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故事

2023年01月01日经典文章

女儿的故事(精选22篇)

礼物

文/李健恒

我正在商场柜台前给妈妈和婆婆精心挑选妇女节的礼物,女儿跑过来碰了我一下,然后对她爸爸说起了悄悄话。我想,她一定在和她爸爸商量给我买节日礼物的事,便偷着乐了。

妇女节当天,我期待着女儿给我送礼物,谁知女儿放学回来后,眨巴着大眼睛问我:“妈妈,你会像敬老院里面的老人那样老去吗?”“会啊,几十年后,我就和她们一样,老得走不动了,需要住敬老院。”“妈妈,我不会让你和爸爸住敬老院的,那里的老人太孤独了。今天我们去看望她们,还给老奶奶们送了节日礼物呢!”

原来,她们学校组织学生给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节日礼物,女儿报名参加并用自己攒的零花钱买了五双袜子,送给五位老奶奶。说到那些老人没有亲人在身边时,女儿眼里有泪珠闪动:“妈妈,我明年还想去给她们送礼物。”我使劲点了点头。

女儿说,那天在商场,她背着我,跟她爸爸商量给敬老院老人买礼物的事儿,是怕我吃醋。我一把搂过女儿,激动地说:“乖女儿,我怎么能吃醋呢?即使你不送妈妈礼物,上天也已经给了妈妈最好的礼物,你的爱心和孝心就是妈妈最称心的礼物啊!”

我的宝贝女儿

文/王加月

当医生告诉我,我老婆生了个女孩时,我的心凉了半截,初为人父的兴奋一下子消减了许多。在农村长大的我一直认为,只有男孩才能传宗接代、光宗耀祖。

女儿一天天长大,如今已经七岁了,然而,我们之间的父女感情极为平常,我也很少抽出时间来陪陪女儿,老婆时常提醒我:再这样下去,女儿总有一天会疏远你的。

国庆黄金周,单位放了长假,我想趁此机会修改以前写的文章。刚打开电脑,女儿跑来了,抢过鼠标嚷着要玩游戏。“小孩子不能玩游戏,将来会影响学习的。”我苦口婆心地教导女儿,但她一句也听不进去。没办法,我只好找了个“红心大战”的简单游戏,耐着性子教她如何发牌。

女儿悟性很高,很快就学会了游戏。她还不让我站在她旁边,她说这样她才能安心游戏。我不情愿地去卧室开电视,一个个幽默滑稽的小品令我捧腹大笑。

时间过得真快,老婆叫吃午饭了,我这才想起女儿霸占着我的电脑。轻轻地推开书房虚掩的门,电脑屏幕正处在屏保状态,女儿在一旁埋头画着什么,没发觉我的到来。我动动鼠标,“红心大战”怎么还在第一局?我干咳了两声,女儿抬起头笑着问我:“爸爸,电视好看吗?”我没有回答她的问题,生气地问:“怎么不玩游戏了?”女儿指指手中的画说:“我在画画,没时间。”“没时间?为什么还要霸占我的电脑?”我大呼小叫。

沉默了许久,女儿竟然流下了委屈的泪水,怯怯地说:“我只是想让您休息休息,妈妈说,您白天忙上班,晚上忙写稿,太辛苦了……”我将女儿揽入怀中强笑说:“宝贝女儿,爸爸错怪你了,还不赶快把你的画让爸爸欣赏。”女儿破涕为笑,指着图画滔滔不绝地说:“您看,这是一艘宇宙飞船,前面开船的是爸爸,后面坐着我和妈妈,我们一家三口去遨游太空……”

咦?宇宙飞船里怎么会有几个白色的长方形盒子?我疑惑地问女儿,女儿乐开了怀:“那是达克宁,我怕去太空买不到。别忘了,您有脚气。”我一阵感动。

晚上,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老婆打趣地问我:“是不是又在想生二胎的事?”我摇摇头:“有这么个好女儿,我已经很满足了。”

8岁女儿当大厨

文/薛贵芳

晚上下班回家,天已经黑了。因为惦记着要为家人做饭,我加快了脚步。

还没进屋,我惊奇地发现厨房灯亮着,便暗自高兴,心想一定是这段时间外出工作的老公,今天提前回来做饭了。

刚进家门,我就闻到炒鸡蛋的煳味儿,心里埋怨老公做饭不用心。走进厨房,我才发现8岁的女儿正在手忙脚乱地把刚炒好的鸡蛋盛进盘子里。

见我回来,她边向锅里倒油边说:“妈妈,你等一会儿,我再炒一个菠菜胡萝卜和青菜,咱们就可以吃饭了。”

我看到女儿把切好的胡萝卜片和菠菜放在一个盆子里,又洗了两棵青菜,等油锅热后放入切好的胡萝卜和菠菜。菠菜早熟了,胡萝卜还夹生,菜起锅时,她才想起忘记放盐和调料了。在手忙脚乱中,她又把青菜倒入油锅。当我把粥做好时,她已炒好了三个菜。

女儿做好菜,又要去盛饭。我禁不住抱着她,在她的小脸上亲了一口:“妈妈爱你,你真棒!”

吃着女儿做的炒煳鸡蛋、夹生的胡萝卜、盐放多了的青菜,我心里分外甘甜,十分幸福。女儿长大懂事了,以后我不用为回家晚担心了,因为家里有了一个“大厨”。

我不会再要求你“乖”了

文/叶雷

“乖,上课认真听讲……”摸着7岁女儿的头,可我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她打断,“不乖又怎么样?”我举起手,还没张口,丫头接着说了句“小心你的屁股”,一溜烟跑了。难道这么小就进入了叛逆期?

一句“乖,听话”,女儿偎依着我的腿,我抚摸着女儿的头,有时候她还会回应“凌凌乖,乖凌凌”,曾经是多么温馨啊。我当然知道,女儿的“乖”不是天然形成的。

那时还很小,她大约3岁不到,我们坐公交车回家。她的小手把玩着前排阿姨的头发,我收回她的小手,说“乖,要有礼貌”。过了一会,她的小手又伸了出去,前排阿姨回头笑了一笑。我再次收回她的小手,说“再不听话,就打手了”。安静没一会,她的小手又伸了出去,可能是用力过大扯痛了前排的阿姨,前排阿姨回头瞪了我们一眼。我狠狠地打了她小手几巴掌,她哇哇地哭,我继续数落教训她,直到到站下车。

一切都在“乖”中按部就班,时间转眼到了她小学一年级。大约是11月的一天,女儿突然对我说“我讨厌XXX,我想打他”。我问为什么,她说同桌总是弄她的东西、甚至打她。我怕她们打架,特意联络了XXX的家长。可连续几天,女儿回来都依然提起XXX,我给她说“乖,听话,他惹你,你就告诉老师”,我也悄悄给班主任老师发了消息,班主任还找了XXX的家长。

一连几天女儿没再提起XXX,我以为是老师有办法。“XXX这几天怎么样?”“还好!”“你们换座位了?”“没有啊!”“是老师管住他了?”女儿突然郑重其事地说:“爸爸,我告诉你,但你不能打我。”我说“好”,原来是XXX惹她的时候,她大声吼他,吼的全班都安静了;他打她,她狠狠地用语文书砸了他。所以,他不敢了,怕她了。

我没有批评她,因为我想起了“反抗是对压迫最强的威慑”。我也反思了“乖”的家教。乖和听话,实质上是同一的重复,只不过是为了强调。乖的好处,不过是摸摸头,再多就是一颗对牙齿并无益处的糖。不乖的后果,就是“小心你的屁股”。

可是,“小心你的屁股”,是建立在我的手比她大、我跑得比她快的基础上。她现在已经充分知道“不乖”的后果了,对“小心你的屁股”已经不怕了。如果她再大一点,有足够反抗能力了,或者敢于负气“离家出走”了,我的“乖,听话”还有什么用呢?

