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文章

2022年12月11日经典文章

精神的文章(精选20篇)

精神的延续

文/李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我不由得想起了采访焦裕禄家人的往事,想起了焦裕禄夫人的泪水和其儿子的感言。

1992年春天,我与诗人姜金城前往兰考采访县公安局刑队副队长、焦裕禄的小儿子焦保钢。县公安局的政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听说焦保钢出差去了,政委便带着我们来到了焦裕禄的家。

这是兰考县城里普普通通的一个小门楼,小院里干干净净。焦裕禄的夫人徐俊雅从里间走了出来,亲切地同我们握手,她并不如电影里那么年轻俊美,且有点儿苍老,也有点儿土气,听说她曾任兰考县副县长。

我告诉徐俊雅:“看了电影《焦裕禄》,被焦裕禄那种忘我的献身精神深深打动。”她动情地说:“是的,去年我和小女儿焦守云去上海参加了《焦裕禄》电影首映式,是在大光明电影院举行的,我们受到了上海人民的热烈欢迎。电影结束时,许多观众擦着泪纷纷让我们签字留念。有位年轻人疑惑地问,电影里的焦裕禄到底是真的,还是虚构的?我说他是我的丈夫,电影里所说的都是真的。”

徐俊雅头发斑白稀疏,一脸皱纹,显得过早的苍老和瘦弱。姜金城问她:“焦书记走了以后,你身上的担子很重吧?”她点点头,回忆说:“是的,那时候日子过得难啊!家里6个孩子,还有奶奶、姥姥。老焦临终的时候,拉着我的手内疚地说:‘看来我的病是好不了啦,这一家老小都丢给你了。这么重的担子都放在你一个人身上,我实在放心不下。’老焦说着哽咽了。我也难过地流泪向他保证:‘放心吧,我一定会带好孩子和孝敬老人的。’老焦又艰难地说:‘不要随便向组织上伸手、张口,组织上会照顾你们的。’”

沉默片刻,她继续说:“这么多年了,不管生活多困难,俺从来没向组织借过钱,也没落过账,就这样挺过来了。在最困难的年月里,咱只能吃得差一点,穿的补丁多一点,老大穿了老二穿,一个个传下去,也不分男女。现在孩子都长大了,总算熬过来了。组织上确实像老焦说的那样,没有放下我们不管,特意顾照老二国庆和三女儿守云去参军。两年后老四守军l3岁也去当娃娃兵。这样既减轻了我的经济负担,又培养锻炼了孩子。现在一切都好了,各自成家了,小儿子保钢和媳妇与我住一起。每逢过年,孩子们都回来看我。今年过年,家里挤得满满的,后来拍全家福时,一数才知共27人。”老人转悲为喜,发出爽朗的笑声。

说起保钢,她心疼地说:他有时外“出执行任务,十天半月见不到人影,总要牵挂他。有一次,他一进家门就说要吃饭,等俺下好了面条,他却躺在床上睡着了,连鞋子都没脱。望着他疲惫的样儿,我突然想起躺在病床上的老焦,没日没夜地干,累得瘦了几圈,喘口气息,又拄着拐杖冲入黑夜里的情景。”

当我们得知徐俊雅要去开封市委宣传部开会时,便忙着与她照相留念,并请她为《人民警察》题词。

第三天上午,我们见到了出差刚回来的焦保钢,他高大魁梧,一头黑发徽微卷曲。当我们问起他在刑队工作的情况时,他谦虚地付之一笑。我们便自然地谈起了他的父亲。保钢说:“父亲去世时,我才2岁多,一点印象也没有了。作为焦裕禄的儿子,我感到很光荣,但我从不在人前提我是焦裕禄的儿子。因为父亲是一切为人民,忘我地工作,才在全国人民心中留下了崇高的形象。我担心自己干不好,怕给父亲脸上抹黑;另外父亲的形象是靠自己干出来的,所以我也应该像他那样,靠自己实干,不能借他的光去图名图利。”

保钢感慨地说:“前一时期,社会上流传‘雷锋叔叔出国了,焦裕禄精神过时了’这话。我也在思考,父亲的精神到底过时了吗?当年他累倒在岗位上值得吗?我有一种难言的失落感,但不管时代怎么变,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不能变,这是共产党人的信仰。”

我们点头赞同。是的,从保钢身上看到,他不仅是焦裕禄生命的延续,也是焦裕禄事业和精神的延续。

远离浮躁

文/清心居

远离浮躁,这是一个心灵修炼的过程,更是一个内心提升的再造结果。其实,如若用一句来解读的话,那就是:锻造精神空间。

有人说:服饰不能评定人品,但服饰却能装点人的外表。人活着,是需要一定物质来装饰的,但能够使人活得幸福快乐的必备条件,那就是:精神空间的充实。

俗语常讲:发光的不一定就是金子,但金子却一定是发光的。当今的社会,虽然多数人具有功利思想,但仍然有那么一部分人与众不同,主要体现在:漠视物质的东西,崇尚精神的东西,甚至于为了精神可以完全抛弃物质利益的驱使。

虽然这部分人与时代的潮流并不相符,也许有些幼稚,或许有些激进。但这部分人的思想却是极其纯洁和简单的。人和人之间很真诚,生活也很简单,更益于相处。主要特点就是这部分人在精神上极为充实,生活中充满着无尽的欢声笑语。

也有人说:当今的社会,功利因素压倒了一切的这种趋势,这就是我们感到极不舒服的地方。然而,若想不被其这种趋势所驱使或奴役,那就需要自身心灵方面的锻造与修炼。

虽然说,金钱、地位和名利,能够给人带来一时的快乐与满足,但它却不能给人们带来永久的幸福。有时,还容易给人们带来一些灾祸。相反,如若自身心灵得不到更多的锻造与修炼的话,那就容易使人成为“物欲”的奴隶。至使也就谈不上什么幸福感与快乐感了。

时间能够改变一切,但改变一切的不仅仅是时间。西方哲人亚伯拉罕曾说:“历史上伟大的人,永远是那种自我实现的人”。

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历史丰碑的背后,不仅仅是人们的感叹,更多的是留给人们的思索。与当今多数人那种追求功利的趋势相比,少数人更多的是留恋那种纯洁的情感交流、最为真挚的思想沟通、最为纯真的快乐永恒。

就像有些人常常提起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露天电影”的情结所形容的那样: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哭哭笑笑,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罗马尼亚电影吵吵闹闹,苏联电影搂搂抱抱……其实,这正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一个真实写照。

针对上述所形容的现象,我们可以细细地去分析一下:露天电影正是当年童年中最为快乐的回忆。因为,电影中的生活跟当时的现实生活出现了不少的思想交集。反复的欣赏,来回的琢磨,那些精彩的段落,哪怕是几十年之后,仍然在一些人们的思想中反复闪现,以至于影响了无数人们的一生。

我们可以这样讲,那时候的人们比较纯粹。虽然说生活上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但那时候人的精神比现在的人要富有的多,也就是说人的幸福指数比现在高。追寻原因就是一个,那就是:人们心灵上的充实。

当今社会,由于物质上的丰富,多数人们的功利思想渐渐提升,而心灵的沙漠却正在逐渐扩大。故而,人们的浮躁情绪也正在渐渐占据着大多数人们的精神空间。

用心理学的原理来诠释的话,说白了,人们浮躁情绪的背后,那就是心灵空间的“沙漠化”。换一句话来讲,也就是随着浮躁情绪的扩大化,内心逐渐变成了“空虚”,由此也就渐渐产生了浮躁……其结果,具体表现在人们生活幸福感指数的降低。

按照上述的理解,这样就容易使人产生逐多的“疲劳”感。如:欲望疲劳、审美疲劳、精神疲劳、思想疲劳,以及更容易出现一些带有时代潮流特征的现象来。如:欲望补偿、审美补偿,物质享受的补偿和精神享受的补偿,等等。

因此说,随着岁月的变迁,不断地有某些东西从我们的身边消失。也许是一件物品,也许是一种习惯;或许是某些说法,或许是某种观念。但它也必将给人们留下一种永恒,那就是:精神上的激荡与充实。

精神来源于人们的思想。精神上的享受,源于人们思想与文化上的底蕴多少。故而,我们应该多读一些能够提升自身灵魂的思想素材。即使不是这样,那也应该在现实生活中细细地去观察与感受。即:留心处处皆学问,事事通达皆自省。

古人云:闲暇读书,其乐无穷哉。也可形容为: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其原理简言之:费尽心机,聚剑钱财,万金难买一生平安。

读书与读人

文/欧阳丑宇

读书是眼睛在吃饭,吃进血脉里,哺育智慧;读人是心灵在吃饭,吃进经络中,滋养精神。

人,不吃饭可否?NO!不行。不吃饭就没有了体力,甚至可以丧失生命。那么人不读书也同样不行,不读书则荒芫了头脑,甚至可以丧失智慧。然而,你不读人则更其不行,不读人可以让你失去精神,甚至可以丧失灵魂。在三者之中,我是唯独可以几顿不吃饭,但绝对是不可不读书、不读人的。

我对书的兴趣与喜好,如同视各种美味的饭菜,只要有书,特别是有了好书,我便可以酒足而饭饱了。

一本好书到手,我是绝对不胡乱翻阅的,这如同面对着一道美味,我不会立即狼吞虎咽一样。我先要欣赏那颜色、造型、盛放的器皿,领悟其做工和用心,然后再慢慢品尝。

对美好东西的欣赏与享用永远也不会相同的。有些书我浏览得很快,甚至只看内容提要或里面大大小小的标题,知道它在说什么和用了怎样的方法去说就足已,没有必要字字句句地去费神,因为这样的书都是粗看热闹,却经不得推敲。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在这方面花费得多了,留给美好的东西就少了。但若是我心仪的美好东西,则愿将生命的分分妙妙不惜地投入进去。我要从初识开始,一点一点,一遍一遍地读下去,决不会漏掉点滴的东西。

心绪浮躁的时候,有这样一本好书在手,读着,世界便渐渐沉静下来。日子就变得明亮,身边便包围了许多安祥、和谐的氛围。抬眼看窗外的云,云也飘逸着有了别样的韵致。这时,我就要合了书本,信马由缰地深思默想了。

其实,我写作的灵感往往也就在这个时候才闪现并暴发出来的。

好书是要慢慢读,慢慢受用的,读得快了容易错过许多美好的东西。我读泰戈尔、海明威,读钱钟书、贾平凹从来都是字字句句的去领悟,决不走马观花。读得细致入微,才能真正领略大师的博大精深,才能对泰戈尔的隽勇、海明威的悲壮、钱钟书的深刻和贾平凹的精美了然于心。

