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水的散文

2022年12月21日经典文章

湖水的散文(精选22篇)

山的风景

文/龙瑞方

站在我的办公室门口望出去,我的目光越过一幢幢高楼,越过城市上空交织的电缆,远远地,我看到一座青山耸立在蔚蓝的天空下。和那些成片的楼房一样,青山在流淌的时光中静默着。我在办公室工作久了,就来到走廊上与青山对视。很多时候,它给我的是连绵起伏的身影。然而渐渐地我发现青山是那么的美。

早晨我上班去,站在长廊上,临窗远眺,有时会看到青山身后映着一片霞光,仿佛是一出舞台剧的背景。圆圆的红日如一枚橙色的蛋黄,鲜嫩欲滴,静静地悬挂在青山的上方,整个画面宁静、安详。一会儿,太阳缓缓升到高空,万丈霞光为青山披红戴彩,把青山衬托得十分娇美。阳光灿烂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有时,云朵会飘下来,如烟似雾,缭绕着青山。此时的天与山连接在一起,仿佛就从来没有分离。山在云中,云中有山。让我不禁猜想,这是哪一位得道高人的仙居呢?

偶尔地,天空会出现一道强光,象探照灯打在山的一个位置,那里就特别的明亮,光就象闪着波光的湖水,山坡宛如透过湖水直视到湖底的那一层绿,透明而又清凉。而它附近深色的绿就象地毯,柔柔地铺在湖的四周。

有雨的时候,山就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它藏到雨中去了,我看到的只是白茫茫的雨帘子……雨晴了,山又慢慢显露出了真容。

山的风景让我百看不厌。它令我悦目,令我欣喜。如果不是我格外的留心,就欣赏不到青山别样的美。一朵小花一株小草也如此吧,不起眼地生长在路旁,却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景,只是在等待一颗心来发现。

花海鸳鸯

文/马玉珍

“海镜浪翻花,抹净尘沙。东风吹影绿参差,羡煞鸳鸯成双对,以此为家。流水纪年华,行乐交加,浮沉随风即生涯。身外风波都不管,哪个如它?”这是清末诗人廖苏对位于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内的一洼湿地——“花海鸳鸯”的一番描绘。

花海鸳鸯距门源县西42公里的皇城草原上,它有108个泉眼汇聚而成,涸涸而涌的一汪汪清泉成就了一大片清澈明媚的湖水,这方在高原上弥足珍贵的湿地,被当地牧人称为“乱海子”。又因为周边簇拥着这一方湖水的山恰如一朵八瓣莲花,此地又被人们称为“花海”。

在花海里,有数百对朴实无华的藏鸳鸯在水面上休憩,嬉戏。这些藏鸳鸯,因它们对爱情的从一而终,忠贞不渝,而使此地还拥有了一个浪漫多情的名字:花海鸳鸯。

——花海鸳鸯,一个多么传神的名字。在《西宁府新志》中对其有所记载,称它为“门源古八景”之一。

夏日的六月半间,缘于对花海鸳鸯的向往与憧憬,让几个爱自然爱山水的人凑在一起,一声提议,就一致同意,兴冲冲地出发了。

田野里的油菜花零零星星地开了,高翘的花蕾含苞欲放,袅袅娜娜,别致轻俏;嫩黄色的花儿带着羞涩,在轻风的徐徐里摇曳——如田田荷叶间突兀出的两三朵荷花,疏疏落落,一股轻逸之美;铺到天边的绿色,让视野无忌,一览无余。天地很宽广。尽处是祁连山的苍茫,云岚来去。

不觉中,车驶过了门源县以西20公里的一个小镇——青石嘴镇,车又往北边的路折去。镇子远了,村落少了,田野也淡出视线,草原的风情渐渐茂盛。茫茫的草丛如海浪般翻滚,一望无际;在浪的海里,牛羊三三两两在其间,悠闲而自在。牧人在马上来去,纵横于天地间。悠然间吹响一串呼哨,扑棱棱惊起几只鸟雀,似无趣于草原的沉静与安然,来点动静,缓解一下久长的寂寞。

逶迤的路,如一条黑蛇,伸展进草原的腹地。凉风陡起,一团团阴云从山根处聚集——上升——往山头聚拢;不好,高原上的天要变脸了。云雾如一件大袍被抖开,天顷刻间失了明朗。一场雨水,正在预谋之中。看那灰蒙了的天,未免有些扫兴。好在有一诗人朋友会说话,他俏皮地说笑:待会儿瞅好了,雨中的花海会更迷人的……这样一说,心头的阴霾倒是散开去了些。

天边翻卷着大块的波浪,山峦在云海中如船舷亦载亦沉。花海鸳鸯近了,在前方云雾弥漫处。我们利索着脚步,最先看到的是在草甸上、在丝丝雨水中,一簇簇、一串串摇曳着淡紫色、深紫色的水晶晶花,在绿莹莹的草滩上静静开放,轻盈如霞。

草原上的花儿,通称为“格桑花”,水晶晶花就是格桑花的一种。细细观赏它们的姿态,在六月的清风中轻轻摇曳,玲珑剔透,晶莹的水珠伏吻着花蕊,每一朵花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婀娜的姿态恣意伸展。她们娇柔的身子,在细雨蒙蒙中楚楚动人,以柔不经风的妩媚占据了整个草甸的风景,让人过目不忘。

花海近在咫尺,我们舍了脚下小巧玲珑的水晶晶花,急步向那一面湖泊而去。雨水洋洋洒洒,淅淅沥沥。草甸很滑,一友人走得急了,竟摔了一跤,一下子整个人趴在了草地上,他无奈地调侃道:这是花海在和他拥抱。在笑声里,我们来到了花海的岸边——风轻拂湖水,荡漾处尤见其充盈。

一块块草甸零落于平静的湖水中,飘浮在那儿,形成一方方花坛,好似谁精心设计的,有点别出心裁的意味。花坛内绿草茂密,水晶晶花点缀其间,郁郁纤纤,在雨中清丽婷婷。

山雨倾来,天地一片空蒙。雨丝迷蒙,微风波动中,涟漪如浅浅的酒窝,一波波颤颤抖开。薄云低垂,雾岚如烟,两只羽翼算不上艳丽的藏鸳鸯飞落于湖面。天地一片纯净与柔美,此景,正合了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句。

是否美丽的七仙子曾下凡在此沐浴过仙体,让这方天地晕染上了仙气,让人有一种置身于仙界的感觉?

雨天也有雨天的风情,细雨潇潇,水湄边的水草(应该是芦苇的近亲),细长的碎叶子在飒飒的风中,婆娑低伏,在雨丝纷纷中有着缠缠绵绵的诗意。想那蓬莱仙地,也不过如此吧!

想着在那晴天,又是一番极致。湖水波光粼粼,是否就成了一面清亮的镜子,兀自调皮地照射着天上的蓝天白云,映着山坡翠绿,对对鸳鸯起落,划破如银的镜面溅起珠玉串串……泉水突涌,水面上水花一圈圈漾开,想象真是美极了,可惜了今天是个雨天。

思索总是喜欢自由自在的散步,总是生出些奢想来。那水中情侣划着波纹,在悠悠纷至的雨丝中随碧波起伏,琼玉样的水珠不时溅起。几人无语,面对大自然的静谧,语言也显得苍白。

有牧人从山坳间牵着几匹马,从雨帘中走来。马咴咴地嘶鸣着,那一长串叫声打破了这雨中天,天中雨的沉静,心头不由增添了一份苍凉淡泊之感,这也许是牧人的心境?

风张狂起来,雨渐渐稠密,南边的山被云雾掩了,混沌一片中,寒气渐浓。我们要离开了,依依不舍中将这方净地里的宁静与温馨揣在了心上……

下次有机会去花海鸳鸯,一定要选一个晴好的日子。多天后,我是这样决定的,因为我看到了有友人在晴日里拍的照片,在山坳里清寂而又淡定的那一面湖水,是那么的高贵而又矜持,好像世界上第一缕阳光照耀下的第一块风景……

那清澈的蓝

文/素衣舒舒

若,每一种颜色都属于一个地方,那么,蓝,一定是属于西藏的,且,只能是属于西藏。如果说,天空之上的天空是最纯最纯的蓝,那么,西藏就是天空之上的天空。

生活在滇东这座偏远的高原小城里,我曾无数次向姐姐炫耀这座小城的天是多么的高远,多么的湛蓝。因为故乡的天,一年四季总是灰蒙蒙的。曾一次背包、两次单车进藏的姐姐很是不屑:等你去了西藏,就会知道什么是“蓝”。

当我坐着火车,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接近西藏时,终于懂了姐姐的话。

是的,蓝,只能是西藏的颜色。

坐在车窗旁,看着天色一点点明媚起来,看着那迷人的蓝,由浅渐深,如温婉女子轻点脂粉,不动声色,娇羞颔首,慢慢地晕染了整个天空,点亮了遥远的雪线。

想起了夜里趴在上铺读到胡兰成的一段文字:“又或是颜色。有时忽然见着一个颜色,如极好的娇黄或极好的青色,当下你会有如看见了你自己,那颜色也真的就是你自己呀!”娇黄,我不爱。这清澈如水,安静清寂的蓝,才是我的最爱。

走近西藏,与蓝色相遇,也是与自己相遇啊。

沿途那些大大小小叫不出名儿来的湖,包括后来专程去的纳木错、羊卓雍错,湖水都那么的蓝,或深或浅,或浓或淡,蓝的纯净,蓝的透彻,蓝的丰盈,蓝的神秘。当灿烂的阳光照射在湖面上时,安静的湖水梦幻一般,呈现出层次极其丰富的蓝色,淡蓝、浅蓝、灰蓝、宝蓝、深蓝……仿佛把世上所有的蓝都汇集于此了。

这世界上最美丽的湖水啊,真不知是天染蓝了湖水,还是湖水洇蓝了天空,湖天一色,蓝的没有一丝杂质。这些澄净的高原湖泊,浑然一块块剔透温润的蓝玉,镶嵌在广袤无垠的雪域高原上。

午后的大昭寺,二楼的平台,我静静坐着。鎏金的殿宇上方,大片大片纯净盈润的蓝,浓得化也化不开。仿佛旧时的女子,翻出了箱笼里珍藏经年的蓝锦缎,摊在阳光里晾晒,引得大团大团的白云,悄无声息地深情缱绻着,缠绵着。

我的心也安放在了那一片深深的蓝里,平静而清扬。

暮色降临的八廓街,有风从遥远的雪山吹来,轻握一把,风的颜色是蓝的,冰凉如玉。

夜空幽邃辽远,墨蓝墨蓝,那般的浓稠。记得梵高的夜空是蓝色的,好友的画里也是这样的蓝,都有着浓烈的惆怅与忧伤。纵然清冽的雪风,也无法将之吹散啊。

徜徉在友人的画里时,我常想,要怎样的深情和清绝,才能画出如此美得令人心碎的画啊!来到西藏,邂逅这无尽的蓝,似乎读懂了些许。

熙攘的八廓街上,一家一家的店铺,那么多的松石,天蓝、淡蓝、绿蓝……晶莹饱满的蓝,看得见听得见,可以抚摸可以轻闻啊。

抓起一把,又轻轻放下,哗啦啦,从手里滑落。一枚又一枚的蓝色,如一滴滴清澈的眼泪,又如一段刻骨的爱,带着绝色的毒,让人沉溺其中而无法自拔。

寻寻觅觅良久,终于觅得一枚心仪的松石,绾上细细的丝绦,挂在光洁的颈上,在高原岑寂的夜色里环佩叮当。

西藏的蓝,晶莹的蓝,佩在了我的脖子上呢。听,她在低吟,她在浅唱,柔软的声音萦绕在寒凉的空气里,慢慢地,飘向远处那五色的经幡……

天湖纳木错

文/王军

凡到过西藏的人,相约拉萨,都想去看一看。那是世界最高的咸水湖,也是西藏最美丽的雪山之湖,它情阔似海,清澈透蓝,藏族兄弟称它为天湖或圣湖。

天湖离拉萨有两百多公里。去的时候,据拉萨的朋友讲,那儿海拔高,空气稀薄,要多备点儿氧气。我说:“那是朝圣的湖,缺氧的雪山挡不住朝圣人的虔诚。”

