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散文

2022年12月21日经典文章

西湖的散文(精选23篇)

家门口的景致

文/匡顺华

记得很早以前流行一首《耒阳八景》诗:

杜陵烟雨暗蒙蒙,易口渔翁乐醉容;

紫气腾腾马埠岭,白云蔼蔼鹿歧峰;

东洲桃李争春色,西湖荷花映日红;

唯有蔡池双月美,夕阳斜照水江东。

“西湖荷花映日红”,这样美妙的诗情画意,好多年里,我都没有与家门口的西湖联系起来,还以为耒阳另有一处“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池呢?家住西湖亭多年,迟迟未能领略西湖胜景的美妙,也不失为一大憾事。

对于家门口西湖的景致,我是逐渐熟悉、慢慢读懂的。记得2003年,刚进城工作,非找一栖居之所不可。适逢房地产市场兴盛,房价上涨,手头拮据,自然不敢奢望在中心城区落脚,便在相对偏僻的城郊找房。那时的樟皇岭还是一片荒芜农田,西湖亭更像是农家池塘。当时西湖亭旁边的荫家巷一带正被大手笔开发,蔡伦步行街尚在襁褓中。我将手头七凑八凑的两万元钱交了预付款,购得一套期货房。在装修的一年多时间里,家门口那处很不起眼的“西湖”,还只是农村随处可见的那种池塘而已:湖边灰沙飞扬,垃圾成堆;湖面残枝败叶,水容失色;岸上猪圈相连,臭气薰天;周边烟囱直冒,烟雾缭绕。池无边,水无形,破败不堪。这样一处人人避之不及的场所,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将它与那优美的诗句联系在一起。

直到2006年搬进新房,这才发现,自家的房子原来就坐落在樟皇岭旁、西湖亭边。在城市生活多年以后,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曾经荒凉的樟皇岭已是商家抢手的热门地,曾经沉寂的西湖亭也渐趋热闹。城市周边代之以起的是栉次鳞比的建筑森林和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海。不知为何,我莫名的恐慌,工作之余,特别向往乡野的清静悠远,总想逃离钢筋水泥的包围,找一处心灵休憩之地。

2007年,耒阳吹响向中等城市迈进的号角,“留住青山绿水,提高城市品位,打造宜居耒阳”成了当时普遍呼声,城市规划建设者们应声而动,做出了开发建设西湖游园的重大决策。2009年初建成了这个周边居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如今的西湖,已是凉亭玉立,楼栏相连;柳絮纷飞,花影重重;回廊九曲,漫道通幽;湖光月影,流光溢彩;吹拉弹唱,载歌载舞;嬉耍追逐,乐在其中。

于是,每到华灯初上时分,我便会信步游园,踏足西湖,尽情享受移步换景、情景交融的乐趣。夜渐渐深了,人影慢慢散去,远望霓虹灯下的水榭歌台,某处角落依然响起轻快小曲,天籁带来丝丝凉意,一种难得的惬意之情让我久久不忍离去,吟风咏月的夜景幽情油然而生,不觉吟出一联:樟皇柳翠十年方显群英荟萃,西湖梅开二度迎来盛世清平。

柳湖

文/刘晋寿

平凉有个好去处,叫柳湖。柳湖之水被分为三块,即大东湖、小东湖和西湖。也可以叫东湖、中湖和西湖。

大东湖面积最大,被一座灰白色的石桥一分为二。东面湖心有喷泉,不断变幻着图案,把银光闪闪的水珠喷向高处,还伴随着优美的乐曲。它的周围是新栽的柳树,有碗口那么粗,枝条异常柔嫩,低低垂下来,随着清风摆动着。湖柳之间的距离远,柳影投不到湖水中。柳丛中有一个红柱黄瓦的八角亭。东南角有一龟状的巨石,它后边的崖顶上有一个三层楼阁,居高临下,俯视东湖,英气十足,雄姿勃勃。潮头般的柳树在亭下澎湃汹涌,涛声阵阵。在它的反复荡涤中,天更蓝,云更白。在此眺望,犹在海边,心有激越之情,目有澎湃之势,一时难以平复。

石桥以西的水色黄绿,蓝天白云皆在湖中。南岸的山坡上大都是槐树,北岸是一些成长中的新柳,悄然生长着,形如少女,亭亭玉立与游园的红男绿女组成天地下最美的图画。大东湖的西南面有八棵古柳,远远近近地散在湖边,它们的树干乌黑,枯枝从绿色的枝叶中伸出来,即使你不去想,也有许多思想包含在里面了。它们久远的年代你无法说出,它们的阅历你无从知晓,它们承受的风雨你难以预料。

小东湖质朴自然,是另外一番景象,湖水绿而宁静。落在水面上的阳光不足,树影占去了大部分湖面,因而湖水颜色暗绿。在风和阳光的作用下,它们不断地变幻着,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情景相生,动静相融。小东湖的周围柳树高大,枝繁叶茂,堆绿叠翠,像一堆堆的绿云。其中有七八棵古柳,伸着不屈的枯枝,讲述着岁月的沧桑。一棵歪柳把身子横斜在水面上,它的主干千疮百孔,但它发出的新芽婆娑多姿,轻柔舒曼,嫩绿的枝叶沐浴着阳光。有棵柳,树心空了,火烧的痕迹依稀可见,朽末还在往下掉落,树心填进一块水泥板,只剩大半个树皮是好的,但它仍发出诸多细枝,它的倔强与执著是那么强烈,它的根扎在湖水浸泡的泥土中。另有一棵浑身长满了疙瘩,主干被截去一大段,但发出了新枝,生死轮回就发生在它身上。

小东湖靠西有个小岛,北面有座石桥相连。岛上有水云阁,匾额由马长春书写。阁上有一副对联,云:“柳岸题诗绿浮水云千层碧,湖心挂画碧映烟花一阁红。”南边另有一联:“柳岸行诗意千寻风月裹,湖边漫醉春心一片水云阁。”水云阁西边的柳,斜枝旁出,横在湖面上空,如伸出的手臂,相交相接,在湖上搭起一个凉棚。站在阁前,鸟语、人声、歌声、琴音从四面涉水而来。

小东湖与西湖只隔一堤,景色迥异,前者如画,后者如诗。风至西湖,往往流连忘返,不知吹进哪条水道?遇见怪石,怯生生地后退,择木而栖,再无执拗之意,随遇而安,销声匿迹。因而,西湖只有大片的水波,无细纹之织,无前赴后继之勇。在西湖,人们的活动方式较多,有听歌的,有唱歌的,有钓鱼的、有静坐的,不一而足。西湖的不同之处在于湖边有许多石头,小道边上也全是石头,它们各具形态,独成峰岭,或连绵盘桓。石头分明的棱角似乎与柔弱的湖水不协调,恰恰相反,它们彼此映衬,相得益彰,倒显得趣味横生,妙不可言。

西湖形同迷宫,藏龙卧虎,幽静而深邃。它有三岛,岛上有诸多楼台亭榭,也有供人游玩的小广场。水道围着小岛绕来转去,但不管水道如何曲折幽深,总有柳树相伴,总有石头围堤。树丛中也有大小不一的石头,它们并没有藏起自己锐利的一面,却没有逼人的寒气与锋芒,使人觉得它们就是为湖而生的,为柳而存在。

三岛中有一个是袖珍型岛,只几平方米大,我起一名,就叫柳岛。柳岛上面只容得下一棵古柳,似乎连这一棵也站不下,树身被截去一大半,枝杈有碗口那么粗,但枝叶嫩绿,内心充满渴望与向往。柳岛为我独有,无路可通,唯与心相连。

西湖南边的石桥旁有一堆石头,有的石堆上还有流水,潺然有声,若琴瑟之鸣,晨钟暮鼓,让人觉得湖水更加幽深和宁静。石头堆积在柳树下,使这种生性柔韧的树木更加顽强和执著。大自然赋予它们恒久的耐力。公元1068年,蔡挺来到平凉,在一个隆冬的早晨,他站在泉边眺望和畅想,见柳湖的泉水冒着热气,天寒地冻不结冰,汩汩流淌,生命力极旺,取名暖泉。1874年,左宗棠重修柳湖,篆书“暖泉”,亲书碑文,刻于石碑,立于泉旁。如今的暖泉被石头装饰得格外嶙峋,犬牙交错的石罅间,滴沥着泉水的清音。泉后有两棵古柳,屹立如松,可谓擎天蔽日,浩气贯虹。

湖中柳,柳中湖,至此大美,心灵之境不过如此。

记忆飘零,轻描西湖碎影

文/西湖绣

虽然只是不经意的一眼,可我心已足矣;虽然只是多一秒的停留,我爱以满矣。只要记住你的素颜,到哪里都能见到你,如初见……

——题记

深秋飘零,又舞过了一度春秋;落华归根,还潜藏着几若浮沉。不求轻拂的风仍残留你的发香,不忍无情的雨浸润我的心房。试看花开花谢,谁忍其凋零,却也难逃一劫;环视云卷云舒,何必要停留,只因想在天空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当年的青涩,遇见你便会红润着脸颊。尽管没有奢望,却也掩盖不住内心起伏的波澜。你的眼神清澈,洗涤了我内心久久封存的寂寞;你的眼泪不舍,晶莹了我灵魂深深顽固的执着。

就是当年的漫步河畔,汩汩清流见证了我对你的温柔;也是当时的独步清波,卷卷沉云明白了你对我的迁就。还记得我们的邂逅,当时不敢看你的冰颜。冷冷的眼神冰封了春季的生机勃勃,我却在千年冰寒中采的了那朵你内心的红莲。从头到尾都是眼神的交流,你一共只对我说了三句轻微的话语,可是我明白面对面的交流,心贴心的温柔。

你喜欢竹

林风微动,吹散着竹叶与你深沉交流,习习寒流,清醒着温暖与你的温柔缠绵。还是那个我们邂逅的竹林,倾听着相见的前奏。飒飒的风声却不见你的当年音容。空气仿佛停止了流动,我的神魂已经不再迟留,冲向眼前你的温柔魅影。全是空!不过脚底的竹叶残留,残留你的芬芳沉愁。

无言挽留,找不到你的清影淡描,终究是会痛,那夜你的素颜已轻轻随风飘走,没有什么借口,没有什么理由,唯一的分辨,只是你已移情别恋!!你的空间已不再掩怜。你说你的幸福已经与我无关,我的挽留变成纠缠。

你喜欢月

以前的你总爱和我共赏圆月。每个月半,每次月圆,踏轻烟绕雾,共步西楼门阁。探窗凝月,倾泻几多摇曳,月光如水,你眼中饱含几若冰晶水泪。愁苦上心头,无言又过几度春秋,月影枝头,看那绿肥红瘦。浮云偶绕寒月,却看月宫嫦娥扶玉树轻叹离别愁。想如有一年,遥步蟾宫,离泪愁容当扶玉树,哀思凄艳应抚月兔。

犹得月缺,半月如弓,残月虽缺,当也饱含光耀精华。嫦娥虽伤,但依不变闭月羞花。玉树晶莹,凋零了千年玉叶。想当年,参破红尘,千年等待只为困所西湖雷峰塔?

