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散文

2022年12月23日经典文章

新年的散文(精选22篇)

走进新年

文/李笙清

时间的齿轮,轻轻碾过三百六十五个日夜,在日历上谱写新诗。沙漏里回声隐约,新年的向往就已越过岁时的节令,在岁末的枝头,开放成俏艳傲霜的腊梅。

一年四季,春华秋实,阳光和风雨,始终伴随着季节嬗递的脚步前行。回眸之间,仿佛扶犁耕耘冻土的早春,蓑笠上的雨水还未风化,季风的笔,就已将一个个鲜活的章节抒写完毕,让人捧读之间回味无穷,心潮荡漾。

洒下一路汗水,才会结出累累硕果;只有辛勤付出,才会有收获的甜蜜。逝去的一年,当我们站在岁末的站口,回首身后,会发现每一片庄稼都浸透着汗水,每一粒稻谷都充盈着欢笑,每一个日子都是一个饱满的音符,任由季风温柔的手指激情弹拨,组合成一曲快乐、和谐的交响。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走进新年,归去来兮。旧的一年里,无论是成功与失败,还是欢笑与失落,都不妨当作一种人生的历练。生活需要正能量,我们需要储蓄更多的希望,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和雨水一样。当我们走进新年的这一刻,就踏上了一段新的旅程,何必沉湎于过去之间。请翻开人生新的一页,忘掉曾经的痛苦,铭记哪怕短暂的辉煌,将目标定格在新的人生起点上。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翻开新年的第一张日历,就犹如打开了一扇通往春天的门。就在春播秋收的写意画卷上,涂上了第一笔生动的色彩。

新年,伴随着火红的朝阳升起,在大自然的钟声里,充满生命的力量。让我们敞开新年清新亮丽的窗口,感受来自春天的气息,用一颗感恩的心,来拥抱眼前的美好时光。

听:新年的第一支序曲,正以舒缓的韵律,越过森林、湖泊、大海、高原……在季节的耳畔悠悠奏响。看:新年的晨曦,正以瑰丽的色彩映红苍穹,带给人间新的气象。还有新年的第一缕清风,拂过青青的菜地、广袤的原野,拨响明天希望的琴弦。

走进新年,中国特色的春运序幕,已在料峭的寒风中徐徐拉开。团聚的渴望,返乡的期待,延伸出一条乡情的路,开始牵绊着亲人的目光。那回响在村庄的唢呐声,激情、高亢、悠扬,已吹响迎迓春节的旋律。

回眸过去,畅想未来,让我们用洁白的瑞雪滋润沃土,酝酿一首丰年的诗章。

走进2016,让我们张开双臂,热情拥抱新年的到来。

小城年味

文/曹矞

去年11月份,我搬进小县城的新居,羊年春节自然就在小城新居过年。在我们陕南当地谓之曰“暖家”,这让我好好品味了一番小城新鲜独特的年味。

新居过新年,肯定有别于往年乡下过年,这让我们全家人很激动,很向往。一放寒假,我就回了一趟故乡的老家,而后匆忙返回小城,准备过城里的首个新年。

腊月年根的县城,到处充盈着浓浓的年味。南新街,北大街,环城路,丰阳大道,不仅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而且大街小巷都在沿街的路灯电杆或树上悬挂着红灯笼,一串串,一排排,或大或小,鲜艳夺目。许多街上,还挂着大大的红红的中国结。有的街道,摆满了一幅幅各种各样的鲜红春联,还有门神,或是年画;有的大楼偌大电子屏幕,不停地播放着年味十足的广告。不时传来一阵阵鞭炮声或燃放烟花的响声,空气里散发着年的气息……放眼望去,处处皆是美丽的风景。

车多,人多,喜事多。各种小车,一辆接一辆,鱼贯而行。街市上,黑压压的人群像蚂蚁一样慢慢蠕动。如果碰上婚嫁迎娶的车队,街道更是拥挤不堪,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不过,仔细观察街道行人,个个脸上流露出笑容,喜上眉梢,乐在心头。

就在这样辞旧迎新喜气盈盈的节日氛围里,我和妻子,还有两个大学毕业生——我的孩子,一起去办年货。我们先逛几家大型超市,然后再去蔬菜集市。今天去买一些,明天去选购几样。计划着,盘算着,吃的,穿的,用的,包括迎年的春联、年画和福字,过年的饮食,祭祀的用品,压岁的红包,拜年的礼物,都得仔细想着,考虑周全。有时不免会有所疏漏,于是便查缺补漏,想起一点,赶紧去买一点。好在城里购物很近很方便,出门便是,不必买得太多,超市天天都开门。

选购得差不多了,就在家里搞起特色食品,作为自产年货。往往就地取材,特产加工。比如做黄酒,炒苞谷花,炸红薯圆子,炸麻叶子。虽说是忙点累点,但心里乐滋滋。就这样忙碌着,不知不觉就到了大年三十。

除夕这天,吃罢早饭,就分了工。妻子负责炒菜做饭,我负责房间环境卫生,女儿负责用洗衣机洗衣服,儿子负责贴春联、贴福字和布置年画。我们有分有合,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和谐愉悦。于是,张灯结彩辞旧岁,环境优雅迎新年,厨房演奏锅碗瓢盆交响曲,新居内外弥漫着浓郁喜庆的年味。

随着傍晚的临近,年夜饭做好了。在一阵清脆响亮的爆竹声中,在十四层高楼之上,将十四道菜先后端上餐桌,酒和饮料斟满了杯子,一家人欢欢喜喜围坐在餐桌四周,高高举起杯子,不约而同地大声说道:“新年快乐!”儿子眼疾手快,在我们不知不觉之间,他竟用手机拍下了这年夜饭开始的一幕,并迅速发了个微博。年夜饭吃了两个多小时,在欢声笑语中享用各种美食,品尝浓香的年味,品味甜蜜的幸福。

吃罢年夜饭,我们就来到客厅外的阳台,观看小县城的除夕夜景。外面的除夕夜景真是太美了!只见山上山下繁星闪烁,仿佛万家灯火一般。南新街、环城路、丰阳大道,一排排路灯,一串串红灯被点亮,像是粒粒明珠,成了一道道绝美的风景线。宽阔的街道和马路上的车灯,就像是灯光交织的河流,或是天上灿烂的银河。那些高楼大厦更好看了,每一层楼房都被点亮,仿佛整座高楼全由灯光砌成。既美丽壮观,又透着神秘。

随后,妻子他们打麻将,我泡了一杯龙井茶,一边嗑瓜子,一边观赏羊年央视春晚。在欣赏精彩春晚节目和欢乐喜庆的祝福声中,新年的脚步临近了,我仿佛聆听到了她那矫健有力的脚步声,看到了她姗姗走来时春风满面的笑容。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刻,春晚达到高潮,窗外的世界也沸腾起来了!在繁星闪烁、灯火辉煌的夜色之上,又增添了一阵又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漆黑夜空骤然绽放一大朵又一大朵璀璨的烟花。这是人们喜迎新年的心声啊,爆竹在大地燃放,烟花在夜空盛开,心花在心底怒放。

红灯迎春,无边景色来天地;夜色如画,万缕诗情涌心头。面对阳台窗外夜景,居高临远,诗兴突然来袭,于是口占小诗一首,诗曰:

除夕夜色最美丽,灯火辉煌不夜城。

烟花璀璨一岁除,小城年味分外浓。

岚皋的新年味儿

文/段祖琼

一进腊月,浓浓的年味便在岚皋县城大街小巷弥漫开来,街头的红灯笼一串串高高挂起,灯笼上“国是家、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善作魂”等醒目的黄色大字在寒风中飘扬。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初八,这个貌似平凡而普通的日子,却是串起岚皋年味的那根线头。腊八粥的味道还停留在儿时的记忆里,如今在岚皋县城的小河口广场飘香,等待喝粥的市民排起了长队,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而满足的笑容,在氤氲着五谷清香的空气里绽放。刚刚从外地打工返城的帅哥靓女也加入到领粥的队伍,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情不自禁地说:“这是家的味道!这是年的味道!”

