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散文

2022年12月18日经典文章

难忘的散文(精选22篇)

难忘那一树洁白的梦

文/刘平家

春天,槐花开了。一股幽幽的清香,弥散在无垠的空中,飘进人们的心里,让这个美丽的季节更具魅力,愈发诱人。

香甜,清新,多么熟悉的气味,一下子拨动了我的心弦——满树雪白的槐花,静静地开放在春天里,让这个春天也显得高洁。

又是在这个时候,我回到了故乡。回到乡下的那个夜晚,乘着月光,我来到了那片槐树林。那里,寄寓着我童年的梦境,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我不断地寻找着,悉心地感受着,想找回记忆的密码。

此时,月光泼洒流泻,笼着那一树树雪白,跟儿时的情景一样,天地间,月光与槐花展开了一场高雅的交流。一阵风儿吹过,树们点了点头,对月亮发出了问候,树下地面上立刻现出了许多小光斑,活泼地跳来跳去,表达出月亮喜悦的心情。

如水的月光和雪白的槐花交融,这场以圣洁为主题的对话,好像来自那遥远的梦境,不知打动过多少人,感动过多少诗意的心灵,让多少人难忘那一树洁白的梦。

难忘柳州

文/束继敏

今年夏天,注定难忘。我拗不过挚友阿欣的盛情相邀,与另一位朋友刘铭结伴,各率全家赴柳州游玩。

7月的一天下午,我们一行7人坐客车、转高铁,第二天中午方抵柳州站。阿欣担心我们一下子难以适应柳州,便要自己的大姐、大嫂和妻子,在家精心制作了一桌丰盛家宴,为我们接风洗尘。

翌日清晨,阿欣与商会陈女士各开一辆车,载着我们把这座“u”字型山水城逛了一遍,沿途白云映蓝天,碧水绕城流的美景尽收眼底。晚上8时,华灯初上,我们乘游船夜游柳江。斜靠舱边,放眼望去,城市两岸灯火辉煌,沿岸一幢幢高楼在霓虹灯的装饰下,色彩斑斓,如梦似幻;横跨江面上的柳江大桥、文惠桥镶嵌的霓虹灯,如长虹横卧;蟠龙山人工瀑布群,倾泻而下,壮观又美丽,仿佛置身于天上的街市。

随后几天,阿欣推掉一些事务,率妻子及陈女士一行人,不辞辛劳,带我们登马鞍山,俯瞰柳州全景。只见柳江像一条玉带束在柳州魁梧的腰身,让人叹为观止;龙潭公园融合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观、少数民族风情文化与亚热带岩溶植物景观,分内潭和外潭,潭水四季清亮如镜,清新凉爽。观赏了湖光水色,我们还去花果山生态园体验了柚林烧烤、泉池嬉水等南国农家风情。有道是,到花果山不走植物迷宫,不算游过花果山。植物迷宫耸立景区门前半山腰,总长度近8000千米,分为一号迷宫、二号迷宫和三号迷宫。迷宫内有红梅、太空莲等植物科普,有迷乐天桥、假山流水等各色景点。游客们在迷宫中穿行,在花的海洋遨游,有时摘朵小花放到鼻孔前,一丝清香沁入心脾,平添一份乐趣。在迷宫里,我们绕来绕去很难找到终点,幸好友人在前面带路,出来才不费力气。晚餐我们选择在景区“孙记仙肴餐馆”的荷花厅,看着墙壁上《西游记》中的各种浮雕,品尝地道农家小菜和锅巴饭,如同在神话中就餐。

观赏了柳州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市容市貌,我们都惊羡柳州山青,水秀,石美,洞奇,美不可言。

特别是,柳州不仅景美,而且人也美。有天早晨,我们一行吃完早餐,正准备去下一个旅游目的地。突然,车门外有人用手在敲打窗玻璃,阿欣放下车窗,只见一位年轻男子用手指着不远的地下,一脸关心地说:“你们的钱包掉了!”丢钱包的侄子慌忙下车捡起钱包,正欲道谢,那位年轻男子已消失在茫茫人海。我投去不解的目光,阿欣自豪地说:“做好事不留名,在我们柳州是常事。”众人感动不已,纷纷向阿欣竖起大拇指点赞。

在柳州这些天,阿欣每天笑容满面,神采飞扬,嘘寒问暖,嘴里常念叨:“有朋自家乡来,不亦乐乎”。他带领我们吃柳州螺蛳粉,品禾香鱼,喝油茶,品尝的特色小吃数也数不清。每天中晚餐不断更换餐馆,享用各式各样的柳州菜肴,让我们大饱口福,回味无穷。

时间飞快流逝。转眼间,到了返程时间。离开的当日中午,天空飘起细雨,像是叙说我们的情谊绵绵不断。阿欣拉着我们的手再三挽留,动情地说:“你们看,人留客,天留客,顺其自留!”神态和言语中,饱含着依依不舍的深情。离别的忧伤涌上我们的心头,但大家坚信离别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极力控制住自己的情感,婉言谢绝阿欣美意,与他依依惜别。

当列车缓缓驶离站台,阿欣挥手送别的身影渐渐模糊。我在心里默默说:“再见,柳州;再见,我亲爱的朋友!”

难忘清明雨

文/谢泓

中华五千年农耕文明,浸透在脚下每一寸土地里,镌刻在节气的风云雨雪阴晴华表上。二十四节气,清明最难忘。

清明荡秋千,清明观桃李,清明赏油菜花,最令人感动的还是那清明时节雨纷纷。仿佛千年早有约定,清明节,十有八九春雨会适时降临。这不,清明前一天,还是一片艳阳天,气温骤升,一下子进入夏天一般炎热;清明日,老天竟愠色骤起,不见了昨日那一脸温馨、满面春风,凌厉寒意从天而降。

清明雨,似离人泪,泪洒江天。这雨,专为奠祭勤劳一生的老先人而来。这雨,从中国历史纪元夏商周起步,穿越数千年历史隧道,经历说不尽的历史变迁,就一直下到今天,下得历史长河也水涨浪掀,牛马不见。

一向干旱的土地、平常无形的种子,经清明雨水滋润,颇像男女结合就会生出孩子一般生命神奇。妙趣横生的土壤里,潜伏着勃勃生机。这生机,便跃跃欲试,不时探出不寻常的脑袋,带来生命的另一缕强光。

傍晚,丝丝春雨中,撑一把雨伞,信情散步,强烈的路灯光下,忽有发现:小街两旁,一向干渴难耐的桂花树,欣逢上苍这般承露恩泽,竟一下子丰满起来,恨不得将那绰绰恩赐的玉液琼浆,痛饮至一醉方休。似乎瞬间时光,那桂树梢头,竟如三维动漫一般,神奇万状,徐徐冒出青葱般新芽儿。仰望那嫩闪闪的四季桂花新芽,心境早已坠落于桂花的淡淡清香氛围中。新芽儿在风里,在雨里,在翘望中尽情散发着芬芳。想那月宫中桂花,莫非也如此这般神采奕奕?

