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故事

2023年01月03日经典文章

工作的故事(精选21篇)

南下干部

文/云松山水

老周南下干部,性情刚烈,好打抱不平。城里要整顿市容市貌综合治理。调了老周管理街道市场。

不守规矩在街上占道摆卖的人。就像晚上的蚊子,怎么治和赶,只要你转身去,它又悄悄摆出来。于是堵道的堵道,挡车的挡车,垃圾满地。群众意见很大,弄得政府很头疼。综合治理办公室的领导说,下决心管好来街道,文明城市“南珠杯”的评比名次不能旁落。急令调来一些单位的“精兵强将”。老周南下是战争考验过来的军人,干事情有股军人的果敢胆量。街上乱摆乱卖的的好多都是“老顽固”,老周冲过去二话不说,缴了它们的称和物品,好些卖菜的汉子就想和快六十岁的老周抢。老周喷出满口的普通话,铿锵说,“你敢动,在子弹面前我没眨过眼”。那贩子听罢,怔愕愕的一定是闻到“火药味”,吓得傻傻地认栽倒霉。街上很多乱摆摊的贩子很快认识说普通话的老周。觉得此人非同寻常。远远瞧着他来蹭的推起水果车,挑起菜跑。老周也不留情马上赶去喝停,任他处置罚款。他说老是不听,这回罚重点。抓住那人的担子,抢过称。责令他到综治办处理。那人知道老周的耿性,垂头丧气乖乖跟去。

我们这帮综治的执法人员在老周带领下,个个胆子大起来,敢查敢管查处乱摆乱搭,扰乱街道秩序的现象。

我们唤他老周,后来很自然叫周老,换了称呼里面含有敬佩之意。我知道你缴人家的东西,罚人家的钱等于得罪人,是好多人不愿干的工作呵。保不定人家什么时候会报复你。

但是这还不算,在治理“脏乱差”的过程中,往往会和违规群众发生冲突,出现误伤,这样一些受伤的摊贩。就会找一些人到我们办公室来评理,讨说法,实际上是闹事。有的人还会动手……处理起来头疼。过去有一次那妇女,在缴罚过程中,我们撕破了她的衣袖,她泼赖说身上还受伤。村子里来了二十多个汉子,在我办公室胡闹,要揪出谁干的来教训教训,气焰十分嚣张。幸好派出所来人制止了恶性案件的发生。耳闻目睹这种事,执法者底气硬不起来,怕发生意外,工作起来缩手缩脚,往往会内疚。 所以工作起来得“讲究方式”,但这一讲究往往变得“软弱起来”。通俗说怕出事,给领导和自已添麻烦。我呢,替周老大刀阔斧的管理担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周老知道管理市场的厉害和被人恫吓。他说不用害怕,它敢来人冲击我们,我大唤一声,几百个老干部马上过来。我死过几回了还怕这一回吗?

他说的不是吹!那次在街上执勤,有个年青仔卖甘蔗叫他走他不走。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周老二话不说上前缴称。年青仔马上举起蔗刀威胁,周老立刻上前卡住那人脖子,我们抓住拿刀的手。那年青仔忙喊救命,脸色刷白,口吐白泡,痛苦不堪。我们把那人带到办公室,那人一直咳咳咳在呕吐。我们问他哪个村的,他半天才回答说,“芳林村”的。哈哈芳林村是远近闻名的恶村,村民一贯强悍野蛮,在城里听说是芳林村的都惧怕它的恶名。从周老的表情看,他没一点害怕,厉言疾色骂那汉子的行为。

周老的手经常转动两个健身铁球,腕力惊人。周老动手那会儿,我看见现场情况不对,忙唤周老松劲,放下卡脖子的手。放开那年青仔后,他当场蹲在地上,差点昏厥过去,还不断地喘气,样子十分痛苦。周老狠狠教训说,“看你敢动刀,我卡死你……”。周老这人嫉恶如仇是不怕死的那种人。

这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围来几十个老干部。我知道是和周老一起打门球的……

市场管理中,个别出工不出力的人。平时你怎么尊重他都好,只要你不合他的心意,他都会对你冷脸相对。说的不是别人是我。那回在街道巡查,有个妇女的水果担子,被周老逮着了。他说重罚五十块。说毕叫我回去处理。在办公室看违章那妇女的水果少得可怜,全部加上,还不到五十块,妇人衣着褴褛,想必也是贫困之人,身边带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我见状罚了十块放人。待周老回来听说,没按他意思罚五十,只罚十块钱时。脸上呼拉拉地变得铁青,嘴一直在咕嘟着,罚五十只罚十块,以后市场怎么管。自己没做好,怎么要求别人。他眼不望你,是对旁人说,话语刺一样的穿心利。而且不是一时半会,是很长久的恼怒表白。我心收得紧紧悚悚的,也不知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好几天看着他的脸像团冰。

母亲认识周老,说他以前有一次在市场和人争吵打起来,一大把年纪滚在地上搏斗。受伤后到母亲医院包扎伤口。这回我才知道周老是有“战斗”历史的。

好些南下干部不像他,脸上总是笑哈哈的样子,一副慈祥养生的心态。人和人的性格谁又判得清楚?

