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的文章

2022年12月11日经典文章

沙漠的文章(精选23篇)

靠智慧生存

文/徐爱清

在非洲广袤的热带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尖毛草。

在刚刚生长的半年时间里,它是草原上最矮的植物,因为干旱,使得它们只敢长出来小指头一般长,半年过后,当雨季来临,草原水源充沛,尖毛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半米的惊人速度一个劲地疯长,三五天的时间就会长到两米的高度,成为非洲草原上最高的“草地之王”。

原来,在最初的半年时间里,尖毛草不是向上生长,而是向下努力延伸,长在根部,它发达的根系最长能长到28米,它用6个月时间生长自己的根茎,为将来的“爆发”默默低调地积蓄养分和能量。

尖毛草的生存会面临烈日的暴晒、极度的干旱、羚羊的啃噬、象群的践踏,还有野火的烧灼。面对困境和自己的弱小,它低首隐忍能屈能伸卧心修行储备潜能,一旦雨水充沛机遇到来便厚积薄发傲视群雄。

无独有偶,在地中海沿岸的沙漠中,同样生长着一种叫蒲公英的植物。它也不接受自然的常规来舒展自己的生命,如果没有雨,它一生一世都不发芽、不开花。它与尖毛草一样默默地储蓄生命所需的能量,坚守着生存下去的信念,固执地等待着百年难遇的一场雨,哪怕只是一场毛毛雨,它多会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迅速发芽、开花,被誉为沙漠中的“英雄花”。

尖毛草的生命可谓短暂,而沙漠蒲公英的花期甚至更为短暂,而它们用顽强生存下去的智慧信念,最终向世人见证了它的伟大和生存的价值;赢得了世人的尊敬。这是一种多么富有哲理的人生智慧呀!

它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没有把根儿扎深、把基础筑牢的,长得再高,永远都不过是墙上芦苇,没有学会低头刻苦历练,经不住恶劣环境的考验,花儿再艳,也只是“昙花一现”。

沙漠冲沙

文/余浚哲

既然来到了中东,又怎能少得了体验一把沙漠风情呢?

先从市中心出发,司机按照预定,去各宾馆将游客接上车。颇为凑巧,同车的还有一对年轻的中国夫妇。一切就绪之后,我们随即向着茫茫大漠开进。还没多久,就明显感到高楼与棕榈树难觅踪影,民居也逐渐稀少,路旁地面土黄的底色下,多的只是黄沙上低矮的簇簇沙棘。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一段时间后停了下来,这里即是沙漠外围。从这儿开始便要进入沙漠了。

随后的行程实可谓是激情无限,汽车在漫天黄沙中左右摇晃上下颠簸。司机熟练地打方向盘与换挡以使汽车不致陷入流沙中。城市中粗犷结实的越野车在这里却成了一叶扁舟。造物主真是神奇,十几公里外的迪拜,鳞次栉比的建筑奇迹,会让人有一种征服自然的快感,而当这自然界的奇景展现在眼前时,对大自然的惊叹甚至敬畏又会油然而生。并未让我们停留太久,司机招呼我们重新上车,往营地进发。调皮的司机还用蹩脚的中文提醒“走啦!”“安全带!”引来大家一片哄笑。汽车行驶时偶尔也能看到几只骆驼在旁边休息,慵懒的样子十分可爱。

又是一段颠簸,但并未太久,有着浓郁阿拉伯范儿的露天沙漠营地就到了。说起这营地,有意思的活动可真是不少:可以骑着骆驼,与沙漠之舟来次亲密接触。也可以换上传统阿拉伯服饰,来满足一下好奇。这期间饮料零食免费供应。逛累了,可以坐在沙丘上看日落。夕阳西下,营地里的彩灯也亮了起来。这时游客们就可以尽情享受带有沙漠风情的饕餮盛宴了。晚饭是自助餐的形式。烤肉、蔬果、甜点饮料,满满一大盘,坐下慢慢尝。同时还会有波斯舞女献上肚皮舞的表演。

热闹非凡的表演过后,我们也即将结束这一天的沙漠之旅。司机将我们逐一送回住所,当然不必再走沙漠,直接上公路即可。一天下来,这是一场典型阿拉伯自然景观与民俗风情的盛会,每一刻的经历都足以令人回味无穷。

沙漠

文/南方浪人

炽热的阳光抽干了水份,目光干枯成痴呆的身影,风中的枯树依旧守望着什么?那么执着……我的脚印在身后漫延着曾经,有孤独的笛声,刺破寂寞难耐的空间,刺破某个人的灵魂,上演没有观众的表情,一个人,站在荒废的故事里,久久凝望远去的春。

沙粒相拥而眠,尽管有风撕破一些淡淡的梦语,卷入空中又掉落下来,只为守着曾经的誓言?还是不离不弃的纯真?生命在爱情中苍白成遥不可及的白云,我们渴望春雨滋润,我们呼唤绿衣披身,但我们更坚定曾经的誓言……生死相依,岁岁年年,哪怕干枯成清一色的身躯渐渐淡忘记忆,哪怕空白的心灵永恒,我们的爱,天荒地老后,海枯石烂再几回,依旧守望着那个曾经的信念,因为这种相爱就是幸福,不求认可,只求心甘。

除了风声无它,除了相依就是沉默,沉默不是我们的希望,但为了那个曾经的故事,我们相守着,呵护着,泪水滴落成苍茫的岁月,痛苦幻化成美丽的颜色……爱的忠贞,夜夜对月表白?

文/婉儿

荆棘缠绕着古老的教堂

穿越世纪的钟声响起

维也纳美妙的歌声-

仿若法老王的咒语

穿过荒凉的沙漠

启动深藏海底的 命运齿轮

两条平行的线

在那一瞬间 交汇

你我的命运

从此改变

流浪的地方

妈妈,天空上的光成了灰色了;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我玩得怪没劲儿的,所以到你这里来了。这是星期六,是我们的休息日。

放下你的活计,妈妈;坐在靠窗的一边,告诉我童话里的特潘塔沙漠在什么地方?

雨的影子遮掩了整个白天。

凶猛的电光用它的爪子抓着天空。

当乌云在轰轰地响着,天打着雷的时候,我总爱心里带着恐惧爬伏到你的身上。

当大雨倾泻在竹叶子上好几个钟头,而我们的窗户为狂风震得格格发响的时候,我就爱独自和你坐在屋里,妈妈,听你讲童话里的特潘塔沙漠的故事。

它在哪里,妈妈,在哪一个海洋的岸上,在哪些个山峰的脚下,在哪一个国王的国土里?

田地上没有此疆彼壤的界石,也没有村人在黄昏时走回家的,或妇人在树林里捡拾枯枝而捆载到市场上去的道路。沙地上只有一小块一小块的黄色草地,只有一株树,就是那一对聪明的老鸟儿在那里做窝的,那个地方就是特潘塔沙漠。

我能够想象得到,就在这样一个乌云密布的日子,国王的年轻的儿子,怎样地独自骑着一匹灰色马,走过这个沙漠,去寻找那被囚禁在不可知的重洋之外的巨人宫里的公主。

当雨雾在遥远的天空下降,电光像一阵突然发作的痛楚的痉挛似地闪射的时候,他可记得他的不幸的母亲,为国王所弃,正在扫除牛棚,眼里流着眼泪,当他骑马走过童话里的特潘塔沙漠的时候?

看,妈妈,一天还没有完,天色就差不多黑了,那边村庄的路上没有什么旅客了。

牧童早就从牧场上回家了,人们都已从田地里回来,坐在他们草屋的檐下的草席上,眼望着阴沉的云块。

妈妈,我把我所有的书本都放在书架上了——不要叫我现在做功课。

当我长大了,大得像爸爸一样的时候,我将会学到必须学的东西的。

但是,今天你可得告诉我,妈妈,童话里的特潘塔沙漠在什么地方?