业已身怀喜孕的毛杏、桃子、樱桃之属,率先承恩邀宠。就那么在雨水中沐浴渴饮,欲将一生的情爱交给清明雨,任清明雨热情拥抱,任清明雨轻轻抚摸,与清明雨一起承欢于爱河里。

野草一衰一荣,又是一季新声音,迎来又一个清明节;“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纵横阡陌、崎岖蜿蜒山路上,留下一串串清新脚印,犹如猩红印泥一般夺目,记录着祭扫的日子,刻录着流年的又一个清明,记述着一场清明雨的温情话题。

两千年前,祭祖的清明节,自己的祖先是何等模样?二百年前,清明节祭扫的人们与自己又是怎样的关系?好奇的后人,只能发挥无穷的想像力去揣测;从留下的诗歌词赋中去旁征博引,从口口相传的方言俚语里去追溯,去领悟那曾经的清新雨丝简约之美。

悠悠遐想,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只因有了劳作的无比美好,才有了劳动创造的丰硕成果;才有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无比潜力;才有了为五谷丰登、而纵情放歌的洋洋诗歌清音,才有了清明节的代代弘扬;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造精神,没有革新鼎故的勇气与毅力,必然缺少强势后劲,最终会被时代淘汰。

一场清明雨,预示着春季行将落下帷幕,夏天,在向新的生活频频招手。可不是么,再过半月时光,谷雨后,二十四节气又会开启夏季新征程。四季轮回,日月复始,生命永恒。人世间一切美好,在四季风云雨雪阴晴的链条上,轮番滚动播放。

耳际响彻滴滴嗒嗒的春雨声。与清明雨幽会,与清明雨释然交谈,也就多出一份幸福与从容。走出唐诗宋诗元曲明清小说的清明日子,依然感受到清明雨丝的烂漫真情,若余音绕梁,不绝于耳;不用为赋新词强说愁,依然能领略到清明的别样节气雄风。

也许,清明本就是远古传说中瑞兽化身?他勃起,他兴奋,才会在喧嚣声中又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大地上才有了绿的从容,青的耀眼,闪光灯下、充满勃勃生机的生命!清明雨的雄性本能,让大地受孕,让生命快活,让大地获得新生的最需要物质—雄性刺激素。

清明雨在吝啬的下着,毕竟春雨贵如油;春天频道,正在急速转台;不用甚久等待,看到的仍将是季节滚动播放器上的清晰字幕。招手谢幕的自然是那清明雨里所隐含的一往深情。

中秋难忘儿时的玉饼

文/蔡永庆

儿时的玉饼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永远尘封在过往的岁月里。

不知不觉,又到了中秋节。根据民间传统,人们在这天都要拿月饼祭拜月宫,一家男女老幼团聚在月圆之夜,其乐融融地品尝月饼,预示家庭万事如意,生活如月圆般地美好。儿时的记忆里,中秋节是从人们张罗制作玉饼开始的。玉饼不是月饼,是一种普通的食物。每到中秋节这天,在我老家——山西平定县东部崇山峻岭的大山里,挨家挨户不是用月饼祭拜月亮,而是用自制玉饼的特有习俗,祭祀天宫月神,保一年四季平安。

月满盈秋之实,坡地苞米成熟,山歌传遍田野,户户收获喜悦。山里人把新鲜的苞米从谷棒剥下,颗硕饱实的籽粒带着原浆,放入木盆里用清水浸泡4个小时后,再拿到石碾上碾成瓣状。主妇们用手把谷瓣团成碗口般的大饼,放置烧热的铁锅上反复烘烤,直到烤熟成金黄状出锅,即为“玉饼”。

中秋节这天,每家都会烤很多玉饼,等到掌灯时分,月亮从山顶升起一杆高,每家每户挑起灯笼蜂拥而出,大人们提着竹篮里装满玉饼和核桃、板栗、瓜果等山货,来到村西头河边的娘娘庙里,焚香祈祷、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消灾求福、保佑平安。

整个中秋节夜晚,往返娘娘庙的路上,人声鼎沸,笑语不断。灯火通明的神庙内,香火缭绕,人头攒动。月光照进庙里,泼洒静谧祥和的清辉,连同人们默然跪拜的祷告,一起装入圣洁的内心。挂在穹庐一轮圆月,映入波光粼粼的河中,青山倒掩,林木婆娑,灯光人影,幻化出天上宫阙赐福人间的美好景象。

人们从神庙求来福愿,回到家中,一家人有说有笑地分享带进娘娘庙内的玉饼,大人们说,只有吃下娘娘神赐福的玉饼,求的心愿才显灵。究竟灵不灵验无法考证,但在乡下人看来,拜了月神,招来生活无忧;吃了玉饼,家人百事安顺。

山里人制作的玉饼,有时还添加些南瓜丝、土豆泥、花生仁、碎板栗等,形状别具一格,味道浓香四溢。秋收逢值中秋,中秋做玉饼,玉饼谐音月饼,玉饼祭月神,吃玉饼过中秋的习俗,便一代代传承下来。全家坐在一起,幸福地吃着玉饼,金黄的饼里,吃出岁月浓浓的馨香,也吃出了乡土纯朴的习俗。

随着时代变迁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故乡今天的中秋节,再也看不到有人制作玉饼,取而代之的是,各家从集市上买回品种繁多的月饼,共享盛世天伦之乐。儿时的玉饼,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永远尘封在过往的岁月里。

难忘的圣诞晚会

文/何芷言

今天晚上,我要去参加圣诞晚会,好激动哦。

下午,我和妈妈提前两个小时就到了活动地点,参与了会场的布置工作,贴窗花、挂彩带,忙得不亦乐乎。不知不觉,五点半啦,离晚会开始还有半个小时了,我和伙伴们来到了一个小房间,开始换衣服和化妆。我换了大红的唐装,头发编了麻花辫,特别有传统文化的味道。化好了妆,妈妈连连赞叹,真美啊。我喜滋滋地回到了座位上,圣诞晚会马上开始。

小朋友们表演的歌舞节目一个接一个,我要表演的是独唱,轮到我上台的时候,我镇定地拿着麦克风,站到了舞台的中间,从一开始的紧张到后来的放松自如,我感觉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好,观众们还随着我的歌声有节奏地拍起了手。表演结束,掌声响起,妈妈激动地把我迎下了舞台,给我来了一个紧紧的拥抱。

晚会的最后一个节目,是大家和“圣诞老人”一起舞起来。

圣诞晚会,好开心,好难忘。

难忘那次心灵的顿悟

文/陆惠凯

2005年夏,我走上三尺讲台。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我的大多时间是在随波逐流。为学生的成绩欣喜、牵挂,有时也大动肝火,日子过得懵懂又倦怠。直到2006年秋,我有幸聆听了薛瑞萍老师的讲座,那种感觉如同醍醐灌顶。仿佛有个声音在对自己说:再也不能述而不作、虚应故事、随波逐流了……我想,这大概就是一种顿悟吧。

于是,我开始检索自己走过的教育之路,思考着自己的未来该如何行走?我为自己勾画了一条路径:读书、反思、研究。在这样的路径上,我时时保持着追梦的状态。从这以后,我的教育之旅便有了许多新意。

朱永新老师说过: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偶然的机缘,我在“教育在线”上建立了自己和班级主题帖,于是我经常利用网络学习和思考,与名师对话,向大师学习,在我的人生履历上,多了庄重而又多彩的一笔。

2010年,我带一年级了。薛老师在讲座中这样说,没有带过一年级的老师,就如同没有生过孩子的女人。怎样让孩子们翻开一本书像剥开一粒糖一样欣喜呢?我开始探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首先动员孩子的家长多为孩子添置经典课外书,班级图书角建成了。接着,我带孩子们读书。最初的读只是读一些简单的绘本。美丽的图片,动人的文字,孩子们深深爱上了这样的阅读。随着教学进度,我们举办“小小书虫故事会”“小小课本剧”“我最喜欢的书”……实践检验真知,简单的绘本阅读让孩子们认字的速度加快,教室里书声琅琅,课外阅读兴趣浓厚。学期末我班参加校办的迎新年经典诵读大赛并荣获校一等奖。二年级了,每天最快乐的是中午20分钟读书时间。我们共读《夏洛特的网》,为童话故事的主人公牵肠挂肚;我们共读《小猪唏哩呼噜》,为小猪唏哩呼噜的遭遇窃喜不已;我们共读《伊索寓言》,懂得了许多真理……我们浸润在浓浓的书香里,每天的工作变得充实快乐。

