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的散文

2022年12月23日经典文章

牡丹的散文(精选21篇)

苔花

文/苏磊

花有千般娇柔,柳有万种妩媚。“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有人喜欢雍容华贵的牡丹;有人喜欢隐逸归真的九华;有人喜欢清秀脱俗的碧莲,而我却对平凡寻常的苔花情有独钟。

大多数的佳卉丽蕊都被请进景苑、花圃,它们不必再忍受室外的雨打风吹,也无需担心因养料不足而花容失色。在这里,一切的生活用度,自有花匠筹谋打点。花儿们怡然自得,无忧无虑地生长着。相较于温室诸芳生活的舒心惬意,苔花的境遇实在可怜。没有阳光的温柔抚慰、没有厚土的孕育滋养,更没有花匠的无微照顾,苔花孑然一身地远离俗世尘嚣,独自在山间林野过着攀岩附石,依树傍枝的寄居生活。

生于幽僻阴暗的环境,苔花听不到游蜂戏蝶吟唱的绵绵情歌,也难以目睹百花怒放,争奇斗艳。宋代词人施岳在《解语花·云容冱雪》中写道:“花解语,因甚无言,心事应难表。”这首词作者本是借喻梅花的沉默,抒发心中的无限情思。今番我引用咏梅之词,来描写苔花,并未有不妥之处。唐代张九龄《感遇》诗云:“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苔花虽说不受花界待见,毕竟还算是一株绿植,所以它是有思绪情感的。只不过我并未看到苔花因为孤独寂寥,像梨花一般雨聚云愁,泪满娇腮。恰恰相反,在层峦叠嶂的山岩间,到处蔓延着蓊郁青葱的绿意。看来石头的倔强与旷达已充盈进苔花的血液,它化悲悯为坚韧,与逆境顽强抗争。

苏麟《断句》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有些花草的确占据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自打它们破土而出,身上就笼罩了一层傲气,特别是因诗人李正封的这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而获得文宗皇帝恩赐“国色天香”,一跃成为花魁的牡丹。自李唐来,上至庙堂,下至民间,无人不爱牡丹。朝廷的官衣服制也绣上牡丹图样,并以紫红为尊,且有“贵紫贱白”之说。不仅如此,一代文豪刘禹锡为牡丹作诗题赞:“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得到皇家的青睐,又有无数文人墨客的歌咏,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牡丹的“殊荣”是苔花遥不可及的,然而它却没有因为出身卑微而自惭形秽。

在清冷的角落,尽管无处寻觅聆听花语的知音,苔花依然沁芳吐蕊,将一袭香芬飘向远方。苔花身处逆境,乐观豁达的胸襟,终于得到了清代大才子袁枚的赏识。袁枚怀才不遇,仕途失意。正处于人生低谷的他,在远避红尘的世外,偶然间看到这遍布于石上素雅清新的米粒苔花,如何不令他豁然开朗?他为苔花顽强的生命力所倾倒,随即写下:“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物我两境,情景交融。袁枚终于有了倾诉衷肠的对象,苔花也找到了辩音识曲的子期。同是沦落天涯,袁枚与苔花相见恨晚。他们默默相对,用无声的心语传递着彼此的情感。许久许久,袁才子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与苔花一揖作别。袁枚的脚步是轻快洒脱的,他一扫愁烦,重拾自信。袁枚的精神力量源于渺小柔弱的苔花,正是它不怕艰辛,迎难而上的执着,才使袁枚感触至深。

出身寒微,又遇挫折,这些不应该成为追逐梦想的阻遏。只要我们像苔花一样,始终坚忍不拔,定会披荆斩棘,迎来璀璨如星的亮丽人生……

洪葛牡丹

文/潇湘

洪葛牡丹

牡丹为百花之王,全国以洛阳和山东泽荷最为出名。

湖南祁东县洪葛岭广泛种植牡丹,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洪葛岭牡丹叫焦丹,村民种它不是为了观赏,仅仅也把它作药材种植。

牡丹流落民间,流落到这僻远,贫瘠的风池坪乡洪葛岭,有一段忧伤而壮烈的传说。

唐朝女皇武则天,冬日兴致大发,下令御花园中的百花冬开。园中的各种名贵的花都慑于武则天淫威渐次开放。唯独牡丹不开。武则天恼羞成怒,令人把牡丹连根刨出,架上火盆,进行烤炙,可就是牡丹的根和枝桠都烤焦了,方才罢手,把所有的牡丹逐出皇苑。牡丹便流落到了民间。

开花时节,牡丹着实逐人悦目怡情。朵朵绽放,重重叠叠,娇艳欲滴,高雅雍容。阵阵花香袭人,忽浓忽淡。使人心旷神怡。发眉连娟,微绵貌的绝代佳人,双凤,凤池,凤台,等地,方园几十里的土地上,随处可见那一株,二株的牡丹。在粼粼的山石之中,在荒凉和闭塞的穷乡僻壤,在那尘土飞扬的简易公路的两旁,处处都有牡丹的倩影,正如汤显祖《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恒,良良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可这焦丹却顽强地生活着,不自暴自弃。跟那些阿娜多姿的凤柳,跟那山岗和溪畔那颀长的棕树,是那样古朴,粗犷,却又如此执着和顽强。

焦丹,它是牡丹中的隐士,它是牡丹中怀才不遇,落拓,而安于贫穷的君子。是“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典范。正如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咏牡丹》。

闲花眼底千千种,此种人间擅最奇。

老人花

文/冬寒

自小相思已种下 挨到四十才发芽

我心不随红颜老 越是经年越护花

--------------------------冬寒

小的时候我家在乡下,父亲为了研究草药在家的屋前屋后种了许多花、草、药材。晚上父亲就座在屋前的空地上,我就坐在父亲的腿上,闻着花香听他讲聊斋故事。故事中的神鬼妖狐俊男美女都没有怎么吸引我,到是对故事中的花,情有独钟。

我家的百花园中有一棵勺药,花开艳丽,姐妹们都很喜爰,父亲却说他不如牡丹。牡丹一定很美,可我没见过。在父亲的腿上时间不长,随着两个妹妹的来临,我失去了这种享受。我也就把我的小兴趣转移到满园的花草上,那是一段快乐而有憾的时光。

渐渐长大了,十七岁的那年,举家搬迁,来到广东,心痛地离开家乡的一切,从此失落了故乡,丢弃了花圆,远离儿时的同伴,及自巳的初恋。心灵也好象空了一样,随后在异乡的上学、谈恋爱、结婚、成家,生儿育女也没补回那种感觉。深圳、珠海、东莞各地游走、定居,心灵似乎再也找不到安落的地方,但无论从那里回来总不忘抱抱自己的小孩不想把遗憾带给他们。可转眼孩子大了,老婆也因为我的懒散不愿理我,生活无聊地进行着。终于退休了,老了。

这天我拿起年轻时看的书,日本人的听泉和不知那国人写的最后一片叶子,又流下了眼泪。

一天、一年,一生一世就这样过去吗?百无聊奈的我在街上走着,看到小型花市里有一棵发育并不太好的牡丹,我倾其所有把它买回家,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时间,终于有了自己的牡丹。我下定决心要把它育成最美的花。

牡丹,果然是百花之王,在我精心的培养下,瘦小技叶渐渐丰茂起来,姿态也完全展开成熟。不知是不是花期的发动,她异常好了起来。…花期将至我经常把它放在阳光下,光太強时就抱它回来,小心呵护,终于有一天开花了,那是我心中最美的时刻,也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在骄艳开放的花中我仿佛见到自已失落的童年,以及无法回头的青春。我想延长它的花期。

一天、二天我细心观察,发现花慢慢的退色,我整理花枝不小心把自已的手弄破了,几滴血落在花瓣上,我忙把他察掉不一会我发现牡丹又放出奇异的色彩。一个晚上,我不知用针扎了多少下,把血涂在花瓣上看着它一次次绽放,需要的血也越来越多,我的血好象流干了,人也似乎很累很累…捧看花倒在地上。

不知什么时候,儿子回来救起了我,我看着身边散落满地的凋零花瓣,心好象也去了,我呆呆地想着:要不要活着等待它的下一个花期。

2009.12初稿

20111031订稿于东莞

美的厚度在哪里

文/蒋勋

这个城市有多少被你遗忘的角落?

大家都知道《清明上河图》,一个画家受命去画他的城市,表现其中的繁华。画家画了1600多个人,各式各样的场景。其中有一个场景是:官家的轿子出来,前面有人举着上写“肃静回避”的牌子,一个小孩在路中间玩,***妈怕他被马踩到,惊惶地把他抱起。如果是你受命拍一个纪录片,你能不能拍出这个画面?

还有一个画面,出现在画卷快结束的地方。一个做大官的人进城,前有开道车,后有随护。城门口有一群叫花子,其中有一个没有腿,做官的人回头看了他一眼。看到这个地方,我觉得这个画家真了不起。我的学生问我:你觉得那个做官的人后来给乞丐钱了吗,我说我不知道,我觉得一个画家能画出大官跟乞丐的对视就很了不起了。

好几年前,我路过天安门广场,在长安街上看到一个画面:那一定是一个乡下来的妇人,因为只有下田劳动的人才会有那么粗壮的骨骼。她喂孩子吃奶,毫不遮掩,孩子吃饱了,奶汁还很多,她就让奶滴到长安街上。我觉得那个身体好动人:她跟那个土地是在一起的。我问自己:T台上的美跟这个妇人的美,哪一个能让我记忆更久?

美不仅仅是华服名模,甚至不仅仅是清风明月、巴赫贝多芬,要看到美,我们首先要看到生命存活的艰难。

唐朝人喜欢画牡丹。我曾在二月间到日本皇宫里看过牡丹,全部用草围着,上面还撑一把伞,因为牡丹有一点风吹雨打就会凋零。宋朝以后发现牡丹的美不能体现生命顽强的竞争力,就开始画梅花。王冕的《南枝春早》成了传世名作。如果说唐朝创造了牡丹的美,宋朝发现梅花的美,我们这个时代用花来象征,可以找到什么?