贾平凹先生在《我要说的话》里劝告他的读者不要对他的作品期望太高,说:“如果要读,以平常心随便去读,上厕所读也罢,睡觉前读也罢,只要读得慢些我就满足了。”

这是大师的谦逊,这谦逊是真诚的。好书,只有慢慢咀嚼,才能与作者心神相通。

我是没有书房的,但有些许藏书。由于整日的劳作奔波,藏书自然就没有了时间通读。百般无奈的时候,就遐想那一种“心静自得诗书味,室静时闻翰墨香”的境界,幻想着有朝一日不去奔波了,有了整日整日的时间,便设置一间书房,在房里种株莲花或摆挂莲花的作品,蓄一片清心,安安静静地读书,也读莲。

越是这么想,就越是艳羡古时诗人们那份悠闲和自然,竟然悠闲和自然得把书分四季来读,人可分喜好来赏。清人张潮就在《幽梦影》中说:“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经史子集,冬夏秋春,多美的日月。忙忙碌碌的现代人是没有这个福分的了,滚滚红尘,一地鸡毛,日子一天天地浮躁,写书的人越来越杂,书出版的越来越多,价格却越来越贵,读书的人越来越买不起,书越读就越来越少了。

正因为人活着已经很累了,人们便注重了善待自我,善待自己的生命。于是,我也开始善待自己,并用心守候着自己灵魂家园里的一切,包括我心灵的女神,于是,我在读书的闲暇时间开始认真地读人。

读人其实就是在品味人,品味人生。品味着人就总想把所读到的有些许特点的人物变成自己作品中的人物,便挖空心思地想塑造出很适合于自己意向的人与事。于是,我阅读人的同时,便总故意去寻找自己心灵女神的踪迹,寻找到了读着就吃进了经络,滋补了我的精神。

我愿意读人,读我喜爱的人和我所爱的人。于是,就寻寻觅觅地拼命抢时间,找空闲,独自一人静静的、默默的读着、品着、赏析着自己喜爱的和所爱的人。

我喜欢清晨读散文随笔,读得心境恬淡,太阳就升起来了,该上班了;晚上翻阅心灵的档案,查找自己的女神,然后心平气静地读着自己喜爱的人;星期休息或节假日就离开骚动的家,只身来到办公室在空旷中读些诗文,或写些自己的东西。这样,我的生活也就充实了,精神也振奋了,不再有那些烦恼、低沉和无聊。

解读一个能值得读的好人,能影响、感染、幸福和辉煌你自己的一生。

有人说读书是一种种树的另一个方式。这话确实千真万确,读一本好书是为自己的灵魂种一片绿荫,生命葱郁而旺盛;读一个所爱的人是为自己的灵魂种一株树。好树成林便点化生命,滋养精神,润泽灵魂。

我想,我精神的世界和我灵魂的家园就是一片山好水好人更好的天地了。

咏梅

文/刘玉宝

早晨上班时,看见邻居家楼下的蜡梅又开了。小寒季节,第一场小雨淅淅沥沥下了大半夜,室外渐觉寒气逼人,只是那蜡梅反倒倍显精神。这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扬无咎的《雪梅图》,卢钺不是说“有梅无雪不精神”么,现下想来也无非梅有雪的陪衬,精神越发焕发罢了。因此,心下就更期待一场雪,就想人也该存着点梅花的斗寒精神。生活不可能都一帆风顺,太顺就好比心电图的直线,虽说这只是个比方,也唯有曲线才生龙活虎。

雪花纷飞的季节,我会用相机拍下雪底梅影,与朋友分享,但关于梅的种类,我却始终懒得去区分。拿眼下刚开的蜡梅来说,冰肌自有傲骨,任凭风吹雨打,还是屹立寒枝,任由暗香浮动。许多人喜欢梅,弄梅桩摆放案头,又或者有插梅的喜好,折枝梅花插到瓶子里,一两个月枯了,花还在枝头清雅依旧,断不失君子之风。

活在当下,心存美好。梅为扮靓冬天而生,又是报春使者,花骨朵里自然饱含春意。只要梅花开了,春也就悄然近了。

欣逢太平盛世,赏梅的地儿也多。武汉东湖、南京梅花山、无锡梅园、上海大观园,大观园内还有珍贵的“银红台阁”老梅,可惜无缘得见。每年花季,游客蜂拥,度假赏花的人络绎不绝。也有人干脆就把帐篷搭进梅林,学赵师雄醉卧梅花林,甚是快意。街头,有女孩用贴纸仿梅花妆,既悦己又愉人。有一年,我跟报社朋友去梅花山竟然享受了一次免门票待遇,心下感动就写了篇访梅文字,刊登到报纸上算作酬谢。由此,也算不虚此行,不负梅花。

梅不光是花美,果实也别有滋味。《摽有梅》毛诗序说“男女及时”就借梅起兴。过去人烟稀少,加上征战不息,繁衍人类就成了社会最迫切的需要。其时,女追男是寻常事,还得趁早。“摽有梅,其实七兮。”再不下手可就掉光了,掉光不可怕,怕的是心仪之人成了他人的东床!

虚虚实实,曹孟德不过一指就能让士兵望梅止渴,由此可见,梅花可用来欣赏,梅的果实也着实诱人。《大戴礼记·夏小正》中有“五月煮梅为豆实”。历史上江南梅花享有盛誉,也大多是因为梅实可以享用,导致后来许多地方遍植梅花,留下许多文坛逸事脍炙人口。“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青梅煮酒何止三国,古往今来多少英雄气久久回荡在梅林。有时候,我就借梅花劝导晚辈,遇到多少困难都别当回事,唯有勇敢坚强,方能守得云开日出,天朗风清。

当然,要说浪漫还数古人。梅妻鹤子的林和靖一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让无数诗人艳羡,也让许多文人墨客追捧,写的写,画的画,顿时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即便梅花知音林和靖再生,也当拍案叫绝。

梅花让人倾心,吟诵不衰。设想在一个雪花纷飞的夜晚,伫立水涯梅侧,清雅绝尘之地,耳听“梅花三弄”,口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不是只羡梅花不羡仙!有一位东海老乡也是梅痴,他叫何逊。梁朝人,曾任扬州法曹,经常吟咏在廨舍一株梅花树下,竟至不舍,以至于后来居洛思梅,还特意请求再调扬州供职,终身侍梅。

梅花有许多品种,什么红梅、杏梅、江梅……反正我也道不清,但最喜欢的还是绿萼梅。宋范成大的《范村梅谱》上说:“凡梅花,跗蒂皆绛紫色,惟此纯绿。枝梗亦青,特为清高,好事者比之九嶷仙人萼绿华。”可见绿梅实属稀罕。《六帖》也说李白游慈恩寺,僧献绿英梅,只是不知是不是同一个品种。每次去赏梅,见其韵胜格高,都会被她浅莹莹的嫩绿所迷,仿佛眼前站着的是一位穿着绿裙的江南女子,冰肌玉骨。正所谓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天下尤物,何妨花下一醉。

文人雅士最喜梅花。明高启有梅花诗九首甚是惊艳,但曲高和寡。直到清张问陶的梅花八首问世,遂成梅花双璧,相映生辉。有道是“美人遗世应如此,明月前身未可知”。诗人痴,尤为梅花癫!

梅花以其品性赢得了国人的喜爱,虽富不过牡丹,照样国花榜首争一二,堪赏耐赏。早在唐宋时期,大庾岭、孤山、罗浮山、邓尉和西溪梅花就已久负盛名,加上文人墨客追捧造势,花魁之名当仁不让。即使后来一些赏梅胜地梅花稀疏了,也依旧不妨碍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长盛不衰。就像元末画家王冕的《梅先生传》说的:“先生之名闻天下……遇会心处,辄婆娑久之。”如此,严冬何惧?

如今梅花广为栽培,成了许多地方的热门旅游项目。镇江也有不少地方梅花都值得观赏,再过些日子,不止宝塔山梅花会如期盛开,金山、焦山、南山的梅花也会绽放枝头,迎来络绎不绝的赏梅人。

元旦精神

文/郭文斌

元旦,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大家都知道元是开始,是根本。古人讲“一元复始”,它告诉我们,到哪里去复始呢?到一元那里去,不是二元,可见它就是根本的生命力!还有,旦——早晨刚刚出来的太阳。这两个字都在告诉我们:什么是最有生机的状态。

对,从日子里的元旦,过渡到生命的“元旦”,就是这个关键词——生机。我们常常讲元气,一个人一旦伤了元气,你再补、再医,也医补不回的。可见保持我们生命力的是元气,它是我们生命的春风。因此,在这一天,来体会一下带有“元气”意义的文化,就显得无比重要。

什么样的文化,可以称得上是具有“元气”呢?元旦是阳历的新年,在农历的新年,我们会贴春联:比如前面提到的“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再比如“三阳开泰从地起,五福临门自天来”——今天我们要找的答案就在此中。

三阳开泰、五福临门,指的是吉祥如意、平安喜乐等人们所祈求的幸福。它们如何才能得到呢?古人为我们道破了天机——“从地起”“自天来”——天、地,这两个字眼里暗藏玄机。

关于天地,老子讲过,“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中国古人强调效法天地,因为天地精神中有圆满的人格典范,有生机之元。孔子最欣赏的弟子是颜回,因为他“不迁怒,不贰过”。孔老夫子为什么要首先强调不生气呢?当年搞不清楚,后来在讲授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突然明白了。人为什么会生气?生气是因为自我被冲撞啊;人在什么情况下不生气?无我啊。那么,如何才能无我?利他,差不多是一条路;用时尚的说法,就是通过爱别人。

于此,天地给了我们最好的参照,那就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我们且不要说像颜回那样完全消灭自我,就是把自我尽可能地弱化,快乐也会成倍增长。因为烦恼和焦虑来自患得患失,而要消除患得患失,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掉得失心。反过来,一个人如果还有得失心,那他离快乐、离元旦精神,还有很远的距离。

关于天地,老子还说过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有些人将此看作天地无情之证,其实大错特错了;“天地不仁”,正是一视同仁呀!就是眼中的万事万物都一样呀!孔老夫子说,自己是到六十才达到这个境界的:耳顺。什么意思啊?耳顺了——别人赞美他,他开心喜悦;别人批评他,他也喜悦。得志,他喜悦;不得志,他也喜悦——都一样呀!这也是让我们去掉得失分别心的一大妙招。

