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文章

2022年12月11日经典文章

童年的文章(精选22篇)

童年的花灯

文/阎建设

古时的元宵节也称“灯节”,正月十五看花灯、闹花灯,是不可缺少的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写诗“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江南四大才子中的唐伯虎也曾说“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农历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道出了元宵节欢快的一面,大约因为是年的最后一天,过了这个夜晚,大家都又开始忙活了,孩子上学、大人上班,对外出打工者来说,这是最后一个团圆的夜晚。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元宵节是比过年更热闹的日子。不仅有香甜的汤圆、光彩夺目的烟花,还有各式各样的花灯。

上世纪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家家户户都不富裕。但每到元宵节,小孩子便会央求大人扎个花灯,要不然就花上两三毛钱,到街上的小卖铺买一个纸灯笼,纸灯笼通常有圆柱形、扁圆形、方形等,图案有飞天仙女、三国人物、清明上河图等,人物、风景栩栩如生。那时候,一个色彩艳丽的纸灯笼,足以引来伙伴们无数羡慕的目光。

我父亲是机械厂的修理工,因此扎个式样简单的花灯对他来说不在话下。父亲扎花灯时,我和弟弟则替他找竹蔑、彩纸,拿铁丝、浆糊、蜡烛。有时候我们自己也学着做,做的当然是最简单的灯,如四四方方的箱子灯、棱角分明的三角灯。

元宵节的晚上,吃过晚饭,我们会迫不及待地点上灯笼,走出家门。顿时,一个个造型各异的灯笼在院子里穿梭,一条流动的花灯赶走了黑暗和严寒,街巷变得热闹起来。有调皮的孩子故意使坏,去撞别人的灯笼,不时,有漂亮的纸灯笼化为一缕橘黄的火焰,哭声、笑声、骂声闹成一片。

那时候的东方红广场经常举办灯展,还有邻郊县区农民的社火表演出现在热闹的街道上。这些表演中最好看的就是花灯,有龙灯、云彩灯、蝴蝶灯、花瓶灯等。龙灯是花灯中规模最大的一种,各县区都有自己的花灯,元宵节晚上同时聚到东方红广场,龙灯有锣鼓相随,云彩灯用唢呐吹打,蝴蝶灯、花瓶灯用笙笛伴奏,热闹至极。待到演出结束,人们都是满心欢喜,三三两两或留恋着继续观灯,或领着孩子回家去。节日的喜庆与快乐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里,那样真切,那样恒久。

童年的船

文/谢祺相

童年最大的愿望是生活在船上,不仅可以自由自在地漂流,还可以捕鱼捉虾,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那时村里只有一艘小船,就是三叔公的小渔船,每天天刚亮,他就下河捕鱼。三叔公是个孤老头,家里只有他一个人,却养着四只鱼鹰。不捕鱼时,每只鱼鹰都懒洋洋的,对我们孩子不屑一顾,可只要到了水里,鱼鹰就如同上了战场的战士,精神抖擞,英勇顽强。三叔公带着鱼鹰捕鱼,竹篙使劲拍打着水面,鱼受到惊吓四处逃窜,却怎么也逃不过鱼鹰的追捕。鱼鹰在水里窜来窜去,然后仰头吞了一条鱼,三叔公用带钩子的竹篙,勾上鱼鹰脚爪上的绳套,拽到自己面前,然后拎着鱼鹰,使其头朝下,用手指勒一下鱼鹰的脖子,鱼鹰就张嘴吐了鱼儿,正好掉在船舱里。三叔公把吐了鱼的鱼鹰抛到水里,鱼鹰便继续勇猛地去捉鱼,一个猛子扎了好远。那时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看鱼鹰捉鱼,一致认为鱼鹰太可怜,假如自己有鱼鹰的话,一定让它吃个饱。三叔公反问我们,鱼鹰吃饱的话,还会去捕鱼吗?想想也是,饿着肚子才是最大的动力。

鱼鹰捕鱼多时,三叔公会每个孩子发两条,让我们提回家,这也是大家喜欢他的原因。可惜后来,三叔公身体不好,只有卖了鱼鹰,仅用丝网下在河里,然后等鱼上网,这样的捕鱼方式安安静静,再没有以前的激情,虽然也会去看,久了就觉得无趣。倒是不捕鱼的时候,小船儿停在岸边,孤零零的,有种英雄末路的悲凉。我们经常上船玩,学着三叔公的样子撑船,小船是系在岸边柳树上的,因此三叔公并不担心我们有危险,只在一旁笑眯眯地看我们玩耍,一点也不恼。有时还会给我们讲故事,讲捕鱼过程中的各种趣事。

再后来,三叔公病重,连丝网也不下了,不捕鱼加上需要看病,生活自然困难。父亲和相邻的几家人商议,每家出些钱,把三叔公的小船买下来。但是小船仍然系在河岸边,没有人去动它,原本我们经常去船上玩的,自打买了小船后,大人们反而不让我们玩,说怕三叔公伤心。当时的我非常不解,好不容易自家有了小船,可以实现船上生活的梦想,却再也不让碰船,让我伤心至极。

养病期间的三叔公经常坐在岸边,看着小船出神,不知他在想什么。我们都希望他早点好起来捕鱼给我们看,即使没有鱼鹰了,即使只用丝网安安静静地捕鱼,我们也很想看。但最终三叔公的病没有好,在一个夏天的清晨去了天堂,不知天堂里是否有渔船,是否有他最喜爱的鱼鹰。岸边的小船已很破旧,希望在天堂里能有个崭新的渔船。

那个渔船终究也没有人去动,一个发大水的夏夜,小船儿缆绳断了,船儿不见了踪影。村里人曾沿着河流去下游寻找,但没有找到,只得作罢。后来听说小船漂进大海,甚至还有人看到,船上有个白胡子老头,有点像三叔公……

风筝,童年的翅膀

文/牛勃

看到风筝,记忆的潮水汹涌澎湃直向童年奔去。童年是贫瘠的,物质的匮乏让我们深感不便,但这丝毫无妨童年带给我们的快乐。从弹弓、铁环、冰车、木制手枪,到风筝,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己制作。那时的快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享受劳动过程和创作成果的快乐。由于材料的缺乏,我们制作的风筝远没有现在的风筝飞得高。几个小伙伴做一个风筝,集体智慧,边制作,边试飞,边研究,边改造,直到看着风筝越飞越高拍着小手一起叫好。童年过去了,童年快乐的片段却珍藏在我们的记忆中,色彩从未黯淡。

单位门外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出售的风筝围了半个公园。那风筝真多,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价值从二三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不要说一百多元、二三十元,就是两三分钱,对当时的我们来说都是一种奢望。我们扎风筝,龙骨用的是扫帚上的竹棍和炕席上的篾条,纸只有一种,就是把写完的作业本一页页接起来。如果幸运,从铁路边捡几张水果糖纸贴上面,绝对是一件惬意的事。由于材料严重短缺和不合要求,制作一个风筝并让它飞起来,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幸福得让人嫉妒。出手非常大方,价钱越贵的风筝卖得快。却是那么好的风筝就是放不起来。我就亲眼看着一个小学生因放不起,赌气似的把一个大风筝几把撕碎,之后又去买了一个更大的风筝。看着他,想着我们寒碜的童年,我对这孩子连一点羡慕的感觉都没有,甚至不无孩子气的想,就算放起来,那风筝也不是你扎的。完了又觉得好笑,你一个老大不小的人和孩子赌什么气,是不是吃不上葡萄说葡萄酸了。

阳光明媚,和煦的风柔柔地吹着。看着漫天高高低低,色彩形状各异的风筝,我便想,风筝是什么?风筝对我们来说,无疑是怀恋童年的一场场春梦,而对童年来说,无疑是翅膀,对,风筝,童年的翅膀。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之所以依然年轻,就在于有对童年生活的一个个片段记忆,无论痛苦还是幸福,都是快乐。几十年后,几乎没有人能记住多少童年的痛苦了,而对童年的快乐,不仅珍藏着,如数家珍,而且那么清晰,那么深情。常常,我会走进孩子们中间,静静地听他们欢叫,看他们奔跑,一任阳光抚摸我额头上渐深渐密的皱纹。我知道,几十年后,他们也会回忆童年,也会有他们痛苦和快乐的记忆。人生就像这风筝,不会一直在飞,总有被搁置一角的时候,而且这样的时间比高飞的时间往往更多,更长。这,多像人生啊!就是飞得最高的时候,也有一根线紧紧地牵着。不论你怎样高高在上,忘乎所以,却是很难逃脱这根线的牵挂。如果真有一天逃脱了这根线,这风筝就会一头栽下来,或落于荒郊,或跌于泥塘,或孤独地悬挂在树上,飞得越高,跌得越惨。这些跌到泥塘,挂在树上的风筝早已不叫风筝,代之而起的是另外一个名字——垃圾。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飞得高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平安着陆,如何在被搁置后能以平常心去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如何看那些色彩不同,形状各异的风筝起起落落,沉沉浮浮。既然风筝是童年的翅膀而不是一生的翅膀,我们就该在飞翔的时候飞翔,而在不该飞翔的时候以快乐的心情收束翅膀,记着也曾飞翔过,这就够了。千万不要和后人比姿势,比高度,社会在进步,材质在发展,许多东西是无法比,更是没可比性的。