我喜欢你

总爱着身一袭粉红闺裳,总想颈上一围冰白不染。束发首后,几缕垂青悬挂耳边,清风抚,飘然心动。忘不了与你对视,无言的表白,不想打扰你,仅是如此,心以满足。虽如此,每每出行总漫步谨行,期待你的芳颜若梦。几度追梦,与你携手舞蝶,与你纷飞不倦。当知为梦,却也甜蜜,因为有你陪伴,再冷的冬天也总有暖流不绝。

如今的你,无言。遇见你的那个场景不会再重新上演,只想带走最后的记忆残存,好在山水画轩上描绣你的沉鱼落雁,还有当年西湖,离别时你的隐约碎影。

西子湖畔

文/王亭

第一次去杭州,除了西湖,一无所知,买了一张票,坐着大船,跟许多人一起走马观花地绕西湖一圈,然后告诉别人我游过西湖了。第二次去杭州,夜游西湖,黑幕降临时乘坐一只摇橹船,泛舟湖上,品茗听风。第三次去杭州,一个人骑车从苏堤出发,环绕西湖一周,赏桂花满地的美景,从九溪经过虎跑一路走来,领略着钱江西湖的别样风光。

每一次都带着无比的留恋离开西湖,每一次都有新鲜的感受,在心里增加着对这座城市的眷恋。一口气看完十集的纪录片《西湖》,才发现曾经以为无比熟悉的杭城,其实是陌生的。如果说之前去杭州纯粹是为了领略湖光山色,那么看过《西湖》之后,更想要了解的却是杭城的人文地图。

因了苏东坡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从来都是靠着妩媚打动着无数人的心。曾经的南宋江山,高宗赵构的一句“西溪且留下”,临安城从此出现在宋王朝的社稷中。凤凰山上的皇家庭院、刺史李泌的开凿六井、江州司马白居易的“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太守苏东坡的苏堤春晓……这些点滴记忆让杭城在历史的浪潮里留下了一道曙光,而白居易、苏东坡这样的“艺术家”,将西湖的自然美与人工美巧妙融合,展现着他们惊人的创造力,正因他们诗意的灵魂,才造就了这片令人为之振奋的天堂佳作。

提起了苏东坡,一定要说说杭州的美食,那道江南名菜“东坡肉”是东坡居士的杰作。苏东坡治理西湖期间,人们对他充满敬意,每逢佳节都会送上新鲜的猪肉以表心意,而苏东坡本身就对美食颇有研究,便吩咐下人将猪肉烹调得红酥酥的回赠给西湖的百姓,这段佳话便是东坡肉的来历。除了东坡肉,杭州的许多美食也都有其特别的意义。“宋嫂鱼羹”凝结着高宗皇帝的思乡之情,“定胜糕”是百姓为了鼓励岳家军出征必胜而特制的,而“油炸桧儿”是杭城百姓憎恨秦桧的明证……留心美食中的温度,才能吃出个中滋味,怀抱些许的情感,才更能体会杭城的美妙。

一面是精致的美食,一面又是热闹的香市。每年春暖花开的日子,来自江浙一带的妇女怀着对新年美好的祝愿开始了进香的旅程,这样的民俗让杭城的寺院和百姓间增添了许多联系,进香变成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祈望。杭州是东南佛国,亦是“勾栏瓦舍”,着名的《白蛇传》在西子湖畔谱写了一首爱情赞歌,让断桥、雷峰塔变得诗情画意;而万松书院也为《梁祝》的开始埋下伏笔,让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书院成为了八方游客慕名前来的爱情圣地。

西湖边,秋水山庄里仿佛还依稀瞧见史量才与沈秋水相识的场景,一生坎坷的才女陈端生还在继续书写着《再生缘》,王映霞与郁达夫正上演着爱恨别离的戏码……伊人在水,让西湖更有灵气,而西湖本身的婉约也滋润着这些水一般美人的心。水的形态千变万化,时而婉约,静水平流,时而豪放,狂澜万丈。西湖边出过这样水一般的佳人,也出过更多的忠贞将士,岳王庙里供奉着世人对岳飞的敬仰;于谦的《石灰吟》在西子湖畔唱响;面对故国湖山,埋骨西泠,这是女革命家秋瑾的最后遗愿;而抗日战争时期死守着西泠印社的叶秋生父子也让今日的杭州留下了画印的美名……西湖的水养育着大批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的忠贞之躯,西湖边的故事永远说不尽。

纪录片里介绍了一组获得荷赛奖的摄影,一名摄影记者在春夏秋冬四季拍摄西湖边的同一棵桃树,这棵桃树在不同的季节里呈现出四种不同的颜色。春天里柳花竞相开放,夏季里晚风吻过荷花叶,秋天桂花香溢满全城,冬日里梅花迎寒怒放,四种花代表着杭州西湖不同的气节。而从苏堤春晓,到曲院风荷,从平湖秋月到断桥残雪,西湖十景里亦包罗着这座城市的春夏秋冬。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忆起杭州,心中莫名欢喜,爱其湖山晴雨,更爱其人文情怀。西湖的故事不知该从何讲起,也不知到哪儿才算结束,不如泛舟湖面,品茗听风,抛开杂念,情醉天堂……

雨中寻梦

文/凤凰城之梦

稍微对中国历史有点了解的人,对中国文化有点接触的人绕来绕去总是离不开她,她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写有光彩夺目的一笔,在中国文化的坐标中留下浓装重彩的一点,她是我们自儿时起多年来就一直追寻的一个梦-西湖。

就这样,我上路了,去寻梦,雨来了,在雨中上路,撑一柄油纸伞,虽没有苏东坡一壶酒,一张琴,一溪云的闲情意志;没有白居易“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的洒脱不羁;没有杨公“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疏朗胸怀……却也有自己的诗意,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天地!

寻梦的起点就是雨,说明上天对这个梦都格外的眷恋,梦的一开始就醉意朦胧!说是寻梦,在一种更深的层次上不如说是去膜拜,因为这湖水淹没了太多“才华横溢”的大师;谱写了太多“断桥残雪”的动人爱情传说;歌颂了太多“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爱国故事;承载了很大一部分的中华文明史;沉浸了某种文化意义上的归结!因为这个梦程量太深,承载的文化也太厚重,已经升华为了一种宗教,就像余秋雨先生说的西湖具有某种宗教性的人生哲学的生态意象,所以只能是顶礼膜拜了!

从粗犷豪放的北方初来乍到婉约别致的西子湖畔,到站也是雨,也许只有雨的笼罩,才能展示西子的妖娆妩媚;也许只有朦胧的雨才能衬托江南天堂西湖的独有内涵与气质!!!淅淅沥沥的小雨弥漫其中,每一株娇嫩的叶子仿佛都能挤出绿绿的水来,每一处山水好似都能荡涤处“诗情画意”……

从白堤起步,漫步至残桥止,深处西湖之间,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雷峰夕照、双峰插云;爱国忧民、爱情故事、高士隐退、神妖传说、儿女私情以及为国而亡的荡气回肠故事;湖光山色溶溶荡荡摇漾期间,花间柳影摇摇曳曳荡漾之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历史文化浩瀚缥缈熔铸期间,人文情怀关心体贴融合其中,都随着金山寺启人心智的厚重钟声传入大街小巷和山水花树之中,余音袅袅,不绝于耳……

雨中寻梦,厚重的历史人文文化,鬼魅多姿的山水景色,叫我这个处于朦胧之中的人一时难以消化,须得慢慢的寻觅,陶醉其间。这让我忽而想起,古代先哲对大注释家郭象注解《庄子》的经典评论是,不知是郭象注庄子亦或是庄子注郭象。那我今天在朦胧的雨中寻梦,真也不知是我在雨中寻觅西湖的梦或是我在雨中西湖的梦里……

寻梦西湖 凝望长江

文/北镇有木

北城琉璃月,苏堤柳岸,烟雨中是否看清许仙走过的断桥?静水中是否浣过西子的轻纱?她说,冠玉伫立江边,我却早已忘记。

南城柳絮雨,三峡星河,碧茫间是否还留得下谪仙乘过的孤帆?江尽处义山看到沉下的那颗晓星是否还在?他说,伊人在水一方,我竟未去留恋。

她轻掩面纱,仍遮不住肤如凝脂。她双目如墨玉,低眉间,温柔了岁月,蒸发了喧哗。她长发及腰,泻下了几世繁华。就连拂起她面纱的风,都舍不得离开,轻轻陪在她身旁。

他玉冠束发,面如淡玉,儒雅却不文弱,眉宇间甚至还奔放出一江不羁。他腰间佩玉,身姿挺拔,神武却不狂放,眼中甚至淌出一湖柔情。就连闯入他视野的星辰都不曾走过,默默追随在他身后。

她常问湖畔柳树,柔情至深是什么?是林深见鹿?还是海蓝见鲸?柳树摇头。是你,你早已把所有柔情煮成了茶。

他常问江边巨石,远方更远是什么?是西北偏北?还是东南更南?巨石摆手。是你,你早已把不及的远方焚成了香。

她喜吟清词丽句,逸远,不近烟火人家。婉约愁情在微启朱唇时发出柔软的光亮,飘零在未央的长夜中。

他好诵雄词佳句,奔放,直逼火树银花。雄奇瑰丽在微闭黑瞳时散出咄咄的气息,散落在萧瑟的秋风里。

她听闻,远方有男子,影有高山,雄才奔放,不羁旅途中,从未有人作陪。她轻笑,却也好奇,于是记住了有这样一个喜爱远方的男子。

他听闻,远方有女子,目含流水,丽句婉约,冷清闺中,从来独处取乐。他微笑,却也纳闷,于是记住了有这样一个满目柔情的女子。

她想有一个他一样的知己。

他也想有一个她一样的知己。

西湖,宛如蛾眉,相逢在山水间,原本淡然的心,却被吹起层层桃花浪,即便只是偶然,也会爱上一朵牡丹的欢颜,一剪流光的浪漫。

长江,惊才风逸,邂逅于骇浪中,原本寂寥的心,却被漫过阵阵桂花香,即便只是无意,也会聆听一指瑶琴的旋律,一味岁月的沉香。

思想如注,注如月,月如年。

潮涌起伏,伏如海,海如音。

游子曾说西湖,我只是你千万过客之一,而你却带给我千万种留恋。今生,也愿做一个心性淡薄的雅士,锦时清简,情系山水,心若空明。

游子曾说长江,我只是你千万青丝之一,而你却带给我千万种思绪。今世,也愿做一缕荡漾熏风的炊烟,苍老阑干,情牵烟波,梦归清寒。

思,乡愁如注。悔,暗香无路。

西湖说,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长江说,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西湖说,我的泪,打湿了你的衣襟,你的容颜,若诗若水,君为之倾倒。

长江说,你的泪,浸透了我的初心,你的回眸,如梦如幻,卿为之驻留。

西湖说,你是我生命的一抹幽蓝,是忧郁,是凄美,是迷离。

长江说,你是我生命的一叶轻舟,亦飘零,亦相伴,亦执念。

西湖说,你我相隔沧山泱水。

长江说,我守你到白驹停蹄。

游西湖

文/严诗圆

“西湖美景、三月天嘞……”这次旅行,我们去了杭州美丽的西湖。

我们坐着地铁来到了西湖,这儿可真美啊!绿树成荫,我们一踏进景区,就以为来到了人间天堂,遥望西湖中,隐隐约约有几只小船,在湖中荡漾,荡起了一层层波浪。前面的刚走,后面的船又来了,那波浪又荡起来,消失了……这船可这调皮啊!车上的人有的在左拍拍右拍拍,有的快乐地唱起了歌……一路上可快活啦!