街头的人流逐日增多,把这个不大的山城挤得热热闹闹、沸沸扬扬。河滨大道宽阔的步道上,一溜儿排开摆了数十张长桌,县书法协会的老师们正挥毫泼墨为群众免费书写、赠送春联。穿过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苍劲有力、墨香四溢的红对联:安宁康泰吉祥地,盛世和谐幸福家;澎雨含情情有韵,春光带梦梦长圆……字里行间体现了岚皋人与时俱进的追求,也寄托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年味不仅浓烈在岚皋县城,延伸到乡村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农村最热闹的莫过于杀年猪,一家猪叫,全村男女老少都来帮忙。有动手的,也有围观的,最主要的是图个热闹,等刨汤肉端上桌,看着远的、近的、老的、少的,挨挨挤挤坐满屋子,赶走了一年来的冷清,主人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就这样一家一家地赶着吃刨汤肉,外出打工的人们利用坐席的机会增进交流和感情,把平日里疏远了亲情和乡情融入浓浓的肉汤里。

由社区老人自发组织的演出队正紧锣密鼓地排练,正月里,一队队社火演出人员,画着彩妆,穿着喜庆艳丽的服装,手执各种道具在大街小巷穿行。走在最前面的是一条金黄色的长龙,在演员手中翻飞跃动;金毛雄狮一路摇头摆尾,看见路人围观,还会摇头晃脑眨眼睛;彩船队的大爷大妈模样俏皮夸张,迈着秧歌步悠闲自如;队尾的跟着一群手举各色花灯的金童玉女。一路浩浩荡荡,给各机关单位,商铺和小区居民纳祥送福。不少乡村正积极策划“乡村春晚”,演出的主角,登台亮相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唱歌、跳舞、小品、三句半,歌颂的是如今的好政策,称赞的是一年又一年红红火火的好日子。表演的人激情飞扬,观看的人喜笑颜开。新年的喜悦不再是一家一户的团聚,而是全村、全社区的欢聚和热闹。

岚皋的新年一直要闹到正月十五才算结束。元宵夜,巴文化广场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广场四周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纸条,上面写满了灯谜。一年一度的猜灯谜活动如期举行,这些灯谜谜面都是本地有名望的文化人根据县情精心设置的,有地名谜、人名谜、日常用品、节庆年俗等,更有与时代息息相关的政策、巴文化、核心主义价值观等内容。谜面趣味无穷,谜底寓意深远。从猜谜人怀中收获的奖品可以看出老百姓的文化素养,男女老少乘兴而来,满载而归。

夜幕中,县城的灯火绽放出妩媚妖娆的本色,岚河两岸闪烁的霓虹倒映在清澈的河水里,和夜空里的星星在流光溢彩的水波里嬉戏,犹如天上人间令人沉醉忘归。小小一座山城,真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养盆水仙闹新年

文/章中林

刚在博客里写了这样一个题目,就有网友说“闹”字用得不当,因为水仙花素雅,文静,没有杏花那么泼辣、繁丽。他的这个建议我觉得值得推敲,水仙花虽然清雅秀丽,但是它却是开在百花凋零的寒冬。试想一下,到处是枯木森森,突然蹿出一束素白鹅黄的花朵,你的心头是不是像突然被火焰点燃了,心头一阵欢喜呢?我题这一“闹”字,就是为了凸显它那怒放寒冬的逼人气势的。

我是一个对养花没有多少耐心的人,但是过年养水仙我却是年年如是。新年前一个月左右,我就会从鲜花店里买两三个水仙鳞茎。鳞茎放在一个土黄色的泥盆里,四周用山间捡的五颜六色的鹅卵石环护着,放上些清水,这就算是给水仙安了家。这时虽然看不到花儿,但是那色彩还是丰富的:黄的、红的、黑的鹅卵石,色泽温和,这其中突然有一个鲜明醒目的白,那是不是有一种烘云托月之效呢?水仙买回家,我就经常跑到它的跟前去看,给它浇浇水。在我看来,冬天,有振翅欲飞的生命相依相伴是一种美好,更何况它已经渐次展开了银白的根,翠绿的叶,不是在提醒我要时刻关注它的生长吗?

终于,水仙在我的千呼万唤之下,在新年的热闹声里开放了。这时候,你再看吧:银丝一般的根,纤尘不染;翡翠一般的叶,凝碧葱翠;金盏银台的花,绝尘脱俗。这纯净温暖的颜色,这蓬勃生春的热烈,这凌寒独立的姿态,谁能说它不是叫醒春天的第一声呢?看,那墙角的迎春花才打花骨朵儿呢?

这样的一种氛围里,你的眼底心间还能不感到热闹吗?我是真切地感受到了。每天被水仙花那骄傲挺立着的姿态吸引着,写作累了的时候,我就会跑到水仙的前面看一看它是不是又抽新叶了,是不是又有一朵花开了,它的每一个消息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发自于心底的欣喜。最让人癫狂的是看到水仙花打开的那一瞬间。花苞慢慢地鼓胀,出现细小的裂缝,接着青涩的花骨朵渐渐泛白,最后,“啪”地一声花萼打开,嫩黄的花蕊俏笑着,暗香瞬间扫过鼻翼。那开花的一瞬真的让人沉迷陶醉。妻子说,我待水仙花比女儿还细心。这话讲得有些不恰当,怎么能说是我在侍弄水仙花,说水仙花在涵养我才更恰切些。

在新春里,摆一盆水仙花在案,一间斗室都明亮了起来。和水仙花静静相对,凝望着它的笑脸,眼睛生动起来,心也在它清雅空灵的幽香中变得沉静。水仙花的香浅浅的,淡淡的,不张狂,也不浓烈,就像一汪清浅的水,就像一个暖黄的梦。静静的,和水仙花相对,外面世界的喧嚣和嘈杂似乎都远遁了,只有宁静的时光,静好的岁月。这样的亲切温馨,就像和一个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在用心交流,无牵无绊,亲密无间,这是什么情况下才能有的一种快乐和幸福呢?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暗香已压酴駜倒,只比寒梅无好枝。”黄庭坚的这个评价我觉得是最为精当的。在万木萧疏的季节,水仙花没有因为寒冷凄清而踯躅彷徨、自怨自艾,而是把寒冬当作自己的表演的舞台,努力地拔节,尽情地绽放,为我们,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一个美好的春天。

这些年养水仙,我都坚持每天去问候问候它,偶尔给它换换水。在这样简单的劳作中,我忘却了烦恼和劳累,收获了幸福和满足。有这报春的使者晨夕相对,还有谁能说新年的每一天不是美好的呢?

欢欢喜喜过新年

文/毛伊新

每年春节前爸爸、妈妈都要打扫卫生,把家里的每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床单、沙发罩、窗帘都洗一遍,甚至家里布局都要改变一下。今年我自告奋勇,承担布置家居的任务,增添节日喜庆氛围。

我去小商品批发城买了大红灯笼、红红的中国结、春联;去花卉市场买了两盆鲜花:一盆红红的杜鹃花,一盆三四层小塔式的蟹爪莲。

一切准备就绪,按照我的创意,我立即行动起来。我的小卧室里摆放着书橱,书橱很高,正好把一串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来,一盆杜鹃花摆在窗前的书桌上,阳光照进来,杜鹃花像一个小火球,花簇繁茂瑰丽夺目。布置了我的小天地,又开始装饰客厅,把红红的中国结挂在窗户上,电视桌上摆上一盆蟹爪莲,绿叶中花朵有的已盛开,有的含苞待放,像害羞的小姑娘,充满了春的气息。爸爸、妈妈的卧室里,我在窗户上贴上自己的手工作品——剪纸,惟妙惟肖的三羊开泰显示出羊年的吉祥如意。

大年三十,我把春联贴上,一家人吃着丰盛的年夜饭,迎接春节的到来,欢欢喜喜、红红火火过大年。

没有鞭炮的新年

文/杨路易

一转眼,一年过去了,我又长大了一岁。除夕夜,一大家人吃完了年夜饭,爷爷就兴冲冲地从自行车库搬来了一大卷鞭炮。

“爷爷,电视上不是说了吗,今年不许放烟花爆竹的。”环保“小卫士”出场了。

“说是说了,今年就少放点,过年嘛,总是要意思一下的。”爷爷回答道。

“一点都不能放!今年我们这儿的空气已经不太好了,再放,就更差了。”

爷爷见说不过我,只好退而求其次:“那今天就算了,我们年初二到乡下去放。”

见我有要同意的意思,爸爸发话了:“到乡下去放,有害的气体也是一样地散发。”原来爸爸在手机上查了资料:放鞭炮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会极大地加重雾霾现象。

在我们的一再劝说下,爷爷终于同意不放鞭炮了。

我也笑嘻嘻地对爷爷说:“等过几年我们的天空天天都是蓝天白云了,我们再放。”算是帮爷爷找了个台阶。

同学们,让我们都加入到宣传禁放鞭炮的队伍中来吧!