所谓元旦精神,实际上就是要学习天地精神!这种精神的实质是什么?总结成两个字,“奉献”。记得小时候,天上还满是星斗,许多人还沉浸在梦乡,父亲就赶着老黄牛下地了,那串叮咚叮咚响过巷道的铃声,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从老黄牛身上,我知道了什么叫任劳任怨。那种不辞辛苦的乖顺,真让人感动。还有禾苗,如果你盯住一棵禾苗,每天观察它成长的轨迹,就能理解做母亲的某种感觉,体会到母亲看着孩子从出生到一天天长大的那种感觉。还有杏子,从一朵花,到一个青杏,再到成熟,最后奉献给主人,那个过程,悄无声息,却惊心动魄。

当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们平时吃的东西,全是种子,心里就打过一个闪电。每次用夹子捏核桃,我都有一种强烈的罪恶感,一个那么完好的世界,却让我们咔嚓咔嚓地捏破。终于明白哲人为什么要说,如果不是一个奉献者,活着就是犯罪。只要活着,我们就得吃喝拉撒,而每一次吃,无疑都是破坏。一粒米是一个世界,一个苹果也是一个世界。每天,有多少个世界到了我们的胃里,而它们,是种子。这些种子如果到了田野,将是一个无法估量的生机。

因此,我们的生机,我们的元气,归根结底,都是天地给予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参天悟地,学会爱,学会奉献,学会自修。这,也许就是元旦精神吧。

诗书千古,精神永存

文/康玉琨

人的生命往往极其脆弱,更不用说碰到意外了。地震、海啸、车祸、山体滑坡、各种绝症都让人们猝不及防,甚至在梦中,就从这个世界到了另一个世界。因此,人们无奈地感叹:“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

谎言更是犹如肥皂泡,一戳即破,或者不戳自破。1899年9月,被尊称为“人类免疫学之父”的俄国生物学家梅契尼科夫在法国的一家报纸上声称保加利亚人是全世界最长寿的民族,在该国的一个原始村落里他发现了一种叫做“酸奶”的神秘饮料。1904年6月8日,梅契尼科夫在法国巴黎的演讲中声称,喝酸奶可以让人活到200岁,头发永远不会变白。颇具讽刺意味的是,1916年,梅契尼科夫死了,他只活了71岁。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有幸来到这世上走一遭,总得留下点什么。既然生命难以长久,那权势与财富呢?好像也不行。虽有“官二代”“富二代”的说法,但失势之后“门庭冷落车马稀”“富不过三代”也是显而易见的。董卓、和珅、杨国忠、魏忠贤等等都曾权倾一时,可是都很快灰飞烟灭,只留下恶名。

如何留下美名、千古传扬呢?靠别人吹牛拍马、歌功颂德吗?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已经给出了答案:“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其实,历史已经证明:诗书千古,精神永存。

体现民族精神、历史传承的文化经典哪怕历经劫难,就算“焚书坑儒”,也是毁灭不了的。《论语》《孟子》《庄子》至今仍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人们仍是百读不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这对“乐府双璧”仍是人们喜爱的诗篇。

公而忘私、舍己为人、救苦救难的民族英雄、时代楷模,人民群众自然“永远记住他”。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将军数十年献身新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扎根西北荒漠,45次核试一次不落,拥有多项发明和军功。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戴着氧气面罩的他,用信念支撑着大脑,硬是在家人的搀扶下,在电脑中查找、下载、保存着宝贵的资料。他一再告诫自己:“我不能躺下,一躺下就起不来了。”最后,林俊德将军成了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成了全军挂像英模。因为他虽然“做隐姓埋名人”,却是“干惊天动地事”。

有道是,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只要融入时代洪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多做贡献,哪怕做的只是点点滴滴的小事,哪怕一直默默无闻,老百姓也会记住他的。别忘了,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木槿物语

文/小黄平

趁着端午节放假,妻要看去岳父母,特别是来普定看母回去个把星期的岳母。她买了不少东西,有二十来斤重,她身体疲弱,要我陪她去,目的是让我给她当小工。

因为我明天值班,并且值班还有重要的事需与某单位合作,所以下午我就回来。按常规得从李后庄走路到讲义寨乘坐安谱公交。可我没有,因为时间比较充裕,我想考察陈旗之东的地理环境,故操前往沙戈方向的机耕道而行。我估计着山势,七弯捌拐,直到远远看到高子塔的山形,明白几百年前古驿道从那地方直通安顺的便捷。之后我又看了看阿宝塘北流的水,出寨后沿讲义老村后的那匹好几百米长的山脉而西,到了白岩新镇流北入人工河道石旮旯公园方向。

最令我感触至深的是我路上折木槿的情景。

我住审计局宿舍的时候,楼下邻居毛哥家前院种了棵木槿,开每到春天,雪白的花开满树时,不但有蜜蜂嗡嗡的勤劳身影,还有蝴蝶翩翩起舞的诗意。早晚还会有鸟儿瞅准花蕊上的虫子前来美餐。更重要的是它的花,不但可做美味佳肴、亦可入药治病。妻曾用它调蛋花以为美食,且药食两用,不亦久乎。因此,听说这树可以纤插,于是我提刀砍了一枝,插在房后毛哥家房顶上。那是我婚前在那房项上种竹荪留下的泥土。这枝条居然毫无疑义地成活了,而且很快就长大长高并开起花来,一年比一年开得多,开得美。十年后购了新房,觉得它既是落叶木,又像杨柳一样,只要有土有水,随便都插得活,不但烂贱,而且招虫,所以就没想到将它移栽到新房的院子。

我在折枝时,还以为用力猛折就如愿以偿,没想到这枝如棉,折而不断!不但有如麻线一样绵扎的皮,那枝因折而裂成麻线似的丝,就是弄不断它。我于是用指甲分细,再用指喡刀夹断才如愿折到手中。当我拿着这木槿枝时,我才想起中午吃饭时岳父说李后庄下了两场白雨,地上铺了一层,有的比苞谷籽大的话。因为我枝枝在手后,无意间看到这枝上的叶,没有一片是完好的!而这叶虽残迹班班,却透着生命的绿。再看看枝干,裂痕遍身,像冬天老农手上的裂纹。可虽如此,这木谨枝,虽连续遭受雹雨重创,却依然不叹息,不抱怨,不卑不亢,在自我疗养之中,坚强向上!因此我对木槿油然而生敬意!

种植木谨,就是种植一种精神!让它时时提醒我,在人生的路上,不管处于什么年龄阶段,也不管遇上什么样的挫折,绝不可缺少的,是一种始终不俞的、敢于战胜一切的信仰和精神。这种精神,虽然我们伟大的民族不断抗争和奋斗的历史,以及那些用生命和鲜备诠译信仰的仁人志士早就告诉了我们,但在物欲横流的现实,这种精神遭到了极大的挑战,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因为过度追求享乐的思想,让很多少沦为行尸走肉、甚至人渣而不自知,让我们为民族复兴的骨气有所不足而担忧。

永恒的红船精神

文/叶剑秀

去嘉兴南湖游览,当然是追寻着那艘光芒四射的红船去的。

南方的初夏,柔软的细风裹着浅淡的丝甜,拂面扑来,把人就温润了。正赶上晴天丽日,热情的阳光好客,闪烁的光晕直往身上泼洒,片刻工夫,我们已是心潮汹涌、激情澎湃了。

南湖安详静卧,妩媚动人。湖水如影,绿波莹光。踏上游船,向往与感动仿佛就在那个瞬间,凝结成一腔庄严的敬畏。

登上湖心岛,走过烟雨楼,便看到那艘灿亮夺目、改变民族命运的红船了。

瞻仰红船,不仅仅是因为船身赤红的颜色,而是一仄画舫里蕴含的高尚信仰和喷发出的惊世光焰。

在1921年那个赤日绚烂的7月,十几位热血青年,胸怀拯救国家危难的豪情壮志,会集于繁华都市上海,共商建党大业。然而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阴霾突袭,一次秘密的红色盛会被迫中止。未竟的事业初露曙光,建党伟业岂能半途而废。一行人冒着生命危险,从上海分头转移,于8月2日先后抵达嘉兴南湖。为避开盘查和拘捕,这些书生模样的青年假扮游客,登上了湖心岛的烟雨楼。就在那天午时,阳光依然明丽,他们悄然走进那艘八块大洋租来的红船。至下午六时,在那艘中型画舫的船舱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圆满闭幕。

一个伟大的政党出现在世界东方。夕阳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跳跃,面对满天风云变幻,前途艰险莫测,十二位会议代表,有力地举起拳头,发出共同的铿锵誓言:共产党万岁!世界劳工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烟雨楼亭默然静立,见证了“开天辟地”的辉煌时刻,一湖烟波无声,铭记了改变时代的高亢呐喊。

这艘“一大”纪念船被称之为“南湖红船”,停泊在烟雨楼前万福桥旁的湖面上,供人瞻仰。遗憾的是当年开会的游船,在抗战中毁于战火。现在的游船,是1959年根据当事人回忆,呈请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审定,按模型原样仿制的一艘画舫。1964年4月,董必武同志视察南湖,仔细察看纪念船后,感慨万千,遂题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这艘仿建的红船,船长16米,宽3米。内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右边有一条夹弄通道,中舱放一张八仙桌,周围放桌凳和茶几。当年中共一大会议就是在中舱举行。前舱搭有凉棚,房舱设有床榻,后舱置有橱灶等物,船艄系有一条小拖艄船,看似为当时接人购物船只,实则为放哨瞭望所用。仿建的船内的屏风、雕刻图案,保持原来模样,栩栩如生,向人们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场景。

红船启航,就在那个火红的7月。一束闪烁的星火,疾速蔓延,把中华儿女的激情燃烧,把黑暗的角落照亮,以不可阻挡之势,燎原于华夏大地。

红船,是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的高度,是发展的方向,是奋进的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在红船身旁站定,抚今追昔,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重温九十八载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在外敌恃强凌弱之际,毅然决然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勇当舵手,引领航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在一次次血与火的淬炼与砥砺中,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同进步共成长。中国共产党人勤劳、智慧、坚毅的精神品质,一代代薪火相传。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风骨气节,早已铭刻在人们灵魂深处,这便是鼓励我们奋然前行的红船精神了。