出发时,拉萨的天气不太好,有点飘雪。大家好不容易鼓足了一夜的勇气和心情,眼见这样的天气,怕看不到美丽的圣景失望而懊恼。同行的人有的埋怨说不该择这个日子去天湖。尽管天不作美,大家还是在牢骚中坚持已定的信念,期望能一睹天湖的美色,安慰那颗不满的心。

一路上,雪峰绵延,云雾笼罩,雪花飘落,怨言也随着海拔的高度悄然无声了,有的揉揉头皮,有的掐掐太阳穴,有的默不吱声地在缺氧的汽车里坚挺着。拉萨的朋友见状,冲车里喊:“过了前面那个山口就能看到纳木错了。”听说快要到了,大家有些精神起来,但瞅着车窗外的雪山,一会儿浓雾从天卷地,厚厚实实,一会儿雾开云离,雪峰见人,远远望去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像披着婚纱的新娘露出洁白的笑靥,时而腼腆像未出阁的少女低首隐匿怕见生人,时而藏在雪雾里与天相攀、与地相融。瞬间,天地又是茫茫一片,雾抹雪山,雪天相映。

约莫半个小时,汽车开到了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这是由拉萨翻越逶迤的那根拉山通向纳木错唯一的一条雪山通道。山口旁立有一块巨石,上面刻有那根拉山口的海拔高度,巨石的不远处有几条牦牛和藏羚羊,几位藏族兄弟穿着满是长毛的皮大衣站在那里。同行的人见山口上有牦牛,一路低落的情绪顿时兴奋起来,纷纷下车前去拍照留念。朋友提醒说:“与牦牛拍照要收费。”我们见牦牛脖子挂着一张纸牌,上面写着一人10元。我们走过去想对藏族兄弟讨个价钱,一位藏族兄弟对我们讲:“照吧,男人10元,今天女人和孩子不收钱。”听完藏族兄弟的话,心里一怔,难免有些激动,许是一些感慨,那是五千多米的雪山啊!

站在山口,望着尖尖的雪山,朋友说离雪峰还有一千多米。我见雪山直插天上,不知是天是地,是云是雾,是冰是雪,天地浑然一体,一会儿雾浓如云,卷到眼前;一会儿风起云去,雾离雪突;一会儿雪点飘来,扑在脸上;一会儿雪峰张开,惊心喜望……望着这雪山的雪峰,瞅着难以离去的雪雾,自然的神奇让人油然而生憧憬。山高氧稀,头隐痛难离,我站在雪地上,无力想象这多变的雪山天气,让人有怎样的艰难和曲折,让人有怎样的毅力和意志,让人有怎样的信念和理智。我爬到山口高处,想探究雪山那边的陌生和真实,也想一睹雪山的寒光与峥嵘。“哇,那边是晴天。”我望着纳木错方向阳光满射的天,惊喜地叫着。同行的人一听,顾不上头晕目眩,放下相机喘着粗气慢慢朝山口走来。我沿雪山向下望去,山路弯弯曲曲,曲曲折折,像少女舞动的飘带,沿雪山一直飘落到湖的跟前。远远望去阳光安逸飘洒,雪山寒光闪闪,湖水蓝蓝似海,那湖那水蓝得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洁白的雪山下,依偎在高耸的雪山旁。

我顾不上多余的遐想,怕日云多变,收起难逢的晴天,迫不及待地催车前往……

湖面静得像一块封冻的玉石,微风吹来,泛起点点儿粼光,那粼一波一波,一片一片,在阳光的映衬下,像微张的笑脸,羞答,腼腆,柔情脉脉。湖水清澈几净,掬起透明如玉,从眼前一直向天边望去,碧波盈盈,蓝可染天。再见风,轻拂湖水,风柔水频,像少女的歌声,飘到心底,荡漾着爱的记忆。天空朵朵白云飘来,倒映在湖面上,湖里像一群群游动的白鲢在蓝蓝的水中你追我赶,相约而伴。抬眼望去,碧空蓝湖,天连湖,湖连天,景到眼底,难尽贪怀。雪山在远处群立,眺望而守,耸立而观,抑是在深情凝视苦等,极像在含情思深呵护,如严父,如兄长,如情郎。那景,那情,那雪,那湖,那山,那天,构画出情丝难眠的世界。

走在湖边,伸手掬一捧湖水,不像海水苦涩难咽。有人说湖水咸淡,那是少女的眼泪。据当地神话相传,天神见念青唐古拉山之神常年累月傲立在冰峰雪地,直穿云霄,岿然不动,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于是,派少女纳木错依偎在念青唐古拉山脚下,二人相依而思,相守而伴,久而久之,少女日夜思念,苦思久等,泪水像蓝色的雨,滴淌不断,汇集成湖。念青唐古拉山之神,见心爱的人泪成湖水,心动一热,冰雪缓缓融化,一滴滴滴进湖里,溶解少女心中的苦涩,成了咸淡的湖水。这个相爱而约、相思而守的爱情故事,震撼了神界,撼动了山灵,相传至今已有7000万年了。

坐在湖边,望着念青唐古拉山与纳木错忠贞不渝的爱情,想伸手去掬一捧湖水,藏在心里,带给远方的爱人。也想多留恋一眼蓝蓝的湖水,荡涤不安分的心灵,去持有一份纯洁。

我起身在湖水中游走,湖里的鱼在脚前脚后,相拥而来,亲亲而去,伸手触碰它,见它欣喜地跳动着尾巴,在跟前久久不愿离去。同伴惊叫一声:“这里的鱼不怕人!”便伸手捧起一条,笑哈哈地看着,然后又放进湖里。

站在湖水里,踩在细软的沙粒上,深情地凝视着湖水,藏人不吃鱼,我想这是鱼与人亲密接近的原因,也是人对自然的一种信仰。那是情,那是爱,那是圣洁的地方,让人依恋,让人慕爱,让人向往。

升钟湖之恋

文/背二哥

又是一年深秋,我又一次乘船,荡漾在烟波浩渺的升钟湖。

这座藏在川北深丘、蓄水13亿立方米的升钟湖,我不知来过多少次了。然而,每一次站在巍峨的大坝上,眺望那清悠悠的湖水时,双眼就禁不住潮湿了。固然,升钟湖原生态的美是我情愫激扬的原因,不过,更触动我的,还是建造这座人工湖的建设者们。

最先修建这座人工湖的是一群远离家乡的建设者们。那是30多年前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距离这座湖下闸蓄水仅一个多月时间。我穿行在一间间简陋的土坯房里,看到了一个又一个为之动容的场景。一位本可调回省城一家研究院工作的副总工程师,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每天与工人风里来雨里去,为大坝的崛起夜以继日地工作……

同样,在一间土坯房里,一位年轻的妈妈背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正专心致志地制作图纸。为了赶大坝竣工验收的资料,这位在外地休假的技术员接到通知后,在8个月的孩子没人带的情况下,竟然背着孩子,只身在路上足足颠簸了三天,坐火车、赶汽车、坐拖拉机……才从千里之外的一座城市,赶到这远离城镇、没有公交车直达的工地上,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就在那个皓月当空的夜晚,我一个人久久流连在这座长420米,高79米的大坝上,望着那一排排土坯房,流下了激情的热泪。其实,这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大坝,它是建设者的家园。难怪若干年后,有建设者在临终前,还嘱咐后辈要把他们的骨灰埋在与大坝相邻的山崖上。他们希望自己永远与大坝相依相偎,呵护着这片土地,呵护着升钟湖!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湖总是充溢着灵性、飘逸着浪漫、散发着馨香的。不过,当这座蓄水13亿立方米的人工湖真正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山水之美与生存的压力,成为了一把双刃剑,沉甸甸地压在湖区人民面前。

不断上涨的湖水,改变了这里的地形风物。熟悉的村庄、熟悉的小道,都消失在湖水下。这座湖,在给下游地区带来灌溉之利的同时,也让湖区人们饱尝出行、上学、就医、购物等种种不便。湖,把湖区分割得支零破碎,曾经的邻居,现在隔水相望。想见一次面,还得摇着小船,在湖面上行走几十分钟甚至半天时间才能到达。更重要的是,那些肥田沃土被淹没后,湖区人民,只能在贫瘠的山坡上播种自己的梦想。

不过,在升钟湖蓄水30多年里,在我一次又一次踏访湖区时,我很少听到人们的埋怨,看到人们的沮丧。他们总是用山上采摘的核桃,用从湖中打捞晾晒的鱼干,热情地款待客人;用勤劳与朴实,描绘生活的憧憬,描绘湖区的未来。

在升钟湖蓄水两年后的一个深秋时节,我坐上一只铁壳船,在湖里摇摇晃晃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一个叫王家窝的地方,见到了湖区里的这所村小,见到了这里唯一的老师彭信言。在湖水包围的小岛上,彭信言每天摇着那只小木船,把分布在各个小岛上的孩子接到学校,坚守着授业解惑的责任。老师和孩子的眼中,没有生活艰辛的苦楚,没有湖水阻隔的无奈。在回程的路上,望着那若隐若现的小岛,我为这里的老师,为这里的孩子感动。其实,在蜿蜒数百里的湖区,岂止一个彭信言在坚守。

张皓东应该算是其中的一位。从2010年起,他选择在升钟湖投资,不仅办起了度假酒店,还在湖区租赁土地,兴办果园、开办农场,让城里人走进升钟湖,感受升钟之美。

夜深了,眺望那平静的湖面、黑黝黝的远山,听着和风轻轻拍打湖水的声响,我又一次被感动了。一批又一批人坚守升钟湖,用青春、汗水、智慧,孜孜不倦地耕耘着这方土地。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不但会成为最美的度假区,还会成为最富庶的湖区、最令人向往的钓鱼城。似乎,我看到了春暖花开,看到了来年春耕,升湖湖又一次打开闸门,清冽洌的湖水顺着纵横交错密密麻麻的水渠,流到千村万户、村村寨寨……

我眼中的眼镜湖

文/罗昭伦

海拔1700余米的眼镜湖,是国家AAAAA级风景区重庆黑山谷内惟一的湖泊。湖泊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挂在天上,仿佛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湖面上就象是造物主顺手撒下了一把碎银子,星星点点闪着金光。早些年曾有报道说,“面积与新疆天池大小相近”,其实没那么大,两个小小的池塘加起来估计方圆约两平方公里。也许是因为称眼镜塘不好听的缘故,当地旅游部门便改名称之为眼镜湖,也有人称双镜湖、重庆天池、南天天池的。

据当地上了年纪的山民说,眼镜湖的水色会随着四季的变迁而呈现不同颜色,春湖蓝、夏碧绿、秋泛黄、冬墨绿。而每年春夏之交,湖水又会产生一些异常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预示当年的旱涝。若池水不断冒出泡来,则当年将发大水、洪涝;若池水水面比平时有下降,则当年必将大旱;若池水无变化,则当年必将风调雨顺;而每当池中鱼跃虾跳的时候,则倾盆大雨将至。听罢山民的叙述,感觉还真有些神秘。