我们来到了一个停船区,这水中,有一头牛还有几个人,看上去他们正在撕打一样。

接着我们来到了雷峰塔,它是《白蛇传》中法海用来镇压白蛇的。雷峰塔有五层,每一层就有四个直立的针一样的瓦片,让人感觉真威严!

下了车,我们开始在树林中漫步。树上时不时地还会有几只调皮的松鼠跳下来,怔怔地看着我们,似乎在想:他们是谁?我从口袋中掏出了一个巧克力棒,伸手放在草丛上,那可爱的松鼠,扭着肥肥的身躯急急忙忙地跑过来吃食,整个儿搭在巧克力棒上,如一个小圆球。吃完后,小松鼠又活蹦乱地逃也似地离开了,在树林中穿行。

我们走着走着,看见了许多荷花,在碧绿绿的荷叶的衬托下,那荷花是格外地耀眼、美丽,“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

有点累了,大家坐在小石板上,脚下踢着水花,秋风似的凉爽扑面而来,我们个个把头探了出去,拍了一张合影。

这时西湖的水面上,正飘着几片柳树叶,那鱼儿赶来凑热闹,来亲吻它,就如一个少女正在岸边低着头,洗头发,鱼儿如一把把小梳子,正在给她梳头发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的美景把我们陶醉了。

为了看到更多美景,我们把整个西湖给绕了一圈,到了最开始的地方时,我们大家都像酸菜一样,整个儿都蔫了,个个都直不起腰。

到了晚上,可以欣赏音乐喷泉。可都到了八点了,怎么还没有放呀,“都快被烦人的蚊子咬死了”,我心中嘀咕着。突然,几个喷泉同时蹦上来,如鞭炮“砰”地一声又落进水中,喷泉好似一朵巨大的盛开的白莲,在水面上绽放光彩,那无拘无束的水又变成了一排排快乐地展现出来,红橙黄绿青蓝紫,眼前的景象十分绚丽、迷人。我感叹:这平淡无奇的水竟也可以这么壮观!忽然,那甜美而优雅的歌声在耳畔响起,如天仙咏唱一般,无与伦比、美妙绝伦。

我爱西湖!更爱音乐喷泉那婉转动听的歌声!

仰望秋光中的西湖

文/侯国平

读庐隐《秋光中的西湖》,收获颇多。

庐隐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女作家,人生派的代表人物,在文坛的影响与冰心,林徽因齐名。茅盾对其推崇备至,大加赞扬。她的作品委婉细腻,生动感人。《秋光的西湖》,是她写于1932年间的游记。

九十年前的西湖,在庐隐的笔下是个什么样子呢?如果让我们来写,会怎么写呢?假如按照眼下写游记的套路,一定会先写上一番西湖的今生来世,地理位置,景点介绍和文人骚客的描写和赞扬。然后再写几句地方政府如何重视,精心打造,写来写去就成了导游口上的解说词和政府倡导编写的旅游手册。

庐隐不落俗套,不拘一格,对那些陈词滥调几无着墨。而是开篇写道,我象只负重的骆驼般,终日不知所谓的向前奔走着。突然心血来潮,觉得这种不能喘气的生活,不能再继续了。因此便决定到西湖去,略事休息。旅游是放松自我,调节身心的好方法,也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好途径。

秋光中的西湖,在庐隐的笔下一阵沁肌秀骨的凉风,从桐叶梢头穿过,飒飒的响声中落下了几片枯叶,天空高旷清碧,昨夜的雨云早已躲得无影无踪了。秋光中的西湖是那样冷静,幽默。湖上的青山如同深纽的玉色,桂花的残香,充溢于清晨的气流中。这时,我是一只骆驼,我身上负有的人生的重担。我这时是一只紫燕,我翱翔在清隆的天空中,我神祗的赞美歌,我觉得到了灵魂的所在地。

西湖美景不只在三月天,秋光中的西湖,别有一番韵味,在庐隐的笔下,西湖的秋光那么幽美,婉约,秋天的景色和人的心境融合在一起,让人如痴如醉,沁人肺腑。

西湖的美景,浓墨重彩是荡舟湖中,看着划桨所激起的波纹,好象万道银蛇蜿蜒不息,庐隐的想象让人抚掌喟叹,引人入胜。这时船已经三潭印月前面,白云庵那里停住了。我们上了岸,走进那座香烟缭绕的古庙,一个老和尚坐在那里向阳,菩萨案前摆了一个签筒。我先抱起来摇了一阵,得了一个上上签。于是,朱、王二女士和建也都每人摇出一根来。我们大家拿了签,嘻嘻哈哈笑了一阵,便拜别了那四个怒目咧嘴的大金刚,仍旧坐上船向前泛去。

秋光中的西湖,就象一幅画,但这画面却是流动的。黄昏的时候,我们的船荡 到了艺术学院的门口。我同建去找一个朋友,但是他已到上海去了。我们嗅了一阵桂花的香风后,依然上船。这时凉风阵阵撩着我们的肌肤,东方天边已变成灰暗的色彩,虽然西方还漾着几道火色的红霞,而落日已经堕到山边,只在我们一眨眼的功夫已经滚下山去了。这山被烟雾整个的掩蔽着一望苍茫。小划子轻泛着平静的秋波,我们好象驾着云雾,冉冉地已来到了湖滨。

不经意间,庐隐把西湖的秋光描摩得五光十色,如梦如幻,让人陶醉。散文是以情感人的,情的传达又是透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的。秋光中的西湖,满地不少黄色的野花,半红的枫叶,还有那透骨的秋风,多少清冷又鲜艳的画面,让人欣喜清爽。

庐隐的散文如行云流水,亲切自然,没有词语堆砌,也没有无病呻吟,读起来朗朗上口,直叩心霏。秋光中的西湖,不光有静美的湖光山色,还有徜徉期间的生动鲜活的人物,西湖的景色就象一幅画,是靠人的行走来打开展现的。散文中要不要写人,怎么写,庐隐的散文为我们提供了范例。

庐隐的散文有轻强的小说元素,散文之美要有人物之美来映衬才会感人。庐隐写人的文学功底十分浓厚,寥寥几笔就能刻画出一个鲜明生动的人物来。比如,她写一个逝去的朋友陈君,这人有时也打点小牌,他总是摸着光头,懊恼地说:“又打错了。”几十个字就把一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真是如椽大笔,几十个字便胜千言万语,大师就是大师,叫人望尘莫及。

九十年过去了,庐隐的《秋光中的西湖》,还是那么生动鲜活,亲切感人。对当下散文的写作仍有着指导和借鉴意义。尤其是写游记的文学朋友,真的应该读一读她的作品。

西湖春夜 无关风月

文/菡萏悠悠

杭州的春夜,总是这般撩人。

虽然苏杭两地相隔不远,但记忆中已很久没有夜游西湖,难得今夜这般的轻松、惬意。 夜幕下的西湖,远处的人间繁灯和眼前的波光仙景彼此呼应。我与友人围坐湖边的一处露天茶座。

西湖拂来的微风,挟带着润润湿湿的气息。品一口新鲜上市的龙井茶,体味西湖的清香和苦涩之后的甘甜,静静倾听风吹树叶的哗啦声和浅浅的水波声,透过袅袅薄霭和摇摇曳曳的树隙,隐约可见湖面上的粼粼波光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由此,你可体会到这座城市蕴含着的勃勃生机与西湖的静寂之间和谐的美。

我在白天的报告中这样说杭州:这座城市之美,在于西湖;西湖是女性的,她展示着成熟女性般的内涵之美,就连杭州这座城市也充溢着一种阴柔之美……

在这样一个春夜,也许来西湖的游人都有着与我一样的心情,无论是成双成对,或是三三两两结伴而来,还是形单影薄地独自游湖,都会沉浸在今夜西湖夜幕难以掩映的春色之中。

城市的喧嚣已被轻纱一样的夜色隐去,西湖一下子又妩媚了许多。

今夜西湖,良辰美景,我的思维也飘飘忽忽,如那湖面上浩渺的水波,波澜不兴,渐渐远去。断桥依旧,只是这个春风荡漾的春夜,没有残雪,没有了白娘娘、许仙和小青。宝俶塔在一偶阴冷地矗立着,黑乎乎的倒影在水中恍恍惚惚。《白蛇传》的人物与西湖的湖光山色交融,与西湖的灵魂交融。无论是谁,来到西湖,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春色撩人的夜晚,大凡都会联想起这则美丽而又凄婉的故事。

风花雪月,男欢女爱,似乎是民间故事里的一个永恒主题。人仙间的这段爱情故事又放在西湖这样的天堂美景之中,怎能不让人凭添几分遐想,也更令西湖又多几分令人艳羡的神秘呢!