女儿,是爸爸错了,爸爸只是天然觉得要管你、要教育你,因为你是我的孩子,而压根就没想到过你虽然很小,但自由意志也需要尊重,自由意志也需要培养,因为你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有选择的权利,我有引导你的义务,但我没有强迫你的权力,你也没有必须服从我的义务。

爸爸不会再要求你“乖”,不会再强求你“听话”。你听从你的内心吧,你需要自由意志,因为我希望你做一个快乐的人。眼前的苟且,是你需要权衡的;诗和远方,是希望你能看到的。乖,不乖;有时候乖,有时候不乖,得由你自己选择和决定了。你乖也好,不乖也罢,你是我女儿,我是你爸爸,这是不变的。

养蚕琐忆

文/牛学军

天气暖和了,养蚕的季节也就到了。

“小蚕快出来了吧?”我不记得这是去年蚕蛾产卵后女儿的第几次询问了。但这次我的回答显然让她兴奋异常:“就这几天了吧,桑树发芽长叶,小蚕有吃的了,就该爬出来了。”女儿喜欢养蚕,这点随我。

我是从小学三年级时开始养蚕的。当时一位同学养蚕太多,照顾不过来,于是分给我们几个一些。大家都欢天喜地捧回家,小心地找盒子,给小蚕安了家。给蚕安家这事好解决,但给蚕找吃的就比较麻烦了。我们村周围绝少桑树,离我们村二十几里之外的伊河堤岸上,却有不少野生桑树。去那里不仅可以采桑叶,还经常能抓到能吐彩色蚕丝、爬动迅捷的野蚕。所以尽管路途遥远,年幼的我们为了养活心爱的小蚕,三五结伴,步行去采桑叶。养蚕的时节,伊河两岸垂柳依依,风景怡人,采桑叶倒也是一次愉快的踏青之旅。

距离太远,做不到天天去,只能一次采回一大袋子放在阴凉处——冰箱这样的电器,当时别说没见过,是想都想不出来的——每日取出一些喂蚕。有伙伴说:何不移栽几棵桑树回去,来年也就不必长途跋涉了?此议甚好。我们手刨棍撬,弄出几棵野桑树纷纷扛着运回家了。

我把桑树种在院子中,天天浇水,天天去看。有一棵萌出新芽,顺利成活了,但很快就被父亲拔出扔掉了,父亲说院中栽桑不吉。我只好仍是隔几天去采一次桑叶。虽然辛苦,倒也乐此不疲。说来也怪,尽管我侍弄精心,但从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我连续三年从同学处求得小蚕来养,竟然没有一次把小蚕养到结茧。后来上了初中,学习忙碌,就没再养过蚕。

去年和女儿一起养蚕的时候,我曾担心:小蚕会不会再中途夭折?不过在我和女儿的呵护下,小蚕倒是从蚕卵中钻出就顺顺利利,随后慢慢长大,直到破茧而出下完蚕卵,安然长眠。和女儿一起照料小蚕的愉悦、收获蚕茧的欢乐自不必说,但回忆儿时养蚕的失败,这次的成功让我十分诧异。

母亲说:你小时候养蚕,太喜欢蚕,有空就把蚕放在手上玩来看去,小蚕不能正常地吃桑叶和休息,哪能不死?

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太多的不恰当的爱,反而是一种伤害呀。这小小的蚕儿,倒还是我抚养女儿的良师了。

我的家乡鲁地

文/幻海主人

我的家乡鲁地。

家里有女孩儿的,不论是姐姐还是妹妹,家里的兄弟有没结婚的,姐妹们就不会嫁人。

有人或许会疑惑兄弟不结婚,姐妹就不嫁人是什么习俗?

其实,也不是什么习俗。

而是在那女子地位低下时留下来的残酷陋习。

过去人贫穷的多些,家里儿子多的找不到媳妇的比比皆是一点儿都不新鲜。

这时家里有女儿的,女儿就起到作用了。

爹,妈会拿女儿和同样有女儿,儿子没结婚的人家换亲或者转亲。

换亲就是两家直接拿女儿换,你家的女儿来我家做媳妇,我家的女儿去你家做媳妇。

转亲就是三家或者四家牵线联络好谁家的女儿去谁家。

在我幼时的记忆里这样成就的亲事就没有几个是幸福的。

那时还穷为了温饱,很多家庭也顾不得什么是幸福感了。

我的村子有唯一一家人家姓鲍。

鲍家只有一个看上去神经不甚好的寡母和一儿,一女。

虽然一个村子我家住东边,他们住西边。虽认识却不熟识。

只记得那家的女儿有一头长发梳成一条麻花大辫子。

不像她矮小的妈妈,也不像她憨憨的哥哥。

鲍家的姑娘很漂亮也很机灵。

鲍家的儿子到了年纪迟迟没有娶到媳妇,他家的老太太就物色一家人家商定好了用女儿给儿子换亲。

当地的女儿很多从小就是被家里这样告诉过,即使不乐意也没有寻死觅活不同意的。

但是鲍家的姑娘不同意。而且态度很坚决。

她从小家庭缺失不幸福,母亲傻傻的,哥哥憨憨的。

她一直盼着自己长大成人,嫁人后有个自己的家,有人能疼她。

因此,对于换亲她坚决不同意态度很激烈。她家的母亲怕她偷跑了就把她锁在家里不允许出来。

记得有一天一下午,我路过他家墙外。她踩在梯子上趴在墙头上往外看。

看见我时就喊我过去和她说说话。她说了很多,很多。

也流露出了死的意向,我随只有7.8岁不是很明白。却也知晓人还是活着好。

当时就劝她“虽然是家人但是他们逼迫你至此,你死了又怎么样?死了他们也未必心疼。你不如跑吧,跑出去,去城里你有手有脚还担心饿死吗?你如果没有路费我可以回家偷偷拿一点儿,我妈妈会把十几块钱放在床头边桌子的抽屉里。我都拿来给你别的不能够,坐车去市里还是够了的。”

她听见后拒绝了我,又和我说了一会儿话就让我走了。

当时我太小不明白,长大后想相依为命的母亲,哥哥不顾她强烈的反对也要拿她换亲。让她觉得没有再活下去的必要了。

第二天就听说,她哪天晚上从家里跑出去卧轨自杀了。让火车扎成三截。他哥哥用独轮车去把她推回家的。

当时大人警告孩子千万别去看太惨了。

我像没听见大人的警告,毅然决然的去了,看到他哥哥推着小车往他们家走。车上用东西盖着那据说轧成三截的鲍姑娘。

我当时冷冷的看着在心理问她“以这样惨烈的方式死了,可值得可有后悔?”