悠闲踱步在去湖畔的路上,在干净整洁的路面一侧,是一栋栋造型各异,设计精巧,装饰华丽的楼房。在数间门面前,搭建摆设着大小不一、高低不同的布质的帐棚,坐着许多外地前来这里度假的游人。路的另一侧,整齐的停放着各种型号的小车,一眼望去,不远的湖边。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有几个垂钓者在静静的守候。湖内长年有一二十公斤重的鲤鱼游弋其中,更有一种长如扁担的“须子鱼”。

眼镜湖一年四季它有着不同的变化,每个季节的变化都很美丽。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春天到了,整个眼镜湖充满了勃勃生机。草地上,小草变绿了,小花开了,湖水变暖了,小鱼在水里面欢快的游着。夏天的早晨,明媚的阳光向我们照射而来,新鲜的空气扑鼻而来,眼镜湖四周人山人海。偶有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湖面,顿时漾起了道道波纹。秋天的眼镜湖,早晨几乎没什么人,可一到傍晚就热闹起来了。有的在喝茶聊天,有的在沿湖跑步,有的在湖边观赏小鱼。湖边那些金灿灿的小菊,素娟娟的百合,粉嫩嫩的牵牛,一簇簇仿佛七彩的星星撒满碧野,给眼镜湖周围铺上了层层彩绸。

初冬的眼镜湖,依然如一片绿色翡翠,只是色更浓,金黄色的山体的倒影沉落在湖水中。绿色的湖水,随风而起的潮,柔和地拍打在湖边,碎成朵朵浪花。随手掐一根草叼在嘴里,细细咀嚼青草的草根,淡淡的清新,随着我的思维在嘴角溢开。找一块干净的石头小坐在湖边,视觉随着湖的风光在变,随着阳光的照射在变,随着山风的掠动在变,随着飘游的云雾在变……

眼镜湖的水由四周的溪流、山泉汇聚而成,最深处可达5米。湖水没有大波大浪,更没有惊涛骇浪,象一块温润晶莹的巨大宝石镶嵌在那里。微波荡漾的湖水,虽扑闪着漪澜的光彩,但平静爽滑,安详恬静,正应了“温柔如水”这句俗语。无论什么人,即便有再多的忧烦,再暴躁的情绪,再不安的心境,只要投入到眼镜湖安静温馨的怀抱,心态也会平缓安定下来,变得心平气和,波澜不惊。

面对蔚蓝得像晴空一样的湖水,脱下鞋子,涉水走到澄碧蔚蓝的湖边,让略显酸软的腿感受湖水的亲吻,感受湖水的魅力。这里的天是蓝的,没有任何污染,不像城市里的天空,灰蒙蒙的。几只苍鹰从远处的山头掠过,晴朗的天空中立刻划过几道云彩,然后像涂上了一团墨一样从山那边移过来。阳光照在湖心,水面波光粼粼,恍若夜空的万点群星。“有人说,高山上的湖,是躺在地球表面上的一颗眼泪。”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是动人。不一会儿,天空突然飘起了毛毛细雨,洒在湖的上空。细丝般的雨像一根根线飘下来,不停的织啊织,在湖面织出一块绿色的锦囊。明亮的湖面上,厚厚的水草珍珠一样在水中晃动。还没等我们回过神来说是怎么回事儿,天空一下子又变得万里晴朗起来。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倒映在湖水中,仿佛湖就是天,天就是湖,这人间的奇妙绝景,还真有点让人一赞三叹的味道。

岸边郁郁葱葱的松树林中,静寂无比,不时的有飞鸟扑楞楞的从树林里窜出,然后在湖面上盘旋。望着波光粼粼的湖岸,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任凭湖光山色把我淹没。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有一对恋人,虽然相隔较远,但我依然可以隐隐约约地看见恋人脸上那甜蜜的微笑,好羡慕,好嫉妒。湖的前方不远处是一片宽阔的绿地,几个小朋友正在那里玩耍嬉戏,他们的父母就坐在草地上,幸福、安详的看着他们的孩子跑东跑西。那一刻我的心被陶醉了,不在觉得自己是孤独的,更不觉得自己是被冷落的,因为我喜欢这里的宁静中悄然闪过的温情,更迷恋这里面的每一个掠过我心扉的细节。

正在思索间,美丽的湖水忽然开始变色了。一会儿变成了绿色,一会儿变成了黄色、红色、蓝色、青色……反复演绎,眼前仿佛出现一个古老的山脉,古老的山脉没有河流,山是光秃秃的,地是干枯的,一切都是荒芜的。当地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干旱,附近山民没水喝,就结队到不远处的南天门望乡台去求雨。那天,山民将所带的香烛、纸钱在望乡台刚摆放好,忽然,从天上就飘下了一群仙女,她们背来了神水,倒进了山谷,从此水开始漫延,越来越大,越长越高,最后变成了现在的眼镜湖……

眼镜湖,四面是青山草坡,湖周郁郁葱葱的树木自不必说,点缀其间的是数不尽的野花,红的、黄的、蓝的、紫的,五颜六色。在湖畔周围的草地上,偶尔可以见到当地山民放养的牛羊,它们在绿草地上啃着嫩草,像白云在绿色的天使上流动着。如果仔细端详,这湖水真的很美,是色彩斑斓的。

眼镜湖,你就这样静悄悄躺在这幽静的山谷里,沐浴着山顶的阳光,竹林的雨露,倾听着山谷的溪流声。眼镜湖,你是天庭跌落人间的明镜,曾收藏过嫦娥的喜怒哀乐,问候过袅娜多姿的绝代仙女,浸润过蒙迷婆娑的醉人仙气。你是王母娘娘宝盒里的珍珠滑落世间,带着温热,散发着馨香,释放着莹莹的珠光宝气。

在我眼里,眼镜湖永远都是那么的美丽、动人,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那样地亲切,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房。也许,我们的生活就这样被她点点的妆扮得斑斓如画!

礼拜天的眺望

文/刘鹏程

推着一辆自行车,沿湖边堤坝上的土路行走,并不时慢下来,朝那个苍茫的方向眺望——对岸就是我的老家。

我从没有停止过对老家的眺望。虽然总是被速度挤压在时间的间隙里,但是,礼拜天可以返回内心,礼拜天可以是宽广的,打开一扇窗户,站在高楼里眺望低处的老家;也可以慢下来,到一些与老家相似的地方,站在低处,朝她的方向眺望。其实,老家已经在慢慢消失,成为一个内心的符号。那些亲人,那些童年的玩伴,早已经散了,居住在老家的,是一些后生,是一些从四面八方嫁过来的小媳妇。老家似乎越来越不真实。所以,眺望就成为我返回老家的主要方式。这也是我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我把这种眺望当作我的礼拜。

这里是一个好大的农场,依然有些记忆里人民公社的气息。此刻正是冬天,湖边的柳树光秃秃。没有风,柳枝没有摆动,湖水没有荡漾。但是,冬日的阳光依然温暖。一些风鸟成群地叫叽叽;匿藏在附近枯草里的野鸡,不时惊叫着低飞远去;头顶上是高飞的大雁。一眼望不到头的湖水上面,有迷蒙的烟波。我想象老家就在烟波的深处,饥饿的童年和贫血的少年时光就在那烟波的深处。

要在夏天,湖水肯定涨到了我的脚下的堤坝。现在,湖水退得远远的,宽阔的湖滩是一片沼泽,干净得看不到一点杂质。偶有洁白的鸥鹭点着高高细细的脚,在觅食。这样的觅食极像我的母亲在空旷的田地里弯腰点种小麦,令人忧伤。而三三两两搁浅在湖滩上的渔船,就像是我的父兄宿命的隐忍和卑微了……

堤坝内是收获以后的棉田,落尽叶子的光秃秃的棉杆一望无边,也像坝外的湖水一样辽阔。没有什么能够与这样的场景带给人内心的辽阔相比。我把这理解为老家的宽广,理解为礼拜天的辽阔。

沿湖防洪大坝外是一排防浪柳,在整个冬天里显得坚硬而沧桑,与春天夏天柳枝扫在湖水上的婀娜形成巨大的反差。偶有春天一样的颜色,在湖岸的低处闪烁,在我们的眼睛里跳跃。我想像老家正是在这样的轮回里教会我们成长,并教会我们收藏湖水,征服湖水。

这是我的眺望,是我一个人的礼拜。而在另一些地方,同样有另一些人,在以另一种方式眺望,以另一种方式礼拜。他们都在眺望些什么呢?

不知不觉,我在老家的彼岸,在一个与老家相似的地方完成了一次眺望。自行车驮着我的礼拜,沿着笔直的土路,穿过辽阔的洲地返回。

记得在脏兮兮的童年里,母亲总是把赤条条的我放在湖水里洗礼。如今,谁能洗礼尘封的我?我知道,今天的眺望是短暂的,礼拜也是短暂的,我将很快返回紧张的工作,返回城市坚硬的水泥和柏油路上,返回到一生轮回的眺望里……

家乡的长湖美

文/李黄花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家乡的长湖。长湖在家乡的东边,湖水清澈,状如长带,就像一条亮丽的蓝丝带,萦绕着美丽的家乡。

春天,当所有的树儿吐露嫩芽,百花齐放的时候,长湖湖畔的田野里,是大片的小麦和油菜,像是给无边的大地铺上了黄绿相间的地毯,走在这里,沐浴着柔和的阳光,吮吸着清新的空气,真是舒服极了。

夏天,长湖水清澈凉爽,一到黄昏,游泳的人蜂拥而来,大人、小孩,男的、女的,像一群群快乐的鱼儿在水中嬉戏,欢声笑语搅碎了一湖的金鳞。湖边的银杏树、枫树、香樟树伸展着浓密的枝条,撑开一把把大伞,绿了山岗、凉了人们的心情。

秋天,长湖更迷人,中秋之夜,圆月高挂在蔚蓝的天空中,湖面上水平如镜,泛舟长湖,吃饼赏月,对湖高歌,别有一番滋味。

冬天,虽然没有金雕玉琢的风光,但长湖微微冒着热气的湖水和岸边四季长青的松柏,仍然会吸引来无数的游客。人们在这里完全感觉不到冬天的肃杀,湛蓝的湖水、清澄的天空、和煦的阳光、醉人的鸟鸣……无一不让人有如置身世外桃源。邀上朋友、家人,到长湖垂钓烧烤,加入我们撒尼人热情奔放的大三弦舞蹈,你一定会流连忘返。

家乡的长湖是阿诗玛的飘带,装点着美丽,飘洒着彝乡人民的美好心情,她像一位恬静淳朴的母亲,深情地凝视着彝乡儿女的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

家乡的美丽长湖,怎能叫我不爱你!

惑湖

文/xuefeng5432

夜幕悄悄降临慢慢臻深,没有了白天的喧哗和匆忙,本来可以好好休息,不甘沉寂的思绪却异常活跃清晰,于是,家也变成了囚羁灵魂的樊篱拘禁灵感的牢笼。

蹑足从窗棂间跃出,把影子叠入夜色中,尘世的烦忧如呵在窗玻璃的水汽,瞬息蒸发消失无踪。踏着一路的蛙声虫鸣、踏着一地薄明的夜霭,我朝着月未升的方向走去,脸上流淌着泪一般的凄迷。

我像是一只迷途的麋鹿奔梭在梦魂栖息的丛林间,一缕南风吹过一阵小雨洒落也有秋意萧索雪花飘零。

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岁,我的眼前才掠过一面如镜的湖水,倒映着那轮满盈的圆月,像一颗在湖面上嬉戏的晶莹露珠,月影与湖水辉映交溶,如情人含羞的眼光吸引了我的脚步,湖面如月下泳浴的女神丰腴圆润的脸庞,洋溢着温情脉脉的旖旎。

我徘徊在湖边,心头却惘然若失,想不起自己从何而来往何处去?