风筝飞了几千年,还要一直飞下去;材质在变,而且还会继续变下去。不会变的是童年,不管痛苦还是欢乐,都会引起美好的回忆。在时光倒转的许多记忆中,风筝无疑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童年,在我们的翅膀还未真正长起来时,风筝,无疑就是我们的翅膀。它载着童年的梦想,让我们第一次学会了飞翔。几十年后的今天,它同样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心态平和地看孙辈们手中的风筝放飞。这时的风筝,虽然不是翅膀,却是我们关于童年的记忆和梦想,如一杯冒着热气的香茗,淡雅温馨,回味绵长。

身处繁华闹市,心系童年老宅

文/独秀岩红

身处繁华的生活中,往往的使人增加惰性;久居闹市的尘世喧嚣里,常常的使人感到郁闷!从青春韶华走到晚年时期,总会在闲暇时候想起过去,若说寻找一种归家的潜意,那就是走进童年的那间老宅。在上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从农村返城回到自己的家里,又被分配到本地铁路部门工作,在这个四十年工作期间职务几经调动,经过漫长困难岁月和人生风雨路程,依然还是记得童年时住过的老宅。

我们这个世间浮华的东西,往往掩盖了记忆中的怀旧,如同一件时隔多年的往事,在不经意之间突然想起时,已经在流经岁月的长河中泛起一圈圈涟漪,再一次回首往昔时光夕阳下凭栏远望,生命旅途褪去了繁华过的色彩,几番寻觅牵回斑驳旧事已寻不回最初的模样。而恒古不变是心底埋藏的思念,只是随着人生光阴留下记忆中的点点滴滴,每当想起童年那些时光就会注入在回忆的脑海,从未随着岁月流逝而老去,至今回想起来成长路上走过的时光依然记忆犹新。

我对童年时期与过去的事情,只要有时间就会常常的喜欢深思,也喜欢追忆人生旅程走过的点滴,怀旧是一种来自生活里质感的唯美,可能是亲历的过程更喜欢去琢磨和探讨,即使岁月的时光告诉我,红尘路上流逝的往昔老去,即使当初故事和经历年代早已遥远,可无法搁浅我对童年的怀想与记忆中老宅,记忆中的怀旧和追念都是无法从心底抹去。每逢饭后闲暇时间和夜晚无事的时候,我习惯了一个人的回忆,想自己人生一切记忆中经历的道路和事物,即使一件实物,或者一份情怀,顿感强烈的思念在情感中蔓延……

每当畅游在岁月的长河里,经历红尘的艰难险阻,走过岁月的沧海桑田,无数记忆中走过的回忆,至今唯独深记得是那童年时光的那间老宅,虽当初童年时期所住的老宅早已被开发商夷为平地,却在我的心底依然傲立着还是那间老宅,即使随着人生光阴过去很久更是深情难以忘却。在我脑海里至今还记得老屋的样子,那是一间红砖砌成的墙与黛瓦铺就的屋顶的老房子,这间老宅无论经历多少年的岁月,在我的记忆中以前过往不曾褪去,烙在脑海是童年时经历的点点滴滴,每逢夜色降临的时候,感情是那么的强烈,思念中还是那间老宅;无论如何都会想起童年的老宅,情感占居了回忆里的一切。

童年时光里的老宅,总会有着难忘的回忆,是一种精神的信仰,是记载着岁月变迁,光影流动的岁月,当回首昔日寄写斑驳的时光。它如同一个时光的穿梭机,回忆里面装满过我所有的美好。记载着成长路上的欢颜笑语,每次回忆牵回青涩时期的成长过程,在磕磕碰碰和跌倒过又爬起来的样子,童年时候走过无数的快乐和懵懂的岁月。老宅是人生回忆中一本读不完的书,翻阅中让我找回人生自信与坚强。

童年的时光与过去老宅,成了一道无法斩断的情怀。在回忆人生成长过程相连的碎片,每一段都是儿时的活泼弄影,每一次无论欢乐过和忧伤过的人生思念。回忆过去与父母在一起那些美好的事情,仿佛又回到童年时期一次放学回家,脚步轻轻地迈进老宅门槛的时候,闻到母亲早已为我们做好的饭菜,又像当年与兄弟姐妹们灯下孜孜以求的学习,每当晨起的阳光照进纸糊窗棂的童年老宅,我与弟弟和妹妹赶快的起床,起床之后赶紧的穿衣与洗涮和吃完早饭,背起自己书包疾驰的赶往学校的样子,夜晚时分常常置身被月光照亮的老宅里,坐在桌前一个人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每天作业。

至今回想过去有着不老的情怀,童年时期老屋仍在我的记忆里,即使岁月磨蚀与无情的风雨中,依旧不忘饱受的风霜,在光影斑驳中呈现被无情破坏的残砖断瓦,随着时间难以找回童年原有的街道与老宅,如今退休之后更加显得这般疲乏,好像一位风雨中步履瞒珊老人的孤独身影,视线里还有老宅那脱落的墙皮,如同人生承受了多少岁月的无情和洗礼,总是给予人生一种卑微而不堪的心灵错觉,老宅总会让我有着经常回忆和难以割舍的思念,并带着童年时期的梦想如此安详地睡着……

童年老宅没有现在城市高楼的雄伟和高大,也没有达官贵人府邸的金碧辉煌与装饰的彩绘夺目,只是寻常百姓家继承祖上传承一种古朴的风韵,人类历史中见证着艰难岁月这杯苦酒的涩涩浓浓。在现实社会经历着扶风淋雨的抗争里,展现着一种童心熟知父母之爱比海洋还深的感情,当靠近时涌动心情中是老宅的柔情依依,人生无论走到哪里依然是一种不舍的眷恋。当清风又一次拂起便是飘飘摇摇的落叶之秋,秋天总给人一种寓意凝然的质感,每次驻足只剩老宅原有地基上充斥内心都是凄凉与清幽。

我一直对童年老宅有着熟悉的印象,成年之后更是有着难以叙述的情感独白。老宅浓缩着童年里的甜蜜,每一块砖与瓦都刻画着童年心里的记忆,在这个老宅里有父母对儿女们多年来的养育之恩,父母每天奔走在风雨中为家打拼的艰辛一幕幕,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上有着上一辈的坚强和刚毅,父母从未被任何困难击败,执着承担家庭重担成为子女生命里最真实的写照,在成长的风雨中指引我们的正确道路和生命真谛。

我有时候到海明路步行街买东西,就要路过童年老宅所在位置的小区,停下我的脚步颇有感触的注目。其实,“老宅”并不老,是日本占领东北时建筑的房子;据说,当时是日本人在此开的商行,我在童年曾见到这块牌匾,当时有个长辈能看懂那个上面的文字,这块牌匾上写着是什么“株式会社”的字样,在我记忆里童年老宅经历几番沧桑的容颜背后,老宅是我童年时期走向生活道路的起跑线,也为我点亮了人生指路明灯的光芒,照耀我一路前行与风雨兼程的走向旅途,在成年之后不畏困难并更加的顽强。纵使童年老宅真的再也找不到了,而老宅依然是人生路上的一盏灯,一直照耀我前行和长明不灭。

童年老宅一直是心的温暖,无论是“上山下乡”在农村时,还是工作之后结婚有了自己小家,只要有老宅就有家的感觉,那是当年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我们的家!每逢假日都要与妻子带着女儿探望父母,当时与家人一旦又回到童年老宅倍感亲切和温暖,结婚多年来总是有些时间就去老宅看望父母,人生没有父母在老宅就如流浪在外,老宅是在外面打拼子女们心中最温馨的港湾,只要回到老宅才能意识到有家感觉真好,在父母身边享受天伦之乐那便是真正的回家,回到我们作为他们子女温暖的老宅。老宅是我们人生年华里的明亮的镜子,镜子里经常地浮现我们父母辛劳一辈子的容颜,父母为了我们总是勤俭持家的一点一滴,每次听到播放有关敬老爱老的歌曲,就会想起父母为了柴米油盐犯愁的皱眉,父母人生路上拉扯我们在风雨中成长过程的辛劳,我们作为子女没有忘记父母付出一辈子,在人生风雨路上父母为我们撑起伞的样子。

在2000年9月6号这一天早晨,母亲在白城铁路医院四楼病房里去逝,当时看到病床上躺着满头白发的母亲,我仿佛看见那被病魔无情夺走母亲的生命,她不再是我们兄弟姐妹儿时撑伞时的容貌,据护理母亲的妻子说,老母亲,一直在念叨着我,说是让我一定要多休息好,每天还要上班挣钱养家那!我当时看着母亲脸上的苍白,让人不得不感到心疼!上天啊!你为何这般无情……

今夜此时,已是秋暮时分,窗外冬天将至之际,随着一股冷风吹来的寒意,我好像坐在老宅的窗台前,看着外面秋景感受着老宅被光阴蹉跎和夜晚的肃穆静谧,老宅不知为何总会依旧让我安详地睡着,记得母亲在世时怕我被杂音的吵醒,她老人家总是习惯性的关闭房门与窗扇,使我听不到外面街上川流不息的噪音,老宅是我一直喜欢做安静梦的房间,在那里感觉安全和不被打扰,不被任何声音所吵醒。