她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只是说“你是个好孩子谢谢你在我死前听我说出那些话,别看了回家去吧,我死的有些吓人别吓着你。”

我从小性子有些狠戾,当时想如若谁逼迫我至此,我就是死也一定要让逼迫我的人给我陪葬,绝不会自己***的。

一直没有人知道她死前的那个下午我见过她还陪她说了很久的话。

女儿上大学了

文/武艺

三年前,女儿参加中考,我有感而发写下了《陪女儿中考》。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今年迎来了她人生又一重要时刻——高考。

回顾女儿这三年的高中学习,可以说很拼。从高一普通班的前几名,到学理科上火箭班,特别是进入高三,学习抓得非常紧,每天早上六点多出门,晚上十点放学。高三第二学期,三天一大考,两天一小考,确实很辛苦。

高考时女儿在太原五中考场,离家也不远。考前,我特意置办了一身新衣服,寓意“开门红,状元红”。生活需要仪式感,就是要把平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情有义。

我和妻子分工明确,我接送孩子,她在家做饭。6月7日、8日那两天,太原温度不算高,时不时还有阵雨光临。全社会都关心高考,车辆限行,公安、医疗、电力等部门都全力以赴,保驾护航。

实力是说话的底气,成绩是平时状态的客观反映。两天顺利考完,终于松了一口气,孩子开心地出去玩,我们也高高兴兴地放松一下,喝了顿快乐的大酒。

高兴两天后,又焦虑等待出成绩,忐忑不安。成绩发布时是深夜,不知不觉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凌晨查到孩子成绩,心中石头总算落下来,随即又急切等待山西一本分数线的划定。一本线出来后,又转入填报志愿关键期。选学校,选专业,找老师,问专家,咨询去年高考过的考生家长,真是过了一关又一关。

盼望着,等待着,录取通知书到了。拿到通知书那个瞬间,喜悦的同时,突然反应过来,一张录取通知书,代表着希望和未来,同时也意味着与孩子的一种离别。

通知书预示着孩子即将踏上新的征程,与父母与故乡长时间别离。于是想到了20多年前,我们离开家乡去求学时,父母送行的样子。人生或许就是这样吧。

写下这段文字,孩子已开始崭新的大学生活。送孩子报到,想起一段话。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孩子未来的路很漫长,相信她会越走越好的!

我家的年终总结

文/吴惠琴

光阴似箭,转眼间,又到了一年的年底。我坐在电脑旁,准备盘点一下2017年我家的年终总结。

刚打了“我家的年终总结”几个字,女儿就“哒哒哒”地跑进来,一屁股坐在我的腿上,问我:“妈妈,你在干什么?”

“我在写我们家的年终总结呀。”我回答。

“什么是年终总结?”女儿好奇地问。

“就是想想,今年我们家有什么收获,我们每个人有什么进步……”我话还没有说完,女儿就抢着说:“我知道,我知道。”

“那你说说看。”我鼓励她说。

“我今年可以喝牛奶,也可以吃鸡蛋了。”她高兴地说。

“嗯嗯,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点点头。女儿因为是早产儿,所以身体一直都比较弱。她两个多月的时候就确诊为过敏性哮喘。过敏源有很多,牛奶,鸡蛋,西红柿,小麦……所以她能吃的东西很少。在家里的时候还好,但是到了上小班的时候,她就只能可怜巴巴地看着别的小朋友开心地喝牛奶,吃鸡蛋,或者吃蛋糕。而她只能吃家里准备的米糕和果汁。好不容易到了今年九月份的时候,医生说可以尝试一点点地放开。一直到现在可以吃所有的东西。所以,这可是她今年的一大盛事了。

“那爸爸呢?”我问她。

“爸爸当上了老板。”她大声说。

“嘿嘿。”这个精灵的孩子,我疼爱地摸摸她的小脑袋。老公今年五月份从公司出来,跟朋友合伙开了一间小小的工作室。虽然他没有跟我说有多么的操劳。但是我看到他才三十多岁,却在这半年间,两鬓花白,头顶上也慢慢成了地中海。由此可知,他的压力是多么的大。好在,他上个月告诉我,他们的工作室已经开始盈利。总算是对得起他们大半年的辛苦付出了。

“那妈妈呢?”我继续问。

“妈妈呀,考了一个证书,有钱给我买史努比。”她高兴得手舞足蹈。

我听了哈哈大笑。原来小孩子什么都懂。这个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我已经考了三年,终于在今年过了。我已经不记得多少个挑灯夜读的夜晚,也不记得有多少个早起看书的清晨。还有,这三年间,我是多么的亏欠女儿,每到周末都窝在家里看书,而不能陪她玩。想到这里,我不禁愧疚地搂紧她。

但是她却反过来给我一个大大的吻。然后跳下地,跑到客厅,拉着老公走进来:“爸爸,看看我跟妈妈写的年终总结。”

老公左手抱着女儿,右手搂着我,一起看着这份年终总结。他看完以后,对我们两个人说:“我们一起努力,2018年更加进步好不好。”

“好!”我跟女儿一起回答。

我们坚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未来会越来越好。

女人如花,花似梦。

文/慧红

每个女人都是一朵花,盛开在自己的花季,我们要用一生的爱来浇灌,不要等到花枯萎的时候,再去叹息。

----题记

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万家灯火阑珊,她的心碎在了刹那,曾经瑰丽的爱情在刹那间支离破碎,她不知道从今后还有没有幸福,她不知道还可以去相信谁,家,曾经温暖的家已经那么远,那么远……

女人如花,花似梦。她有着一双无比清纯的眼睛,对爱情充满了憧憬,她想终究有一天她的白马王子会捧一束鲜花来迎娶她,她会做最幸福的新娘,然后和心爱的人走到老态龙钟。这个梦在他来到她的生活后她以为会实现。

她做了他的新娘,在她最美丽的花季!她对爱人一往情深,全新全意地照顾这个家。爱情玫瑰那么的娇美!她清晨凝望那露珠,盈袖;她傍晚凝望那枝叶,溢情;她夜晚捧读那花瓣,缠绵!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这朵玫瑰花,花里却藏满了她的梦,她的憧憬,她的海枯石烂的誓言。

于是,他们有了爱情结晶,女儿的出生让她母爱满怀。可是她那一直想要儿子的爱人和想要孙子的公婆,却提醒着她生活中没有完美,他们失望的眼神常让她感觉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可是襁褓中的女儿一天天长大,家里的笑声越来越多,她以为这就是最温馨的生活。女人如花,花似梦,家庭已经是女人的全部,女儿成了女人的梦想,她只想让女儿快乐长大,让女儿去谱写她未曾来得及谱写的乐章。

爱人的生意蒸蒸日上,越来越忙碌了,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她没有怨尤,因为男人回来还是会把钱交给她,女儿尚幼,要她倾注所有的精力。她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因此女人忘记了打扮自己,身材不再那么窈窕,双手不再那么嫩滑,脸庞也不再那么清瘦,红光满面的她,让看到她的人知道她生活的多么满足,也看到她成了真正的家庭妇女。她已经很少欣赏玫瑰花,更没有时间去做梦,可是她却真的很满足。

女儿一天天长大了,三岁的时候就送去了幼儿园。突然大把大把的时间来了,她才发现自己不知道去干些什么!爱人已经被忽视了很久很久,她也突然发现爱人很久不来家里住了,每次都是匆匆回来又匆匆离去,孩子大了,她却失落了。她打电话让老公回家,老公总是说忙,再打,老公就不耐烦了,她就开始忍受寂寞。

可是,她才仅仅是个二十几岁的女人,她需要被爱,需要被滋润。于是在那个与往日没有什么不同的上午,她去爱人的饭店去找爱人。爱人经营着一幢三层楼的饭店,里面装修得很清雅,不是吃饭时间,饭店很安静,可是她没有看到自己的爱人。服务员告诉她老板每天都回家住,这个点回不来。她的心突然间很痛,因为爱人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那么每天晚上,他住在了哪里?