红船如一支巨大摇篮,悠然停放南湖一隅,瞻仰的人群川流不息。依依惜别的一刻,凝眸回望,夕阳斜照,霞光如织,仿佛在一池红韵的湖面上织出镰刀斧头的图案,瞬间凝结成一面神圣的旗帜,上面写满信仰、初心和使命。

寂寞在细碎心语里

文/张志华

总觉得生命是孤独的。生于偶然,长于孑然,死于必然,交织在身前身后的人倒是无数,可又有几个能交心相知?于是,孤独是我的常态,寂寞是我的影子。

我年少时曾经伶牙俐齿过,爱说爱笑,直到刘姥姥进入大观园般地入了城,出口的乡土俚语引起别人的嗤笑,从此,我沉默寡言,为了那脆弱而不堪一击的自尊心。心是一汪奔突汹涌的泉,堵住一个出口,必将冲出另一个决口。寡言的我无法成为谈笑的主角,便躲进小屋,开始了笔与纸的触碰和交流。开心的、不开心的、沮丧的、出乎意料的事,都可能成为我的“写资”,时间长了,我开始喜欢这种文字组合的游戏,每行字句的整齐排列,每段故事的交织闪烁,都能感觉到心情的跌宕和愉悦。在书写的过程中,像心语默默流淌过芳香的青草地,像心田优雅地吟唱在恬静原野林。独享寂寞的时候,我是冷峻的冰川,一任心语汩汩成河……这种感觉正像作家雪小禅说的:孤独的人都养着一只精神的孔雀,独自在自己的精神花园里散步。我无法与人分享其美妙,却能慰藉自己孤独的灵魂。

丰子恺在病中写过这样一首诗:“岁晚命运恶,病肺又病足。日夜卧病榻,食面或食粥。切勿诉苦闷,寂寞便是福。”在他的眼里,年老、疾痛、贫困统统不算什么,只要还能享受到上天赐予的寂寞清福,便知足了。我想,丰子恺一定是个守得住寂寞的人,他是个能让寂寞开花的人。记得作家顾晓蕊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文章的结尾很精彩:“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是啊,人可能是不同的,有人崇尚繁华,有人喜欢安静,可不管哪种人,都需要找到精神的支点,因为只有让心花开放,人生才能拥有芬芳的味道。

微笑的力量

文/门子小资

微笑是季节最美丽的果实。籍以融融春意,轻展眉宇,绽放笑容,快慰中,窗外已沸腾百花的歌声。

教师是爱的播洒者,盈盈笑意,谦谦仪表,绿茵田垄,拓荒耕耘,是大江东奔驰骋,如参树根柢唯一。

我欣慰,由于微笑,这个世界上最生动的表情,暖意课堂,引歌喉婉转,明媚校园,育桃红李白。

我庆幸,由于微笑,我们的心灵,阳光下洗礼,色彩中升华,如沐丹阳碧海,清爽高远,诗意斑斓。

我自豪,由于微笑,我们的教师,贤哲仁爱,豪放坚定,我们的教育,文明畅达,日月齐辉。

如果说,信念是精神的脊梁,微笑则是力量的手语,微笑促红梅开放,与彩霞比美。我们让微笑灿烂如花的同时,一种大爱也被高高举起,又款款漫开,嵌入骨髓,永恒明天。

微笑与你同春。纵然脚踏泥泞,坎坷险阻,也会勃发意志,飞扬精神;即便青丝暮染,清风两袖,亦能安乐其心,洒脱达观。

微笑是天地之大美。微笑溢于脸,染于心,传于情,寄于意,是春风沐浴,竹下弹琴,幕天敞扉,万顷花溪。

有微笑就有生命印迹,四野金波拍岸,漫山硕果为霞;有微笑就有声音响起,笑溢春草浓绿,喜闻晨书低语。

微笑的魅力是穿越,而讲台是师者的舞台,伊岭躬身群芳路,千种风情寄青山。

用微笑快活地迎接每天全新的太阳;

用微笑深情地拥抱脚下苍茫的大地;

用微笑真情地馈谢学生天真的目光。

山高水长,灵光雅气。举一朵梅,迎遇春天……

《单独中的洞见Ⅱ》之八 ——精神、灵性

文/张方宇

1. 没有哪一种优越能够像精神和灵性上的优越那样,让一个人真正地免于自卑。

2. 除了精神和灵性,人与人的其他差距只是大与孝多和少的区别,但他们仍然在同一水平面上。只有在精神和灵性的层面上,人与人之间才产生了垂直的落差。

3. 一个人最不愿意承认的,莫过于别人在精神素质上相对于他的优势了。因为,这不仅仅牵扯到一般意义上的面子问题,它甚至已经关系到了双方在生物进化上的排序和地位,这是他绝对无法忍受的。

4. 有些人的神态和体态,已经反映出其内在独特的精神世界;而有些人在精神上所呈现出来的,也只是其肉体欲望的延伸。

5. 当内在的精神消散,其外部也将失去清晰的轮廓。对人来说,灵魂涣散的直接后果就是肉体的松弛。

6. 一个平庸的人只能看到别人的身体及外在所拥有的东西,他不会发现别人内在所具有的精神素质。

7. 要发现别人身上所具有的优异素质,一个人自己就必须多多少少拥有这种素质。

8. 当我们试图探测别人内在的深处,却没有发现他们的灵魂,只见沉渣泛起。

9. 物质的世界,那里也许会发生一些巨大的事,但永远也不会发生伟大的事。

10. 物质从来就不会直接使精神变得伟大。

11. 人一旦变得现实,随之而来的就是精神上的生锈。

12. 那些从来没有品尝过精神和灵性快乐的人,必定会在物质上追求一种极致的生活。

13. 追求外在的奢侈是因为内在的贫瘠,当一个人已经丧失了内在成长的可能性,那么就只剩下追求奢侈这一条路了。

14. 人只能通过精神和灵性的成长--而不是通过竭力地掩饰自己的动物性--来变得伟大。

15. 外在的成长是一种掩埋,内在的成长是一种绽放。

16. 低劣是精神狭隘的同义词。一个人越是低劣,他就越是不能相信世界上那些崇高和神圣事物的存在,因为他以自己内在的可能性去估量其他一切事物的可能性。

17. 一个心灵狭隘、粗糙的人,他只能活在一个异常狭小的世界中。一个人自己活在什么层面,整个存在就只向他显示那个层面。

18. 一个人灵魂的强度,就是真理能够对他产生冲击的强度。多数人还不具备承受真理的能力,他们的灵魂还太赢弱。

19. 如果说一个赢弱的身体无法享受性的欢娱,那么一个赢弱的灵魂也同样没有能力去享受那些由智慧和艺术带来的更为高级的美感愉悦,这种能力的缺失可以被认为是灵性上的性无能。

20. 叫绝是一个人的内在智慧与一个外在智慧相遇而产生的一个高潮现象,它相当于精神上的叫床。

21. 当灵感出现时,那是令人心醉神迷的,它是一个灵性上的性高潮。

22. 任何意识领域中新颖而独特的东西,对那些精神平庸的人都是一个不小的打扰,那甚至被他们视为一种挑衅。

23. 但凡天性高贵的人,他们对权力都怀有一种本能的排斥。

24. 一个具有自己独特性的人,也能够并且乐于欣赏他人的独特性。

25. 只有当精神能够完全自由,亦即它从欲望中完全独立出来时,它才成其为精神。

26. 欲望产生下坠,灵性产生向上的浮力。

27. 深刻的东西之所以耐人寻味,那是因为它更接近于事物的本源--亦即那个无限、永恒的万物之源,那个味道正是从那个源泉蒸发出来的。

28. 越是深刻的东西,就越是值得反复回味,只有深刻的东西才拥有一种纵深度。深邃,其本身就有无穷之意。

29. 越是深刻的事物,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感便越持久。而那些肤浅的东西,给人就只是挠挠痒而已。

30. 深邃的东西总是好的,即使它是死亡;肤浅的东西总是不好的,即使它是生命。

31. 到处游荡,你可以看到更多,但唯有当你停下来定在那里,你才能看得更深。当一个人能够看得更深,他就不需要再看得更多。

32. 肤浅的人对深刻的事物怀有一种本能的排斥。所以,即便是深刻不经意间偶尔掠过肤浅的地盘,前者也让后者极为不快。

33. 崇高的事物,就是那些能暂时驱散一个人欲望的东西,崇高是一种自我被削弱的状态,一种相对无我的状态。

34. 对真理的需要和渴望造就一个人的灵魂。

35. 境界意味着它是不实用的,它是非功利性的,欲望对它鞭长莫及,那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为境界。

36. 一个现象的等级越高,能够参与其中的人就越少。一个能够被拿来分享的丰富,还不是那种终极的丰富。

37. 文学作品如果没有上升到哲理和灵性的境界,那么它就只是充当了这个世界的装饰和点缀,以及人们精神上的麻醉品。

38. 凡是完全源自于灵魂的创作,都属于神来之笔。

39. 只有在灵魂中才会产生原创。原创在这个世界上之稀有,正是因为灵魂的稀有。

40. 凡是模仿的东西,都不会给人以浑然天成的感觉,因为它里面没有一个统一的灵魂。

41. 只有灵魂才会拥有一种清晰的风格。

42. 拥有灵魂,就意味着一个人能够与神圣的事物产生感应。

43. 当一个人已经品尝过神性的滋味,他就不可能再对世俗抱有一种严肃的态度,相反,他将以轻松和谐谑的态度对待世间的一切。

44. 因为我们自身不够纯净,所以我们无法感知纯净的事物,主要是那个敏感度丧失了。

45. 如果要让一个房间通透,那么就要把窗子打开,让风吹进来,让阳光透入。内在的世界则相反,如果一个人要让自己的灵魂通透,那么他就应该关闭所有感官的窗户,甚至要关闭思维。

46. 当内在变得清晰,自然就会有喜乐渗透出来。

47. 一个清醒着的生命才会熠熠发光。

48. 唯有内在的不断成长才能让一个人始终保持新鲜,也只有这种新鲜度,才不至于使一个人对自己产生厌倦。

49. 每个人之于自己才会有真正的成长,别人之于我们多半只是一种干扰。

50. 物质的事可以迁就,灵魂的事则无法妥协。

51. 那些让我们分心的事情并不能真正地拯救我们,而那能够拯救我们的,我们却从来不去关注它。

52. 如果我们要拯救自己,就不能把自己一直分散到外面的事情上,而是要向内集中。

53. 外在的成功需要一个人去进取,内在的成长则从撤退开始。

54. 灵性和野心无法在一个人身上共存。

55. 人更应该去生下他自己,而不仅仅只是在肉体上繁衍后代。

56. 一个人必须攀上精神的高地,唯有这里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俯视者。俯视者通过俯视自己而超越自己。