我忘了起程,去寻找远方那鸣唱了一季的绿蝉,去挽留夕下那缕依依不舍的余辉;我忘了回头,昨夜的那场小雨还在身后淅淅沥沥,我忘了小雨过后,月亮何时升起?

在我的窗台上,盛开着一盆紫色的花朵,月光如溪,透过窗棂洒在我脸上,我的心更是惶惶,把手中那杯冷却已久的开水倒入花盆中,倾注成那泓朝思暮想的湖水。

梦魂还在窗外徘徊,渐渐变幻为漫天飘舞的凤凰花瓣,这梦中,有幽怨的眼波溜转,如一双紫色飞燕掠过心头,刹时,记忆、梦境和我的脸色一样苍白。

翩然的思绪像那只狂奔的小鹿,在茂密的丛林间,寻找着那面突然失踪的智慧湖水。然而,从阳光的缝隙,我却看到一幢宫殿的台阶,门、窗和峥嵘的檐角,冥冥之中,我预感:那面湖水也许在漫长的岁月中干涸枯萎,只剩下湖底层层沉积的淤泥,莫名的规则、莫名的抽象,印证了时光的两个反面:无情和纵容。

我也一样吧?!走进缓缓开启的大门,心跳变得凌乱灵魂变得斑驳,把冷溯的季风关在身后,坐上宫殿中央落满尘埃的王位,手托着下巴,夕阳斜斜照在出汗发亮的额头。就这样诚惶诚恐地等待着梦魂的缪斯生命的主宰出现,一直等到蛛丝罗织苔痕上阶菁草没膝,一直等到两鬓苍苍皱纹满面――

手背上浅绿色的静脉渐渐化成一条条蜿蜒的长蛇,游入光阴深处;眼眶沾满了灵感焚烧的灰烬,骨节篆刻了生命流逝的年轮,眼眸凝滞心律停止,我终于化成土座上一尊如佛如囚的雕像。

直到这最后的一刻,我心中依然疑惑不解:

时间,就像从皮肤表层不断脱落的一个个细胞,脱落了就无痕无迹可追寻;人生岁月却不像可以长长再生的指甲或头发,而像是深秋走来的一路纷纷落叶,仿佛根本不在乎不远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天,凋落得如此从容如此快意。

最叫人难懂的是,生命的延续是从哇哇落地,还是从长眠不醒重归大地那一瞬间才真正开始?

而我呢?哪怕就此老去,只愿化身那可爱的麋鹿,在梦魂湖畔,悠闲自在地漫步,从此,不必在乎尘世间的悲欢离合,不必在乎生命中的情纷意乱,也不必在乎沧桑变更寒暑侵染……

只愿此心为湖水一滴,溶入自然融入尘寰!

[2000.11.12]

故乡秋色

文/曹文乾

秋天的风是清凉的,像沉淀的人生,不再浮躁,在品味名利与得失后淡泊一切。秋天的流水是清澈的,像历经风雨的智者,收敛了年少的冲动与鲁莽,返璞归真。秋天是一幅醉美的画,写满了灿烂与金黄。她的殷实,她的芬芳,她的色彩,宛如一缕缕情丝,洒在我干涸的心田。

我信步来到稻花香人工湖堤上,手扶龙凤桥墩,极目远眺,蓝蓝的天,遥不可及;青青的山,满目苍翠;绿绿的水,如镜似屏。

放眼望去,龙凤桥上缘紧挨关公坊这段的湖面,挨挨挤挤的铺满了荷叶,此刻,不禁让我想起了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荷叶填满了湖面每一个缝隙,莲蓬已成熟,零星有几朵荷花点缀其中,风咋起荷花摇曳,似少女婆娑起舞。虽然秋风带走了荷花的清香与美丽,然而,它依旧风姿绰约,婀娜多姿,秋风徐来,碧波漾漾,荷叶伴着湖面好一幅秀美的风景。细瞧那荷柄,嫩绿的杆,披满了细细密密微黄的刺儿,修长的身姿略显纤细,别小瞧这荷柄,是她擎起了这满湖的伞。无边的荷叶,无际与绵延的新绿,呈现我的眼前的是如此唯美。

从龙凤桥上下来,挪步看湖水。与其说是湖,倒不如说是几个小池塘罢了。睿智的稻花香人,在柏临河中拦腰截流,纳千溪,汇万壑,在溪水中平地筑湖。俯瞰这湖水,波光潋滟,湖面小鸟依依,阳光融融。阳光透出一束束光线在湖面上劲歌曼舞,层层涟漪闪烁着龙凤山弯弯曲曲的背脊。

人工湖青葱翠绿的荷叶与碧波荡漾的湖水交相辉映,荷叶、绿水、莲蓬、廊桥、小船以及岸边垂钓游人,浑然一体,似一幅淡墨成韵的画卷。碧玉般的湖水,如一方无瑕的翡翠。两岸垂柳依依、青波漾漾,这个时候要是你带上知己,来湖中荡着小舟,在船上垂钓,你可以淋漓尽致地享受着阳光浴,体验这种悠闲与安逸。你还可以一饱眼福,看两岸风景,赏荷叶;采莲蓬、走湖中小亭、看小桥、流水、人家,别有一番情趣乐在其中……这人工湖,是一汪欢乐的湖,一泓希望的湖,也是白酒名镇龙泉一方温馨的生命湖!

我漫步湖堤,这是一条通往古镇蜿蜒的林荫小道。草的清香沁人心肺,几百米长的小道两边全是茂密的树林,树荫下的小道除了凉爽,还显得格外幽静。这里没有城市里的浮躁与喧嚣,只有湖水的静谧与安详。徐徐秋风深情地舔着大地,吻在脸上,带来丝丝凉意,吮吸着清晨的鲜,风轻云淡,享受这大美的田园生活。

小道两旁是一畦畦小花坛,坛中翠绿的小草、树木睁开惺忪的睡眼,许是刚洗过脸,还挂着露珠儿。岸边一缕缕垂柳开始梳妆了,她们随风扭着腰肢舞动纱裙,笑语晏晏向我问好。看到这般和谐如诗如画的景,我真想立马躺在绿茵茵的草坪上,共享这份宁静时光。

走着走着,倏地一阵阵“咿呀”、“ 咿呀”的声音,划破了寂静的树荫小天空,随风飘散,俶尔远逝。我定睛细瞧,原来是对岸的水车,经湖水的冲击转动时发出的吱吱声响。那声音可真好听,总是有规律地发出,我想要是给她谱上曲,那岂不是一首稻花香绝美的赞歌。

前面不远处古香古色的群居,便是龙泉古镇,一座宛如从遥远的时空里走来的古城。这是宜昌首个特色古街,是湖北稻花香集团耗资10多个亿倾力打造酒文化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其依照“三街、九坊、八十一铺”的格局,由38栋独具特色的仿古建筑集群组成,传统的古建筑民居、古桥、古街、古商铺群,无所不有。她也是全国首个体验式旅游胜地、人称“三峡不夜城”。集生态自然景观与工业景点为一体,吃、喝、住、行、游、购、娱和谐统一,已成为当今宜昌生态旅游新亮点。

今天的龙泉古镇,是所有人到了宜昌不得不来的地方。我家距离古镇不远,每天去来十分方便。我来到龙泉古镇颇负盛名的杜氏炕饼店,要了两个炕饼,一碟农家原生态豌豆瓣酱,我想亲自体验一下古镇的特色风味美食。这不,速度够快的,屁股刚落座,炕饼就呈上来啦!仅瞧这炕饼的着色,就让你食欲大增,表面金黄坚硬,饼内却酥软香甜,里面的馅儿是柔中带劲,越嚼越香。给我的感觉是,只要你吃了一次,绝没有不想再来吃二次的。豌豆瓣酱是地道的原生态老味道绿色产品,我不仅仅只是吃了,而且我也从中品出了孩童时的味道,其滋味可真不一般啊,明天我决定还来早餐。

青石板地面足音回旋,仿若穿越百年时空。包谷酒小作坊、水墨生香的字画店、民间九佬十八匠、诙谐的皮影戏、茶馆酒楼、戴着猪八戒面罩叫卖的小丑、古镇炕饼……古朴的民风,独特的乡音民俗,可口的美食佳肴,淡忘的农耕文化,在这里完美再现。脚踏这石板,心中总有太多乡愁的情怀从文字里跃出。眼前湖光山色,龙凤山山峦绵延,暮霭低低的颔首。碧水映古桥,廊下饮茶客,一片片景,一丝丝情,一幅幅画,我眼馋心亦醉。

迷人的红湖

文/龚太亚

红湖在蕲春境内,与武穴龚湾河一衣带水。红湖四面环山,唯一的入口就是红水溪与龚湾河交汇的地方。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时节,走近红湖,就如同走进一段澄明快乐的时光。湖边的柳醒得最早,它们是季节新生的眼。景明之日,湖面上水波不兴,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三五只野鸭和一些不知名的小鸟浮在水面上,你用手一挥,它就浸入水里,很久不与你见面。湖中小洲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中的宝镜。鸟声在翠绿的树上,一声声坠落,澄澈得像这初春的湖水,能照得见人影。仰望天空,云朵悠然移动,低视湖心,另有一个天,云影在徘徊,两岸的山峰倒立在湖里,一色青青。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红湖夏日的真实写照。红湖西池,荷叶挤得满满的,大雨过后,阳光照得满湖通红。湖里的荷花开得更鲜艳了,粉红的花瓣上清水滴滴,碧绿的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白色的游船扯起彩色风帆,错落有致地停泊在湖边,随着风儿轻轻摇曳。湖东一角,三三两两的恋人悄悄躲在一丛绿下,又偷偷与湖留一张合影。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深秋的红湖,周围尽是被霜染红的枫林,像火焰一样的颜色,微风吹过,如万千火把在摇晃。平淡的天空没有浮云,山水田地都在平分秋色。中午的阳光略显大方而强烈,碧绿的湖水,或黄或红的树叶,低头酣睡的柳枝,在阳光的照射下,似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蓝蓝的湖水映着雪白的云,鼓起的浪花吻着流云的倩影,这云,这水,这天,这浪,和着柔柔的微风,令人心旷神怡。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湖中”。冬日的红湖脱去了绿装,一片白茫茫,冷冷的透着寒光。片片雪花亲吻着久别的湖面,银装素裹,长枝枯叶的树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轩亭、渔船、小桥、流水,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景物撩人无限好,不妨收拾入征囊。”来来往往赏湖人,总是难觅踪影,只留下穿波而去的船夫,犁开浪花,小心布下蜿蜒曲折的渔具,静静沉入湖底。人总会变老,而红湖却依然生机勃勃,气象万千。

文/张志德

清晨,湖水是深蓝的;没有风,水面象一面镜子——又平又亮。

我踏着光洁、厚实的石砌大堤向前走着,尽情地欣赏着变化了的家乡的湖。

忽然,对面的芦苇丛里发出“突突突”的响声,接着又溢出一串串清脆的歌儿:

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

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

出来啦,哟,还是条汽船哪!有五、六个姑娘在船上翻弄着网儿。

后边又飘出了几片帆船。

我有几年没有回家啦,一见这般情景,不由心头一热:“啊,多大的变化啊!”