草木之恋

文/和谷

去年下半年,我在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游历,有幸结识了植物学家黎元、建英夫妇。黎元说他是妇唱夫随,他是追随夫人建英来到沙漠研究院安度晚年的。黎元高大英武,俊朗过人,活脱脱一条马背民族标致的牧马汉子。年轻时候是他追求的漂亮才女建英,到老了却矫情地开玩笑说,人家姑娘嫁不出去了,他是好青年做好事的,然后就成了夫妻。风姿依然绰约的建英,总是在一旁微笑着,说当年她也是美女。

在师范学院教了33年植物学的黎元,退休后来到库布其沙漠研究院,继续从事他热爱的沙漠植物研究。他说,白睡莲对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是反映湿地生态环境的标本物种,极有可能是鄂尔多斯高原上仅存的一个睡莲种群。曾经的库布其沙漠,随风满地烟尘飞,平沙莽莽黄入天,而今却越发生动起来,因为白睡莲仿佛是沙漠妩媚动人的眼睛。

黎元的老家在哲里木盟,现在归属通辽。父亲是军人出身,年轻时调派到那儿工作了一辈子。他高中毕业后,插队到沙漠草原的一个地方当牧民。恢复高考的时候,他时运不佳,躺在北京一家医院的病床上,做手术去掉了头上的一个骨质肿瘤。小时候不小心,头碰到树上起了个包,然后就不断地长,到了20岁,父母觉得会影响找对象,就让他做了手术。记得打了麻药没睡过去,手术过程都能看清,他觉得像木匠做家具一样。等到次年参加高考,学的是草原科学专业,毕业时自己要求分配到了一所师专当教师。

之前,黎元在实习期间就认识了建英,他上学的时候她就在这所师专毕业留校工作。他为了纯真的爱情,决意要到这所师专来的时候,原来的学校要留他做行政或教书,就不放他走,父母也不赞成。他一意孤行,一头扎到了这所师专,30多年一直教普通生物学,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

建英在55岁时,退休实行一刀切,之后才有延聘政策。她刚退休还代一些课,在实验室做一些项目,有位同事介绍说,库布其亿利资源集团委托留日博士林和,在物色聘用一位搞组培的专家人选,就推荐她。科技带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开始得建立一个植物组培实验室。她感觉自己身体状况挺好,还能胜任,家里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负担,于是,她就来到了库布其沙漠做组培室主任,从写项目建议书开始,设计并一步步实施综合实验室的建设。

她刚来的时候,工地周围都是沙丘,已经建成的智能温室里,只是栽了很少一点植物。在智能温室旁边,开始建一个600多平方米的组培室。从写招标书,到跟设计单位来回沟通协调,基本上定下来了。很快,实验室有了基本规模,她便搞了一批苗子,进入试验状态。在学校教了多年植物组织培养,她从形态解剖、系统分类等方面有一些经验积累,能够找到新的路径,工作起来比较顺利。

建英初到库布其沙漠时,生活条件不怎么好,但自信会有一番作为,不适应就尽量适应。实验室周围没有什么设施,每天要回到5公里外的生活区,没有班车和的士。在沙漠里没有车,简直就是寸步难移。单位有一个小面包车,接送客人时她就搭同事的车,有时步行或骑自行车来回周折。她偶尔也会步行,走一趟要50多分钟,中午不回不行,没有地方吃饭。生活区只有一两家小饭馆,就凑合着自己克服困难,硬是挺了过来。

黎元的主要任务是基础部分,为资源库大量采集和引进种子标本,整理植物资源,培育活体沙生植物,收集植物信息,建立种子的基因库。除了库布其以外,还包括采集鄂尔多斯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沙生植物,还有华北、东北地区的沙生旱生濒危植物、衍生植物,尽量采集耐旱、耐盐碱、耐高寒植物。比如西藏,一般的植物都种不活,只有耐高寒的植物才能活下来。还有耐高热沙生植物,非常耐热,沙子温度怎么烤都没事。对准这些植物资源进行收集,搞地区的名目,把小范围和大范围的区系搞清楚,是他的总体目标。

加上多年的积累,黎元把内蒙的沙漠全跑遍了。他把这种工作叫本体调查,希望把其中的一些植物开发成有经济效益的沙产业,明白究竟要重点保护什么植物,保护多大范围,保护到什么程度,从而创造条件,与沙漠治理领域的同行共同来开发绿色经济产业,科技成果共享。现象上得到了深刻启示。

黎元与建英夫妇,属于性格、志趣、境遇大致相同的知识分子,二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也互相爱慕与欣赏。人非草木,但也等同草木,在生命现象中有相通的意味。沙漠中的植物很了不起,它在进化中需要怎样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才出现在今人的眼前,就像一般常见的树木花草,各有特性,各显风采。尤其像一类叫百日花的这些植物,在环境比较优良水分比较丰富的地方,反而活不下去,就适宜生长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才开花结果。黎元说他很荣幸看到这些植物。在鄂尔多斯高原,远古的植物在千万年前就在这儿生存,它们一代代繁衍进化,一直活到了现在,这是多少神奇的事情。这些远古植物,在鄂尔多斯地区分布最为集中,是国内最有特色的地区之一。有些植物分布在库布其沙漠,走到100公里处的腹地就能看见。它们和人类一样,抗击风沙,与自然相处,顽强地繁衍生息下来。当地的蒸发量远远大于降雨量,在盐碱中它还能存活,也照常生长。

黎元说,他经常会蹲在这些从远古进化的稀有植物面前,就不忍心采摘它们的花朵、叶片和根须。小苗子非常可爱,似乎有灵性,他就挺奇怪,在这样贫瘠的土壤里,小苗木那么弱小,一点点长,能发芽开花,太令人感慨了。经过治理后的沙漠,降水量逐渐增加了,对于这些植物来说,从某种程度的一定范围内是好事儿,超过一定限度也适得其反,然后它会变成一种新的物种,把现在的物种取代了。人们从情感上来讲,不愿意看到某种物种在自然进化中消失了,感到很可惜而又无奈,但从宏观宇宙来说,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从那个小行星把地球撞歪了的时候开始,这个地方的环境条件就是这样改变了,所有植物的种类就改变了。

有种子,就有生命。是生命的基因潜藏在种子里,一旦有土壤、空气、阳光和水,它就会萌芽、出叶、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美丽的果实。一代一代,永不泯灭。

在鄂尔多斯,黎元与建英夫妇无论是夫唱妇随,还是妇唱夫随,皆可谓志同道合,情笃意长。二人携手漫步在库布其的沙漠草原上,用苍茫醇厚的低音唱起悠长动听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在黄昏夕阳里简直是一幅绝美的水墨画。

多看一眼,多想一小步

文/张启滨

有一次我向同学们提问课本103页里的8个小问题,并提前布置,结果却无一人答完全,即便回答没偏离方向,但也不是问题核心所在,而参考提示就在104页,虽说不是标准答案,却无一人多看一眼。

其实,做事,学习,只要多看一眼,多想一小步,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普通人,并非匡时济世,轰轰烈烈,惊世骇俗。于是,就不会面对晦暗、艰涩的问题,所有的纠结都很浅显地游离于你我之间。美国哈佛大学要在中国招一名学生,其所有费用由美国政府全额提供。考试结束了,有30名学生成为候选人。这天是面试的日子,30名学生及其家长云集上海锦江饭店等待面试。当主考官劳伦斯。金在大厅一现身,立刻被包围起来,考生们用熟练的英语向他们问候,有的甚至迫不及待地向他作自我介绍。这时有一名学生或许是来晚了没来得及围上去,站在那儿不知如何是好……不想,却看到了被冷落一旁的劳伦斯。金夫人,于是就走上前与她打招呼,他没作自我介绍,也没打听面试内容,而是问她对上海的印象如何。就在劳伦斯。金被围得招架不住的时候,他俩却在大厅的角落聊得非常投机。在30名学生中,这名学生不是最好的,却在最后被劳伦斯。金选中了。

善于发现就会有许许多多的乐趣,因为你周边的人尚未发现或尚未感知这事。当你的环境范围内所有的人没发现这问题,且未品味时,你的自由度该多么大!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种现象,谁都无法否认和忽视:当捷径上人满为患的时候,不妨多看一眼,多想一小步。

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基地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在仙人掌底下的阴影也有华氏125度,而她旁边邻居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他们都不会英语。她非常难过,给父母写信,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回信只有两行:两个人从牢中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地读这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里找到星星。她开始与当地人交朋友,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她,他们的反应使塞尔玛非常惊奇。塞尔玛开始研究多种沙漠植物,学习有关土拨鼠知识,观看沙漠日落,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当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竟变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此写了一本书《快乐城堡》。她终于看到了星星。

人生,快乐是首要的使命,自由是永恒的希翼,思想在沐浴中前行,无论是在血雨腥风里拼杀,还是在阳光雨露下成长,喜欢思考者的心灵不会疲惫,灵感不会枯竭。徜徉在自己心仪的“旅途”中,你能感觉整个世界同你一起舞蹈,你的心在起伏奔腾的寻觅中体验着极致的快感。况且,你并不孤独,因为,你仅仅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小步。

仙人掌

文/茨微

仙人掌,几乎每家每户都种着几盆仙人掌或仙人球。我家中也种了几盆仙人球。

有一天,我不经意间碰到了他那坚硬的刺,手顿时感到一种说不清的疼痛。它只是一个绿色的小圆球,只不过比别的植物多一些刺罢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我想着。

可是突然想到,就算是在沙漠里,它也照样能好好活着。我们都知道,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水是生命的源泉。可是,在那一望无际的沙漠里,有多少人因找不到水,而死去。然而在那种艰巨的情况下,仙人掌却坚强的活了下来。它靠着那少得可怜的一点点水和它那坚强的斗志活在沙漠中,这是生命的奇迹。

