品。另外,我自认为最得意的地方是将桌面做成可以活动的画板:即在桌面的一边用合页与书箱部分连接,将桌面掀起到一定角度,再用一根木条做支撑,就形成了一个倾斜的画板。

读书写字时做书桌面,画画时就将桌面支撑起来做画板。我的小书桌完成了。

早晨阳光照进屋时,将小书桌放到窗前,一边晒太阳,一边看书写字;晚上看电视时,将小书桌放到沙发旁;生病时,将小书桌放到床前。

小书桌好移动,一方面是因其小巧轻便,另一方面我还给四个桌腿装上了方向轮,这样移动起来就更省力了。

自从有了小书桌,读书写字画画自由多了。但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不愿在书房“正襟危坐”了,这当然也不好,自己还得注意纠正,任何事都不能太偏颇了。

我把读书当旅游

文/刘广喆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要受时间、资金、装备等限制,不是谁都能轻易做到的。读书则不然,一灯如豆,陋室秉烛,或者通过智能手机,就能享尽阅读的快乐。

读历史,仿佛穿越在人类进化的长河中,洪荒狩猎的苍凉壮观,万人战场的冲天血光,桑林之舞的优雅浪漫,改朝换代的惊天阴谋,如一幅没有尽头的画卷,一一展现在眼前。

看报纸,惬意地躺在自己的小窝里,就可以将世界的风云变幻,万里之外的阴晴雨雪,天上地下的奇闻异事,甚至日月星光的微妙变化,迅速了然于心。

粗略翻阅,就好比走马观花的跟团旅游。

反复品读,赛过在风景区内安然度假。

作者不会带我到购物店强买一些贵而无用的商品,也不会处心积虑地诱导我掏腰包,只会尽心尽力带我走向未知的世界,一起忧虑,一起担心,一起哭得稀里哗啦,一起笑得前仰后合。情到深处,人在书中而不自知,仿佛身临其境,让人难以忘怀。

一个人开始深入了解世界,不是从走路开始,而是从读书开始,小时候读的书最难忘,初看世界皆惊奇。

人到暮年,了解世界的方式也不是走路,因为已经走不动了,但还可以读书。戴上老花镜悠闲地读书,书会带你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让你尽情品咂人生百味。

阅读,是另类的旅游,是我的最爱。

读书之乐

文/乐轩

我是很早就真心爱上书的人,读书就是我的日常习惯,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因为我觉得书的世界很有味道。当我搬新家时,我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和室内设计师商量我的书要摆哪里、要做多少只书柜。我们的生活都有惯性,我会刻意维持一些惯性,让它像仪式,逛书店、买书、看书就是其中之一。

读书之旅有点类似登山,你读书的品味、需求、见识,可以在时间中被提炼出来。读过的书像暗流一样,往往不会轻易消失,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你。

读书,需要我们投入自己的感情与思想。

读唐诗宋词时我常常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我而言,李贺是招之即来的,郁郁寡欢的时刻,我会说:“我在这里,来给我念那首《苦昼短》吧!念‘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读韦应物的那首《调笑令》的时候,我会轻轻地念:“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一面觉得自己就是那从唐朝一直狂奔而来至今不停的战马,不,也许不是马,只是一股激情,被美所迷,被茫茫黄沙和血红的落日所震慑,因而心绪起伏,不知停歇的激情。

以前,我读许多杂书,这是我乐趣的来源。我有超过一百二十本食物方面的书、三百本旅行书,以及二十七、八本与犹太人历史、律法、生活习惯相关的书,这些都是耕耘我心灵花园的养料。怪书也会提供人更多样的想像力。

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工作渐繁,不能不精挑细选了。我把读小说列为首要。有些是因为工作上的需要,必须浏览,但那好像是吃饭为了不饿,谈不上多少享受。读《红楼梦》和《安娜·卡列妮娜》那一流的巨作,那样令人欣然忘我,如醉如痴,是人间无可替代的经验。好书就不妨多读几回,有些精妙之处,要经一番忧患,多一分体验,单单“读过”是不够的,要真正懂了,或大部分懂了,相契于心,才不辜负作者的呕心沥血。

我有循序渐进的阅读习惯,一本书没看完,就不看第二本。大多数的书,看一遍就够了,特别喜欢的就多看几遍——重读总是要花更多的时间,因为要不时停下来想,默默地和作者进行无声的心灵交谈。