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是,解放前因堤坝年久失修,我们村不知遭了多少殃。

记得有一年秋天,庄稼长得出奇得好——玉茭穗象棒槌,谷穗象狼尾巴。眼看粮食就要到嘴了,突然西风阵阵,之后响了几声闷雷,雨就哩哩啦啦地下开了,一下就是二十多天。山洪暴发,湖水上涨,一天黑夜,湖水象群饥饿的野兽,翻过破堤,横冲直闯,把庄稼全吞没了。

大人哭,小孩叫,村子乱成了一窝蜂。

小蛋的爸爸三十多岁,外号叫“猛张飞”。他一见这杀殳人的年景,心肺都气炸了。他的嘴唇整整一天啦连颗米花都没沾。第二天早晨,一句不吭,腰里别把镰刀,瞪着一双血红的眼睛,摇摇晃晃地走出家门。

他在雨地里走着,一路可着嗓门吼:“我要把粮食从水里捞出来!”

人们以为他气得在说疯话,谁知他竟“扑通扑通”地朝水里走去。

水齐胸了,乡亲们喊他他不应;水齐脖了,他老婆喊他他不吭。最后淹没在白茫茫的湖水里。当人们把他从水里捞出时,他已断气了。但见他眼睛睁得溜圆,左手死死抓着一把谷穗,右手还握着那把镰刀。

“不修好这堤坝誓不为人!”随着二狗一声洪钟般的吼声,只听得“喀嚓”一声,他手中握的从小蛋爸爸手中接过的镰刀把断了。……

我正在沉思,忽然听见三叔在叫我:“锁娃,回来啦?”我转过头,发现堤坝外的柳荫下有一个小瓜棚。三叔站在瓜棚跟前收拾着什么。我喊了声“三叔!”就准备往堤下走。三叔说,别下来,堤上凉快,也好看看风景。

三叔怀里抱了几个西瓜上堤来,后边还跟随了两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儿时小伙伴。大家寒喧之后开始吃西瓜。

吃着瓜,我想起一件事来,便说道:“三叔,我知道你喜欢种瓜,给你从南方带了些海南岛西瓜籽。”

三叔哈哈地笑起来。他一边笑,一边指着堤下那片西瓜地:“瞧,这十亩全是海南岛瓜种。这二年队里实行了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的责任制,我写信让你二叔找了这些优良品种。不瞒你说,今年的超产部分,能赚两千多块钱哩——你看看他们包的那几块莲菜地……”三叔站起来指着离瓜地不远的一片水田。

“莲菜地?”我疑惑地问。

“对呀。堤上有闸门,要浇地就把钮一按”。三叔眉飞色舞地说着。

“锁哥”,站在我身旁的三林说:“自我们去年包干这五亩莲菜地后,产量比前几年提高了三倍。今年呀,我们又讲究了科学种田,产量肯定还要高哩!”

“锁娃,今中午到三叔家吃芝麻酱浇凉面,外加红烧鱼。”

“芝麻酱?”我不由得舌头在嘴唇上舔着。

三叔看出了我的馋劲,笑嗬嗬地说:“小时偷吃奶奶的芝麻酱,打了碗,屁股上挨了几把掌。还记得吧?前几年学大寨那阵,自留地只准中粮食;这几年政策变好了,自留地种的芝麻多着哩,这回把你管饱!”说完,我们都大笑起来。

这时,三只小船摇了过来。还是我妹妹姗姗的眼睛好,船还没到岸,就摆着手喊我了。

我急忙过去。

“嘿,好多的鱼!”我不禁惊叫起来。再看,那大的足有二尺长呢。

“这算什么?我们队一年要打捞十万斤呢!”姗姗很有点自豪感地说。

我站在堤上,饱尝这湖光美景:近处,碧波荡漾,海带正旺;远处,波光粼粼,白帆点点;堤上,翠柳如烟,清凉光洁;堤外,稻浪滚滚,荷塘飘香。我完全陶醉在眼前的景色之中了,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

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

雨中荡舟

文/冰山雪峰

昨夜的一场大雨,洗净纤尘、掠去浮躁,夏日那蕴含百花气息的淡淡的韵味愈加浓烈。掬一怀好心情,携一份空山新雨后的舒润,与友人相约,融入夏的风景。捡一席舒畅婉约,拾一份绿肥红瘦,守望着朦胧烟雨,轻揽微湿的湖风,斑驳了一湖风景,缱绻了玲珑心梦,在或浓或淡里细碎编织、尽情描摹。落一纸素笺雅致,忆一席逝水年华,扯一缕情丝曼妙,沐一身超脱尘凡。于烟波浩渺中荡舟衡水湖,丝丝微风、粼粼清波、浅浅漩涡、悠悠情致,撩拨得身心荡漾、情趣盎然,思绪绵绵凝结成万般感慨,别有一番雅志在心头。

满湖琉璃旧梦,牵扯起滚滚心潮,于跌宕起伏里,起起落落看尽俗世尘寰,散散淡淡回味百年人生,积淀心底的却是那风景背后的纯洁与真情。细雨斜织,疏疏密密,恍若一帘幽梦,盛开在流火七月的首页,随风轻摆、摇曳。于是瞬间沦陷在满湖丰裕的韵味里,湮息在你美丽如画的风景中。

不经意间的一次回眸,一瞬间便被你婉约了身心,湖水轻轻地衬托雾气,如烟似幻,飘渺无极,好似仙境中迷离的景幻。水天相接、天地相容、缠绵悠远、水天一色。细观湖水清澈见底,水底的青苔,摇曳的小草,鱼儿成群地游来游去,虽不是水晶宫的神话,却胜似水晶宫的风景。倏忽间,忽见一条半米多长的鱼儿倏地擦着小艇边缘扬长而去,那流线型的体态煞是美妙,莫不是那传说中的美人鱼的化身显现于世,在与游人亲密接触、嬉戏玩耍?

一缕一缕的雾气,如棉如絮、轻盈活泼,拽着湖水,牵着苍穹,演绎着衡水湖这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婀娜独特的风姿,让上苍以特殊的墨韵雕刻这鬼斧神工的璀璨。没有烈日的炙烤,没有世俗的侵染,湖水潺潺,潜流淙淙,大自然的神功妙笔赋予了这个玲珑剔透的水世界婉约的神韵。异彩色泽、宛若七彩锦缎,铺设在如镜的湖面上,朦胧了水的绿意,缱绻了旷远的风景。也许,只有夏天才会领略到这满湖热情奔放的碧绿的剔透与精致。

这种微妙的天气最能叠现衡水湖别具一格的朦胧与唯美,为了借此美妙一刻饱览湖光秀色,衡水湖人潮涌动。在如织的游人中,不知道是谁家的一对双胞胎姊妹,脱光了鞋袜,将白嫩嫩的小脚丫伸入湖水,细嫩的小脚不时地击打着水面,偶尔双脚如小浆般清幽地划着水面,激起簇簇莹白的浪花。那溅起的朵朵水花,打湿了妹妹的衣服,妹妹倒是人小心眼多,只见她一手抓住栏杆,另一只小手伸入水面,捞得一把水草,偷偷地放在姐姐的脖领之上。姐姐突然感到一阵奇痒难耐,使劲地扭动柔软的身子,妹妹眼观此番景致,只乐得哈哈大笑,那份天真与纯洁感染着周遭的每一个人。我与这对小姐妹近在咫尺,情绪也被她们的可爱与纯真而迅即感染,仿若随着时光倒流到曾经烂漫无忌的童年。姐姐倒是颇有心计,看到我一脸慈祥的笑意,甜甜一笑道:"爷爷!我们合个影吧?"于是乎我的左右两边各站着一个俏丽活泼的小天使,为了留住这精彩一瞬,为此便请了身旁的人代拍一下。就在镜头聚焦我的一刹那,似乎我的心态一下子也年轻了许多,不禁童心泛滥、童趣盎然……童心童趣瞬间在满湖氤氲。

拂开记忆的尘埃,那曾经深锁的冰心在满湖青涩中渐渐暖化,在清晰的记忆里,步入丰硕的人生秋季的我,虽说时常流连在湖岸,踟躇在湖堤,而极少在湖面轻舟荡漾,今日是第二次荡舟衡水湖。并不是不喜欢在湖上泛舟,而是更喜欢沿着湖边葱翠的绿漫步轻移、极目远遥,于闲闲淡淡之中别有一番情趣。也许,唯有这样边走边欣赏,才会让所有的风景带着感情色彩输送到跳跃的脉搏之中。而此时在我的眼眸中,衡水湖已经远远不止是一处风景,却是渐渐地活化了,演变成一幅幅奇妙无穷的幻化世界。即便是凝目成纯然不动的一幅静景,即便是失去了万种风情的婉约,却也能款款落入心田、植入记忆。

踟躇红尘,沧桑半世,翻开人生的履历,在我所经历的大千世界的平平仄仄中,久远的风景恍若过眼云烟,唯今日这满湖风景、潋滟清波、笑颜如花,迷蒙烟雨氤氲我心。数十华里的芦苇荡无边无际、绵延伸展……走过懵懂青涩,走过净月如花,走过春华秋实,走过风雨昨日,我依旧相信生命的美好。无论人生游走过多少个世俗的渡口,无论人生经历过多少次风雨的洗礼和荡涤,抛却凡尘的俗念,慢移轻挪在岁月的岸堤,那些沉重的流离和虚妄都将淹没在清粼粼的水波里。放下所有的疲惫,释怀、淡然,带回满心轻松,再度从容前行。

凝眸湖水,倒影斑驳、迷离扑朔。和着迷蒙微雨,汽艇激荡起的阵阵水花,宛如一条条澄澈的白练远远抛开了水湄的青绿,带走了陈年往事的牵绊与缠索。湖面上悠闲觅食的水鸭,似乎早已习惯了游船的来来往往,为此才会波澜不惊,镇定自若地栖息自己的一方天地里,任凭波及的浪涛自然颠簸流连,一如既往地无动于衷,恪守着谦谦君子的翩翩风度。水花清丽明媚地笑着,轻轻地抚摸着飘逸的游艇,洗却流线型躯体上的满身风尘,任凭一棹冲开水底流苏般的镜里云天。开艇的小伙子,颇有经验,在一片芦苇旁慢慢停下小艇,那精致的水上鸟巢像玲珑的宝塔,浮在一堆葱翠的芦草上。一声尖叫,一阵扑棱,燕鸥漫舞纷纭,洁白的羽翼,玲珑的身躯,腹部的黑羽闪亮着,鸣叫着盘旋在巢的上方,似乎我们的突兀造访,搅乱了它们恬静的生活,为此而感到一丝愠怒。随着那扑棱声的远去,在它们曾经栖息过的地方,分明看到一枚枚光洁晶莹的鸟蛋。

微风习习,雨后温韵,远离了盛夏焦灼的炙烤,平滑如镜的水面上更加温凉。小雨停了,天恍若水洗般瓦蓝瓦蓝的,丝丝白云如棉如絮轻轻地漂浮着、追逐着。太阳偷懒了,忘记了工作时间,慵懒地酣睡在云层里。放眼望去,水色明艳,目之所及皆是悠悠湖水、一泓清波。宛若翡翠般碧绿碧绿的镜面上,丝丝浮云潜入湖底,于是水不再是单一的色调,添了丝丝朦胧的乳白,倒映着簇簇秀雅的芦苇。此般情景,可是脱颖了传说的水晶宫?或许就在那清澈的水底更有着一个不为世人悉知的传奇世界。此时,在我的心中,不觉默念起那首《蝶恋花·衡水湖》"彩霞尽染万顷波,夕阳有约。清风平湖过,细浪逐岸青柳和,苇荡百里水淡沲。鱼入浅底鸟飞落,悠悠笛扬。游人岸边坐,蜻蜓无忧舟自泊,登高极目水更阔。"不知不觉中,游艇驶进了芦苇荡,疾溪激荡着芦苇,沙沙沙……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鸟倏地起起落落,鸣叫着……水湄间时不时传来数声蛙鸣,不知是在欢迎不速之客的到来?还是反抗人类侵扰了它们的安宁?