周老也不怕揭短,说自己有回调动工作的事,找到城里的副书记。他说前几天省里下来领导检查工作,副书记以为他是领导,开头很客气对他说话,后来得知他在乡镇工作的要调换工作。副书记脸色大变“调动工作不好办”,周老说着诉着,副书记爱理不理高高在上的样子。周老在乡镇工作几十年的委屈压力,一下子涌上心头。他说朝副书记肚子就是一拳……

我忙问事后怎样?他说办公室跑来一群人嚷着。快,快,快打电话叫派出所来人。县委书记也来了,认识周老。立刻息事宁人地说“算了,算了,周老是南下老干部”……我听得如“天方夜潭”的精彩。哈哈打副书记像打只苍蝇。若不是他亲口说,谁会相信有这种事呢!周老说他是“反右”的时候发配到乡镇的。原来部队的老婆离了婚,他娶了一个。过了些年,部队老婆找他有点复婚的意思,他说我理都不理他。我说她是军官呢!他说军官又怎样,以前我也是军官啊!还比他大。瞧!这就是周老的牛脾气。战火考验过来的人,真是天不怕地不怕。要不是他性格和乱放炮的嘴,凭他的胆量和魄力,周老的前途一定非常广阔。

综合治理脏乱差的工作,两年后结束。转由城建执法队管理。周老回原单位退休。随着时光的推移,我还是很惦着他,怀念和他在一起工作,听着他说鲜为人知的故事。和他在一块都会凝聚一颗克服困难的决心。

记得那次我处理了一个推双轮车拉货的人。那人认识我。当夜,他的几个叔伯到我家闹。我把此事对领导汇报,周老对领导说,他去处理那个村委主任,书记他熟。组织委托他去办理……这样一来那人的亲属,就不敢到我家肇事捣蛋了。周老是北方安微人,他就是这样的强汉,认定了就敢作敢为,像个战士在疆场上拼杀。

我很想听听他战争年代打仗的故事,可惜没有时间问,如果他不是一个坚强的人,也不会挺到今天活到今日。

我和他分别后, 好多年我没有见到周老,偶尔在街上打个照面就走。有一次在医院看见他,周老坐在轮椅上被人推着走,我的心一下子酸楚起来。那么坚强的人现在变成这个绌弱的样子。哎!人的病疬老去,是不由意志决定。思念到这一下子百感交织,悲从中来。

以后再没见到他。 一个老干局的领导和我是朋友,我对他说老干局应该知道周某某老干部吧。朋友说知道!知道 !前年代表组织去深圳探望他 。对!周老请我们到他家吃过饭。他说老远来的不留吃饭不行!

过去周老请我们在他家吃饭。在深圳工作的儿子回来。我和他认识了。他儿子在深圳发展的很好,在老总身边工作,后来听说自己办公司了。朋友说周老人仍瘫痪坐在轮椅上。我们吃过晚饭告别时,他还不许走说,一定留我们在他家住夜,不住夜,心意过不去啊!真的要走,以后不把你们当朋友,也别来了……朋友说我们拗不过他……朋友说得记忆情深。像和老朋友惜别。是呀!周老除了强悍的一面,铁骨中也有柔肠,有回在街道巡查,他看到一个老态龙钟的耄耋老人过马路,他眼明手快地过去搀扶老人送他过。

…… 去年周老走了。我听罢心里沉寂了半晌,像失去一件很珍贵的东西一样。周老的一生很多波折,也很不平凡。缅怀和他在一起工作的经历,快乐与困难,坚定与懦弱也罢,都像浮雕般镌刻在心里。