唐的文化、宋的文化为什么有厚度?因为它看到大的,也关心小的。杜甫挤在难民里面逃难,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果这十个字变成千古绝唱,我觉得不是诗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他看到了人。同样那捧白骨,很多人走过去都没看到。

清供图

文/陈嘉瑞

“清供”又称清玩,其发源起于佛像前之插花。清供最早为香花蔬果,后来渐渐发展成为包括金石、书画、古器、盆景在内的一切可供案头赏玩的文物雅品。而新春以“清供”入画的画作,便称之为“岁朝清供图”。它蕴含丰富、寓意深邃、雅俗共赏,给节日平添祥和喜庆的气氛。清中后期,“岁朝清供图”在书画领域很是盛行,画家们以清供之品入画,兼工带写,敷衍成诗,使之成为图文并茂的文人画。这一风气在扬州画派和海上画派中尤为兴盛,许多画家都创作过“岁朝图”,有代表性的就有李鳝、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其中,任伯年的天竹、齐白石的万年青都堪称佳作。“岁朝图”中,多福多寿的佛手,多子多孙的石榴,年年有余的鲤鱼、莲藕,喜上眉梢的梅花、喜鹊,平安如意的花瓶、如意等,都是画家笔下常见的吉物。

清时吴县画家沈俊,善写花卉翎毛,设色雅静,风韵不凡,他的《岁朝清供图》画的是柏结子,梅破蕊,茶瓶清供,晓窗迎新。画外自题曰:“柏子香中霁日妍,一瓶清供晓窗前。玉梅破蕊先含笑,春色今年胜旧年。”很有祈福纳祥之意。

郑板桥一年岁尾过市,偶见元人李萌一幅《岁朝图》,心内窃喜,虽“几于破烂不堪”,但他慧眼识珠,果断买下,重新装裱以后,悬挂于书斋岁朝清赏,聊以自娱。同时赋七言一首以抒其意:“一瓶一瓶又一瓶,岁朝图画笔如生。莫将片纸嫌残缺,三百年来爱古情。”独到的眼光,识得三百年珍宝,于鉴古的同时迎新,也是别有情趣。

清乾隆年间有进士黄钺者,幼年孤贫,后经一番仕途拼搏,官至尚书。黄钺工诗善画,尤长画梅。一岁除夕夜与妻话忆三十年前蛰居古桑书屋时,“百钱买春,便可足岁,殊有食贫居贱之乐。”因作《岁朝图》并赋一绝抒感:“佳果名花伴岁寒,尊前无复旧时酸。须知一饭皆君赐,画与山妻稚子看。”以示“幼子童孙俾览之,无望寒士家风也。”官做大了,尚能抚今追昔,勉妻教子,保持风节,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近代画家赵云壑的《岁朝清供图》中,但见炭盆熊熊,红烛高照,梅花笑,茶正开,牡丹呈艳,水仙展容,一派富贵吉祥之气。画旁一诗遣兴:“百事安排度年华,静瓶插了老梅花。满堂富贵多欢喜,阳羡砂壶饮清茶。”现代画家郑师玄的“岁朝图”画了牡丹腊梅同一瓶,诗曰:“斗室春生气自温,唐花瓶配水仙盆。莫将看作寻常物,元日都从吉日论。”算是道尽了清供画的本意。

吴昌硕作为文人画家,几乎每年都画“岁朝清供图”,作为新年伊始的首幅作品。他的“岁朝图”多有变化,最大特点是很少取材于牡丹。他的《缶庐别存》有一段曰:“乙丑除夕,闭门守岁,呵冻作画自娱。凡岁朝图多画牡丹,以富贵名也。予穷居海上,一官如虱,富贵花必不相称,故写梅取有出世姿,写菊取有傲霜骨,读书短檠,我家长物也,此是缶庐中冷淡生活。”此话写于1889年。而他1915年的“岁朝清供图”中,仍不见牡丹形象,其实吴氏生活已经有极大改善,但仍不画牡丹,更显其富贵不移初志的高雅人格与画品。

汪曾祺说他曾见过一幅古画: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几案上,题款道:“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应该说是“岁朝清供”的正宗了。

后花园里尽风景

文/云中舟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知道自己绝对没有长出那种能发现美的眼睛,但我的眼睛却能发现愉悦自己的风景。

我眼中的风景,其实就在我们广电的后花园。

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常常在吃过午饭后,放下餐具,便从食堂的后门出去,穿过攀满紫藤的休憩走廊,驻足于小池的青石小桥上,看西湖石堆筑的小山,看小山在碧水中若隐若现的倒影,看倒影中尽情穿梭欢游的红色金鱼。

看完水的风景,脚会不由自主地走向东南角的那片小竹林。不知道竹林的竹子是否最初的种植,全是那种小小的毛竹。不过,毛竹虽小,却极具生命力,常在春季生笋,尖尖的竹笋拱破地皮后,便噌噌地上长。

应该是自己的性格使然,一直对竹子有特殊的感情,查阅资料,知道竹子是一种常绿多年生植物,且质地坚硬。竹子因为四季常青、凌霜傲雪,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

说起竹子,自然还会想起清朝着名画家郑板桥。对于画竹,郑板桥曾经有诗,“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背浮动于疏密叶之间。”因为有这样的体会,才有了郑板桥“总能从竹子的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尔后把‘眼中之竹’、转化‘胸中之竹’”。

六角亭是园中的又一处风景,不过,我眼中的风景不在亭里而在亭外的那九株牡丹。喜爱牡丹源自于儿时看的那部《镜花缘》小说,掐指算来,已过四十年有余,然而书中关于武则天与牡丹的一段故事始终记忆犹新。

故事说,武则天与太平公主、宫娥上官婉儿残冬赏雪时,突然异想天开,让百花齐放。那时,主管百花的仙子正和麻姑下棋,群花在寻百花仙子不见时,便乱了套,然而,牡丹仙子却不一般,她力主听候洞主命令,绝不能“不候号令,擅自前去”。结果惹怒武则天,下令把上林苑、群芳圃四千株牡丹尽数用炭火炙枯,即便在牡丹开后仍余怒未消,又下令把所有大内牡丹贬往洛阳。

曾经很执着地坚守牡丹花蕾,想亲眼目睹她盛开的渐变,但终因天气一直较冷,加之手头工作紧没能如愿。那一日,天气转暖,心里惦记,中午饭后,便径直往六角亭走去,只见那牡丹已然盛开。九株牡丹中,六株均开白花,朵朵硕大的花蕾,有的似冰,有的若银,有的宛如白玉。这盛开的牡丹,不仅花艳,更有那花香沁人肺腑,惹得只只蜜蜂萦绕花蕊久久不肯离去。另外三株,我不知是不是是“锦袍红”,有的已经盛开,有的仍然抱蕾待放。面对这一朵朵雍容华贵的牡丹,我不禁在心底一遍遍吟诵起李白的那首诗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

瓷中红楼

文/一禾

商场是什么?如果你仅仅以为它是个购物的场所,那么你out了。

当然,购物是商场最基本的功能,除此之外还可以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只不过我在北国商城又悟出了逛商场的一种新境界。商场出售的不仅仅是时尚和商品,有时候,带给你的可能是一次艺术之旅。

在北国商城有一家经营瓷器的店铺,我被一件根据梵高名作《鸢尾花》制成的瓷瓶所吸引。那幽蓝的色彩,卷曲有度的花瓣,线条精致而多变,整个作品充满律动及和谐之美,洋溢着清新的气息。瓷瓶将原作中鸢尾花鲜丽可爱,但又有点忧伤,有点孤独和不安,甚至有一种近乎挣扎的姿态都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因为这件瓷器,我记住了“法蓝瓷”的名字。虽然它的价格像它的作品一样高大上,但丝毫不影响我对它的欣赏。

牡丹是瓷器中的常用造型,法蓝瓷的一款牡丹瓷瓶却与红楼梦中的薛宝钗连在了一起。《红楼梦》第六十三章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众人在怡红院行酒令时,所抽中的象牙花名签上有花、亦写诗的“行酒令花名签”。签上的花与诗被后人认为是曹雪芹暗喻众女子的才情及命运。法蓝瓷向来喜欢从自然元素中汲取灵感,也擅长与艺术大师“擦出”火花。从《红楼梦》中获得的创意,令瓷与文学的跨界展现出动人的篇章。于是,几百年前那些花名签和她们对应的主人幻化成漂亮的花瓶,演绎着各自迷人的现代故事。

薛宝钗抽拿到的酒签,上面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设计师以瓷艺诠释名着中形容薛宝钗“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的女子风华,烧就“瑰宝”瓷瓶;林黛玉抽到的酒签上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设计师以青底色粉芙蓉诠释出林黛玉“湘帘垂地,悄无人声”的诗意生活,是为“青玉”;贾探春的酒签上画着一枝杏花,题着“瑶池仙品”四字,设计师着重表现的是她“敏”字的风貌与才情,遂成“春晓”。《红楼梦》吸引人之处在于其隐藏的密码及其虚实交替的写法,因此瓷瓶也采用了虚实交替的创作设计,瓶上不仅有栩栩如生的牡丹、芙蓉和杏花,瓶身亦浮雕若隐若现的牡丹、芙蓉或杏花线条,道尽书中一句“假作真时真亦假”之奥妙。

月光下的牡丹丛

文/李红都

从没有在月光下亲近过牡丹,若非因了灯会的诱惑,我是断然想不起在晚上观赏牡丹的。

那天,吃罢了晚饭,我披一片星光走进了西苑公园。虽然不知道花灯设在哪里,但循着灯光一路找去,迎新接福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灯、卡通灯便闪着亮、放着七彩的光一个个地映入了我的眼帘。不远处的湖面上,静静地浮着几架彩灯和一只彩船,倒映在水面上随波荡漾着斑斓的光,把漆黑的夜景点缀得如诗如梦。

晚风携着一阵阵牡丹特有的芳香吹了过来,猛然想起,何不就着这彩灯的光亮去欣赏一番月光下的牡丹?