"柳林日暮曲径幽,闲鸭绿水泊孤舟。凉亭石桌茶一杯,清风歌远鳞光稠。"湖中岛屿各具风情,离艇登岛,便见几只可爱的猴儿夹道欢迎,领头的猴儿斜穿了红坎肩,仰着笑脸,宛若迎宾的司仪恭敬地谄媚着,"小手"在不停地拍着,而那贼溜溜的眼睛却在滴溜溜地乱转,瞅准了空子便将"小手"伸入游人的口袋,伺机掠夺一些食物。那对双胞胎姊妹,把早就准备好的花生米向猴儿摇晃着、挑逗着,猴儿翻着跟头,作揖下拜,那副卑躬屈膝的神态引逗得游客哈哈大笑。可怜这小小的生灵,为获取一颗花生米,都要尽情表演,以此博得游客的欢心。突然间猴儿撒泼了,躺在地上一动不动,那对姊妹感到非常茫然,还以为发生了什么意外,童稚而又富含爱心的她们轻轻地蹲下来,只见那刚刚还躺着的猴儿,一个鲤鱼打挺突然跃起,打劫了妹妹手中所有的花生米,随后便逃之夭夭了。姊妹气得大喊:"坏东东,欺侮我们弱智啊……"周围人又是一阵爆笑,那份欢乐把空气都渲染了。

苇葭簇簇葱翠,渔村古色浓郁,似乎留有哥德式的建筑群环绕在衡水湖畔,更为衡水湖增添了一丝异域情调。烟波浩渺、水色氤氲,在碧波万顷的映衬下,端庄典雅的衡水湖更加风姿绰约、别具一格。融入这缱绻的风景中,更深蕴了人和自然间唇齿相依的和谐与荣辱与共的统一。白色屋顶上的丝丝云雾,仿佛连接着天上人间,恍惚间,眼前的景物都有了灵性,包蕴着万千生命的内涵。此刻,我假想着如能攀上那顶端,是否可以和苍天接壤,饱览天庭的唯美,流苏陈年的况味。不知不觉,遐思翩翩、幻影叠现,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梦幻。

莲叶铺设着翠绿,轻盈浮动于碧水。眼前的情景,不由让我想起杨万里的那首"毕竟西湖六月天,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时衡水湖婉约的情致与杨万里那流芳百世的绝佳诗句所蕴含的美妙意境浑然天成,一点也不妄言。那婀娜婷婷的莲花,尽管是在绿肥红瘦的意境下,却占尽田田荷叶的风姿。晶莹的雨露清濯莲花,粉妆玉砌,更加纯美雅洁。不远处,一只色彩斑斓的蜻蜓独立在刚刚浮出水面的一枝新荷上,将李白的那首"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演绎到极致。一腔淡然的情愫,柔情了莲子,刻骨镂心了美丽,野鸭、仙鹤、鸬鹚、大雁……也为这初绽的荷花翩翩起舞。蜻蜓点水,银光波色……勾画出满湖秀色绵延。

许是今生难为池底莲藕,无憾衡水人,总是感叹藕天生心眼多,即使出水,也满身泥巴遮掩,无奈我今生正直,是非分明。或许在平仄的人生里,看不惯太多的世俗献媚,才会致使自己的情绪陷入低迷的谷底。碧水轻漾、清澈见底、满湖流韵、一帘幽梦,细细流沙沉积着岁月的印痕,也如漫漫人生路那深深浅浅的足迹。层叠着葱茏的岁月,渐渐隐去浮华烦躁,每一道划痕都是每个年轮不懈的写真。

水天相接、天水一色,衡水湖记载着漫漫风尘的昨日与今朝。每年的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足迹依旧清晰,雕栏碧玉、琼楼玉宇,白云悠悠千载,演绎风情万种。水流澹澹,空谷幽林,初晴翠野,湿径含烟。散淡云开,团团叶上,珍珠翻滚、晶莹剔透,吟蛙叶下纳凉,点水蜻蜓啜香,芙蓉粉色着妆,氤氲满湖清香。波光潋滟,迓客扁舟,翠烟袅袅,小荷傲立。谁谱鱼光曲?苇色云痕、篱瓜掩笑,细细听潮、扁舟羁绊,极目霏霏,满湖氤氲,激起了雨中荡舟的无穷雅兴。

那一抹纯蓝的湖水

文/王亚

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如此亲近东江湖,似乎最近一次来东江都是去年的事了,也只是匆匆看了一眼便又回去。零零散散一些记忆拼凑起来,怎么也成不了一个完整的东江湖,除了她的那一抹纯蓝。

似乎一个熟识的老友,一路上几乎没有什么欣喜,便到了东江湖。哪一处需要右转,哪一处有一座桥,一条瀑布,车行过处,记忆随之捡拾起来。

小东江依旧带着翠色,掩映在峡谷的幽篁里,静静流淌。几个转弯后,大坝赫然伫立,钢筋水泥的躯体,钢筋水泥的铠甲,在阳光下甚是威武。大概,必得这样高大英武的勇士才能护卫一湖水的柔情吧?

欲见东江湖,我不想说须经过柳暗花明之后方能豁然开朗。可是,果然,过了一个昏黑的隧道,一湖碧蓝直击我们的眼球。我脑子里对东江湖的全部想望在一瞬间激发进而高涨了,还有什么比这样灵秀纯粹的蓝更能让人心驰神往?那一刻,我只恨自己不能化身一条鱼儿,一跃而入她的襟怀。此刻,亲近,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奔向她,用脚步探察金色湖岸的包容。是的,包容。一圈儿金色的岸披着黛色的衫,包容着一湖蓝,而身后就是那着了钢筋水泥铠甲的大坝,静谧成了她独有的气质。

亲近她的除了如我们这类的游客,还有好些拍婚纱照的新人。大概,东江湖的静谧足以让人有宁和幸福之感吧?面朝一湖碧蓝,春暖花开都不再是灵魂干枯时的美好愿景了。天、水、山,都是水润润被反复擦拭过的,明净娟然。立于湖畔,一股清甜的风从身体发肤的每一处罅隙里悄然渗入,在血液里穿行,由脑髓里滤过,身心通泰至极,即令醍醐灌顶也不过如此。甚至,你听到了自己心里欢愉的声音,在湖上游弋,跃上一个个星罗棋布的小岛,在湖岸黛色的衫子金色的腰带间翩然。

“真想淹死在这里,死了做一个幸福的鬼!”不记得这个句子出自谁手了,唯一这份宁可淹死的幸福打动着我,仿佛众多的男子甘愿做牡丹花下之鬼,死也幸福。想那杜丽娘“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书呆子柳梦梅怎不惊艳?几百年来,《游园惊梦》被人们唱得口角生香,全因了那晴丝袅袅间轻挪莲步的如花美眷。我也是书呆子,书中的颜如玉自是无限倾慕,这静美如女子的山水又怎会不爱?即使“姹紫嫣红开遍”万物都“付与断井颓垣”,东江的一湖碧蓝仍在,温润如玉。

东江湖也果真似玉呢,一个岛屿后的一弯水不俨然衣袂飘然间一枚翠色的玦?远远的隐在黛山间逼仄狭长的水面,正是插入女子云鬓的翠翘,水上日光粼粼,便是这翠翘上鸟儿口里衔的珠玉光。

船行水上,在碧玉上划开两道闪着丝绸光泽的纱幕,山与清风一齐扑面而来。几个转弯之后,眼际更阔了,碧蓝碧蓝,锃亮锃亮,看得人心也懒懒的,不想跳动了。似乎张生见了崔莺莺,愣是灵魂儿飞上了半天,只差没大叫一声:“我死也!”因为,心凝在那里,懒得动弹。却又极想将这骨骼剔透、丰姿绰约的“丽人”钤入身体里,哪怕只贪得一晌之欢,也好。

回看船尾,那划开的纱幕愈发似一条长练,轻覆在东江明丽的脸庞上,水的眉眼于薄纱下迷梦恍然。而我,也宛若在梦境游历,正恍惚间,见不远的金黄色河滩上几位大嫂正摊开了一张硕大的银白帆布。再细看时,才发现,那是大嫂们在翻晒雪白的银鱼。她们的嬉闹声似乎惊醒了我迷离的梦境,也惊得东江湖笑出了涟漪,纯蓝的晕一圈圈扩大。

原来,东江的梦如此切近。

心灵的湖水

文/黄金泽

年岁匆匆,不觉人到中年,难免有“众老忧添岁”的人生感叹。一路走来,有历经挫折的痛楚,也有些许成功的喜悦。谁不希望伴着曼妙风景快意人生,但无奈甚至无助又在不经意间侵蚀着我们的肌体和灵魂。

有人说,书本可以构建一个人的精神家园。于是工作之余,我有了读书的习惯。在阅读中,视野变宽,格局增大,在追求宁静致远的境界中,紧张的心理得到舒缓、受伤的灵魂聊以慰藉。爱人告诉我,与同事沟通相处,最高的境界是让对方愉悦,高兴地接受你的观点,甚至批评建议。于是,我努力让同事们有幸福感获得感,也带给自己更多成就感。生活中,我尽最大努力向善平和,善待亲人,诚待同事朋友,以情相交。尽量让自己内心阳光,但“人生哪能都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生活的常态其实就是不间断地伴随着不尽人意的挫败和失落。人生的烦恼不过是庸人自扰而已,不必为一时一事的失意而在意,一切交给时间就好。

在心灵疲惫时,多少人都曾追问过心忧天下寒士的诗圣杜甫,寻访过不愿居高位、甘愿做实事的晚清名将彭玉麟等历史名人。也曾在孤苦悲凉的时候,游历名山大川,欣赏风景名胜。这些,无疑是让我们心灵宁静的药剂,但对于我,最平静的日子其实是携家人与年迈的父母一起共度的时光。

某日,带着满身疲惫,我决定回家看望年过八旬的父母。走到村口,看到袅袅炊烟在老屋房顶上慢慢弥散开来,飘渺轻盈,倍感亲切。回想小时候,多少次放学回家,只要看到屋顶上的袅袅炊烟,就会忘记早已饥肠辘辘,知道母亲已在为全家准备可口的晚餐。虽然两位老人行动不便,但听说儿子要回家,多早就开始忙碌。回到家里,就会童心未泯无忧无虑,内心如平静的湖面。后来,只要能抽出时间,不管路途再远,身体再累,我就会回到小山村,去陪伴父母,去治疗被生活病毒感染的灵魂。每次回去,我都会给父母准备好他们爱吃的零食和日常必备的药品,亦如当年他们节衣缩食,上街赶场总要带点我们爱吃的糖果一样。

其实,只要自己淡定从容,又何惧尘世狂风暴雨;只要自己初心不改笃定自若,自然春暖花开一路阳光;只要自己微笑像暖心如湖水,自然清风拂面湖光荡漾,眼里自会有美不胜收的风景,生活定会有诗和远方。

沙洲湖水清又纯

文/吴长青

早听说港城新建了沙洲湖,经过几次的探访,感觉这里既有江南园林的布局美,又别具一格。

早在两年前的一个周日下午,我就带着女儿去看过建设中的沙州湖大桥,登临拦湖大堤,湖水清清,微波泛起,湖边众多垂钓者独成一景。大桥桥面已经铺好,只有几个工人仍在塔吊的帮助下往桥梁上安装斜拉索,工地上焊光闪闪,机器轰鸣,一派忙碌的景象。