感谢薛老师给我带来的心灵洗礼,让我这样一个80后语文教师享受着教育的幸福。以后的日子,我将永远记住这些难忘的经历毅然前行。我清楚地知道鲜花与荆棘同在,阳光与风雨同在……

难忘的“红色之旅”

文/毕思瑜

暑假期间,我趁着去贵州老家过年的时间,去了一次遵义,体验了庄重严肃的“红色之旅”。

因为这次我们是自驾游,所以大年初七一大早,我们一家人便整装待发。从贵阳市出发,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息烽集中营,参观了息烽集中营革命斗争历史展览馆。

一进馆,不一样的感觉就扑面而来,人们的神情是庄重的,是严肃的,是充满敬意的。认真地听着讲解员的讲解,眼睛则被那些珍贵的相片及资料所吸引。许晓轩、张露萍、宋振中(小萝卜头)等着名革命烈士英勇不屈、顽强斗争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铭记于心。我走着走着,忽然眼前变得昏暗了,一个疑问由然而生:为什么这里的牢房在白天都这么暗?如果到了晚上,岂不是更暗了吗?我把这个疑问告诉了爸爸妈妈。他们告诉我说:“国民党反动派把中国共产党员抓捕后,为了折磨他们,打消他们的革命斗志,防止他们被营救出去,所以,就把房间弄得像地狱一般,只留下一扇小小的窗户。这样既对他们进行了身体上的摧残,又给他们造成了精神上的折磨,直至死亡!但这些革命志士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的日子,毫不屈服,慷慨就义。我在“猫洞”杀人场前默默地伫立,为那些为中华民族的存亡而捐躯的革命烈士默哀。

参观完集中营后,我们又来到了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名城——遵义。从息烽到遵义的途中,我们还去到了乌江镇,到乌江边上品尝了乌江镇着名的乌江豆腐鱼。看着楼房下的乌江,我似乎看到红军强渡乌江的情景,满满的敬意不禁油然而生。休整了一会儿,我们又继续出发,到达了遵义,参观了遵义会议旧址,当我们走进园内时,立刻有一座简约的蓝色阁楼映入眼帘。着名的遵义会议就是在此召开的。

走出阁楼,红军强渡乌江天险、四渡赤水的场景似乎历历在目,娄山关的炮声,赤水河的浪涛,雪山草地中红军战士艰难地跋涉……无一不震撼我的内心。

这次“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我们看到的每一件革命前辈用过的物品,听到的一个个革命故事,都深深感动了我,震撼了我,我决心像他们一样,面对困难、面对挫折,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直至胜利。

故乡在坝上草原

文/东山

我的故乡在那亘古不变的坝上草原,上世纪70年代,我出生在那里的小山村。虽久居都市,故乡却温暖着我的回忆,纵远隔千山万水,但仍眷恋着坝上草原的人和事。

故乡难忘。难忘的是一幅幅静谧祥和的故乡景,站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羊群像移动的棉花向你游来,偶尔几匹骏马飞驰而过,扬起尘土。湛蓝天空上大团大团的云朵在明媚的阳光下流动,投射出忽明忽暗交替的影子,让你不知道是地上羊群在动,还是天空的云朵在动……晨曦,万家的炊烟在雾霭中袅袅升起,吮吸一口清晨微凉但沁人心脾的空气,令人陶醉。午后像蓝宝石一样澄澈天空下,农人们吆喝牲畜呐喊声,乡亲们见面的嬉笑声,拖拉机的机器声,汇成一曲激昂奋进的劳动交响乐。黄昏绚烂的火烧云,催促农人赶回村里的前奏,夜晚和乡亲们坐在月光皎洁的农家院落,品茶纳凉,听蛙鸣、虫叫,以及时断时续的犬吠。

故乡难忘。难忘那一群群憨厚朴实的家乡人,最难以忘却的是邻里情。谁家娶媳妇、嫁闺女,村里的人都当成自家的事,切葱剥蒜,拉水端盘,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烟火弥漫,热闹非凡。当时我在村里上小学,下课铃一响,直奔办事人家,也顾不上看新人俊丑,端碗就吃,抹嘴就走,嘴上的油抹到手上,又将手在头上一蹭,像在自家一样随意,也没见过那家吝啬撵孩子,故乡的人就是这样的一家富有就是全村富有。

工作后,很少回家但每次回去,临街大人小孩都在喊“套柱回来啦”。如小住几日,很难和至亲吃上几顿饭,今天东家叫吃山药鱼,明天西家叫吃山药糍粑。每次离家返城,乡亲们你送胡麻油,他送新莜面,说是纯正的特产。末了,到公路上候车,二、三十个乡亲送行,客车一到,呼啦啦围上来,乡亲们挥手告别,而我的眼泪奔涌而出。是啊,乡亲们除了纯正的情,还有那质朴的心。

故乡难忘。难忘那些趣味无穷的家乡事,其中颇耐人寻味的是冬天下雪套野兔,坝上草原冬天来的特别早,早晨醒来,大地被厚厚的大雪裹了个严严实实,而我心里像喝了蜂蜜一样的甜,因为这样的天我们就可以套野兔,首先在家用细铁丝加工五、六十个套子,在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踩着厚厚的积雪,说着、笑着、向村外的树林里走去,在树林里看到有野兔的爪印,我们小心翼翼把兔套撑好并固定在树上,因为野兔爱走回头路,直到把兔套全部撑完,天色也暗下来了,虽然我们手都冻僵了,想到明天早上肥美的野兔,心里乐滋滋的,睡觉还做了炖野味的美梦。

人到中年,对故乡便会生出无限的眷恋。辽阔的草原,游弋的白云,清新的空气以及那浪漫的儿时记忆,就像过电影一样历历在目,久久萦绕。让一个天涯断肠的游子,在古道西风中,透过朦胧的泪眼,寻找回家的路。

难忘故乡情

其实,有的时候真说不清那个普通的小村有什么可恋之处,然而那却是我的故乡。总感觉说不尽的是故乡,那地、那人、那印记着我童年的小河。离开她的时间愈久,思念就愈深。每当忙于工作而疲惫不堪的时候,每当纠结在心而闷闷不乐的时候,每当听见他人谈论故乡而兴高采烈的时候,故乡就会自然地浮现在我的脑际,特别喜欢一个人坐下来,静静地仰望连着家乡的那同一片蓝天,任凭微风拂面,似是故乡呢喃的呼唤,勾起我所有的思绪,随风飞扬。是什么让我对故乡魂牵梦萦?