她回家了,没有告诉公婆她曾经去找过爱人。那一夜,她看着女儿熟睡中安详的小脸,泪水流得无声无息,她也突然发现,墙角的玫瑰不知道什么时候早已经枯萎。她实在不明白她究竟做错了什么,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她只是个想让全家都幸福的女人,这难道也会有错?这一夜,她听到了花哭的声音。

第二天她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跟公婆说她很久没回娘家了,回去看看,晚上公婆去接女儿吧。她走出家门,她没有回娘家,而是去了老公的饭店,她也没有进饭店,而是一直等着,寒风萧瑟,她在寒风里竟然感不到冷,因为她的目光里充满了愤恨,简直要将她烧化。

饭店打烊后,他看到老公出来了,于是打了辆车,紧紧地跟在老公车子的后面,她看到老公的车停在了一幢有红色大铁门房子的路边,老公开门走进了院子。她使劲敲打着那大铁门,仿佛用尽她所有的力气。伴随着爱人的怒喝大门打开了,爱人看到她,一下子怔住了。里面随之走出来一个打扮时尚的女子,女子口里说着:大晚上的,这是谁啊这么用力敲门?

她用力打了爱人一个耳光,发疯般地跑了……

万家灯火阑珊,她的心碎在了刹那。她曾经以为自己的爱情会天长地久,她曾经以为可以和那个男人携手走向夕阳,可是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爱情玫瑰枯萎在了这个时令。当她全心全意为他抚养女儿照顾他的父母的时候,他竟然背着她另寻新欢!

她的心碎了,女人如花,花似梦,是谁让她失去了花的水灵,难道仅仅是生活?是谁践踏了她的梦,难道是岁月?可是,她还真的很年轻!她整理了自己蓬松的乱发,曾经如花,开在了昨日;曾经有梦,遗失到了这寒风里……

女人不哭,她擦干眼泪,因为她相信只要有种子,花到春天还会开,只是她要将她的恨丢在这飞舞的枯叶中……

老常

文/祁河

认识老常有好些年了,他住洪庆山中墨玉河畔的常王村,因常去那里踏青赏花,累了饿了常去他屋喝茶吃农家乐,一来二去便成了熟人。

老常名克勋,父亲曾是村上的老支书,祖祖辈辈在这个小山洼居住了成百年。他听老辈讲,是明末清初那会从洪庆镇川道搬过来的。老屋门前的两棵樱桃树上百岁了,还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老常瘦小,个头一米六左右,留短茬头发,眼碎有神,说话做活麻利,七十岁的人了,还像个小伙儿,上坡下沟,真还撵不上他。

老常是见过世面的,年轻时在北京中央警卫局当过十年兵,见过许多大首长。尤以做过华主席的贴身卫士为荣耀,现在还精心保存着与首长的合影,镶在镜框里不轻易示人。

与他聊天,好像啥都知道,从大政方针到惠民政策,从朝美首脑会晤到埃航坠机事件。尤其是开了农家乐后,从省市领导到区长镇长,大小领导和各色人物都接触过。“只要在隧道口一问当过兵的老常,上上下下都知道。”在当地也算个知名人士。

老常最自豪的是脚下这片山水:山不高有林,水不大长流。这里有一丛丛的竹林、侧柏林、洋槐林,还有近多年人工栽种的核桃、樱桃林;有一淙淙蜿蜒的溪流,一泓泓平静的碧水与在其间转动的水车石磨。一到春天先是桃花、杏花,接下来就是樱花、枣花,还有黄色的连翘、紫色的苜蓿……美得让人陶醉。

老常务有四亩红玛瑙般的樱桃,还有些零散的杏、桃、梨和柿子。他常说:“俺这儿撒把种子啥都长,种几片菜、栽些个葱蒜就吃不完!还有板栗、红芋,包括荠菜、灰灰条,东西嫽得很,绝对环保没污染。夏天要比城里低个四五度,空气新鲜,小风一吹,谄活得很。”

老常有三个女儿,大女招赘,他与女儿女婿及俩孙子一搭住。盖了前后两座小二楼,几百个平方,开了个农家乐,生意好得忙不过来。二女和女婿在上边的水泉子村,也开了个“姐妹农家乐”,旺季也得雇人。三女招工进城,已出嫁分了房子,小日子过得是其乐融融。每次去他家,老常都是乐呵呵的,倒茶递烟、张罗饭菜,带你去挖荠菜、采白蒿,上他家园子摘樱桃,还带路去看过黄巢石和寻找笔者中学时住过的候河村。

最近,让老常闹心的事是移民搬迁。区上在下边的三阳院搞了个花海小镇,连排小洋楼巍巍大观。给的政策也不错。可老常不理解搬迁的理由,据说是滑坡。“住了十几辈四五百年了,从来就没见过也没听说俺这儿滑过坡?”特别是开得好好的农家乐弄不成了,这承包地离得有九、十里远,将来可咋种呀?老伴儿为这事儿晚上睡不着,还哭了几鼻子。

这次见到老常,他和老伴正坐在临时赁的房前扯旧铺袝,说是用来拉樱桃树的枝条。半年多未见,说是老伴秋里摘柿子,跌下来伤了骨头,他忙里忙外照顾了六个月,人刚好了,又想这搬迁的事。“金窝银窝,不如老窝。故土难移!让咱遇上了。”

我劝老常想开些,政府是为咱生命安全着想,再说保护生态、振兴乡村是大事,咱有手艺,人又活泛,人缘这么好,到新村再把农家乐开起来,肯定没麻达!

顺便将我的新书送他,老常高兴起来,搓了搓手接过书说:“今年我七十大寿,谢谢你这文化人的礼物。老了慢慢干不动了,倒是女儿勤谨爱做个饭,闲不住。现在可到底下庆华厂卖小吃去咧,就是新村给的面积不大,也不知农家乐还开得成不成?前些年是驻村干部动员我弄这个农家乐呢。”

临走时老常非要在门前给挖了十来棵菠菜装上……回城的路上,我脑海里总是浮现老常的面容,特别是他那张与首长合影中英俊的脸庞。

女儿的心债

文/林中红花

近几年每一回到老家,远房的那个表哥寒暄后常是诉苦。诉说着这个女儿的不是,责怨着那个女儿的固执,最后一句:这几个娃简直把人能气死我不管了。我不知他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自己的亲亲的三个女儿个个和他作对,他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他本是丈夫的远房表哥,亲换亲娶来了漂亮能干的媳妇,婚后有三个女儿,准确说是四个,第四个因为还是女孩送了他人。

第一次见他,我和丈夫刚结婚。总觉得表哥他长得魁梧刚健很有男人味,言谈举止不乏幽默。他媳妇瘦瘦的高高的,很会说话也很能干。三个女儿更是活波可爱,聪明好学,房屋中泥裱的墙壁上贴满了孩子们各种各样的奖状,学习的体育的。一家人看起来很快乐,很幸福!

我有孩子那年,他们在邻村小镇上开了个小商店,表哥进货,嫂子卖货做饭,夫妻俩很和睦。我儿子两岁那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听说他们俩闹了什么别扭,嫂子一气之下喝了瓶农药,然后和他吵了一架,待到药性发作时,嫂子跑出了商店,径直往家中想见女儿,表哥不知情没有理会。几个小时后他心里觉得不太对,奔回家中的途中遇到一奄奄一息的嫂子,他急忙送医院,终是抢救无效。次日中午,嫂子入了土。三个女儿,老大上初二,老二上小学六年级,老三上四年级。事后我们看他,他泪流满面的说,你嫂子走了,我睡觉都觉得很冷,仿佛棉被八面都进风,你姐乱想里,有啥子想不开呢!后来听人说是表哥与村中一个妇人有关系,嫂子劝说几回她都不没当回事,两个人吵架不止一次。可再怎么样,嫂子也不能***呀?然而,世上就是没有后悔药啊!

本来,三个女儿学习都不错,大家指望着她们个个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最后嫁个好人家。但是,她们母亲的离世,打乱了她们的一切!