童年老宅没有任何的喧嚣,没有俗世繁华争斗的吵闹。早已习惯了老宅生活的温暖,在成长过程与人生岁月中,会伴着亲人们的呵护静静地熟睡。老宅梦里常听黎明响起的汽笛,听鸟儿在树枝欢悦的唧叫,看勤劳的父母与长辈们一个个晨起,总是日复一日的上班工作和下班回家的样子。他们从不羡慕浮华的闹市熙攘,只想完成工作能够多赚些钱回到家里养育子女,每次趴在墙头在阳光明媚的照射下,看到父辈们巍峨的身躯并安全的走回来,那是我们这帮孩子最感到高兴与快乐之时,比顽皮时更显得无比兴奋而喜悦。

老宅是我人生记忆里最深的印记,那是父母用心血在岁月里铸造的形象,至今还记得老宅的一窗一棂,童年时期是父亲用一种牛皮纸糊的窗棂,因为那个时代很少见到谁家安装玻璃的窗户,父亲不知为何发明一种出奇无比的杰作,就是用那些秫秸和麻绳捆扎成窗帘御寒,这些都是父亲几经周折做成挡窗的帘子,每年一到冬天窗户能够用上秫秸的窗帘,可是父亲为这个家不受寒冬之苦而编制的。平时老宅那个部位脱落与一砖一瓦的更换,更是父亲用双手辛苦劳动修缮的结果,每块砖瓦都藏着父亲的憨厚和耿直,老宅是童年时代的高大形象,更是父亲给予子女们的光辉形象。

思念是生命里的一首歌,唱给童年岁月是父母的坚强,在风雨中不管任何狂风暴雨的侵袭,敬重与孝顺父母依旧不会动摇。父母不屈不饶教会我们人生应该怎样坚强,教会我们世上没有过不去的风风雨雨,父母的榜样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旅途没有走不完的坎坷崎岖,父母教会我们活着一定坚韧不拔,我们的父母言传身教告诉我们,在世上为人处事要光明磊落。昂首立于天地之间,人生行沧桑正道。

人生要有一种与世无争的思想,生活里不去攀比繁华的大厦,永远记住童年老宅给过我们温暖时光,始终保持着中华传统文化与俭朴的美德,老宅依然是心底那种最快乐的童年回忆,即使早已被人推倒只剩残垣呈现着,依然不会迷失于现实里的物欲横流和车水马龙。无论面前的社会再怎么喧嚣不息,心底还是刻着当初童年老宅的旧时轮廓。可能有人会说这样叙述好像与如今有着全然无关,可事实又展现着我们拥有的沧桑,毫端泼墨写就一份童年老宅旧时伤怀的流逝,并不是对流金岁月的逝去叹息,而是我们灵魂最终归宿与人生记忆里色彩。

家的感觉真好,温暖来之幸福,斟给岁月一杯酒,在光阴里用浓香酒来庆祝,庆祝又迎来一个冬季,冬季过去就是明媚的春天,让我们沉醉于耕耘的天地,当再一次觉醒时便是好风光。让我们奔跑在现实与繁华之间,活着绽放生命的无比绚丽与价值,在风雨中期盼浪迹天涯的游子,都回到年迈父母身边和温暖的家。岁月流逝尘缘渐远,人生光阴匆匆似水。而思念依旧在风雨中沉吟,感受红尘苍凉与风雨吹打,胸襟容纳了光阴里的一切故事,梦呓噙满了所有对老宅的情怀。珍藏着对过去的美好回忆,这篇思念文字蕴含着坚强的意义,诉说着对童年老宅感情和人生几番叹息,依旧写着品味人生这杯苦酒的酸甜苦辣,却不会违背一个人具有的道德与生存的法则,只有努力提高自己才会得到人生幸福。希望每位作为父母的子女,都来孝顺自己年迈的父母,人生不要忘记我们童年老宅,那是父母抚养我们长大的家!忘记过去的艰辛,就意味着我们忘本……

盛开在外婆手心的童年

文/青竹潇潇

童年的记忆,是外婆烙的麦饼总在梦中飘香;是老家篱墙下的韭菜,在心中倔强生长从不曾淡忘;是点燃外婆水烟的草捻,在时光的暗夜中忽明忽暗。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以通知的形式拉开了十年文革的序幕;8月5日,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全国性的动乱由此加剧。作为一所省属重点中学校长的父亲和同为教师的母亲,首当其冲,成为红卫兵、造反派批斗的重点对象而备受磨难。

幸而,年初似有预感的父母,即把7岁的我和4岁的弟弟送到外婆家。慈爱的外婆,以她那温暖的胸怀,遮挡了“文革”的狂风暴雨,使我们姐弟免受作为走资派“狗崽子”的屈辱,使我们在“文革”那样的特殊年代,依然拥有快乐的童年。

外婆家是川西坝子常见的农家大院,绿树环绕、翠竹掩映。三进院落,前院是草房,一条小溪把院子一分为二,一边是一笼青竹,一棵核桃树,一边是一排猪圈;中院是二舅住房和厨房,天井中有一棵水蜜桃树;后院则是外婆和我们的住房,古朴精巧,两厢卧房,镂花木窗。院中十来平米的天井,有一口大石缸,垒着一座假山,山虽小,却也是楼台亭阁,曲径通幽,爬满了青藤、小草,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假山的两侧,是两大盆兰花。

老家气候温润,适宜兰花生长。平常并没看见外婆怎么伺弄,但见一年年蓬蓬勃勃的发枝发芽,一年年雪白鹅黄的含苞开花,满院的香。

老家只有外婆和二舅。二舅正当盛年,生得虎背熊腰,勤劳善良,但生性憨厚迂拙,不会持家。他早年离婚,唯一的女儿也已出嫁,家里家外全靠外婆操持。

就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成为“中国父亲”形象一样,端庄、秀丽的外婆就是勤劳、善良、贤惠的“中国母亲”形象。

外婆每天迈着双小脚,喂猪养鸡,田头地里,忙个不停,三进院落,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们一家人的穿戴,总是整整洁洁。外婆人缘极好,左邻右舍,有事都爱找她拿主意,哪家有难,借碗米讨把柴,外婆从不吝啬。那些年,不时有河南逃荒的,外婆总是尽其所能接济。一次,一位河南妇女饿得昏倒在我家门外的稻田里,外婆把她扶进家里,倒水喂饭,拿出干净的衣物给她换上,临走还给她几块盘缠,那人感动得跪在地上直给外婆磕头谢恩。

外婆不识字,却能讲许多故事。每当明月高悬的夏夜,外婆手摇蒲扇,一边吸着水烟,一边给我们讲嫦娥,讲桂花、月兔的故事。望着飘移的月影,我真的相信那皎洁的月亮上一定有飘香的桂花、欢跳的月兔。

外婆不懂国家大事,却坚信女儿、女婿是最好的“公家人”,她不能用母亲宽厚的胸怀护佑女儿、女婿,便把这种信念点点滴滴融化在对我和弟弟的呵护、关爱中。

外婆的家,便是我和弟弟童年的乐园。

春天,兰花开了,鹅黄的花儿,像一群蝴蝶,翩翩地栖满了剑叶,外婆摘了满满一篮子兰花,叫我那到镇上去卖。正是赶场天,我拎着一篮兰花,满街吆喝“买花,买兰花,一分钱三朵。”声音细得像蚊子,花却很快卖完了。一算帐,两角多,买了一斤盐讨外婆喜欢,还给我和弟弟各买了一个棒棒糖。

夏天,在前院的小溪捉鱼摸蟹,在通往邻居的洞口插上篱笆,会拦下许多惊喜:一节绸带、一个烟盒、一把小刀……

核桃熟了,外婆总要把核桃装在坛子里,说是要把青壳捂烂,留给爸妈回来吃。馋嘴的我们哪里等得,蹲在小溪边,把厚厚的青壳一块块磨掉,两只手磨的青黑青黑,好久都洗不掉。

中院的水蜜桃,外婆是无法留给爸妈了,她和二舅都舍不得吃,全为了两只谗猫。

最高兴的是二舅打猪草,打草归来的二舅简直就是凯旋而归的英雄。二舅打猪草是家里的一件大事,天不亮就得揣着外婆准好的干粮,推上鸡公车出发,要走七、八十里路到山里去打,深夜才能回来。行前,外婆必细细叮咛:路远、山陡,要当心。二舅便总是憨憨应道:晓得,晓得。每当这天,我们和外婆便不像平常那么早睡,总是守候在油灯下,直到听见二舅洪钟一样的嗓门在门外响起,外婆掌着灯,我和弟弟抢着去开门。每次鸡公车上的猪草,堆得像一座小山。第二天卸下来,铺满了整个院子,我们在厚厚的草堆上打滚、嘻闹,摘下一朵朵花儿编成花环,采下红艳艳的野果串成项链,满院闹得像过节一样。