故乡,是温馨的港湾。孩提时代,她以舔犊之情护佑我成长,尽管外面的世界风起浪涌,尽管也会有风霜雪雨袭来,有了她的遮蔽,我照样尽情地欢呼雀跃,历练自己的翅膀。长大后,故乡把我放飞,却用情感这根结实的线儿,牵住我这飘摇在外的风筝,生怕我有什么闪失。这个时候,工作上的失意、奔波的劳苦、生活的烦恼……只有她才可以倾诉。尤其是活在当下,有谁不戴着假面具示人呢?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语,办着违心失意的事情,个中的苦恼向谁说?故乡!回到这个温馨的港湾,我才能找到自我,才能展示自我。在我心里,这里才是地球上的一小块乐园,一个和平的角落。

故乡,是苍劲的大树。她植根于这方肥沃的热土,更深深地种植在我的心里。她见证了无数成长的身影和轮回的春秋岁月,自己也在这轮回中感悟着人间冷暖与尘世风月。而我这故乡的游子,就是这树上的叶子,故乡泥土的芬芳沁润了我的灵魂,总有某种难舍难分的情感。多少年后不管是功成名就,荣归故里,还是心烦意乱,失魂落魄,这里就是唯一想回去就可以回去的地方。拉一把条椅躺在树下,这棵大树就像是慈祥的母亲一样,分享我的快乐,或者陪伴我休养疗伤。

故乡,是唱不完的歌。她的旋律和着你喜怒哀乐的节拍,时而欢快,时而悠扬,时而低沉,时而委婉。那深情的曲子大概从我一出世的时候,就已经融入到了我的血液和精神之中,陪伴我一生。不论是身在咫尺,也不管走到天涯海角,这首悠扬的歌儿,总是会从我的心底流出,与我的心脏一起跳跃。唱起这首动人的歌,我就会自然而然的昂首挺胸、轻松自如走世界,就会觉得与母亲之间,其实也就是这首歌的距离,她始终和着我的脉搏在我的耳边轻柔地响起……

故乡,是流不尽的河。尽管今人的改造使得我已经看不到她原来的模样,尽管我找不到自己童年的影子,然而她却一直流淌在我的心上,与我血脉相连,成为永恒的记忆,成为每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心底处一道最美丽的风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萦绕在心底最深处,几多怀想、几多留恋。在那蓦然回首的寻望中,更涟漪起几多的情感,使得我每段文字或多或少都闪现出她的迷人风景。

难忘的亲子活动

文/季千雅

7月19日,我们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从报社出发,来到港城大牌档,参加亲子做菜体验活动。

进入店内,那中式简约的装修,洋溢着摩登时尚味道。带队老师跟我们说:“今天我们要一起体验包馄饨和做菜两个环节,展开一段舌尖上的港城美食之旅。”

经过安排我们被分成了两组,做菜手艺较好的家庭被安排做菜,剩下的我们就准备包馄饨。刚开始,包馄饨可把我难住了,不过在妈妈的帮助下,我一会儿就学会了,而且越包越好看。在我们包馄饨的同时,那些做菜的家庭不一会儿端上来一盘盘他们做好的拿手菜。有糖醋排骨、红烧鳊鱼、青椒土豆丝、红烧鸡块、蒜苗炒肉片和酸菜鱼。烧得最好吃的还是我们团队的酸菜鱼。夹一块鱼片放在嘴里,一股鱼的鲜香就弥漫在口中,好吃极了。

尝完了各组家庭的菜后,我们该尝尝大牌档的美食了,服务员上了他们的好多特色菜:珍珠锅巴、蒜苗炒脆骨、淮扬狮子头……个个都令人唇齿留香,最后我们还品尝了自己包的馄饨,哈哈,总感觉自己包的馄饨是最好吃的,超级有成就感。

在这顿美味的午餐后,我们的亲子活动也就结束了,虽然时间很短暂,但我觉得很开心,这真是一次难忘的小记者夏令营活动。

难忘插“柳”之恩

文/罗湘琳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这样一件事,我还记得。那个夏天,老师对我那小小的鼓励,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让我有了前进的动力,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那一年我7岁,那个时候我还在乡下的永北镇小读书。从读书起,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很不好。期末考试过了,我去学校拿通知单,到了教室,老师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严肃地说:“你怎么一到考试就考不好,你平时上课表现挺好的,为什么连90分都不能上?”我低下头,沉默不语。老师又继续说:“这个你拿着,这个暑假你回去好好复习,回来的时候我要提问。”我抬起头,看到老师手里拿的东西,眼泪浸满了眼眶。这个是老师平常做的语文笔记。我一时不知所措,老师给了我一个坚定的眼神,仿佛就在那一瞬间,我内心多年没有燃起的信心一下子就沸腾了。我接过老师手里的东西,激动地说:“老师,谢谢您,我不会辜负您对我的期望。我一定会努力的,争取做到最好!”老师微微点点头,我向老师深深地鞠了一个躬,拿着笔记信心满满地走出了教室。

暑假期间,我认真地复习了老师给我的笔记。可是后来妈妈告诉我,要把我转到城里读,于是,我以优异的成绩在兴仁方国瑜小学就读。学校的期末考试考完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了我的母校。到了办公室,我在门口看见了老师孤寂的身影,他低头在批改作业,可能老师永远都是这样为别人着想吧!真可谓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敲响了办公室的门,老师转过头,看到我说:“去城里读,你的语文成绩有没有提高了?”我信心满满地说:“老师,我的语文成绩现在已经是90分以上了。老师,我要谢谢您!是您让我重拾信心,是您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一粒文学的种子。”老师摇摇头说:“我只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而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永生难忘。

难忘乡村“年味儿”

文/李菁菁

活了半辈子了,过了几十个“年”,总觉得在城里过年寡淡无味。所以,每到春节,便不由自主地怀念起少女时代跟妈妈去农村姥姥家过年的情景。

那时,没什么时间观念。记得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老乡们就开始张罗着做过年的准备了。先是赶大集,人们背着筐,拿着麻袋,高高兴兴全家总动员,去采办年货。大姑娘小媳妇们买衣服、床上用品,男人们买烟酒,孩子们吵着闹着要烟花鞭炮……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人们脸上挂着忙年的喜悦和期盼。接下来就要发面蒸馒头、做豆腐、杀猪、宰鸡……好一番过大年的繁忙景象。忙完这些,就要贴春联了,先请村里写字好的老先生写春联,再把春联贴好。终于盼到了三十儿晚上,一家老小没外人,开始包饺子,守岁……鞭炮声此起彼伏。初一早上,天未亮,老乡们就开始成群结队地拜年,挨家挨户地问候。

想起小时候过年的期盼、忙碌、热闹,我的心里不禁痒痒的,于是跟爱人商量,今年跟我回农村过大年,痛快淋漓地再体验一把那热闹的场景。

不思量,自难忘

文/李胜芝

这几天老是无眠。窗外不时飘落的树叶,在昏黄的路灯下,斑驳成碎片,思绪也如这落叶般,飘摇、零乱。人生匆忙,也许不该也不能牵挂太多,然而有些人和事,却总是“不思量,自难忘。”

表哥伟伟,大我两岁,是五舅舅的儿子。五舅舅是四外婆带养的,我俩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小时候,他是我最好的玩伴。听大人们讲,几岁时的我,伶牙俐齿,特别逗人喜爱,一到外婆家,表哥表姐都会围着我转。伟哥哥长得虎头虎脑,更像保镖一样左右陪着。有年正月,我又到了外婆家,伟哥哥一见到我,转身跑回家,拿来一个崭新的布娃娃,放到我手里,低声说:“胜胜,怎么这么久不来?害得我把新玩具藏了好久呢。”那个年代,对于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来说,玩具是很稀奇的。表哥表姐们望着我手上的布娃娃,眼睛发亮,一窝蜂似的围了过来。布娃娃被大表哥抢走了。伟哥哥急得红着眼睛,小拳头乱舞,拼了命似的从大表哥手里抢回布娃娃,放到我手里,叫我攥紧,把小表妹们吓得“呜呜”大哭。五舅妈开玩笑似的骂道:“伟伟,布娃娃为什么不让其他弟弟妹妹一起玩呢?你这么讨厌,长大后肯定会讨不到媳妇的。”这时,伟哥哥硬起脖子,涨红着脸说:“我将来才不找别人,就找胜胜当我媳妇!”话音刚落,在场的人哄堂大笑起来。此后,只要我和伟哥哥在一起,大人们就拿这事笑话我俩。

那时,我们懵懂无知,对大人的这些笑料根本不在意,也不去理会。只要一放假,我就会去外婆家,依旧和伟哥哥整天粘在一起,摘野果,翻螃蟹,玩游戏……无忧无虑,度过了幼年时的快乐时光。

