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的散文

2022年12月13日经典文章

鸡蛋的散文(精选22篇)

洋鸡蛋,土鸡蛋

文/柴太山

早上买菜时,我把其他菜都买好了,走进离家不远的巷口,看见一位八旬阿婆在那儿卖鸡蛋。“哦,还要买蛋,差点忘了!”想起出门时妻子的叮嘱,我向阿婆走去。只见她脚下放着一只长条尖底的竹篮,篮底垫着一层稻草,色泽金黄,柔软。散发着新鲜稻草的诱人香味。里面卧着好几十个鸡蛋,有的呈黄白色,有的雪白雪白,个儿看上去都挺大。那也许不是土鸡蛋,至少不全是,买过几回假鸡蛋,我不大敢肯定。

再看阿婆,一身旧的黑衣裤,头顶一方白头巾,枯瘦多皱和长满老年斑的脸溢着怯怯的笑,几缕白发从头巾下方溜出来,搭在耳边像蛛丝一样随风颤抖。我生了恻隐之心,停下脚步问:“您老的鸡蛋哪么卖呀?”

阿婆望了望紧挨她卖莴笋的小贩,那是位年近花甲而头发稀疏的农妇。一脸犹疑着说:“本来一个卖一块五,他们都说价高了。我就卖一块三算哒。”我蹲下认真看,蛋壳确实像土鸡蛋,有的鸡蛋个儿也不是很大。但土鸡蛋哪有这么便宜的?转头一想,算了,别计较了。我伸出五十元钱递给老人,“买三十个吧。”

阿婆忙不迭地收下钱,埋头把蛋捡到一只塑料袋中,一副急欲出手的样子。我趁机对卖莴笋的农妇以目示意:“她卖的是土鸡蛋吗?”那农妇竟连连摇头,要我别买。

这时,我突然想起有人说过菜场有一个老婆婆,专门干着把洋鸡蛋充当土鸡蛋卖的营生。也是提着垫草的竹篮,并且一卖就是几十个,有时掺几个土鸡蛋里面,有时干脆全是小个的洋鸡蛋。土鸡蛋的价一般是一块五一个,而洋鸡蛋价每个不到七毛。她赚的就是这个差价。我莫非中大彩似的,今天恰好偶遇了那个传说中的坑人阿婆?

我真想一个都不买了!但一看老人青筋凸起的手,又不忍心将捡进袋里的鸡蛋全部退回,便对阿婆说:“我只买十个了。”

“你哪么又只买十个了呢?”阿婆当然没有看见刚刚在她身边上演的一幕“哑剧”,但嘀咕一番后,还是将多余的蛋迅速又捡回竹篮中去,然后给我找钱。她的钱都扎在袜管里,捋起裤脚拿钱时,只见她小腿是那么瘦,惨白惨白的,看不到一丁点儿血色,就像一层白森森的皮裹在腿骨上一样。可是,因为反感老人“弄虚作假”,我心底竟然没有太多的怜悯,反倒鄙夷地愤愤说:“你这老人家,怎么……?”我还想指责她几句,旁边的人说:“你也别说了,反正说了她耳朵也听不见。”

我狠狠地说:“好,就看着上当,只当送你几块钱!你这老婆婆!”

傍晚,我要妻子把那“洋鸡蛋”煎着吃算了,免得看了闹心。妻把“洋鸡蛋”磕破一看,吃惊地说:“这不是洋鸡蛋!是土鸡蛋!你看这蛋黄,又圆又大!我再打几只看看。”一共打了六枚,居然全部是真正的“土鸡蛋”!妻在食堂工作,整天和蛋们打交道,冒牌的土鸡蛋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

妻的评定,没能让我的心情变得轻松,反而充满了深深的自责与愧疚。

远去的吆喝声

文/熊燕

“馒头,馒头,老面馒头”。

住在益阳城里的人都知道,每天从早到晚,耳边总有这种吆喝声传来,一听到这种吆喝声,我就会顺声赶过去买。那自行车速度快,有时我在街这边听到,还没赶过去,吆喝声就远去了。有时明明听到就在这条街,正驻足四望,那车却从我身边飞过去了。每当这种吆喝声渐渐远去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当年岳阳街上的另一种吆喝声——

“正宗川味卤鸡蛋,五毛钱一个,味道好得很。”

川味卤鸡蛋,曾是我的最爱。也是用自行车驮着吆喝,所不同的是,自行车后面不是泡沫箱,而是一个超大铝锅,鸡蛋煮得深红透黄,香味浓郁,吃一个口齿留香。

第一次吃这种卤鸡蛋,是一个花圃老板给我的。刚去岳阳那座城市的时候,新房刚装修,为防装修材料对自己造成无形的伤害,隔三岔五,我会跑去小区对面花圃选购一些植物。芦荟啦,吊兰啦,虎尾兰啦,一叶兰啦,龟背竹啦,还有常青藤、仙人掌等等。花圃老板姓钟,二十多岁,大家都叫他小钟。第一次去他花圃,我正在询问价格,就听到一种吆喝声由远而近——“正宗川味卤鸡蛋,五毛钱一个,味道好得很”。小钟听了,迅速跑到花圃门口。我抬眼望去,一个骑自行车的在门口停下,从车后的铝锅内拿出两个卤鸡蛋递给小钟。回到花圃,小钟递一个卤鸡蛋给我,说:“吃吧,很好吃的。”并且不容我推让,一边吃一边递给我一瓶矿泉水,说:“吃呀,好吃呢,我每天都吃。”

我拿着一吃,麻辣鲜嫩,口舌生香,回味无穷。于是,有一段时间,只要听到“正宗川味卤鸡蛋,五毛钱一个,味道好得很”的吆喝声,我鞋也不换匆匆下楼去买。可双腿的速度总是跑不过两个轮胎,常是我跑下楼去时,那声音渐渐远去了。

这天再去花圃,无意中说起这个遗憾。谁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天下班经过花圃,就看到小钟站在花圃门口,手中提着一个小塑料袋,里面正是我朝思暮想的川味卤鸡蛋。以后,每当下班经过花圃时,都会看到小钟提着小塑料袋站在那里。有时是一个卤鸡蛋,有时是两个。时间久了,成了默契,一经过花圃,我就放慢脚步,见面了,也不说话,他把小塑料袋朝我一伸,我伸手接着,他向花圃里面走,我向住处方向走,就像每天约好了一样。

有一天,还不到下班,我的传呼机响了,拿起一看,是小钟呼我。立即找电话打过去,那头便传来吆喝声——“正宗川味卤鸡蛋,五毛钱一个,味道好得很”。我以为真是卖卤鸡蛋的人在吆喝,听着听着就发现声音不对了。正欲说什么,小钟却在那边笑了。我说:“搞么什么鬼?你。”他说:“有事找你呢!”我赶紧收拾东西,迎着夕阳余辉匆匆赶到花圃,只见小钟拿着一大袋卤鸡蛋站在那里。我接过来,沉沉的,竟然有二十多个。

“说吧!有什么事?”我问。他看着我手中的卤鸡蛋说:“没什么,没什么。”我真是马大哈,他说没什么我就以为没什么,提着那么多卤鸡蛋也没觉得有什么不正常。第二天下班经过花圃,这才发现,小钟不见了,花圃内空荡荡的,失去了花草点缀的世界一片凌乱,一片荒芜。

“花圃呢?”我问周边的人。

周边的人说:“要拆迁了,地皮卖给一个住宅开发商了。”

“小钟呢?”