面对长长的白堤和苏堤,在与两位大文豪超越时空的相逢里,我血脉中的文人气质开始涌动。我实在羡慕白居易、苏轼两位仁兄,同样为官,却得如此美差,既有美人相伴,赏尽西湖美景,又能流芳千古。你看,他俩在任上只做了一点点实事,疏浚西湖,修筑了一段不长不短的湖堤,却因此被唤作“白堤”、“苏堤”,让后人流连追思。

遥想当年,东坡兄手携美妾,漫步苏堤,是何等惬意。难怪会诗兴大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将西湖与绝色美人西施联系在一起,让人们对西湖的神韵有了更多美好的遐想。而此前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也常常在西湖流连忘返,白公诗云:“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叠,月点波心一颗珠”,把西湖晴、雨、晨、暮的景色一一展现出来。当年白公在钱塘门外筑的那段堤坎早已废圮,如今仅剩圣塘闸桥亭遗迹。后人对这位诗人官员充满敬仰和怀念,将白沙堤改称白堤,从此西湖又多了一段佳话。

春夜的白堤没有“平湖秋月”,有的只是水天一色的空灵,柳丝轻拂,暗香浮动,春风薰得游人醉。

南齐的苏小小和袁郁就是在白堤相遇、相爱的,传说中的苏小小象高洁溢香的梅花开在西冷桥畔。“燕引莺招柳夹道,章台直接到西湖;春花秋月如相访,家住西冷妾姓苏。”她渴望爱,便坦坦然,自自在地说出口,把心事朗朗宣之于众。

我仿佛又听到苏小小在吟唱那首“妾乘油壁车,君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的诗,恍惚间,时空交错,春风一拂,竟然陶醉了,仿佛自己就是那个骑着青骢马的翩翩少年。潜意识里,男人都希望遇上象苏小小这样追求诗般空灵人生的红颜知己。几千年来,苏小小这个若即若离的人物也已被西湖揽在怀里抚慰着。西冷桥畔的“慕才亭”祭奠的也许不只是一屡幽幽的怨魂,而是一种美艳的象征。

苏堤上的杨柳依旧,在春风中翻起层层柳浪,还是那么醉人,让人恍惚间又看到一艘载满哀愁的画舫和一叶盛满春情的扁舟,划过时空而来。那船里坐着李慧娘和少年裴禹……自从苏东坡将西湖比作西子,这湖便与美女、言情有了瓜葛。而柔美西湖其实并非全是儿女情长,这里也有正气、侠义,湖畔的岳坟便是西湖英雄正气所在,而“鉴湖女侠”秋瑾,也使西湖将红粉与侠义相融,使人感叹爱山水与爱国、爱家原本是可以相通的。

夜已在不知不觉中深了。夜色将西湖四周的灯光笼得昏昏暗暗,将西湖融入了天地之间,广袤而又深谧。西湖上空飘荡着桅子花、桃花的芬芳,柳枝飘拂萌动的清香和梅家坞龙井茶袅袅的茶香。

今夜西湖,无边风情。

品味西子湖

文/笑看风云--其冀

客居杭州已久,西湖几乎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我一直没有写一些关于她的东西,未尝不是件憾事,个中原因在于,怕在没有透彻地了解她之前,用很多带第一人称色彩的词汇去描述,从而失于客观。现在想起来,当初这种忧虑未免幼稚,古来圣贤皆感性,吟诗作赋皆情之所至,有感而发,估计还真没有恐失于客观而瞻前顾后的,于是决定还是把自己的所见所想写出来。

公元2003年3月,我第一次见到西湖,当时一个鲜明的想法投射于头脑中:“她没有想象中的美。”当我把这个想法和一起去的好友分享时,他也点头附和。看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所言非虚,人们的期望值总是要高于现实的。

要说这湾水,大,比不过洞庭,小,比不过什刹海;要说这桥,历史,比不过赵州桥,工艺,比不过卢沟桥,数量,比不过扬州二十四桥;再说这湖畔的山,雄伟,比不过五岳,峻秀,比不过峨嵋;园林呢,匠心,比不过苏州园林,规模,比不过颐和园……如此种种。而西湖何以得其名?这个疑问闪现出来,不时困惑着我的内心。04年的时候我从北京来到了杭州工作,有了充裕的时间寻找答案。

在清风扑面,烟雨朦胧的时节我来到了她的身旁。近处绿柳依依,芳草萋萋;远处山色迷蒙,浮云掩映。颜色本来还鲜明,可是总有氤氲的水汽飘散于天地之间,迷离了远山近水,迷离了亭台阁榭,迷离了仙境与现实的界限。在我的眼里,这简直是一幅空灵生动的水墨画。

在晴空一碧,风云倦偃的时节我来到了她的身旁。眼前的景致毋需形容,前人已经有了最好的句子:“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与美景已经贴切的无以复加了。苍翠的水杉,红艳的荷花,澄蓝的天空……造物主好像打翻了颜料瓶,把万物浸染的那么鲜明而强烈,从而形成了一幅简洁明快的天然水彩画。

在寒蝉凄切,桂雨簌簌的时节,我来到了他的身旁。这是杭州最迷人的季节,如果把景物比作菜肴,它仅仅颜色深了些,但味道却大不相同了。清爽的秋风,轻轻的把桂花的香气四处吹散,湖水那秀色可餐的绿是多么的沁人心脾。建筑在落叶和辉光的映衬中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各种肤色的游人更是给湖山注入了一股活力,人与自然是那么的和谐。整体上看,好像是一幅古典浪漫的油画。

在人声寂寥,满目萧索的时节,我来到了她的身旁。此时的江南是多愁善感的,湖水漫无目的地皱起波纹,天空会偶尔发发情绪下起冷冰冰的雨点,“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这两句是最好的写照,但这两句后面紧跟的是“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不错,这时是不能久久地看雨的,否则它会落到你的心里。风景和心情总是相通的。在视野中,这个季节通常天是昏的,云是暗的,山是黑的,水是白的,树是灰的……各种元素紧凑地交织在空间里,勾勒出江南肃杀的一面,这种景象虽然和雄浑厚重辽远苍凉的塞北比起来要温柔的多,但对习惯了“杏花烟雨”的人们仍然是一种视觉冲击,总体印象:一幅浑然天成的木刻版画。

西湖时而婉约内向,怯生生地躲在一隅,以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注视着整个世界;时而又热情大方,以妖娆曼妙的舞姿炫耀着她的仪态万方和倾国倾城;时而又会伤感悲愁,像美人蹙娥眉那样惹人怜惜令人心伤……在他的身旁,你可以静坐,也可以漫步,可以荡舟,也可以畅游,可以登临远眺,也可以引吭高歌……任何一种方式,只要你用心去品味观赏,把自己融合于风景之中,便能找到中国山水的精华所在。

于是我开始长思,拿钱钟书来说,古文造诣不比辜鸿铭,西文流畅不比徐志摩,思想深刻不比鲁迅……但他聚百家之众长,学贯中西,通今博古,可笑傲文学界上百年;再说董其昌,论楷书不如颜真卿,论行书不如王羲之,论草书不如张旭……但他篆隶楷行草俱工,融合古法并独辟蹊径,终成一派宗师,上至国君下至黎民都争相效法,蔚然成观。时至今日仍被书法界谓为先师。西子湖亦是如此,她聚集了中国山水中的各种元素于一身,加以变化揉合之后化于无形,就像今天常说的“无缝整合”,可谓是“小小湖山,气象万千”。因故得以出类于风景之林,拔萃于山水之间也。

作为一个北方长大的人,平时见到江南任何一处青山秀水都会心旷神怡,惊叹不已,更何况是集万千秀美于一身的西子湖呢?“诗情画意”一词在此情境中已经拓展了其外延,不是单纯地形容景致了,还说明人的感官神经被外界刺激之后,产生了作诗作画的冲动。但有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是,前人已经写出了让后人无法企及的诗。才高八斗的李白曾到黄鹤楼,面对也只能空发浩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之诗在上头。”确实,无法一舒胸臆着实憋闷和无奈。但话说回来,风月无边,不赏不快,花开堪折直须折,率性而为之,才能各得其所,乘兴而归,也算不辜负好韶光了。

一城宋韵,半城水

文/风荷

亲爱的西湖

走进一幅水墨——

掌纹里溢出古都的浓墨重彩。

蓬勃的当下和未来悄悄生长在打开的湖面之上。风吹过,依次站立起一个城的酒楼、茶肆、当铺、汴绣和官瓷……

亲爱的西湖。你把战乱还给了战乱,把磨难还给了磨难。

唯留下的一把宋词之根,绽放现代的智慧和时尚。

谢谢,你视远道而来的我为亲人。你奉上澄澈的水,喂养我的渴;你吹响唢呐,解除我的劳顿;你亮出古色古香的风情,抚慰我的浮躁。

秋天了,我又莫名地多了抑郁和忧伤。

亲爱的西湖,新的物器,新的水。你是我的良药,你是我的荣光。

还恳请你赐我一个干净的姓氏,赐我最后的墓地。秋阳中,请你把整个微醺的开封也赐给我,就那么一刻吧,我羡慕它有一颗琥珀之心。

湖边,有麻雀唱歌,有石头忘却悲伤。秋天后面是一道明媚的门。

一棵树的眉角眼梢跑出狐狸和闪电,另一棵树则迅速抬高自身的火焰,我恰好在它们中间。

花好月圆,不悲不喜,唯祈福是永远的功课。今夜,一面湖向我吐露她雪白的献词,我也将祝福系在它的莲荷的颈上。

所有的尘埃已落进历史的沟壑。

今夜,唯有一杯西湖的月光,把一座现代化的城高高托举。而我只想把脸颊轻轻地靠近西湖这柔软的缎绸,任一只明亮的耳环轻轻摇晃。

彼此依偎,湖在我耳畔呼出的热气,撩拨我身体里的三千情丝。我炽热起来的爱恋,以菊花怒放的恣意,以声声豫剧的旋律,递上……

呵,我的亲爱的西湖。

和我一样摇曳多姿的,迷醉了月色与天光。

一面湖

向西,直到一个古城交出它波澜壮阔的美。

向西,直到一面湖打磨成一颗夜的明珠,直到湖水亮出一杯杯月光的葡萄美酒,万物熠熠生辉。

把孤独的刀尖塞进刀鞘。听一面湖深处那汩汩的心跳。一面湖埋葬了自己的爱恨情仇。而今波光荡漾,吐出的呓语弹拨万千爱的涟漪。

噘起双唇,我喊出一个名字,便有无数朵开封西湖的水在应答。

伸出纤足,一湖水又递给我,她身体里阵阵愉悦的战栗。

是的,最意外的莫过于今生与你相逢。

在尘世,在梦境。一面湖从镜子里起身,迎向我,带给我眩晕和失重,惊喜和感动。

一面湖,抱紧天空;一面湖,抱紧一个古都;一面湖的怀里走出一位王者,王者漫步在自己的影子里。

时间扇动着翅膀,在你头顶飞过。

靠近你,我看到大宋的刀光剑影,一阵雨急急地游走于水墨的掌纹,一个朝代的背影驮着苍凉,辽阔而寂静。

俱往矣——

顿足,大笑,长歌。

秋天的篝火点燃,一面湖支起一座长桥,通向太阳。清明上河图演绎成一个传奇,一面湖只管晾晒簇新的晨露,花语和夕光。

连同我中年的心跳。

一面湖只管嚼响宋词的词根,在祖国的版图上骄傲;一面湖只管把秋风里的荣光献给安静的万物,爱情以及一匹时光之马带来的卓尔不群的歌唱。

雷州访古(组章)