走上湖岸,看罢展板介绍,得知附近是新开发的城北科技新城,虽说湖两侧在建的景观和绿化带还没定型,但也初具姿色,已能给人一种愉悦的享受了。

自那以后,我常在闲暇的时间去沙洲湖边观水赏景。

江南的7月还没有入伏,空气却在太阳连日的炙烤下,像着火了一般,燥热得叫人感到窒息。这景况,可远比老舍于《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中所描述的要厉害得多,《在烈日和暴雨下》只是文字渲染而已,但7月江南的酷热却足以令我望而却步。

一个傍晚,我和家人又去沙洲湖纳凉,邻水的几个休闲小广场里常有动听的旋律和优美的舞姿,给新兴的沙洲湖增添了不少生机,我们按捺不住,终于下定决心去那里学跳舞。学着学着,就和夏天的酷热打了个照面,因而到了后来,每每看到湖边三五成群嬉戏的人们,我还是没能把持住自己,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中。

喷泉在高潮迭起的音乐声中扭动着身姿,时而高扬直喷,时而低矮斜射,在光与影的陪伴下尽情舞动,让纳凉的人儿置身于她扬起的水雾中,让人发出阵阵惊叹。女儿也看得起劲,拍手赞叹,流连忘返。

我情不自禁地掬起一把水,湖水清澈见底,很容易就能看清清亮的湖水中漂浮着的带状和串球状水草。在光线的折射下,湖水的颜色层层叠叠,时而呈现亮白色,时而又转为青绿色,宛如温玉。捧起水来,闻一闻,略带着水草的腥香,溅到脸上,温热又清凉。我有意含了一口湖水,玩心大起,仿佛又回到童年玩水的时节里。

天色渐晚,纳凉的人们陆续回家了,我们也做回家的准备。

夜幕渐渐降临,我站在湖边,沐浴着晚风,夜幕中的沙洲湖,身姿绰约。沙洲湖大桥像苍龙一般横卧在湖面,又似在腾飞,桥栏上闪烁着彩灯,这一切与整个沙洲湖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远处市区的霓虹灯发出的彩光倒映在微澜的湖面,而民生银行的“民生”二字的霓虹恰又最为显眼。

沙洲湖面波光粼粼,沙洲湖边波涛声声,实在给人一股股难以抵挡的清凉魅力。不知不觉中,我渐渐喜欢上了沙洲湖,更爱上了张家港这座文明又美丽的城市。

这片风景美丽缤纷

文/朱嘉怡

盛夏七月,踏着它炎热的步伐,和我们一群小记者来到了凤凰湖水利风景区。

下了巴士,一幅旅游指南图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亲切的解说员阿姨指着上面几个标志性的地名,声情并茂地给我们讲述了凤凰湖水利风景区的占地面积、划分区域、各区风景等。在讲解中我们仿佛身临其境,都忍不住要去观览一番这大好的风光。

跟着大部队前进,一大片清澈的湖水吸引了我们的视线,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一座小桥上,倚着栏杆,静静地观察这片奇妙的水世界:不必说那娇美的睡莲,就连如团扇般青碧的莲叶也毫不逊色,紧凑在一起,好似在好奇地观察着我们这群游客。一阵微风吹过,湖水荡漾起细小的波纹,仔细瞧瞧,水下还有几条小鱼正在嬉戏,碧绿的湖水便是它们可以依靠的家。继续向前,伴随着树叶发出的“沙沙”声响,依稀可以听到音乐声,喔,原来是树林中的一个个小喇叭,放着悦耳、舒缓的音乐,为夏天缓解了烦躁。

我站在延伸入湖中的人行栈道上,仿佛有一种泛舟江上、饱览胜景之感。一幅幅水墨画卷在我们面前款款展开,远山近树,将湖面紧紧环绕,连成一片,山光水色,让我们的视野顿时开阔起来,葱茏的树木,摩肩接踵,好似列队在欢迎我们。置身其中,我感受到江南水乡的柔美、多姿,更感受到勤劳的凤凰人挖掘水文化、营造水景观的聪明智慧。

瀛湖漫步

文/赵攀强

清明时节,我去瀛湖。据我所知,瀛湖是汉江安康段的人工湖,镶嵌在秦岭和巴山之间,东起火石岩水电站,西至流水小镇,或许不止那里,因为我最远走到瀛湖镇的南溪,上游的其他地方我没有去过,具体情况不太清楚。

南溪原是汉滨区的一个乡,后来并入瀛湖镇。南溪乡政府所在地的村子叫集中村,地处汉江北岸,有集镇、市场、学校、商店、医院与火车站,风景秀美。

柳儿的大舅家就住在南溪中学坎上的山梁上,此处地势虽高,却是一块平地,视野开阔,一览无余。远山若隐若现,仿佛在水中漂浮着。满眼都是湖水,近在咫尺,远在天边,像镜子,像翡翠,波光粼粼。山上的草木发了芽,长出了嫩嫩的叶子,满目清新,空气湿润。山在水中亲吻,水在山中拥抱,形成一条条河湾,一个个岛屿,眼前高出湖中心的山峦活像游弋湖边的鲨鱼,远处那些被湖水围裹的山体,高低错落,形态各异。清晨起床,湖面弥漫着水雾,太阳出来,雾气散去,碧空如洗,净得出奇。水上有大的游船,小的游艇,来回穿梭,泛起层层涟漪。

房子旁边是岳父岳母安睡的地方,墓碑刚刚立好,我们在坟头挂上清明吊,然后跪在地上磕头烧纸,寄托无尽的哀思。每次来的时候,我都会悄悄走到坎下,去看那排土房子,一共是五间,这是过去岳父岳母生活的地方,现在已是人去室空,关门上锁了。记得我第一次来是1992年的春节,那时我刚结婚,意气风发,心潮澎湃,一下爱上了这个地方,越爱越深。我看到了房头的栀子花,门前的橘柑树,以及树影婆娑下的湖水,一切都是那样静怡和熟悉,睹物思情,黯然神伤。二十八年了,这里留下了我的欢乐、我的幸福、我的故事,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成为刻骨铭心的记忆。

柳儿想到街上去买东西,我陪她一同前往,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草绿花黄、湖光山色、蜂蝶飞舞、春意浓浓。返程途中,柳儿想走湖边那条小路,正合我意。湖水是那样清静,对岸群山连绵,郁郁葱葱,倒影湖中,山水交融。田边油菜花开,杨柳青青,麦苗茁壮,水草起伏。路边住户门前,黑眼圈的小狗啃着骨头,黄猫闭着睡眼打盹的样子滑稽可爱。湖边三三两两的垂钓人,一动不动。我被眼前的景致惊呆了,陶醉了,拿着手机照个没完,不管站在什么位置,也不管选择哪个角度,拍出的都是美图。

下午我们上山,那个地方叫王岩村,是柳儿的大姨家。多数人挖野菜去了,还有人在家蒸馍,我一个人闲来无事,就去探险了。房头半山腰有个猪场,我曾经去过,但从来没有再往上走,也不知道有没有路,这次我想单独去看看。走过猪场,发现林子深处竟然有一条小路,只是很少有人走过,被荆棘杂草遮掩了。我边走边清理路障,不时停下来喘气,看到不认识的花草和树木,就停下来仔细观赏,并把那些好看的东西拍摄下来。山里的树种太多了,除了少数认识的:橡子树、紫荆树、岩桑树、油松树、杜仲树、杉树、杨树等,其余的都不认识。山坡的野花也很多,有野菊花、苦菜花、山桃花、野刺花、羊角花、兰草花等等,还有那些没有见过的花草,千奇百怪,让人惊奇。我还不时发现一些小鸟、野蜂和地上爬的小虫,它们被我这个不速之客惊吓了,紧张得纷纷做逃跑状,比湖边的小猫小狗胆小多了。上到山顶,豁然开朗,极目远望,能看到对面的山沟、村庄和公路,还能看到远处的湖水,以及被湖水围绕的无数小岛。一个人的森林,一个人的原野,一个人的天空,远离了喧嚣的世俗,放松了疲惫的心情,任思绪自由飞翔,让苦闷尽情释放,顿觉人类是那样渺小,自然是如此伟大,原来独处的感觉是这样美好。

柳儿打来电话,说野菜挖得太多了,让我帮忙去拿。于是原路返回,路过猪场,下到沟边,沿着公路上行找到她们。那是一处山坡,面积很大,地面青草覆盖,野菜密集,最多的是荠菜、小蒜、蒲公英、鱼腥草、灰灰菜,还有树上的香椿芽。柳儿的表哥表姐们,还有她的小姨和妈妈,个个弯腰弓背,辛勤劳作,累得满头大汗。只见她们手上提着的竹篮,塞得满满的,那小蒜圆圆的球根,白嫩白嫩;那鱼腥草的叶片,粉红粉红,收获真大呀!我喜欢春天,更喜欢春天的野菜,那些小精灵们,不等季节变换,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想出来透气了。当它们冒出泥土,生发嫩芽,慢慢舒展开来的时候,多惹眼多诱人啊!下山回到家里,这些亲人们蹲在院坝,择菜分菜,喜笑颜开,多快乐的生活,多温馨的场面啊!无不令人心生感动。

瀛湖的夜空是如此的寂静,晚上睡在这青山绿水间的农舍,是那样舒服,那样踏实,等到睁开眼睛的时候,已是翌日早上九点多了,东方的太阳越过山头,照耀湖面,是那样柔和,那样明媚。

柳儿喊我吃饭,说饭后要去软桥。我们所在的村子实际是一座山脉,被一条深沟劈为两半,瀛湖之水倒灌进来,形成长约2里的湖湾。为了通行方便,村上在这段湖面上架起一座铁索桥,当地人称为吊桥,或者软桥。我每次前来,必过软桥,形成习惯,究竟走过多少次软桥,实在记不清楚了。我们一行大大小小十五六人,走在半山腰的便道上,脚下山势很陡,树林茂密,雪白色的刺玫花架在树杈上,透过树叶的间隙,看到被林子遮挡住的湖水,斑斑点点,泛着银光,真是水天一色啊!山道两旁,野草丛生,花开遍地。那些小花,有的黄色,有的红色,有的蓝色,有的紫色,有的白色;那些野草,有的鹅黄,有的嫩绿,有的深绿,有的已经变成青色了。走到软桥,胆大的飞跑过去,胆小的抓住铁索,碎步移动,战战兢兢,还有更胆小的,脚掌好像被钉子钉住了,迈不开步子,只能站在这边,望着那边。柳儿她们蹲在桥上,摆出各种造型,让我们拍照。

多少次,我想动笔写写瀛湖,始终无从下笔。因为瀛湖太美了,太大了,景点太多了,加之我对瀛湖的感情太深了,越是想要写好,越是不敢动笔。我怕自己苍白的文字难以描绘瀛湖之美,反而愧对自己,愧对瀛湖,留下遗憾。

游西湖

文/章雯翾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去杭州游玩。想到即将可以看到自己向往已久的西湖,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连一路上车窗外的景色都显得那么美丽。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西湖边。眼前的景色让我惊呆了,真是太美啦!西湖,真不愧是人间仙境啊!看,湖水是那么清澈,湖边柳丝轻拂,远处的小岛倒映在湖面上,为西湖水增添了不少情趣。这时,我不禁想起了两首诗,一首是宋代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一首是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当我动情地把诗句背给爸爸妈妈听的时候,他们都朝我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边走边观赏着美景,感觉好像总也看不够似的。不知不觉,我们站在了断桥上,啊,这就是传说中许仙和白娘子相遇的地方啊,而此时,我站在这里了,真是太神奇了!