云松山水作于20l6年l0月31日

去看老强

文/贺朝举

老强在广袤的高山草甸上,像一块黑色的石头一样站立着,向山下张望。我知道他在等待我们一行十人的到来,他的内心是激动的。

我和老强相识有些年了。他是老党员,被抽调到距家乡二百公里外的邻县高寒山区,进行为期三年的精准扶贫工作。

我也是一名帮扶干部,只不过是在本县一个条件较好的村上,但每次去下乡,面对一些平时不怎么遇到的事情,总感到扶贫工作的艰辛。

老强今年五十五岁,该是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可是为了履行一名老党员的责任,他毅然走进了众多异乡人的家中。我只是从他偶尔的微信朋友圈里关注他发出的异乡风土人情照片,以及他偶尔的诗作里,探视他的心迹。

多年的办公室工作,老强有了自己应对多种工作的方法与经验。他对扶贫工作的理解和所做的工作,在他偶尔回家探亲时,讲述给我们听。在他的诉说中,我们对这片神奇的土地生发了更多情感。

这次,我在端午小长假组织文友去看望还在精准扶贫岗位上工作的老强。当我们的车子爬上高耸的大阳山顶,老强已经在风里等了我们一个多小时,他穿着一套迷彩服,戴着防风的帽子,由于长时间高原紫外线的辐射,他的皮肤更黑了,曾经略胖的身材,如今也消瘦了很多。

老强早已准备了木柴,升起篝火。蓝天下的草原绿意盎然,绿色的“地毯”沿公路两边铺展开来,茸茸地包裹着身前身后的远山,有羊群跃动,牧牛安静地行走,几匹骏马带着幼马安闲地吃草。草原美景,顿时让我们的疲惫烟消云散,禁不住有放开歌喉为之抒情的冲动。

围着火,油茶温热了奔波半天的身心。之后就有人爬上了更远的山巅眺望山的另一边,而我还是打量着眼前的胜景。

草坪乡,位于武都、宕昌县、礼县的交界处,全乡面积很大,人烟稀少,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山大沟深,农户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贫困程度面广,这都是老强工作上的拦路虎。

晚饭后,我们在当地一位上过中专回乡创业的小伙子带领下,沿着街道去散步。沿街有新修的房屋,说是易地搬迁户。听当地人介绍,草坪的人,近些年通过大力发展药材种植,经济上基本有保障,只是生活观念与习惯一时半会儿还改不过来。

顺着路灯的光亮,我们往住处走。山坳里很幽静,帮扶单位实施的亮化工程,让这里有了城市街道的感觉。

在草坪乡,老强帮扶的村叫白碌碡村,距乡政府十多公里,高山顶上,一条路拧来拧去,好在都硬化了。他的那个村子有七个村民小组,组与组最远处相距30多公里,可见农户住得有多零散。高山、深谷、草甸、溪水、原始森林,这些在诗人、画家、摄影工作者眼里生发诗意的大自然,却成为老强这些扶贫人的艰辛之地。

在老强的带领下,我们欣赏了绮丽的自然风光,养羊合作社,大山深处的矿泉水厂,孤独的养蜂人,寂静的小村落……在我们第一眼看到时,每一处都是风景,每一个人都很传奇,然而细想这些人长年累月地在此辛苦奋斗时,就能体会到那种难以承受的孤独和寂寞。

我们只是过客,而在遥远的村社,老强却要在这里生活下去,直到全村稳定脱贫。他说近一年来的奔波,他现在已经是草坪人了,已经融入这片土地中了。老强说最难熬的是去年寒冬,大雪封山,他在山上待了47天,没有多少蔬菜,只有洋芋、几棵白菜,一些腊肉,硬是熬着挺过来了。

他给我说这话时,我没有言语。他喜欢做饭,喜欢美食,与他相处的日子,我们分享了他亲手制作的更多美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大雪漫天的日子里,忍饥挨饿的滋味,我想我们都懂。

夜深了,我站在安静的草坪村子里,远处的山一片漆黑,白天的丽景不见了,夜空深邃,星星更亮,很多年都没看到过这样的夜色了。那些跳动的星星似乎都在说话,向我眨巴着眼睛。天亮后,我们又该回到自己生活工作的地方,而老强还得一个人默默前行。

我相信,这片土地会改变,草原、大峡谷、原始森林,飘香的药材,人们的生活习惯,都会在老强他们的帮扶中被改变,变得越来越美好,并被他们记录下来。

人生的“转弯”