渐渐地,大人们眼中的这对“金童玉女”长大了,也谙事了,而我们在一起玩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还故意躲着不见面,偶尔遇见,也会面颊发烫,低头侧身而过。可不知怎的,我心里又盼着能见到伟哥哥。朦朦胧胧中,我意识到了一点什么,这常常让我独自害羞。

和伟哥哥的最后一次见面,是一九八七年正月,表哥结婚,我们一起去喝喜酒。那天,正下着鹅毛大雪,亲戚们都围坐在堂屋里烤火,谈笑。这时,八舅妈指着角落里一双沾满泥巴的白色球鞋对我说:“胜胜,去帮我把那双鞋洗干净吧。”我尽管不愿意离开火堆,但对于长辈们的请求,还是欣然答应。当我冻得红紫的手提着干净的鞋子交给八舅妈时,她却笑而不接,随后便听到满屋笑声。

我不知所措,抬头看见伟哥哥满面通红地朝我走来,接过我手里的鞋,窘迫地说:“谢谢!”原来,八舅妈跟我开了一个玩笑,其实那双球鞋是伟哥哥的。我羞得面红耳赤,真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低着头,跑出了堂屋大门……

雪还在下着,纷纷扬扬的,飘舞在村子的上空。屋檐下的冰棱,晶莹剔透,如少女凝结的一段段心事。四围除了雪花飘落的声音,银装素裹,静谧无声。踩在雪地上,发出“吱吱”的声响,像悠扬的音乐,心情愉悦而欢快。想起刚刚八舅妈开的玩笑,脸上又火辣辣的,怀里却像揣着一只活蹦乱跳的小白兔……

转回来,看见伟哥哥坐在堂屋里,我的脸又莫名地变得火辣辣的,故视而不见,偷偷转头,却发现伟哥哥正看着我,一种我从没见到过的炽热目光,像一团火,我感到自己的心扉顷刻被照亮。从那时刻起,伟哥哥那如火一般的目光就经常出现在我脑海里了。

我在外地学校读书,月末回家一次。那天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老感觉心跳加速,烦躁不安。妹妹老远跑来接我,欲言又止,我似乎预感到了什么,拉着妹妹的手说:“有什么事?快说!”妹妹小声说:“姐,你知道吗?伟哥哥早几天得出血热,被医院误治……走了。”当时,我只觉得脑子里“嗡”的一声,眼前一片漆黑,泪水像开了的闸门似的倾泻,嘴里语无伦次地念着:“不,不可能,他……怎么可能……”接下来的那些日子里,我只要一闭上眼睛,伟哥哥的一颦一笑,就出现在眼前。迷迷糊糊睡到清晨,起来时,枕上常湿漉漉的。

那年,伟哥哥十六岁,已是一米七八的英俊少年。他彬彬有礼,人见人夸,成绩也十分优异,还当上了学校学生会主席。在乡下,这样优秀的少年是少有的,亲朋戚友无不为他惋惜。出殡那天,听说很多老师同学都去了,灵堂里一片哭声。生命怎么如此脆弱,如此短暂,伟哥哥就这样永远地走了,走得这般匆忙,这般无情,永远地离开了父母亲人,也离开了我……

其实那时,五舅舅和母亲早已替我俩想好了报考的学校,我考卫校,伟哥哥报农校。也许,大人们心里还埋藏着对我俩以后的什么想法和安排。然而现在,一切都过去了,一切都没有了意义。第二年,我顺利地考上了卫校,高兴之余,我又深深遗憾着……

去卫校的第一个晚上,我独自来到空阔的操场。高远的天空,朦朦胧胧,星斗隐约;四周树影依稀,夜虫鸣叫。我静静地走着,想从这陌生的环境中,寻找心底的向往。遥远的天际,一颗流星划过,好美的,却又倏然不见了。我突然想起了伟哥哥,想起了我们曾经的青梅往事,想起了他对我的种种好。我知道他对我的好,是朦胧又最美的情愫,是一种心灵的默契,是一种人世间最难遇见的圣洁……

总角青梅的感情,是最刻骨铭心的。一个野花绽放的季节,天阴霭霭的。我和伟哥哥在外婆家旁边的小山上玩,陡坡下开着一片黄色的野花,我很是喜欢,可是手太短,根本采摘不到。伟哥哥看着我,让我一手抓住旁边的藤蔓,一手拉着他的手,他慢慢地下到陡坡去摘花。或许是我的力气太小,或许是地面滑,就在他伸手刚摘到花的那瞬间,我拉着他的那只手突然伸开了,伟哥哥滚下了几米高的陡坡。我吓坏了,急得在山上哭着喊着,却又找不到下去的路。伟哥哥在坡下吃力地站起来,大声安慰着我。然后跛着脚,艰难地从陡坡爬上来,把小黄花插到我头上,还用沾满泥土的手抹着我脸上的泪水说:“你戴着花几多好看的,哭什么嘛,我的脚一点也不痛啊。”我看他咧着嘴,脚背上流着血,便赶紧蹲下,用衣襟去捂他的伤口。这时,天空飘起了毛毛细雨,雨水湿润着我的脸,也润湿了我那颗小女孩的心……

我默默地站在操场上,夜已深,身上有了些凉爽的感觉。天际依然是朦胧的一片青蓝,星光遥远闪烁,仿佛是伟哥哥的眼睛,深情幽幽地看着我,关注着我。后来,当我在人生旅途上艰难跋涉,得意或失意时,我总感觉有那火一般炽热,星一般深邃的目光,伴随并鼓励着我前行。我想,我曾经拥有一份少年的圣洁与知心,是我这辈子的幸运和财富。时间如白驹过隙,我还奢求什么呢?相遇是一种偶然,离散何尝不是一种必然,只要曾经感知过,感受过,不也足够了么?

二十多年过去,我和伟哥哥,纵使相逢应不识吧。伟哥哥,你在那边好吗?此刻,眼前已是一片模糊。这么多年了,我努力不去想,却还是不能忘却,还是不能释怀。

一件难忘的事

文/施晨泽

让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事是什么?不是畅游欢乐谷,不是去人间仙境“桂林”,而是第一次煎蛋。

有一天,我正闲着没事干,妈妈看见了就对我说:“儿子,不要这么悠哉,你可以帮我做点事呀!”我肯定地说了一声:“好!那我要煎鸡蛋。”妈妈说:“好!”

首先,我来到厨房打开液化气,再把油倒进锅里,油娃娃不一会儿就发出了“嗞嗞”声,在油锅里跳起了欢乐的舞蹈。妈妈对我说可以放鸡蛋了,我把鸡蛋敲进去后,蛋就慢慢地变了色,好似一只变色龙。油娃娃不停地在锅里蹦来蹦去,还时不时调皮地溅到我的身上,我“呀”地大叫一声,立刻跳开几米远。

蛋开始缓慢地变熟,妈妈告诉我这时候该撒盐了。我用勺子舀了一大勺盐撒进去,还撒了一大堆味精。放到盘里后,我尝了一口,忍不住大叫了一声:“哎呀,这鸡蛋也太咸了吧!”刚刚还在一旁暗笑的妈妈说话了:“事实上你根本不用放那么多盐。”我点了点头,第二次,我把盐撒得正好,可是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我把鸡蛋煎焦了,看着黑黑的鸡蛋,我皱着眉头尝了一口,这未免也太苦了吧,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小声地对妈妈说:“我还是不要做了吧,这样只会浪费鸡蛋和时间。”妈妈放心地说:“没事的,你经历了两次失败,就是在获取经验呀!只要肯花时间,肯下功夫,铁杵也能磨成针,况且只要煎一分钟就行了。”

听了妈妈的话,我又重燃信心,继续开始做,吸取了前两次的经验和教训,这次我煎了不到一分钟就铲起来了,盐也放得正好。总算煎好了,看着碗里金黄金黄的荷包蛋,像一颗微笑的小太阳一样,尝一口,不苦不咸,真美味,我高兴得一下子就抱住妈妈,兴奋地说:“我会煎鸡蛋啦!我会煎鸡蛋啦!”妈妈也给我竖了一个大拇指。

第一次做小厨师的感觉真令人难忘啊!