老大还算可以,考上了大学;老二没读到高中就不念了;老三更可气,水灵灵的脑子愣是不学习了。表哥没敢再娶,一门心思供女儿了!老大毕业有了工作,可找女婿偏偏找了个没工作的老同学,任凭表哥怎么反对与责劝,他们还是结婚了,结婚那天,表哥家没去一个人;表哥供老二学了两年电脑,她先在南方打工,后又说水土不服回了家,不久与一打工结识的男孩私定了终身,虽说男方家住比较偏远,表哥开始不同意,后又觉算了,热热闹闹结了婚,可婚后不到一年,老二竟被男方遍体伤痕的打回来了,口口声声说死活不回男方家了;老三呢,在老大劝说下上了个幼儿师范,毕业后找不到合适工作,如今到省城打工,和一个油嘴花腔的男孩好上了,竟怀上了孩子,表哥让她打掉孩子,找个实在小伙子,可她又死活不依,在男方家生下了孩子,听说孩子不到满月,男方又厌弃她,整天骂骂咧咧的,老三竟然都忍着……

人常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谜。表哥呀表哥,一门子责怨着三个女儿;三个女儿,一门子用她们的未来报复着自己的父亲!父女之间几乎没有交流!

一个家就这么毁了,毁在大家正意气风发奔向着幸福生活的时候,她们却只为着积郁的心债,狠狠的折磨着她们的父亲。表哥可怜么,我无法可怜,三个女儿可恶吗,我无法可恶!

不知再见到表哥,他会是什么样子?他的三个女儿又会怎样?往日的伤痛谁也不忍再提,无法解释!默默的祈祷着:让时间,让时间疗愈他们的心债吧!

我的女儿

文/沈德春

“爸爸,我已经签约去新疆当教师了。”女儿在电话里说。“到新疆什么地方?”我急切的问道。

“喀什。”女儿在电话那头回答。

“怎么选择到这么远的地方去啊。昆明5月份有好多公办学校都在招聘教师岗位,没有合适的吗?”我在等着女儿的回答。

“人家要的都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生。可我才是个大专生,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女儿在电话那头说。

“爸爸还是希望你在昆明找工作。你可以看看昆明有没有合适的私立学校招聘啊。”我在电话里劝说着。

“我留在昆明就只有像现在这样混日子,或者改行。我今年都已经23岁了,我可不想再这样混下去。”女儿在电话那头说。

高考的时候,由于女儿的分数没有上线,只好选择读大专。大专毕业后,女儿步入社会寻找工作时,才感觉到处处碰壁。性格倔强的她下决心也要拿个本科毕业证。2018年,女儿考起了浙江传媒大学成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班,要到2020年才能拿到毕业证书。今年5月又拿到了教师资格证书。在大专毕业后的这两年间,女儿先后在县级电视台、昆明移动、校外培训机构、小学校等单位打临时工,在此同时不断寻找着适合自己学历的招聘单位。可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的招聘条件仍然束缚着女儿的求职路。在这样的困惑下,女儿曾几何时跟我说过,看来只有走出去,在昆明是难以找到我的出路。

“爸爸,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再劝我了。”女儿在电话那头说。

我万万没有想到,女儿会这么快就选择到新疆喀什去当教师。而且事先也没有跟我这个老爸打声招呼。

我40多岁才得这一女儿,如获宝贝,从小就被我宠爱有加。如今我也60出头,女儿也长大成人,可女儿的工作一直让我这个已经退休的老头操心着。

女儿听我在电话里没有应声。继续在电话那头说:“新疆喀什教师招聘条件是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有教师证,有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这些条件我都具备。”

“可是在新疆的不少人都想办法要出来,你怎么要进去呢?那儿条件太艰苦了。”我想劝劝她。

“条件艰苦怎么了?条件艰苦的地方也总得有人去当教师啊。”女儿在电话里头还说教起老爸来了。

“老爸,这些我都想好了。自己的路还得靠自己走。你就别再劝我了。”女儿在电话里把最后一句话的每个音节都加重了语气。

我知道已经难以说服女儿。只好在电话里轻轻地叹了口气。继而说:“什么时候走?”

女儿在电话里恬然一笑,以轻松的口吻说:“8月份。”

我皱着眉头,嘴唇捂成了一条线,一时无语。

女儿在那头挂断了电话。

我了解女儿,我相信女儿说的是心里话,不知不觉中我为女儿的抉择感到骄傲。

生活的路,就是一条回到心灵的归途。徜徉在生活的路上,仿佛在一幅水墨画中行走。为了更广袤的未知,为了让自己更好,不要停下寻求的脚步。

女儿,用你手中的画笔,在新疆喀什这块土地上,绘出绚丽多彩的人生。

笨笨学琴

文/晏玉学

笨笨是个一年级的女孩,因为特别笨,所以大家都叫她笨笨。只有***妈觉得自己女儿一点儿都不笨。

有一天,笨笨被学校古筝表演吸引,被悠扬的琴声和优雅的演奏姿势迷住了。笨笨羡慕地说自己也想学,立即被同学嘲笑:“如果你也学得会,那你就不叫笨笨了!”笨笨害羞得脸都红了。

笨笨沮丧地告诉妈妈同学们的嘲笑,妈妈鼓励说笨笨哪你真的不笨,只要想学,就一定学得会,还会比表演的那女孩都弹得好,不信可以试一试嘛!妈妈也想学,那咱们到琴行报名吧,妈妈跟着你学!

古筝老师讲解音乐知识和演奏技巧时,母女俩都边听边记笔记,三年里各自满满地记了12个笔记本。笨笨果真笨哪,经常弹错弦。但妈妈总是比女儿还笨,记性也没女儿好,经常翻找笔记时朝女儿问这问那。琴也没女儿学得快,女儿达到十级演奏水平,妈妈还停留在六级。妈妈总是笑着夸笨笨很厉害,弹得好,妈妈都追不着哩!笨笨在妈妈的鼓励中越弹越好,做什么事都有了自信,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笨笨学完古筝学钢琴,最后钢琴演奏水平也达十级。高考那年,笨笨考入北京音乐学院。

有一次笨笨在家找证件,翻到一张古筝演奏获奖证书,证书旁边还放着妈妈戴着红领巾表演古筝的留影照。原来妈妈小时候就已经是古筝高手!笨笨感动得流下泪来。

后来妈妈对人说:“我小学时古筝演奏水平十级,但我还那样跟着女儿学,那样鼓励她,因为在妈妈眼里,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我想让女儿感觉到,这世界上至少有一个人不如她,至少她比妈妈优秀!她需要的是找到自信,而不是拥有十级古筝演奏水平的妈妈!”

面条里的爱

文/曹章平

我正在电脑前品着庄学老师的文章《蒜面条》,上中学的女儿进来摇着我的肩头说她饿了,我嗯了一声,继续津津有味地“吃”蒜面条,直到听到女儿在堂屋里大声叫我吃饭,我才醒过神来。

来到堂屋,见女儿已经把饭做好,番茄鸡蛋捞面条盛好放在饭桌上,我高兴极了,这可是她第一次做面条啊!我边夸她边迫不及待地开吃,突然觉得面条的味道不对,停下来,看女儿怎么吃。她吃了一口,脸红了:“呀,忘放盐了!”