文/韦贞云

前不久,城里某个单位的领导突然问老王,是否想换换工作环境,他们单位缺个“笔杆子”,只要老王愿意去,后面的一切事情由他帮忙解决。

老王不老,毕竟才三十出头,但就是这样年经的他,竟出了一本散文、一本诗歌,那洋洋洒洒几百万字的著作,其文学作品也散见于全国数十家报刊杂志,“老王”这名号便是我们这群难兄难弟对他的尊称。身边的同事、朋友知道“领导”要来挖走老王的消息后,都劝老王说:“树挪死,人挪活,不要老守着一个‘教书匠’的身份不放,趁年轻,人生还有奔头,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但老王还是一口回绝了。老王的理由很简单,他说:人生太短,实在经不起太多的“转弯”。

朋友堆中,老李与老王却又截然相反,是一个将“弯”转得太快的典型例子。老李才工作十多年,就相继换了十几个单位,他的工作经历让我们这帮朋友除了羡慕和忌妒外,更多的就是“啧啧”惊叹了。

于是,大家准备让老李“现身说法”去劝劝老王,好让老王改一改那一股犟脾气,不要错过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然而让大家始料不及的是,老李竟也回绝了我们,他说老王的想法是对的,人生真的经不起太多的“转弯”。

看到我们一个个惊讶的表情,老李问我们看没看过一则叫《蜘蛛爬墙》的小故事,朋友中有的点头,有的摇头。

老李说,在一场暴风雨过后,一只蜘蛛艰难地朝着墙上那早已被风雨吹打得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又一次次地掉下来……有一个人看到了,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弯爬上去?于是,这个人学会了“转弯”。

而在现实社会中,老李说他自己,甚至包括很多人也是这样认为: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许许多多那高高的、潮湿的“墙”,如果自己爬一次、两次、三次,都还爬不过去,那就应该转个“弯”。

讲到这里,老李突然话锋一转,开始说起了自己的工作经历来。也许是受身为教师的父母的影响,于是初三时他便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师范,毕业参加工作后,又因常有“豆腐块”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工作才一年便到乡镇教育辅导站工作,随后又到了电视台、教育局、宣传部、组织部……如今,老李大小也算是一个风光的“人物”了,但每每回顾自己工作这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他总觉自己的“弯”转得太快,各项工作干得半生不熟,为此没能留下任何能让他自己值得称道和自豪的业绩来。而老王则不同 ,他一心教书,一心写作,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于是便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变成了文字,将自己对人生的见解留给了大家。老李说,物无美恶,过则成灾。实其在遇到 “墙”时,转弯与坚持没有对错之分,但却有“过”与“不过”之别。

是的,谁也无法否认,转弯与坚持其实是对立而又统一的,如果说转弯是为了思维的突破和创新,那么坚持则是为了知识的延续和积累。对于一个人而言,如果“弯”转得太快,岗位换得太勤,很多事情是干不好甚至是做不成的,像到邯郸“学步”的少年,他今天学老人,明天学青年,后天学小孩……到最后,竟连自己原有的走路姿势也给忘了,最后只能学狗爬着回家;像下山的小猴子,丢了桃子摘玉米,丢了玉米摘西瓜,丢了西瓜追兔子,最后只能两手空空,白白下了一趟“山”。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特别是某些研究,就必须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意志和定力,如果每个人在遇到“墙”时,想到的首先就是“弯转”而不是“坚持”,那事情的结局是不言而喻的,像爱迪生,如果他在寻找灯丝的过程中只坚持一次两次而不是坚持了一千六百多次,那么今天何来黑夜里的那一片光明?像玄藏,如果他行至半道便因路难行人太倦选择放弃,那么何来“真经”?是啊!人这一生,怎么活也不过是一辈子,怎么过无非也就一百年。老王说得太对,人生太短,真的经不起太多的“转弯”。

走出老李家,朋友们皆感慨不已。

印象中的“白姨”

文/马英超 吴立新

阳春三月,生机盎然,迎着和煦的春风,带着无限憧憬,我正式踏入了警院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单位——库伦旗森林公安局,实现了儿时的从警梦。

我的第一位师傅是库伦旗森林公安局副政委、法制办主任白冬梅。白主任和我母亲年龄相仿,我因此亲切地称她为白姨。第一次见到白姨是在森林公安局的会议室,那时正是破坏草原林地专项整治行动之初,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干练从容、雷厉风行,像一位久经沙场的指挥官,在解答一线民警相关档案整理和案件倒查等各种问题中切换自如。

雷厉风行的白主任是一个典型的“急性子”,工作起来绝不拖泥带水,虽然我努力适应她的工作节奏,但还是时不时的帮上倒忙,白主任总会耐心纠正我的错误,指出我的不足,帮助我迅速成长。白主任的“急性子”不是急于求成,而精益求精。她说,“法制是办案的关键一环,我们不能耽误案件办理整体进度,无论哪个环节必须做实做细,必须把握好法律尺度,做到不偏不倚,这样才能更好的履行职责,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和野生动物资源安全。”