“也许回老家了吧!”

“老家是哪里呢?”

可是没人回答。呼他传呼机,也不见回。“他会呼我的。”我总是这样想。可每次传呼机响,都不是他。几次到拆迁工地去问,什么也没打听到。有次听说,小钟在老家当队长了。我问是真的么?也没人回答。

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漂移到了别的城市,到了益阳,就再也没吃过川味卤鸡蛋了,只是每每听到“馒头,馒头,老面馒头”吆喝声时,仿佛听到了卤鸡蛋的吆喝声。有一天,当吆喝声渐渐远去的时候,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十多年过去了,卤鸡蛋肯定不止五毛钱一个了,要是哪天小钟打电话来学着卖卤鸡蛋的吆喝逗我,吆喝词会改吗?

鸡年说鸡

文/梁征

送走猴年,迎来鸡年。鸡年到了,说一说“五有”鸡。

有故事的鸡。鸡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十,鸡作为唯一家禽被纳入生肖属相的动物。为何那么多的家禽独独把鸡编入生肖属相呢?据说玉帝册封生肖只考虑对人类有功劳的畜兽,鸡并没有机会。多亏已被封为生肖的马告诉鸡,一定要对人类有所贡献才能被入选。鸡王想到了用自己的金嗓子在黎明时分唤醒沉睡的人们,人们对鸡王十分感激。可是,当时玉帝封生肖的标准是不要飞禽。鸡为此事飞上天宫,在玉帝面前哭诉。玉帝看在鸡每天打鸣的份上,摘了朵红花儿嘉奖鸡。鸡王便有机会参与生肖席位的竞争。

有争议的鸡。“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人们一直喜欢争论这个问题,好像永远也说不清。据史料记载,鸡是7000年前被人类驯养,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鸡已经成为地球上效率最高的“产肉机器”。同时,鸡是人类最佳的营养食物。鸡肉性温味甘,有益五脏、补虚损、健脾胃及强筋骨的功用。最适宜身体虚弱,营养不良,气血不足、产后及月经不调的孕妇食用。

有情趣的鸡。想着儿时的时候,住在农村,有了鸡鸣狗叫,就有欢乐。鸡成了农家的“小银行”,手头紧了,用鸡蛋换点零花钱;谁家生孩子“坐月子”,送一篮鸡蛋;谁家人生病了,杀一只老母鸡做成鲜鸡汤,补补虚弱的身体……现在,生活好了,隔三差五,煎鸡蛋,小鸡炖蘑菇,已是家常菜。的确,鸡成了人们的美食。古语有“无鸡不成宴,无鸡不成欢”。鸡鸭鱼肉,鸡居首位。

有励志的鸡。鸡鸣让人励志。晋朝时,祖逖、刘琨两人平时同居一室,互相砥砺,研究学问,都想找机会为国效力。一天清晨,大地一片凄清沉静,突然响起一阵嘹亮的鸡啼。祖逖从梦中惊醒,把刘琨也叫醒说:“你听,那鸡啼声多清脆悦耳,它引吭高歌,不正是要唤醒有为青年发愤图强吗?”“是呀,我们再不能贪睡了!”两人披衣下床,来到院中,只感到阵阵寒意,战栗得安不下心来读书,便取出剑来挥舞。只觉得越舞越有精神,越有力量,直到东方既白。这就是“闻鸡起舞”的典故,古往今来,不知激励多少仁人志士。

有学问的鸡。鸡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关于鸡的成语也就很多。“鸡毛蒜皮”、“鸡飞蛋打”、“杀鸡取卵”、“杀鸡焉用牛刀”、“呆若木鸡”、“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等等。从日常小事到社会大事,鸡的成语应有尽有。鸡与“吉”谐音,于是,鸡与吉相联。“吉日良辰”、“吉祥如意”、“吉星高照”、“万事大吉”等关于吉的成语应运而生,用来表示吉祥、欢乐、美好、诸事遂心的祝福之意。

鸡是一种可爱的动物。时逢鸡年,让我们站在鸡形的国土上,拥抱“中国梦”,向着世界,歌唱充满自信、活力和幸福的每一天!

遇见香椿

文/孟凡法

从我家到工作单位山东祥和乳业公司要经过20多里的乡村公路,每天来回两趟。暮春时节,成片的油菜花、海棠花、樱花还有好多不知名的花朵映入眼帘,时而飘来阵阵花香,路边的柳树在微风中舒展着枝条对我这个匆匆过客表示友好。我常常陶醉于路边的风景。

一日,在两棵高大的柳树中间有一棵小树很不起眼,但刚刚抽出浅绿且带有些许紫红色的细芽却让人眼前一亮,走近一看,“哇!”是香椿芽,还带有淡淡的清香味。此后,每天经过这里,我都要放慢速度,停留两秒钟,看一眼香椿芽是否又长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家大门口也有一棵香椿树,每年春暖花开之际,香椿树把积攒了一个冬天的能量变成嫩芽吐出枝条。我时常站在树枝底下抬头望着摇晃着的嫩芽,不知是在看香椿芽还是在看蓝天,反正一看就是一个小时,是那么入迷,那么执着,似乎在思索着人生梦想。

在小孩子的眼里,有好吃的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春天里,成天期待着母亲做的香椿芽炒鸡蛋。刚刚淋过春雨的香椿芽还带有雨后的水珠,把掐好的嫩芽放到开水里一焯,清新的香气扑面而来。从泥罐里拿出两个前几天老母鸡下的新鲜鸡蛋,打入碗内,把切碎的香椿芽放进鸡蛋中,充分搅拌使之粘连在一起。起锅倒油,待油热后将鸡蛋和香椿芽倒进锅里。母亲时而弯下腰往地锅口添干柴,用火钩调调火候,时而起身用铲子翻翻香椿芽鸡蛋,生怕炒糊了。经过一番劳作之后,金黄透绿、香气四溢的香椿芽炒鸡蛋出锅了。母亲总是把它们全部卷在煎饼里让我和妹妹吃,而她说自己不喜欢吃香椿芽,都是吃煎饼卷咸菜。