1969年,“牛鬼蛇神”的父母解放了,我和弟弟回到父母身边上学。一晃就是几年,外婆老了,不能再为二舅操持了,被三舅接到镇上。乡下老家没有了外婆,很快就败落了。几年后,外婆去世了,二舅就像无根的草,眼看着一年年枯萎,老家,东拆西卖,只剩残垣断壁。老家,已不复存在。

岁月如梦。几十年后,再回老家,沧海桑田,昨事人非。找了许久,只找到了一段老墙,曾爬满青藤挂满豆角的老墙。

抚摸着光滑的石墙,一阵兰香飘逸而来,好象又看见了老家屋顶上袅袅的炊烟,好象又听见了外婆的呼唤……

外婆那粗糙而温暖的手心,盛开着我和弟弟无忧的笑颜;童年的欢乐,像老家园中清凉的小溪,一次次流过心田。

麦田里的童年

文/雪中梅花

每逢六月,金黄的麦浪向人们昭示着成熟的喜悦,田野里四处弥漫着麦子清香,聪明的鸟儿已经捷足先登了,在麦田里吃着脱落的麦粒。农人们忙着在地里清除着麦子间的杂草,为联合收割机收获时扫清障碍,丰收的喜悦挂满了他们的脸上,他们手捧着刚揉搓出的麦粒,惊喜地数着,预测今年的产量,阳光烈烈,挥洒热量,晶莹的汗珠,在人们笑脸上汇聚成了细流,打湿了衣衫。

树荫下,几个孩子兴高采烈的在玩蚂蚱,麦秆编织的小笼子里,在我眼前晃动,我的思绪不由飘回那些久远的童年时光,那时农场的麦子种的很多,麦地一片一片的连着,一望无际的,麦子熟了,金黄的麦浪像似在传递金色的讯息,一波一波地跟着往远方滚去,那气势真像排山倒海的大潮。收割机在辽阔麦海里像船一样的航行,身后吐出麦秆像浪花一样的好看极了。

夏收大忙季节,龙口夺粮,孩子们也放假,中学生都组织起来帮助连队,在粮场上装袋子,小学生放假在家,我那时刚上二年级,母亲给我一个小筐,让我跟着她去拾麦穗。每天顶着炎炎的骄阳在收过的麦田里,捡拾收割机遗漏的麦穗,饿了吃自带的干粮,累了躺在麦秆垛歇息一会儿。鸟儿在我身边欢快的鸣唱,像似催促我快快地把小筐捡满,每次我提着满筐的麦穗,倒进母亲的大袋子里时,母亲会爱恋的看着我,轻轻地为我擦去额上的汗珠,在我黝黑的脸上摸一把,“累了吧!到林带里凉快一会儿。”说着她从包里掏出一个苹果递给我。

我坐在凉风习习的树荫下,兔浆草蓝色的花儿,在我周围肆意地开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里忙碌着,仿佛它有对花儿有说不完的话,一会儿在这朵花上轻言几声,一会儿又在那朵花上叮嘱几句,它轻盈的身影,在空中舞出美丽的弧线,在我眼前飞舞,蓝蓝的天空,一丝一丝的白云像轻纱般飘舞着风的倩影,犹如仙女下凡而来,我便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

朦朦胧胧中,我听到母亲在呼唤我,睁开眼,母亲满头大汗地坐在我身旁,“起来!起来!别睡了,要着凉了”母亲责怪道。太阳仍火辣辣在头顶洒热,空气中热浪滚滚,仿佛要燃烧起来。母亲的身影在麦田里越变越小,仿佛融进了远远的天边,我不情愿的走向麦地,为最后一小筐的麦穗而努力,麦茬划得我脚面生疼生疼的,我有些不想拾了。一只蚂蚱从我眼前跳过,我来精神,扔掉了小筐,奔它而去,蚂蚱像似专门气我,总是在我将要得手时飞走。

我沮丧极了。忽然眼前一亮,地里躺着一大片麦穗,像似给我留的,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啊!我轻而易举的捡满了一小筐麦穗,便在地头等起了母亲,夕阳的余晖浸染了大地,金色的麦地泛起一道道金光,像似一片金波荡漾的湖,展示在眼前。母亲身披霞光,从湖中走来,长长的秀发,在风中舞动着美丽的倩影,俊俏的脸蛋在红光的映衬下,更加妩媚动人,像似真的仙女下凡了。

母亲看见我,清秀的脸上透着一丝惊喜,在我头上摸了一把,轻声说:“我儿子真行,真是个好孩子!妈给你做米酒喝。”母亲的米酒的确好喝,酸甜可口,清香怡人。然而我却得寸进尺地说:“妈,我想要装蚂蚱的笼子,就是麦秆编织的那种。”“好!妈给你编一个。”母亲爽快的回答着。目光温柔极了,流露出了浓浓的爱。

那个夏天,我跟着母亲拾了十几天的麦穗,母亲没有食言,给我编了两个漂亮的小笼子,我把一只蚂蚱放在笼子里,养到了秋天。

童年的欢乐,像母亲的米酒一样,飘香了那些温馨的记忆,那些散发着麦香的往事,总会在六月的微风里,漾上我的心头,它像一股清泉,在我心间流淌,用无尽的凉爽,和惬意抹去了这夏日的炎热。

那些麦田里的童年,像一首欢乐的歌,永远萦绕在我人生的旅途上。

童年轶事

有人说回忆过去是因为现在过得不如意,可能吧。但在我们内心深处忘不了的过去还是会像隐形的时间那样与我们寸步不离,即便你看不见也摸不着。有时候回忆过去和现在过得如意与否确实没关系,全是心情使然。这样,记着些过去的事儿又何尝不美好。

我姑姥姥家在新街口,我家在北京也就这么一个亲戚。

打我记事儿起,每个星期天都要到姑姥姥家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串门走亲戚。父母平时上班只休星期天,那时不像现在是双休日。我就盼着星期天,因为每次去姑姥家父母总要在新街口一个不大的店铺里买酸奶给我喝,验证了小孩都是个小吃货。胖胖的白瓷瓶上用红色橡皮筋绷着纸质的瓶盖,酸奶是用绿色铁质的小勺舀着喝,一瓶酸奶两毛钱,那时的店铺就是现在的西安饭庄。

妈妈绿色的永久牌二六自行车就是我们的交通工具,那个绿色至今我也忘不了,它就像是古董,无法复制。我就坐在车前的大梁上,视野好,尽管有点儿各屁股,车铃儿就归我掌管了,好不骄傲,后来经过千辛万苦我又学会了骑自行车也是它的功劳。记得偷自行车很猖獗的那几年,它也幸免不了这厄运,想到这个陪我度过童年的伙伴再也不能相见,当时的我就哭了。

我的亲弟弟一岁大的时候被送到了姑姥姥家,每个星期天我们家的任务就是去看他。姑姥姥看小孩是很有一套的,她的五个儿女也就是我健康的舅舅和姨们都是她一手带大的,妈妈把弟弟交给她带是一百个放心。姑姥姥抱着弟弟,我问弟弟你几岁啦,弟弟神情恍惚的伸出了一只胖乎乎的小食指,逗得十好几口子人哈哈大笑,这笑声传遍了整个房间和院子,又飘向天空。

姑姥姥的大儿子我大舅是个极其老实的人,妈妈给他介绍过很不错的对象是个小学老师,不知怎么没成。结果他自己找了个女的结婚并生了个儿子小名叫大伟,在大伟三岁时他失去了妈妈,同样我大舅也失去了爱人,我大舅妈她自杀了。孩子最可怜,我每次去姑姥姥家都要带着大伟到外面商店去买好吃的,但还是觉得痛心。至今我大舅也没再婚,前年大伟结婚了,我也参加了婚礼,大伟婚宴上的感言又使我落下泪来,我知道他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因为他知道我大舅的不易、知道要感恩。

我心里过去的回忆,又一次掉下泪来!