在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中,针对10年内森林公安局办理的案件要全部进行倒查,943个破坏林地案件,654个盗伐滥伐林木案件,需要一个一个整理上报。要求上报数据非常详尽,如此大的工作量,别说整理上报,就是翻阅一遍都让人头疼,白主任却迎难而上,加班加点,力求在第一时间准确、高效的完成任务。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她的敬业精神让我折服,不管我们来多早都能看到白主任忙碌的身影,不管我们走多晚,她永远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单位的人,白加黑,5+2的工作模式让她的眼里经常布满血丝。一次,我发现她眼里的血丝连成了片儿,以为是不小心碰到眼睛了,细问,才知道是每天长时间盯着电脑刺激的。那一刻,我感慨万千,对白姨的敬意更加强烈,也暗暗发誓,一定要向她学习,做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

白姨不但是我业务上的师傅,也是我的心灵导师,初入职场的诸多疑惑与不解,通过她的耐心指点,让我豁然开朗。她说,只有把各种案件审核与统计时时刻刻放在心上,才能真真正正地为群众着想,不偏不错,站在公正的角度着想,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开展法制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党和国家的建设。她常说,作为一名法制民警,想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必须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要“身心”全部投入。“身入”是积极地深入到案件中去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并弥补缺漏,做到不错审一起案子;“心入”是真心地诚心地深入法制工作,不走过场、玩形式,要全身心地投入才能保证审核记录效果。

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业务如此精通的白姨原本是位水利专业的高材生,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全部是她自学完成,身为森林公安的她用自身的“软实力”,朝着人民幸福的方向发出一声声情与法的警示。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警徽下照耀的信仰。我要学习白主任的“女汉子”精神,挑起肩上的担当,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岗位中,用负重前行,换来岁月静好。

多年来,白冬梅主任孜孜以求的工作态度和准确高效、任劳任怨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2006年,她被内蒙古自治区森林公安局记个人三等功;2011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森林公安局记个人嘉奖;2017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森林公安局记个人三等功;2018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森林公安局评为全区森林公安优秀人民警察。

等车偶遇

文/王义静

那天是元月28号,正处于寒冬腊月,出门有点瑟瑟发抖的感觉。这天也正值腊月二十三,传统小年。也有的地方腊月二十四为小年。人们也就此忙着打扫卫生等工作,准备过春节了。

上午我出去办事,在二人医门口等车,有一位银发飘飘的老太从马路对面跑过来,对我说:“请你帮我看一下去跑马山乘哪一路车?”我帮她看了一下,告诉她乘204路,两站路就到了。她又自言自语:“从跑马山再转车到七里甸。”我听了随口说:“哎哟,还要转几次啊?”这时她认真地向我介绍:“没办法,我是外地人哎,没老保,出来打工的。帮人家烧饭搞卫生。那时,国家让买养老保险,我家正在造房子,借了好多债,没钱买,等后来有钱想买了,又过了年龄段,没有办法缴保险了,现在只有出来打工。”我又问那个老太,你子女呢?她说:“不能说他们不孝,他们没有工作,靠劳动,自己都顾不上,还能顾我?”此时,又一等车的老太听了便插言道:“趁着自己现在能忙就忙忙吧,要自己手里有钱,向儿女要钱就难啦,你将打工的钱存起来,留着养老用吧。”此时,204路公交车来了,我叫她赶紧上车。我看着她的背影,想着她的一段话,便引发了我的深思。

我敬佩站在我身边的这位由于劳累而苍老的农妇,虽然刚67岁,看起来像70多岁,银发飘飘,满脸皱纹,但精神还不错。她有着中国女性的勤劳,自食其力,不给儿女增加负担的精神,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体现。从她身上可以看到我国农村千万个老龄妇女的形象。有许多老人失去劳动力了,子女孝顺日子还可以,一日三餐粗茶淡饭说得过去。如果遇到子女不孝就受罪了。

城市有养老院,根据老人自己的意愿与经济条件可以随自己挑选,进养老院养老。我想,如果农村也能办些相应的养老院就好了。这样,可以解决因子女外出打工或子女在外地工作,父母无人照顾的问题。

无须提醒的自觉

文/鞠志杰

我的几名同事常常采访写稿至深夜,第二天都是带着黑眼圈来上班。不做不行吗?不行,没有时间允许你拖沓!新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不会因为记者休息了,它就停止。

如此不爽的职业还有很多,比如外科医生,可能正在家吃饭,一个电话打过来就得去做手术,因为病情不等人。还比如消防员,可能正在睡梦中,警情发生就得奔赴火场,因为火灾不等人……

如果一项工作被时间绑架了,这工作就成了魔鬼,啮噬着工作者的灵魂。要么让人高尚,要么使人苟且!