外国新年五花八门

文/王吴军

对于新年,世界上不同的国家都是以不同的方式来欢度的,这个时刻,人们把对未来的向往、希望和心中有着的一切美好愿望都借助新年而有了温馨的寄托。

越南人过新年时,把橘子树当做是新年树。越南的除夕之夜,人们常常都要送给朋友们一些尚未完全绽放花朵的桃花枝,而且,越南的家家户户在除夕之夜都会和朋友们一起坐在火炉旁讲故事,看今朝,思往昔,话旧迎新。

蒙古人过新年的时候,许多老人会装扮成古代牧羊人的模样,穿着毛茸茸的皮外套,头上戴一顶狐狸皮的帽子,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鞭子,不时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直响。

日本过新年却是与众不同的。在日本,除夕的午夜时分,全国各地的城乡中的寺庙里的钟都要敲响一百零八下,当然,如今的日本,除夕之夜的钟声是通过电台电视信号传送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里的。按照习惯,随着最后的一声钟响,人们就应该赶快去睡觉,以便在新年第一天的拂晓按时起床,然后走上街头,去迎接新年的初升太阳的第一缕朝霞。日本有一种说法,若是谁睡过了这一时刻,谁就会在新的一年里和好运擦肩而过。新年的前夕,日本的各家各户都要制作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风筝,在新年的节日里进行放飞。

在伊朗,过新年的时候正好是春季到来的时刻,这样一来,庆祝新年的隆重仪式要持续一周的时间。这时,伊朗家家户户做家长的要为全家人准备新衣服。在迎接新年的时候,伊朗人总是要纷纷走上街头,点燃起一堆堆的篝火,然后,人们一个个从篝火上跳来跳去,尽情狂欢,迎接新年的到来。按照伊朗的风俗,在除夕之夜的十二点,人们的手里要拿一枚银币,而且,伊朗人认为,在新年里把自己家里所有的旧陶器统统打破,那是一个好的预兆。

在缅甸,过新年的时候正好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按照缅甸的传统习惯,人们要互相泼水表达新年的祝福,不论是亲戚、朋友,还是素不相识的人,谁也不会因为在新年的时候全身被别人泼得湿漉漉的而不悦。

印度自古以来就保持着一种传统习俗,在新年的第一天,谁也不许对别人生气、发脾气。印度人认为,新年的第一天必须过得和睦,这会给全年带来好运。

几内亚人在新年的第一天按照传统习惯都要牵着大象在街上走来走去。这时,几内亚人在大街上载歌载舞,尽情狂欢,欢度新年。

每年的九月中旬是埃塞俄比亚的新年,这正好和埃塞俄比亚的收获节遇到一起。这时,人们会聚集在城市郊区或村子里,每个人随身带来一捆干树枝,然后,大家把干树枝架在一起点燃起来,当篝火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人们便围着篝火走动、游戏、唱歌、跳舞,气氛热烈。

在意大利,新年的风俗非常特别。除夕的夜晚,意大利人要把自己家里不需要的东西扔到院子里,或干脆扔到野外去。意大利的传统说法是,这样就会在新的一年里给家庭带来幸福。另外,意大利人在除夕之夜总是给孩子们讲一个关于女妖的故事,说这个女妖总是偷偷地从家里的烟囱钻进屋里,给孩子们送来一些礼物,放在他们的鞋子里,这是一份美好的祝福。

在德国和奥地利,人们总是把猪视为成功和幸福的象征,因此,德国人和奥地利人在新年聚餐时,一定要吃猪肉。维也纳的国家印钞厂在新年前夕总是要制作专门的纪念章,上面是两个小孩骑在猪背上的图案。

在除夕之夜,芬兰的女孩们总是要把自己的鞋子向上扔起来,如果哪个女孩扔起来的鞋子落下时鞋尖正好朝着门,就预示着她今年必定要结婚。

保加利亚的新年也是很别致的,当宣告新年到来的午夜钟声的最后一响响起的时候,家家户户的屋里顿时灯火通明。这时,人们互相祝福、拥抱、亲吻,祝贺新年的到来。保加利亚的家庭主妇会在新年的馅饼上制作一些小巧的庆祝新年的图案,谁要是有幸吃到新年馅饼上的铜币图案,就预示着新的一年里他要财运亨通,谁要是吃到玫瑰花的图案,就象征着他在新的一年里会得到爱情的幸福。

在英国,人们迎接新年到来时并不举行庆祝集会的方式。英国人过新年的方式很特别,那就是谁也不邀请谁。但是,英国的新年却有一个约定俗成的风俗,就是在新年的晚上或除夕之夜,每个人都可以不经任何人的邀请,到任何一个家庭里去祝贺新年,即使是不认识的人的家里,也可以去,主人总是会高高兴兴地热情接待。不过,按照英国的习俗,客人要随身带着哪怕是一小块煤,把它扔到自己去的那个家庭的火炉中,祝福他家在新的一年里炉火旺旺的,永远不会熄灭,好运也旺旺的,永远都在。

其实,新年不论怎么过,展示出的都是一份美好的期待和憧憬,期待在新的一年中能够美梦成真,憧憬着在新的一年中能够拥有更多的幸福和快乐。新年,就是能够给人带来美好希望的一段时光。

跑年

文/唐锦云

跑年,对小时候的我们来说,是最兴奋的事了。

新年的早上,我们姐弟照例先给爸爸妈妈拜年,再去附近的二爷家,给奶奶、二爷、二妈拜大年。所谓拜年,无非是给长辈磕头,说一通恭喜发财、身体健康、新年快乐之类的吉祥话,行礼完毕,接过红包,拨腿就跑。

接下来,就是我们自由放飞的时间了。小姐弟们,结成伴儿,一起“跑年”。各人手里拎着妈妈从街上买给我们过年用的小花篮(一种由竹篾子染上洋红和草绿两种颜色,交叉编织成碗口大小的篮子),怀里揣着布口袋,穿巷走户,挨门祝福,主人家则照例赏些年货。

跑年,健康活泼、嘴巴甜的男孩子,总会格外受主人家的欢迎,预示着新年吉祥,一切顺利;而女孩子先到门上,则会引起主人家的不悦。因此,我和妹妹还是有所顾忌,跟在弟弟的身后默不吭声。反正主人家不管看见谁,都不会拉下。两块糖果,一把瓜子也会满足我小小的心愿啦。

每当站到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家门口,看见屋里有年纪大的老人,俩弟弟总会抢着上前,躬身作揖,大声喊道:“恭喜爷爷奶奶,身体健康,新年快乐!”见到中年夫妇就说:“恭喜大爷大妈,身体健康,发大财!”那个小嘴儿,甜得就差流蜜了。几句祝福的话语,总能讨得主人的欢心。方糖圆糖,香喷喷的瓜籽花生,一把把地装进我们的口袋。东西到手,立马闪人,另去下家。

跑年的路上,到处都是成群结队的孩子,来来往往,嘻嘻哈哈,乐此不疲地重复着同样的话语。走着,吃着。要着,吃着。笑着,吃着。小肚皮子被撑得圆鼓鼓,胀胀的,这般也真的是年饱了。

我们大概跑了几十家吧,也近中午了。小花篮装得满满的,袋袋儿也装不下了。于是,欢天喜地、蹦蹦跳跳地返回家中。

到了家里,我们的精神尤其兴奋。急猴猴地围到了大桌旁边,每人占用一面,爬上窄窄的木板长条凳子,跪在上面,各自倒出布袋和篮子里的“战利品”,掏出身上衣服口袋里的食物,用手点数面前的糖块,嘴里大声地报数,比较谁要的最多。哈哈,好家伙!桌上的糖果糕点,瓜籽花生,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那时候,即使再穷的人家,遇到上门跑年的孩子,也会送上几块糖果。只有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才能体会那种喜悦,那种幸福,那种自豪的成就感。

时代变迁,年味淡化了。

好怀念过去跑年的美好时光!