随后,我们又坐着画舫,在西湖里荡舟。置身如画的美景中,听着动听的歌曲,我们深深地陶醉了。

天色已晚,我们不得不与西湖道别了。我在心里想,美丽的西湖,我和爸爸妈妈一定会再来的。

柳湖

文/刘晋寿

平凉有个好去处,叫柳湖。柳湖之水被分为三块,即大东湖、小东湖和西湖。也可以叫东湖、中湖和西湖。

大东湖面积最大,被一座灰白色的石桥一分为二。东面湖心有喷泉,不断变幻着图案,把银光闪闪的水珠喷向高处,还伴随着优美的乐曲。它的周围是新栽的柳树,有碗口那么粗,枝条异常柔嫩,低低垂下来,随着清风摆动着。湖柳之间的距离远,柳影投不到湖水中。柳丛中有一个红柱黄瓦的八角亭。东南角有一龟状的巨石,它后边的崖顶上有一个三层楼阁,居高临下,俯视东湖,英气十足,雄姿勃勃。潮头般的柳树在亭下澎湃汹涌,涛声阵阵。在它的反复荡涤中,天更蓝,云更白。在此眺望,犹在海边,心有激越之情,目有澎湃之势,一时难以平复。

石桥以西的水色黄绿,蓝天白云皆在湖中。南岸的山坡上大都是槐树,北岸是一些成长中的新柳,悄然生长着,形如少女,亭亭玉立与游园的红男绿女组成天地下最美的图画。大东湖的西南面有八棵古柳,远远近近地散在湖边,它们的树干乌黑,枯枝从绿色的枝叶中伸出来,即使你不去想,也有许多思想包含在里面了。它们久远的年代你无法说出,它们的阅历你无从知晓,它们承受的风雨你难以预料。

小东湖质朴自然,是另外一番景象,湖水绿而宁静。落在水面上的阳光不足,树影占去了大部分湖面,因而湖水颜色暗绿。在风和阳光的作用下,它们不断地变幻着,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情景相生,动静相融。小东湖的周围柳树高大,枝繁叶茂,堆绿叠翠,像一堆堆的绿云。其中有七八棵古柳,伸着不屈的枯枝,讲述着岁月的沧桑。一棵歪柳把身子横斜在水面上,它的主干千疮百孔,但它发出的新芽婆娑多姿,轻柔舒曼,嫩绿的枝叶沐浴着阳光。有棵柳,树心空了,火烧的痕迹依稀可见,朽末还在往下掉落,树心填进一块水泥板,只剩大半个树皮是好的,但它仍发出诸多细枝,它的倔强与执着是那么强烈,它的根扎在湖水浸泡的泥土中。另有一棵浑身长满了疙瘩,主干被截去一大段,但发出了新枝,生死轮回就发生在它身上。

小东湖靠西有个小岛,北面有座石桥相连。岛上有水云阁,匾额由马长春书写。阁上有一副对联,云:“柳岸题诗绿浮水云千层碧,湖心挂画碧映烟花一阁红。”南边另有一联:“柳岸行诗意千寻风月裹,湖边漫醉春心一片水云阁。”水云阁西边的柳,斜枝旁出,横在湖面上空,如伸出的手臂,相交相接,在湖上搭起一个凉棚。站在阁前,鸟语、人声、歌声、琴音从四面涉水而来。

小东湖与西湖只隔一堤,景色迥异,前者如画,后者如诗。风至西湖,往往流连忘返,不知吹进哪条水道?遇见怪石,怯生生地后退,择木而栖,再无执拗之意,随遇而安,销声匿迹。因而,西湖只有大片的水波,无细纹之织,无前赴后继之勇。在西湖,人们的活动方式较多,有听歌的,有唱歌的,有钓鱼的、有静坐的,不一而足。西湖的不同之处在于湖边有许多石头,小道边上也全是石头,它们各具形态,独成峰岭,或连绵盘桓。石头分明的棱角似乎与柔弱的湖水不协调,恰恰相反,它们彼此映衬,相得益彰,倒显得趣味横生,妙不可言。

西湖形同迷宫,藏龙卧虎,幽静而深邃。它有三岛,岛上有诸多楼台亭榭,也有供人游玩的小广场。水道围着小岛绕来转去,但不管水道如何曲折幽深,总有柳树相伴,总有石头围堤。树丛中也有大小不一的石头,它们并没有藏起自己锐利的一面,却没有逼人的寒气与锋芒,使人觉得它们就是为湖而生的,为柳而存在。

三岛中有一个是袖珍型岛,只几平方米大,我起一名,就叫柳岛。柳岛上面只容得下一棵古柳,似乎连这一棵也站不下,树身被截去一大半,枝杈有碗口那么粗,但枝叶嫩绿,内心充满渴望与向往。柳岛为我独有,无路可通,唯与心相连。

西湖南边的石桥旁有一堆石头,有的石堆上还有流水,潺然有声,若琴瑟之鸣,晨钟暮鼓,让人觉得湖水更加幽深和宁静。石头堆积在柳树下,使这种生性柔韧的树木更加顽强和执着。大自然赋予它们恒久的耐力。公元1068年,蔡挺来到平凉,在一个隆冬的早晨,他站在泉边眺望和畅想,见柳湖的泉水冒着热气,天寒地冻不结冰,汩汩流淌,生命力极旺,取名暖泉。1874年,左宗棠重修柳湖,篆书“暖泉”,亲书碑文,刻于石碑,立于泉旁。如今的暖泉被石头装饰得格外嶙峋,犬牙交错的石罅间,滴沥着泉水的清音。泉后有两棵古柳,屹立如松,可谓擎天蔽日,浩气贯虹。

湖中柳,柳中湖,至此大美,心灵之境不过如此。

绿

文/李小洁

翠湖,多么令人陶醉的名字。碧绿的湖水,碧绿的浮萍,碧绿的树木……

今天下午我再次来到翠湖,信步走过石拱桥,来到西边湖堤的石壁上坐下。湖面上浮萍像绿宝石雕成的珍品,玲珑剔透,翠色欲流。几朵小莲花舒展地躺在上面,远远望去,好像一块黄花盛开的草地。我情不自禁地遐想着:要是能躺在上面,枕着绿色的草地,参加到小黄花的行列里,仰望蓝天白云,该多么惬意啊!

转换视线,我远远地望见那郁郁苍苍的树丛掩映着的红墙、角亭,在阳光的照射下,那碧绿的琉璃瓦发出耀眼的光辉,宛如一幅优雅的水彩画。于是我便向那儿走去。原来那是一个新修的亭园。大门两边有一副对联:“尘也别开仙佛界,楼台妙在水云乡。”这里的确是“仙境”啊!我在“仙境”中漫步,观赏着湖水、花草、喷泉、游鱼,一切都是那么谐调,那么赏心悦目。特别是那长长的回廊,十步一亭台,五步一曲回,雕梁画栋,五光十色。大观楼、西山太华寺、金殿都有这样的回廊。听妈妈说,北京的颐和园也有这样的回廊,只不过规模比这里大,装点比这更华丽罢了。而翠湖的回廊也有它独特的风味,小巧典雅,古香古色。尤其是在这绿水绿树的环抱中,显得更有生气。我完全陶醉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之中。

我又走进水月轩,这里有一片荷塘。透过那清澈的湖水,可以看见湖底的水草绿茵茵的,像一层地毯;而那亭亭玉立的碧玉盘似的荷叶,又多像绣在绿色地毯上的花卉啊!这时,下起了毛毛细雨,雨珠洒在宽大的荷叶上,滚来滚去,美极了。微风吹来,荷叶轻轻地摇晃,像是对我说:“多美啊!这个绿色的世界!”

雨中的翠湖更绿了,透过雨帘,看那树和水、浮萍和荷叶,我仿佛觉得翠湖的雨也是绿的,它把树叶上的灰尘洗得一干二净,像是又上了一道绿色。我完全被这翡翠般的绿色海洋包围了。我想,我不也是这绿色世界中的一棵小苗吗……

一个人的遗爱湖

文/刘开国

午饭后一人独伞,雨中漫步遗爱湖。

从连心桥开始,沿环湖游道信步而行。环湖游道或砖铺就,或鹅卵石拼成,或是依水而建的枕木栈道,连接着一座座仿古亭台舞榭。游道与湖水相连的围堰,或是圆木立柱,或是硕大的溜光圆滑鹅卵石,间或是自然生长的芦苇,枯苇新芽,相得益彰。湖水轻拍着岸边的围堰,激起层层涟漪。

游道漫漫却不觉路远。烟雨蒙蒙,柳翠桃红,梨白竹青。扶岸的垂柳,婀娜起舞,湖水涟涟,一些水鸟不时从蒙蒙的水面掠过。往日游人如织,今日半天难得遇见一人,再加上清风拂面,经过春雨过滤的空气格外清新,于是,遗爱湖仿佛我家后院,人也就显得特别的轻松和自在。

站立在拱桥最高处。湖水被滴滴春雨敲出碎花,被缕缕春风吹出褶皱,一如丝绸般飘逸。点点碎花,跳跃着春天的舞步,处处褶皱,吟诵着春天的诗句,让人如此牵肠挂肚。远眺,绿水拥着青山,青山环着绿水,港汊交错,岸线曲折,错落有致的小岛,这一切,在烟雨蒙蒙中是如此地温柔。杨柳夹岸,青绿靓丽,虽在烟雨蒙蒙中看不见湖水中照映的倩影,却也在烟雨蒙蒙中透着春柳最依依的无限柔情。深深浅浅、浓浓淡淡、高高低低、远远近近……烟雨蒙蒙中的遗爱湖,无处不景,犹如淡淡的水墨画,在我眼前渲染开来,我仿佛置身仙境。

春雨淅淅沥沥,时大时小,打在伞上,轻鼓如歌。雨水溅湿裤管,也不去管它。以山水为基础,恰到好处地布局着移栽而来的翠竹和各种树木,间植的大片大片开始抽芽的草坪,竹木葱茏,鸟语花香,再修筑蜿蜒道路与亭台舞榭相连,曲水流觞,一段一特色,一处一景观。在烟雨蒙蒙中,真的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意境,让我有一种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携春雨作伴,揽清风漫步,和湖水轻唱,那种充溢心境的新奇美妙,一时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坐在湖畔的亭内,看落红散落草坪,看翠嫩风中摇曳,看湖水被春风春雨揉皱,往日近在咫尺的高楼与喧闹也隐于烟雨蒙蒙中。想起刚到黄州,城在赤壁山下。当时城小,还名叫东湖、西湖、菱角湖的三湖相连,虽然落入凡尘,但因在城郊外,出落得如乡村女子一般清纯秀美。随着城区的不断扩大,三湖渐渐成为黄州城的污水湖,昔日清纯秀美的乡村女子,一度变得蓬头垢面,惨不忍睹。不想三十一年后的今天,在烟雨蒙蒙中,不仅名字于十几年前改为从苏东坡《遗爱亭记》引申而来的颇有深意的遗爱湖,她也从蓬头垢面变身为披着婚纱的娇媚新娘,让人心旌摇曳。

突然想,若能在遗爱湖里租一个亭阁,独守这难得的清净,独享这娇媚的新娘,那该是多么神仙的日子啊。只是囊中羞涩,只好空留遗憾。可想想才高天下的苏轼,不也因贬谪黄州生活困窘而问稼东坡吗?我才虽与他相差十万八千里,却可以生活无忧,自由自在流连于烟雨蒙蒙的湖畔,而且还是一个人的遗爱湖。如此想来,就比平时多逗留了两个钟头。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