我相比起仙人掌来,我们人类生活的环境要比仙人掌好得多。我们不用顾虑生活上的问题。可是我们的意志却比仙人掌要弱得多,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能很好的去克服,总想着要放弃。

如果每次遇到困难就想着仙人掌,把自己和仙人掌比较,也许就会激起我的斗志,克服困难,迎来成功。想到这儿,变敬佩那一根根坚硬的次,我想:人也一定可以获得精神,活得顽强,活得勇敢。

在埃及过春节

文/谢新

去年的春节是在埃及过的,我们一行18人。

除夕夜,寂静的尼罗河上黑黢黢的。岸边闪着微弱的光点,空气中飘来低沉的乐曲,神秘的尼罗河空灵、诡秘。

游轮上却灯火辉煌。大厅悬挂着中文横幅“春节快乐”,表演厅里上演着知特为“春节”举办的舞蹈晚会。

一位身着绚丽阿拉伯服装的小伙正翩翩起舞。随着欢快的鼓点声他高速旋转着,衣裙下摆旋转成一把华丽的大伞。一会儿,他从身上脱掉一件袍裙,顶在手指尖上使它旋转起来,形成了另一把大花伞。不久,他将手中舞动的“伞”甩掉,巧妙脱掉身上的另一件裙袍,顶在手指尖继续旋转。他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陀螺,不停地旋转,不停的脱衣……直到身上只剩下一件单衣时,音乐才戛然而止。

接着是阿拉伯女子的肚皮舞。在以瘦为美的中国,很少能看到这样肥硕的舞娘。她甩动和震颤着雪白的肚皮,扭动着身躯,抛着媚眼。演员虽然体胖,但却不失艺术感染力,观众对他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看完演出,我们涌上甲板表演自己的节目。甲板上灯火通明,墨兰的夜空、漆黑的尼罗河为我们扯开了帷幕。大家喝着饮料,飙着唱功,不一会儿便酒精发作了。个个扯着嗓子 “鬼哭狼嚎”起来,《北方的狼》、《美丽的大中国》、河南梆子、京剧……在宁静的尼罗河上久久飘荡。

第二天凌晨四点,埃及导游将写着歪扭汉字“新春快乐,恭喜发财”的红包发给大家,里面包着一套精美的埃及硬币。大家分乘两辆吉普车向撒哈拉沙漠进发了。

司机是个阿拉伯帅哥,没有路标,没有光亮,他却不迷失方向。凹凸不平的沙坑令车身上窜下跳、左摆右晃,像是排练好莱坞的枪战大片。我的心似乎要被这狂野的颠簸震出来,挪到了前面和司机比手划脚示意他慢点开,不料这坏小子偷偷地乐着,速度又加快了一档。

沙丘下,我们手拉手地向上攀爬。夜风凉飕飕的,蜿蜒的沙丘连成了一片生动的黑色剪影。不久,天空渐变着颜色:从深蓝、宝蓝再到浅蓝。很快,一副壮美的水墨画卷徐徐展开,层层叠叠、浓淡相宜。

大家调好相机等着那震撼人心的一刻。

终于,在沙漠的尽头等来了一抹光晕。接着,从光晕中央钻出了一个金黄色的亮点。那亮点一点点地增长,它挣扎着向上攀升,它登踩着云背,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月牙形,半圆形,大半圆形——终于,太阳挣脱了云层的束缚,露出了巨大的园颅。整片天空变得霞光万丈,广袤的沙海闪闪发光。“太美了!”“太迷人了!”大家摆着各种Pose,按快门的声音此起彼伏。

下午的活动是骑骆驼。那匍匐在地看似温驯的骆驼还没等人坐稳便突然站起小步跑来,顿时惊叫一片。待大家坐稳之后,它却放慢脚步,悠悠然像去西天取经。

傍晚,我们参观了沙漠部落。大家啃嚼着部落人为我们烤制的焦黄酥脆的薄饼,突闻有人“哎呦”一声,朝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薄饼下面燃烧着一坨坨骆驼粪,在饼与粪之间只隔着一层薄薄的铁皮。

从沙漠回来,大家疲惫的脸上都挂着笑容,无不感叹:“比在家过节丰富多了”。

沙漠中,那些美丽的幻影

眼前是起起伏伏的沙丘,在随着太阳光线的不断变化,会有很多奇异的影纹出现,呈现在镜头里更会是一种非常美的艺术线条,甚至给你一种惊喜,所以,变化无穷的沙漠是摄影人永恒追求的主题之一。

我们都是追求心灵真实表达的人。无论是文字或者画面。都在尽力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觉。

面对黄沙,有种“这沙望着那沙高”的感觉,总想翻越,总想看看前面的沙丘上的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又怕走的远了累,还得折回来。这样想的多了,自然就成了一种障碍。

沙漠,给人一种寂静的美。我们感叹着万里无云的蓝空下,漫漫黄沙,是一种纯净的美,没有繁杂,只有蓝天黄沙,还有我们,我们的镜头,偶尔行走在无边沙漠里的身影,都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美。我们在寻找自己镜头里的最美的画面,最美的感觉,最神圣的一种心灵与自然的对话。我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心无旁骛。

沙漠,给我们一种深邃的孤独感,一种高贵的寂寞感。从远古的驼队的到今天的荒凉,那种空旷的璀璨,无视时空的流逝,无视人间的悲喜情愁。无论怎样的凛冽无论怎样的酷热无论怎样的荒凉。无论你来或者不来……

望月,只因喜欢

我喜欢望月,因此仰望天空成了一种习惯,也因着仰望天空而快乐无比。

【1】窗外的月亮

月亮明朗地笑了,愉悦洒落一地,一地的月光,抚摸安静的万物和大地,照亮躲在窗内的我。

失眠的烦躁被亮丽高悬的月亮清空,我若凝视大大的画布上一幅绝美的图片,内心开始荡漾,飞扬起深深的热爱和激情,大片大片的云,明镜似的月,各自在天空悠然。天是那样的高那样的深邃,没有一颗星。我看不出它们都在缓缓的行走,静静的轻轻的柔柔的纯纯的,清澈而洁净,如我此刻的心。

望月,是一种心境,是从小就有的一种喜好,因为明月在暗夜透亮了寂静的大地和心窗。

昨夜无眠,零晨2点,卷起窗帘,伏在窗前望月。

月特别的明亮,照着周围大片大片的云彩晃白,好似静止的月,轻慢地游移钻进云层,那一刻那片云亮丽起来,兴奋起来,自豪起来,浮出淡淡的微笑,因为与月一刻的擦肩或是拥抱或是辉耀,是缘之所系的深情愉悦,月在走,云在走,月亮步出云海,悠然前行,云亦悠然。

也许有一种情愫,已被云收藏,埋在不为人知的地方。

看月,我想起一种愉悦,那是发自内心的笑。就如云笑了,月亮却远去了,云深深地迷恋过月的明亮,可月不理不睬。月亮笑了,因为太阳走来了,它欣赏太阳的明媚,可太阳却傲慢地用强光驱逐它的暗淡,月亮悄然隐退,依然在每一个黑夜用它柔和的光芒期盼太阳出来。

很久很久以前,我如今天的月亮一样开怀。

很久很久以前,你也如今天的月亮一样开怀大笑。

至今,还清晰笑声里最愉快的感觉。

因为,有一种深情会让人十分的愉悦。

因为那是深深地景仰和爱激荡起心灵最大的愉悦后真实的发自内心的笑。

因我,那种愉悦满怀来自心灵深处的笑在你的脸上灿烂过,只此一次,因为我远远地走开了。因为他,我发自内心的笑过,愉悦渗透进了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而他悄无声息地走了。

爱神没有为你我的深情和心动买单,没有让你我笑的同时产生共鸣。

就如云朵、月亮和太阳,只为那一刻的笑激越,因为这样的时刻可遇不可求。

我们都有过心动一刻,但你笑因我,我笑因他,这个瞬间美好而深浓,却没有火花。你没走进我的心,我没牵动他的情,我们只能顺着各自的轨迹行进,去期待一份彼此愉悦彼此心动。

情感是说不清的东西,有或是无,短暂或是长久,就如这月亮不知会在那片云朵里停留,共渡一段相拥的时光。

彼此愉快,心与心一起发自内心地笑,又在何方?