文/孙善文

西湖

只因苏轼的宋词喂养过这一方湖水。雷州西湖,成为接待名士的驿站。

清瘦的西风一路陪伴瘦马,从中原出发,向南而来。

这里的水质可泡热茶。每一杯上乘的醇香,都足以让一颗疲惫的灵魂得到温暖。一杯、二杯、十杯,雷州人说,喝下,就是自己人。

沃野千里的雷阳大地,可以装载失落的情怀,可以安放沉重的诗词。就这样,诗长成西湖的岸柳,词化为湖面上的浮莲。

莲叶还是那样翠碧,荷花还是那样艳红。九百年后的西湖,还是苏氏兄弟泛舟的那汪湖水吗?清风下的垂柳,蘸着满满一湖水,一笔一划在湖面上记录着,向文明鞠躬致敬。

所有的瘦马都是带着风尘而去的,背来的文明和佳话已悉数留下,存放在古城的大街小巷。

西湖,有一座十贤祠,十个名为寇准、苏轼、苏辙、秦观、李纲、赵鼎、李邕、王岩叟、胡铨、任伯雨的雷州人,在这被虔诚供奉,香火不断。

雷祖祠

雷祖祠,一座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的祠堂,只因是为陈文玉而建,至今香火不灭。

我去看陈文玉的那天,他端雅地坐在高高的座殿。几百年来,他都保持着一样的姿势一样的表情,守着农田、村落,守着这块天、这片海、这阵雷、这场雨,以及这如蚁般出入于祠堂的人流,他希望继续庇佑自己的每一个子民安居乐业。

我一路收拾早被时光吹落的俚语,这曾为陈文玉所熟知的语言,现在已潜入土地,融入溪流。他治下的黎、瑶、壮、察、侗、苗、汉各个族群,现在都住进我的雷州村落,说着同样的雷州话。

雷祖祠里,赞誉无数。寇准有诗,东坡有赋,丁谓作记,李纲题碑,乾隆御匾,但再多的,也不及人民的铭记。

英榜山下,我向雷祖祠,向陈文玉致敬,只为他造福一方的灵魂能在时光中穿梭千年。

二公祠

山高水长,冷暖江湖。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雷州,一座二公祠,放置着两把秤。一把衡量清廉,一把丈量胸怀。

灵魂都是顺着岁月的沧桑扬长而去的。心碑却可以竖立于深处。

二公祠,我颂读着。陈瑸,在古田、台湾、湖南、闽浙为官一任,守住清贫,爱民如子,誉明清岭南三大清官之一,康熙赐匾嘉奖。陈观楼,乾隆年大学者,学富九车,面对乡梓,曾书示村民“有千年禄切,无百年观楼”。

史书的厚度实际是人的厚度。人,只有自己站成山的样子,别人才会当你是一座山。

南珠璀璨夺目。二公祠内外,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西湖风韵

已经很多年,很多年,一直想去西湖,看看这位梦中绮丽的女子……西湖对于我,不仅仅只是一个沉睡多年的美梦,也是内心深处一种由来已久的期盼与渴望。西湖,也不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芳名,而是融进了我对她的一份向往,一款深情。

六月江南,梅雨纷飞的季节,受中国作家协会之邀,到中国作协杭州创作之家休假十日,终于有机会目睹了西湖的芳容。我像一个久旱逢甘霖的孩子,奋不顾身地,一头扑进她湿漉漉的怀抱……一见钟情,这是青葱岁月的梦想;而我,在这个明媚的夏天,与西湖一见倾心。

我们休假的创作之家,位于着名的风景名胜区杭州市西湖区灵隐路白乐桥一号,这里林木葱茏,茗茶飘香,梵音袅袅,距离西湖仅有四站十多分钟的车程。每天晚餐后,都想到西湖散散步,散散心;灵隐十日,竟有一半时间是在西湖边漫步度过的。

西湖的美,用惊艳一词,也不足以表达我对她的赞美。十五公里沿湖的南山路、北山路,把西湖温柔地拥抱在胸前。高大苍郁、绿茵如伞的法国梧桐,在这个季节里,绿得发亮,把这两条路的天空,勾勒得绿意盈然……我觉得,这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两条路。

南山路,位于杭州市老城区的核心地段,西湖南部诸山统称南山,路环湖傍山而行,故名。湖岸线长3公里的南山路,是西湖风景区中环境容量最大、历史积淀深厚,景点类型最完整的景区。走在南山路上,就好比走在文化里,脚下踩到的一粒石子,都可能有一段史迹。历代文化名人如宋代词人张先、女词人李清照、南宋词人周密、着名画家郑起和郑思肖父子、“西湖竹枝词”创始人——元代诗人杨维祯等,都曾先后在这里居住和创作;还有南宋临安府学和明代文庙(杭州碑林)以及已有近百年历史的中国美术学院,使该地长期浸润在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之中。

从西湖边的东起断桥出发,西至杨公堤,这段路叫做“北山路”,全长约3公里,是杭州最具文化内涵的一条街,称步步可见是历史。佛寺道观、名人建筑、名人墓、着名别墅非常多,这里保留了很多中西式的近代建筑群,堪称“中国近代建筑博物馆”。

湖中的苏堤、白堤、断桥、雷峰塔、孤山、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这些多年前就在画册和书本上耳熟能详的名字,杭州十日里,我已不知用轻柔的脚步丈量了多少次,辗转了多少回。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形成于南宋时期的西湖十景,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的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那些多年前,就已经烂熟于心的西湖十景的名字,此刻,就像一位绝代佳人,完完全全地把她全部的美,真实优雅地展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惊讶、目瞪、乃至口呆。

她的烟水浩淼,她的波光潋滟,她的清纯妩媚,她的湖光十色……都令初来驾到的我,百读不厌,百赏不够;而许多意犹未尽的景 致,是舍不得一次就看完的。春天时节雾蒙蒙,雾西湖景色卓然,宛若瑶池仙境;四月时节雨纷纷,雨西湖似真似幻,风姿独特;十月夜晚,皓月当空,泛舟于湖上,品酒赏月,自在写意;冬月里白雪皑皑,银装素裹,雪西湖宛如小家碧玉踏雪行来。故此,西湖在不同时节,有不同的景 致。

凝望着身旁的湖面,还有湖上的每一株亭亭夏荷,每一棵依依垂柳,让我每一步的悦目行走,都是一捧浓得化不开的诗意。她的风韵,她的风骨,她的风雅……她的美,我无法从皇皇的几千个汉字中,精心挑选出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描绘和抒发我对她的爱恋,来倾诉与表达我对她的印象。

浪漫的西湖

言西湖浪漫,就是因为西湖有众多千古传诵的爱情。杭州人真的很有幸,生在天堂一样美丽的西湖,不仅演绎着现代爱情,还聆听着古老而年轻的爱情故事。

美景让人沉醉,而美丽的爱情更令人神往。那一泓脉脉含情,明净如镜的丽水,藏在这连绵起伏,曲折多姿,或远或近,若隐若现的层峦迭嶂之中。湖面如镜,苏堤、白堤犹如两条绿色缎带,湖心亭、阮公墩等景致点缀于湖心,犹如镶嵌的两块宝石。有诗曰:“岸上湖中各自奇,山觞水酌两相宜,只言游舫浑如画,身在画中原不知”。沿湖四周繁花似锦,形如一个色彩缤纷的巨大花环。在绿荫中,隐现着数不清的楼台轩榭。不愧苏东坡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漫步西湖美景,几乎一步一个故事,而且是美丽的爱情故事。断桥能享誉天下,得益于《白蛇传》几段重要故事情节就发生在这里。白娘子与许仙相识在此,同舟归城,借伞定情;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

西湖三大爱情桥之二——长桥,就是因梁祝而出名。经典的爱情故事能够传唱百年,生不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死也要化为一双蝴蝶,翩翩飞于西湖之上,那爱情真叫荡气回肠,感动千古!

西泠桥畔是苏小小的埋香之所,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负一生爱好山水,既了却了佳人遗愿,又为西湖山水增色。

苏小小在西湖游玩之时,碰到了一位俊美的公子――阮郁。两人一见倾心,苏小小写下一首定情诗:“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苏小小从此与阮郁形影不离,日日共游山水。可阮郁的父亲听说他在钱塘整日与妓混在一起,非常生气,将他逼回了京城。苏小小整日企盼,却不见情人归来,终于病倒了。

苏小小在一个晴朗的秋天,在湖滨她见到一位模样酷似阮郁的人,却衣着破旧,神情沮丧,问讯后才知此人叫鲍仁,因盘缠不够而无法赶考。她送上盘缠。鲍仁感激不尽,奔赴考场。

佳人薄命,苏小小相思阮郁而逝。此时鲍仁已金榜题名,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苏小小家,却赶上她的葬礼,鲍仁抚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多么凄美的爱情,就发生西湖之畔!美人美景在此处幻化了多少春花杏雨,多少莺飞草长?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一座镂空的女子雕像,面湖而立。她是杭州美女才女林徽因,白衫黑裙的翩翩的少女,身姿娇秀,裙裾轻摆,俏丽短发,明眸善睐。娴静地伫立着,柔美的唇角含着一抹轻淡如兰的微笑,伫在西子湖畔的一棵古老的香樟树下,日夜聆听故乡的水声,整个西湖都是她梳妆的镜子。

早在1924年春,林徽因是陪同印度大诗人64 岁的泰戈尔访华的唯一中国女孩。徐志摩时为翻译。林小姐人艳如花,和泰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玉树临风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竹梅一幅三友图。

林徽因应该算是那个时代最美的天使,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到林徽因死后十几年依然不能忘情。

还有,1925年美国人马尔智夫妇的一趟杭州蜜月之旅,不经意间为西湖留下了珍贵的美丽旧影。

相约西湖,沉醉爱情之都,中国古典最凄美的爱情大都发生在杭州,这样一个本身就充满了诗意的城市,由于西湖的存在,成为了许多恋人心中难解的结。究竟是因为西湖的美景,惹出了世间男女的痴恋,还是因为人世风月,使得西湖历经千年依然妩媚,答案的本身已经不重要,只有这片涟漪的湖水,沉默着见证了无数次爱的际遇。

长桥的十八里相送,许白二人的断桥重逢,在悠远的传说中,隐藏着西湖美丽的全部秘密。这座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在我的心目中,没有一个地方像她这样可以浓缩那么多的风花雪月,痴痴迷迷;没有一座城市像她这样可以让两千多年文化的沉淀聚积,让一切历史的沧桑苦难全部柔化为一潭幽幽的忘情之水。

微风拂面,人清气爽。湖光涟涟,山峦倒映;湖岸边,垂柳下,只见对对情侣,卿卿我我。只见对对情侣骑辆双人自行车,环游西湖。美丽的西湖,美丽的爱情,岂不令人沉醉?不知西湖成就了多少爱情?