新年的脚步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人们的脚步也越来越急了。

大街两旁挂起了一串串红红的大灯笼,远远看去就像红色的云彩一直飘向远方,路边的花园里也挂满红红的灯笼,仿佛花园也进入美丽的春天。有的树上还挂着一串串小小的红灯笼,好似满树的柿子刚刚成熟,等待主人来摘取。

每条街边的树上都装上了各种小小的彩灯,晚上灯亮时,绚丽多彩:这一条是闪着水晶蓝的街道,这一条闪着粉色光泽的街道,那一条是闪着银光的街道,而那一条又闪着晶莹红色的街道……走在每一条街上,仿佛进入了一条条各色的银河之中。

每个院子里都挂满晾晒的五颜六色的被单、衣服,它们被主人洗得那么的干净,带着淡淡衣物的清香,好像新的一样。它们也在用自己干净漂亮的色彩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院子里不时传来零零散散的炮声,那是调皮的男孩正在提前放着年炮。渐渐地炮的声音越来越密集了,你能听见新年的脚步声了。

窗外已经挂着灌好的香肠、腊肉,洗得干干净的鸡、鱼,冰箱已经放不下了,人们在利用冬天窗外的自然空调。渐渐地窗外挂的东西越来越多,你知道新年的脚步已经很近了。

一辆装满被褥包袱的车从你身边疾驰而过,那是工地上回家过年工人们的东西,他们要回到温暖的家中,和久别的亲人过一个热热闹闹的新年。家里的亲人听见了他们的脚步声,听见了年的脚步声,因为在儿女的印象中他们总是带着新年的脚步声回家的。

冻了许久的河水解冻了,野鸭们成群的在水上嬉戏玩耍。野鸭们也听见了年的的脚步声,因为是年的脚步将河上的冰悄然震裂的。新年一来,春天就到了,野鸭的朋友燕子、鱼儿还有别的鸟儿都来玩耍了,野鸭不用再躲在高高的草丛的家里。

新年的脚步越越近了……

新年

文/今生有约

落雪纷纷。落雪的街巷人头攒动。

我冒着雪,走进铺子去理发。那家小铺门面不大——夫妻店,在迎宾广场北侧一角。在进进出出中不觉二十余年了,那家少妇亦成老妻。近邻时我就去,远居后我还是去,倘若不是我生性固执的话,剩下的唯一一种解释就是——恋旧了。这会儿人挺多,宾主照旧客气地打着招呼:“来了?”“来了。”“快坐下!”“好。”“掸掸雪,暖和暖和。”再一个“好”字;我问:“挺忙的?”对答:“还行,托你的福!”问我:“儿子回来没?”“没回来。”我答。

妻子已经第三次催促我理发了,再不去有点对不住她。

傍晚时分回家,妻子拎回来两只彤红灯笼,笼面上各一个大大的“福”字,金黄色的流苏下坠着一双金童玉女,笑笑的,粉脸香腮。我陡然于昏噩中感受到了新年的到来。

昨天下午,科局班子进行了调动,就像家庭过日子,有人欢喜有人愁。我呢?照旧。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脑中无奢望,心里无惆怅。我想起了一首诗:春有百花,夏有风;秋有明月,冬有雪。若无烦忧挂心头,便是人生好季节。真实想来,人生苦短,何苦把精力和生命干耗在唧唧歪歪的徒劳之中呢?倒不如及早拥抱这大好生命的春天。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一新春的到来,兀自心境落差各异。刚进城居住那些年里,日子虽然苦一点,紧一点,倒是不知愁忧的,渐渐地就像耕夫的枷锁,越套越紧,及至做了父亲,人到中年,父母由乡下迁居城里,骤然感到身心的疲惫。老人与孩子是我们永远挥之不去的牵念之结啊。

整个冬天里,我一趟一趟到父母居住的平房里去。耄耋之年的老人已经离不开人了。

要过年了,不知怎么了,南方就忽然下起了暴雪。电视画面上出现了国家总理亲临慰问的温馨场景,我不觉想起煤炭事故频发期总理亲临几百米井下看望煤炭工人,想起前年底国家总理亲自为民工工钱讨说法;我忽然就记起了共和国总理6年前吟咏过的那句古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不觉泪水满面。总理,您瘦多了,头发已显斑斑白丝。

我打电话给滞留南方值班的儿子,儿子说:“不要挂念,没事的,不出房门,不冷也很安全。”

我心安然了许多。

一个家庭,一个人,一桩事,就这样如此地牵动着一个家庭的神经;同样,共和国的总理又有多少国事、民事而牵肠挂肚呢?!我不能回答,谁人又能够回答得上来?

……

落雪纷纷。新年就要到了。我感到了新年到来时的无限温存和幸福。那是因为,我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而宽厚的国度里。

冬日里的寻找

文/网之妖

走在冬天的大街小巷,看见的都是荒凉的街景和形色匆匆的人们。冬天,没有夏天的妖艳,没有春秋的温柔,到处充斥着凌厉的北风。人们蜷缩在厚重的棉衣背后,在人工的暖风下享受着生活的继续。

等待冬天的离开,会让冬天格外漫长。

于是,人们开始在冬日里寻找生活的乐趣,找寻忙碌一年来被忽视和遗忘的那些美好和幸福。正因为这样的寻找,让冬天不再索然无趣,让冬天在人们的脑海中渐渐有了清晰的印迹。

传说——幸福就在身边

传说一年里的第一场雪,是神赋予人间幸福快乐的祝福。相传在这一场雪中携手漫步的情侣,都会得到神的祝福,会在漫漫人生长路中,与自己的另一半永不分离。

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诱惑,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这样的祝福,无疑是众多情侣们最关心和想要的。与自己的爱人携手一生,共沐阳光,共渡风雨,一生何求?这样美丽的传说带给人们对幸福的无限向往。而冬日里的这第一场雪,也因为这个传说而平添了款款温情。

在一年中的第一场雪,与心爱的人一起走上街头。或许传说里更多的是浪漫的杜撰,但当你与爱人真心愿意相信,并挽手前行时,那份幸福却萦绕心头。所谓不离不弃,生死相依不是依赖传说和神仙的保佑,但却依赖两个人共同相信爱情,经营爱情的心。而幸福总会不期而遇出现在身边。

平安——倾听心中的声音

如果不是圣诞节的传入,寂寥的冬日不会平添如此多的颜色,看看所有商家为圣诞节早早做好了准备,让人们不得不相信,这是一个重要而美丽的节日。很多人都不喜欢过所谓的洋节,认为中国传统的节日喜庆而富有文化内涵。而圣诞节作为最早传入中国的节日之一,却恰恰因为处处散发着不同的文化气息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圣诞节在国外的各种庆祝方式和文化习俗,我们并不完全知晓。但我们也清楚的知道圣诞节绝不是单纯的购物与狂欢。圣诞节里有一句祝福语大概很好的阐释了圣诞节的内涵,平安喜乐。

寻找心中的安宁和平和,在这样一个忙碌了一年的冬日,显得格外有意义和价值。有是一年结束的日子,在这一年中,我们或许忙忙碌碌,疲于奔命,或许清闲无无趣,浑浑噩噩。我们因为许多貌似不可避免,无法逃脱的理由,或许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或许遗忘了亲人的笑脸,或许忘记了陪伴孩子的成长。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中,静静的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忠于自己,享受生命。