香椿芽炒鸡蛋也不是经常吃,因为鸡蛋要省下来卖钱贴补家用。父亲经常拿着自家种的黄豆去豆腐坊换豆腐,就是电视剧《乡村爱情》第一部里面王老七家里手工制作的那种豆腐。香椿芽拌豆腐再滴上几滴从邻居家里借来的香油,真是人间美味。而最让我难忘的是母亲烙煎饼的时候总会烙几张带有香椿芽和花椒叶的煎饼,里面还有少量的豆油和盐。香脆可口的煎饼一口咬下去,扑鼻的麦香味夹杂着香椿芽的味道连同春天的气息直抵味蕾深处。母亲教导我和妹妹,有好东西要和别人分享,她总会叫来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品尝煎饼。小伙伴们还会围着香椿树数叶子,或许是在盼望着香椿芽快点长大,好尽快变成我们口中的美食。

《本草纲目》记载,“椿樗,香者为椿,即香椿,臭者为樗,名山樗,又称臭椿。香椿可以祛风解毒,椿叶可生发,樗根去蛔虫”。可见香椿除可食用外,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民间有谚语“雨前椿芽嫩无比,雨后椿芽生木体”,是说谷雨前后是吃香椿的最佳季节,此后因椿芽变老而难以食用。金末元初时期的大文学家元好问在《溪童》里说“溪童相对采椿芽,指似阳坡说种瓜。想是近山营马少,青林深处有人家。”为我们描绘了春天来临之际,杨柳依依,芳草萋萋,儿童们在山中溪水边采摘香椿芽的秀美春景图。

谷雨前夕,家住农村的岳父带来了一把自家采摘的香椿芽,老婆凉拌了一盘豆腐,滴了一些香油,尝一口还是小时候的味道,而这香油却不是借来的!

我真棒

文/张星月

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有一些棒的地方,会为之感到自豪。我今天也来写写让我自己引以为傲的事,与你们分享一下吧!

那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而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跑去厨房打开冰箱,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几个鸡蛋。我想我最爱吃鸡蛋了,还是炒鸡蛋吃吧!说干就干,于是我洗了洗手,挽起袖子,学妈妈的样子,拿了两个蛋把它敲在碗里,放了一勺的盐,料酒和味精。听妈妈说酒能去蛋腥味和增加蛋的香味。接着拿起筷子学妈妈的样子打蛋,使蛋清和蛋黄融合在一起。随后把锅放在点燃的灶台上,倒入油烧热后,马上把蛋液倒入锅中,只听见“滋滋”几声,蛋一下子变成一块块金黄色的固体,我用铲子翻炒着,由于我饿极了,想快点吃到炒鸡蛋,我把火开到最大,谁知,有几块金黄色的鸡蛋渐渐变成了咖啡色,我忙把火关了,手忙脚乱地把蛋盛了出来。拿起筷子,尝了一口,啊呀,又咸又苦,原来我把盐放得太多了!怎么办?再来一次吧!我又重新来了一遍,放盐时尽量少放,炒蛋时,把火开到适中,等鸡蛋变成金黄色固体,马上关火盛出。品尝着刚出炉的、热气腾腾的、味道可口的炒鸡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我是不是很棒!你说呢。

是卵,就不击石

文/王笃行

“以卵击石”,用鸡蛋打石头,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这是个深入人心的成语,在这个成语里鸡蛋成了超脆弱且不知自己斤两的象征,与之相反,石头似乎更加坚硬强大,也演绎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强弱论、成败论。

是的,卵来击石,确实会碎,而且碎得很惨,目不忍睹。只是,我想弱弱地问一句:强弱与成败,非得让力量悬殊的两者相撞击才能得出吗?石头,纵使它再怎么坚硬,也只是一块死的石头,它不会变通,即使再坚硬,也只能任由岁月的风雨磨平它的棱角,而后慢慢风化。而鸡蛋,是活的生命,生命的力量则是无穷尽的,更重要,生命可以成长壮大以至于成为另一个自己。

以卵击石?确实愚蠢。但鸡蛋是生命,生命终会为自己寻找出路。撇开时间的跨度来说,石头最终会碎成细沙,鸡蛋则可能孵出小鸡,小鸡可以跳过石头。相信没有哪只鸡蛋傻到满腔热情志在必得地去撞击石头的。当然,人都会因冲动犯傻,兴许真有控制不了自己的冲动的鸡蛋,头脑发热中撞击了一块石头,以至于留下“以卵击石”这样的笑话。又或许,这压根就是人们一厢情愿的假想,——人们不是经常为了说理形象而拉来无辜的事物进行类比么?

所谓胜负成败论,究竟是如何划分的?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跨过障碍达到自己的目的,重要的是取得成功。而这,也正是生命的可贵之处,它总会为自己找到出路,它总会成为强者,总会等到自己的胜利。就像沙漠中的依米花,地下六七年,开花48小时,花有四瓣,且红黄蓝白四色。而后,香消玉殒。这就是生命,一旦刺破黑暗,就无比灿烂。

卵,不会在石头前停下,因为卵有自己的出路。那么人呢?还有什么能让你停下前行的脚步?

一篮鸡蛋

文/章中林

雨后的清晨,空气中带着椿树的异香,人也觉得清爽了许多。来到经常吃面的摊点上,要了一碗牛肉拉面。

正吃得欢畅,突然发现面前站着个人。一抬头,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大娘拉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站在面前。小男孩穿一件褪色的裤子,呆呆地望着我。“同志,要草鸡蛋吗?”

老人低声地咕哝着,眼里满是期盼。“老人家,不好意思,昨天买过了。”我心有歉意地说。

老大娘的眼神黯淡下来,踌躇着,并没有离开的意思。“大娘,现在城里都买不到草鸡蛋,你留给孙子吃吧。”

“同志,你就行行好吧。我就这个小孙子,他爸妈都不在了,不能让孩子受委屈啊。我年纪大了,做不动了,也只能养养鸡,卖点蛋攒点钱给他买书、买衣服。”老大娘幽幽地说,言语里满是愧疚和忧伤。

我端详了一下这祖孙俩。老大娘穿着褐色的褂子,袖口撕开了,背弓着,一双眼睛无神而空洞。小男孩拽着奶奶的衣角,胆怯怯的——眼睛里是恐惧还是失望呢?我无法肯定,但是我的心却被什么刺了一下。

“大娘,一个多少钱?”“不贵,八毛。”老大娘抹了一下浑浊的眼睛,急忙忙应道。“我都要了吧。”我干脆地说。

“你上当了。”等到老人走远了,老板才走上前来提醒我,“这老人每天都来卖鸡蛋,她哪里来那么多草鸡蛋?”