复制春天

文/何蔚

还是让我说说我的第二故乡吧,说说东西湖,临空港,说说她——我的养母。说说她的春天。说说我现在活着的地方。这一刻,我是清醒的,当一阵小风携着花香朝我扑来的时候,我所有的知觉都开始向着我的养母——我现在活着的地方慢慢聚拢。

每天的日子基本上都是这样开始的:从三店集到吴家山的路上,春天反反复复,花朵在阴雨中有时开得阴阳怪气,天一晴,立马又开得绚烂无比。我骑着电动车,穿过吴北路,然后是金山大道,然后是吴祁街,然后再拐个弯,就到了临空港大道。临空港大道南接107国道,北通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它的原名叫五环大道。我一直觉得临空港大道就是春天伸向我们城市的一块跳板,近几年,春天仿佛都是通过它来向我们的城市传递消息的。

在我上下班的这三公里左右的路途中,我不仅要格外小心地从车流中穿越,还要时不时地留意一下路旁的花团锦簇,因为每一天,我不是被雨丝缠住了视线,就是被阳光缭乱了双眼。我简直无法适应这样的脾气,便只好用自己的好脾气去迎合每一个春天的怪脾气。我确信我的养母一直都在背后注视着我。

不得不承认,我爱死了这里的春天,爱死了春天的怪脾气。在我的春天里,诗路和花雨,一样都不缺少。我爱死它们了。所以一到周末,我就会放下所有的事情,在我的城里四处闲逛,捕捉与春天有关的信息和画面,或是趁人不注意时,偶尔扭一扭腰,用深呼吸来感应一下生态环境的变化。我发现,吴家山脚下的晚樱树又在用花瓣饰演落英缤纷的情景剧了,海棠栖息过的树枝再一次被绿叶占领。

我想我早就应该出门走一走了,这花开花落的重大事件,怎么可以没有我的参与呢?很多年来一直都是这样,我宁愿错过结果,也不愿意错过开花。这是我生命的仪式,一切都可以从简,唯独花香不可以省略。我生命中的许多梦想,都严重地依赖于草绿花红。而且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在乎自己的城市,在乎自己居住的地方,是不是春天和花朵最愿意光临的场所。

我还要说说我住过的旧房子,从车库搬到办公室之后,我又搬了两次家。望丰村41号,一套不足70平米的二手房,是属于我自己的第一套居室。楼下有一个小小的无名公园,与吴家山公园相隔不到三百米。我在无名公园里逗留的时间一般都不会太长,这是因为我对美的贪欲一直都在无原则地膨胀。我觉得,小小的无名公园只不过是用来做点缀的,它不像某些庞大的森林公园那样,能够满足我的一部分审美需求,它也不能用大面积的浓荫替我把鸟声圈住。况且,春天已经在这里磨蹭了很久,也不见它有更加出色的表现。为此,我特别期待更出色的春天,期待她们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为我筑起更多的彩色栅栏。而这一切,都依着我的心愿慢慢成真了。

我在小小的无名公园里仰望着我的旧房子。我的旧房子已经出租了。五楼,绿色的玻璃窗依旧朝着季节洞开。这样很好。虽然我已经有了新的住所,但我偶尔还是会跑到旧房子附近来看一看。我住过的旧房子就像我的亲人一样,常常会在我踌躇满志的时候站起来提醒我,让我记住来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根本。与此同时,旧房子还能充分保障我的记忆在自由落体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安稳着陆。我舍不得卖掉旧房子的原因就在这里。我一直觉得,卖掉了旧房子,就等于是卖掉了另一个自己,以及另一个自己的妻儿。在春天,这么愚蠢的事情我怎么舍得去做呢?

我还要说说东西湖,这个怪异的地名,始终在我的眼前闪烁,直到全部闪入内心。它是大武汉一个行政区的名字,也是我养母的名字,这个名字包含了水的柔软、明澈,还有日月东升西落的弧线。在江汉大平原,在荆楚大地上,东西湖这个名字出现得的确是有些晚,直到古云梦泽完全干涸成历史遗迹的时候,它才被筑堤围垸的号子喊了出来。现在,东西湖已经不是湖了,湖只不过是我养母随身携带的一些首饰而已。东是她的左耳,西是她的右耳,湖是她的耳环和耳坠。东西湖——你只要把这三个字完整地念上一遍,就可以听见水荡在水上的声音,耳坠敲在耳坠上的声音。

现在看来,养母赐予我的每一个春天其实都是很值得惊叹的,只不过我是生在福中,长久地看着它们,眼睛都看呆了,所以也就不觉得它们有多美了。我对美从来都是很苛刻、很贪心的。为此,我愿意向我的养母说声抱歉,以我的故乡、以我生母的名义。我甚至想立刻就为我的养母送上一个巨大的“美”字,在这个春天里,用所有的花草做包装,再用繁体汉字的笔画再配上英文注解。

我也要说说我的梦,关于春天的梦。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我的一生会和轻轨、地铁一类的事物拉上关系。我曾经固执地以为,春天是不需要轻轨和地铁的。我曾经很担心,当第一条轻轨线、地铁线划过我的城时,我的春天一定会被碾得支离破碎,我的童心一定会被载入囧途。然而,我的忧虑是多余的。地铁、轻轨是带着速度与激情来的,是带着便捷与发展来的,与此同时,更繁荣、更复杂的春意,以及更恢宏的房地产项目和绿化工程,也伴随着地铁、轻轨的呼啸翩然而至。

此后的每一年、每一天,目光所及之处,所有的道路两旁,春天忽然开始冒出了更多的复制品,它们以成片成片的林木和花草的形式,给我的城添置了魔幻边框。在我经常散步的小径上,在张公堤和金银湖湿地,在汉江花世界和码头潭公园,被复制的春天开始变得异常活跃,足以以假乱真,而且一年比一年更为精致、妖娆。

我无比敬佩那些早出晚归的园林工人,他们在我的城里造出了这么多精美的春天,让我有机会在极力欣赏原版春天的同时,也满怀兴趣享用着春天的复制品。我祈望在每一条街道的拐角处,春天的复制品越多越好,因为春天是永远不怕盗版的,春天即使是被盗了版,我也会一如既往地迷恋它们,渴望它们像原版的画册、光盘和诗集一样,大规模地在人间印行。

远远地看,我的城在森林中,我喜。我的城在春天里,我爱。

洒满绿荫的街道上走着我养母的儿女,走着我的异姓兄弟和异姓姐妹。我的欢呼声始终激荡在肺部,随时都有可能冲出喉咙。而我要说的是,万一哪天我实在是憋不住了,如果无以复加的赞美忽然伴着一声脏话脱口而出,那一天,东西湖,我亲爱的养母,请您一定要原谅我的失态哦!

断桥的断想

文/一凡

也许仅仅是因为一坐桥,观照钱塘的千年历史。白堤一桥,静卧西湖,阅尽唐宋风韵,望断残雪销魂,看惯月闭云羞。此处人间情爱悲喜,尘缘幽怀,唯有断桥是最好的见证。

断桥之幽在于山水之秀。明画家李流芳西湖卧游图题跋《断桥春望》称:“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可见断桥观览,尽得于山水的精华荟萃。

每每漫步至断桥之上,眺望双塔秀丽,簇峰如屏,堤柳飘逸,画舫静悄,便驻足凝视,久久不去。是于现代都市的车水马龙红男绿女处凝思回眸,返朴归于淡泊之幽处,感悟到断桥护持钱塘幽然净朴的文化底蕴。

断桥之雅在于爱情之美。古老的断桥,孕育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凄美的爱情故事。许仙与白娘子,千年等一回,天合之美的生死情缘,朝花暮雨,香泽芳飞,断桥因此而名闻天下,无人不知。

许白爱情,断桥初遇一见钟情,断桥重逢倾诉恩怨,其超凡脱俗的浪漫色彩,悲喜缠绵的纯情雅意,传颂至今而成经典。断桥情人之桥的雅称,惠及爱情之城的美誉,仙人之间的爱情传说,演绎出普世的文化联想,永恒的人间爱憎情仇。

断桥之胜在于雪景之绝。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而古人对西湖雪景的赞赏,无不以断桥一带为最佳。

杭城的雪因此珍贵。曾记得有无雪之年,全城人无不叹惜。而遇雪花纷飞时,便会倾城而出观赏之。西湖雪景,从断桥走白堤,一路晶莹碧琼,冰清玉洁,湖山一片冷艳萧疏的绝美之境;或登临宝石山顶,俯视断桥,其依稀身影朦胧奇妙宛如梦幻。

断桥之名,起始于唐,而由来于雪。唐人张祜就有“断桥荒藓涩”的诗句。据载宝石山上远眺雪后初晴之景,桥的阳面积雪融化,阴面白雪依旧,看似桥断,故有“断桥残雪”之胜景。而我曾数次踏雪登山,专程寻访,想一睹这千古胜迹,盖因赏识水平有限,竟横竖都不能见得,愈觉古人之审美情趣。一个“断”字了得,其韵美至绝处。

柳湖

文/刘晋寿

平凉有个好去处,叫柳湖。柳湖之水被分为三块,即大东湖、小东湖和西湖。也可以叫东湖、中湖和西湖。

大东湖面积最大,被一座灰白色的石桥一分为二。东面湖心有喷泉,不断变幻着图案,把银光闪闪的水珠喷向高处,还伴随着优美的乐曲。它的周围是新栽的柳树,有碗口那么粗,枝条异常柔嫩,低低垂下来,随着清风摆动着。湖柳之间的距离远,柳影投不到湖水中。柳丛中有一个红柱黄瓦的八角亭。东南角有一龟状的巨石,它后边的崖顶上有一个三层楼阁,居高临下,俯视东湖,英气十足,雄姿勃勃。潮头般的柳树在亭下澎湃汹涌,涛声阵阵。在它的反复荡涤中,天更蓝,云更白。在此眺望,犹在海边,心有激越之情,目有澎湃之势,一时难以平复。

石桥以西的水色黄绿,蓝天白云皆在湖中。南岸的山坡上大都是槐树,北岸是一些成长中的新柳,悄然生长着,形如少女,亭亭玉立与游园的红男绿女组成天地下最美的图画。大东湖的西南面有八棵古柳,远远近近地散在湖边,它们的树干乌黑,枯枝从绿色的枝叶中伸出来,即使你不去想,也有许多思想包含在里面了。它们久远的年代你无法说出,它们的阅历你无从知晓,它们承受的风雨你难以预料。