童年时代的妈妈

文/黎思佃

我妈妈是一个温柔、善良、体贴、贤惠、乐于助人的人。虽然有时候有点严厉,但大部分时间都是温柔的。

我妈妈长着一张有点尖的包子脸,一头乌黑整洁的中长卷发,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举止文雅,彬彬有礼,大大方方。

我妈妈八岁时的生日礼物就是一双溜冰鞋。她刚拿到的时候高兴得不得了,马上就到公园里去自学溜冰。我妈妈住的那栋楼跟她关系很好的小伙伴们看到后,超级羡慕我妈妈,就叫自己的家长也买了一双溜冰鞋。六七个小伙伴们一起自学溜冰,大家越溜越熟练,水平提高很快。在饭堂、花园、甚至山坡上,都能看到我妈妈和她那几个好朋友溜冰的场景。家长们见状,就赶快组成一个啦啦队为她们加油助威。

这就是我妈妈童年时代的一个趣事。

我妈妈十五岁的时候,参加了一个朗诵比赛,而且还获得了第一名。评委会推荐她加入《兄弟》剧组。拍戏第一天,我妈妈对周围环境都感到很陌生,也体验到了当演员的辛苦和不容易。过了一段时间,当她在电视上看到自己时,流下了激动和欣慰的眼泪……

时光倒流二十年

即使造出来时间机器,重新过一遍充满遗憾的年少时光,不完整的故事还是不完整,混蛋的地方还要混蛋。所有的遗憾,一点不能改变。童年、故乡就和伊甸园一样,都当作生命里最丰饶的时期。快乐、幸福感、无忧无虑、有梦想,有大把的时间挥霍,有水汪汪的眼睛、白嫩的肌肤、有人疼爱、有童言无忌。每次回到老家,都很想再走一遍,那条童年和少年走过的小路。只是旧貌已换成新颜,再次回去,我都已认不出来,这是否曾经是我待了十几年的地方。那颗古老、挺拔、高大的杨树在哪?梦中的场景,注定只能出现在梦里了。再也回不去了。

我是一个怀旧的人,喜欢把很久很久以前的老照片找出来,吹去那附着已久的尘埃,虽然有些人已不在,有些事已淡忘,但我依然幻想着,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就可以轻轻地来到姥爷的老屋,安静地看着我童年流逝的痕迹,捕捉住那已变成黑白颜色的场景。那抓不住的时光,渐行渐远的人情。寂寞的人,等到我们也老了,没有那么多的儿孙绕膝,会不会比祖父祖母辈还要凄凉呢?

今年暑假回家,大家好不容易,天南海北的聚到一起,一起为姥姥庆祝80岁的生日。这次的团聚在记忆中,距离上次竟然已有20年了。只是家人永远不会有上次那么全,有的已是阴阳两隔。不过,当年的少年已经步入而立,曾经那么年轻有力的父母,现在也快进入花甲之年了,那小婴儿已长成了婷婷玉立的姑娘,而姥姥则是更加瘦削。短短的几天,我们一起回忆着童年、少年的时光,曾经的少不更事已变成了世故成熟,老姨说:看到我们又聚在了一起,真好。只是不知道,下次的团聚,会在几年之后?

我们仰望的童年,我们还依稀抚摸到的童年,是否还保留着生命的好奇与热爱?

蒲扇轻摇的童年时光

文/姜宝凤

蓦然回首,童年已成为一种奢望,在我身后默默凝视,一如常常站在村口遥望远方的母亲。

小时候家住农村,那时乡下还没有通电,更没有电风扇和空调之类的消夏工具。面对火一般灼人的夏天,人们唯一用来纳凉的东西就是一把大蒲扇。相比起那些羽扇、折扇、绢扇,蒲扇因其结实轻便、价格便宜,最受乡村人家的喜欢,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两三把这样简陋的蒲扇。黄昏时分,劳碌了一天的人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家里。他们放下农具,光着膀子,会顺手抓起一把蒲扇,坐于庭院前的树底下,一边挥舞着手里的蒲扇,一边听着收音机里的评书。刚才还浑身汗流浃背一脸的倦意,只许一袋烟的工夫,就立刻凉快了过来。晚饭过后,屋里热得像一个蒸笼似的,让人无法入睡。这时,左邻右舍纷纷摇着蒲扇,有的搬着方凳,有的提着马扎,有的拿着凉席子,来到了大街上乘凉。他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或打牌消遣,或家长里短闲聊,尽情享受着夏夜的清凉和快乐。而且乡村人淳朴智慧,即使一把蒲扇,也要开发出许多用途,诸如生火、驱蚊、遮阳、挡雨、垫坐等等,而绝不止于扇风乘凉。暑热难耐,人们的蒲扇是从不离身的,无论是上集赶会,还是田间地头,蒲扇伴随着乡村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摇落了炎炎的夏日,摇走了缓缓的岁月。

当然,最让我印象深刻和感到幸福的是,夜晚乘凉时我躺在凉席子上,母亲坐在旁边,她一边绘声绘色地给我讲着那些什么孟母三迁、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等有趣的故事,一边不疾不缓地摇着蒲扇为我驱赶暑热和蚊虫。母亲摇啊摇!一个又一个夏天过去了,摇啊摇!也摇走了我如诗如画的童年。

在追求低碳生活的今天,蒲扇当是最绿色最环保的消暑工具了。但随着电风扇、空调的日益普及,使用蒲扇的人越来越少了,甚至在一些都市人的记忆里,已经渐渐变得陌生。“日落炎威退,池塘淡月中;踏歌闻市上,渔笛在溪东。蒲扇轻摇暑,蕉衫短受风;晚凉闲独步,古寺一桥通。”这是清代名士曾有描绘的一幅夏日纳凉图,日落西山,渔舟唱晚,手摇一把蒲扇,漫步于古寺桥头,看彩霞满天,那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自在啊!而现在,蒲扇轻摇的美好时光,已成为我心中一道永恒的风景,这样的景,再无处可寻。唯有那段抹不去的记忆,在我的脑海中历久弥新。

看到红

文/冯杰

我家有三棵杏树,都是当年姥爷领着我母亲栽植的,培土、浇水。其中一棵叫“看到红”。

这种称呼是以杏色来命名的,说的是杏熟时肤色的鲜艳。这种杏总是最先售完。即使被挤烂,色泽不改,分明有一种“果木气节”。多年来我一直想画出这种颜色,用于在纸上抒情,十二种颜色里都没能调得,杏黄色概括不了它。真不如直接拓一颗大杏上去,那样颜色最准。

纸说,看到红。

它语气简单,到位,抢眼,深入,最先看到,就叫“看到红”。我们村里的鸟总是挑选鲜艳的果实下嘴,有点像男人观色。所以高处最鲜的熟杏最易被聪明的鸟早早关注。等我能攀到时,枝头只剩下精练的杏核。

我们小孩子偷杏自有经验,偷完杏后会倒退着走,把身后留下的脚印用小手左右抹平。大地平静如初,瓢虫也守口如瓶。

四十五岁那年我一口气让名医拔掉三颗坏牙,找不到病源,想想,可能就源于童年留下的一个微妙的伏笔。童年的隐伤大多要在中年复发,到老年愈显严重。人生意识之中,永远有一种“舍近求远”情结,譬如记忆,愈是童年愈是清晰,老糊涂。牙医说我是胡扯,当下的三颗坏牙与四十年前远方的好杏断然无关。

在《圣经》希伯来语里,杏还有“儆醒、守望”之意,就是说吃杏还会让人觉悟而不犯错误,可杏却知道,我们童年犯的错误比乡村的草垛都高。

世界上杏树种类有三千种,我家有一种。杏树在中国有四千年历史,杏树在我家有六十年历史。“看到红”树还在,栽树的姥爷和母亲都不在了。

冬日晴暖

文/怡水长远

冬日,冬雪飘然,簌簌而落,顷刻间万物银装素裹,一片雪白。在家避寒,多么惬意,兴许这是多数人的心愿。唯有不得不出门的人,踩着鹅毛大雪铺满的雪地,招手搭乘出租车。摄影爱好者情不自禁拍下多种角度的山城雪景。爱玩的孩子们高兴地蹦跑着,高呼着,堆雪人,打雪仗……那份无忧无虑的喜悦足以让人倾羡。

在家看看书,玩玩游戏,消遣时间。“劳逸结合”,生命如是说。书里主人公随生活跌宕起伏的境遇,不同场合的心情……描写的太淋漓尽致,以至于随主人公的角色位置或喜或悲,或笑或泪。游戏连连看太挑逗人的不服输劲,过了一关还想挑战下一关,兴许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拼劲”。……几乎累了,一声清脆的电话铃声使我精神大振——“老同学都在微信群里,就缺你,等你和你聊呢!”从小玩大的铁姐一句话,使我把心思转到了手机。急忙打开微信,果不其然,耐不住寂寞的老同学们早已把我拉到了群里。似乎我的出现,引起太多老同学的不同的回复——真是久违了,太高兴了,童年最纯真的面孔一个个浮现在微信里,真是玩得开心,聊得尽兴,谈得真心,露着真情。匆匆童年,回眸相顾的依然是我们那颗清纯的心。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脚步总是让人没有太多的闲暇。老了吗?我们感叹时空的距离,可我们的心依旧年轻!一个笑话,一句问候,一声客气……不同层次不同生活环境下不同的声调,但至少我们的心是热的!金色童年,我们梦想启航的七十年代,曾经天真的话语,过往顽皮的趣事,同窗苦读的岁月,清澈如水的友谊,在冬日静谧的悄然飘零的雪花之夜,显得格外亲切。似乎大家都被时光这杯酒醉了,若得若失,拥有与未拥,爱与被爱,都定格在流水年华里。翻开昔日的旧照片,情谊的涟漪久久荡漾着,每个人的心都是热乎的,真诚的,虽然已是寒冬深夜,冰天雪地。

童年的伙伴们聊得还似乎意蕴未尽,干脆一个个省略号,一个个感叹号,一张张幽默可爱的小图片,甚至一些搞笑的视频,让我们多年未见的小时候的伙伴又热情起来。孩提时代的友谊,如水清澈。尽管我们相隔并不太遥远,然而忙于各自的工作生活,难得一聚,难得相逢。唯有微信里问长问短长吁短叹问寒问暖来排遣内心深处的……

外面依旧雪飘。隔窗观雪,朋友的问候打破了心的宁静。单位好几次回复下雪路滑,没有发车。只能呆在家,做饭,洗衣,看电视……做一回家庭主妇,思维却无法停留在搁浅的日常琐事之中。掌上公交查阅当天的路况,看电脑了解芸芸众生万象,通览各地新闻……等待天晴雪融。“安全第一”的想法彻至心扉。小小短休,心之疲惫得以舒缓,至少老朋友在微信里得到了彼此心的呼唤。闲暇之时,安逸之时,脑海里时不时放飞想象的翅膀,闪现老同学们的样子,岁月匆匆成长了我们,韶光弹指磨炼了我们,生活的苦难教育了我们,孩提时代的童真感动着我们,相携互助的日子激励着我们,相互惦念的友情鼓励着我们,无论山高水长,无论身在何方,怀念逝去的曾拥的童真时光……

今夜寒冬冷雪,却倍感晴暖如春!