欢乐——生命因此而精彩

冬日里人们给自己找到了狂欢的理由,新年。从小我们就过新年,从盼望着新衣服新鞋到盼望着厚厚的压岁红包,从盼望着父母健康长寿到盼望着子孙幸福。新年就这样从中国人一代又一代的心中流淌而过,留下的是人们对未来最美好的祝福。

欢乐是新年不变的主题,人们在这个冬日里为自己找到了迎接春天的仪式。大街小巷里披红挂彩,男女老少笑逐颜开。在这样的气氛中,我们很难不让自己享受这一盛大的节日,而冬天也正因为这一盛事而显得热闹而精彩。

与圣诞的安宁不同,新年锣鼓喧天的热闹,似乎是为了让人们发泄一年里的疲惫,而用更乐观的心态相信来年的美好,用无尽的快乐去迎接新一年春天的到来。人们在新年享受生活中所有的欢乐,尽情绽放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而新年也正是因为人们的乐观与豁达而拥有着无穷的节日魅力。

冬日,与北风和雨雪作伴的日子里,我们寻找着……寻找着幸福,寻找着内心的安宁,寻找着生命的精彩。冬日,因为有风雪,而让我们珍惜美好。冬日,因为有美好,而让我们奋然前行。冬日,因为奋然前行,让我们拥有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春天。

寄情留痕

文/廖华玲

岁末寒冬,走在大街上,商店里火热的促销场景很有节日氛围。面对这些画面,我匆匆而过。拐到一条小街,在邮局门前,一张关于“邮政明信片”的广告画让我瞬间感动,不为别的,就为画上“寄情留痕”那4个字。

如今,对于节日问候,人们往往是“拇指”一按电话问情,或“鼠标手”一点网络传情,不肯静下心来,用一段深思熟虑的文字在明信片上寄情。其实,小小明信片,妙笔书心声,文字不老,真情永留!

纯真的少年时代,每到圣诞、新年,我都要挑选一些五彩缤纷并有香味的明信片,附上名言名句或质朴心声,端端正正地贴上邮票,寄给亲人、老师、同学。而这几乎是我们那个年代学生祝福新年必做的一门“功课”。课间,同学们纷纷拿出明信片,看谁收到得最多;查邮戳上的地址,看谁收到了来自最远的问候;读寄语,评谁的最温馨。一张张明信片就这样被同学们轮流品评,没有隐私,只有真挚无瑕的情感,简约而又美丽。

考上大学,身处异乡的我兴奋中也少不了有点孤独,便常常给父亲写信,分享我的所见所闻和寂寞心情。同学间渐渐熟悉之后,笔我就有些懒得动了,可父亲的信依旧按时寄来。那年冬天,我告诉父亲,放寒假我打算和同学结伴回家,请勿牵挂。可是,新年前夕,班长递给我一张明信片。一看,是父亲的字迹,除了新年祝福之外,还有详尽的回家注意事项,落款是“父亲的唠叨”。顿时,我的眼眶有点湿润,都说父母的爱是默默的、无声的,可他们的情却是有痕的,就在明信片的字里行间积沉着……

工作后,虽然手中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但我问候新年,明信片仍是首选。寄出祝福,收获幸福,对于收到的每一张明信片,我都很珍视。“笔下留香,美文寄情”,这是文友的明信片;“语文:99;数学:100”,这是偏远山区希望小学的一名学生向捐助人祝贺新年并汇报成绩的明信片;“感恩常在,情谊永记”,这是汶川地震灾区一个乡镇政府寄送的新年明信片……一段段美好的情感,它永远定格在明信片的方寸之间。

明信片,寄情留痕,不是为了怀旧,而是品味人间的真情。

新年“发横财”

文/王世虎

转眼间,马年春节就到了,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张贴着大红的春联和年画,到处一片喜庆祥和的景象。大年初一这天,吃过早饭后,我和老婆带着8岁的儿子去给好友大李拜年。大李家住在七楼,等我们一家三口气喘吁吁地爬到他家门口时,大李家大门上张贴的一幅字让我怔住了——因为别人家的大门上都是倒贴着一个“福”字,而大李家的大门上却贴着一个“财”字,而且还是横着贴的。

我一看,不由纳闷了:这倒贴的“福”字我知道是什么意思,它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风俗,寓意着新年“福到了”;可这横着贴的“财”字是什么意思呢?

正在我们疑惑之时,一旁的儿子大声说道:“爸,妈,这还不好理解?你们不是说李叔叔去年做生意和炒股票亏了不少钱嘛,把‘财’字横着贴,说明李叔叔新年想‘发横财’啊!”

新年随想

文/张南山

冬至的汤圆在锅鼎翻滚,就像人生打拚,尘埃落定。东北等地有些老百姓已经在紧锣密鼓准备年货,迎接新年。潮汕大地则还静悄悄,仿佛狗年的春节还是很遥远的事,俗话说,年怕中秋月怕半,冬至到了,年还会遥远吗?

小时候,冬至一到,吃过汤圆,就开始掰指点减去法——春节倒计时。潮州有气象民谚曰:“冬至乌,年夜酥;冬至红,年夜雨。”“冬节在月头,寒冻年夜交;冬至在月中,无冻又无霜;冬节在月尾,寒冻正二月。”我们强烈地关注着冬至期间的天气变化和时间节点,仿佛晴与不晴、月头与月尾,与我们生命攸关似的。春节对我们儿时的诱惑,是一种狂欢的记忆。如果是晴空万里,我们就能取得精神和物质双丰收。如果春节期间下雨,道路泥泞,我们准会唉声叹气。

正当我们兴高采烈的时候,奶奶却总泼冷水说:“小孩烦恼过年,大人烦恼没钱。”我们对这话是不爱听的,认为大人总和我们小孩子唱反调、过不去。等到我们有了同感,懂得这句话的含义,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篇章。

童年时期,步行去向长辈拜年,蹦蹦跳跳;少年时代,骑自行车向长辈拜年,奋力向前;拜年,是我们在一年中最幸福的日子。俗话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既是现实,也是调侃。如今,人们已经很少成群结队、浩浩荡荡上门相互拜年了,除非碍于礼节,否则,差点都要把春节定性为累赘一档。现在,一来生活改善,二来通信发达,三来资金宽裕。尤其是通信发达,人与人之间,时时刻刻都能通话、视频、发红包等等,尤其是来一个群发短信拜年,一按就行,方便快捷的同时,有点敷衍了事的嫌疑。

春节期间,我更喜欢亲人团聚、贴春联、挂年画、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磕头、拍全家福等活动和习俗。就说多活动身体这一项,就能给人带来健康和快乐,比窝在家里喝酒、打牌和玩麻将好得多。然而,恰恰由于通信发达,加上各忙各的,产生了惰性,总以为今后见面有的是时间,忽略了一些人为因素,亲戚朋友聚一起反而少了。因此,我还是主张在春节期间,挤出一些时间相互拜年,相道吉祥,总结经验,畅谈未来,互补不足,交换梦想……

历史上,关于春节的诗歌名句,更是数不胜数,诸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望年关,梳理思绪,我做了一些时间调整和安排,决定恢复以前的拜年方式,人到大吉(柑)到,人到祝福到,而且列出拜年的时间表,如下:正月初一,回故乡和父母兄弟们团聚,拍全家福;是夜,去向舅父舅母、表兄弟拜年。正月初二,去凤凰向岳父母及亲戚拜年;是夜,回故乡和乡亲们拜年。正月初三,去妹夫家拜年;是夜,去老妗家拜年(或者提前去)。正月初四,选择性向其他亲朋好友拜年……

乌洋村的舅父今年九十岁,舅母九十一岁,还种菜,还喝酒,面有红色,身体健康,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想不到如今生活这么好!”叮嘱我的话则是:“外甥,有时间多来看看我们,多聚几次。”

尤其是何厝老妗,十多年没看到她老人家了,想起昔年老妗一家六口煮半斤米粥,清得和天空同一色彩,听说她如今已住四层楼房,还能煮饭,四世同堂,孙辈也已成家立业,生活无忧,真令人开心。