小东湖质朴自然,是另外一番景象,湖水绿而宁静。落在水面上的阳光不足,树影占去了大部分湖面,因而湖水颜色暗绿。在风和阳光的作用下,它们不断地变幻着,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情景相生,动静相融。小东湖的周围柳树高大,枝繁叶茂,堆绿叠翠,像一堆堆的绿云。其中有七八棵古柳,伸着不屈的枯枝,讲述着岁月的沧桑。一棵歪柳把身子横斜在水面上,它的主干千疮百孔,但它发出的新芽婆娑多姿,轻柔舒曼,嫩绿的枝叶沐浴着阳光。有棵柳,树心空了,火烧的痕迹依稀可见,朽末还在往下掉落,树心填进一块水泥板,只剩大半个树皮是好的,但它仍发出诸多细枝,它的倔强与执着是那么强烈,它的根扎在湖水浸泡的泥土中。另有一棵浑身长满了疙瘩,主干被截去一大段,但发出了新枝,生死轮回就发生在它身上。

小东湖靠西有个小岛,北面有座石桥相连。岛上有水云阁,匾额由马长春书写。阁上有一副对联,云:“柳岸题诗绿浮水云千层碧,湖心挂画碧映烟花一阁红。”南边另有一联:“柳岸行诗意千寻风月裹,湖边漫醉春心一片水云阁。”水云阁西边的柳,斜枝旁出,横在湖面上空,如伸出的手臂,相交相接,在湖上搭起一个凉棚。站在阁前,鸟语、人声、歌声、琴音从四面涉水而来。

小东湖与西湖只隔一堤,景色迥异,前者如画,后者如诗。风至西湖,往往流连忘返,不知吹进哪条水道?遇见怪石,怯生生地后退,择木而栖,再无执拗之意,随遇而安,销声匿迹。因而,西湖只有大片的水波,无细纹之织,无前赴后继之勇。在西湖,人们的活动方式较多,有听歌的,有唱歌的,有钓鱼的、有静坐的,不一而足。西湖的不同之处在于湖边有许多石头,小道边上也全是石头,它们各具形态,独成峰岭,或连绵盘桓。石头分明的棱角似乎与柔弱的湖水不协调,恰恰相反,它们彼此映衬,相得益彰,倒显得趣味横生,妙不可言。

西湖形同迷宫,藏龙卧虎,幽静而深邃。它有三岛,岛上有诸多楼台亭榭,也有供人游玩的小广场。水道围着小岛绕来转去,但不管水道如何曲折幽深,总有柳树相伴,总有石头围堤。树丛中也有大小不一的石头,它们并没有藏起自己锐利的一面,却没有逼人的寒气与锋芒,使人觉得它们就是为湖而生的,为柳而存在。

三岛中有一个是袖珍型岛,只几平方米大,我起一名,就叫柳岛。柳岛上面只容得下一棵古柳,似乎连这一棵也站不下,树身被截去一大半,枝杈有碗口那么粗,但枝叶嫩绿,内心充满渴望与向往。柳岛为我独有,无路可通,唯与心相连。

西湖南边的石桥旁有一堆石头,有的石堆上还有流水,潺然有声,若琴瑟之鸣,晨钟暮鼓,让人觉得湖水更加幽深和宁静。石头堆积在柳树下,使这种生性柔韧的树木更加顽强和执着。大自然赋予它们恒久的耐力。公元1068年,蔡挺来到平凉,在一个隆冬的早晨,他站在泉边眺望和畅想,见柳湖的泉水冒着热气,天寒地冻不结冰,汩汩流淌,生命力极旺,取名暖泉。1874年,左宗棠重修柳湖,篆书“暖泉”,亲书碑文,刻于石碑,立于泉旁。如今的暖泉被石头装饰得格外嶙峋,犬牙交错的石罅间,滴沥着泉水的清音。泉后有两棵古柳,屹立如松,可谓擎天蔽日,浩气贯虹。

湖中柳,柳中湖,至此大美,心灵之境不过如此。

西湖荷韵

文/月下小仙

西湖荷韵

文/月下小仙

荷花哪儿都有,见过不少,多为生长在水塘。西湖的荷就不一样了,在湖中、在水边、在柳梢透出的水波里、在小桥流水的景致中、在楼阁亭廊的山水画间,无不充满西湖荷韵。

走上断桥,向北望去,宝石山山峦起伏,山上的保俶塔高高耸立,与西湖成片的荷花遥相辉映。澄明的湖水摇浮着荷伞荷花。断桥边的亭子里传出悠悠的歌声,让迷人的西湖着上夏季的清凉。

沿着断桥一直向前走去,经白堤走过孤山,向西就是曲院风荷。西湖赏荷当然是要去"曲院风荷"的,这名字就充满荷韵,急切的我,加快了脚步。

7月的曲院风荷,荷正闹着。那田田绿叶的无穷碧绿,那粉红嫩白的亭亭玉立,那如诗如画的远山近水,还有那兴致勃勃的人来人往……这儿正在举办2013年西湖荷花节。

西湖荷,洒落在曲院风荷的各个水域,或大面积,让你的视线无限伸长,去寻它的尽头;或星星点点,如海上绿色小岛,一块块,一堆堆簇拥着,让你的思绪顿时活跃起来;也有的三三两两,像静心的女子甘守寂寞,孤芳自赏,让你更是怜香惜玉。

西湖赏荷是不能只看荷的,要赏那荷与景的和谐,再赏那大自然与艺术的默契。通过赏荷,让浮躁的心得以泰然,让炎热的夏季得以清凉。

透过湖面上簇拥着的荷,去看它的背景,粉墙黛瓦,翘角廊檐的亭阁秀出江南的柔美,碧绿的荷伞撑出那朵朵清新的蕊与花,在蕊与花中,几只蜻蜓在不停地飞舞轻吻着。

一对贪凉的鸭儿在荷中戏耍,自由自在。一个孩子一边撒着面包喂鸭儿,一边和妈妈说:我要是只小鸭子就好了。鸭儿自豪地甩甩尾巴,溅起了水珠。

走进树丛,从树叶的缝隙中去看荷,在一弯碧水中几株小荷相互依偎着,岸边垂柳下坐着几位年轻人,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写生……,为我送来一道靓丽的风景。

走过小桥,随着歌声去看唱歌人,更是感动。在荷围起的小亭里,五六位文艺爱好者,弹唱着喜爱的歌。唱歌者是一位70多岁的女性,那浑厚圆润的嗓音及富有表情的演唱,完全把自己融进了这荷香中,尽情流淌心底的泉。我想,这也许是人与荷韵的唯美。不知谁说了声:西湖真美!现在的老年人真幸福!

杭州自古以来就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西湖更是画者、摄影者抒发情感写生场所。他们或寻找灵感,或捕捉镜头,或握紧手中的笔,把这人间最美的西湖荷韵展示出来。

西湖荷韵是要用心去感悟的,感悟它青青的那抹绿,感悟它淡淡的那阵香,感悟它出污泥而不染的内涵。

雪与炉火

文/林国卿

西湖景点多、声名盛,我去之前印象较深的却只有苏堤、雷峰塔与湖心亭。记得苏堤是因为苏东坡,雷峰塔是因为白素贞,至于湖心亭,则是因为张岱的一篇小品文。

张岱的这篇《湖心亭看雪》只有两个段落,前段描写夜游湖心亭所见的雪景,后段写亭中遇见两人招呼饮酒。一写景,一写人,历来读者各有体会,有人说它是一种生活形态,有人说它是一种孤独心境。我初读它时,却被文中连用的“一”字所迷:“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一”字,写出夜景之寂静与作者之孤独,我因而当它是本文的“文眼”。

张岱远望湖心亭只是“一点”,其实它是一个小岛,非只一亭。一年4月搭船游西湖,远看湖心亭,正好一叶小舟缓慢靠近小岛,岛上一座白色门墙立于湖水边,300多年前,36岁的张岱也许由此处登岸。

张岱到亭中后,亭里已有两人对坐,另有“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人声对话频频出现,已非前段之“人鸟声俱绝”。静谧变成热闹,画面色调也变了,上下一白出现了红点炉火,亭上两客惊喜,张岱自得,静谧气氛突转热络。读至此,文眼变成了“炉正沸”三字。张岱未取一砖一木,只用100多个字描绘了平常一夜,却为西湖另造一景,300多年未曾坍塌。

西湖多情誉中外

文/江跃华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今年才入夏,我随着贵州省散文学会一行乘车赶赴杭州,尽情浏览了绚丽多采的西湖美景。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山围湖、湖映山,“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景观格局中,长堤卧波以及岛屿镶嵌、苏堤春晓、曲院风荷、雷峰夕照等“西湖十景”让来此旅游的客人流连忘返。让喜好西湖人文的客人,忍不住去追寻。

我坐在西湖边上的西泠桥旁,眼前这湖水,成就了许仙和白娘子、粱山伯与祝英台。断桥仍在,书台依然。这两个千古一叹的爱情,成就了杭州。生于西湖边的西泠桥边的歌伎苏小小风骨清高,美艳如花,才情盖世。如果没有一次与宰相之子阮郁的邂逅,苏小小的命运似乎不会那么悲惨。但,偏偏邂逅了。“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但一个歌伎何以走进宫宦之家?这个故事一开始便是一个悲剧。之后,苏小小不会笑了。

十九岁,香魂化烟,正是风华绝代的好时光。苏小小生前,仰慕之人无数,滑州刺史鲍仁即其一,得知苏小小死讯,鲍仁素衣着身哭奔而来,安葬后又凄言说:“若不为民作主,吾将厮守墓侧。”鲍仁是她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一个贫穷的书生。当她出资送这个书生上京赶考,书生许诺如果取得功名,就会回来叩谢。而这个书生真的成为刺史的时候,他只能出现在苏小小的葬礼上,抱着棺椁中的她恸哭。远眺青山,依稀可见美人舞袖断肠桥头。

苏小小,被西湖揽在怀里抚慰着。从此,所谓杭州美人,即是苏小小一人了。难怪台湾着名作家李敖在杭州欣赏了富春山居图后,曾发表感言:“希望杭州以后能给我一座坟,就在苏小小旁边;或者现在给我一间书屋,我可以把我的藏书搬过来,以后可以成为李敖故居。”