循着香气,很容易便找到了一大片的牡丹。月色如水,洗净了它们白天的张狂和浮躁,在远处彩灯飘渺的映射下,很有那么种慵懒的美丽。阳光下的牡丹雍容华贵,有一种只可远观不可亲近的距离美。而此时,在如水的月色下,牡丹带着洗净铅华后的自然和亲切,带着一点点的困倦,透着不胜娇羞的妩媚,让你不由地生出一种怜香惜玉的情愫。

这片牡丹丛和常见的不一样,它的周围没有栅栏,我忍不住轻轻地走进花丛,花儿在晚风的吹拂下,像坐在沙发上打盹的佳人,左右轻晃着身子,毫不设防地蹭着我的衣角,让我真想亲吻一下它的娇容,却又惟恐惊醒了它的美梦。

轻轻的,我俯下身来嗅起它的香气,那种清凉的馥郁便如丝般的滑进肺里、泌入心脾。这是一种有些湿润的香味,与阳光下牡丹那种招蜂引蝶的浓香大不相同。

静静的,我守着这片牡丹,在朦胧的月光下注视着它们,那份喜悦,那份柔情让我联想起昨夜自己就着帘外映射进来的月光,久久地端详着身边的爱人和孩子酣睡时的情景,多少有那么一点点陌生,却又分明是那样得熟悉和亲切。

很想把这种陌生却又亲切的感觉储蓄入记忆,我轻轻地举起相机、调好光焦,按下了快门。月光下的这一片牡丹便携着清凉的夜色一起走进了我的心里。

秋游狮子山

文/唐钰倩

10月4日,是我满12周岁的快乐日子,也是妈妈的难日。今天,爸爸带着我和妈妈去武定爬狮子山。

狮子山在滇中北部,距昆明88公里,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鲜花四季盛开,终年绿荫蔽日,有滇中绿色明珠之称。主峰海拔2452米,以形似卧状的雄狮而得名。据史料记载,狮子山明朝初年就誉满全滇,游人蜂至。这里自然风光秀甲滇中,佛教文化底蕴深厚,牡丹花冠盖西南,是云南省重点风景名胜区。

我们从昆明出发,9点半便到达了狮子山,一路向上走,路过很多景点,有正续禅寺、别有天、八戒守寺、还有天在上……各景点都有自己的特色,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平平玉湖、狮伏龙潜、牡丹观赏园。

平面玉湖,在狮子山的顶端,像一根骨头。湖水非常清澈,以至可以看到湖底高低错落的石头,像一颗颗蓝宝石镶嵌在大地之上。一阵微风吹过,湖水微波荡漾泛起一朵朵涟漪。湖水和碧蓝的天空相连,已分不出哪里是天,哪里是湖。没有一根水草,没有一片树叶,更重要的是没有一个垃圾袋。湖水里时不时有几条小鱼游过,非常美丽。

狮伏龙潜,这是“狮子”的头,这里有一大面石墙,天然形成了狮子的大眼睛,大鼻子、大嘴巴,还有一条很明显的鬃毛,和它的胡子。看起来就如一头雄壮的狮子,立在云南的武定县。

牡丹观赏园,这个季节没有牡丹花,但我为什么向大家介绍呢?因为虽然没有牡丹,但是这里的周围种了许多菊花,远远望去就像是花的海洋。红的像火、黄的像金、白的像雪、粉的像霞……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鲜美娇媚。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好看极了。微风抚过,菊花不住地向我点头。菊花虽然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月季的娇艳妩媚,没有百合的高贵优雅,但它那迎风斗霜的精神,冰心玉洁的品质,是我最喜爱的。

这天,是我的生日,也是国庆节最快乐的一天,突然我诗性大发,写下了一首诗。

西南边陲一狮吼,闻吼寻迹登山来。绿树成荫如鬃毛,万草千花笑盈盈。碧湖映日水清清,泉水哗哗向东流。山路再苦心欢喜,家庭幸福父母和。

追逐阳光的生灵

文/多瑙河之波

初春的阳光很吝啬,四月的风里裹挟着凛冽。透亮的云彩荡过来,荡过去,随心所欲地挂在Stifans大教堂的顶上。对面咖啡馆里的桌椅挪到了门外,一身制服的奥地利服务生,正挨个把精致美观的坐垫儿铺在草绿色的椅子上。上了年纪的维也纳老人从容坐下,眯着眼儿面朝阳光,守着一杯麦朗奇聊天,读报,晒太阳。一阵强光聚集,掠过,风很淡了。一拨一拨的游人从世界各地赶来,踏着云影在维也纳昔日帝国的宫墙外踱着。角楼下的街头艺人们,陆续展开乐器操作起来。于是,贝多芬走来了,莫扎特执着一旁,肖邦悄然降临……瞬间,街上就熙攘了起来。

这儿的咖啡真好,比卡夫卡那家的味道要浓香些!

是啊,所以我每天情愿绕两条街,也要到这里来的。

园子里的郁金香婷婷玉立,含苞待放了。还是年轻人的活力让人羡慕,几个女孩儿已套上了吊带背心,挤在街心花园的条凳上闲谈;小伙子更夸张,光着背躺在草坪上,迎着直射的光线嬉戏。老女人的大象腿在阳光下青筋暴露,血脉喷张,恰似园子里的一棵树,一双浅口皮鞋被撑得帆船似的,即将炸开。这样的腿,御寒能力一定很强,或者,买不到合适的袜子——反正,欧洲数不清的大象腿,从来都是光着的,紫红光滑,沉重的屁股下摆动着一条轻盈的短裙。

荷兰花市里的各色鲜花被端到了廊下,五颜六色,争奇斗艳。今天是维也纳私家花草展示并出售的日子,就在奥地利皇家宫廷的一处园子里。有Stermark 农民养育的各种豆类种子;下奥洲农民做的果汁,并带来了各种水果种子。有位花农培育的盆景红枫好看极了,个个都像绝色的美人儿。更有欧洲特色花卉,诸如兰花,八角梅,玫瑰,芍药,及许多家庭园林植物等等,应有尽有。

在这里见到了大片的牡丹,真令我惊喜。牡丹是和远方连在一起,和家乡联在一起的花。一株株睡眼惺忪的牡丹花蕾,倏地就勾起了我的思乡之情。我们的洛阳牡丹,曹州牡丹,是何等的瑰丽、雍容、壮观!一看牌子,这是上奥州的一个专业花农移植并培育的各种牡丹,有红、黄,黑、紫、粉,还有红白相间的一种。我选了一株红色的,准备买回家去栽种在大花盆儿里,仿造我家的中式客厅里。估计过不了几天,它便就会怒放。如此,我在维也纳也能嗅到家乡的春色。

可一问那花主,他说:要种在园子里,便于扎根,至少也得种在露天阳台上,封上厚厚的土。

我只得放弃。我家没有花园,阳台也是封着的。牡丹需要的厚厚的泥土和空气,这两样我们都无法满足。看着它们,让人多有不舍。不过,奥地利人的诚实多让人钦佩啊,他不会为了兜售就信口开河地说:随便你,种在哪里都行啊!

收拾收拾春天

文/萧风

我这狼狈的日子,这么悄然地来到了五月份,不得不说时光如梭,来不及我一个回应。幸运的是,我这漫无目的生活节奏,终于能在此刻,收拾心情,静下心,伏案写字。

看着周围的人,短袖短裤;阳光越来越烈,草儿越来越绿,我还以为夏天已经到了,夏天就怎么给人一个措手不及的降临。原来不是,是夏天有心了,给人们一个适应就时段,一个缓冲的机会,因为现在是五月,是春天的最后一个月。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个充满着希望的季节,如此生机盎然的季节,这么能错过对他的描述,对她的思意。

有人说,春天的到来,是春雨的开始,这不禁让我想到是一首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的,春雨,轻轻地、细细地、很温柔,像是一位美少女,带给你甜密的问候,我喜欢春雨,他不像夏雨,那么粗暴,那么野蛮,还会伤人。其实,比起春雨,春风也不逊色,我反而想问,是春雨先来还是春风先到呢,这我就不得而知了,此时要我说,也是说不出来的,因为之前的日子,浑浑噩噩的,所谓的风,所谓的雨,都不曾留意。只能到来年,才能圆这个答案了吧。不过春风该算是春雨的好友,彼此形影不离,不管是哪一方的临近,他们都能感到对方的存在。他们很相似,都很温柔,春风轻拂,如同妈妈的手,妩摸着你,是否会让你感到一丝丝的凉意、轻爽。

春天来了,不仅是春雨和春风,她就像是魔法师,能把冰河点化,让失去灵动的河水,重新“叮咚、叮咚”唱出对春的迎接,对春的感激。小河旁的柳树,弯弯下垂,她想说,水啊,你好不容易复苏,让我洗洗脸好吗。这时,草儿破土而出,似乎被春风叫醒,干枯的荒野,会被换上新装,呈一片绿意,他们彼此都在诉说着对春的眷念。这时,窗外潜入了几声“叽、叽”的声音,原来是鸟儿,我不知道是什么鸟,我没有去探头观察,只是另一种小生灵,在我心田上窜动,那就是——小燕子,小燕子匆匆从南方赶过来,给春道个喜,给春添上一份热闹,他们时而低空滞留,或是低空一掠,想表达对大地的崇敬,给草儿一个深深的吻。他们三五成群,与春风嬉戏,涤荡着欢快的弦律……