月光下的大地,异常安静,树梢静静幽幽的,风歇了,燕子小鸟回巢了,对面楼还有一两个窗户亮着,人们都进入梦乡了。

只我与美丽的月亮对望,它照亮了我的窗,我凝视着它且圆且亮且高远的面庞。

云朵不断地幻化,变着姿影与月遥遥相伴,一会汇集成群山,守护山峰之上的月;一会又如海面的冰山,消融成一座座层层山峦,在月色里晶莹。

今夜的天空,就是平静的大海,一样的宽阔一样的深沉。

怀想,久远的一个身影,如望月样的遥远,如望月样的遥不可及,但就是在心底有一份明亮,因为埋葬着一颗如珍珠般不能释怀的爱恋。

此刻,你是否还记得我,是否念着我,我是否在你的梦里,其实,在我走出你眼眸的时刻,你就已经将我删除彻底。

从此,你走你的路,我过我的桥,相忘天涯。

你不会知道,我望月的心情,我时常的牵念,将伴随今生。

我不会说破,你也从不来搅扰,因为责任,我们坚守当初的选择。

其实,从未牵手,从未有一点实际的亲密,但思念就是茂密深浓,刻骨铭心。

相见不如怀念。

我用一生怀想简单的几次相见,就如我一生望月,融贯起一些望月的情怀,你如月一样的遥远,一样的美好。

我把今晚的月留在记忆里,让记忆里的你和我一起望月。

【2】月色下的神沙窝

神沙窝一直荒芜,一直寂静,一直在风中飞沙扬尘。人们终于打破了它千年的沉默,给了它腾飞的希望。

这里从此将开始喧闹。

人们设计开发了这块处女地,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它将以沙漠特有的风骨,奇特,它将以最为原始的风貌,最为自然的景观,最为秃兀的贫瘠间绽放飞扬的色彩。

那是沙漠最为红火的一天,为车赛举办一次文艺演出,一下子那个寂静的沙漠变得异常的热闹,车辆拥挤堵塞,摩托车无孔不入,舞台前人山人海,而四周的沙丘也是成群结队的人们,沙漠王子,摩托车在沙丘上呼啸显威,西北面的媾火旁载歌载舞,欢乐无限。放影机前人们坐在沙漠领略旷野电影的异趣。

舞台上的表演此起彼伏,时不时的烟花绽放,这一刻自然与人如此的接近。

我坐在一处安静的沙坡上静静地看着那半拉亮丽无比的月亮,心中升腾起阵阵的美,风凉凉地温柔地吹着,扬起细小的沙粒,与老公聊着他们走到尽头的婚姻,心酸酸的,必定有血浓于水的深情,说是不管,可心就是难安。

但我又觉得,他们都是成年人了,生活的路得自己走,不是别人牵着鼻子前行,他们也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我们不能掺和更多,婚姻走到今天,彼此都有错,可他们谁都不反省,都只是觉得对方的错,无奈。

我担心那个孩子,他的心很脆弱,我怕他的前程会毁在这不幸婚姻的结束间。

美好的月色,风轻云淡,人海中的安静,多想清静地享受此刻的舒爽。真想在这儿住上一夜,远离一切喧嚣,一切的凄凉,一切的茫然。

我们挤进了沙漠,也困在了沙漠,车将道路完全堵塞,如此几公里外进来的人还在往进拥,出去的人焦急地往外拥,这是历年来这片土地从未有过的繁华和热闹。

我们的车子如蜗牛似地行进……

我对舞台前拥拥挤挤踮起脚尖伸长脖颈的眺望不感兴趣,倒对那静静地悬挂在空中的半拉月亮动情。沙丘不远处有三棵树,紧挨着,仿佛已是千年万年,我赞叹它的坚韧,如此干涸的沙漠里,它竟然长得如此挺拔,如此青翠。

生命的力量和顽强,在沙漠创造了奇迹。

沙漠里有一种小动物,叫它黑精灵吧,小小的如豆粒大的它,却能在广袤的沙漠安家,自由地生活。

适者生存。

人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看一场演出是幸福,看看明亮的月色也很愉快,戈壁滩的辽阔和荒芜有它的凄美,九寨沟的水有它无与伦比的清澈,杭州西湖有它迷人的色彩,可西藏的巴松措更有它醉人的秀美。

只是对于人,各有所爱。

正如我去西藏,那是我神往的地方,可有人却觉得贫瘠荒凉,没什么可看的美好。

人生只若初见,初识的美好,定格在心间。如今若是相见,不一定美好,还是留着那份甜甜的美好,时常的回味,淡淡的想念。

沙漠行

文/清晨沫沫

我爱旅行,可喜欢的也许只是那种在路上的感觉,那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轻松,所以很少会在旅行后写游记。可是这次的宁夏之行却给了我更深刻的感觉,也许整日在人群中穿梭,在喧嚣中浸泡的我们更容易被西北的辽阔和干净所感染吧。

在宁夏的一周时间里,我们走了西北影视城、西夏王陵、中华回乡文化风情园、沙坡头等一些比较有名的景点。在这些地方,我最喜欢的当属沙坡头和沙湖。

8月9日的宁夏各地都晴空万里,我们从银川出发,和爷爷、奶奶、哥哥等一行人去了向往已久的沙坡头 .在我这个河北土生土长的地地道道的中原人想来,满是砂砾的沙漠,一定会很脏,而真正用手接触的时候,才发现,沙漠中的沙不仅干净,且富有生命,细细的沙土在指缝间轻轻流去的时候,那种美好妙不可言,像一段动人的旋律,又像一个迷人的故事。我没有看到过沙漠上风沙肆虐的场景,我见到的是阳光下有着微风轻轻抚着的沙坡头,像一个安详又韵味十足的女人,她披着金色的纱衣,奔腾的黄河是她棕色的头发,成排的骆驼是她摇摆的裙褶。在这片沙漠中有沙漠越野、滑沙、黄河飞锁等很多刺激的动感游戏,可让我难以理解的是这些动感游戏丝毫不能影响这个女人的安详。

沙湖和沙坡头虽都带有一个"沙"字,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大相径庭。8月11日上午10点左右,我们到达沙湖风景区。光看入口的建筑就能感觉这里明显比沙坡头细致了些。走进去后,却让人感觉出些怪异,这沙湖风景区,一边是西北沙漠的粗犷,一边又成了江南碧波的荡漾。如果把沙坡头比作一个成熟的女人,那这沙湖无疑是一个稚气未脱,活泼开朗的少女。湖水中各色的游船在芦苇中穿梭,还有好玩的水上飞机和水上滑翔伞,湖边呢,也不平静,满是戏水的孩子和穿着各色泳衣游泳的旅客。就连湖边的沙漠也染上了几分欢快,沙雕艺术、海狮表演、奔跑的马儿……让这块不算很大的沙漠跟着碧波的节拍动了起来。

在宁夏,不仅天空湛蓝、沙漠辽阔,就连马路也比中原的马路干净、宽广许多,即使是在省会银川,堵车的情形都很少见。这里的人也有着西北人的直爽和热情,在宁夏旅行的几天中,一直有这边的亲戚放下生意陪同游玩,让我们很是感动。

宁夏,一次让我留下深深的不舍得旅行,一个自由自在,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

我,在这里生活

文/灵秀

生活的地方,有一些美丽,也有一些苍茫……

【1】清晨

一夜毛毛细雨,洁柔了夏日的清晨;湿漉漉的万物,犹如沐浴后的少女。空气里弥散着淡淡的湿润、丝丝的冰凉和清新舒爽混杂成的惬意。站在院落,看似有似无的雨滴轻柔妙曼地飘落。一只鸟极其孤单的鸣叫,悠扬清脆,舒缓有致。它躲在何处?寻着声音仿佛就在不远处的一排杨树上。不知为何?孤单单竟没有对鸣的伴侣,突然间,心扉上滑过一丝寂寥。

另一处是麻雀的叽叽喳喳,它们总是三五成群此起彼伏地叫。它们只喜欢热闹,才不管悠扬与婉转,简单地鸣唱,吵吵嚷嚷,飞飞停停,它们没有远大理想,也不贪求天空的高远,更不会千里远行,只在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只是自在而快乐地享受每一个清晨,享受每一天在一起的时光。

曾经,在城市很难看到麻雀,缘于人类的消灭和捕杀。随着人类对鸟的保护,现在城市的早晨也能听到鸟清脆的鸣叫。

回归和谐,小鸟、鸽子、燕子、鸭子……随处可见,犹如百花齐放,丰裕富饶,五彩缤纷。世界因为种种生命的存在而斑斓璀璨。

【2】声音

早晨,声声叫卖,穿透了窗户,穿越阳光楼群,仿佛穿过沧海桑田,从遥远的时光尽头,将节日浓郁的色彩悬挂在岁月的枝头,飘柔进人们的心田。

那声音好似从远古至今,就那么深沉悠然地荡漾。听不清是男是女,一直韵律十足抑扬高吭叫卖声声:年糕,油饼子。年糕,油饼子。

那个叫卖声特别宏亮,是今天喧闹的街头,最响亮的声音,也最为动听。仿佛布谷鸟悠扬婉转的歌声一样嘹亮和悠远。

我坐在桌前,窗户关着,可声音犹如就在耳边,仔细的听,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他游走在窗外那条横惯南北的马路上。