“不会吧?看着她就是生活艰难的样子,应该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吧。”我心里有些发虚。看看方便袋中的鸡蛋,小小的,颜色红红的也和洋鸡蛋不一样。脑海中闪现出小时候母亲打鸡蛋的情形:鸡蛋磕在铁锅上,深黄的蛋黄流出来,在阳光下熠熠夺目,至今依然温暖着我的心。

“草鸡蛋是一头小一头大的椭圆形,你这买的都是浑圆的。你这都是从洋鸡蛋里挑出的小鸡蛋冒充的!”老板胸有成竹地说。

我心里仿佛被一块巨石堵着,想要发作,可是却找不到出口。

我沮丧地回到家。妻子一看我的模样,就笑言谁欠你债了,嘴上能挂油瓶了。当妻子听说了事情的经过,她打了几个鸡蛋。那鸡蛋怎么也不像洋鸡蛋哪——深黄的蛋黄,清亮的蛋白,熠熠夺目。

“同志,有爱心是对的,可是爱心的付出,非要有回报吗?这一篮子鸡蛋值多少钱,能有你的爱心值钱吗?即便这是洋鸡蛋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不也应该为自己高兴吗?因为我们帮助了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这不就足够了?”

听了妻子的话,我郁闷的心情一扫而空,心里是说不出来的舒畅。

夏日薄荷香

文/徐学平

母亲特意回了一趟老家,没想到她冒着酷暑只是为了采摘些薄荷叶回来。望着那一堆嫩绿的叶片,打小就在城市长大的妻子自是满脸困惑,而我知道那些薄荷经过母亲的一番料理后可以做出不少消暑的美食。

薄荷,味辛,性凉,喜湿,多生长在靠近水域的阴凉处。每到盛夏时分,老家的河道沟渠边便会疯长出许多野生的薄荷,零星地散落在杂草之间。儿时的我就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摘薄荷,薄荷是很好识别的,它椭圆形叶片的边缘是呈锯齿状的,更主要的是你一旦走近就能闻到一股浓郁的清香。

回家后,母亲将薄荷叶洗净晾干就可以备用了。用薄荷泡茶算得上是一种最为简朴的吃法了,取几片薄荷叶放入透明的杯中,再加入适量的蜂蜜或是白砂糖,然后用滚开的沸水徐徐浇入,叶片打着转儿随水漂浮,最后缓缓沉入杯底,仿佛是一池春水中醒着几片绿绿的生命。待到茶水慢慢冷却下来,我不自觉地呷着杯里的茶,忽而,一丝淡淡的清凉立即萦绕着整个身心,再呷一口,直觉得口齿留香,宛若轻风拂面而来,让人顿感心清神怡。

另外,在炎炎夏日里煮上一锅可口的薄荷粥也应该是的一个不错的选择。母亲煮薄荷粥时总爱先把薄荷放入水中用文火慢熬,直到薄荷汁液煎尽后方用勺子捞出残渣,然后放入淘洗干净的绿豆和粳米继续烧煮,等到粥即将煮好时再加入适量的冰糖,最后用猛火再次烧沸即可。每当我揭开锅盖时,豆香、米香夹杂着薄荷的清香一起扑面而来,薄荷粥甜而不腻,而粥汤不知何时也染上了那沁人心脾的绿,看后总会叫人食欲大增的。

而用薄荷做上一道美味的靓汤那算得上是母亲的一手绝活了。母亲先往汤锅里注入清水,待水烧沸后,她会麻利地将鸡蛋在灶台上打开,任其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后直入锅中,这一切母亲总能一气呵成。鸡蛋稍微断生后便可放入薄荷,用勺子搅开,然后放入食盐和鸡精即可起锅了。薄荷经沸水一烫,颜色碧绿如玉,再加上鸡蛋黄白相间的点缀,光那模样儿就让人垂涎欲滴了。

夏日里那股浅浅的薄荷清香曾经一度陪伴着我的成长,如今事过多年了,没想到母亲至今尚还恋恋不忘。不管这个夏天如何酷热,但我相信,在我的心底早已有了一丝无法挥去的淡淡清凉。

感恩早餐

文/左漪璐

星期六的早晨,我习惯地打开台灯。拿起身边的闹钟一看,时针刚刚指到6点钟。我想,时间还早,今天又是周末,让我再多睡一会儿吧。

这时,我突然发现身边熟睡的妈妈。我知道,往常再过半个小时,妈妈就会准时起来为我做早餐了。我心想,以前每天都是妈妈给我做早餐。今天,我就给妈妈做一回感恩早餐,让妈妈尝尝我的手艺。

说干就干,我立刻蹑手蹑脚地溜到了厨房。可是到了厨房我却傻眼了,因为那里的食材实在是太多了。有西红柿、茄子、豆角、大白菜、黄瓜、胡萝卜、鸡蛋、火腿肠等等。

该给妈妈做什么早餐好呢?汉堡包、胡辣汤、豆腐脑、油条豆浆、面包等等,我的脑子飞快地把自己曾经吃过的早餐全部都过了一遍。这时,我才发现自己原来什么都不会做。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眼看妈妈就要睡醒了,我的感恩早餐还没有着落。这时,我突然想起冰箱里的鸡蛋,灵机一动,我就给妈妈做一个最简单的炒鸡蛋吧。

于是,我立即从冰箱里拿出两个鸡蛋,学着妈妈的样子,用手把其中一个鸡蛋在碗边磕了一下,双手沿着裂缝轻轻掰开,只见鸡蛋就从蛋壳缝里流了出来。

我把两个鸡蛋都敲到碗里,又撒了一点盐,倒了一点清水和料酒。因为每次妈妈做炒鸡蛋都会倒上一点清水和料酒,炒出来的鸡蛋格外清香。

我拿起一双筷子,沿着碗边把鸡蛋朝着一个方向均匀地搅拌,大概过了二三分钟,鸡蛋就变得均匀了。我小心翼翼地打开煤气炉,把炒菜锅放好,用炒菜铲倒了一点油,仔细沿着锅底慢慢地搅拌了一下。

这时候,油烟开始冒了起来,原来是油热了。我手忙脚乱地把碗里的鸡蛋倒进油锅,只听见“哧哧哧”的声音,原本平平常常的鸡蛋进了油锅,就好像一朵黄色的花朵,膨胀开了。

我赶紧用炒菜铲一边把鸡蛋搅匀,一边关掉煤气灶。如果火太大,就会把鸡蛋炒糊了,那样炒鸡蛋就算失败了。我又拿出两个馒头,装进塑料饭盒,放进身边的微波炉,把时间转到了一分钟。

就在我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突然发现厨房的门被打开了。原来是炒鸡蛋的香味把熟睡中的妈妈惊醒了。看到我在厨房做的一切,妈妈一把抱住了我,激动得连声说“谢谢宝贝,你做的这顿早餐真丰富啊!”