春天到了,不只是小燕子、草儿的专属,还有花,怎么能少了这位美丽的姑娘呢,朵朵含苞欲放,大大的脸蛋,像是小女孩可爱的脸,笑起来是那么的触动人心。白色冬季刚过,春天好似不舍,给春留了些白色的花,那就是玉兰花,玉兰花的花朵是白色,其枝节高大,气质不凡,在春天里,神采奕奕。也有“千干万蕊,不叶而花,当其盛时,可称玉树”的诗句赞美她的气质。当然了,其他花也不认输,一齐争艳绽放。众所周知,牡丹也是春天最亮丽的风景线之一,“国色天香”说的就是牡丹,牡丹就是春天的骄傲,赞颂牡丹的诗句很多,我所知“洛阳花甚多种,而独名牡丹曰花”可以得知,其艳丽是多么的凌人,压倒群芳。牡丹有“和平,幸福,富足”的象征,我想,牡丹我独之爱也。

你看,春天有这么多伙伴,像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欢笑着、嬉戏着、欢闹着,我想这才叫做大地回春。

最美四月天

文/山谷悠兰

四月的天气,春光明媚,太阳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很舒服。尤其是那些美丽的花儿,竞相开放,走到哪儿都能闻到花香。本来这样的日子就让人喜欢,尤其是看了民国才女林徽因的那句:“你是最美的四月天”。四月,更在我的心里增加了浪漫的色彩和无与伦比的美,让我更加的迷恋四月天。

四月的风,吹在人身上,很暖和,不像三月,吹在身上感觉真是春寒料峭啊。风儿漫过田野,高山,丘陵,田野上草绿了,花开了,走到野外,到处都是一片绿色和花的海洋。高山也换上了新装,五彩斑斓,更漂亮了。春姑娘把大地描绘成一幅幅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不知归路。

四月的雨,是人们所盼望的:“春雨贵如油”。这时候的农作物和植物都需要雨水,这些精灵们,飘飘洒洒的来到人间,送给人们最珍贵的礼物,正像杜甫所写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田野里的麦子在春雨的滋润下开始疯长起来,一夜之间就变了样。那些杨树柳树不再是一点鹅黄色的嫩芽,已经是一片翠绿了,苹果树,桃树上都结了小小的果子,看起来是那样瘦小,那样可爱。而路边的樱花正是灿烂,满树的花儿,引来无数的蜜蜂和蝴蝶在上面翩翩起舞,站在樱花树下,欣赏着樱花的美,常常忘记了时间。四月的雨,给人们带了了丰收的希望,雨后的花儿更艳,草儿更青,庄稼长得更茂盛。

四月的花儿更美,迎春花和梅花已经隐居,田野里开的正旺的是油菜花,金灿灿的,和绿色麦苗交相辉映。月季花开了,红的黄的白的都有,微风中带来一股清香。郁金香也是蠢蠢欲动,开出了小骨朵儿,看起来是那样弱不禁风,又是那样别致有风味。而我最喜欢的是芍药和牡丹花,也许是小时候,《聊斋》看多了,总认为它们就是仙子,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的神仙,尤其是对牡丹花更有一种特殊的热爱。好多人都说牡丹是大富大贵的象征,而我不这样看,记得读书的时候看过一本书:《镜花缘》,其中就有写牡丹花的,说是在唐朝,牡丹主要生长在开封,唐朝的女皇帝武则天有一天喝醉了酒到御花园去赏花,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之际,百花凋谢,则天趁着酒意,就下了一道圣旨,要求所有的花必须在明日开放。酒醒后,则天也有点后悔,违反时令,如果百花不开,岂不让群臣笑话。第二天,她忐忑不安的去御花园赏花,没想到,百花开放,唯有牡丹还是老样子,则天大怒,把牡丹发配到洛阳,从此洛阳的牡丹名扬天下。看了这个故事,我很敬佩牡丹,它不畏权贵,坚持原则的精神让我佩服。它开出的花也是那样千娇百媚,让我心醉,四月的牡丹花成了我心中最美的花。

四月的草,绿得是滴滴欲翠,柔软的似地毯,躺在上面,软绵绵的,看着天上的云彩,听着远处传来的鸟叫,闻着淡淡的花香,心儿醉了。四月的水,是清亮清亮的,河边的树木,花草倒映在水中,像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四月更是出游的好时候,气候温和,不冷不热,春天的景色随处可见,站到高山之巅,更是美不胜收。

说不完四月的美,道不完四月的好,而最美的四月天在我们的心中。只要我们心中有爱,任何时候都是最美的四月天!

牡丹缘

文/柳蕾2013

去年春天,妻子从基督教堂工地捡回一段牡丹花茎。我将它栽植于新居庭院的花圃中。妻子说这牡丹颇有来历,它也绝对不是平常之物。据说,教堂老院落里原来有两丛牡丹花。一丛是正宗牡丹;另一种是牡丹的亲戚,土名荷包牡丹或者荷包花。两丛花儿的枝叶长得也差不了多少,所不同的只是花蕾的形状。牡丹花自不必说,而荷包花开的时候仅仅吐出一些柔弱的穗状花序,与牡丹的形状大相径庭。所以妻和我并不把它当牡丹花看待。植物的生命力真是惊人地顽强,教堂翻建时,那花儿埋压在地下不见了天日。于是大家都认为那花儿或许早就枯死了。去年春天,教堂工程初竣,堆放的土石清理出去了,那两丛牡丹也得以重见天日。但此时尊贵的花儿已经是状如枯柴,并且连根挖起重新栽植,也不知道它还能不能成活了?

听一位年长者说,这花儿来历很不平凡。那是上世纪的民国初年,由一位瑞典牧师栽植的。计算起来至今也有近百年了吧?几年前老教堂尚在的时候,有一个30多人的瑞典旅行团,专程从大同来到并不起眼的晋北小县,为的是参观他们祖宗留下来的圣殿。瑞典牧师的孙女哈娜女士是一位花白头发,年届六旬的老妪。她在教堂里睹物怀旧,并且和家人在教堂的牡丹花丛前合影。哈娜女士一行离开后不久,这座老教堂就被拆除了,这老牡丹的命运就可想而知。所以当枯柴一样的老牡丹重见天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对它能否成活不抱什么希望了。或许是妻子的善良使然,抑或是女人们爱美的天性。妻子从枯柴一般的老牡丹上掰下一根花茎,它比筷子长不了多少。我栽植的时候也很随意,并不清楚它是高贵的牡丹,或者是低贱的所谓荷包牡丹。这花儿当年就成活了。

到了今年春天,那高不及尺的花苗开始发芽抽苔,紫色的苞芽又分出两个新株。快到“五一节”的时候,主枝顶端开始长出花蕾。这时候在我的心目中,它依然是荷包牡丹。我从来没拿来它当回事。我希望它按照我的想象来生长。它的花蕾由原先的拇指大小,渐渐地膨至酒盅那么大,并且开始长出花瓣状的东西。我对此颇感困惑。

直到有一天,西面邻居中的一位快嘴女人找妻串门,她见状大呼:“快看,这是一棵正真的牡丹!”

直到此时我才恍然大悟。可不是怎的?看它的花蕾样儿离我的思路越来越远。在一刹那之间,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喜出望外。在此后的若干天里,那牡丹的花苞越膨越大,渐露真容。并且是一种非常艳丽的胭脂粉色,果真是那株百年老牡丹花儿的后代!

这天早晨起来,我首先发现花圃里有些异样。仔细一看,才知道原来是牡丹的花蕾开始舒展它的花瓣了。此时的花朵正好处于含苞待放的状态,那种美丽真有点无法名状。对于牡丹,我的见识非常有限。名贵的品种诸如姚黄、魏紫、芙蓉三变之类,那也仅仅只是听说过。古今往来,文人墨客们的笔下,关于牡丹花的故事不胜枚举。昆曲《牡丹亭》中,女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梦梅有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小说《镜花缘》中,描写了女皇武则天怒贬牡丹至洛阳的故事。关于牡丹的典故,我可说知道不少。在日常生活中,牡丹并不是稀奇之物。那些花儿美则美矣,但我却从来未曾拥有过它们。充其量,顶多不过是走马观花之类。比起自己亲手栽植,每天悉心观察呵护,其中的感受就迥然不同。譬如眼前花圃中这株小小的牡丹花儿,我对它观察得细致入微。叶片上纳米级的茸毛,使晨露宛若在荷叶上那样晶莹闪亮;翠绿透紫的叶面和偏青色的叶底形成鲜明的层次感。你看它那依依可人,半遮半掩的样子,可就是迟迟不肯展露出自己的芳容。从清晨一直到上午短短的两三个钟头里,那含苞待放的花儿正在不断地改变着姿态,大概它是要做好了准备,希望将自已最美丽的一面展示到人间罢。

这天早晨,我即使手端饭碗,也从未离开这牡丹花儿一步。通过详细的观察,我发现这牡丹花儿是一种非常通灵性的植物。在和煦阳光的无限关爱之下,这牡丹花儿终于慢慢地展开了花瓣。当太阳稍微偏高时,它俨然就是倚卧于万绿丛中的仙姬佳人,显得温情脉脉,秀色可餐。而到了上午时分,它就象是蓄足了力量似的,那一重重的花瓣依次绽放,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想要目睹花中之王的风采,原来竟是这么不容易。

你看它那粉色的花瓣,根部透着几许紫色和青莲色的霞晕,半透明状的,象思春美人丰满盈盈的香腮。在花苞中间,有一些金色的花蕊探出头来,散发出几许浓淡相宜的香气。当下午太阳西坠时,这怒放的花儿竟然又半掩粉面,花瓣慢慢地闭合,将金黄色的花蕊掩盖起来。正所谓:

正是看花天气,为春一醉。醉来却不带花归,悄不解看花意。试问此花明媚,将花比谁?只应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

——宋词:一落索,蒋园和李朝奉

却原来,前人的感悟和我此时的心情又是何等相似?此刻在我的理解之中,这盛开的牡丹花儿就如同其它的世间生灵一样,有着自已的追求和执着。这也使我加深了一种内心的感悟,正是这高贵的花儿让我找到了性情中人的那种感觉。