女儿把我拽到厨房,让我想办法救急。我学着庄学老师的做法,“剥几瓣大蒜与姜末一起捣成泥,醋少许,辣椒油少许,香油少许,一碗蒜汁就成了”。父女俩开开心心吃了一顿番茄鸡蛋蒜面条。

我上小学时,母亲去推磨,我放学后到家见大门还锁着,就和妹妹来到磨房,向母亲要了钥匙回家做饭。那是我第一次做饭,先下玉米糁儿,后放干红薯梗、干芸香叶,最后下几根母亲事先擀好的面条(那时候穷,面条只能用几根来描述)。糊涂面做好了,我盛了一大碗给母亲送去。回来吃饭时,我才知道饭里没有放盐,赶紧去给母亲送盐,母亲已将糊涂面喝完。我说:“饭里没有放盐,你怎么吃呀?”母亲笑着说:“没放盐也好喝。”母亲笑得很甜,笑容里透着赞许和开心。后来提及这件事,母亲总是说:“你能做饭、送饭,妈当然高兴啊!这说明你已经长大了。”

吃着女儿做的没放盐的面条,虽然没有庄学老师的蒜面条鲜美,却多了亲情、温馨。

调教“小捣蛋”

文/韩长绵

小外孙特别调皮,在小区里可谓名声在外。有一次他趁大人不注意,竟将电视屏幕用榔头砸了个洞,说是要看看是谁在里边唱歌跳舞。女儿女婿不是不管,只是苦于没有好办法,虽然常常软硬兼施,但是效果不佳。说轻了,他笑嘻嘻地不理你的茬儿;说重了,有时甚至打几下,他躺在地上撒泼打滚,哭闹得没完没了。

就是这样不可救药、顽固不化的孩子,最近,女儿却一反常态眉开眼笑地告诉我一个好消息:“老爸,我用你教我的‘红点黑点’妙招来调教‘小捣蛋’,没想到还挺管用,已经初见成效了。”女儿高兴,我更高兴,其实这办法也是我从读报中想出来的。所谓“红点黑点”妙招,就是在屋里墙上贴一张日期表,事先与孩子说明,每做一件好事就在下边的空格里画一个红点,做一件坏事就画一个黑点。每周一算,红点多了奖励,黑点多了则要受处罚。至于奖励与处罚的额度,那要视情况而定。

女儿起初也不大相信这个办法会有效,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不料小家伙对红点黑点特别在意,自从实施以来,天天都有红点上墙,一个黑点也没有留下。女儿说:“这一招这么神奇,真是没有想到,我得好好感谢老爸。”高兴之余,我又开动脑筋,与女儿商量奖惩细则。之前,女儿规定一个红点奖励一块钱,一个黑点罚一块钱。我觉得这样不合适,容易让小家伙把金钱看得太重。于是,我建议女儿奖励他书和文具,而处罚就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女儿听了我的建议,回去继续实施我的办法,小外孙在各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不再蛮不讲理,而且学习成绩提高了。

看来,小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只要方法得当,再调皮捣蛋的孩子也是能教育好的。

那个女人

文/峰岭

老家后面远远的山坳里,有一座低矮的土坯房,半边塌了,没塌的半边住着一个女人,还有几只猪鸡,哼哼咕咕声啄破了静寂。

她的头发像扣在脑壳上的鸟窝,胡乱支棱还粘着草叶谷壳,似没见过梳子。她没疯,只是个独居者。

她家周围并不是别人家的房子,一家都没有。而是一堆堆疙疙瘩瘩的坟包,有的还很新,上面插着花圈,风一吹就抖抖嗦嗦。

钻进她的屋子,会眼前一黑。几十年的烟熏火燎,墙壁跟烟囱似的。一张床,一个泥巴灶,几只盆盆碗碗,颜色混沌不清。

没通电,就没有电带来的一切文明享受。天黑了就摸到床上睡,天亮就爬起来干活吃饭。真正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过年回老家时,我在山沟里乱转,碰到了她,正在坡上砍柴呢。看到我,老远就扯起嗓子打招呼:你来啦,你吃饭了没?口气亲热得跟亲戚似的。然后我就走不利索了,她撂下手里的活跟过来,呱啦呱啦开始了扯线团。

她并不认识我,可是不管,只要是个人就行。她得是有多寂寞。

于是我知道她有个很凶的丈夫——现在已成了房后的坟包之一。嫌她生的是个女儿,就抡起刀砍她。说着说着她唰一下捋起袖子,胳膊上果然横趴着三条蚯蚓样深紫的疤。“血流得哗哗的,”她咬牙切齿地指着一个坟包,“那个死鬼!我抱着女儿呢,可害怕把娃砍到了。”

女儿呢?到南方打工去了。在那里嫁了人,生了个娃,离婚,又嫁了人,又生个娃,好几年没回来过了。

儿子是有的,都有儿媳孙子了。但他们老早就搬到远远的山下村子里去了。他们不管她,不但不管,凶悍的儿媳大年三十还把她的一只肥猪硬是拉走了,“喂了整一年,一只猪耳朵都没吃到。”她眼圈一红撩起了衣襟。

儿子为啥不管?“他管得了?你不晓得,那是个怂货,怕老婆。”

为啥不找村干部管下?“村干部是谁?”她一脸茫茫然。

娘家呢?没有娘家,早不知道在哪了。还有没有兄弟姐妹也不知道。反正是从这么老高的山里来的,她右胳膊往上一伸比画着。

我说今年夏天咱这里会有暴雨,你住得低,小心点儿。她嘴一撇眼一翻:“我又没做过缺德事怕个啥。我跟你说,老天爷在上头看着哩,才不会害我。会下到别地儿淹死那些坏蛋。”她狡黠神秘地一笑。

她一把年纪了,却穿着红罩衫黄裤子,跟个花姑娘似的。她说有一回有个女人给她送了一堆衣裳,花花绿绿好看得很,穿都穿不完。然后把我上下一扫描:走走走,我去给你拿条褂褂。

我说我不要,她说那你到我屋里去坐会儿,我给你下碗面吃。

太阳快落了,我往回走,她还一直一直跟着我,说呀说。我都到家门口了,天都黑了,她才折过身花好长时间走向那一片坟场里的家。

分手时我问她怕不?她脖子一梗,一脸鄙夷:“怕啥?我不怕鬼,鬼还怕我呢!”说罢嘿嘿嘿得意地笑了。

我问她有没有女儿的电话号码,她说之前女儿给她留了一个,她回去找下。我们约定我明早拿手机过去。

第二天早上去了,却没见她人影。我等了一会儿,把一袋苹果挂在她锁扣上,走了。后来听说,她天麻麻亮就跑到山下公路边等她女儿去了。好像每到过年,她都会跑到那里等几天。

说不清为啥,我常常想到那个女人……

哈士奇抑郁了

文/韩灵艳

邻居王姐家养了一条可爱的哈士奇,这条狗毛色纯正,“眉清目秀”,十分乖巧。王姐把它照顾得非常好,一日三餐变着花样,每天洗澡梳毛,早晚定时带狗散步,人、狗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不幸的是,前一段时间,这条狗被人偷走了。王姐从此茶饭不思,像丢了魂似的,常常独自发呆。

前天,我带女儿去王姐家玩儿,见那条哈士奇居然回来了。女儿跑过去摸着它的头兴奋地说:“可怜的小家伙,你终于回来了!”哈士奇呆呆地看着女儿,王姐逗它也不理,给好吃的也没兴趣,躺在那里一动不动,一双无助的大眼睛充满了拘谨和不安。

我心里很难受。王姐告诉我,哈士奇彻底变了,好像得了抑郁症。

动物也会抑郁?