有个小笑话,一个人上班时间出去理发,被领导抓住了,领导要罚他款。他辩解,我只是在上班时间剪去了上班时长出的头发。不用说,他没有管住自己,上班时间溜了号,还自我解嘲。

梁晓声给文化定义了四个条件,其中有一条便是无须提醒的自觉。即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完全不用他人提醒,严于律己,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这不仅是职业上的操守,也是做人的准则,更是一种高贵的品质。

拥有这种品质的人,始终会把责任心放在第一位,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种敬业精神会让工作者的人格变得高尚。相反,便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势必把工作干得毛毛糙糙稀松平常。

看一个人品质如何,不用看别的,看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就可以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工作中苟且,已和混时光无异。在混的人,他无论对朋友还是对生活都不会认真。这类人往往都不靠谱,从他们身上看不到多少正能量。

而那些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更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总是能做到无须提醒的自觉。因为他们都懂得,工作做得完美,也会让生活有底气。

十年看婆 十年看媳

文/刘云燕

每当我下班回家,总能听到楼下的大妈们彼此议论着自己的儿媳妇。诸如家里乱啊,不做饭等罪状都是儿媳的过错。我听了,笑笑。不禁想起了那句老话:“十年看婆,十年看媳。”

想来,两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又同爱着一个男人的两个女人,成为婆媳,成为一家人,矛盾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婆婆一句:“我将儿媳视若已出。”就把这一切,变得简单多了。

结婚时,婆婆家并不宽裕,我们又在外地工作。只能在结婚头一天回家,婆婆就在家提前为我们做着婚礼的准备。整个婚礼热闹,隆重,又合乎礼节。而在婚礼刚刚结束,婆婆就累倒了。可不是吗?一个人需要忙着打理上百人来吃饭,农村是流水席,三天之内,熙熙攘攘。婆婆家离镇上极远,婆婆还要张罗着买菜、做饭,晚上还要请戏班来唱戏。等我们要走的时候,她天不亮就去河里捞来小龙虾,一个个地挑选后,炸好,让我们带到路上吃。婆婆还执意地塞给我们一万元钱,那是婆婆一年种地的收入。

那时候,我们都在工作之余上着夜校。没有手机和电话,婆婆就一个字、一个字地识,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习写,终于开始给我们写信。每每看到那歪歪扭扭,却极认真的字迹:“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之类,我都会特别感动。

慢慢的,我们的条件好一些了。婆婆他们也想离儿女更近些。于是,我们为他们购置了一套乡下的小屋,既离市区不远,又可以让他们继续享受乡村生活。婆婆第一次来,看到那套房子,拿着电话,一通给老家的亲朋好友炫耀。这是婆婆最幸福的时光。

离儿女近了,经常可以见得到,婆婆天天特别开心。她就和公公一起,在小屋附近开了不少荒地,播种,浇水,竟然长出了苗,郁郁葱葱起来。因为,婆婆有个心愿,把自己种的菜让儿女吃。婆婆把地里的那些菜视若宝贝,天天看着,天天捉虫,而每每当我们去,婆婆就把自己的收获使劲地往我们的车子塞。

每当我们到了那里,婆婆就张罗着做一桌子好菜。那是地地道道的苏北风味,吃得我们大快朵颐。这时节,看着我们吃得那么心满意足,婆婆就极有成就感。婆婆关注国家大事,她还是我们的政治思想教员,告诉我们要走正路,努力工作。

慢慢的,也许是亲情的融合,我更加地了解了婆婆,理解他们那一辈子人所经历的岁月。婆婆生病了,总是讳疾忌医。我就像个医生一样的了解婆婆的情况,遇到小痛小病,我就先记下来,咨询医生,然后帮助她治疗。婆婆喜欢吃新鲜的鱼,我们就隔三差五地买了送去。自然,每次回家,都是大包小包地拎着,只是想让婆婆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爱。

十年看婆,十年看媳。温暖地相待,将儿媳视如已出。那么,作为媳妇,又怎么会不把婆婆当妈来看待呢?