在牡丹花儿盛开的短短几天里,我对它真可谓是关怀备至。当午后雷雨来临的时候,我就用塑料袋仔细将它罩好。天朗气清的时候,我又及时将它解放。我自比是冯梦龙小说《灌园叟晚逢仙女》中的秋翁,只可惜没有他那种离奇的际遇。电影《秋翁遇仙记》是我在孩提时代所熟悉的:讲秋翁捡回富家丢弃的老牡丹,悉心培植,花朵繁盛。竟然感动了上界的牡丹仙女。众仙女每天晚上齐聚在牡丹丛前载歌载舞。后来恶少强霸牡丹,遂引出一场离奇的喜剧故事来。这部老电影在提示我:我们人类呵护万物生灵,便会得到报答。更何况,这是高贵的牡丹花儿呢?或许我和这株牡丹花真有那么一点缘份,但我却又远不如秋翁那么来的真诚天然。内心深处的意念之中,还有几多的功利、自私和浮躁。

大约世间美好的事物总归是短暂的,那硕大的牡丹花儿很快就凋谢了。这使我感到十分伤感。嗟叹之余,遂有胸臆表达。怦然之间,灵感迸发。填词《念奴娇,牡丹写意》一首,算是对这一段牡丹情缘的感怀:

一萼红云,群芳醉,花魁真妩媚。秋翁怜尔,捡枯枝,悉心南园土地。来年春雨,鹦鹉巧嘴,抽条占先机。何曾国色?天香亦堪娇美。不惧武后天威,贬谪河洛,仙苞绽金蕊。晨迎朝露群芳会,象牙拍板箫笛吹。怒吐芳菲,只须一霎,惊艳曾记取。难禁攀摘,葬花荷锄黛玉。

窑变

文/王秋珍

陈成的砖雕手艺,方圆百里无人不晓。

自小,他就爱玩泥巴。如今,他把泥巴玩出了全新的花样。陈成拿着泥巴切、勾、削、剔,不多久,一幅栩栩如生的牡丹图就出现在青砖上。牡丹代表富贵,陈成的牡丹砖雕很受人欢迎。

梅小雪是陈成的帮手。

几个月前,她背着画架来小窑素描写生,居然就赖着不走了。

她很勤快,又有悟性,马上成了陈成的得力干将。烧制砖雕,一旦处理不好,就会产生窑变。烧不透,砖雕着色发红;烧过头,砖雕会碎裂。成品烧制完成后要封窑、放水。放水的速度与节奏决定了作品的成败。弄不好,砖雕就会前功尽弃。窑顶炙热难耐,根本不是女孩子待的地方,但梅小雪从来不退却。

陈成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砖雕出了窑,他又开始新一轮的雕刻。那天,梅小雪发现,陈成最拿手的牡丹不见了,一块块青砖胚子上,刻着造型优雅的梅。

梅小雪正入神,突然听到一个声音传来:“梅,我爱你。你可以永远留下来吗?”

她迎接着他窑火一样的目光,心像小鹿一样跳了起来。

她摇摇头,又点点头,跑开了。

就在前几天,父亲在电话里催她:“你去争取一个人放水,让整窑砖雕发生窑变作废。”

“您的女儿和他发生了窑变,但整窑变成了珍品。爸,我爱他。您和他爸的过节,也该翻过去了。”

游洪泽湖湿地

文/晏ル

今天我们自驾去了洪泽湖。

之前对洪泽湖只是有所耳闻,知道泗洪洪泽湖湿地公园位于洪泽湖西畔,是湿地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生态景区,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景区拥有湿地生态芦苇迷宫、湿地博物馆、千荷苑、湿地古今文化展、卡丁车运动场、高尔夫练习场、鱼类展示馆、水上网球场、水上游乐场等60多个景点,景区内还配套有金水山庄、金水宾馆、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2009年11月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

真是耳闻不如一见,我们游览景区后发现景区内湖水浩淼,原野广袤,荷苑飘香,曲桥蜿蜒,芦荡深深,百鸟齐鸣,置身其中,宛如走进一幅原始、自然的旖旎画卷。

这里不光是风景好看,民间流传的故事也很好听:

吕洞宾戏牡丹

俗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号纯阳子,相传为唐京兆人。会昌中,两举进士不第,浪游江湖,随汉钟离权授于丹诀,点度成仙。他曾隐居终南山修行,后云游各地。关于他的传说中,除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还有戏牡丹花仙之说。

相传,吕洞宾云游天下,来到山色奇秀,九峰回环,号称金庭洞天的桐柏山,发现大地抖动,房屋倒塌,九峰欲崩。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穿山甲在作怪。

吕洞宾气恼之下,迅速召集各路山神,共商擒拿穿山甲拯救百姓的大计。众山神纷纷说:“此怪有五千年的道行,炼就了翻山倒海之术,我们敌它不过,望大仙禀告玉帝,速派天兵天将捉拿此怪,拯救百姓,保护山林。”

吕洞宾嘿嘿一笑说:“一个小小的穿山甲作怪,不必惊动天兵天将,我一个人就可以治服它了。”众山神一齐称谢而去。

众山神走后,吕洞宾暗想:“此怪妖术厉害,我怎能降服了它?也是我一时说出大话,如若不把此妖镇住,众山神岂不讥笑于我!这”

吕洞宾正在沉思之际,太白金星对吕洞宾说:“要想降服穿山甲,非用定山神针不可。这神针乃王母娘娘头上一根玉簪,若能借得,便可马到成功。”吕洞宾说:“那怎么能行啊,玉簪本是王母娘娘心爱之物,恐怕谁也借不出来。”太白金星道:“此事并不难。王母娘娘身边有一名贴身侍女--牡丹仙子,她早有思凡之意,你若能打动她的心,此事定能办妥。”

次日,王母娘娘在西天瑶台举行蟠桃盛会,请各路大仙赴宴。吕洞宾和太白金星驾起样云,同赴蟠桃会。

蟠桃会上,琴声悠扬,舞姿翩翩。各路大仙畅怀痛饮。酒过三巡,菜上五道,王母娘娘就命侍女牡丹仙子给各路大仙斟酒。当牡丹仙子给吕洞宾斟酒时,太白金星用胳膊将吕洞宾碰了一下。吕洞宾心知此意,于是趁接酒杯之机,将牡丹仙子的手轻轻地捏了一下,牡丹仙子心一动,不觉脸上一红,低着头退了下去。

过了一会,王母娘娘又命牡丹仙子向大仙赐赠蟠桃。牡丹仙子迟迟疑疑地来到吕洞宾面前。大白金星用脚尖踢踢吕洞宾,吕洞宾就在取蟠桃时,将桃盘重重地往下一按,牡丹仙子手腕一软,羞得面如桃花。她低着头,顺后门向瑶池边急急走去。吕洞宾紧跟而去。

牡丹仙子径直走到瑶池边,两眼凝视着池边开放的牡丹花沉思起来。吕洞宾悄悄地站在牡丹仙子背后,轻声说:“牡丹仙子,你在赏花吗?”

牡丹仙子回头一看,见是吕洞宾,急忙拂袖掩面说:“你,你可知晓仙规?”

吕洞宾嘿嘿一笑,说:“我不但知晓仙规,而且还能看透你的心思。”

牡丹仙子摇了摇头。吕洞宾上前几步说:“你很羡慕人间,是吗?”牡丹仙子又慢慢地低下了头。吕洞宾充满感情地说:“人间真美好啊,到处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我在人间云游各地,见过不少名山大川,风光园林,象苏杭美景,泰山奇峰,蓬箂仙境,曹州牡丹……真是美不胜收,要胜过天堂十倍”

牡丹仙子慢慢地抬起头,轻轻说:“真的吗?”吕洞宾用手一指,说:牡丹仙子,你往那里看,有一对年轻夫妇,他们在欢欢乐乐地耕地撒种。你再往那边看,那是一对情人正在园里赏花。“吕洞宾回头一看,见牡丹仙子还站在那儿呆望着那一对情人,于是说:”牡丹仙子,假如不去享受一番人间的幸福,真是最大的憾事了。“

牡丹仙子有些迟疑地说:要想下凡,谈何容易。仙规如此森严,怎么会如愿以偿呢?吕洞宾微微一笑:牡丹仙子,你果有此意,我愿助一臂之力。”

牡丹仙子脸一红,羞答答地说:是真的吗?“

吕洞宾说:真的。不过,我也要请你帮个忙。”

牡丹仙子说:我能帮你做什么呢?“

”王母娘娘头上的玉簪,借我一用。“

”哎呀,那哪行呀?玉簪是王母娘娘的心爱 之物,谁也借不得。“牡丹仙子为难地说。

吕洞宾上前几步说:”请你往这儿看!“牡丹仙子透过云层,只见桐柏山一带,到处是房倒屋塌,男哭女嚎,一片凄景象。

牡丹仙子急忙闭上眼睛说:”哎呀,百姓真是太可怜了。“

吕洞宾说:”这桐柏山一带,过去山河秀丽,林茂粮丰。只因这穿山甲作怪,才使这里变成如此惨景!我想借王母娘娘玉簪,除掉这兴妖作怪的穿山甲。“

牡丹仙子焦急地说:”我愿帮忙,可是--“

吕洞宾见牡丹仙子答应帮忙,不胜欢喜。他如此这般地嘱咐了一番,又将一只假玉簪交给了牡丹仙子。

次日清晨,王母娘娘沐浴完毕,在让牡丹仙了给她梳头时,牡丹仙子便趁机将玉簪偷换下来。藏在袖内,出来交给了吕洞宾。

吕洞宾带着定山神针,来到桐柏山,很快把那作恶多端的穿山甲擒住了。

吕洞宾惩处了穿山甲之后,就和太白金星一同赶西天瑶台归还定山神针,并请求王母娘娘宽恕牡丹仙子盗玉簪之罪。

王母娘娘得知,又喜又惊又气,虽说为民除害,应该奖,但牡丹仙子常在身边,竟如此目无我的尊严,天规难容!王母娘娘见二位大仙讲情,便说:”看在二位仙人的面上,免牡丹一死,但要赶出西天,降为凡俗!“