我连忙请妈妈品尝我做的馍夹炒鸡蛋,兴奋地告诉妈妈,我也会做早餐了。今后一定做更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妈妈的负担,让妈妈为我自豪才对。

一件有趣的小事

文/岳子湉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发生过许许多多有趣的小事,其中有一件小事让我至今难忘,现在想起来都会哈哈大笑。

那是我六岁的时候,有一天,我到姥姥家玩,吃了早饭,便随姥姥一起到后院喂鸡,姥姥家的后院可谓是“家禽王国”,因为那里养着鸡、鸭,它们每天都在那里无忧无虑地玩耍。只见姥姥一边撒着干玉米一边说:“咕咕咕,饿坏了的鸡宝贝快来吃饭了。”,说着,那一只只鸡东奔西跑地啄食物。这时,我发现鸡窝里有一只母鸡蹲在窝里一动不动,我好奇地走过去,隐隐约约看见母鸡的肚子下有几个鸡蛋,我高兴地叫道:“呀!母鸡下蛋了!”奶奶闻声赶来,正巧碰到我伸手去拿鸡蛋,奶奶连忙制止我:“就让它孵蛋吧,多孵点小鸡也好。”“孵小鸡?”“是啊,就是鸡妈妈用下的蛋孵出小鸡啊。”“哦。”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回到家,我看见家里有鸡蛋,不禁想起了母鸡孵小鸡的那一幕。突然,我突发奇想:“母鸡能孵小鸡,我能不能呢?”心动不如行动,我拿出一个鸡蛋跑进了房间,找来了几床棉被,拿着鸡蛋钻进了被子里,我紧紧地捂住蛋,被子里的气温慢慢地升高,我的额头、全身也渐渐出了汗,一分一秒都那么难熬。不行,我快支持不住了!正当我要掀开被子时,脑子里又想道:“不能放弃,小鸡还没孵出来呢,等它被孵出来了,我就成了鸡妈妈。”想着,我不免又来了劲,更加捂紧鸡蛋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被子被掀开了,只感觉一股凉气爬满了我的全身,抬头一看,原来是妈妈,她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我说:“你在干什么?”我说:“我在孵小鸡啊”。“什么?傻孩子,你怎么会孵得出小鸡呢?”妈妈惊奇地说,“人和动物是不同的,人是永远孵不出小鸡的。”我这才明白,不好意思地笑了。

你说,这是不是一件有趣的小事呢?

故乡的椿韵

文/冯敏生

芳菲四月,山野里先后走来两株植物香气四溢,最惹人喜爱。一株是率先走来的青青小蒜,从田野上采回家,摊煎饼,包饺子,沁人心脾,浓香可口,正如村里人常说:“三月小蒜,香死老汉”。另一株就是在谷雨前后,姗姗走来的香椿,红嫩的椿芽,紫气凝枝头,香味缭绕整个春天。

香椿,乡村。这两样事物在春天不约而同地走在一起,心灵彼此融合在一起了。香椿生长在乡村,使乡村的春天到处飘溢着清香。在故乡的原野,一条清澈明亮的南弘农涧河,把河两岸边的小山村,分割成七零八落,站在山岗上俯瞰,就像南阳诸葛亮摆起的八卦阵。就在沿河两岸的村庄、田间地头,崖畔上,泉眼边,庭院中,零零散散地站立着香椿树,嫩嫩的红芽,一身紫红,燃烧在树梢,犹如少女羞红的脸,撩拨了许多过往行人的眼睛,也吸引了许多人的味蕾,更让漂泊的游子,每到香椿飘香的季节里,心底油然升起“香椿”般清香的乡愁。

香椿,香满春天。香椿,似乎为了春天的芬芳而生的一株植物,就像一位妩媚多情的妙龄女子,为了自己所钟爱的男子,红粉胭脂,特意打扮得楚楚动人。身处异乡的我,每到了采摘香椿的时节,在丝丝春风中,就能贪婪地吮吸来自家乡石井旁香椿的缕缕馨香,也能依稀望见,母亲的一双粗糙的手,把香椿采下来,美味眼前的春天。

在故乡,香椿的美,在于谷雨前后,因为在这时候采下的香椿,清香、鲜嫩、爽口。当你漫步于故乡明朗的田野,你就会发现,一丛丛紫色的春芽,柔婉地站立在树枝上,一双双纤纤玉手,将香椿采回来。可以做“香椿拌嫩豆腐”、“香椿炒青辣椒”、“香椿饺子”、“小蒜花生香椿酱”等许多美味佳肴,吃起来有着一种别样的香味,如此奇特的香,就是香椿所焕发的魅力。当然,“香椿炒鸡蛋”属于故乡人最佳的一道美食。将香椿切成一小段一小段,取五六只土鸡蛋,打碎后,和香椿段搅合在一起,不停地朝着一个方向搅均匀,往小铁锅里倒入菜籽油,油热后,把香椿鸡蛋倒入锅中,不停地翻炒几下,起锅时,再在其上淋一些小磨芝麻香油,金黄的鸡蛋,紫红的香椿,黄红相间,交辉相映,香气弥漫,惹人眼睛,诱人胃口。

在那生活困难时期,尤其到了春天,家里常闹饥荒,往往吃上顿接不下顿,诸如像香椿这样飘香的山野菜,成了家里的主要蔬菜。下午放学后,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如出笼的小鸟儿涌出了学校大门,叽叽喳喳地遍布于家乡的山野里,纷纷爬上香椿树去采香椿。其中有几个顽皮的小伙伴,像猴子爬杆似的,“嗖嗖”几下子,爬上了几丈高的香椿树顶端的树桠杈间,神气十足地居高临下,朝着树下的我们,做着鬼脸。当然,采的香椿最鲜嫩了。夕阳西下,我们满载着采来的一书包香气飘溢的香椿,回家后,即可以得到父母的夸奖,又可以享受一顿用香椿做的美味饭菜了。母亲常把香椿拌上青盐和红油辣椒,腌在瓦缸子里,吃时,揭开盖子,香气扑鼻。装在罐头瓶里让我带到学校吃,也让父亲带到工地里吃,如此,全家要吃上多半年。是香椿,帮助我家度过那艰难岁月,同时也陪伴着我度过那难忘的少年时光。

在这鸟语花香的季节,行走在故乡的山野间,山间清新的风迎面扑来,风中揉合着香椿浓浓的香味,那是故乡香椿独有的韵味。

护蛋

文/徐昕冉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奇特的任务——护蛋。同学们议论纷纷,什么是护蛋?老师说:“就是把蛋用毛巾或保鲜膜包起来,然后把蛋装在瓶子或者盒子里。要保证蛋一天不破碎,就算护蛋成功。”我暗想:这么难,真希望我的鸡蛋不要破。

晚上,我在冰箱里精挑细选了一个鸡蛋,然后拿了一个瓶子,里面先放一条毛巾,再把鸡蛋用另一条毛巾包起来放里面,再拿一条毛巾盖在上面,因为这样比较稳定又不容易摔破。我充满信心地说道:“呵呵,这次的护蛋行动我一定会成功。”

第二天,我带着自己的“蛋宝宝”来到学校,同学们一会瞧瞧你的,一会瞧瞧他的,都兴奋不已。“啊!”突然一声刺耳的尖叫声打破了教室的宁静。哦,原来,又有同学的鸡蛋“光荣牺牲”了。同学们都围了过去,只见那位同学鞋子上沾满了蛋液,连衣服上也弄到了。天呐,原来鸡蛋的生命如此脆弱,我一定要更加小心地保护好“蛋宝宝”。

总算在紧张中度过了一天,放学时间到了,接下来就是令我最最担心的时刻,万一下楼的时候,我的蛋被磕着碰着了,那也只好自认倒霉。我紧紧地抱着装有瓶子的蛋,走路也比平时更小心了。回到家,我看看鸡蛋没破,嘻嘻,我护蛋成功了!