时不我待,来去匆匆,我认为,人生的精彩,不该只是悠悠岁月,更要有暖暖真情,尤其新春佳节。

岁末随想

文/黄惜弟

不知不觉,转眼已到岁末;时光如斯,就像岁月更替;在喜迎新年到来的这一刻,总让人回首许多往事,心胸油然激荡澎湃。

岁月是季节的一条长河,人生在流淌不息中走过四季。少亦少,人将老,雕刻年轮,斑驳往事,岁值末瞬,五味陈杂,最容易让人重新拾起旧忆,快乐的心境如何也平静不下来。儿时曾经历的岁末,当时“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心情,只能尘封在风花雪月中,虽远且近。

那时的岁末,我拥有满屋的亲人,都是在祖母做着花样年糕与豆包馒头中焦急地等待新年的,也是我唯一快乐的期愿。村里的孩子们提前穿着新做的棉布花袄,胸前挂个线织的小布袋,里面放着一个熟鸡蛋,虽有些眼馋,却总也舍不得吃,要留作和别家的孩子比鸡蛋大小,过着天真无邪的每一天。

那时岁末交节,冬天很冷,屋外刮着大风,也会下雪,屋里没有现在很普及的空调,一盆炉火烧得旺旺的,照得满屋彤红,温暖舒逸。家中的一盆大火,留不住贪玩的孩子们,每天总是闲不住,尽管双手冻得发红,鼻上挂着清涕,也不觉天冷,跑东家串西家,找来成群伙伴,一起到村头堆雪人。

新年的气息总是属于兴奋的孩子们,天使般的快乐着,大人们忙着家什农活,根本没时间照管。淘气的我们,盼着学校快点放假,等到新年还可以有压岁钱,我好几次夜晚做梦,都是高兴得笑出声来。

岁月不老人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曾经的岁月已去,今天的岁末仍如以前,心情却已两样。物已事往,今非昔比,我大学毕业后,离开偏僻的山村,有了工作,安起新家,每天生活在无忧无虑的都市,习惯了满街花花绿绿的风景,但此时仍会想起儿时的山村老家。

老家的昔日却已不再。发压岁钱的爷爷走了,做一手好菜与好看的花式年糕的祖母也离开人世,他们似乎一下子把新年的乐趣全部带走。时下唯一能做的是帮衬父母忙碌一番,住在山村高楼的新家,却再也没有以往孩子们穿红披绿的疯跑与喊叫声,再也没了过去大雪的岁末与孩子们堆雪人的欢乐。

如今的岁末,不再属于我在村外疯跑的时光,让我无限感念,眼前的身边已不能聚首的亲人。韶华已逝,正如我不再写那种童年的日记。现在,我的记事本变得很干净,通常只用几句简单的话,把每天平淡的日子打发。

年年岁岁人相异,却上岁末回首心间时,过去的心情已远,现如今的我,仍然平静地过着日子,仍然会翻开一本亲人的相册,遥想当年的岁末风景。

新年徜徉在小街

文/兰草ygl

似乎小街预支了一年的安谧,剩下的都是新年的喧闹。

徜徉小街,被熙熙嚷嚷的人流拥来挤去。一群少男少女手舞足蹈地围在花花绿绿、浓浓淡淡的贺年卡前,不由得心头一动。

年年送往,岁岁迎来,星移物换,岁月流年,小街早早地把一个未来放到你的眼前,陡然生出一种沧桑感。

新年,悄无声息地来到小街,热烈又浪漫。“新年开业大吉”的大红喜字与装帧精美的山水、人物画与冬季时装竞相辉映,橱窗里的圣诞老人与街头一串串红灯笼似的糖葫芦,让小街添了几分喜庆,叫卖声、议价声、谈笑声不绝于耳,勾勒了一幅万象更新的图画。

小街,把商业的繁华几乎都集中在这里了。

小街之美,美在比肩而立的大大小小的商店,跨跃了时间空间,把所有的美丽都拼贴成画,无情地切割着蔚蓝的天空,把街路挤得窄如狭谷。徜徉过去,似乎是在翻阅一部巨着。

一幢幢具有现代设计风格的商店、酒楼点缀其间,富丽堂皇,别有洞天,骄傲地托出小街繁荣振兴的倩影。老楼新店交相辉映,似一支舒缓和谐的乐曲,时装模特一般,一个比一个迷人,一个比一个漂亮。

最耐人寻味的是小街成片成街的置换开发,一幢幢精品商厦挺然而立,向人们昭示着小街的美好远景。踏过去,无意间便悄然地迈过了整整一个时代。

几百米长的小街,商店一个挤一个,广告牌是小街一张张雅致的名片,橱窗是商店妩媚的眼睛,没有哪家商店不重视门面的,全都面目焕然。好的橱窗就是一幅优美的广告,尽管它刻意突出的是商品,但分明能给人带来温馨和舒畅。从街头一一品过去,或雅或俗,各显神通,洋溢着百货云集、万商竞争的商业气氛。

小街的美更美在建筑深处的人文情态。在这些错落有致典雅绮丽的建筑中,蕴藏着无数动人的生活和至深的情怀。在这些大大小小店铺经营、发迹、潦倒、新生的喜怒哀乐中,小街的形象凝聚起来。

寸土如金的小街是商业舞台,也是擂台,演出繁复多姿。改革开放商品经济的大潮的市场攻势来势汹涌。昔日在这条街上长年经销的老牌产品,有的已显露出龙钟老态;称雄多年的名牌产品,有的也已黯然失色。危机是实实在在的。

开明的小街訇然启开街门,给品牌商品一席之地,让进口商品扩展份额,不论什么货,只要顾客首肯,都可以立足。小街以其博大和豁达迈出了忠实进取的步伐。于是大大小小的精品屋悄悄驻足于小街。华贵雍容的服饰、名牌高档的西装,眼花缭乱,就象一个国际博览,让人晃有隔世之感。即使不买,也可以受到陶冶,懂得当今社会如何装备自己。

小街是色彩缤纷的世界,有看不尽的精美和斑斓。色彩最艳丽的是彩云般的服饰装束。人们早已不满足昂首挺胸的流行时装,希冀着与众不同。高贵的、质朴的,港台的、欧式的,千种诱惑,万般风情。还有许许多多说不出望不尽的色彩,潇洒、飘逸、俊美。

琳琅满目的商品,目不暇接,简直让人眼花缭乱。那个用圆竹装璜的小店,仿佛让人置于万般风情的南国。橱窗里一套套色泽艳丽、款式新颖的童装,把游人拽进小店,争相购买。新年是上帝赐给孩子们的一个幸福期待。女老板精明能干,新年前就从天南地北购进大批童装。她懂得,让可爱的花朵打扮得更加漂亮,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充满色彩。隔着一垛人墙观望,就可以听到营业员“您买点什么”那笑悠悠的问声和盈盈笑意的目光。一张笑脸,一句普通话,热情和真诚无时不让人沉浸在宾至如归的温馨中。

小街最熟悉的面孔是那对不知姓名的老夫妻,饱经风霜的脸上铭记着岁月的辛劳和致富后的喜悦。记得去年光顾这条小街的时候,他们还冒着严寒在露天摆摊,做针头线脑的小生意。如今挺起门房,潇潇洒洒地经营起精致的礼品来,想念与被想念、都是美丽的事情,送上一份薄礼,寄上一份深情。此时的礼品小店就是顾客晴朗的天空和耐人寻味的风景。

小街是社会变迁的缩影,也是商品经济竞争之地。有一家皮鞋摊床,皮革的质的不错,价格也很便宜,可惜还是两年前的样式,墓志铭般的永恒,难怪无人问津。如今人们的消费观念,早已不单纯是经济耐用,少了相互模仿,多了几分艺术多变的自我。

有奖销售柜台热闹非凡。人们花几元钱买点日常用品,便获得了抽奖的权利。其实,中不中奖无关紧要,关键是试试运气,图个吉祥如意。

走在小街,你真切地感受了什么叫喧闹,甚至觉得喧闹也是一种美,小街一年比一年繁华,人们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足,小街将自己实实在在地展览给世界瞧,这比所有的报道和介绍更为真实可信。