就这样,桐柏山人民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牡丹仙子也实现了向往人间的愿望。

后来,人们为了惦念吕洞宾,也把吕洞宾戏牡丹为民除害的事儿作为美谈,直到今天。

李白在沉香亭咏牡丹的故事

盛唐大诗人李白的沉香亭咏牡丹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说的是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在沉香亭观赏牡丹,歌手李龟年领着一班子弟奏乐歌唱。唐玄宗对李龟年说:”赏名花,对艳妃,你们怎么演唱旧词?这样吧,你快召李白来写新词。“李龟年赶到长安大街有名的酒楼寻觅,果然李白正和几个文人畅饮,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当李龟年向他传达圣旨时,他醉眼微睁,半理不睬地睡过去了。

圣旨是误不得的,李龟年只好叫随从把李白拖到马上,到了宫门前,又用几人左扶右持,推到唐玄宗面前。唐玄宗见李白一醉如泥,便叫待臣搀到玉床休息,吩咐端来醒酒汤,杨贵妃叫人用冷水喷面解洒。李白躺在玉床把脚伸向高力士,要他脱靴。高力士无奈,只好憋着一肚子气蹲下来为他脱,忙乱一阵,李白才从醉梦中惊醒。唐玄宗叫他快作诗助兴。李白微微一笑,拿起笔来,不到一炷香工夫,已经写成了《清平调》词三首:

(一)云想衣裳花想客,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把牡丹和杨贵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人,人即花,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帝恩。从结构上看,第一首从空间写,引入月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写,引入楚襄王阳台,汉成帝宫廷。第三首归到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以第一首春风与第三首春风,遥相呼应。

一首第一句,见了云便想起贵妃的霓裳羽衣,见了牡丹花便想起贵妃玉容。下句露华浓,进一步点染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他外娇艳,使花容人面更见精神。下两句想象升腾到王母娘娘住的群玉山、瑶台、月宫等仙人世界,这些景色只有那边才见,实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

第二首指出楚襄王为中神女断肠,那及眼前的绝代佳人。再说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玉貌的杨妃,不须脂粉,全是天然绝色。这儿以压低神女和赵飞燕来抬高杨妃。

第三首一、二句把牡丹、杨妃、玄宗三位融合一体。倾国美人当指杨妃,第三句中”春风“二字即君王之代词。

唐玄宗对此诗很满意,后人编造说,高力士因李白命脱靴,认为受辱,乃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这是不可靠的。

洪泽湖的由来

也不知是哪个朝代,在泗洲城里有一家姓刘的员外,他家的钱多得不得了,可就是没有一个儿子。这个刘员外,全家人心都好,常常接济穷人,做点好事,想积点德,修个大头儿子。

真是人行好事不问前程,刘员外做的好事传到天上玉皇大帝那儿,当时玉皇大帝就叫掌管星宿的张天师,去搭救这个刘员外,显显天灵,赐给他一个儿子。

张天师听了玉皇大帝这么一说,马上查找违反天令的星宿,好推他下凡赐给这刘员外做儿子,可是查来查去,没有一个星宿违反天条的。

张天师犯愁了,那天独自一人借酒解愁,三杯酒下肚,忽见一股水流进门来。他向外望了望,只见水王星笑嘻嘻从水上走来。张天师大声喝道:”不好啦,我快醉啦,快给我送回去啊!“他嘴里喊着还不算,又伸手扭自己的耳朵,你要晓道,张天师的耳朵是不能瞎碰的?他和玉皇大帝一样,沾沾手都有罪,何况他来故意捻耳朵呢?张天师生气地骂道:”好个水王星,你胆大包天!“水王星知道坏事了,被吓得拖着他的神水只往外跑。张天师走出门外,大声喊道:”快站住!“他手一指,水王星被吓的往后一跳,落下了玉天台。来到人间,可他那股神水还没有收回九龙池。张天师一看,事情出来了,心想这神水只有去请水母娘娘。水母娘娘听他的前后一说,便道:”这样看来,水王星有意想去人间,那就将计就计,你就把水王星投给泗州城中的刘员外家吧,这水我送给他。“

刘员外得了个小男孩,简直欢喜得不得了。哪晓得到了第三天,这小孩开门就哭得声连声,谁抱也不行,到了中午还是哭个不停。一家人都呆了,全不知道这小孩得的是什么病。就在这要命的时刻,有几个小孩跑进院对刘员外说:”那边有个要饭的和尚说了,只要员外请他来,孩子就会好了。“刘员外就将那个和尚请了进来,跪下对他说:”请求老法师行好修得长生!“

这和尚拉起员外,摇摇头,没有作声,就跟着来到员外家中,从员外妻子手中接过快要断气的孩子,将自己口中的一口水往这孩子脸上一喷,真灵,小孩不哭了。孩子睁眼望了望天上,那和尚在孩子的耳边又说了几句什么,便将孩子给他母亲说:”往后不再这么哭了。“

见了这种情况,人人称奇,刘员外更不用说,亲自忙起酒席,留和尚吃饭。和尚对员外说:”你赶快造一条比这院子大的船,还要常常到东南的庙门口看看,那个石狮子如果一发红,就要发大水了。刘员外一一答应。和尚说完就走。

你要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个和尚就是天上的张天师,这员外的小孩就是失足下凡的水王星。

刘员外请了很多木匠,三天大船就排好了。船真比他家的院子还大,能容周围十几里的人。一切妥当,老员外天天来到石狮前睡觉,看看石狮眼是怎么红法。

说来也巧,有天夜间,一个屠夫刚杀完猪,手也没洗就跑来赶着上船。到了庙门口,只见石狮前睡一个人,看看是远近有名的好心人刘员外,他便不问三七二十一,放下挑子心里想,刘员外本人都能在这睡,不怕洪水来,我也累了,也就在这儿睡他一夜,明天再说吧。他刚坐下,才觉得手上有血没洗,转过身就朝旁边石狮头上胡乱抹了一会,觉得没什么了,这才睡下来。

第二天一大早,刘员外一看石狮的眼真的红了,就赶紧拉起屠夫向大船上跑去。到了船上,就大声叫道:“石狮子眼红了,大水要来啦。”大家听了这话都跑上船来,而这屠夫好不在乎地却下了船,他心里话哪是什么石狮眼红,真可笑。

哪晓道,等到太阳偏西,从西边走来一个挑着水桶的老太婆,一边走一边喊:“卖水哟,卖水哟!”喊着就往大船走来。人们心想:“今天这人怎么的,要发大水,他还来卖水,真是的……”

人们正想着,望着,偏偏从北边走过一个骑着小毛驴的老头子,老远就大声喊道:“卖水的站住啊!”老头走到跟前说:“能让我的驴喝点水吗?”这妇人好大一会才说:“也好吧。”于是这老头把驴拉过来,在一只桶里喝了起来,驴喝到桶底,驴就不喝了,这妇人将两桶底的浑泥汁子一倒,顿时几十丈高的水头向大船这边迎了过来。

这妇人就是天上的水母娘娘,那老头就是张果老,那小毛驴就是他的小神驴。

原来张天师先叫水母娘娘把水王星常使用的水都送下去,后来一想,这水不是太多了吗?淹着人多了,又不成了坏事吗?这怎么办呢?只有叫张果老拉着他的小毛驴到地上迎头喝了,可就这点点的桶底泥汁子就冲了这么大的洪泽湖,如果不让神驴喝了,那不知道能冲出什么样呢!

芦苇迷宫的由来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名党还都南京,国共两党准备在战后共商国家大事,但蒋介石居心叵测,一心想消灭共产党,于是走上了内战的道路。1946年,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准备大举进攻苏北地区的新四军主力部队,为大规模内战扫平障碍。我党接到消息后便把10万余人的新四军主力北撤到今天的山东境内,留下了两百余人的地方部队撤进湖区深处,依托洪泽湖的芦苇荡继续坚持斗争。由于湖区芦苇杂草从生、沼泽淤泥众多,国民党重型装甲部队无法前进,这两百余人依托芦苇荡的天然优势,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并打起了游击战。

有一天,国民党派了一支千余人的先遣部队,乘坐快艇进入湖区围剿。在事先得到消息后,我军百余人分头行事,在芦苇荡中布下了大量的水草与渔网。当国民党的先遣部队进入芦苇荡后,由于河道狭窄,不得不分头行动,当进入芦荡深处的时候,汽艇纷纷被事先设置的水草和渔网绊住,动弹不得,最后全部被我军歼灭,这场战役鼓舞了我军士气的同时也狠狠地打击了嚣张的敌人。敌人再也不敢轻易深入湖区,而是在湖边驻扎了下来。当时正值寒冬,芦苇荡里缺衣少粮,游击队员们渴了就喝这里的湖水、饿了就吃这里的莲藕、野鸭和各种水鸟,冷了就编制芦苇做帐篷,用芦花做被子驱寒,游击队员们在芦苇荡里整整坚持了58天。直到1947年新年过后,以饶子健为首的华北野战军打回洪泽湖粉碎了国民党在湖区的围剿,游击队 员才撤出芦苇荡,与新四军主力会合。

为了纪念这段可歌可泣的斗争事迹,让后人永远记住当年的艰苦岁月,忆苦思甜,泗洪县委县政府在湿地建立之初即2009年投巨资依托这里天然的芦苇荡,恢复了当年游击队伍斗争的场景,建成芦苇迷宫供游客观光缅怀。每当暑假来临,这里也成了孩子的天堂,他们在游玩的同时也可以学到当年游击队员斗争的英雄事迹,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

吃花

文/刘凤侠

生长在乡野的人,尤其是年龄稍长的人,大多都有过吃花的记忆。

春天,槐花飘香,榆钱飞舞,诗意盎然的季节,却正是青黄不接之时,母亲总会挑选一些最新鲜、最饱满、最养眼的花朵,回家清洗干净,掺上一些玉米面,上笼屉蒸。

槐花白里透着淡绿,一串串,榆钱则一瓣瓣碧绿的圆,好看的花,却未必好吃,掺了花朵的发糕,有一种花粉的甜香,甜得让人腻歪,甜得让人反胃。那时候我就曾留下经典的名言:等我有钱了,再也不吃这东西。