通过这次的护蛋活动,我终于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养育我们的恩情。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忙碌的早晨

文/徐可依

“丁零零、丁零零……”这个该死的闹钟,每天都会在早上6点30分准时响起,好像在喊:“懒虫起床啦!懒虫起床啦……”听了都烦。

我在“母老虎”的叫喊声中起床。这时,爸爸已经在厨房里“乒乒乓乓”地忙开了。“哗啦啦”的流水声从厨房里传来,这是爸爸在洗锅和碗,准备给我炒鸡蛋呢!耳边又传来“哧哧哧……”高压锅里粥烧开的声音。

爸爸给我炒鸡蛋了。他先把鸡蛋“当”的一声磕在桌台上,鸡蛋敲破了,裂开了一条缝,金黄的汁流到碗里,筷子和碗立刻发出了“叮叮叮”的碰击声,原来爸爸在搅鸡蛋呢!“啪”的一声,爸爸拧出煤气灶开关,蓝黄色的火焰冒了出来。随即爸爸放上锅,等锅烧热后,他又迅速倒上油。只见爸爸两手一挥,鸡蛋下锅了,顿时耳边传来了“噼里啪啦”的响声。“当、当、当”,随着铲子和锅的亲密接触,金黄的鸡蛋出锅了。爸爸给金灿灿的鸡蛋倒上番茄汁,一盘可口的炒鸡蛋就完成了。吃着爸爸亲手做的炒鸡蛋,我顿时感觉到爸爸妈妈的爱是没有一个人能够代替的。

吃完丰盛的早餐,我“咕噜咕噜”喝下一杯牛奶,背上书包,“砰”的一声关上了门。就在这时,忙碌的早晨结束了。

开心的“盛宴”

文/黄锴

叮铃铃,上课了,方老师抬着一盆热气腾腾的鸡蛋笑容满面地走进了教室,我们顿时议论纷纷,这时方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名字叫做‘斗蛋比赛’。”

“首先,我宣布比赛规则,我们先给自己的蛋取一个名字,让它代表你去战场上拼搏,方法是两个同学的蛋相互撞击,如果一方的鸡蛋碎了,那么他就输了,赢的人可以进入十六分之一赛,十六分之一赛赢的可以进入八分之一赛,以此类推,最后进入总决赛,总决赛赢的就是今天斗蛋比赛的冠军。”方老师宣布比赛规则后,同学们秩序井然地上去拿了一个完好无损的鸡蛋,我给我的鸡蛋取了一个英勇的名字——飞人小子。

方老师一声令下,激烈的斗蛋比赛就开始了,我跟李艳娥斗,我趁她不注意,一下子把飞人小子撞了上去,我看她的蛋碎了,便在那里沾沾自喜。

方老师跟保俊楠斗,方老师一紧张,把自己的蛋捏得“破烂不堪”方老师露出一副惋惜的表情。

进入十六分之一赛后,我跟石杰斗,我按老办法,可是我的蛋碎了,我垂头丧气地向位子走去,可是,我听到同学们对石杰惊天动地的鼓励声、呼喊声,于是,我一跃而起,也加入到了鼓励的行列中,最后石杰进入了总决赛,跟王宁斗,我的心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仿佛惊弓之鸟,随着“砰砰”声响起,我吓得闭上眼睛,同学们高兴地喊:“石杰赢了!”我高兴得像一只疯猴子又蹦又跳。

方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我们手中这颗鸡蛋不仅要为我们拼搏,还要给我们补充营养,现在,大家把手中的鸡蛋吃了。”我津津有味地把蛋吃了。

这件事已经过去两年了,但它已经铭刻在我心中,直到现在我还是念念不忘。

孵小鸡

文/瞿在希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和妈妈出去散步,只听“卖小鸡喽!卖小鸡喽!”的一阵阵叫卖声。我快步向前走去,追上了卖小鸡的那位老大爷。只见箩筐里的小鸡们个个毛绒绒的,就像一个个黄色的小绒球,又小又尖的黄嘴巴,忽闪忽闪的小眼睛,头上还戴着一顶小红帽,“叽叽叽叽”地挤在一起,好可爱啊!我央求妈妈道:“妈妈,小鸡多可爱啊,给我买两只吧!”妈妈爽快地答应了。

回家的路上,我小心翼翼地捧着小鸡,好奇地问妈妈:“妈妈,小鸡是从哪里来的呀?是鸡妈妈生的吗?”

妈妈笑了笑说:“是鸡妈妈的蛋孵出来的,鸡妈妈整天待在窝里焐着鸡蛋,鸡蛋就孵出小鸡了。”

我高兴地说:“妈妈,我也想孵出小鸡来。”

妈妈认真地说:“这个是要懂孵蛋技术的人才能孵出小鸡的,否则蛋会坏掉的。不过你外婆会的。”

终于盼到有一天,外婆来到我们家了,我高兴地一边拿了两个鸡蛋,一边神秘地拉着外婆的手说:“外婆,快来坐到被窝里。”

“傻孩子,这大白天的让外婆躲被窝,干嘛呀?”外婆一脸疑惑。

“给我孵小鸡啊!”我一本正经地说。

“哈哈哈……”我的话还没说完,外婆就大笑起来。“这孩子,太搞笑了!孵小鸡哪能这样孵呀,外婆又不是母鸡!”

爸爸、妈妈听说了都跑来了,一家人笑得前俯后仰,这事可把家人乐坏了。

后来外婆告诉我,有的小鸡是鸡妈妈孵出来的。自己要孵小鸡的话,要把刚生出来的鸡蛋用纸箱子垫着毯子,在箱子上安装一个灯,还要盖好毯子,不能进风。达到一定的温度才可以孵化出小鸡。

原来孵小鸡这么麻烦,鸡妈妈能自己孵出自己的孩子真是不容易啊!