童年的记忆……

童年,想起来,好像都是充满美好而单纯的事情。人总是爱回忆过去,所以我也特别喜欢回忆我的童年。

我小时候是和姨夫姨妈,还有姐姐一起生活的,虽然我不是他们亲生的,但是他们却给了我最多的爱,我记得小时候,姨夫是个乡村医生,每天来我家看病的人很多,姨夫总是会耐心得给他们诊治,在我家的旁边,有一颗葡萄树,每到葡萄的季节,我总是会和姨夫和姨妈一起去摘葡萄,在房子的旁边还有一棵不知名的草,它的叶子吃起来酸酸的,姨夫总是和我说,这种草吃了对牙齿有好处,于是我没事就经常摘它的叶子来吃,觉得很好玩,虽然它只是小小的一丛,生命力却极其旺盛,愣是活到了房子被拆掉的那时才一起被废墟掩埋在土地里,随着房子一起离去的,还有那株葡萄树,我总是在想,如果哪天他们可以重新看到阳光,是否会依旧长得和小时候一样翠绿,但是这仅仅是想想而已,因为那里现在已经是一条四通八达的公路了,它们,没有机会再看到阳光了。

我还记得,小时候,每到赶集的时候,姨父总会骑着一辆大大的自行车,我坐在自行车前面的横杆上,姨妈坐在自行车后面,然后我们三个人骑着自行车,绕很远的路去集市赶集,每次我们都会去一家小面馆里吃面条,我们三个人点一份面条,姨夫姨妈都不吃,他们只是看着小小的我吃,还和我说,大人不喜欢吃面条,小孩子才要吃,这样小东东才能快快长大,小东东是姨妈给我取的小名,直到我长大后,他们还会叫我的小名,每次回去听到,我总会觉得特别的温暖感动。等看着我吃完面条之后,我们三个人会一起去逛逛集市,然后给我买玩具,那些玩具我一直收藏着,后来姐姐生小孩的时候我还送给她一个以前买的小钢琴玩具,只是在后来,有一次发洪水了,我童年的玩具都被大水冲走了。

小时候,每次睡觉之前,姨妈总是会给我讲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狼和小孩,田螺姑娘,还有寒号鸟的故事,那时我可喜欢听姨妈讲故事了,也从那些小小的故事里粗浅地懂得了些许人生的哲理。姨妈养了两只老母鸭,每天会下两个蛋,我和姐姐一人一个,听姨妈说,到后来,吃到只要她一说今天早上吃蛋我就开始跑了,弄得大家哭笑不得。可是现在的我,却是非常喜欢吃鸭蛋,或许就是因为小时候的影响吧,只要每天早上一个鸭蛋沾点酱油,再配上热乎乎的粥,我觉得那就是人间美味了。姨妈还很厉害,她会自己制作麦芽糖,小时候,我总是会很期待可以长麦子的时节,那样的话,我就可以吃到妈妈做的麦芽糖了,那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候。

小时候,姨妈还养过一只黄色的小猫,我非常的喜欢那只小猫,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看小猫咪,给它吃我觉得很好吃的东西,后来小猫不知道怎么了,死掉了,我可伤心了,每天都去看它,在农村里,猫咪死掉是不能入土的,只能吊在树上,所以我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再后来,姨妈为了不让我继续去看那只猫咪,就又为我带来了一只黄色的小狗,我可开心了,有了新的玩伴之后,我也就渐渐忘记了那只黄色的小猫咪了。

小时候,都是姨夫帮我洗澡的,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姐姐我帮她洗到八岁,你也一样,我也帮你洗到八岁,小时候,每次姨夫帮我洗澡的时候,我都觉得那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可是姨夫没有帮我洗到八岁,我的生父生母就把我接回家了,我记得当时的我嚎啕大哭,姨夫姨妈也整夜整夜得睡不着觉,但是为了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也因为很多复杂的原因,最后我还是回去了,而我的童年,也在我会回去的那一刻,戛然而止了。

我怀念着我的童年,怀念那些简单而美好的小幸福。

大师们的童年

文/张光茫

一个人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物,与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鲁迅、傅斯年、钱穆、沈从文、冯友兰,都是一位位响当当的大师。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有快乐的童年、失败的教训、成功的喜悦,也有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文学大师鲁迅,幼时一次听说某地唱戏,便兴冲冲催促家人带他去看。结果父亲要求他背诵完功课才许出门。鲁迅照办了,但去看戏便变得索然无味,对书本也产生了反感。许广平说,鲁迅个性很强,如果一件事情遇到了阻碍,给予他的印象,便比别人深刻的多。还有一次,同学将漂亮的信笺分赠他人,小伙伴都高兴地收下,惟有鲁迅拒绝不收。后来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信笺是那位同学偷来的。鲁迅读书时,如果弟弟们在一旁看,鲁迅不许他们伸手摸书,因为生怕他们弄脏了书页。

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自由聪颖,过目不忘。他读书极为用功,遇到不懂的字、词便记下来,随时向师长请教,有时找不到纸,便写在手上、胳膊乃至大腿、肚皮上。夏天一到,弄得浑身是墨迹。他在同窗中年纪最小,但比他大的同学都向他请教。同学中有写不出来作文的,便时常请他捉刀,酬谢是一个烧饼。傅常常写完自己的作业后,还能为同学写出几篇完全不同的文章来,但先生却知道肯定是傅代写,便开玩笑地对他说:“傅老大(傅斯年排行老大),你这次有没有换两个烧饼吃啊?”傅听罢窘迫不堪。

国学大师钱穆,幼时记忆力极佳,每篇文字大约读过三遍就能背诵。他最爱看《三国演义》,9岁时便能背诵。钱父的一位朋友听说后,便当即考他“诸葛亮舌战群儒”一节,钱穆居然一字不落地当众背了出来,众人惊为神童。钱穆也沾沾自喜。第二日,他随父亲出门,经过一座桥时,父亲指着桥问他:“你认识‘桥’字吗?”钱穆答识。父亲问:“用木字易马字旁,是什么字?”答:“是‘骄’”。父亲接着说:“骄字何义,知道吗?”钱穆点头道:“知。”到这时钱穆才知道父亲的真意,脸一下子红了。父亲的教诲,钱穆从此一直铭记在心,读书时绝对不能有骄傲的情绪。

著名作家沈从文,儿时个子小,人很精廋,非常机灵,滑稽有趣,常常逗得寨中老少捧腹大笑。沈从文爱逃学,常将书篮藏到土地庙里,然后在城里城外闲逛。逃学被发现后,沈从文总会被大哥责打,有时还要罚跪。跪着的时候,沈便想着外面的世界,“按照天气寒暖,想到河中鳜鱼被钓起离水以后拔刺的情形,想到天上飞满风筝的情形,想到空中歌呼的黄鹂,想到树木上累累的果实”。想着这些,他就忘了被处罚的痛苦,忘了时间,被叫起来之后,他也不觉得委屈。他说,他应该感谢这种处罚,给了他一个练习想象的机会。

哲学大师冯友兰,幼时在武昌,一次家中的厨师带他们出去玩,被一个洋人养的狗咬伤了。厨师带着冯去找洋人,洋人拿出几毛钱,他们拒绝接受。冯友兰说:“我们并不是为了这几毛钱,只是警告你,你的狗不能乱咬人。”回家后,冯友兰告诉父亲此事,父亲听罢对冯大加赞赏。

由此看来,大师们小时侯也是那么的调皮、可爱。他们聪明、机智、勤思好问、勤奋、善于观察。品味这些大师的童年,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感悟与启迪。

烟盒里的童年

文/张念龙

小时候,大人们抽烟丢掉的烟盒,我们都会把它捡起来,一个个地打开,铺得平平整整,然后叠放在一起,没事的时候拿出来欣赏,甚至在小伙伴面前显摆。

香烟都有两层包装纸,外面的一层是彩色的,里面的一层是银色的。外面的烟盒很美,攒起来糊在墙上,花花绿绿的,比那些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废书和报纸漂亮多了。

我开始攒烟盒纸的时候,人们流行抽羚羊烟。这种烟没有过滤嘴,劲比较大,接近于旱烟的程度,所以比较受中老年人喜欢。烟盒做得很普通,前后各一只羚羊,色彩介于红色和橙色之间,说红不红,说橙不橙,显得很老旧。