多年之后,言犹在耳,路过槐花榆钱的花信之期,仍然会遥遥的怀想母亲亲手做的花糕,那是记忆里不能也不肯舍弃的痛和伤,花糕再难吃,可是它毕竟慰藉和温暖过我的寒冷的胃。

花朵入菜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油炸野牡丹,不知道有人吃过没?牡丹是花中之王,国色天香,油炸牡丹,实在有点说不过去,有暴殄天物的感觉,哪怕是野牡丹。唐人李正封的诗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来形容牡丹,实不为过。只是美食家们偏说,油炸野牡丹是绿色保健食品,鲜花穿肠过,留下香如故。

朋友家里种有多棵昙花树,每年八九月间,昙花开得沁人心脾。昙花羹也是一种美味,昙花属仙人掌科,花朵呈白色漏斗状,有异香。有心人会等昙花一现之后,摘下来煮汤,烫汁是奶白色的。据说昙花羹的鲜香和昙花的花期一样有风骨,千年等待,稍纵即逝。

和野牡丹、昙花相比,桂花入菜做各种食品辅助配料就常见的多。仲秋八月,桂花开得正盛,天气好的时候,采摘新鲜的桂花晒干,做桂花糕,桂花饮,桂花酿,不用说桂花的香气,单是桂花的颜色,那种金黄,就已是香熏欲醉。

桂花还一个名字叫木樨,花朵细碎,香味馥郁,采摘的人必定被熏染的满袖馨香,南宋杨万里有诗: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吃菊只怕大数人都有过,而且最常见的吃法就是当茶饮。那一年,路过杭州,经不住诱惑,去了杭白菊的故乡,时值秋天,满眼望去,到处都是白瓣黄蕊的小朵菊花,有的尚在绽放,有的已被采摘下来蒸熟晒干,风干成一缕香魂。

菊只怕是花中最俱傲骨的了,经风霜雨露之后,变得愈发甘甜。午后的熏风里,冲一杯菊花饮,看杯中起起落落的菊花,捧一本喜爱已久的闲书,人生最惬意的事,莫过如此。

雪花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跟花是不搭界的,但是我却固执的把它当花朵的一种。吃雪花的傻事是做过的,小时候,下雪天,站在庭院的中间,伸手接一朵雪花,放进嘴里,回味时只有星星点点的甜。

吃雪花,当然是童年的顽劣之作,而《红缕梦》里妙玉的吃雪,却是别有一番意境和讲究的。下雪天,收了梅花上的雪,装进鬼脸青的花翁,埋在地下,五年后才取出来煮茶饮。且不论这种吃雪是对她后来身世的隐喻,也不论茶与禅的玄机,这种吃雪花的境界,我辈只有望花兴叹的份。

吃花是一件诗意盎然的事,吃花文化也有无穷的奥妙和魅力。屈原名句:朝乌金木兰之坠露兮,夕餐残菊之落英。说明吃花这件事古已有之。吃花,是味蕾上盛开一场花朵的盛宴。

妖艳于外,清净于心

文/澌涵毓

牡丹花开了,那是去年赶集时在集市上,我偶然遇见的盆栽牡丹。在我小小的卧室内,总喜欢摆置一些盆栽观赏,不过一直以来没有碰到心仪的牡丹花。还记得当时卖花的老大爷讲述了许多,说盆栽牡丹成活率很低,再三叮嘱生长期间一定要经常松土,盆内一定不能积水,以免烂根落叶,想必也是一个惜花之人。当清风吹过,整个小屋流着牡丹花香,内心总是美滋滋的,目光沉落在盛开的牡丹花瓣中,傻傻地发笑。有时一呆就是一个多小时,甚至更久。有时候,看到窗前这朵落寞的粉红牡丹,总会莫名地落泪。

周末闲暇时分,总喜欢手里拿个小勺子在园子里一瓢瓢细心地浇着水。粉红的牡丹花,在阳光下晶莹剔透,闪烁着莹莹的光泽。美,当暗淡的瞳孔在无心中触碰到它时,我只能这样概括。无论你是怎样的心情,总会不由自主地沉醉,同时感到眼前一亮,瞳孔闪动出的光足以晴朗阴霾凄冷的心空。

它以妖冶的姿态尽情地展示着与生俱来的美艳,似乎所有的哀愁在绽放的那一瞬间都悄然散去。有人说,我更像是亦静亦纯的塘中睡莲。在独属于自己的一片微波中静谧地沉思,似乎与这牡丹有些格格不入。但是人总是很奇怪,在不同的个性和气质里才真正懂得欣赏—一种超越了偏见的透彻。在自由随意的接触中,心一点点靠近,一点点交融。

或许沉湎于自己的古典情怀太久了,固执地守着自己所谓的“清净“,在轻纱遮掩里始终走不出在自己的小小世界,有时候总感觉不合时宜,比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慢一拍。当第一次触碰到那一点都不内敛的时尚美时,那个“小山重叠金明天,鬓云欲度香腮雪”的女子仿佛从花中走出,“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惟妙惟肖地刻画出艳丽的面妆与华丽的服饰衬托下女子雍容的神态。自己一度拒绝的奢华之美此刻是那么地契合那个时代的气质,一刹那填充自己的单一的色调。当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在静谧中交融,更有一种味在咸酸之外、声在宫商之外的境界。

静静地欣赏牡丹不同的美,它妖艳的美丽在某一瞬间带给了我莫名的震撼,同时这样的品质又是那么诱人。在牡丹的娇艳里,在牡丹的芬芳里,我不喧哗的浮躁心境在目光的沉落的一瞬间寻找到了更深的清净,这是自己寻觅许久却未曾真切感受到的感觉。在它张扬的恣意里我仿佛读懂了它深藏的静谧心思。安然散发点滴的暗香。沉醉其间,宛若短笛里轻轻流出清静的流水,极柔,极完美,多么像看到《簪花仕女图》的第一印象,云髻、金簪、长裙、纱衣、体态在朴实的笔端勾勒出雍容的气度。艳丽的色彩依然无法隐藏她们素雅清净的心,悠然自得的闲散漫让我们分明感受到一股清新之气。蝴蝶、丹顶鹤、玲珑石等有形的载体在一丝不苟的笔法里将雍容华贵外表下洁净的人格外在化。

千年之后,一切浮华随时光剥落。当我们在简洁而遒劲的长线条里解读,浓丽丰肥的风姿神韵已凝成一种文化。透过历史的烟云,繁华落尽,唯有牡丹花开依旧,于从容与淡定之中吟咏着“妖艳于外,清净于心”的诗性智慧。

美,在心田绽放

文/清韵

春日,是一浪接着一浪的花事饕餮盛宴。逗惹得友人和我似辛勤觅香的蜜蜂,不顾几百里舟车的劳顿,奔赴羲皇故里,只为品览秦州牡丹仙子的卓绝风姿。

牡丹,“不与百花争报春,春深时节始登陆”,在有关文化、绘画、刺绣等丰富作品里屡见不鲜,但对真容,我还停留在小城白玉盘般单一色泽的浅薄认知中。友人说秦州豹子沟的牡丹开得千娇百媚,几乎可与名扬四海的洛阳牡丹相媲美,但车窗外骤来的狂风雨点,还是吹淋得准备拥美的一颗心,起了丝担忧的褶皱。

翌日的天,好像特别眷顾我们,澄澈透蓝,太阳老早就笑吟吟的。挤在前往南山附近植物园的人群中,友人和我不得不放慢脚步,一会功夫脊背就已出汗。清风颇懂人意,徐徐拂过,石子路旁高大的植被频频颌首,油亮的叶子轻歌曼舞,青山依依,碧水潺潺,脚下顿时轻盈起来。一股芬芳,隐约在人群中翩然流转,折过一弯又一弯,牡丹园不出所料就撞进了眼眸。

袅袅升腾的香气,轻轻柔柔地直钻鼻孔,望不尽的姹紫嫣红顷刻铺满了心田。孕育无限生机的园子,据说足有八十多亩,犹如连绵起伏的五彩锦缎,更是巨型的秀场T台,四十余品种的牡丹花,宛若一个个妆容各异的娉婷女子,从唐诗宋词里款款走来,面对蜿蜒人流,盈盈巧笑,顾盼生辉。记不住她们胸牌上的名字,唯觉眼前霞衣飘飘,耳边赞声连连。恣意怒放的花儿绚丽灿烂,因昨日雨水的滋润更显雍容华贵。叶子上、花蕊中久久滞留的雨珠,在骄阳下晶莹剔透,就像挂在美人腮帮的滴滴泪珠,可谓“美人落泪犹见怜”,怎不令嗜花者怦然心动。

总有一些按捺不住性情的花朵,冷不丁就从防护栏里探出头来,好奇打量着各色衣袂的来访者。有文静地依偎在绿叶上的,有俏皮的在叶间捉迷藏的,更有高傲的亭亭玉立的……撩拨得花间移步的大人小孩,或蹲或站,或拍或评,尽力与牡丹亲密接触,如同沉醉其中的蜂蝶,殊不知在沁蓝的天幕下,又添了道绝伦的景致。

听说牡丹有一个特点,不是百花齐放,而是列队般一个接着一个的开。虽不知真假,但在这挨挨挤挤的花丛中,的确还有一部分正羞涩地鼓着苞,比起周围的仪态万千,倒独具韵味,忽而就想起这花原是有骨气的。传说中,国色天香的牡丹,拒绝在武后降旨规定的日子绽放,被贬烧身,不料却开得更是红若烟云,蔚为壮观。这种不畏权势的坚强品格,古往今来被不少人笔下吟诵。牡丹的仙姿佚貌,代表一种大格局的美,高贵似与生俱来,却没有养尊处优的习性。她既能荣登大殿厅堂,也能扎根乡野僻壤,恰如一个人真正的精致,并非是外表的包装和凛然的距离感,而是即便处于狼狈环境下,也能保持生活仪式感的心情和体面的精神。或许如此,牡丹才被赋予了多种文化元素,“百花之首”、“花中之王”等赞誉确属实至名归。