难忘平湖 那碗豆腐汤

文/张颖

提及豆腐汤,很多人往往会想,有什么可稀奇的?但你可能无法想象,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我冒着凛冽的寒风,坐了一个多小时的摩托车,仅仅是为了尝一口平湖豆腐汤。

面对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汤,我一路的累意在一个小店里得以纾解。我将冻麻的双手贴着大瓷碗取暖,待恢复知觉,迫不及待地吞一口汤,滚烫的热流从喉管直下,冬眠的胃被这种热度激活了,前所未有的饥饿,排山倒海而来。舌头顿被烫麻,果然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细细端详这碗豆腐汤,乳白的汤面上飘着纯白的碎豆腐、黑面香菇丝、青灰色的海蛎、翠绿的芹菜……,它们悠闲地漂浮在用地瓜粉勾芡的浓汤里,像是在舒坦地泡着温泉。温柔的热气渐渐疏通了我被冻塞的鼻子,我闻到了胡椒粉特有的辛香味,唾液急剧分泌,我的喉头蠢蠢欲动,嗅觉也异常灵敏了,又有一股香味拂面而来,芹菜的浓香如挥舞着的水袖,撩人魂魄。我情不自禁地舀了一勺豆腐汤,轻轻吹去热气,小口地啜着,温暖的浓汤滑入口里,最初感受到的是豆腐的柔嫩鲜滑,它们以绕指的“柔”调戏着我的牙齿,瞬间又溜走了。接着就是海蛎软嫩的质地,用舌头和上颚一叩击,它们便释放出海洋的气息,清新而鲜美,而后便是香菇丝缠绕着姜丝瘦肉泥席卷而来,猪肉的清甜、姜丝的辛辣、香菇的甘露醇、月桂香像春天的花朵刹那间遍地绽放,香菇的醇香与瘦肉的筋道带给牙齿一个轻嚼的愉悦,胡椒粉和芹菜带来最后的味觉高潮,这种芬芳与辣的碰撞,如同小旋风席卷口腔里的每个细胞,给它们焕然一新的生命。这口汤像小瀑布,泄进胃这个深潭,激起温柔的水花,按摩着胃壁,它被抚摸成温顺的小兽,服帖地卧着,发出心满意足的“咕噜”声。

唇齿间残留着的豆腐的细腻清香,像雨后空气,浮到鼻孔里,舒心至极,气定神闲。

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豆腐汤了吧!所以在十五年后,我回想起它,依然印象深刻,胃里随时苏醒出鲜活的记忆。

据说,亲民领导习大大在宁德主政期间,曾下乡到平湖,喝完一碗豆腐汤,习大大意犹未尽:“再一碗!”从此,平湖豆腐汤又叫“再一碗”。

为什么一碗豆腐汤能有这么大的魔力呢?

缘于它的两种食材——水和豆腐,这是它的灵魂所在!水与豆腐,形成了一碗豆腐汤至柔的法度,给人以心旷神怡的享受。

平湖镇境内有达才溪、玉源溪、长潭溪等三大溪河,是古田翠屏湖的主要源头。山间流淌着清澈的矿泉水,所以水质特别好。由三大溪流冲积而成的平原,土壤肥沃,在此种植的有机黄豆加上矿泉水,用原生态的工艺制作出的豆腐,内无水纹、无杂质、晶白细嫩,用手轻轻按压,富有一定的弹性,细细咀嚼,口感细滑鲜嫩,味道纯正清香,闻名于古田。

豆腐汤不仅美味,还有“服水土”的奇效。在平湖,凡宴请远道而来的亲朋、挚友,宴席上出的第一道菜,必须是豆腐汤,以表示祝愿宾客早服水土,健康愉快。这不仅是当地人美好的祈愿,也是有一定依据的。古人云:“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谷都是养人的,但没有豆子就会失去平衡,甚至有副作用。豆腐乃是豆子的精华凝结而成,所以更是调和各种食物的佳品,再加上豆腐质地柔软,对肠胃没有刺激性,易于吸收,能够使胃肠慢慢适应当地的饮食。

一碗豆腐汤,以“土生土长”的精气,让异乡人的身体、灵魂与这片水土和谐相融。

平湖镇湖光映绿,风景秀美,以“水”见长,柔水之处诞生的一碗豆腐汤蓄积着一方水土的内蕴,给人以味、身、心的觉醒与安抚。

这道豆腐汤的香味在平湖的大街小巷中已经绵延成一种“香火”,它还将在悠长的时光中无限地绵延下去。

难忘见习第一天

文/王梓悦

上大一时,就得知有大学生假期可以到政府机关见习,而且名额有限,机会难得。所以,报名那天,爸妈和我各守一台电脑,唯恐报不上。事实表明,人多力量大,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有心,就能成功,我以2分22秒第32名的速度,盼星星盼月亮最终被成功录用。

上班的前一天,爸爸带我参观了见习单位县政府办,嘱咐我诸多注意事项和细节,但自己心里依旧忐忑不安,对于一份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新课程”,我将要做什么,怎么做?毫无概念,慢慢理出思绪。

星期一早晨7点闹铃刚刚响过,带着惶恐又期盼的心情,我早早来到工作单位。一会儿,便听到急匆匆的脚步声,我想这可能就是指导老师,还没等我作自我介绍,汪老师便顺手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份文件让送到主任办。刚回转身,下一个任务又接踵而至,把我和另一位见习生带到了后楼会议室,让我们为参会人员添茶倒水。大会开始了,我才腾出双眼逡巡会议室环境,原来今天召开的是县政府2017年第一次常务(扩大)会议,会议室坐满了领导,大家都专注地聆听,认真记录,个个严肃认真,这让我不禁肃然起敬。

大会结束后,我们回到办公室,这时候汪老师满脸挂着笑容简单询问几句后,给我们安排了临时办公位置。此时,又乏又饿,只盼早点下班,慰劳慰劳早已饥肠辘辘的自己。

下午两点准时到岗,汪老师让我们分别把早上的会议录音转换成文字记录。我听这任务,小菜一碟!难得倒当代大学生?边听边打字就是了。然而,当戴上耳机,点开录音播放键,做好打字准备,耳机响起的一刹那,我蒙了头大了!我尽力地去听,播放了三十多秒,除了听懂一些语气词,其它的话一概听不清、听不懂。讲话的人说着方言,录音又模糊不清,整个下午,我就在这段录音世界里,不断地暂停、播放,再暂停、再播放,像机械地盘弄一团麻丝乱线团。遇到模棱两可的内容和冷僻词语,赶快查阅资料,虽然心里多少有点抱怨,怎么一来就给我们布置这么棘手的“活儿”,是要给我们难堪下马威吗?但是不服输的劲儿激励我还是想一定出色地完成,“打赢”这场硬仗。这会儿听不明白待一会儿听,下午完成不了晚上完成,我就不信听着录音还打不出字,我就不信啃不下这样的“硬骨头”。