57. 精神的成熟,就是走过从仰望这个世界到俯瞰这个世界的过程,直到最后能够平视这个世界。

58. 真正的自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那需要一个人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在,那需要一个人拥有一个独立的灵魂。多数人并不能承担得起这样的奢侈。

59. 只有精神才值得崇拜,也只有精神才会去崇拜。

60. 看不到别人的灵魂,这本身就是对别人最大的不尊敬。有了这个根本的不尊敬,一切表面的客套和礼节都已经索然无味。只是,一个自己有灵魂的人,才会觉察到别人是否有灵魂。

61. 人若是没有灵魂,那么他最多只是一个高级工具--一个能够发明其他工具的工具。

62. 只有两个灵魂才能够真正地交融,也只有两个灵魂才懂得怎样在彼此之间保持最佳距离。

63. 精神上的空虚就像一个无底洞,尽管人们一直以财富、权力和名声等各种物质手段去填塞它,但那些东西仅仅在洞口稍作停顿,便坠入深渊消失不见了。

64. 对这个世界越来越感到陌生,这是一个人内在成长的迹象。

65. 一个已经没有了欲望的人,这个世界对他来说就已经死去了。只有当一个人对外在的世界死,他的内在才会活过来。

66. 如果把灵魂比作国王,那么心灵就像忠臣,而头脑则是奸臣。

67. 我们更容易从艺术作品中发现灵魂,而不是从别人身上看到灵魂。

68. 我不相信大自然仅仅是物质性的,它一定有自己的灵魂。

69. 就两个人而言,最近的是他们灵魂之间的距离,最远的是两个自我之间的距离。两个没有灵魂的人凑在一起,那将是一个悲惨的事件。

70. 头脑知道高兴,心灵知道喜悦,灵魂知道极乐。

71. 灵性亦即对神性事物的体验,它的最大障碍不是人的动物性,而是人的理性。

72. 悟性超越于理性,悟性起始于理性止步之处。

73. 通过头脑,你与别人连结,你与物质世界连结。唯有通过灵魂,你才能与神性的事物连结。

74. 人若是有灵魂,他就可以很喜乐地与自己在一起。人若是没有灵魂,那么无论对于他自己还是别人,他都是极其乏味的。

75. 一个能拥抱自己灵魂的人,已经不需要再去拥抱别人的身体。

76. 一个人若是能够独自完全喜乐、无条件地喜乐,他就不会再期待任何事情--即便是爱情。

77. 任何庸俗的东西都有损于一个人的灵魂,平庸的人是没有灵魂的。

78. 平庸就像湿热沉闷的空气,窒息人的灵魂。对孤独的渴望,其实就是灵魂想要摆脱庸俗那种窒息感的冲动。

79. 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必然是肤浅、空洞的,这样的人没有创造力,没有独特性,没有某种可以向外绽放的东西。

80. 人与人之间并不会因为朝夕相处而变得相似,却可以通过各自内在的成长而在心灵上趋于相近。

81. 头脑是燥热的,心是温暖的,灵魂是清凉的。

82. 与一个人的内在可以达到的深度相比,整个外在的世界都显得肤浅。

83. 当一个人与整个存在交合的时候,他的灵魂会以各种姿势翻滚。

84. 当一个人溶解的时候,他就知道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即他只是一股能量而非形体。

85. 当一个人已经看到过了自己的本来面目,那么他就不会再关心别人对他的评价。甚至,别人的看法只是为他提供了一些娱乐而已。

86. 把意识从自己的身体和头脑中分离出来,一个人将体验到不死。

87. 我认为的浪漫,是一个人在精神和灵性上所达到的境界。

摘自张方宇《单独中的洞见Ⅱ》 作家出版社

草之精神

文/敬东润

做不了太阳就做星辰,来点缀夜空;做不了白云就做雨滴,来湿润空气;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来装点绿色。然而,我,就是那株无私奉献、为大地装点绿色的小草——

夏天到了,这可是我们生长的好季节。白天的时候,我看见有几只胖嘟嘟的小鸟在学飞呢!他们在我身上蹦来跳去,有时还会在空中“扑腾”几下,不过没有几秒钟,他们就重重地砸在我身上了,可是我却一点都不疼。远远看去,几只小家伙就像几团棉花在无边的绿毯上打滚呢!瞧!那还有几个小孩快快乐乐地在草地上打闹,还有一个小淘气嚷道:“快来啊!趟在草地上可舒服了,还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这话,我真是快活到极致了,就像插上翅膀,飞上天了!到了晚上,夜深人静,可我总想做些什么。正好,甲虫弟弟成了我的首选目标,我把他们搂在怀里,用我温暖的体温给他们营造了一个幸福的小窝。哟!你看他们睡得正香,还“滋滋”流着口水呢!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们就是这般坚贞不屈、不争夺名利。虽然我们默默无闻,很是平凡,但我们依然无私奉献、舍己为人,我们被践踏也无怨无悔,因为总会有人对我们那朴素的面容与那美好的品质无比敬佩!

唯有精神长流传

文/庄学

青铜器,是3000多年前工匠们的作品。橘色的灯光柔和地打在这些珍品上,似梦似幻而又具有通透感。它们形制各异,器具表面的纹路和线条,甚至一些花鸟、人物,如同高天流云,使人击节赞叹。

凝望这些精美的青铜器,让人不由得想知道,使它们散发出熠熠光辉的工匠们是何样的人,他们有着何样的大脑和何样巧夺天工的手,是如何椎心泣血地制作而留下这些瑰宝的。恍惚中,一个个如明星样的人物出现在眼前:鲁班、欧治子、莫邪、张衡、庖丁、黄道婆……还有那些数不清道不完的三百六十行中的“状元”们。

膴膴周原,堇荼如饴。其实,何止周原,根植于中华这块土地上的文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发展的脚步。在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中就发现了铸铜作坊,西周时期洛阳北窑的铸铜作坊面积达10万平方米,也是优秀工匠们麇集的地方。他们是中华民族肌体上一根根骨骼和柔韧的脊梁,在历史的天空中,流化成为“唯实笃行、精益求精”几个大字。

铸造青铜器,首先制模,在模上雕刻出清晰精美的花纹和复杂的线条甚至还有人物花卉;其次是翻制泥范泥芯,阴干烘焙;再次组装、固定与浇灌……最后是加工、修正、磨去毛刺。每一个工艺环节都需要极高的手艺与用心,一环废而全盘皆废。黏土与砂是需要配比的,工匠们经过了多少次多少年的试验烧制,才达到了理想的程度?我想其中的艰辛、磨难与反复,是我们这些后人所不能想象的。对于那些形制、图文复杂的器具,工匠们早在3000多年前,就发明了“分铸法”,即二次铸造,将那些诸如把手、提梁一类小的构件事先铸好,然后将它们嵌在待浇铸的器物主体的范内……如果说,青铜器制作的技艺是工匠们的筋骨的话,那么其“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则是工匠们的风骨。

多少帝王将相转眼成空,唯有默言的青铜器们为古代工匠以及他们所践行的精神,扬起了凝重且骄傲的旗帜。穿越历史的通道,“奇技淫巧”渐进到了现代科技,但是蕴涵其中的“工匠精神”则永恒不变。一个精心铺好地砖的工人与研制卫星上天的科学家,同样因为“精神”,而为人们所尊敬。传承的中国工匠们不仅仅是手工业者,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颗朝圣般虔诚的心。

如今,远大前景已擘画。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应该是具有创造创新能力的大国工匠精神。历史可以回顾,科技可以发展与更新,唯有精神长流传。

我很重要

文/孩子他爸

冬行春令实属不详’!总以为时光磨灭不了,风雨侵蚀不了的心碑是多么纯洁的圣物,其实都是虚荣的精神欲望,是阿Q二世的精神胜利法!以前,我觉得我就是阿Q的子嗣,我在畸形地醉心于自己的幻境,渲染自己在别人面前的魔力!

虽然我一直与金钱背道而驰,与用黄金装饰身体部位,弥满金粉气的世俗,炫耀式的相悖,可是我这种苦行僧似的虚荣精神生活不更加龌龊,更加贪婪吗?我居然清高得如此糊涂,虚荣得如此天真烂漫!将生活的命运和希翼寄托在精神的骗局上,用自我陶醉赢得暂时的心理平衡,用精神的贪婪骗局赢得自我魔力,掩饰物质的空虚与麻木!

花里胡哨是浪子的形象,装腔作势是混子骗世,性情造作是文人造作!何必为了心中刻意形象而活得那么虚伪呢?何必为了意境中贯穿充盈脉脉的隐隐情思而扭捏作态呢?

以前,我总是怀有艺术性的悲剧感,总是活在逃避与凄惶中,灵魂深处的潜意识就是自闭自弃,每一次遭遇,不是面带微笑,昂首挺胸地去面对,而是冷冷地凝在自己的暮色里!现在,不!我要让燃烧自我的现实大气旗帜在胸中猎猎高扬,拒绝猥琐与畏缩,历练出顽强张扬的意志和时时闪亮的至刚人性!我要姜玉婧对心灵允诺,对生活宣布----我很重要!我会成功!

对于无法承载的亲情,谁敢说我不重要?我是亲人们不可重复的孤本,如果我不幸,他们会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飘荡;如果没有我,他们的心会皱缩成石头,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如果我成功,会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的心底;如果我消失,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所以,我很重要!我会成功!我会付出大爱!

对于手足般的友情,我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朋友,就是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不会找到一模一样的成品;朋友,可以肝胆相照,肝脑涂地!面对这么珍贵的圣物,我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

对于我的理想,我是它不可或缺的主宰,没有人能代替我!连一个没有生命的东西都需要我的完善,难道,我不重要吗?

为了这些重要,我应该轻轻松松洒洒脱脱地活着!物质和精神的欲望是坐标中的一个点,它们与周围的一切必然存在着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同志们,摒弃那些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贪婪欲望吧,不招摇过世,潇洒一回吧!