要领略小街的风采,最佳时刻还是夜暮垂落华灯初上的夜晚。先进的泛光照明技术,为小街披上了五颜六色的金衣玉带。霓红灯、泛光灯各领风骚,竞相争美,碧光溶溶,灯光如画。橱窗、广告牌,眨着赤橙黄绿的奇妙光环,象顽皮的孩子。小街宛如一部气势恢宏的灯光交响曲,韵律起伏,高潮迭起。这条明亮的地上银河,连同夜中星辰一起,流泻在人们心里。

小街把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织在一起,汲取文明又沉淀了文明,在越来越古老的同时变得越来越年轻。

倘佯小街,几分惊喜,几分惶惑,几分感叹。

新年,这个怀旧和更新的别名在小街显示得这么鲜明,这么具体,给小街带来了火红的生意,也提示人们崭新的生活已经开始。感叹流水似年,不如珍惜光阴,把握自己。

告别小街,你向小街投去一串美好的祝福。

乡村新年

文/陈赟平

雪语

雪飘,雪落。是天堂在新的起点亲切问候,是新一轮时光最初倾诉,是纯洁的心声传播乡村大地。

轻轻告诉我:乡亲们内心积蓄温暖的阳光,春姑娘生机盎然的足音越来越近了。

田野、河流、坡坳,错落有致地张扬生动的笔墨;老人、大人、孩子,代代相传,成了乡村群众最具魅力的内涵。

四通八达的乡道村路、整齐划一的牛栏羊舍、格外醒目的红瓦白墙、书声琅琅的年少情怀、五谷丰登的田园风光,彰显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要喊醒冰冻的乡村大地,欣欣然树起簇拥着父老乡亲形象的无数麦苗们的精神。

彻天彻地的雪语,无声胜有声的情韵,打动亿万乡村儿女上下求索的心灵,细细解读“乡村振兴战略”的崭新蓝图!

阳光

谁能描述它在乡村大地上的声息?无论四面八方,随随便便涂抹三笔五画,都是备受注目的景致啊!

是沸沸扬扬的乡村亲情,房前屋后热气腾腾;是热热闹闹的乡村友情,寒暄杯盏流露执著;是甜甜蜜蜜的乡村爱情,曲折平坦海誓山盟。

是季节最鲜活的话题,是生命最初的活力。在外是熟透的乡音,在家是旺盛的炉火。

崭新的衣裳,穿在乡村母亲们身上。憨朴的儿女们手舞足蹈,诠释乡村的民生盛宴。

年历的扉页,贮满乡村儿女的大喜、大乐。

在祖国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数以万计的乡村新娘绽放着无比亮丽的微笑之花;在祖国黄河内外、大江南北的壮美画卷中,数以万计的乡村新郎敞开了至真至纯的美好情怀。

新年的阳光喷薄而出,开始孕育万象更新的春天。伴着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号角声,亿万新郎新娘携手奔向光辉灿烂的小康大道!

足音

听到大门外那串炸响的鞭炮声了吗?我正站在你熟悉的村东头等你回来。听到庭院那束梅花怒放的声音了吗?我正依着你熟悉的门栏等你回来。

看到场坝上空那朵飘舞的雪花了吗?我正靠着你熟悉的大柳树等你回来。看到老父亲坐在热炕头抽旱烟的模样了吗?我正读着你熟悉的背影等你回来。

听到了吗?顽皮的弟弟唱起了新的歌谣;看到了吗?质朴的哥哥绘出了新的蓝图。但我不知道,匆匆时光在此时此刻,是乡村老人的心河,还是乡村青年的心语呢?!

迎新年,乡亲们唱起来舞起来。迎新年,在外辛劳的兄弟姐妹拭目以待。迎新年呵,迎接梦中远道而来的亲人。

祖国母亲啊,我们今朝最大的喜悦,就是您赐予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

天南海北的掌声、笑声和歌声齐刷刷响起来,正在欢迎一个全新的日子,一个在伟大征程中意气风发的乡村青年!

恍然如年

文/谢祺相

也许,这世上最不值钱的就是时光了,每个人都有大把大把的时光可以去挥霍、去虚度。不值钱的时光有个特性,那就是无法收集、无法储存,无法将其留到最需要的时候去用,大把大把漏过去的时光,想起来就会让人心疼。很多时候,人不能往回看,看看过去,会把肠子都悔青了,我们真的浪费了太多的时光,低头抬头之间,身前又是恍然如年。

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这是一把理想长度的尺子,在丈量着人生,一般说来,每个人几十尺就量完了,长点的也不过就一百来尺。这把尺子有着三百六十五个刻度,看上去密密麻麻的小线条,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以为我们的时光永远用不完,以为这把尺子会周而复始,永远在生命里丈量。虽然每一年都是上一年的重复,重复着春夏秋冬,重复着三百六十五日,重复着喜怒哀乐,重复着成败得失。但是,今年永远不可能是去年,新年永远区别于陈年,阳光灿烂的前方与渐渐暗下去的身后,就是生命的现状。当人们叩开新年之门的一霎那,也就永远回不到去年了。人生当然只是单程列车,这有一个莫大的好处,那就是不用为回程费心劳神。

去年的新年有去年的妙处,今年的新年有今年的精彩,与其慨叹过去,与其展望未来,还不如把握住当下,过好眼前的新年。虽然我们无法握紧时光,但可以握紧拳头。不是说靠力量去起誓,人们犯不上什么都依靠誓言,发誓最容易,昧着良心的人瞬间都可以发上好多条。更不是说依靠暴力,暴力是人类文明的倒退,再勇猛的猛士也不会因为力量强大而比别人多活几年,也不会因为他的力量就能多过几个精彩绝伦的春节。

中国人的幸福是可以过两个新年,一个是公历的元旦,一个是阴历的春节,这不是数字上的游戏,也不仅仅是几千年的传统,更是深入我们骨髓里的中华基因。人们在元旦迎新,人们在春节祝福,这个日子,虽然本质上与其他日子并无不同,但其气氛却独特、热烈。映入眼帘的是红红的春联,是缤纷的鲜花,是炸响的鞭炮,是喜乐的人群,是团圆的笑脸,这是扣人心弦的意象,在以后无数个平淡得泛不起半点波纹的日子里,还能让人们心中激动不已。每个人都在新年老了一岁,这是新年带来的象征性礼物,赠送给每一个人,没有一点点偏心。欣然接受也好,半推半就也罢,每个人都大了一岁,全国人民加起来一下子大了十几亿岁,真是了不得。

也许,在有的人心中,时光是橡皮泥,可以被捏成各种可爱的形状,可以被压扁也可以被拉长,这就给生活带来无限变数。时光还是一个伟大的魔术师,在人们眼前变幻莫测,让孩子天真可爱,让姑娘小伙青春逼人,让大叔大婶稳重成熟,让爷爷奶奶笑靥如花。更重要的,这个魔术师可以让每一天都有充满情趣,都恍然如年。

怀念贺卡

文/吕清明

随着元旦渐渐临近,每次打开电子邮箱,都会收到几张电子贺卡。贺卡上图案精美,寄语浪漫,还有悠扬动听的背景音乐。精美的电子贺卡让我怀念起 10 多年前互赠贺卡的岁月,品味贺卡上的祝福,欣赏贺卡上的精美图案,成为少年时代难以忘怀的记忆。

上初中时,每当新年临近,同学之间就要互赠贺卡。每天下课后,同学们就围在学校门口的小摊前,地上摆满了五颜六色、图案各异的贺卡,那时大受同学们欢迎的贺卡有《西游记》、港台明星、山水风景,我们挤在摊前,不断翻看各种贺卡,然后买下自己最喜爱的图案。回到班级后,搜遍脑海中的所有词汇,在贺卡上写下新年祝福,诸如“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学习进步、一切顺利”等,写好后送给自己最要好的同学。每每收到同学送的贺卡,都非常的幸福和高兴,在心里小小虚荣上一回。把贺卡放在手中,先是看一看贺卡上的好看图案,再翻过来阅读同学写的新年寄语,祝福语尽管寥寥数语,但每一个字都很亲切,读起来让人感到温暖。