有一段时间我不敢借书,因为我有不良习惯,要拿着红铅笔一面读一面划,有时会大声念,或在书上写批语。看到会心处,“我要为你烧香叩头,太好了。”也有些书令人生气,“写什么东西?拖出去打四十大板”。

要享受这样的自由,就得看属于自己的书,一般说来,我并不考究版本,而只是为方便,像海明威的全集,先后买了三套,内容大同小异,目前的选择标准是,字越大越好。

由于爱读小说,我越来越习惯于把自己关在书房,那种自我封闭,尤似牢牢锁在独立的城堡。关在那样窄小的空间,我的生命反而阔大起来。面对四壁架上参差不齐的书脊,我好像是面对远方高低起伏的山峦。我容纳群书包围着我的魂魄,仿佛是让群山环绕着我的肉体。天地之间,只剩下我和俊逸的神祗与精灵相互对视,并且窃窃私语。书中充满张力的文字,引领着我进入另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

现在,我身上永远有一到两本书,可以随时阅读。我不怕约会时别人迟到,因为我可以看书,有时觉得利用空档看的书,比后来遇见的那个人还有趣。

快读,慢读

文/黎武静

某次偶然地看到一个优惠读者的限时活动,极难得的书,只须一篇读后感来换。这么好的书,机会难得,十年难遇。何其心动,却并不付诸行动。究其原因,这本书是要读的,宁肯原价买了来,躲在家中优哉游哉地和这本书慢慢消磨,纯粹的快乐,千金不换。事实证明:花钱总是比较快乐的。

少时读书,花心得很,什么书也喜欢,遇到的书个个都是绝色。一目十行,过目不忘。逮到书便读个痛快,百花丛中,翩翩来去。但这般痛快的读法仅止于横排简体,遇到竖排繁体的书,速度便江河日下,束手无策,只得慢慢读来。

就这样和竖排繁体较劲,磕磕绊绊也就过了这么多年。多年后偶然一日读竖排繁体时,突然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飞一般的速度,怪不得古人的“一目十行”的出处原是“十行俱下”。原来“十行俱下”竟是这样的感觉,心中欣喜不已,如获至宝,快哉快哉。

据载简文帝 “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篇章辞赋,操笔立成。”在多年后十行俱下的那一刻,大有知音之叹。所有的水到渠成,像生命里一次必然的重逢,知己良朋,如约而至。千言万语,都静在那一刻。

快读有趣,慢读有味。在漫长的岁月里亦学会了慢读,学得朱熹所云“读书不贵多,只贵熟尔。”不再花心地在花海玩耍,学会对着一枝花专心致志赏花,从花心到痴情,一字一句一段,沉静于心细细玩味,“心到、眼到、口到”,总不放过一点佳处。“读来读去,少间晓不得底,自然晓得;已晓得者,越有滋味。”慢游慢嬉,慢赏慢吟,自有一番动人风光,印在眼底心头。

那些一见钟情的书,舍不得眼中匆匆,心中了了,只愿反复吟哦,齿颊留香。眼光终于变刁钻,爱一本书的程度表现在愿意相伴的时光有多长。在书海里挑肥拣瘦,为找一本心爱的书花的时间比读一本书的时间还要长。找到了就是一天的快乐。

图书馆里最新的书架前,踌躇半晌,在心中按心爱的程度排着前后高低,想起《西游记》里八戒的豪言“不要扯,等我一家家吃将来。”书啊书啊莫着急,待俺一本一本看来。

时间总是站在好书这边,能让不识门径的过客,变作深谙其中的恋书人,悄悄的年华里酿着岁月的香,好的书多年后觉得更好,经典是那些可以拿来重温的篇章,反反复复,一遍一遍。每一遍都有新的体会,新的收获。

读书是纯粹的享受,快读览众山,慢读识堂奥,重读了悟了这世界,读到哭读到笑,都是这般真切的体验,是生命里难以割舍的部分。

何年何月何去何从,读书读书读书读书。

沿河的书院

文/陈岳

我曾经在粤北的一条沿河的小路旁拜访过一所很小但设施设备齐全的老式书院。这话洋气了点。说白了,书院里讲书堂、饭堂、宿舍、茅室、冲凉房等等,什么都有。

书院有自己的名号,但我觉得写出来也不会有人记住它,省略了。要说的是,书院开过两百多年,出了几十个秀才,两个举人,不算硕果累累。来书院读书的都是附近乡村的娃娃,也扯不上桃李满天下。但书院确实是个释疑解惑的文化圣殿,周边乡村几十几百里,几百年来因书院而滋润而清明。

陪同参观的马女士一句平常之语,却陡然让我在古早的时空里久久徘徊,终至情不自己!