园中的片片落红,依然散发着摄心之魅。这种从容淡定的气度,对人而言,又何尝不是生命中最大的幸福。俗世喧闹,纷纷扰扰,努力持份良善在心田上种花修篱,相信生活最终回馈的,定是某种美好。

绕着牡丹园转了一圈又一圈,友人和我仍不舍离去,相同的想法竟同时出口,不由大笑。二十多年的友谊之花在心中长久绽放,香气幽幽,堪比眼前的牡丹。情谊是一种永恒的春色,于友人,于我,弥足珍贵。

岩花含笑足勾留

文/陈频

在女儿女婿的搀扶下,老两口步步为营,五步一歇,两步一站,总算走到了谷底,抬头仰望时,老伴意味深长地说:“443级台阶走下来,才知道给台阶下,也不容易。”大家都笑了,这是一种“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笑声。

所谓的谷底,就是银屏山的脚下。

不算太高的银屏山,因为在谷底里仰望,却是另一番景象。陡峭的山体,如同刀削斧剁一般,直直的,平平的,恰若一面硕大无比的屏风,这大约是人们称之为银屏山的依据吧?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山腰上,竟然孤零零地生长着一株牡丹。

持望远镜看花,如在眼前。不大的植株,与寻常百姓家栽种的牡丹,并无二致。蓬蓬勃勃的一丛,就立足在悬崖石缝之中;能够看得到的花儿,开得端庄,开得自若,清瘦,方显傲骨,冷艳,更见矜持。一朵朵白色的花儿,粉皑皑,白生生,不搀半点杂色,在翠绿的叶子衬托下,越发地显得妩媚、可人。注视良久,不禁感叹:此花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见!

看花的人群,已经汇成了一片花海。红男绿女,童稚翁妪,无一例外地驻足仰视,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一千古奇花。偌大的山,这么小的花,我知道他们不会看得十分清楚。但是,可以料想,此时他们心中的花儿,已经怒放。看着他们专注的表情,看着他们会心的笑脸,不禁脱口呤道:“一花引得万众来,只缘奇花绝壁开;何必追根谁家种?奇花定是奇人栽!”

导游告诉我们,这株牡丹花龄已达一千三百余年,所以被称作中国野生牡丹的鼻祖。神奇的是,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不改英姿,不变容颜,年年于谷雨前开放,极少中断。更神奇是,花开多少,竟可以预兆当年的年景:两三朵,天气干旱;四朵则万事如意;五朵会五谷丰登;六朵则六六大顺。今年花事最盛,一下子开了一十八朵,莫非是“要发”的象征?

我怔怔地看着身边的勒石:“学书学剑未封侯,欲觅仙人作浪游。野鹅倦飞为伴侣,岩花含笑足勾留。饶他世态云千变,淡我尘心茶半瓯。此时南巢招隐地,劳劳谁见一官休。”据说这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来此游历时留下的诗作。我轻声地呤咏着诗句,体味着诗情,再看眼前的繁花人流,与欧阳公的心情大相径庭!

无意再去浏览牡丹花下的仙人洞,此时此境,我不亦成了仙人乎么?

爱牡丹花的父亲

文/丁朝晖

父亲一生喜欢种花养草,但是在他种植的众多名花中最爱牡丹花。

家中门前种有4株牡丹,是父亲4年前从朋友处移植过来的。可能是应了诗人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之语,这4株牡丹落地即生根,而且枝繁叶茂,花香怡人。

每年4月牡丹花开时,酷爱牡丹花的父亲,每天早出晚归,为众多赏花客中的“超级粉丝”。父亲退休前是生产系统的“老机关”,每天埋头生产协调,与种花养草没有任何联系。2006年父亲退休后,应朋友所邀,在小区当上了“绿化部部长”。在小区种植的诸多鲜花中,父亲最喜欢的还是牡丹花。刚开始由于技术原因,新移植到小区的牡丹花培育屡屡失败,父亲为此情绪很是失落,常常唉声叹气,声称再也不种牡丹了。

2010年开春,我从花卉市场买回几株牡丹想安慰父亲。那几株牡丹都是一尺多高,芽尖殷红似血,叶子碧绿似玉,让人观之爱不释手。父亲抽了几根烟,没有说话,却小心翼翼地把牡丹栽在小区的花房里。从那以后,父亲工作之余天天抽时间侍弄那几株牡丹。他还让我从网上查阅了牡丹的生长习性,悉心地呵护着那几株“宝贝疙瘩儿”。

当年,父亲精心培育牡丹,在那一蓬蓬碧绿的叶子上争先恐后地长了二十几个绿色的花苞。“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一夜之间诸花齐放,花开富贵,满园飘香。这时,父亲“献宝”似的不停地打电话,邀请老家的亲朋来参观“宝贝”,因为承诺管吃管住,让一家人忙得身心疲惫,独父亲高兴得一天到晚合不拢嘴。

经过父亲的精心栽培,每到芳菲4月,家门口的小院里俨然成了一个小型牡丹园:盛开的牡丹花千姿百态,各自吐着芳香,一朵朵姿色各异的牡丹花竞相绽放在枝头,黄澄澄的似金,红艳艳的似火,乌亮亮的似墨……清风徐来,牡丹花随风摇曳,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充溢着小院子,花香引来了一群群蜜蜂和一只只花蝴蝶,让其在花丛中流连忘返。

小区的邻居也到我家赏牡丹,大家都对父亲养的牡丹花赞不绝口。父亲看着那一朵朵色彩缤纷、风姿绰约的牡丹花常常不由自主地笑起来,不厌其烦地讲解着牡丹的种植诀窍和生活习性,俨然就是一个资深讲解员。

春天又来了,我默默地看着即将盛开的牡丹,想起了已经离我而去的父亲,一种别样的情愫涌上心头,思绪在花间飞扬……

菏泽古郡赏牡丹

文/翟利军

如果能把“富贵”和“平凡”这两种极不对等的生活状态和谐有致地交融,怕要数山东西南角的菏泽。这个三省交界的地域曾因所处运河两岸而一度繁华,历来民间广种的牡丹就是个明证,都说:“曹州牡丹甲天下。”曹州,就是菏泽的古称。

菏泽是曾经的江北水乡,在古代,这里是济水汇集而成的大湖泽。清朝雍正年间,曹州去州升府时,雍正皇帝因此赐名菏泽府。《水浒传》里的梁山泊就在这里,至今仍有梁山县,是对古代大水泽的一个有力佐证。还有郓城县,大家更是妇孺皆知,“及时雨”宋江就在那里名扬天下。

与鲁菜大系有所不同,菏泽流传下来的多是特色小吃,比如:曹州烧饼、菏泽水煎包、单县羊肉汤等等无不浸透着浓郁的市井气息。平凡的市井万象、普通的芸芸众生,与想像中菏泽的中华牡丹之乡、雍容华贵之地有些落差。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着名的《赏牡丹》诗:“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一首七绝就将牡丹的风华绝代通过芍药、荷花反衬出来。诗人没有用浓妆艳彩去描述牡丹,而是拿芍药的娇艳却缺少格调、荷花的清净却缺少热情,以及牡丹花开后让整个京城的人们动容的特点来映衬牡丹的华美。

相传武则天冬天酒醉令百花开放,唯有牡丹仙子没有及时赶到而不曾开花,女皇一怒将牡丹尽数发配洛阳。本人觉得,这个传说是中国经济文化中心渐渐东移,导致牡丹花事跟着东进,洛阳在之后必然兴盛的一个前兆。到了宋朝,洛阳的牡丹花事几近鼎盛,那些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们更是不吝笔墨地将牡丹花刻画得传神动人,每年花期都是一次官民同乐的重大盛会。欧阳修说:“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他还写过一首吟咏白牡丹的绝句:“蟾精雪魄孕云荄,春入香腴一夜开。宿露枝头藏玉块,晴风庭面揭银杯。”更是将白牡丹惊艳传世的美丽刻画入微。金兵攻入开封,北宋结束,洛阳牡丹跟着这个城池也就此渐渐淡去,散落民间。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妖万态破朝霞。”中华牡丹生生不息,宋朝以后山东菏泽力擎国花大旗,不但将唐宋牡丹传承,更在民间广泛种植,在花株、花朵、品种上发扬光大。唐宋时以官方巨贾为主的牡丹花市在菏泽民间坊间叠放异彩,菏泽牡丹就此独步华夏五百年。

如今菏泽牡丹栽种面积遥遥领先洛阳和亳州等牡丹观赏胜地,也让广大花农发家致富。从观赏景点来看,洛阳牡丹以数个大型官办公园为载体,突出牡丹花株的数量和品种,间以殷实的历史文化做底蕴铺垫,尽显牡丹国花的华美富贵。菏泽牡丹则以官民结合、以民间为主的花市特色占尽浓浓市井风。菏泽牡丹三园中以曹州牡丹园最大、花的品种最多,是菏泽观赏牡丹的主要所在。其他两园系民间管理,古今园突出明朝洪武年间王梨庄王氏先人王猛在其庭园广种牡丹,引领民间牡丹栽培。百花园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工部尚书何应瑞个人花园基础上修建,改革开放后百花园大量栽种名贵牡丹,塑造精品,花龄四百年的牡丹王是百花园的镇园之宝。牡丹王“玉翠荷花”花朵粉白,花型宛若出水荷花,婷婷袅袅,清香四溢,让人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与洛阳遥相赏花不同的是,菏泽几个牡丹园内,或者是街边、道旁不时有女性花农售卖从自家地里采摘的新鲜牡丹花朵,现场牵接在新绿的柳枝上,一副牡丹花冠即刻做成。花朵红白紫黑搭配,戴在女士们的秀发上,雍容华美、芳香袭人,让人恍然领略唐代簪花仕女的至美。

旧时王谢堂前蕾,落入百姓头上花。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