在汨罗河畔,在屈原的故乡,也一定有这样悠长而空灵的声音,在天空飘荡。

在家乡端午节有特殊的风俗,人们在门口别上一枝柳枝或桃枝,是为避邪。在小孩的手腕脚踝处拴一根各种色彩线编成的花线绳,有些还要在其间夹杂一些狗毛,叫狗绳,要带到一定的时间,才能取掉,都有一定讲究,是保孩子没病没灾平平安安。再就是用宽阔一些的芦苇叶蒸年糕,包粽子,炸油饼。年糕要卷在油饼里面吃,叫油饼卷糕。喝雄黄酒,或是将雄黄酒滴在耳朵里,为防蚊虫。做香包,用缎面或是绣花布做各式各样的荷包里面填充一种香味很浓的香毛草,又好闻又漂亮,是女孩特别喜欢的端午节礼物。

在这个传统的节日,被那声声的叫卖给渲染得异常温暖、亲切、期待和火热。

曾经,是祖父母父母可着劲地为我们增添节日浓浓的香甜,如今,轮回,该我们为我们的孩子增添节日浓郁的色彩和香甜的滋味。

【3】沙漠

赤脚走在沙漠的感觉,爽极了。

落日圆圆地在西边悬挂,一点也不耀眼,也没有绚丽的晚霞,这片沙漠就在夕阳的余辉下安静地歇息。

我沿着沙脊在有涟漪样波纹的沙漠上跋涉,身后留下一串串我和我的小狗的脚印。

沙粒上有一些小动物经过时留下的痕迹,我猜想,可能是小鸟,或是“屎壳郞”,总之,是一些能在沙漠的干涸中生存的物种。

坚韧,有一种并不是很青翠的植物,偶尔那么一两株,在沙漠中生长。

远处有一些年轻人嚎笑着呼喊着顺着沙漠的坡度滚下。

我走到了一处沙丘的最高处,那儿沙粒特别温软、柔滑,没有一丝杂物。我顺着沙脊的坡道下滑。小狗在我的头顶连蹦带跳地追赶。等停住时,已是天眩地转。

特别喜欢和享受这一刻。沙漠的对面树影婆娑,炊烟袅袅,大地绿意葱茏。向南,视线被起伏的沙丘遮蔽,这片沙漠究竟有多广阔?我不知道,我每次只是在最近处的沙丘上攀爬。真想有一天,我能走遍这片沙漠,用我的脚丈量它的宽阔。

月亮久久没有出来,我更期待在月色下,在这片沙漠徜徉,别有一番滋味。

我总是热恋那些在别人看来无趣又辛劳的枯燥风景。可能没人能理解我在一片沙漠的疯狂,可我理解三毛对撒哈拉沙漠的深情依恋,我也一样,热恋沙漠。

当万物在黑暗到来前影影绰绰时,我看着远处沙丘上的一点火光,有点不舍地离开了。

一切都沉默不语。

【4】小狗

那一刻惊心动魄,好在有惊无险。在小区内小狗从右侧的草地奔向左侧。我走在后面。一辆出租车从我身后急驰而过。小狗在距车一米处,车一点没有减速,而是飞奔而过,从小狗的身体压过。小狗一声惨叫。我脑子一片空白,傻傻地站在原地。车子并没有因小狗的嘶鸣减速或停下,而是继续向前,在拐弯处略微慢了一点,但它终究是没有停下,没有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拐进了楼群。小狗缓慢地走到我的跟前,吓得瑟瑟发抖。那车子是来得急减速让小狗过去的,可他却没有减速。也许在他一只小狗而已。我在原处等那辆车出来,只想问问,在小区有减速带,为何还要开那么快?可车子从另处逃走了。假如当时是一个小孩经过,我想他会是怎样的反应?小区内有好多小孩在玩滑轮鞋或滑板,速度极快,我不无担忧。我想到了小悦悦,那个可怜的孩子。如今的人,怎么会这么视生命而不顾。

虽然小狗没事,但我一直很气愤,愤懑于人们面对生命的冷漠。虽然它只是一条小狗,可它也是一个生命。也许有人觉得我矫情,同样是生命,难道它就应该被随便的摧残和蹂躏。

经常见被人践踏的小草旁边树着一个木牌:小草也有生命,请勿践踏。

珍爱世间有生命的一切,和谐相处。争夺时间,不在那一时一刻,抢先一秒,对于生命,就是生或亡的命运。

【5】莲花

终于看到了那一池的睡莲,娇艳地开了。

在它含苞时节,我就已经期待上了,总想看到它开到最好的模样。睡莲有点娇羞,有点低矮,一直低到了叶片间,与叶齐眉。共浴阳光,共沐水泽。它没有荷花那么艳丽、妖娆,只是清清静静地绽放着。

我们在荷塘边,可着劲地顺着灿灿的阳光收集它的美,也将我们不再焕发的青春容颜留在莲心。

我们一起走过了最美好的时光,今天还能在一起欣赏同一池莲花,是一种幸福。就如在同一个池中的莲,各自绽放,却又相映成趣。你洁柔地芬芳,她娇艳地绚烂,我静静地亭亭玉立,凑出一曲莲池高洁清丽的欢快乐趣。

时光深处,我们都在为工作奔忙,只在有限的时间,相聚在一起,如那一池莲,紧紧簇拥着快快乐乐……

【6】变化

润泉湖公园的湖水越来越少,那些鱼儿成群地挤在一起,有好多因为缺氧烂死在水边。

公园的管理不是很好,所有卫生间都锁着,那些管理人员看来只拿工资不办事,假如锁起来也算是管理,那倒省心了,干脆把公园的门锁了,不就更不用管了。

午后,是公园游玩最好时段,锻炼身体的人们不少,可最大问题就是蚊子成群,能将人吃了的感觉,别说看景了,与蚊子不停地战斗,还处处是叮咬的包块,奇痒难受。那么一处优美的去处,却再也不敢去了。

湖中的七星小岛,芦苇长势葱茏,也不知公园的美化师哪里去了,湖边的小草树木都有些杂乱。

发展真正神速,只一年没有去,湖外的路边上已是楼群林立。

那些很好的土地,都被楼盘占据,附近的农民,他们都去干什么了?打工,经商,养植……变化,才是永恒。

三千年的等待

文/郁松寒

生活在“天下之中”的我,曾经无数次在祖国的版图上注视过西北边陲的这个点——内蒙古额济纳旗,因为这里的胡杨林久负盛名。

国庆长假,穿陕北,越银川,跨过阿拉善高原,长途奔袭,我终于站到了这片令人心驰神往的沙漠上,等到了与胡杨林亲密接触的那一刻。

额济纳胡杨林紧临县城。走进景区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接天连地的金黄。这种黄,不声不响,不遮不掩,不卑不亢,不折不挠,黄得金灿灿,黄得富丽堂皇,黄得高贵无比,黄得令人惊叹。在这浩瀚无垠的灰白色的沙漠中,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这种金黄成为一种主色调,不啻是荒漠的灵魂!这里的胡杨有的已达千年,枝柯交错,似虬龙盘踞,千姿百态;有的是低龄树,挺拔繁茂,向上伸展。

走累了的我,坐在一棵胡杨树下小憩,阳光直射在沙漠上。在这种盐碱地里,在这种干旱的环境中,胡杨居然可以把根扎下五十多米,吸收水分与盐碱,并通过“胡杨泪”排出体内多余的盐碱,千百年来抵风沙、御严寒,与命运抗争,成为沙漠的守护神,活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简直就是一种奇迹。这真可谓“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啊!