回家的路上,我俩分享了各自的听音技巧,互相学习,相互鼓励:我们一定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匆忙吃过晚饭,我便开始工作,可能是熟悉了这个声音,现在比起始顺畅多了,暂停、播放、再暂停、再播放3个小时,转眼10点了,刚想先保存一下文字成果,喘口气,结果电脑死机,窗口不见了,十多分钟不见好,那一刻我仿佛到达了绝望顶点,眼看就要分享的劳动成果瞬间消失。重启电脑,默默祈祷它被保存,点开的时候,心提到了嗓子眼,还好,虚惊一场,只丢失了一部分内容,这时,我更不敢懈怠了,打一段就点一下保存,在即将子夜12点的时候,终于大功告成,我也如释重负。虽然很累很困,但是一种小小的成就感袭上心间。

夜深,我躺在床上,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回想这一天,忙忙碌碌,紧紧凑凑,原来这就是上班一族生活现实生活?这就是政府机关其中一项工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城一镇一村一山一峡一谷一岛一湖’八大重点”……领导讲话还不时在我耳边回荡,我知晓了什么是“‘五美’平利”、“五个三万”,平利的“‘三真’精神”就是领导真抓、干部真帮、群众真干等等许多学校书本没有的知识。明天,还将挑战什么?我将继续努力,不负众望……

难忘那年“采蘑菇”

文/孙海存

每当我翻开相册看到这张旧照片时,便会想起20多年前我们幼师班8位同学一起自编舞蹈《采蘑菇的小姑娘》时的欢乐情景,我仿佛也回到了我的青春年代。那时,我们十八岁,化了淡妆,统一了服装,扎起了小羊角辫,腰间系着小围裙,一个个看上去都是那么的活泼可爱,在最美的年华里绽放着自己的美丽。我们自编的舞蹈《采蘑菇的小姑娘》,代表我们幼师一班参加了学校举行的大型舞蹈比赛,在比赛时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20多年过去了,我虽然已经不能把当时表演节目的8个同学的名字都一一叫出来,但是,那时候同学们的欢歌笑语以及那优美的舞姿,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那时候,我们在校的生活虽然清贫,但是却无忧无虑,练习指法、练声、编舞蹈成了我们课余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段在一起像树苗喝水一样汲取营养的集体生活,无比充实和让人满足。

如今,同学们都各奔东西,我们也很少有机会再聚在一起了。年华流逝,我们也不会再有那时的青春活力。好在我能通过照片,回忆起过去的那些美好时光。现在的我在工作之余,也时常跳一曲广场舞,延续我的梦想,让舞蹈将我的生活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彩。

难忘的钟声

文/熊安平

长期住在校园里的我,听惯了钟声,对学校的钟声真是情有独钟。

记得刚启蒙时,我读书的小学是寺庙改建的,那里留下来的钟,声音特别响亮、清脆、悦耳。老师在入学的第一堂课说,钟声就是命令,把预备、上课、下课等钟声的区别一一告诉我们。

“文化大革命”时,说寺庙的钟是“四旧”,结果钟被打破了,取代的是手执的铃。上下课时,值日老师拿着手摇铃,在我那幼小的心灵里,总感觉没有敲打的钟的节奏,不像是命令,没有学校那种严肃的气氛和感觉。

到了初中,学校的钟是用一块钢板,挂在学校的大树上,声音洪亮,大老远就能听见,方圆几里就能听到学校熟悉的钟声。老师用一个铁锤,敲在那大钢板上,显得那么自豪、威严、神圣。一次,老师正在辅导大家作业,正当他值日,快下课了,他让我去代理敲下课钟,反复叮嘱我,两下连敲,铛铛,铛铛。我兴高采烈地一路小跑,当我正确敲完后,心里默默地想,我长大也要当一名老师。

高中毕业后,我真的当上了村里的民办教师。只有16岁的我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当时村小学的钟是一块磨面机里的钢磨片,是个“o”型,用一根铁丝穿起来挂在屋檐下,拿起敲钟的锤子,敲起来一摆一摆的,声音比较清脆,一直沿用了很多年。

后来,我成为一名乡镇中学校长,刚调入学校,看见学校原来的一个半块铁板做的钟,敲打的声音像个铜锣,声音很破。我感觉钟声代表一个学校的形象,一定要换个声音好的钟,就找遍各个机电厂,反复寻找和敲打那里的钢铁块,听听声音是否洪亮好听,最后一位工厂师傅告诉我们,火车轨道钢或者工字钢敲起来很好听,但很难找到。在那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一个山区学校去哪里找那么合适的轨道钢呢?我就委托城里当工人的同学帮我寻找。那同学最后帮忙找了一块较大的工字钢板,当时他用15块钱买了下来,我们把它挂在学校醒目处,敲打起来,声音真的十分浑厚洪亮,有很长回音和余音,学校周围的单位都能听见,大家都称赞学校的钟声真是好听,响亮。

我一直不习惯听现在的音乐铃声,还是感觉过去敲打的那钟声回味悠长。它那洪亮的声音,永远回响在耳边,让人以高度的聚精会神去聆听;它那敲打的不变节奏,使人感觉是在召唤你,让人去遵循,去守望纯洁的灵魂。它的声音,是那么严肃神圣,那么催人奋进,那么震撼人的心灵!

它那洪亮的声音,永远回响在耳边,让人以高度的聚精会神去聆听;它那敲打的不变节奏,使人感觉是在召唤你,让人去遵循,去守望纯洁的灵魂。

难忘那份童话般的心境

世间美好的事物,是我一辈子也爱不完的,不论时光如何变迁,我却永远不会丧失,属于我的那份心境。只要心中有爱和希望,我们都会从平凡的生活里看到童话的颜色。

小时候沿河而居,对岸有人家扎了篱笆,种了一大片粉红色的花。春风拂过,花就火一般蔓延开来,拖曳到绿色的河面上,美丽得让人心生恍惚。还有宽宽的草地,夕阳下的河水波光鳞鳞,软缎一样随风变幻着色彩,有泥土的芳香扑面而来,那感觉惬意浪漫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那几年的黄昏,我和哥哥最喜欢来这里写生。哥哥最崇拜的偶像是齐白石和徐悲鸿。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是他向往和追求的艺术境界;中央美术学院,是他奋斗的目标。他的工笔画《金陵十二钗》栩栩如生,水彩倒影画更是维妙维肖,行云如水的书法让我羡慕好久。

云生雨,土生田,时光生流年。生命与光阴的故事,真的能改变一个人。记忆中的那份纯真美好,把我带回这里。如今岸已挪移,家已搬迁,白衣蓝裤年轻帅气的哥哥也步入中年。旧日狂热的梦想和追求也早已搁浅,哥哥就职于报社做了一名摄影记者,曾经钟爱的画夹也变为数码相机。

所谓的成长,就是不断获得和舍弃。梦想与现实似隔一步之遥,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年少轻狂的向往和追求。努力过,感受过就不应言后悔。

或许时间带走一切,但我们会永远记得,那段阳光下的日子。

难忘槐花香

文/董善军

我出生在春季,我感到骄傲和荣耀。春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让你感到处处是春暖花开、阳光明媚、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盛景,让你陶醉在用诗情画意酿造的美酒里。

最不能让我忘却的是观看那些争先绽放在绿叶之间的槐花,白花花的,像眼前摆放着一块巨大的磁铁,把眼球吸得无法转动。站在清凉的槐树下,那飘逸着的一股股清香更加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树下那吐着绿芽的嫩草,充满了对槐花的羡慕,因为它们开不出花朵,更结不出累累硕果,除了自愧不如,那就是默默叹息。那些洁白的槐花啊!我赞美你!因为你既有欣赏价值又有营养价值,用句实在的话说是“既好看又好吃”。还记得小的时候,我想摘下开满槐花的树枝,可是因为个头矮,就撒着性子蹦高,张开臂膀像发了疯似的抓着较矮的枝头往下拽拉,突然感到手指头火辣辣的疼痛,定睛一看,才晓得是那该死的树刺把我给扎了,我吮吸着流出的鲜血,一下子想起了带刺的玫瑰。初生牛犊不怕虎,不到长城非好汉,达不到目的我誓不罢休。