后来又流行抽葡萄牌的烟,烟支带了过滤嘴,烟的劲道也柔和了许多,所以比较受年轻人喜欢。烟盒是粉红色的,云霞一般,很漂亮。前后各一串紫色的葡萄,提落嘟噜地,非常可爱。不仅我喜欢这种烟盒,很多小伙伴们也都喜欢,大人们抽完的烟盒,我们都抢着去捡。

还有一种烟是凤舞牌的,属外香型烟。只要这烟一点起来,满屋子都是香味,久久不散。烟盒的颜色是黄色的,有两只凤凰相对,翩翩起舞。由于这种烟相对比较贵,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抽得起的,所以烟盒集起来也比较困难。如果收集到了一个,都当宝贝一样,生怕弄烂了。

那时家家都穷,大人们都抽旱烟,只有在过年时才买上一两条烟,所以攒起来也很困难。每当大人打开一盒烟,我就赶紧把里面的烟支倒到烟笸箩里面,把烟盒揣起来。有时村里有人办喜事,我就把扔在地上的烟盒捡起来,回到家里弄平整,然后小心地放起来。

回想起来,攒烟盒已经是几十年前的往事了。今年回老家,没想到姐姐还留着我攒的那些烟盒纸,对我说:“快拿回去吧,正好给你闺女玩!”我笑笑说:“现在谁家的孩子还玩这个?家里的玩具还玩不过来呢。”

我们生活在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因为玩具少,所以自己琢磨着找东西玩,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物件也能让我们的童年充满乐趣。

重温一份忘却的文字

文/温筱鸿竹

一觉醒来,窗外天已经大亮!

在院外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的麻雀,早已打破了这个初夏早晨的沉默,穿上衣服,习惯地推开窗户,凝望着窗外新的一天,我内心那一份渴望依然深深地停留在昨晚的梦呓里!

是梦,又不是梦,可却实实在在地在我的梦里再现!

如果,我们把往昔的记忆比作是一枚枚贝壳,那么,我们人生童年的记忆,无疑是那些贝壳里最耀眼,最闪亮的一片!

这个童年早已经我成为一段久违的记忆,而那条小河、那些贝壳、那个挽着裤统的小孩子依然在我的梦里出现……

我童年有一段时间是在祖母哪里度过的,祖母的家坐落在太行山一个偏远的小山区,有着清新的空气,旖旎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乡民。在那里,我曾度过了一生中最为快乐的一段时光。祖母和蔼可亲的笑容、院子里那棵被我们孩子磨得光光的杏树,一一地就像是童年的文字,给我的人生留下一段长长的记忆,想起来,真的像是一个美好的梦!

在祖母村东边有条小河,给我童年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那条蜿蜒的小河自北向南,就像一条带子一样围绕着村子静静的流淌着。在春天,河边开满各色野花,争奇斗艳,把小河装点得格外美丽。也装点着我们童年的梦,于是,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女孩子们都在河边喜欢采摘各种野花,做成美丽的花环,戴在头顶,然后跑到清澈的小河边,照一照自己美丽青涩的倒影。而我们男孩子,往往在夕阳西下时,我们就来到小河边,玩起裤子,趟着露珠,跑到草丛中去捉蚂蚱、蜻蜓、捡贝壳或逮青蛙。而我天性胆小,最喜欢捉的捡贝壳。每每在沙滩里摸到一个贝壳就像是找到一个梦想,兴奋不已,我童年的梦就是这样在祖母村东头的那条小河边渐渐地收敛、组成!

许多年没有去哪个小村庄啦,自祖母离去,我的大叔叔也搬家了,祖母的院子人去楼空,人散曲终,但是,无论怎样的变迁,我想,自己童年的梦在自己人生的记忆里依稀清晰……

昨夜再一次梦见那条河、那些贝壳、哪个院落、哪个院落里祖母甜甜的微笑,这一份心情真的不知道从何而至!

每个人都自己一份童年的梦,无论梦落何处,身在何方?我们都会在不经意时候地想起那个时代的一份份久远的心情!

从小生活在乡间,或许是早已习惯了早晨被鸟叫声唤起,伴着淡淡的花香在园子里寻觅,踏着微微的晨露去养牛的人家看小牛,回来后还偷偷给鸡撒几把玉米,要么领着自家小狗去田间地头看看庄家的长势,转个弯儿再蹲在路口街头逗逗嘴,咂口茶,空气润润的,阳光暖暖的,心情也爽爽的,一切都悠然悠然的,乡下的那份淡然、淳朴,造就了我后来的性格与性情,我喜欢乡下的小草,不像在城里被宠着,可以任由自己去长;我喜欢乡下遍地的花儿,尽管没有城市里花盆的娇嫩,可以与大自然的风雨同唱一曲恋歌却值得我们信服!我喜欢乡下的淳朴,不像城市里的爱情把自己的爱围在墙里,而乡下的爱情奔放而不拘!

但是久居在乡下的人,依然对村外的世界充满好奇与渴望,我能想起父亲生前立在家乡小乔端头遥望的那份神奇!改革开放,他作为农民第一代打工者,试图走遍中国北方大半个中国的城市,因为在中国改革初,城市的建筑需要像我父亲那些农民工,然而,他行走了无数大城市,每一次都像是这个城市里的过客,他羡慕哪些世界,把希望寄托在我们儿女的身上去,别的孩子都读完初中就放弃了学业,走进生活,像我父亲一样去城市里打工,而我们却不能放弃,直至读完高中……

好来,我们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起初是我哥哥考上大学,成为了村里第一位进省城读书人,后来我、我的妹妹也相继考上学校,父母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意,那一份为人父母的感受,在我成为人父之后,感受更加至深,一个父母心愿原来就是那么简单而充满期待!

参加工作,我在一个小城里住下,一晃十五年的光阴从身边走过,走进不惑之年的我却格外着思念乡下那份心情!

祖母离去,父亲走啦,村里一个个熟悉的老人相继离开,又有一群人填补了这个世界空缺,生儿育女,带带相传!

阳光还是和原来一样洒满大地,可是我的飞满蜜蜂和蝴蝶的花园在哪里?我的绿油油的稻田在哪里?我的祖母父亲在哪里?多少回梦里回到乡间,谈笑风生,可醒来却泪满衣衫,欲语还休!

每个人都有一份无法忘却心思,我写下这些文字,是重温着一份人生的记忆,也是在温习着自己的一份心情!

糖纸里的缤纷童年

文/陈洪娟

上世纪七十年代,属于我们小孩子的玩具少得可怜。那时男孩喜欢玩各种牌子的香烟盒纸,我们女孩子则喜欢收集糖纸,花花绿绿、五彩斑斓的糖纸,缤纷了我清贫的童年,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那时,糖果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一种奢侈品,难得吃上一块糖,满嘴都是甜蜜与幸福。最盼望的是逢年过节,或是村里谁家结婚,我们就会得到一大把糖,欢天喜地揣在衣兜里,视若珍宝。实在馋了,才会取出一颗,小心翼翼地旋开糖果两侧的皱褶,剥开糖果,含进嘴里。那一刻,我感觉舌尖上的味蕾像花儿般绽放开来,美妙的滋味迅速蔓延至整个口腔,直抵心灵。

除了自己吃的糖纸小心翼翼地保存好,我还想方设法、死皮赖脸跟亲戚朋友要。知道谁衣兜里有糖,就一天到晚跟着他,生怕他一不小心吃完糖后就把糖纸扔了。有一段时间,我差点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都不忘低着头在地上找糖纸,运气好的时候能捡到一两张别人丢弃的糖纸,心里就会十分高兴,即使糖纸上沾满了泥巴,或者藏着几只尖嘴细腰的黑蚂蚁,也全然不顾,毫不犹豫地捡拾起来,立刻装进书包里,生怕被人抢了去。

刚收集的糖纸,有的皱皱巴巴,有的沾着糖渍,有的沾着污垢。我把这些糖纸先用温水清洗干净,然后贴在玻璃窗上,仔细地把皱褶抚平,直至没有一丝气泡。等到晾干后,再慢慢揭下来,将糖纸夹在自己的旧课本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糖纸越集越多。课余时间,我和小伙伴们把收藏的糖纸拿出来,一边展示,一边欣赏。那时,普通的糖果都是由涂了一层蜡的普通糖纸包装的,只有一些比较高档的糖果,才会用"玻璃纸"来包装。"玻璃纸"上面的花纹和图案十分新颖别致、精美艳丽。如果谁收集到一张与众不同的精致"玻璃纸",就一定会让小伙伴刮目相看,自己也会沾沾自喜。我同桌小燕的爸爸是厂里的供销员,经常出差,回来就给她带不同包装的糖果。所以,每次翻开她夹着花花绿绿糖纸的旧课本时,大家都羡慕不已。有时,我也会用普通糖纸跟小燕交换,十张普通糖纸换一张"玻璃纸",虽然心里很是不舍,但为了得到一张心仪已久的精美糖纸,只好忍痛割爱。