徜徉在沙丘上,不时可见已干枯的胡杨耸立在荒漠中。听当地人讲,胡杨只要活下来,能够一千年不死;即便死了,仍然屹立在沙漠上,一千年不倒;即便倒下了,还能一千年不朽!难怪有“一睹胡杨林的风采,便是三千年的等待”的说法。

偶有微风拂过,不知名的小河河面上波光粼粼,倒影里的金黄如液化的金子在另一个蓝天白云中浮光跃动,遂如某种起了波澜的情感,久久不能平静。难道说,这就是胡杨林此时此刻传递给人们的情绪吗?我们的一个四季轮回,对于千年胡杨来说,不过是大漠上眼前的一个夕阳西下;我们狂奔数千里,随着嘈杂的人群匆匆一瞥,仅仅饱览了它生命的盛极,却忽略了其更为本真的要义。

随着天马行空的思绪,在这宛若仙境的胡杨林中,我仿佛也化为一棵其貌不扬的胡杨……

仙人掌

文/王一珺

阳台上摆着一盆仙人掌,它不同于玫瑰的高贵,牡丹的艳丽,甚至连普通的野菊花也比不上,但它却有着别具一格的神韵。

仙人掌的外形很奇特。从下往上看,先是底端唯一的“根”逐渐生长出一个个球。像一只奇怪的大手,一身绿得发紫的衣裳,还溢满了小刺儿,哪怕是轻轻一触,手指上也会留下一道明显的红痕,这也许是为了防止“不明生物”的破坏才长出那么多刺吧。这一只怪手,有点像变异了的青瓜,看似球与球之间就快要断开了,实际上却紧紧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仙人掌一般生长在茫茫荒漠之中,是沙漠探险者眼中的至宝。只要将仙人掌的绿皮剥开,便会流出源源不断的新鲜汁液。它的刺又尖又硬,如果被蜜蜂蜇了一下,一定要用仙人掌的刺把脓包挑出,这样,没一会包就好了。仙人掌的根在沙子里扎得很深,可以更好的抵御风暴,可见,仙人掌就是沙漠里的希望啊!

仙人掌也是一种生命力十分顽强的植物,它百折不挠的性格着实令人赞叹。仙人掌的生存环境之恶劣,无论是无水、是无土、是酷热、亦或是极寒它都不在乎,一直在沙漠中生长,还不断壮大,像叠罗汉似的,一片绿手掌旁又长出一片绿手掌,它就是这样矫健地生长着。一株仙人掌断了,大家都以为会枯死,不,它没有,仙人掌用自己身体中的养分生出根,又培育出另一棵青春焕发的小仙人掌。

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就是这样,经历了多少次挫折又重新站起来,爱因斯坦小时候被认定是智障,却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威尔玛·鲁道夫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谁又能想到多年后她成为罗马运动会百米赛跑的冠军!他们身上不都有类似于仙人掌的精神吗?

也许仙人掌没有多姿多彩的外表,它身上的刺甚至让人感到几丝凉意,但是它那顽强不屈的精神却永远长存。

自由撒哈拉

文/孙瑜

撒哈拉沙漠终是要踏上的。

三毛的那本《撒哈拉的故事》,少女时代看过,从此埋下了那份属于前世回忆般的乡愁。

在埃及的撒哈拉沙漠,乘坐四驱越野吉普颠簸在滚烫的沙子间,不断翻滚,跳笑,尖叫,才真正体会了什么叫畅游。撒哈拉,铅华洗尽,从地平面雄伟立起,这个如同另一个存在的古老空间,似乎是难以跨进的平行宇宙,在骄阳下反弹着耀眼的白光,用巨大无比的热力,不动声色地显露着它的威严。形态各异的沙丘,随着光线的变化展示出金黄、淡粉、赭石、铁灰等不同的颜色,与橘红的落日交融出别样的风情。

天,高阔而悠远;地,神秘而安静。

无际的黄沙之上,不时有淡褐色的风呼啸而过。偶尔冒出的一株野生植物,带着与生俱来的不羁,淡定盛放,安详得近乎优雅。远处,有一只鹰从高空掠过,速度快得连影子都没有落下。

撒哈拉的沧桑,就是如此的大写意。

阿拉伯语的“撒哈拉”,意思是“广阔的不毛之地”,昼夜温差高达50摄氏度。但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却可以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和发达的畜牧业。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从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成了沙漠。

夕阳晕染着骆驼群和已在沙漠中生活了上千年的阿拉伯游牧民族——贝都因人。“贝都因”在阿拉伯语中就是“荒原上的游牧民族”,属于阿拉伯民族的一个分支,他们不喜欢受制约,只听命于酋长。远离现代物质文明社会的他们,目前主要聚集在埃及东部的西奈半岛和撒哈拉沙漠中。

生命,在如此荒僻落后贫瘠缺水的撒哈拉,时时被烈日炙烤着,居然一样欣欣向荣。世上真的有这么一群人,过着和我们截然不同的生活,贝都因人就在沙漠中生老病死,与自然浑然一体,并不需要过分挣扎。什么样的日月变迁,都不会让他们迷失本性。

我那天穿的是凉鞋,下车走过沙丘时,沙灌进了鞋子,脚犹如触到了冒着火星子的碎煤渣,烫得发疼。而这个令人生畏的生命禁区,却是贝都因人自由的天堂:他们住在沙漠的帐篷中,光着脚走路,骑骆驼找水,无拘无束地生活着。他们对外界一直保持着必要的陌生感,男人们穿着素净的长袍,头裹围巾,默不作声;而妇女们,一概用黑色的纱巾把自己的脸包裹起来,只露出深眼窝后面隐含探寻意味的略显惊恐的黑眼睛。

在沙漠生活,必不可少的是骆驼。要在沙漠严酷的条件下生存,水是真正的生命之源。贝都因人的骆驼是找水专家,任凭沙海茫茫,骄阳似火,酷热难耐,单峰骆驼却从不会迷失方向,并能发现地下深达几百米的水源。严酷的大自然,使骆驼成为极限环境中生存的冠军。新娘的彩礼、罪犯的赎罪金、赌徒的赌注、酋长的财富等等,都是以骆驼为计算单位。骆驼是贝都因人不可缺少的伙伴和最重要的财富。

但世世代代崇尚自由的贝都因人,如今却成为被观赏的活标本。一拨儿接一拨儿的游客寻到这里猎奇,骑在贝都因人的骆驼上,让瘦小的贝都因少年牵着骆驼,在沙漠中短途往返,并从各个角度帮他们拍照。我身边有两个刚会走的贝都因孩子,因抢夺一元的小费,相互厮打,哭叫不止。

野蛮、愚昧和文明在这里共存,生命的卑微与尊严在这里交汇。撒哈拉,白天的酷热与夜晚的冰寒,如同人世间的冷暖,循环更替。

三毛有一句话我很喜欢:“让我去爱,即使爱把我毁了,我宁可拥抱一个血肉模糊的人生,也不要白开水一样的空杯。”

相较于毫无曲折的地平线,撒哈拉沙丘那种错落起伏的抛物线更具悬念。

时间在撒哈拉失了效用。

生活并不诗意,各种不得已的苟且,此起彼落。但我还是愿意,一次次,将目光投向远方。

走在沙漠边缘

文/廖双初

南方人一旦到了北方,最好奇的风光,应当莫过于草原和沙漠,其中沙漠又是在南方无法见到的。

在内蒙古旅行,我和妻子去了一趟库布其沙漠。自包头市往南,经过黄河大桥,穿行鄂尔多斯高原,南行约50千米,便到了库布其沙漠,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我们游览的是著名的“银肯”响沙,当地人叫它“响沙湾”。这里的沙子与其它地方的不同,只要受到外力撞击,或脚踩或以物碰打,都会发出雄浑而奇妙的“空—!空—!”声响,人走声起,人止声息。据说中国目前发现的响沙仅三处,除银肯响沙外,还有宁夏中卫沙坡头响沙和甘肃敦煌响沙。

来到库布其沙漠,我们很兴奋。面对一望无野的黄茫茫一片,脚下是厚厚的根本无法着底的细小颗粒,远处是绵延不绝的起伏的沙丘,不知哪里是它的尽头。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沙漠,我和妻子都很好奇,故没有选择骑骆驼,而是穿上租来的布料鞋套,坐上沙漠专用车走过一段路后,便开始自由活动了。

那一次,我们有意避开人群,去了与其他人略为不同的方向。沙漠不全是平的,也非完全没有遮掩,有山头,也有山谷,隔得远了,就只能看到同伴的影子,如一个个移动的黑点。生活中我和妻子都是内向的人,到了沙漠上倒变得豪放起来。我们手牵着手私语,肩并着肩跋涉,一会儿爬上沙头,一会儿滑向沙谷,时不时停下来肆意地对着天空和远方高歌一曲或大吼一声,但浩瀚的沙漠没有回音,只有直射的阳光笼罩和偶尔掀起的风尘伴行。沙漠是一片自由的天地,自由得多么寂寞。

沙漠中最令我惊异的,是那偶尔呈现的一绺一绺近于藤蔓的植物,尽管黄色是这里绝对的颜色主宰,绿色不过是一种点缀罢了,但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却让人感到无比震撼,准确地说,是一种佩服,一种敬畏!