缅怀完美人,我来到三潭印月。鲁班大叔做的一只巨鼎,倒过来扣住了一只万恶的黑鱼,现在水面只露出这大鼎的三只脚。这里远远的可看见雷峰塔,据人介绍,这里就是鲁迅先生欢呼过的倒掉的老雷峰塔。走上苏堤,想到东坡先生当年用湖中淤泥构筑的大堤,如今却成了旅游胜景,也算是变废为宝了。绿杨把苏堤打扮得郁郁葱葱,租上一辆自行车,穿梭其间,自得其乐。我忍不住感慨:千年历史,只不过是把车马小轿,变成了二轮自行车,莺莺燕燕的男男女女,却是一般无二。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子湖畔楼外楼最值一游。“以菜名楼,以文兴楼”的楼外楼,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孙中山、鲁迅、郁达夫、竺可桢、马寅初、丰子恺、潘天寿、赵朴初等都光临过,更有周恩来总理十上楼外楼,清风廉洁,被传为佳话。“西湖醋鱼何处美,独数杭州楼外楼。”楼外楼西湖醋鱼、排面、叫化童鸡、油爆虾、干炸响铃、番茄锅巴、火腿蚕豆、火踵神仙鸭、鱼头汤、西湖莼菜汤是杭州有名的美食。

西湖山水,江流襟带,山色藏幽。一千多年前,着名诗人白居易在离开杭州之后,曾用《忆江南》词来描绘西湖之美,并表达出重游的愿望:“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这首名词,也道出了我们此时的心境。

烟花三月

文/丽泽岚影

季春伊始,清明在望,天空虽常万里无云,气候却仍春寒料峭。此时的大陆华中地区,繁花锦簇、万紫千红,正是百花盛放的季节。怀抱未来憧憬,摭拾旧时记忆,抛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凄凉心情,建构一个“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情意境。

首度来到扬州,系在两年前的五月。当时春天花季已过,但见桃子新结,夹杂于翠绿叶片之中,心中难免有着无法亲睹桃花盛开景象的遗憾。二度前来扬州,在姊妹校师长的热心安排下,再度重游瘦西湖,于满树桃花相映照、丝丝柳条轻拂心之中,终于圆了这个心仪已久的未竟之梦。

远离乌云密布的南京,在大雨倾盆过后的清晨,跨越铁公路共构的长江一桥,一行人驱车往北前行。天空晦暗阴沈,透露出大雨即将来临的前兆,果然到达江北之后,豆大的雨滴,便疾疾地拍打在九人座车的车顶。雨势时大时小,声音时缓时疾,在这清脆乐音的节奏中,倒让我回忆起了小时候乡下的红瓦家园,那雨夜被窝里静心聆听“瓦顶雨声”的幽雅场景。

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对雨天有着一份无名的偏爱。无论是伫在窗前,看烟雨蒙蒙的大地景色;或是头戴斗笠雨中行走,享受那种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感受;甚至于奔跑乡间小路,迎风沐雨湿透全身,总觉得雨景是美丽的有诗意的。它不仅增添了儿时与玩伴的游戏空间,也堆砌着我那童年无限的美好回忆。

原先家乡的房屋,系由茅草搭盖而成,当屋顶逐渐由红瓦取代后,与大地天籁之间的接触,似乎就更为直接、贴近了。而原本仅能耳闻外头淅沥的落雨声,也突然之间转变为雨打瓦顶的清脆声响。透过屋瓦的传送、以及房间的共鸣,使得外界雨势的轻重缓急,完全可以了然于心。

下雨其实与大自然之变化一样,是蛮有节奏感的。一般而言,在同一场雨势中,总是有着急缓交错、抑扬轮替的现象,而非是前后完全如一。它有时犹如暴雨骤至,倾盆豆撒屋顶,声声锥心彻骨;有时却似细雨轻柔,仿佛微风原野,淅沥之音微鸣。当然,这种瓦顶谱天籁、雨声入心灵的大地节奏,除非亲临其境,否则是很难感受和体会得到的。

童年时,每逢乡下雨的夜里,总是喜欢躲在温暖的被窝中,细细倾听和感受那如同催眠曲一般的瓦顶雨声,而那种温馨的天籁感受,至今仍然让人记忆深刻、余音袅绕。只是,现在蛰居都市水泥丛林之中,除非是风雨交加或是倾盆大雨,否则往往只能在看到雨湿大地之后,方才惊觉于刚刚天雨业已来过。

不论投入原野体验雨景,或是藏身瓦屋聆听雨声,都总得置身于雨中情境才行。因此,生长在乡下的人们,似乎总比都市里的人,多了一份上苍所赐予的自然厚礼。只是这份厚礼,目前也将随着乡间瓦屋的逐渐凋零,而趋于奢侈难求了。为了弥补这份缺憾,走出户外,亲访自然,让心灵悸动、物我合一,似乎正是现代人所必经的一条正途。

扬州,地处江苏中部,南临滔滔东逝的长江水,东依静静汨流的京杭大运河,历来就是风光秀丽的风景名城。抵达扬州之际,大雨初霁,云雾缥缈──旭日如月,宛若披纱朦胧;林荫似画,犹如泼墨留白。扬州城,满目诗情绿意;瘦西湖,景色氤氲如梦。放缓脚步,走入画境,在一湖春色的幻化景致之中,尽情感受大自然赐予的“芬多精”。

瘦西湖取景杭州西湖,以纤瘦蜿蜒闻名,湖面时宽时窄,湖岸桃柳交替间植。涟漪处处,水波微兴,三两扁舟,湖滨闲系,在林影倒映、晓雾缭绕的氛围中,泼洒出一页“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悠闲景致。好一幅湖光舟影交错的瘦西湖美景,在这姹紫嫣红的点妆之中呈现,令人惊艳、令人赞绝!

瘦西湖以桃花闻名,桃花品种繁多花色缤纷,但是皆以桃红色泽居多,偶见白色花朵夹杂树丛,着实显得特别清新耀眼。湖面纤瘦如带,小径曲意蜿蜒,丝丝垂柳拂东风,簇簇桃花笑迎人,在柳绿桃红之中,感受那一份“烟花三月下扬州”意境里的无限心灵风光。

园林晨妆薄雾弥漫,瘦西湖面波光粼粼,虹桥倒影框春绿,白塔泼墨转桃红。在古朴多姿的江南园林建筑中,桃树柳树交错,树影人影杂沓。游客如织,人面桃花映湖色;画舫穿梭,绿荫斜影共扁舟。雨天漫游瘦西湖,在蒙蒙白雾衬托下,真有着一番异于艳阳烈日下的江南朦胧风情。

桃红柳绿,跨虹桥下圆春梦;烟雨氲氤,瘦西湖面涌扁舟。一样的湖光山色,不同的时节点妆,各拥风情,各具特色。许一个未来之梦,期盼在饱览“春花增绿意”之后,也能体悟“秋蝉转红枫”的另类风华,让瘦西湖的春秋双景,能够如同童年记忆中的瓦顶天籁一般,梦中同游……

西湖风

文/尤熹然

七月的杭州,温度早已高过保定。风闷闷地吹着,把西湖吹起了风浪。高高的画舫在水中颠簸,一颤一颤地把人荡到小瀛洲上。我掏出一元钱的纸币对着上面的三潭印月仔细看,总觉得纸币上的图片少了一点美感,细想又不知道少了什么。

坐在岸边,风浪很大,湖水拍打上岸,也拍打着我的脚。一瞬间,我明白了纸币的画面中少了些什么,原来是因由人而来的灵气。

不知不觉中,船来到苏堤。虽然早已过了苏堤春晓的时节,但看到那柳枝随风飘散,无论如何那抹绿色也能拂去人群中的燥热。何处黄鹂破暝烟,一声啼过苏堤晓。当年苏轼被贬官时或许意志消沉,创造出几首让世人每每读到就会惋惜的诗词。可这豪放的文人并没有颓唐,反而自嘲自乐,还发明了一道名菜——东坡肉。比起食客们的评价如文火慢炖、肥而不腻、香滑润口等,苏轼自然写得有文采,但面对着溢出的肥油,就算再雅致的诗词也会沾上泥土气,成了打油诗——

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在杭州西湖之滨,看厌官场起伏纷争的东坡先生,吃吃西湖的醋鱼,喝喝简单的龙井茶,太平淡了。再品两口东坡肉,弄得香腻腻的。茶余饭后,在吴侬软语间,也便忘却了朝堂上的纷争。

苏堤对应着雷峰夕照,也是白娘子被关押的地方。1920年的一天,400多岁的雷峰塔终于倒下。此时,孙传芳的部队正热热闹闹地进城。

忽然想起那位在西泠桥边安静长眠的“鉴湖女侠”秋瑾,刀歌一阙,剑气竞雄。还记得那句“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每每读到此处,总仿佛看到英姿勃发的女侠满面正气后的无奈与萧瑟。毕竟是个女子,在那样一个讲究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年代,就算得到丈夫的认同,但毕竟“俗夫胸襟”没有几人能了解。怨人间风雨妒娥眉,一代女侠匆匆逝去,引来后人多少唏嘘。秋风秋雨愁煞人,她的绝响是那样简短,与其一生的闯练有所不同。

西湖的风缓缓吹来,从宋代吹过民国,多少春秋融入历史的车轮。唯有那西湖水一直荡漾荡漾,打着千年不变的节拍……

文/潘藤月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大诗人东坡对杭州西湖的描写。如今,我有幸来到杭州,欣赏这连苏轼都赞誉有加的西湖。面对这烟波浩渺的碧玉,不得不暗叹一声:这灵秀的山,这柔媚的水,真是不负苏仙的笔墨。

由于是雨季,杭州一直笼罩在这不大不小的雨中。这抹细细的轻纱,更令那柔弱的西湖平添无限韵味。雨滴轻轻地打在湖面上,使我的心同西湖一起,泛起了涟漪。

初见这片烟雨,她是美的。

再见这烟雨,她是柔情的。

凝望这烟雨,她是轻盈的。

触碰这烟雨,她是温婉的。

品味这烟雨,她是凝重的。

雨,一直下着。

每一滴雨水,都好似在完成着自己的使命一般,从云端生出,自天空落下,最终归于尘土。

雨,淋湿了西湖,也淋湿了我的思绪。

我的内心突然忧伤起来,忧伤她的转瞬即逝,忧伤她的仓促不拘。悲鸣的雨滴,狠狠地击打在我的胸膛。

那从出生便已看到自己死亡的忧伤,那只能见证自己靠近坟墓而无能为力的忧伤,在雨点从天空落入大地的那一刻起,便狠狠地击打在我的胸膛。

我,静静地,静静地,看雨。

当我第九次融入这烟雨的时候,突然看到太阳雨,她们散发着包含生命的炫目的光……

是的,雨,生于天,归于地。这是生命的使然,更是生命的期盼。她落入大地的那一刻起,便是以滋养的姿态受万物的欢心。从此,她悄悄然行走、渗透、付出;从此,她在万物勃勃然的生命里安静安心并融入万物。

雨的生命,兹兹不绝。

从此,我看雨,再无忧伤。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