我一溜小跑回了家,取一根长长的竹竿,绑上磨光锋利的镰刀,一头钻进村头那片槐树林,专门寻找那些开得饱满丰实的槐花。看着被镰刀削落的槐花,我心里特有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听母亲说用槐花做的饼子又香又甜,我要把收获的槐花派上用场。吃着母亲亲手做的饼子,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舒服,第一次吃上槐花饼,又享受了一次甜蜜的生活,我幸福我知足,从喉咙里打出响亮的饱嗝。

槐花给我带来了甜美的记忆,更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深情向往。一提及春天,我满脑子都是槐花,想着它的美,想着它的香。它的美既含蓄又奔放,含蓄的是优雅的气质,奔放的是热情的胸怀。它的白,就是它纯洁的品性,让人佩服让人赞叹!它的香就是它无穷的魅力,让人咋舌!是它的白,是它的香,给春天带来了更多的情趣和生机。

此时此刻多么想回家,望一眼缀满枝头的槐花,闻一闻那沁人心脾的清香,那清香里包容着我浓浓的乡情和最深沉的思念。

难忘叨鸡

文/陈宏宾

网络时代,孩子们的游戏都是有科技含量的网络游戏,让他们学到很多知识,也让一部分孩子沉迷于其中。和他们相比,我的童年游戏显得简单古朴,但在这简单的游戏中,我们找寻着童年的梦、童年的快乐。

叨鸡,便是我们儿时暑假经常玩的游戏之一。

所谓叨鸡,就是把右腿弯屈扳起来放在左腿膝盖上部搁住,叨鸡必须左腿微微弯曲,要不右腿在左腿膝盖上搁不住。叨鸡开始前,俩人相距五六米的距离,裁判喊一声“开始”,俩人左腿跳跃而起,咚咚的踩得地直响,单腿跳着向对方冲去,俩人碰面的时候,架起的右腿撞击对方。谁被对方撞倒的早,或是右脚先落了地便是输。

村头的打麦场上,月光下的大榆树旁,烈日炎炎的太阳下,都有我们激战的身影。

小学五年级的一个暑假里,经过了毕业考试,轻松走出教室的我们像脱缰的野马,驰骋在属于我们的战场上,拼命地玩,尽情地耍,最高兴的当数分班进行叨鸡啦!

夏天的夜晚,天热得人没处躲藏。村里的大人们则聚在打麦场上乘凉,打麦场上没有遮挡物,不管从什么地方刮过来的风人们也能感觉到。大人手里的芭蕉扇不停地摇动着,仿佛把炎热从额头驱赶走,而蚊子此时也对人们很亲热,不停地扑上来乱叮乱咬,扇子又成了打蚊工具。吃过晚饭,喊上平时要好的一帮小伙伴,我们来到村东头的打麦场上,有年纪稍大的堂哥和玉把我们分成两班,我被分在第一班里。

这叨鸡也有他的技巧,但凡叨鸡者把右腿高高抬起猛地压在对方的腿上,用半边身子的重量去压对方。若对方撑不住压,扳腿的手一松右腿自然落下,脚着地便是输家,如是两手松了但脚没着地,还可以重新架起再战。一般的孩子,让人家压两下便撑不住了,手一松,右脚不自觉地着地,惨然认输。破解对方压腿也有方法,那就是转身。对方咚咚的单脚着地冲了过来,速度快,力道猛,估计扛不住压,便急转身,侧面对着对方,冲过来的对方力道太猛,将腿猛力往下一压,不料却压空了,收力不及,不是自己栽倒在地,便是俩手松开右脚着地。有叨鸡经验的小伙伴,碰到这种情况赶紧松手,只要一卸腿,右脚便着了地,顶多是个输家,又不赌啥东西,大不了异地再战,受不了伤。悟性差的孩子,或经验不足初次叨鸡者,不及时卸腿很容易受伤。别看是小孩子玩的游戏,其中道道也不少。

我听堂哥给我讲过这个道理,所以在叨鸡过程中总是占上风,和我同龄的孩子几乎没有能胜过我的。这次比赛堂哥把我分在第一组,就是要我取胜。比赛开始啦!对方派上贺俊上场,我和贺俊是同一个月出生的,他比我长一辈,按辈分该叫他叔,平时我们关系相当的好,从小长大就没有红过脸,这次比赛我们俩第一个开战,因为是游戏,我们就不讲那么多啦!

“比赛开始!”堂哥一声令下,我们向对方冲去,都高高抬起架起的膝盖顶向对方,我顿时感到一股力量顶得我踉跄一下,后退几步,我看贺俊被我顶得退的更远,我们双方都是使足了劲,几个回合下来,我感到腿开始发抖,有些酸痛的感觉。不能这样硬对硬,这样我自己的体力也会消耗很大,想到这,我灵机一动,决定采用一些策略,就故意装出很凶猛的样子向对方冲去,对方看我凶猛的气势也不甘示弱,单脚蹦着直向我顶来,快到一接触的刹那间,我收住了脚。顺势转身急躲一下,对方贺俊由于用力过猛,一下子摔倒在地,弄了个嘴啃泥,惹得全场的小伙伴哈哈大笑。

我就这样取得首场胜利。

接下来的两场比赛,我们一胜一负,总比分三比二我们取得胜利。此时我看到月亮也笑啦!笑得是那么的温柔、可爱,如同我们纯洁的童心。

儿时暑期里玩的游戏没有利益纷争,充满的都是欢乐的笑声,那笑声经常回荡在小村夜空,月亮是我们的观众,她看着我们成长。

难忘爷爷的铜烟袋

文/李兰亭

爷爷的铜烟袋足有3尺多长,从烟嘴、烟杆到烟锅全是铜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铜烟袋。从我记事起就看见爷爷整天拿着铜烟袋,从不离手。在家的时候用于吸烟,出门的时候还可以作防身用。有很多人想用它抽一次烟,过过瘾,有钱人家想用钱买了它,爷爷都没卖。

抗战的时候,于家庄火车站的日本鬼子非常猖狂,不仅大队人马到村里抢柴抢粮,就连一个鬼子也敢到村里抢东西。有一次爷爷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个日本鬼子正在抢一个人的东西,那人不给,鬼子连打带踢,爷爷看不下去,冲上前去,拿起铜烟袋照着鬼子的头上狠狠地砸了一下,这个小鬼子当场毙命。随后,爷爷和那个被抢的人找来石块,塞在鬼子的裤裆里,把尸体扔进了芦苇坑里,沉入坑底。于家庄火车站的鬼子见少了一个人,几次来村里搜查报复,苦于没有证据,也只好作罢。

还有一次,爷爷走在路上,见一个人抢一个妇女的东西,还不断调戏妇女,女人直喊救命。爷爷赶过去,照着那家伙身上就是一烟袋,把他打跑了。这个妇女千恩万谢地走了。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还乡团来了。还乡团也是一样,三天两头到村里抢东西。不知是谁走漏了消息,说爷爷有个铜烟袋,好看又好玩。还乡团来村里抢粮食时,非要爷爷的铜烟袋不可。爷爷说,这是我抽烟用的,不是玩的。还乡团还是不干,没有办法,爷爷只好借了两块大洋给了他,才没有把铜烟袋拿走。

1952年我参加工作后,回家探亲时看见爷爷坐在院子里,非常悠闲地用铜烟袋抽着烟。爷爷去世后,把铜烟袋传给了父亲。1958年大炼钢铁的时候,父亲作为一名党员,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把铜烟袋和家里的铜脸盆以及别的铜器铁器一块儿捐了出去。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十分可惜,从此以后就再也见不到爷爷的铜烟袋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