她说,书院外是一条碎石路,西行的驿道,送荔枝到长安,快马奔驶而去;长年有挑夫们的脚步沉重而坚定地橐橐走过……

站在书院窄小的庭院中,在马女士平和的话语里,我忽然觉得,橐橐的脚步声又响了起来,一队肩荷重担的挑夫正从院外经过,他们都侧耳听着朗朗的读书声,脸上一定泛起了开心的微笑!

微笑?为什么一定是微笑?“读书高升”于他们是天壤之间的事,他们很明白的:书里的黄金屋,书里的颜如玉,不属于挑夫!

但他们依然微笑。读书,赓续生命的香火,是他们重负在肩的执拗而倔强的心愿——他们有儿孙,儿孙们应该在书中追寻智性的未来——这是溶化在祖祖辈辈血液里延绵不已的生存大义!

愿每个人都有一所沿着河的心灵书屋。

书缘

文/王秋菊

平凡的日子,没有大起大落的惊诧。生命在柴米油盐中淡了颜色,让我改变的不仅仅是容颜,唯一没变的是对书的眷恋。每每偷闲时,我最多的还是将自己置身在书中憩息。书是我的另一个世界,推开这扇门,总让我徜徉其中沉醉不知归路。而那些睿智的灵光将我的世界点缀得鲜亮异常,我常常被一些柔弱的情感所包围,那些似曾相识的精彩、那些篇章中的愉悦甜蜜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都萦萦入怀。

每当夜深人静,那些动人的故事再次重现于脑海,心底都悄然泛起温柔的情怀,共鸣的涟漪映照在心湖,让我醉在湖底。都说读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眼泪是傻的,可在这喧嚣的世界里独守一份宁静和淡然,岂不快哉?正是这份独特的眷恋,让我受益匪浅。

我觉得多读书,读好书,可以让女人更有品位、有内涵,也能让自己的心境年轻,让人生之路走得更精致。记得池莉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一种春,无法守候,这是人生之春。而人生之春又往往和年龄无关,却只是一种苏醒。”

人,纵然赢不过与时间老人的赛跑,但书可让有限的生命更有意义。三毛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多读书,可以让你视野开阔,可以让你精神愉悦,可以让你聪慧睿智,可以让你灵动充盈,更可以让你心静如水。书,我的良师益友,悠悠岁月是你给我平添几许旖旎,点缀我心灵深处不朽的梦。

我想,无论是寂寞的、凄清的,还是优雅的、绚丽的生命,只有走好每一天,日日都精彩,只要走好每一季,四季皆灿烂!

阅读伴我成长

文/王新如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小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书为什么有那些东西。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字,我父母工作忙把我搁家里怕我搞破坏就给我两本小人书全是画,没几行字。我就拿过去看着画中那些图,有美丽的美人鱼、愚蠢的国王、漂亮的公主。等父母回来后,有空就给我读书里的内容,我一边看着书里的内容一边长大。

在上小学时因为正是好玩的年龄,所以没再读书。不过在上三年级时因为一次机会我喜欢上了看书,不过看的是作文书,我喜欢那些把自己身边的大小事记录下来,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在上初中后,班主任很喜欢读书,她说应该培养阅读的好习惯,用班费买了100多本书还有些是班里同学从家里自己带来的。不过班里的同学虽然爱读书却不怎么爱护图书我看书时总是发现有些书损坏了,每次我都拿胶布把它粘好。

书是人类精神食粮,人不应该只注重物质享受,应该多去图书馆,多去那里坐一坐,挑上一本好看的书静静地坐上一个下午。回味以及思考书中的内容,让这精神食粮进入脑中,让思想更上一层楼。

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午后的阳台上坐在椅子上手里捧着一本好书,在阳光的照射下细细的品读,是件很惬意的事。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郁闷,读书能使人心情愉悦;当你迷惘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方的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的美好事物,让你更加懂得享受生活。

自从我开始阅读后,我发现书中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引得人不断深入、挖掘。所以我现在的知识面比以前扩大了不少。知识面一开阔,写东西也顺畅了许多。自从看书后自身的变化是巨大的,从一个不安分的改成了一个安静的人,那是因为我从书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读书的好处和乐趣,大家就在书中寻找吧。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