春天是一种精神

文/鲁庸兴

又是一年春草绿。春天是开始,春天是希望。古往今来,她当之无愧地被人们颂扬着、歌唱着、赞美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天是温暖的季节,冰雪消融,春风吹指,大地充满生机——阳光明媚,鸟儿歌唱,草木萌芽…… 似乎,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惊喜,为了王孙草满靡靡道的繁盛,为了一波压尽千山远的惬意,为了丽日熏风春水晩的舒心,为了红楼白榭绿洲晴的微笑,于是有了花期千万里的梦想。人们赞美着绚丽多姿的春天,万木复苏的春天,赞美这个美丽的季节,更重要的是赞美着春天的精神。

春草老及千里路,杏花开尽一城深。我们和春天做着同样绿色的梦。顺着响亮的鸽哨寻找天空的翅膀,迎着暖暖的阳光品味春风的味道。春寒料峭的清晨,缤纷的梦想争先恐后地从心底破土而出,吸纳着醉人的气息,伴随着明媚的春光,追逐着东升的旭日,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也许,冬天太多的肃穆与沉寂,给春天埋下了太大的反差;也许,春天一露脸,便无私地给大地披上了绿衣,就像给一个生命枯竭的老人带来了生机,使他返老还童;也许,春天,让河流有了欢笑的歌声,使阳光更加明媚温暖,使万物有了生长滋润的条件,给人们种下了许多希冀与企盼。由此,春天便成了一种精神,成了人们开拓的精神,进取的精神,向上的精神,永不衰老的精神。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沟坡河川,山野田涛,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植树造林,春耕春播,放牧牛羊……

“一年之计在于春”。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这美好的季节,谁能没有发自内心的企盼?因为春天里,除了生长绿草鲜花,也生长梦想;因为春天里,除了放飞青鸟纸鸢,也放飞梦想。在春天里某个晴朗的午后,把梦想做成风筝,放飞于广阔的蓝天,让那些被严冬寒雪禁锢的云儿风儿也萌芽勃发,直到一江水暖,直到春色满园!

春天,每个人的胸中都应装有一幅自我设计,自我发展,志在超越的蓝图,像大自然的风景绚丽多姿。

春天,每个人的身上都应迸发出一种与时俱进,蓬勃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像开冻的河水一往无前。

春天,每个人的脸上都应挂满理想的笑容,给生活增添一份热情,送来一缕温暖,献上一片赤诚,像拂面的春风明快轻盈。

春天,每个人都应该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播种希望的种子,撒上辛勤的汗水,像春雨滋润大地一样企盼着绿,企盼着花,企盼着苗,企盼着丰硕的果……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春天,每个人都有对春天不同的理解与感悟。每一个人都是写春的诗人,描春的画家,种春的园丁。人是唤春的神,唤春的魂。有人的存在,春天才有别样的风景,别样的情。

有首儿歌在唱:“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我说,春天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坎里,就在我们的手中,就在我们的脚下。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她,用情去珍惜她,用手去抚摸她,就能感受到她的美好与珍贵。

春天,是一种精神,它永远扎驻在我们心中。

怡心养性的精神之旅

文/罗旻

公司还没放假,我的一颗心早就飞走了,飞在了几千里外的南方。

我是喜欢旅行的。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嘛!老梁是我多年的文友,看了他很多写家乡山水风光的游记散文,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和好感,我一直渴望到他家乡地区旅游。

通过阅读文友的散文作品,我知道黔西南是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群山环绕,草木茂盛,堪称天然氧吧,环境得天独厚。在这雾霾遍布,日益严重的今天,能在黔西南的清秀山水之间呼吸得一些清冽的空气,不失为人生的奢侈的享受。在我印象里,云贵高原,天地氤氲,山川大美,烟岚翠嶂,幽壑流泉,钟灵毓秀,地杰人灵。

看文友的散文和照片,朋友家乡小山村的山峰刚健秀美,草木阴柔郁秀,村前小溪潺潺,野花妖娆吐芳,山绕林护水环,养性养心养生。正是这山水的滋润,难怪朋友整个人显得朝气蓬勃,神清气爽,精神健旺,文思敏捷,佳作不断,得以常常在报刊谋面。

从文友的散文作品以及博客日志当中,我读了文友不计其数的散文小说诗歌评论,从中可以看出文友对家乡的无限深情,尤其是对家乡秀美的景物充满自豪与眷恋。那一篇篇充满深情的散文,还有那一帧帧精美的图片,叫我流连忘返,叫我感慨不已,叫我心驰神往。人说子不嫌母丑,人人都说家乡好。我偏偏不是,在家乡呆的时间长了,我渴望走出去,渴望在外边的世界走走看看。古人的教导我是深深认可和赞同的。

带着对云贵高原奇山异水的神往,我踏上了南行的列车。

恬静温馨的农家小院

朋友家在大山深处。山路崎岖,多是沟沟坎坎,都是狭窄的土路。这路时而上一条很长的坡,时而翻越一道很深的沟,时而绕来绕去,仿佛扭麻花一样曲折。坐在摩的上,我不时被弹起来。

路两边都是山,巍巍群山,连绵起伏,仿佛巨人一样矗立在地面之上。山脉下,是深沟,是坡,是壕,是天然的水渠,是庄稼地,杂草丛生,茂林修竹,随处可见。这山背后还是山,到处是山,没有穷尽。贞丰,贵州,真是山的世界。

到了朋友家,农家小院依山而建。院子里是三层楼房。院子不很大,紧紧地靠着山,与山连为一体。沿着院子的土坡,蜿蜒而上,可以上到山顶去。这山,不是很陡峭,也不是很高,最多也不过十几层楼房高。仰望山上,可以看到树木一棵棵,挨挨挤挤,不是很紧密,静静地矗立在山顶和山坡上,互相依靠着,仿佛一家人一样亲切,在寒风里发出簌簌的响声。

我仰望着山顶的树林,出神地看着,感到很惬意。

一阵风吹过,这山顶的树林,一起发出哗哗哗的喧嚣声,树叶子也在微凉的风里摇曳起来,似乎在手舞足蹈,在歌唱,在欢迎我这远道而来的客人。

山顶的树林,似乎俯瞰着脚下的我,俯瞰着脚下的主人和村人,显得很自得,悠然,恬淡。一片片树林,就是这样覆盖了群山。

朋友说,这片山林已经划归他们家了。山顶的树林是他们家自己经营的,有果树,核桃树,毛栗树,秋季结很多果子,很好吃,吃不完的拿到集市上卖了去,成为家里的一项收入。

朋友说,他看书疲累了,常常爬上山顶,站在山顶举目远望,呼吸新鲜空气,顿感心旷神怡。听了朋友的话,我很羡慕。

我去朋友的书房参观,二楼三楼几个房间,报刊书籍堆积如山。书房里也有很多外地文友来他这里休憩旅游的照片,不少我都认识。

这里,真是非常幽静。听不到任何喧嚣声。市井之声,车马之声,吵闹声,工厂机器轰鸣声,火车汽车的鸣叫声,都似乎无影无踪。

朋友家里养着鸡狗牛羊,都在院子里靠山而建的栅栏里圈着。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养着牲畜,靠山建设猪窝,牛圈,羊圈。吃着自己种植的蔬菜,自己喂养的牛羊猪肉,倒也是非常放心。

朋友带我出去,沿着村子的小道一直往下走,走到村外,有一条山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深沟,深沟紧紧地靠着另外一道山梁。路上满是碎石子,土块,崎岖不平,满是坑坑洼洼,一直向下,向一个很深的沟里延伸下去。看着对面的山梁,再看看深不可测、无限蜿蜒的山路,我们半途而废。

朋友对我说,沿着山路走下去,往右走,那边一道山梁翻过去,就到了北盘江大峡谷了。

作为在平原地区生活习惯的人,第一次见到这地势,深感新奇,惊叹这是上帝的杰作。

晚上,住在朋友家里,山区的夜真是出奇的静谧,那静谧一般世人还是不习惯。

山林密布的贞丰县

在朋友家呆了几天后,我就兴致勃勃地跟随朋友去举世闻名的北盘江大峡谷了。来之前,我就听他说过,也看了他的散文作品,他的许多散文当中,多次描绘北盘江大峡谷,博客当中多篇博文里,都有北盘江大峡谷雄奇壮丽的彩色摄影图片,看行我如痴如醉。从朋友的散文作品里,我读出了朋友对黔西南山山水水,对家乡的无限深情和热爱。是啊,这一方水土,就是生养他的故乡啊,怎能不叫他魂牵梦萦?难怪他放弃京城稳定的工作,依偎在故乡山水的怀抱里,写作旅游,自得其乐。

一路上,汽车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之间奔驰,在崎岖不平蜿蜒起伏的山间公路上穿行。虽然是农历腊月,在北方已经是寒凝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派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了,但是,在南方,却是一点感受不到那种逼人的寒气,相反,扑面而来的是满目的盎然春意,是一派春天的祥和与生机。

汽车在蛇行斗折的山间公路上前行。这儿的山有点像桂林,地势平坦,馒头峰一个个从草原上陡然而起,高高矗立,彼此不连。芍药、黄花、委陵菜等各式各样的鲜花在山谷中怒放。山峦上,则是树木的乐园和世界。滔滔林海,郁郁丛莽。

九曲十八弯,路面凹凸不平,车子不断转弯,而每一次转弯,每一座山峰山脚下的洼地里,都是黄绿交织,美不胜收,显示着南方冬季的小阳春气息。每一次转弯,首先扑入眼帘的是,山坳间的一片片油菜花,黄灿灿的,那么璀璨,那么动人,那么难得,叫人不由眼前一亮,遐思联翩。

行走在山路上,我贪婪地看着外面层峦叠翠,只觉清风扑面,心旷神怡。贞丰大地,山峰林立,重峦叠嶂,郁郁青青,仿佛无数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又仿佛无数正值花季的青春美少女。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蓬蓬勃勃,摇曳生姿,给山峰镶上一道道美丽的金边和花纹,活泼泼的,分外妖娆动人。

山坳里山坡上,麦苗青青的,仿佛一块块碧玉翡翠一般,叫人神往。看着这一片片青青的麦苗,在微风里摇曳,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四月的北方大地,回到了春风化雨的关中平原,回到了柳絮飘飞的渭河平原。上帝真是无所不能,竟然可以把美丽的北方春景,提前几个月,移植到黔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冥冥之中,我仿佛看到上帝的万能之手在空中挥舞。