捉迷藏

文/邱素敏

外面下着雨,我们仨被困在家里:我、母亲和女儿。

母亲是前几天被我从乡下接来的,她刚刚做了手术,身体很虚弱。我本想趁着明媚春光,带她出去看一看,可天公偏不作美——母亲来的第二天,便下起了小雨,至今没有停歇的迹象。

我很快就困了,站起来想去睡觉,女儿却拽住我的衣襟:“妈妈,我们玩捉迷藏吧?”狭窄的房间,无聊的游戏,我正想拒绝,母亲却站起来,摸摸女儿的小脑袋说:“好,我们听宝宝的,捉迷藏。”

母亲乐意,我就不好拒绝了。一顿剪子石头布的喧闹后,母亲捉。女儿小身子一缩,手脚并用立刻就爬到了床下:“好了,快来捉呀!”慌乱中我拽过一条被单,顺势蹲在了墙角。

母亲慢慢靠过来:“哎呀,宝宝藏到哪里去了?”女儿竭力掩盖的笑声立刻传过来。母亲走到窗前,把窗帘掀起来左看右瞧,“哎呀,没有”;走到柜子前,把柜门拉开,“哎呀,没有”。最后母亲在我跟前站住了,拍拍我的头,轻轻地说:“出来吧,我看见你了。”

女儿突然蹦出来:“姥姥,您怎么看见我了?”傻乎乎的孩子,立刻引来了我们的大笑。大家的兴致一下提高了。游戏继续进行,这次轮到我捉。

我还没有转身呢,就听女儿大叫:“好了,快来捉呀!”扯掉眼罩,我竟一眼就看见了母亲。她背朝我跪伏在床边,头藏在被单下,整个身体却露在了外面——七十多岁的母亲,身体僵硬无法把自己及时藏起来,匆忙之中,竟也像年幼的女儿那样,顾头不顾腚了。

我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空气似乎在这一刻凝滞了,静得可以听见窗外沙沙的雨声。我拿起一根竹竿悄悄朝床下伸去,女儿慌乱的移动声传过来。我正想努力把这个小淘气戳出来,忽听她大喊:“您怎么不戳我姥姥呀?她的屁股在外面露着呢!”

母亲双手撑地,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我赶紧上前扶住。母亲脸红红的,头发也乱了,但看上去很开心:“歇会儿再玩。”

女儿过来说:“姥姥,累不?我扶您去睡会儿吧。”我们一边一个,小心地扶着母亲,好像扶着决定我们命运的大人物。

雨,不知何时停了。打开窗户,一阵清风扑面而来,夹着泥土的清香,窗外的钻天杨,悄悄把枝丫伸到窗前,褐色的骨朵,尖尖的芽苞,母亲盼望的春天,终于来了。

那天,我炫耀了

文/咿呀

先天无姿色、后天无才情,平凡如我从无炫耀的资本。一直以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逆境顺境,报之莞尔一笑,安静地过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那一天,我却不知不觉中炫耀了。那是2016年9月29日晚上8时,我过完了剖腹产后最疼痛的3天,能下地活动了。我坐在床边,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无比温馨的画面:哥哥小心翼翼地抱着妹妹贴在心口,眼里充满了怜爱;妹妹在哥哥的怀中静静地睡着,那么的安逸、那么的香甜。

哥哥是我的儿子,其时已在上高中;妹妹是我那刚出生不久的女儿。

我生女儿的当天中午,儿子就放弃午休赶到医院来看望我,和日夜盼望着的妹妹。这几天,他上午、下午放学都顾不上吃饭就直往医院赶。天天想着来看看妹妹,并非常渴望能抱抱妹妹。可因为妹妹刚出生睡眠多、太小不好抱等原因,他这个愿望拖了好几天了。这天,他又提出了想抱抱妹妹的请求,在得到大人应允后,欣喜不已,向前伸出双手,笑着“嗨”了一声,并用右手拍拍左小臂,左手拍拍右小臂,做好准备动作,似要托千斤般郑重。

奶奶把妹妹转到哥哥手臂上。哥哥小心地接着,生怕接不好抱不稳妹妹,又怕弄疼弄伤了妹妹。抱好后,紧张得一动也不敢动,担心把妹妹弄醒了,双目温柔地注视着妹妹,看到妹妹娇态可爱的样子又忍俊不禁……

这就是手足情深,这就是骨肉亲情!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顺手拿起闲置了几天的手机,拍下了这温馨的一幕,配以文字“小公主驾到!我的‘好’字写得这么完美!”把它分享到朋友圈。

我炫耀了,第一次在朋友圈晒自己的幸福。

这时,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我决定再生一个孩子是多么的明智。

在儿子六七岁时我就有了生二胎的想法,苦于当时政策不允许,便一直想着能不能在某些特殊政策上靠上一点边,可终究是套不上。

2015年初,在市里的两会上,我得到消息,政府部门已在为出台全面二孩政策摸底。我喜出望外,立即着手准备,陆续做了各种体检,并开始吃叶酸为以后怀孕做准备。终于,2015年10月28日晚的新闻联播播放了一则我们期待已久的消息: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决定……

第二天一早,老公直接把我送到医院。我正式做孕前检查。随后,我顺利怀孕。

谁知,得知好消息才两天,我马上就有了流产先兆。当时情况比较严重,我妈叹惜,“可能流掉了”。接下来,我处于半休养状态,在恐惧中煎熬了近一个月,胚胎才稳定。因自己是高龄孕妇,孕期极不轻松,身体不轻松,心情也高度紧张,生怕孩子不健康。我去取唐氏筛查结果时,紧张得全身颤抖。

但感受到腹部有了胎动时,我是无比的惊喜与欣慰。当医生把刚从我腹中抱出就发出嘹亮啼哭的孩子举到我眼前,告诉我生了个女儿时,我更是流下了幸福的泪水。我终于盼来了我的小棉袄。我知道,从此以后,我有了一个最最贴心的人,一个我心疼着她,她也心疼着我的人。

就像很多人担心的那样,带孩子确实很辛苦,没有休息时间,还要熬夜给孩子喂奶、换尿片,孩子不舒服时更是让人揪心又焦虑。但是,我从来没有抓狂的时候,从来没有崩溃的时候,从来没有绝望的时候。相反,却是孩子们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孩子们,特别是小女甜甜的笑脸给了我力量与希望,让我站得安稳而从容,走得踏实而坚定。

都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小情人。老公在40多岁时拥有宝贝女儿,让本已慵懒的生活又充满了生机,挑奶粉、选奶瓶、买尿片、买玩具,给女儿读绘本,陪女儿做游戏,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女儿的出生,何尝不是儿子最大的幸福。女儿的到来,滋养了儿子的爱心,让他学会了关心呵护人。哥哥一直唤妹妹为“宝贝”“乖乖”。妹妹哭了,哥哥急忙去哄,哄不住便小心翼翼地抱起,边走来走去,边大人样口中念念有词:“小珽珽不哭不哭,我们两个走一走,我们两个遛一遛,看阳台上的花儿开了……”儿子每天晚自习回家已是10点半了,都是先进房看看妹妹,逗妹妹玩玩,才去洗漱休息。现在,哥哥已在外地读书,经常跟妹妹视频聊天叫着“好妹妹,好妹妹,亲一个……”妹妹每次看到我手机里的视频上有哥哥的镜头便不停地叫着“哥哥,哥哥……”看着兄妹情同手足,我的心里比蜜还甜。

哦,其实,我今天也是在炫耀。

寒假第一天

文/孔爱丽

签完女儿春节期间的留校申请表,再扫描过去,母亲被工作填满的心瞬间掏空了。她竟然不知道干些什么才好,破天荒收拾好办公桌上的东西,没等天黑就下班了。

晚饭过后,她信步走进久违的公园。

很久不见,树上挂满了灯饰。一对年轻的小夫妻紧盯着看了一阵。

男的说:这么好看的灯球,越看越觉得可惜……

女的说:是啊,来看灯的人都少了。

母亲轻轻叹了一口气。

一座光与影交织的星空一般的灯光隧道在公园里延伸。赏灯的人都裹着口罩,但孩子们还是提着红红的灯笼,头上戴着可爱的牛角。

是的,牛年就要到了。年味已浓。

公园里龙腾桥的灯带像一把竖琴,一首歌曲响起,各种光影编织的灯光秀点亮了夜空。如果是往年,女儿一定会开心地拍个不停吧。

一股风摸了摸母亲额前的乱发。风竟然是从南方吹来的,春天就要到了。她微笑了一下。

漫无目的转了转,母亲就回家了。

夜里十一点。母亲打开微信语音和女儿聊天。自从女儿留校参与教授们的疫情统计和研究,母亲很少打扰她。但今天母亲规定,以后每天到这个时间段都要聊上一会,哪怕几分钟也好。