舌尖上的春天

文/李红霞

春江水暖。寻条山溪,用笊篱将那河鱼捞进箩筐。借着清冽的溪水,仔细将小鱼挨个儿收拾干净;拎回厨房,拌上生抽、盐,腌制入味。取少量面粉,加水,搅入打匀的鸡蛋,洒上细碎的葱花,搅拌至刚可拉丝,这炸鱼的面糊便准备妥当了。将河鱼裹了面糊,慢慢放入滚热的油锅,但见油花绽放,小鱼由白变黄,浓郁的香味弥散四周。迫不及待地掐起一条,送入口中,外酥里嫩,鲜美无比。

暖暖的春日午后,已略显燥热,想起了清爽的菠菜粉丝。拔几株菠菜,择掉毛根,洗净切断;拿一根胡萝卜、几个土豆,削皮切丝;均放在开水中焯一下,装盆。将发好的粉丝敷上,配以蒜末、葱花、陈醋等调料拌匀;最后炸一勺花椒油,猛地泼入盆中,盖盖儿。片刻,揭开,扑鼻的香味直冲上来。绿黄白相间的鲜亮色彩,煞是好看。不禁挑起一口品尝,脆生生、酸溜溜,吃得痛快,大呼过瘾。

春韭青青。春韭炒鸡蛋是首选美味。韭菜择好洗净,切碎放入碗中;敲几个鸡蛋,加入盐和味精,搅拌成糊。待油锅已热,将糊儿均匀地摊在锅底;伴着嗞嗞的声响,那糊儿便慢慢厚实起来,即可出锅。嫩黄缀绿,色鲜;韭郁蛋香,味美;吃起来更是嫩滑爽口。

炸“香椿鱼儿”喽!把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洗净、码齐、腌制,备好鸡蛋面糊;烧开油,将裹了面糊的香椿放入锅中,“嗞啦”一声,香椿面糊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一出锅,便可在灶边大快朵颐了,酥脆香嫩,真是享受。

多心多事

文/童其君

有时候,你难免多心多事。心眼一多,对许多小事就跟着神经过敏。于是,别人多看你一眼,你便觉得他对你有敌意;别人少看你一眼,你又认定是他故意对你冷落。

多心多事的人注定活得累,因为情绪太容易被别人的一言一行所左右。多心多事的人总东想西想,胡思乱想,结果是困在一团思绪的乱麻中,动弹不得。我的一位朋友经常很委屈。他做事仔细,生活中也很认真,但恰恰就是这些优点让他苦不堪言。就像严顺开演的小品《张三其人》:那个可怜的张三在替别人看守鸡蛋时煮自己的鸡蛋吃,正煮着,鸡蛋的主人回来了。张三为了不让人家误会就不厌其烦地解释,还主动帮人家数鸡蛋,结果偏偏就差一只……张三浑身有嘴说不清,解释到最后,索性把自己的鸡蛋送给人家,还被讥为“神经病”。

有时候,与其多心多事,不如“少根筋”单纯一点。

厨房交响乐

文/王乐怡

今天下午,我到外婆家去。一进门,小狗就扑向我开心地摇起尾巴。

走进厨房,我看见外公正准备烧菜,就去帮忙。可小狗偏偏也钻进了厨房,我只好用狗饼干把它引诱到笼子里。

外公要做“香椿炒蛋”这道菜。我先从冰箱取出3个鸡蛋,在灶台边上敲了起来,只听“啪”的一声,鸡蛋裂开了。我赶紧把裂开的鸡蛋一个个掰开倒在碗中。我又“嗖”地抽出一双筷子,“啪啪啪”地搅拌起来。“动作真麻利!”外公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啪”,外公把灶打开,火苗“呼”地蹿出来。“哐”,外公把锅架在火上,放了一点点油。不一会儿,锅开始发出“嗞啦”声,还冒出一点烟。“哗啦”,外公把鸡蛋倒在锅里炒起来。“吱吱吱”,我把水龙头拧开,水“哗啦啦”地往盆里流。我接了点水去洗香椿了。洗完后我把它给外公,外公来了个“屠龙斩”,“啪啪啪”切了几刀,香椿成了一段段的了。外公再来个“天女散花”,把它们撒到锅里,“当当当”,是锅和铲在合奏,过了几分钟,香喷喷的菜就出锅啦,看着我和外公的杰作,我心里不禁有些自豪。“汪汪汪”,笼子里的小狗又叫起来,仿佛在夸奖我。

厨房交响乐,真令人百听不厌。

生日鸡蛋

文/徐满元

现在的儿童真幸福。不说别的,单是大人们对孩子生日的重视程度,就让我这个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出生于贫困山区的“过来人”羡慕不已。

作为父母最小的孩子,我出生时父母的年龄分别是54岁、45岁。当时的农村,婴儿最主要靠母乳喂养长大,而我因母亲生育我时年龄偏大,奶水稀少,所以主要靠喝米汤来吸取营养。难怪父母和兄姊都说,瘦弱的我能较为顺利地生存下来,算是一件幸事了——那时的农村,完全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只有油盐等生活必需品靠喂鸡下蛋的方式换回。故家人平时连一个鸡蛋都舍不得吃,只有在我生日时例外。

记得每当我生日来临时,母亲便起得很早,熬上一锅稀饭,将洗干净的整鸡蛋放入其中(据说这样煮熟的鸡蛋因吸取了米脂而更富营养)。待鸡蛋完全熟透后,母亲便将仍在酣睡中的我叫醒,并询问我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总是一边揉着惺松的眼,一边苦苦地思索着,当母亲微笑着告诉我:“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给你准备了好吃的!”我便犹如打了兴奋剂,弹簧似的从床上蹦了起来,并追问母亲是什么好吃的。待我穿好衣服,洗漱完毕。母亲便让我闭上眼睛,然后将从锅里捞出的滚烫的鸡蛋,放到从水缸里舀起的半葫芦瓢凉水里,拿起后再用嘴吹一吹,确认不再烫手时,便将鸡蛋塞到我的小手里。

剥去蛋壳后,母亲便让我躲到卧室门后,偷偷将鸡蛋吃下去。母亲告诉我,按祖传的说法,用这样的方式吃下生日鸡蛋,能增强孩子的记忆力,母亲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可有一次过生日,我跟母亲说,我自己来剥鸡蛋,并躲到卧室门后,然后假装将鸡蛋吃下肚子了,实则偷偷将鸡蛋藏了起来,好在白天时一边把玩,一边到小朋友们面前显摆显摆,直至一不小心将蛋壳弄破时,才依依不舍地将蛋壳剥去,然后一点一点地细嚼慢咽下去,弄得其他小朋友一边呆看着一边咽口水。现在想起来,此举实在滑稽可笑,也简直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其他小朋友的“痛苦”之上,真有点“不人道”,甚至是“残忍”。

如今,鸡蛋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要不是身为医护人员的妻子从营养学的角度要求我适时适量地吃点鸡蛋,恐怕我几乎就已将鸡蛋“置之度外”了。

只是每当我的生日来临时,无论妻子在女儿的建议下为我做多少我喜欢吃的美食,都难以遮掩住那早已扎根在我的记忆深处并不断散发出母爱的芬芳与童年所特有的天真无邪的“生日鸡蛋”,“生日鸡蛋”早已固化为我永远也解不开、也永远不想解开的比“金疙瘩”更珍贵的情结。

买鸡蛋

文/金瑞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遭遇自然灾害和“文革”动乱,物资极其匮乏。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均靠发放票证限量供应。想多买点鸡蛋,就得想办法到郊县的农村去搜寻。