我把贺卡珍藏起来,没事的时候,都会拿出来从头到尾翻看一遍,读一读那温馨的新年祝福,回味那纯真的同窗友谊。

在高三的时候,暗恋上了班里一个文静女孩,纯真的感情一直埋在心里。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她在高三复读。我们经常书信往来,谈学习,谈理想,谈未来,我不断地鼓励她。我在大一的元旦前夕,精心挑选了一张绽开着鲜艳玫瑰的贺卡,在贺卡后面写着:像铿锵玫瑰一样,绝不放弃,加油!那个女孩也给我邮来了一张贺卡,上面盛开着娇艳的牡丹花,贺卡后面除了地址和姓名之外,是她亲笔画的两个心型。看得我砰然心动,拿着贺卡在学校的操场上恣情奔跑……后来她上了另一个城市的大学,我们也渐渐地失去了联系,但那张贺卡我一直保留到现在,贺卡上留下了我青春的美好回忆。

现如今,每到新春佳节,都用短信或者邮件进行问候和祝福,贺卡越来越少。少了贺卡上的温馨祝福,就少了那种令人久久回味的纯真与温情……

阳光流泻在新年的门槛

文/钱续坤

又一个新的黎明到来了。我像往年一样,早早地伫立在自家的庭院里,等待时光的暖流从黑暗中嘟噜一下钻出来,流泻到我家的门槛上,然后再融融地倾泻到我的身上。

明媚绚丽的阳光,如同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痴坐在我家门前的一座小丘上,等待着轻扬的雪花或者啁啾的鸟鸣,等待着春天闲适地背着手,打着口哨,从我的身边大摇大摆地走过。大地似乎在一夜之间变得暖和了,湿漉漉的水汽也开始从冻结的泥土里,缓缓地升腾起来,仿佛袅袅不绝的炊烟,顺着少女纤细的手指悄悄地爬过来。

这时,我总是想起飘散已久的秋天,想起那些依然在土地上布置风景的人们——他们被自己的呼声推远,又同时被自己的呼声美丽。而我,却只能把握今天,只能从晨曦中伸出手去,然后体味明媚绚丽的阳光,是怎样把漫长的岁月,绽成一株嫩绿的幼禾。

岁月恬静安然。岁月承接并延续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而缥缈的元旦就是这故事的分界。有了这分界,我们便在年前感到岁月在一天天地缩短,直至被挥霍殆尽;过了此界,好像忽然又有了大把的日子,成了时光的富翁。

其实我一直无所作为。因为就年龄而言,我时下虽不是处在临风落泪、面月伤怀的敏感时期,但我还是比较清醒地认为,过去的四十余年,我并没有留下多少值得骄傲或令人断肠的往事,因此每年的年终也就无须把自己简单的履历,都悉心地加以整理、归类、总结;相反,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及时地把握前进的方向,调适每一阶段的生活方式与心情,使新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乃至心灵充实。

追寻生命的内涵,大多数人是以自己的行动和体验来诠释这一难题的终极意义。应该说,这一切沧桑都归于始,都隐藏了各自不言即喻的深浅印痕。这印痕就是岁月用它那只无声却残酷的软蹄,践踏着人们所创造的事物及人本身,使我们不能一劳永逸地常住在明媚的阳光下,使每个人与生俱来就要隐匿无可奈何的悲观天性,我总觉得自己似乎也在为着某些虚名或薄利惶惶地度日,就如同一个盲目的炒股者,抛进了几千个日日夜夜,急急地想赚回来些什么。

带着这种功利的目的,岁月自然是很难用时光来计算的,因为时光不仅仅停留在钟楼上、日历上,也不单单行走在窗前的阳光里、绿荫下,它需要我们向前跨上一步,用心血用热汗去孜孜以求,去千呼万唤,然后再透彻地领悟:生命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一天天地翻过去。

翻过去的不再是薄薄的白纸,也不再是高高的门槛,而是千辛万苦,是惊涛骇浪,是我们虽蹒跚却坚实的脚印!

腊月,欢欢喜喜迎新年

文/寇玺

一转眼,已经到了一年的尾声。对农民而言,一年忙过了春耕秋收,只有这时大地沉寂,才是农闲。对上班族而言,勤勤恳恳工作了一年,这时满心都是对春节假期的期待。

农历十二月,是阴历年的最后一个月,俗称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腊月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悉的当数腊月。

为什么叫腊月?与古代的祭祀传统有关。“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我国古代有“冬至后三戌祭百神”之说,即每逢冬至后的第三个纪日干支中含有地支“戌”的日子,民间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这个风俗起源于秦汉时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十二月初八叫腊日。

腊月里,有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古人说“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意思是说“大寒”的“大”有两重意思:一指相对于小寒而言,二指大寒期间天气冷到了极点,故谓之“大”。

腊月还有一个重要的日子——腊八节。据《洛阳市志》记载,旧时,每年腊月初八凌晨,洛阳人都会争相早起打水熬粥。人们认为,打水越早,粥熬得越稠。在老洛阳的腊八粥里,有大米、小米、柿饼、栗子、杏仁、白果、绿豆、红薯,也有人往粥里加肉丁,制作成咸食。俗话说“喝了腊八粥,心里糊涂涂”,意思是春节临近,过年不必太节约,糊涂一些不吝花钱,等到正月十五喝过了“清心茶”清醒过来,再节俭度日。

腊八在洛阳又称“庆丰日”,做腊八粥意在祈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所以人们会故意把粥熬得多一些,每天吃一点剩一点,一直吃到祭灶,谓之“接年饭”。农谚“腊八饭,剩一半”“腊八饭,吃半年”,说的就是这个理。

到了腊月二十三,代表着人们要正式进入过年的准备中。在洛阳,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知道这几句顺口溜:“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面糊;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剃精精儿;二十八,炸油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贴门画儿;大年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二十三,祭灶官”,对洛阳人来说可是个大日子。传说中,灶神要上天向玉帝汇报他所在人家的善恶功过。当天下午,家庭主妇带领姑娘、媳妇烙灶饼、打扫房间。晚上,则在灶神的像前摆上灶糖、灶饼和一只杀好的去毛公鸡,行祭祀礼。这糖是粘牙的芝麻糖,为的是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宫不要乱说话,尤其是不要乱说家里的丑事;灶饼则是灶王爷来回天宫路上的干粮,公鸡是坐骑“天马”。在洛阳,祭灶仪式均由男人主持,俗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祭灶之后,人们基本上就停了买卖和作业,一直准备到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除夕。除夕的意义,源于先秦的“逐岁”,从除旧布新,迎喜接福,一直沿袭至今,还多了合家团圆等美好愿望。除夕,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看春晚,一整年才算结束,而迎接我们的,将是令人期待的崭新一年。

新年接“福”

文/杨桂兰

渴望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是我们人类的共性和本能,然而幸福并非均等地青睐于每一个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渗透了对于“福”图腾般的祈盼和崇拜。特别是在新年之时,人们见面必用吉利话祝福对方,或在新年贺卡上写上优美的祝福词语。更为普遍的是,门上或墙上张贴大红的“福”字,以渴求接福纳财、福气盈门。

“福”是什么?古人对其做出了种种诠释。《韩非子·六卷》中说:“全寿富贵谓之福。”《说文解字》中说:“福,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之调备。”《释名》中说:“福,富也。”《广雅》中说:“福,盈也。”《书经·洪范》论“九畴”中,提出了治理天下的九种方法,其第九种即为“五福”,即:“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思想、不同的道德修养、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处境等,对“福”的诠释和理解是不尽相同的,但却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其实,“福”是一种心理感受,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东西,只有自己认为是幸福时才会幸福,只要相信世上有“福”的存在,就一定会在心中找到“福”。另外,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就是对于“福”和“祸”辨证关系的精辟解释,这说明“福”和“祸”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新年的一片祝福声中,我们更应该对“福”有一个更加全面正确的认识,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努力地工作,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迎接“福”的到来,并全力促进不利的方面向“福”的方向转向,让“福”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