女儿说:自从带了师弟,才理解当初的师姐。

女儿说:最近的实验进展还比较顺利。

女儿又说:每天都吃盒饭,吃腻了,就是希望春节那天能吃顿好的……

当天夜里,母亲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煮了一大锅排骨,女儿抓着一根大的,啃得满嘴流油……

漆工何师

文/沉香

何师回来了,罩着一件红格子围裙,认认真真补最后一遍漆。

秋天时,他回老家去了,给上大一的女儿转专业,由装潢设计转为财会。之前大家都说等女儿学成毕业,父女联手搞装修,前景可观。可他不想让女儿再干这行了,“太苦了”。

何师是这个装修团队里最让人信赖的师傅,个子不高,眼神清澈,笑容诚恳,做工干净细致。夏天刷第一遍墙漆期间,由于其他工人疏忽大意,导致水渗到楼下,把天花板淹了。众人惊慌失措中,只听他轻轻说了一句:“也不是什么大事。”后来,我回想起他的这句话,才品味出其中的自信。接下来,他按工序有条不紊地给一一处理好了——焕然一新。

工期因此拖长了,沟通交流中,我们也彼此熟悉起来。有时他在工作,我与之聊家常,平淡的话语,印象很深。

42岁的他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以前媳妇跟着一起刷漆,小儿子上学后便回去了,孩子的成长父母不能缺位。尽管常年在外打工,他从未放松对子女的教育,他们也都懂事上进——儿子成绩优秀,如果哪次没考好,会自责得掉眼泪。勤勉的人家孩子立事早。去年他在家盖房时从楼顶摔下来,腿骨折了,女儿放假回来一看就哭了;如果他为某事生气不吃饭,三个孩子便一起跪着不吃饭,直到他回到饭桌前。一个人养活五口之家,十分不易。刷墙时,乳胶漆会溅到头上、脸上,即便这样他认为比起以前给家具刷油漆要好多了,那种漆刺激更大,他一度咳嗽都有血丝,换了工种才正常了。

说起身上的这件围裙,他会心一笑,这是媳妇在家做饭围旧了的。他们十三四岁家长就给定亲了,少时经常遇见,很不好意思,彼此远远地看一下便走开。媳妇比他大一岁,个头和他一样高。结婚前,有人给她介绍县城里比他有钱的人,她不喜欢。20岁,他们结婚了。二十多年来很少吵架,都互相让着。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皖北油菜花烂漫的乡间,两个离着不远的村庄,一个单纯正直的少年和一个好看的、有主见的少女不期而遇,匆促地相互看一眼又避开,心里嘀咕:“哦,这是我媳妇(丈夫)。”日子虽清贫,心情是安闲明亮的。谁说这不是极致的浪漫呢。

这是一个跨省进城打工的时代,高速铁路、公路越来越便捷,有事说回就回去一趟,背井离乡的感觉不再那么沉重。何师说他所在的皖北一带有几万人在西安干装修或其它营生,有的一家十口人,有八口在西安。包括这个装修团队的师傅,无论是月入两万还是八千,大部分人花三百元租住在城郊村,每天起早贪晚穿梭于城中各个工地。他是奔着一个搞装修的本家来的。前不久,本家的女儿嫁到了长安区某镇,结婚摆酒席,娘家人都说没有家乡办得讲究。在他们那里,娶媳妇要花好几十万。我们开玩笑说他有两位千金,将来岂不是财大气粗?他笑着摇头,说:“我不会那样,那不成了卖女儿了吗?”

新年临近,工程也快结束了。何师在别处的施工仍在进行、开展,按照往年的惯例,要持续到春节前几天才回家团聚。这些年,他给家里盖房把院子盖严了。再干十年,孩子们也都自立了,就回老家。还是老家空气好,舒坦。我们也说,等老了、退休了,有机会去看他,看看他亲手盖的房子。他郑重地说:“好!”

心里有奔头的人自带光亮,连深冬阴霾笼罩的天空也仿佛被他们刷亮。

“撞”出来的女儿

文/fiedian

猴年的腊月29,我们全家排除“千难万险”终于按时抵达奶奶家,陪奶奶过春节,自从爷爷去世后,奶奶好像就盼望着过节,因为过节全家人都能在一起,奶奶就十分开心。春季联欢晚会开始了,正在用手机抢红包的我,突然听到了敲门声,会是谁呢,打开大门一看,竟然是她,奶奶的“编外女儿”,对外奶奶都说她是自己的大女儿,可是这个女儿是奶奶被电动车碰撞出来的,呵呵,是不是有点让人发晕,待我慢慢说起。

2014年的初秋,下夜班正在吃早饭的我突然接到妈妈一个电话,说奶奶被电动车撞了,正在医院情况不明,我吓的出了一身冷汗,我是奶奶从小带大的,感情特别深,爷爷去世后奶奶就是家中最老的家长了,再说了那年奶奶86岁,一个快90岁的老人被电动车撞一下后果不堪设想,谁这么冒失?顿时我火冒三丈,有了想揍人的感觉,撂下没动一口的早饭,“征用”了同事的汽车就往奶奶哪里赶。

从郑州一路“杀”回开封,看到躺着床上的奶奶,很少流泪的我泪水连连,奶奶痛苦的小声呻吟如同剔骨割肉一般,最可气的是,我叔叔说撞人的电动车主他们竟然让她走了,走了?当时我火冒三丈,刚要和叔叔吵架,就听到了敲门声,开门一看,是她,撞人的阿姨来了,她是个体户,做拉面生意的,这里我们暂时称呼她为拉面阿姨。拉面阿姨见到我们,连声说对不起,看到躺在床上的奶奶更是流下了内疚的眼泪,看到这些,我的气顿时消了一半,拉面阿姨说这是她第一次骑电动车,还不是太熟练,看到奶奶过马路她有点慌张,慌乱中撞到了奶奶,可以说是慌中出错,她真不是故意的,撞到人后,她一边拨打120,一边联系我家人,亲自把奶奶送到了医院,缴纳了所有的检查治疗费用,等到医生确认只是软组织损伤不用住院治疗后又亲自把奶奶送回了家,然后这才去处理自己遗留下的电动车,这是第二次上门给我们赔礼道歉来了。

三个月过去了,我奶奶家的家门也快被拉面阿姨踏破了,奶奶的伤终于好了,阿姨说要赔偿,可是奶奶说什么也不要,说自己有钱,还有儿子,老是说拉面阿姨挣钱不容易,说我们家不能要赔偿,那是敲诈人。

事情似乎到这里也就结束了,可是从那以后,拉面阿姨有空就往奶奶家跑,帮奶奶干点这干点那,陪奶奶聊天,奶奶87岁生日那天祝寿她也去了,亲朋们问奶奶这是谁,奶奶就说这是我大妞,哈哈,谁都知道我奶奶就有我姑姑一个女儿,这真是奶奶被撞出来的“女儿”。

放下电动车上满载的新年礼物,拉面阿姨匆匆的走了,为了生计她必须拼搏,这就是奶奶和她“大女儿”的故事。

敢于担当的拉面阿姨,善良的奶奶,事情不大,但是折射出了人性的善良,将心比心,人性本善,世上还是好人多。

2016年2月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