1969年夏天,我所在的西北国棉三厂在成立革委会后,搞“清理阶级队伍”,车间专案组让我和另一同事去泾阳县永乐店外调。因永乐店不通班车,我们就在灞桥车站扒乘货运列车先去西安东站,然后再找北上铜川的货车在永乐店下车。

在永乐店办完事后,因见那里有卖鸡蛋的,于是就每人买了几十个鸡蛋装在挎包里。回来时却发了愁。来时扒乘的货车都是空车皮,回去的货车都是从铜川装载的煤炭,可又别无选择,还只能扒伏在运煤的火车返回灞桥。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当我们扒乘的货车行驶到一靠近村庄的地段时,却受到一群农村孩子的“袭击”,他们用石子、土块,如雨点般砸向车上的我们,我们顺手抓起身边煤块砸向他们,后来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用石子和土块砸我们,就是要让我们把火车上的煤块投掷给他们,上当的可是我们啊。

如果说去永乐店买鸡蛋,纯属“公私兼顾”,而骑自行车专程去临潼、高陵农村买鸡蛋则是“家常便饭”了。临潼的斜口、高陵的耿镇,都是我和几个伙伴爱去光顾的地方,但那时,农村的鸡蛋也是统购统销,不让私人下乡收购。记得在1973年春天,因想到妻子快要临产,便和几个同伴又去耿镇买鸡蛋。当我们到达时,这里的鸡蛋所剩不多,已被别人买走了,于是我们只好骑车,向高陵县城奔去。而在经过渭河大桥时,发现桥头有人设岗检查,防的就是有人从高陵倒卖鸡蛋。我们风尘仆仆绕过高陵县城之后,找一偏僻农村,进农户家商谈买鸡蛋之事。老乡们见我们是工厂的工人,不辞辛劳跑这么远来买鸡蛋,也就二话不说,卖给我们鸡蛋。高陵的鸡蛋个大,还很便宜。当时都是论个卖,一块钱可买七八个呢。买好鸡蛋,我们还不能马上骑车上路,因顾忌渭河桥那有人检查。为保险起见,我们等天黑才往回赶。而等我们气喘吁吁回到家里,已是“夜深入梦时”了。

暮春三月

文/寇玺

都说洛阳的春天很短,可不是嘛!农历三月,还有个名字叫“暮春”,代表春季进入尾声了。

这个时节虽短暂,却是一年中最有生机的时候。唐代诗人韩愈在《晚春》中描写了这样的画面:“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这不就是洛阳的景象吗?牡丹花、樱花、桃花等争奇斗艳,杨絮、柳絮漫天飞舞,其实它们都是想留住春天吧!

农历三月的开头,有个对洛阳人很重要的日子——三月三,在洛阳自古是修禊(xì)消灾的日子,也称为“禊日”“上巳节”。西晋时,这天人们盛装到洛水边,用水洗脸、洗手,以祛除疾病或灾害。洛阳民间流传着这一天在河边围坐一圈传递酒杯的习俗,文人雅士会借着美酒赋诗抒怀。

《诗经》中就记载有周代“上巳节”时,人们在河边聚会的场景:大地回春,青年男女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奔向河边,踏青嬉戏。这个画面,被称为《诗经》中的“情人节”。至唐代,“三月三”虽保有少许修禊消灾的原始意义,但游乐已经变为主要内容。

暮春的第一个节气是清明。它不仅是一个节气,代表时令变化,也是传统节日,有固定的风俗活动和纪念意义,扫墓、踏青、插柳等都是自古至今清明节的风俗活动。因此,清明时节不仅有扫墓时对祖先的敬畏之心,也有踏青游玩时的欢声笑语。

据《洛阳市志》记载,明清至民国时的老城有个旧俗“抬城隍”。清明这天是府城隍、县城隍出巡的日子,当城隍庙举行仪式时,民间的社火团均会参与其中。上午,人们轮流抬着放有城隍神像的轿子,将府城隍、县城隍送至北关的北坛,称为“送城隍”;下午抬回来,称为“接城隍”。

趁着清明这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洛阳农民多会在这一天种瓜点豆,为将来的丰收留下好兆头。

偃师市、汝阳县、伊川县等地则有“三月三”吃煮鸡蛋的习俗,全家老少都要吃,个数根据家境而定。据《伊川县志》记载,鸡蛋要和荠荠菜一起煮。一些人还会选择这天在棉花地里吃鸡蛋,盼望棉桃结得像鸡蛋一样大。在偃师市,老百姓这天吃煮鸡蛋则是为了祭祀保护家宅的“上仙”。

谷雨节气是“夏姑娘”到来前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温度蹭蹭往上升,已经有点儿夏天的味道了。

有古籍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听名字这个气节就和农作物有密切联系。俗话说:“雨生百谷。”越冬和春播的农作物正值成苗期,期盼着雨水的滋润。农民这时要对庄稼实行定苗、锄草,保证庄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这段时间,果树嫁接、养蚕进入关键时期,棉花、红薯和花生也到了合适的种植日子。田间地头,处处都是忙碌的景象。

天暖和了,害虫繁衍迅速,农民们在播种的同时,还得注意防虫害。他们会在田间灭虫,也会张贴谷雨贴驱凶纳吉。谷雨贴,其实就是一种年画,上面是神鸡捉蝎、天师除五毒等场景。

春将去,幸好甲天下的洛阳牡丹盛放依旧,幸好留有满眼郁郁葱葱的青枝绿叶……

厨房交响乐

文/申一朴

美妙的钢琴声,让我陶醉;小鸟的叽喳声,总是让我流连忘返;枫叶的“沙沙”声,更是让我迷恋。不过我最百听不厌的还是我们家厨房的交响乐。

听!厨房交响乐开始啦!今天是盼望已久的周末,妈妈又要大显身手,烧她最拿手的西红柿炒鸡蛋啦!这可是我最喜欢的美味,我乐得一蹦三尺高!

咦?什么声音?“哗哗”,原来是水龙头大哥在唱《洗澡歌》呢!妈妈仔仔细细地把西红柿洗了几遍,麻利地放在砧板上,拿起菜刀,“笃笃笃”地切起来,每一块都大小均匀,刀法堪比传说中的“令狐冲”。随后,妈妈开始磕鸡蛋,“呼噜呼噜”搅拌起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呱嗒”打开煤气灶,“呼”地一声,蓝色的火苗蹿了上来,那火苗就似跳起了舞,真好看!随后油烟机也“轰轰轰”地开始伴奏了,一会儿锅就烧热了,妈妈把切好的西红柿麻利地倒进锅里,“乒乒乓乓”,原来是锅子大哥和铲子小弟正在对话呢……不一会儿,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西红柿炒鸡蛋就做好啦!

妈妈大喊一声:开饭啦!我早就坐到椅子上翘首盼望了,盘子里黄黄的鸡蛋、红彤彤的西红柿特别诱人,赶紧“啊呜啊呜”地大饱口福,厨房交响乐也告一段落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