绝世奇观大峡谷

慢慢地,我们的车子来到一个环山公路上,在绕来绕去的山路上,车子在疾驰。

汽车不知在盘山公路上运转了多少时间,汽车的一侧始终是山谷,就是大名鼎鼎的北盘江大峡谷。

这大峡谷到底有多深,我一路上在猜测。从朋友的口中,我得知北盘江大峡谷是盖世奇观,是亚洲之最,深不见底,非常险峻。

我家乡地处大西北黄土高原,苍苍茫茫,千沟万壑,蔚为壮观。深沟大壕对我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人迹罕至、荆棘密布、茅草丛生的的壕沟我也从旁边经过。但是,这云贵高原和我的家乡隔着千山万壑,千里迢迢,一南一北,俨然两个世界,这里的的沟到底有多深,有多大,有多曲折,有多险峻,有多壮观,一切都是未知数,都是非常新奇的。这里的沟比我家乡的沟要深几倍,还是十几倍,几十倍,开车需要多少时间,危险程度有多大,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

据朋友说,大峡谷在很早以前曾是一个巨大的地下溶洞,洞内有各种各样的钟乳石,并有阴河从下面穿过。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就形成了这个大峡谷。大峡谷长达近200里,两岸峰峦叠嶂、奇峰插天,最深处有700多米。时而宽谷相间,时而悬崖蔽日,极为奇秀。原来,这里的历史很悠久啊,并且是地下溶洞演变而来,过去可是在这里看不到天日的,只能是在灰蒙蒙黑洞洞的地下溶洞里观光了,现在可是溶洞的顶部全被上帝给拿走了,地下溶洞重见天日啊。真是沧海桑田啊,我感慨不已。

望着窗外,我的心几乎跳出来了。对面是巍峨的山峰,仿佛巨人一样矗立在那里,可是只见公路一侧和前方是深不可测的峡谷,无边无际,看不到底,好像在天上看地球一样。汽车在山路上不断转弯,不断向着谷底疾驰而去,地势越来越低,越来越向下行去。可是,公路一侧的深谷,始终看不到底。不远处,也有坡形的地势向下延伸,但是始终不见谷底。我目光一直注视着窗外,不断俯瞰谷底,可是,目力所及,永远看不到底部。我惶惶然,深感这真是世界奇观,不愧是大峡谷,真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的奇观。

回想自己的家乡,地处黄土高原,也是千沟百壑,也有很多很深的深谷,人在上面看下面,原先还高高大大的人,一下子就成为蚂蚁,成为小不点,模模糊糊。在家乡,也有气势恢宏的大峡谷,里面很深,草木丛生,野兽出没,很多洞穴,人迹罕至,但是都有底,都有胆大的打草人可以下去。说实话,那些壕沟的深度,最多不过几百米,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里的峡谷,据说有上千米。难怪,这么迷茫,什么神秘,叫人心惊胆战,叫人魂不守舍。

我紧张的几乎屏住气息。心想,这个地方要是出了车祸,只有一命呜呼了。于是,我一边欣赏窗外的绝美风景,一边默默地祷告,希望上帝保佑我此行有平安的脚步,希望上帝保佑司机开车专心致志,反应敏捷,万万不可掉入谷底,万劫不复。

北盘江大峡谷的雄奇险峻,真是鬼斧神工,如此险峻,真是神鬼莫测,天人共惊。我默默地想道,这等盖世杰作,这等大手笔,真是上帝有意的雕琢,将旷世的绝美之作深刻地烙印在贞丰的大地之上。既然是亘古的孕育,那么上苍无意的抚弄为什么没有发生在我的家乡,西北的黄土高原之上,为什么没有发生在华北平原之上,看来,上帝就是要将精美绝伦的杰作还世于贞丰。

幽美静谧的北盘江

北盘江的大名,朋友早就对我说过了。

来之前,我还在网上看了一些资料,当年红军长征经过贵州,曾经在此与阻拦的国军和地方军阀展开激战。并且,我印象里,一个很有资历的红军高级将领,从此闯过去之后,不久就牺牲在荒凉的陇上高原,年仅二十八岁。英雄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英年早逝,叫人感怀不已。

汽车在公路上飞驰。伴着一路的新绿和枯黄,不久,就到了大峡谷底了。峡谷两岸是高耸入云的山峦,沿着蜿蜒曲折杂草丛生的山间小道,我们来到了谷底。一路上,各种不同的鸟声不时传到耳畔,或啁啾,或吱喳,或低低的叫唤,或高高的呼喊,仿佛一曲美丽的交响乐。在这寂静的大峡谷,听到鸟声感到分外亲切。即使是草木丛中的虫奏也挺好的,怡然自得,唧唧而鸣。在靠近谷底的茂密树丛里,偶尔一只布谷鸟急速地拍打翅膀,扑愣愣飞向远方。尽管离得很远,那羽毛和空气的磨擦声仍听得清清楚楚。

前面一块巨石挡住了去路,我们仿佛猿猴一样抓住垂下的藤蔓和树枝攀援而过,来到紧靠水面的铁索桥上。仰望两边,只见山崖耸峙,峰峦竞秀。绝壁上,藤蔓攀附,古木丛生。碧绿的江水清幽幽,仿佛美丽的绿色锦缎,那么柔和,你几乎觉察不到它在缓缓流动。人行走在峡谷,不知不觉被感染,让你气定神闲,真是天然的难得的世外桃源。走在晃悠悠的桥上,看着脉脉流水,听着声声鸟鸣,心旷神怡。路边的草丛里,也间杂有一些五颜六色的野花,野芳幽幽。

站在河岸边,向右侧悠悠江流流出的狭窄陡峭的峡谷看去,只见那里两峰对峙,那么笔直陡峭,斧砍刀削一般,两岸的悬崖峭壁上是茂密的树木,层层叠叠,密不透风。朋友说,当年红军和匪军就是在这里交战的。碧油油的江水在这里很窄,过了浮桥,很快又陷入两岸茂密的树木的遮掩之中,在茂林丛里消失的无影无踪,静谧无声。

看着碧绿的江水仿佛碧绿的丝绸一般光滑明净,缓缓流动,驻足峡谷,被山林包围,不知不觉被感染,浮躁的心性渐渐得到缓和,逐渐气定神闲,真是个修身养性的世外桃源。“静若处子”是在谷底的北盘江的写照。

山谷里绿草葳蕤,洁白硕大的芍药花以及其他各种野花,比城市公园里的丰满多了。那娇嫩,那细腻,那幽美,毫不逊色花房里的。一会儿,刚才还阴沉的天色变得明亮了,太阳穿透云层出来了。这时,各种小鸟在树林草丛里叽叽喳喳,啼唱不休……北盘江大峡谷地地道道成为鸟语花香的世界。

谷底纵情放歌畅怀

这多年来,一直生活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之中,为生活疲于奔命,生命之弦一直绷得紧紧的,很难有放松的时刻。在如诗如梦的青山绿水之中,在静谧幽美的大峡谷之中,面对碧玉般的悠悠江水,一展歌喉,那是我可望不可即的,是我心驰神往的。

这次,来黔西南,我的夙愿得以实现,梦想成真,真是喜不自胜,心里真比吃了蜜还要甜美。

过桥之后,我们一起站在江边一个不高的山坡上一块块青白色的巨石上,我也不禁来了兴致,也放声高歌了几曲,吐故纳新啊。岸边有几株巨大的榕树,茂密的树叶横斜于河的上空,使人联想起“疏影横斜水清浅”的诗句。侧过身来,看到身后那蜿蜒的山坡,那陡峭的山峰,那几乎是在天上的巅峰,上面似乎还有隐隐约约的人影,那么小,真是叫我们震惊。

山顶上的他们似乎还在吹哨子,还在得意洋洋地唱着民歌。

“那是来这里旅游的人,放寒假了,这里旅游的人会多起来。大多是学生,大学生外地放假回来了,来这里休憩放松。”朋友望着山顶上的一帮模模糊糊的身影淡淡地说。

随后,朋友又说:“我过去在家的时候,常常从山那边翻山过来。我有几处住宅,都是书籍,看书看报写作很方便。”朋友确实在县城也有自己的房子,有买的,有租的,便于歇脚。

望着山顶缭绕的白云,听着朋友的话,我仿佛看到一个文学少年和青年在大山上和文学的征途上奋力攀登的身影。

站在这里,真是非常静谧,恍如隔世。一切的市井喧嚣,车马之声,鸡鸣狗叫,这里都听不到。学校里朗朗的读书声,孩子们闹嚷嚷的声音,村妇们在一起窃窃私语声,都听不到。

江边那些光滑的大石头,在温煦的阳光的照耀下,静静地泛着光泽,我们随便找块石头躺下,静静地晒晒太阳,任微风轻轻地吹佛我们的面庞,什么也不想。“静若处子”是我对北盘江大峡谷的印象。时间不大,谷底陆陆续续来了不少游客。有结伴而行的,有三五成群来逛的,有特地来旅游的,有随意过来看看的,有远道而来的,也有临近地方的,多是年轻人,也有恋人,小夫妻。

想想也是,平时这里罕有人迹,只是节假日,这里才有游客光顾。我们几个人站在重重山峦的环抱之中,真是恍如世外桃源。

心理学大师卡尔·荣格说:“有这么多东西满溢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白昼与黑夜,还有人内心的永恒。我越对自己感到不确信,即越有一种想跟万物亲近的感觉。”想想,如今,雾霾严重的城市,拥挤不堪的交通,污染遍布的城乡大地,不由感到这里清静幽美的可贵。造物主曾经赐给人类那个天光明澈、风物灿烂、虫叫鸟鸣的世界,正与我们渐行渐远。这岂不是莫大的悲剧?这个悲剧的制造者正是人类自己。

走在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上,只见村民们有的开着自己的小货车,有的骑摩托,在坚硬光滑的山路上疾驰而过。

路边有在野外放牧的牛羊自觉地缓缓地往回走。

文友告诉我,这个公路由于太长,太崎岖,所以虽然上面一再要求村村通公路,政策支持,但是由于资金缺口太大,最后修通才几年,但是给这里带来很大的实惠。

回去的路上,在极其陡峭的地方,我们一行人先慢慢地走上坡去,减轻车的压力和危险系数。我们站在路边的草木丛里,俯瞰脚下的北盘江,只见远方,北盘江仿佛一条美丽的银白色的银练一样从重重山峦之中冲出,在崇山峻岭之中环绕和回旋。“动若脱兔”又是此时此刻的北盘江的写照和画像。我仿佛听见了哗哗哗的流水声。

回眸一梦惊惆怅。与盘江相遇,匆匆而过,皆是因缘偶然。多少次,北盘江和大峡谷都浮现在我的梦想里,只是可惜忙于谋生,闲暇日少,但是,百忙之中,我还是难忘那次北盘江大峡谷之行。我想,日后,我一定要再回到北盘江大峡谷的身边,看望我这念念不忘的老朋友。