岁月荏苒,光阴似箭。童年里那些糖果的味道早已忘却了,而那一张张不起眼的糖纸,就是一段段永难忘怀的时光,时时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今天我想起了 童年

二十多个春秋过来,不知不觉自己都这么大了。昨天是妈妈的生日,打电话的时候好像应该说点啥子的,话到嘴边还是没有说出口。

今天我回想起了童年,想起了以前让人难耐的夏天,电视里面不知疲倦地放着《新白娘子传奇》,想起了以前脚着绞到不能下地,姐姐给我逮丁丁猫耍。以前身上一有零钱就去店子买零食,自己一个人在那享受,弄得全家出动找我一个,这个连我都记不得了居然老姐都还记得。

依然怀念下蒙蒙细雨的时候,那时的小乡村烟雨氤氲,光着脚丫走在泥巴路上,泥巴从脚丫缝里钻来钻去的日子。

听,外面淅淅雨声。

听,里面渐渐鼾声。

梦回童年

文/若兰清香

岁月流逝,红尘滚滚,每个人都在成长,都在成熟,渐渐的在无情的岁月中老去。时光像一把刻刀,把岁月的年轮刻印在我们的额眉上,华发里。岁月沧桑了容颜,沁曼了心情,洗尽了铅华。却更改不了少年的情怀。儿时的友谊却永远根植在心中,永生难忘。华年以逝,以不再无忧,不再天真,不再无虑。

不知为什么,最近总爱回忆童年的岁月,总爱傻傻的回忆,傻傻的笑,是否人到中年才知童年的快乐,少年时光的美好。

人生的起起伏伏,世间的人情冷暖,让我时常想逃避红尘,想逃避这个纷扰的世界。回归那儿时的年代,回到那梦中久违的小山村。

那炊烟缕缕,一片烟雾,整个山庄仿佛在红色的雾霭中,美焕绝伦,如同海市蜃楼一般。牧笛在晚风中悠扬,童谣在斜阳里飘荡。

想一个人独走乡间小路,品味儿时田间五谷的芳香,想再次携手儿时的伙伴,嬉笑在林间碎影之中,醉卧在花草蝶舞里,聆听虫鸣花语,静看云卷云舒。

儿时的玩伴从心底一个个蹦跳在眼前,那么清晰,那么亲切,那么可爱。那稚嫩的眼神,那灿烂的笑容,那可爱的顽皮,那所有的一切恍如昨日,在记忆的心湖里浅唱,在岁月的长河里影像。

那挽手搭背,嬉笑打闹,穿过一路的朝阳,唱着读书郎的歌曲一路向校园跳去。书包里永远是几本书,几个本,一支笔,在无其它。虽然生活清贫。但我们快乐无比,永远阳光,…

那假日里提着篮筐,踏着一路野花,在青青的芦苇荡里寻找那鸟的希望。那时候看见小野鸭,也不会欣赏那是生命的延续,知知在快乐的拥有,肆意的玩耍。幻想可以代替母爱,却还那么的骄傲。童年里的无知却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天真。篮筐里装满了我们的歌声和笑语。

童年的时光永远快乐,永远阳光,是那样的幸福,尽管那样美好,那样眷恋,只能在梦中回忆,却再也无法回去。

童年的院子——青灰色里那抹彩

文/李思涵

在那个貌不惊人的院子里,蜗牛在墙角爬着,草色渐渐绿起来,不知名的花开了,很漂亮,一只猫趴在矮矮的墙头上晒太阳。一阵暖暖的风吹过来,所有的东西都跟着动了动。于是这一幕便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成为童年最美的画。

——题记

童年如画,一幅只用水彩渲染的画。我的童年亦如画,那是一幅被深沉的青灰色渲染的画。但是如果你从上面看到缤纷的彩色,那么,一定是外婆家的那个院子抹上的。

院子不大,也不小,貌不惊人。其中有一些不知名的花草,随处可见的虫,早已不用的农具,以及外婆晾的奇奇怪怪的东西。整个院子像个荒园——人迹罕至,也无人打理。

院子十分乱,时至今日,我依旧记得它的样子——某种不知名的藤攀上了一个早已腐朽的,靠在墙上的锄头,红色的断砖下偶尔出现长长的百足虫,旁边却是外婆晒的蒲公英……但就是这样的院子里,给了我童年里唯一的乐趣。

起先,我和弟弟是从不关心院子里的花草昆虫的。但是后来,我也记不清是在什么时候了,也许是在我们扮“林冲棒打洪教头”腻了之后吧;也许是在用晒衣服的棍子挑掉了别人家晾的衣服之后吧;也许是用盖子被戳了孔的矿泉水瓶喷水,湿了别人家晒的米粉肉之后吧……总之,我们开始翻泥土中的西瓜虫;开始寻树上掉下来的蝉蜕;开始用樟树叶挡住蚂蚁的去路……还有好多还多,可我都记不清了。但惟有一次玩蜗牛,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我到现在都一直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飘着毛毛雨的阴天,我和弟弟在破落不堪的墙角发现了一群硕大的蜗牛。于是我们捉了它们放到作业本上玩。先是赛跑,将它们放到画好的一条线上,在不远处又画一条,看谁的蜗牛先爬过去。只是蜗牛不比人,它才不会听你的话,它们总是东瞅瞅西看看,头上的触角伸出来又缩回去,偌大的身子摆动着,在作业本上留下一串黏黏的东西,慢悠悠地像是在散步,令人兴致索然。

所以我们换了一种更刺激的玩法。把外公的牙签全倒出来,摊在地上,让蜗牛一点一点爬过去,然后外公的牙签就变得黏黏的了。我们在院里笑起来,一边捂着嘴不想被外婆发现,外婆看到地上一片狼藉,劈头盖脸的把我们俩骂了一顿。但那时我们竟不觉得难过,反而笑得更欢。

除了随处可见的昆虫,院子里的花草也好多,好多不知名的花草在院子里生根发芽,自顾自地疯长。童年的院子,是个让我们笑声永驻的地方,是一抹艳丽的彩色。

童年,故乡的河滩

文/六楼的风景

每当我踏上故乡的河滩,许多童年的梦和那些童年的天真就像看电影一样一幕幕的在脑中回荡。

记得小时候问过妈妈,小孩子是从哪来的,那时妈妈只是笑笑并没有回答我,当我一遍又一遍的刨根问底时,妈妈有点不耐烦的说:从我们家南面的河滩中扒来的。那时我还不知深浅的又问妈妈,邻家小妹呢,她也是吗?妈妈真的不耐烦了随口边说:是,你们都是。

我相信妈妈的话,儿童特有的好奇心迫使我也要去河滩扒个小孩回来,让他陪我一起玩,陪我一起读书。心中还在想着也许还能扒出一个我或者邻家小妹呢。

童年的无知伴随着我来到河滩。可当我疲惫的从河滩回到家责备妈妈撒谎时,她的脸上已不见了对我的不耐烦,在她脸上荡漾的是犹如鲜花般爱的笑容。

必须挖得很深很深才行。

我已经挖得很深很深了,都挖出水了。

也许你挖的不是地方吧。

我没有再作声,掉头又向河滩跑去,因为我刚才确实只挖了一个沙坑,也许真的不是地方。背后留下了母亲一串的呼唤声……

呵,童年把这无知留在了故乡的河滩。

春天悄无声息的穿过茫茫雪野,你的身上充满生机的时候,我曾拨弄着每一棵小草寻找着春天的颜色,当路过夏天,在你背脊沟的汗水中洗澡时秋已悄然流过我的人生,那时我还记得冬天穿过你去小河溜冰时摔得那个跟头。

总喜欢躺在你的背上,和你肌肤相接,仰面看看蓝色的天空,听听清脆的鸟鸣。那时我就感觉到我是幸福的,也是在那时幼稚的大脑中便充满了童年那些奇怪的梦,每次都是在这时候我睡着了,和你背靠背的带着这些梦睡着了。

你没有平原的广阔,却有平原的一马平川;你没有草原的雄壮,却告诉我草原的绿色;你没有沙漠的暴虐,却有沙漠的本质;你没有慈母的娇惯,却有慈母的温柔。

呵!河滩!我故乡的河滩!

虽然现在你已不再是我童年摸样,已被那来来往往的汽车分割的七零八散。可每当我漫步在城市的街头,总能寻到我记忆中的河滩和那些留在河滩上的故事。

童年回忆

文/宅男35b

当我们都是孩子的时候就认识了,一起读完小学,一起读完初中。小时候一起玩耍,一起唱歌跳舞。一起过了五个六一儿童节。发小的情感与日俱增,辉子,勇子,建子,奎子……,等等这些都是伴随了我N年的发小哥们儿。

那年除夕,你们俩打着火把和电灯翻山越岭到了我家,这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了,因为有了你们的到来,所以难言那意外的惊喜。至今想起来仍然觉得很开心。

再后来就各自为阵了,初中的时候似乎在一起玩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慢慢彼此都淡出了各自的生活。阔别16年后的今年,终于联系上了。所有的语言都显苍白,青春的情意无价。

感谢你们在我的青春岁月里留下了痕迹,青春年少羞涩的花季里,有你们的陪伴让我多了更多美好回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