它们的种子从何而来?离人烟如此遥远的地方,不可能有人植苗,它们只可能通过流动的空气从某个有种子的地方飘来,或是随流动的沙丘从有种子的地的深处破壳而出吧。它们又是如何生存下来的?沙漠的土是松散的,更主要的是没有水的任何影子,它们靠什么扎根,又靠什么为绿色的叶片提供养分?真的无法想象,但它们翠绿着,柔软的枝条招摇着,在一望无际的黄沙中多么富有生机。

也许,这就是大自然的伟力和奥妙,沙生植物在沙漠里无声地扮演着一种不可多得的角色,同时也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着某种启示和样本。

出于旅游的安全考虑,我们所到的地点,肯定只是沙漠的边缘,那么沙漠的深处呢,也会有人类的足迹吗?有的,我所知道的有一位叫彭加木的科学家,就曾先后三次在新疆罗布泊沙漠进行科学考察,最后一次于途中因主动独自为同伴寻找水源而被风沙淹没。彭加木生命的终点永远定格在1980年,他的探索精神却永远留在国人的心里。

在库布其沙漠风景区入口的不远处,我注意到了一尊由黄沙堆砌而成的雕塑,那是成吉思汗。八百多年前,成吉思汗在蒙古草原与沙漠上纵横驰骋,拓土开疆,为中国最大的政权版图——元朝奠基。纵观中华民族史,我们从来不缺草原与沙漠英雄。

但我们不向往沙漠,沙漠的生存环境太恶劣了,每往前向沙漠推进一步,人类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乃至生命,还不见得有一个很好的效果。挑战沙漠,是因为无奈,我们的美丽愿景,是希望用人类与自然共同构筑的绿洲包围沙漠,直逼其消失。

近日在网上读到一则新闻,说是由科学家带领的工程队在内蒙古高原极干旱的阿拉善地区打出了8口水井,每昼夜有近1万立方米的优质矿泉水喷涌而出。根据地下水深循环理论,水是由青藏高原的湖泊与河流渗漏,沿板块之间的缝合带自西向东一路流过去的。真的是静水流深啊!这绝对是个好消息,但愿缺水的北方都能得到西北雪山融水的滋润,让茫茫沙漠早一点退出我们的视野。

沙漠的惊艳

文/鸽子

那种令人摄魄的苍凉和空旷冲击着视野,让灵魂无法自由呼吸。极目远眺,一望无际的戈壁、黄沙铺天盖地袭卷而来,无边无际,凭空生出一种虚无的,找不到痕迹的不踏实感。而宽广的地平线上,只有那些一线排开的电线杆孤单地矗立着,成为这片土地唯一标高的风景,在这片戈壁和黄沙中寂寞成永恒。

眼下的无垠,却又不全是空旷和寂寞。又仿若有战马嘶叫、戟戈相交的战场豪情,汹涌而至。尘沙四扬、马蹄奋疾中的厮杀拼斗,似一幅恢宏的画面展现开来,仿若秦皇汉武时代那份豪迈和气魄,演绎在脑海,幻化在这片戈壁黄沙中,让人亢奋,也让人窒息。

在酒泉通往金塔胡杨林这段苍茫茫的无垠空间中,那些骆驼刺,像夜空灿烂的星星,点缀着这片黄沙,他们无声的闪着光,发着亮。于是这片沙漠,便有了生命,充满了灵性,一下子灵气活现。那一片片,一颗颗、荆棘般的骆驼刺们,稀疏的散落在沙漠的脊背上、胸怀中、手掌的纹路里,成了点睛之彩。如果,如果只有骆驼刺,那么,沙漠,他还不足以温情,只能是一种怅然的踌躇吧。幸好,那些驼红的沙柳,在这个金秋季节,姗姗开来,他们是这片沙漠的精灵,带着季节更迭,镶着红绿宝钻,给戈壁、黄沙披上了一件锦衣华裳。他们在骆驼刺匍匐的地平线上,延伸出微许的高度和梯度,错落有致的张扬出戈壁、尘沙这片黄土地的妩媚和妖艳。而那些木棉花、更是倔强,紧紧攀岩在公路侧畔,肆意的开着那些棉絮絮松软软的白花,柔弱的似不堪一击,实则坚韧地固守着他们灵魂深处那份高贵。看着这些让人敬畏的生命,心便只有一种选择,那便是,如骆驼刺般,匍匐在这片黄沙、戈壁上,虔诚接受大自然馈赠的这份厚爱,莫辜了,莫负了。

那片胡杨林,在一片突兀之后闯入我的视线时,我简直惊呆了。在这满目苍凉的黄沙尘土中,他们那么显赫的傲立着,似凯旋的将士,更似这片戈壁滩的守护神,昭告着沙漠的不可侵犯和威严。突然间,脑海涌现,那满身龙绣祥云的黄袍帝王,于他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而此刻,这些高傲屹立的胡杨,岂不就是这片戈壁、黄沙的帝王吗?除却这份帝王的豪情满怀,气概满身。金塔胡杨林,这块沙漠森林,风光的旖旎更令人心醉神怡,倾情倾心。胡杨、倒影、夕阳、湖水、光影互迭,交相辉映,勾勒出金秋沙漠之艳。而那金灿灿的落叶,零散漂流于倒影的湖水中、打着转、翻着身,恣意享受着尘世金秋,最后时节的温暖。胡杨婆娑的枝干们,更是疏密有致的交叠着,似彼此问候、又似心领意会的相互瞩望,这份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景致,即便没有开出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香韵,也硬是幻花出一份人间斑斓多彩的仙境。咔嚓咔嚓,多想自己成为其中的一枝一叶,哪怕只是片刻的璀璨,然后凋零,也永不言悔。于是乎所有的相机、摄影设备都在这份美景中将真气用尽,最后人、物在这钟灵毓秀中感慨忘景兴叹的无奈。

真想,就此将灵魂交付,在这人间仙境,和着湛蓝的天、金黄的叶,和着金波湖的妩媚,胡杨的苍劲永久驻留下去。真想,将肉身留下,在这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尘土、黄沙中,脱凡出世,做另一个自在漂泊的三毛。

当然还有夕阳随着我们一路走来,他洒过树林、洒过村庄、洒进农家的温馨画面,那一路金灿灿铺开,照进我们的心口,呼啦啦的开着花。

沙漠玫瑰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三毛

三毛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没有之一。

所谓喜欢,不只是她超然的文采,更有对她的大写意的人生深深的期待与羡慕。

天南地北,她恣意而行,任性妄我,却活的最真最美。

直到遇见了生命里的那个人,那个缠了她一辈子,永不放手的人——荷西,爱情的萌芽开始生长了。

在听三毛的录音时,她叙述了一个插曲,荷西把她的照片贴满了整间屋子,她问荷西从哪里搞来这么多照片,她明明没有给过荷西啊。荷西很认真的告诉她,那是他四处讨来的,从朋友那儿。三毛一听,眼泪就出来了,她说,三毛,这么好的人,你不嫁给他嫁给谁呢?

是啊,不嫁给他,嫁给谁呢?

所以三毛留了一张纸条给朋友:走了,结婚去了。

头也不回的直奔撒哈拉。

奔向那个盛满了她的爱情,她的憧憬,她的前世的乡愁的地方。

她幸福的生活在那儿,犹如一朵恣意绽放的沙漠玫瑰。她的精魂,全部给予了撒哈拉。

最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那个羁绊了她一辈子的人离开了。

自此,三毛犹如行尸走肉一般。

没错,行尸走肉。荷西的死带走了她的魂魄,可不就是行尸走肉么?

直到有一天,她悟了。

走遍万水千山,写下《万水千山走遍》。

想必,每到一处,她的心中都在默默的为那个人祈祷吧。你没有来的地方,我替你来了,你开心吗?

在做完了她在人世间该做的一切之后,她走了。义无返顾的又走了。一如当初去撒哈拉一样,留给人们一个她渐行渐远的身影,继续她写意尽兴的人生。

每天看着柜子里三毛的全集,心里不是没有悲哀,但更多的,却是庆幸。

幸好你走了,早早的奔向你爱和爱你的人的怀抱。多么幸福啊,这个尘世,于你,完全是一个枷锁!!!

最喜欢你那句“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终于明白了你的“前世的乡愁”是什么,原来,是你深切的思念和铭心刻骨的爱恋,是绵亘无边的撒哈拉!

录音里三毛的声音很好听,很干净,很澄澈。

我想,那是一个心灵纯净、美好的人才会有的声音。

三毛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爱就爱了,失就失了。

只要我还爱着,就好。

再次引用你的一句话: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于是否痛快活过!

痛快活过,便是最好!!!