雄奇险峻的大峡谷,秀美温柔的北盘江,和谐淳朴的黔西南,如果有缘,我会在有生之年再次沐浴在你的神光里。

精神的后花园

文/张国帅

我们医院行政办公楼四楼有一个超过40平方米的阳台。这是医院行政人员和往来办事人员钟爱的好去处。办公时间久了,肩颈有些酸痛,眼睛有些酸涩,脑筋有些停滞了,上个卫生间,一边走一边活动筋骨,自然就来到了这片阳台。

视野开阔。飞鸟从头顶略过,飞机在高空移动,树木沙沙作响,看着远处的楼宇、车辆和行人,深深呼吸几口气。伸腿伸胳膊的时候,常有同事们进来,打个招呼,相视而笑。有时背着书包、拎着公文包的陌生人也会驻足稍歇。在这停留的人们总是或打个电话,或款款交谈,或凝神远望。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阳台上逐渐有了很多绿色植物。一株株被妥善地安放在盆中、桶中和塑料盒中,从它们多姿的形态可以看出,主人对它们倾注了不少心血。就是这些植物组成的绿色王国,俨然成为了一片生态系统,雨天的积水、肥厚的土壤、忙碌的蚂蚁、流连的蜜蜂……在阳光和风雨中和谐共生。来往的人有眼福了。除了极目远眺,还能将灵魂暂时置于绿色王国中,来一次“精神历险”,与这一切互动,感受植物们为了生长而暗暗发力,感受小动物们为了生存而奋力前进。

温暖的春天,我喜欢闻一闻泥土、叶子、花骨朵中孕育的气味;炎热的夏天,我会适时地为它们浇一点水,然后听着它们的欢呼;收获的秋季,我总能惊异地发现不少果实似乎能在一夜间长大;冰封的冬季,我怀着怜悯而坚定的心为它们送去鼓舞。

走路,既要抬头看天,也要低头看路,做人,既要考虑长远,也要顾好眼前。这些道理在这里也能得到印证——赏景,既要极目远眺,也要徜徉脚边。这片“精神的后花园”真是一个奇妙的驿站,将疲惫转化成干劲,将枯燥转化成活力,将心由封闭转化为开放,将情由板滞转化为洋溢。一切转化完成时,走,回到岗位上去!

幸福的混搭

文/张筱

人的一生,追求着幸福,渴望着幸福,享用着幸福。可是没有人能说出幸福是什么,因为幸福囊括了生活太多丰富的表情,囊括了人们所有欢畅喜悦的心情。幸福是双向的,是一种能量,发端于事物的层面,流溢于心灵的源头。有了幸福,反过来就有了不幸。幸与不幸,除物质层面的差异外,更多是在精神层面上的情感折射所呈献的生命状态的差异。

幸福是自在的花开。

幸福是春水的荡漾。

幸福是田园风光的无限。

幸福是蓝天铮亮白云悠悠的辽远。

幸福也许没有性状,没有温度,没有味道,没有色彩。幸福是可感可知而不能触摸把握的精灵,它附体于我们,又时不时与我们捉着迷藏。

幸福是有性状,有温度,有味道,有色彩。对幸福这样一些感知感受,它与所感知对象,即我们生命情感的灵敏度有关。

在生命进程的不同时段,即是同一个人,对幸福的把握、感受、认知是不同的。幸福与生存环境、生活经验、人生追求、价值取向紧密结合,谁也不能把幸福从中割裂开来。

有人把“温饱需要、安全需要、爱、尊严感、自我价值的体现”定义为“人类精神需要的金字塔”。对这一观点,我是持否定态度的。当然,我否定的不是这五种要素,而是对这五种要素的关联所划分的形式。我以为,这些人类物质与精神的总需求,它们不是呈机何阶梯形的递进关联,而是生命机体对生活、对世界、对宇宙的一种全面的反应与观照,它们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如果硬要以此来区别,那只能说是机械的、教条主义的观念。

如果按上述观点,这个金字塔的最底层是“温饱需要”,最高层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我反对的理由是,它不是精神需要的金字塔,而更象是财富名望、贫富差别、阶级等级的“金字塔”。它更世俗也让人类的精神蒙羞。如果按这个观点,那么最底层的也就是说“温饱需要”的人们,可以不要安全、没有爱、也不需要尊严?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和谎话。至于“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社会的认同但更是生命自身的认同。从绝对的意义上来说,一个农夫与一个教授,那一个创造的价值更大?当我们以超越俗世的目光去打量时,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生命意义是相同的。我欣赏的一句话是:人类创造了世界。

不可置疑,幸福也是人类精神需求达到满足的一个重要层面。幸福很公平,它青睐于每一个人。它与贫与富、尊与卑、贵与贱这些俗世的是非判断标准无关。它是非功利的,是最靠近灵魂的一种愿望。由之我发现幸福的另外一种形态,是种混搭的状态、混合的效果。这个判断,既符合生命个程,也谙合生命群体。

幸福随时随地都生发着,在每一个人身上。也许它充满了理由,更多的时候无需理由。它是你的一个时刻,如同你喜欢的一双鞋子;它是你的某个人生阶段,如同你平时最喜欢的一身行头;它是你不同生命阶段中,时时渴望着的情感。你不能分清那一种或那一样幸福是你想要的。因为它们有区别却没有界限,让你难以分别。它们混搭在一起,与你的生活为伴,与你的生命为伴。

自然,在你生活的世界里,必然地要与群体发生关系。你是家庭的成员,你是集体或集团中的一员,你是社会的一分子。你的幸福,会是家庭成员的幸福、会影响到集体其他成员;反之,你面对的幸福,它远比产生于你自身的要多得多。这是幸福混搭的另一境界。

的确,我们对幸福无法定义,它的层次十分丰富、内涵分外精彩;对于幸福,谁也无法把握,只有感受认知,因为我们永远都不知道幸福正在等着我们,在下一刻、在每时每刻:我们都不知道是我们眷顾幸福,还是幸福来钟情我们。

幸福是雨露的滋润。

幸福是清脆的鸟鸣。

幸福是……幸福是人一生对生命欢快情绪、生活自足、精神财富诸多精彩片段进行串联或联通的一根红丝线。

了解幸福,认识幸福,懂得幸福。无疑,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已的幸福。这就是生命多元状态下混搭着的幸福。

“心心在一”是精髓

文/娄丽萍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最为称赞之处,具备工匠精神的人,对工艺品质有着不懈追求,以严谨的态度,规范地完成每一道工艺,小到一支钢笔、大到一架飞机,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次组装。

持之以恒是工匠精神最为动人之处。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是向内收敛的,他们隔绝外界纷扰,凭借执着与专注从平凡中脱颖而出。他们甘于为一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奉献毕生才智和精力。

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还在大连上大学时,学校请来一位在某大型国企工作的女劳模与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座谈,这位劳模讲的一件事令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她所在的企业从德国引进了一套高精尖设备,价格昂贵,新设备在安装调试时,无法正常运行,连外国专家也始终查找不出问题所在。作为新设备操作工的她,在整套设备安装过程中,一直在旁边默默地观察和学习。就在人们束手无策时,她注意到有一个光学部件的表面看起来脏兮兮的,出于女性的细致,她掏出自己的手帕轻轻地将这个部件擦拭干净,而恰恰是这一细微的举动,让这套进口设备正常运转了起来。劳模说得似乎很轻巧,然而这一看似偶然举动的背后,恰恰彰显着工匠精神的伟大。

在天津大学读研究生时,我的导师曾对我说:“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不在于他做过多少事,而在于他能否把一件事做好、做精。”他给我列举了许多他带过的硕士生、博士生的例子,有的学生看似很勤奋,却只是在泛泛地浏览,讲起理论来滔滔不绝、天马行空,很有学问的样子,但真做起事来,沉淀不下去,浅尝辄止。而有一名从事汽车传感器研究的博士生,却让教授刮目相看,他始终专注于这种传感器的研究,尝试了各种材料,不断地改进工艺,设计、试验,失败了,再设计、再试验,反反复复,经过多年的尝试,最终成功研究出了性能优异的汽车传感器。

细数身边人的这些点点滴滴,什么是工匠精神,不言而喻。我想用纪晓岚的一句话来总结:“心心在一艺,其艺必精;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这种“心心在一”里所凝结的专注、细致、执着、精进和热爱,不就是我们所探讨的工匠精神的精髓吗!可以说在我们身边从来都不缺乏拥有工匠精神的人们,他们的执着和追求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然而,怎样让工匠精神汇聚成民族大众的时代精神,在新时代里发扬光大,代代相传,需要靠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去践行,去弘扬。

觉悟与省思

文/陈维洁

虽然已经晋级成为舅舅,但是我发现我和七岁大的小外甥一样的调皮,爱惹事,对一切的思考不加顾虑。姑且把它看成是“童真”,在成年人身上显现这种“童真”,经常会导致种种可怕的后果。即使没有怀有什么邪恶的意图,但是它在成年人身上提现的行为而言,是荒谬可笑令人厌恶的。

人的双重性分为精神本原和物质本原,精神本原是科学、理性的,与智慧并存。物质本原即动物本原,随心所欲的本能活动,容易引起欲望和错误。在我们进行自省时,很容易意识到它们存在。两个本原产生矛盾时,让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不一致,处于痛苦的状态。因欲望的不能满足而痛苦,或者因满足后的空虚而无聊,所以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它只有物质本原主导着人的意志。随着年龄的增长,接受教育,精神本原得到发展,人才逐渐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思维能力、且比较理性的人。(自然史,有节选删减)

有个问题曾困扰过我一段时间,虽然很多往事回忆不起来了,但有几个画面让人印象深刻。不知你早生的华发是否增多了?当时思考你这么努力的念书,值得吗?现在我有些明白了。我得感谢你,让我重新认识自我,并唤醒曾经短暂拥有过的情感。另外,对于无意的打扰和不合情谊的行为,我感到很抱歉。大有上九,衷心地祝福你,祝你好运!

不满于现状,烦恼也比以前多了,处在开始自我批判以及因为自己的弱点而感到羞愧的状态,这是要提前进入更年期的节奏吗?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年龄时期感受到的快乐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当我们人生阅历十分丰富时,充分体验了人类的不公正之后,开始不那么在乎别人打击所带来的伤痛,进入冷漠处世的状态。还会记得几年前因为某些小事而脸红心跳吗?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