怀念父亲

文/罗迦玮

正月十四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不仅是元宵节的头一天,按当地习俗,许多人家在这一天就过上了大年春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祭祖宗、吃汤圆、看灯展,很是喜庆和热闹。而这一天于我而言,却是父亲的祭日,节日的喜庆氛围,已在心底激起了我思念的浓烈和酸涩。月圆之夜不忘祖宗!阖家团聚之时,慈祥可敬的父亲在我跪拜焚烧的青烟中,仿若腾云驾雾的圣者——来到了我的梦里、心里……

父亲的一生顺逆跌宕,却始终忠孝耿直、公正廉洁,从不阿谀奉承于人,只敬业于工作,安心过普通人的平静日子。他恬淡而寡言少语的性格,不等于毫无原则的逆来顺受。也时常会在不可再忍受或继续目睹龌龊事的情况下,拍案而起,慷慨激昂,一番天地相通而大义凛然的话,仿若惊涛骇浪,吓住了胡作非为的人,由此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赞誉。

父亲的这种秉性,应该说是那个年代的多数老同志所具备的好品质。虽然凭此得不到什么名利的青睐,但活得率真和心安,一句好口碑就足以慰籍一生了。家乡解放时,积极参加农会工作、刚19岁出头的父亲就被当作“苗子”选送到省革命干校学习,从此成为一个少数民数干部,辗转在省城贵阳、黔东南等地的供销系统工作。参加工作吃上了“皇粮”,对于一个只上过一年私塾、当初还在老家海子里放鸭子的布依后生而言,算是天大的恩赐了。父亲由此有了“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喜悦和激情,有了精忠报国的感恩思想,在工作上的兢兢业业、做人上的刚直不阿,就不难理解了。

也恰是这种秉性,注定了父亲的一生是跌宕起伏而丰富的。父亲退休时得到了一个难于理解的“编外干部”身份,与他早在29岁时就是某县农资公司经理的职务是极不相称的。从干校结业分配到黄平县工作的父亲,可以说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凭过硬的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在工作上得心应手,很快就获得了上级的信任和器重,工作不久便接到了上调省城的通知,可限于当时的交通条件和燃油紧张的困难,开往贵阳的烧煤汽车一个星期才跑一趟,眼看着报到的限期将至,父亲提议一同前往的同事干脆一边步行、一边等过路的车辆。但因同事的犹豫,也因父亲一人也不敢独行而延误了时间,一纸电报通知下来就变成了就地安排和提拔。当上了农资公司经理的父亲没有什么后悔和怨言,在工作岗位上干得充实无比,被县里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对象。

可在入党即将获得批准的前夕,父亲因为查处一县领导老婆贪污食堂粮票而不听人劝阻的行为,一夜间招致了报复,入党的事成了“泡影”。率真的父亲虽有所遗憾,但并不气馁,只当作自己还需要在磨练中提高罢了,对待组织和工作的热情丝毫未减。但善良的父亲当时根本未料到此事对他今后造成的不良影响,文革初期,老家一桩枪决土匪的事被人黑白颠倒,当时身为农会副主席的父亲被诬告成泄私仇的报复者,由此遭到了革职查办。在父亲的强烈诉求下,久拖未决的办案组才派人到家乡调查,激怒了明白父亲冤情的乡邻,调查人员一进寨子就遭到了“五花大绑”,也从而知道了事件的真相。原来被枪毙的土匪罪大恶极,曾在抢劫时杀了人,放火烧了寨子,被人民政府公审判了死刑。

父亲的不白之冤终于洗涮干净了,隔离审查也随之结束,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但曾经担任的职务已被人顶上,只被任命为县里兴修水利的副总指挥,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由不得父亲去多想什么,起早贪黑的忙碌,让身体瘦小了一圈,意志却更加的坚定。当年的饥荒,未曾影响到人们战天斗地的热情。运动式的建设一结束,父亲就当上了先进。我曾经见到过已经发黄的表彰合影,有些浮肿的面容和瘦弱的身影,让我感动了许久。