一个人的周末

文/聂玉君

女儿在外读书,老公出差,我一人在家。谢绝亲友邀约,把门反锁,把手机调成振动,关闭闹钟,独享周末。

准备来次久违的懒觉,可习惯了早起的我,注定了今生和懒觉无缘。不到7点,睁着双眼,难以再睡,拉开窗帘,晨曦斑驳洒落一地。

靠在松软的沙发上,抱着方枕发呆。此时此刻,什么也不想,大脑就如同被清空了的电脑,没有杂物,激越而轻快。很享受这样的时光,有种修行超凡入圣的感觉。

喜欢家的简单、整洁。一如既往地来了一次里里外外的大扫除。用长拖把清除床榻下的灰尘;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量的擦净玻璃窗;手拿抹布蹲下去擦拭地板,并把地板上的头发一根根捡拾起来;提水冲洗阳台,慢慢地“润物细无声”地给花浇水,植物在我耐心地浸润下,仿佛有了生机和灵性。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已是中午时分了。

想起母亲对我的埋怨:“姑娘,卫生差不多就行了,又蹲又跪的打扫,怕你老了腿脚痛。”周末,我不喜欢喧嚣结伴而行,徒步的人群如同赶集,一路上都会遇到熟悉的人,客套的问候,东拉西扯的话题,于我,是不喜欢的。把打扫卫生当成运动项目,当赤脚走在光亮的地板上,感觉轻盈如飞雁。

一个人的午餐,不需丰富,更不必费时费力。小白菜西红柿面条加一杯牛奶,吃完后,清洗简单餐具是我最为高兴的事。

打电话给母亲,问她是否安好。从母亲清脆嗓音中听出,她心情不错。哥姐们在母亲家打麻将。母亲不会打麻将,甚至讨厌我们打麻将。让我们惊讶的是,母亲搬新家时,悄悄地请表弟买了台麻将机,专供大家娱乐。母亲说:“有台麻将机,你哥姐们来看我时,坐得住,玩得长,热热闹闹的好打发时间。”品味母亲的转变,真让人心酸。

翻看老照片,照片上浮动着岁月的痕迹。从泛黄的黑白老照片到如今的自由美拍,时间都去哪儿了?早已嫁为人妇,女儿已高过我的头顶。

一杯茶,一本书,选择自己喜欢的姿势就读。读书是一个“不知归”的过程。既是不知归,也就不必归去,在阅读里享受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把自己融入其中,让我和他们结伴而行。一个披着长发,爱穿牛仔裤和民族风长裙的女人——三毛,向我走来,她带我进入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感受生活的真善美,感受沙漠浓郁的异域情调,沙漠独有的地形地貌与风土人情。如果我在此邂逅一个像荷西爱三毛那样的男人,是否也会开始我的撤哈拉沙漠之旅?

揭开封存已久的钢琴,慢慢地寻找往昔的感觉。生疏的乐谱,僵硬的手指,让我自觉惭愧。当初,背着老公悄悄地报名学钢琴,是怕自己坚持不下来,被他取笑。老公看到我在桌子上不停地划来划去的,知道我在学钢琴,第二天拉着我去琴房,买了钢琴,高兴有一个既能上厅堂又能下厨房的老婆。想起此事,自己又不努力坚持,真是辜负老公。

一个人的周末,享受的是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一个人的周末,其实也可以过得很精彩。

畏惧 不过是一堵纸墙

文/马亚伟

去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旅游,有一项叫做“滑沙”的游戏,我以为滑沙类似滑雪,是在平缓的沙地上向前滑行,慢慢欣赏沙漠风光,于是欣然答应要玩。

到了滑沙地点,我一下傻眼了,原来滑沙是乘坐滑板从很高的沙山顶上往下滑。我平时有恐高症,即使站在老家矮房的房顶上也会感到脚心发麻,严重时还会头晕目眩。我从高高的沙山上往下一望,顿时紧张得浑身冒汗。服务人员对我说:“没事,滑沙游戏很安全,有点小刺激,但有惊无险。”可关键是这“惊”,我怕是真受不住啊。

我退后几步说:“算了,我不滑了,自己走下去得了。”旁边有人提醒我说:“滑沙两分钟就到山下了。你自己走下去得走好久呢,在沙上走,走一步退半步,天又热,何苦呢?”我在旁边踟蹰,进退两难,不知如何是好。一会儿工夫,与我一起来玩的同伴都滑了下去,只有我一个人还留在上面。我心里又急又怕,气呼呼地冲他们大声喊:“你们怎么不等我,让我怎么办!”可他们早滑到山下,根本听不到我的喊声。看来,我现在是孤立无援,没有退路了,实在不敢想象,我如果一个人走下沙山该有多艰难。好吧,破釜沉舟,豁出去了!我坐在滑板上开始往下滑。我身体微微前倾,双手贴着沙子快速下滑,只觉得耳边生风。奇怪的是,我的恐惧感好像突然消失了,感觉自己迎风而飞,还有一种畅快之感。有几秒钟时间,我还抬头看了看壮阔的沙漠风光。只觉得风驰电掣一般,我就到了山下,抬头往上望望,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更奇怪的是,那次滑沙以后,我站到高处,竟然不再那么胆怯了,难道我的恐高症不治而愈了?

原来,畏惧不过是一堵纸墙,只要你敢于一冲而过,一切都海阔天空了。

沙漠中的旅人

文/书世

她一直都是独来独往,背着行囊,麻木地穿梭在沙漠中。

她已经连续走了三天。累了,就找处阴凉处休息。所谓阴凉处,也不过是找清太阳的方向,在一片黄沙滚滚中背对太阳而坐。低垂着头,让人看不清表情,只能隐约瞥见汗滴顺着锁骨流入衣襟。

偶尔抬头,几只秃鹫盘旋不去,仅在闻到血腥味时,疾速飞离。归来时,血渍残留于嘴边,比天边的太阳更为妖冶,令人作呕。

她不明白,沙漠中怎会有如此多的血腥。抑或是同她一样的旅人还有许多。思及此,她微微一笑,心里宽慰许多。

只是,物资逐渐减少。干粮一天前就完了,只能和着沙就着水往下咽。硌骨的沙割破她的口腔上皮,血渗出嘴角。她随手一抹,只是略带伤感地计算着这样的日子还需多久。

她并不认为一个人行走便是孤独。作为旅者,就必须有承受的勇气。至少,她还有影子陪着,不是吗?除了夜间,她动,影子也动,她挥手,影子也挥手。她玩着这样无趣的游戏,却不亦乐乎。

突然间的停顿,不是疲倦,只是想看看自己的朋友--影子。只是,为何光束打在她的身上,却没有投射出一影子?或许太阳又直射到这片沙漠了吧。是的,上次也是这样,影子消失了。

可是明天它还会再来的。她安慰自己,试图缓解自己忽然紧绷的神经。

又连续走了两天,水被喝尽了,连沙子也难以下咽。她无助地跪在沙漠中,黄沙遮蔽了她的视线,她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指甲深深地陷入掌心的肌肤,几乎又渗出血来。她不屈地爬着,就算习惯了一个人旅行,也不想在这种情况,悄无声息地死去。

太阳,终于落下了。寒冷的夜来临,沙子的温度瞬间下降。

她好冷,好冷,可是身子却意外地轻了。她的眼神迷离,湛白的牙齿如鬼魂的獠牙。

她轻飘飘地走在沙漠中,再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她像走在平地上一样的自在。

终于,近了,近了,沙漠外的热闹城镇清晰可见。人们平和的笑容,打闹般的推搡 ,终于离她近了。

她快步向外界走去,可无论怎么样都融不入他们的世界。

她再也支撑不住地倒下了。其实,她早已倒下,在秃鹫的撕咬中,在寂寞的扼杀下,她早已倒下。

只是,谁会知道,谁想知道?

善良,就是后路

文/王云

撒哈拉沙漠,又被称为“死亡之海”。进入沙漠者的命运:有去无回。

1814年,一支考古队第一次打破了这个死亡魔咒。当时,荒漠中随处可见逝者的骸骨,队长总让大家停下来,选择高地挖坑,把骸骨掩埋起来,还用树枝或石块为他们竖个简易的墓碑。

但是沙漠中骸骨实在太多,掩埋工作占用了大量时间。队员们抱怨:“我们是来考古的,不是来替死人收尸的。”队长固执地说:“每一堆白骨,都曾是我们的同行,怎能忍心让他们曝尸荒野呢?”

一个星期后,考古队在沙漠中发现了许多古人遗迹和足以震惊世界的文物。但当他们离开时,突然刮起风暴,几天几夜不见天日。接着,指南针都失灵了,考古队完全迷失方向,食物和淡水开始匮乏,他们这才明白了为什么从前那些同行没能走出来。

危难之时,队长突然说:“不要绝望,我们来时在路上留下了路标!”他们沿着来时一路掩埋骸骨竖起的墓碑,最终走出了死亡之海。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考古队的队员们都感慨:“善良,是我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

在沙漠中,是善良为我们留下了路标,让我们找到回家的路。在人生道路上,善良,是心灵的指南针,让我们永远不迷失方向。不论你伤害谁,就长远来看,你都是伤害到你自己,或许你现在并没有觉知,但它一定会绕回来。

凡你对别人所做的,就是对自己做,这是历来最伟大的教诲。不管你对别人做了什么,那个真正接收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