随后一个接一个的建设运动,父亲几乎都参与了,所任的职务都成了临时任命。当年未曾料到其退休证上“编外干部”的身份就由此注定了。

文革后期,父亲为照顾独自一人在老家生活的祖父,举家调回家乡工作。原本很好的结局却又受到了折腾,同意接受父亲调来的某领导因突然“靠了边”,父亲与母亲的工作安排一下没了着落,全家人只能住进招待所等待,这一等就是三个月,苦闷的父亲一下憔悴了许多,烟瘾也更大了,眼看着我与大哥上不了学,从不求人的他就硬着头皮去找人,提出的要求也非常简单,就是只要有工作干,能早点把家安顿下来,无论分配到什么地方、什么单位都行。也正因为这一简单的要求,父母亲同被安排到一个偏远的代销点工作。接上祖父举家前往报到后,父亲才傻了眼,所到之地连一所小学校都没有,我与大哥上学的事又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要搭船渡过南盘江去对岸广西的村小学读书,途中的安全又无法得到保证,最后只好把我与大哥寄宿在姑妈家,去其所在村的小学读书。

我与大哥的离开,让原本想团圆的家又不能团圆了,心痛不已的母亲,为此常埋怨父亲的老实和无能。此时的父亲只能拿“别人在此能过,我们也能过”的话作无奈的宽慰了。但心中的失落和伤感,未影响到父亲的工作热情。农民出身的他非常体贴百姓的需求和所急,半夜三更起床为村民打一斤煤油已是习以为常的事,甚至还垫钱赊销生活用品给应急的村民,由此获得了大家的尊重,一声“罗伯”的亲切称呼,让父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代销点工作两年后,父亲因工作踏实得到了领导的信任,与母亲一起上调到区供销社工作,我们全家人也才真正团了圆。这于全家人来说真是一个值得喜庆的大事,此时的父亲也恰巧遇见了一个原在黔东南工作的同事,得悉那个曾让他“穿小脚鞋”的领导也最终因贪腐罪行没逃出法律的严惩,父亲就此有了一种欣慰和释怀,更加深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做人信念了。

父亲一生工作的认真和踏实,可从其退休后仍保存着的大摞奖状中得到具体的佐证。几乎年年当选上的“先进”,让父亲过得平凡而充实,也有了一生中最难于割舍的神圣追求,就是能够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可这个愿望却成了父亲一生追求而未了的遗憾。虽然父亲正直善良、工作勤恳,但从不阿谀奉承于人,也不拿原则低头的倔犟性格,时常让一些领导接受不了,老被误解为思想上还未成熟。但父亲从不气馁,对进步的追求已成为其精神的支柱和情感的寄托。

在我读大学时,父亲常写信勉励我要向党组织靠拢,要树立目标,积极追求上进。当得知临毕业的我已成一名预备党员时,父亲一封热情洋溢的祝贺信让我深受鼓舞。我从此明白父亲的夙愿和希望已经寄托在自己的身上,没有任何功名利禄的贪图,全是一种精神情感的信仰和做人应有的准则。我工作后,父亲当年的一名老领导有些愧疚地告诉我:“你父亲什么都好,就是人太直、话太硬,受到什么误解都不去找人解释。”

此番话让我深思许久、感慨许久。想必做人得讲原则,做事也得讲方法。唯有方法的得当和变通,人之间才会有思想和情感的顺利沟通,从而化解积怨、相互包容、形成共识,也就便于工作的开展和人生的进步。一生不会转弯抹角,也不会主动协调人际关系的父亲,就吃了性格的“亏”。这正如老学究张中行先生“人的性格决定了人的命运” 的论断,习惯于平凡生活的父亲,改不了骨子里与生倶有的秉性和志气,从不后悔正派的言行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只把遭遇的不公视作歪嘴的和尚把经念歪了,对党的感恩和敬仰从未有过丝毫的动摇!退休后哪怕仅是一个曾经的“编外干部”,仍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大政方针,为国家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而欢心鼓舞。

可没有料到的是,在父亲理应安享晚年的时候,承寄着他毕生希望的我,却因一次莽撞的行为断送了自己一帆风顺的美好前程,给父亲造成了极大的精神打击,一夜间头发全变白的父亲再也没有了晚年生活的平静,时常抽着香烟,陷入了无尽的沉默和郁闷之中,以致患上了肺气肿,在恶化中离开了人世……

父亲的逝去,揪痛我愧疚难安的心!我的悔恨已无济于事,唯有修正自己、踏实做人、平安生活,才能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父亲一生虔诚的精神信仰,因其经历的坎坷和未了的夙愿令我时常感动,已成了留给我的宝贵财富,让我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事,令我感激不尽。我将铭记父亲的一切,信奉真理,追求进步,踏实工作,不贪图名利,也不害人害己,按其意愿走好人生的路,只要有一个做人的好口碑就心满意足了。

如今,我对父亲的怀念,已成了一种忏悔和鞭策。天上的父亲一定会保佑我的!

下乡记

文/王正江

4月25日,我与同事踏上从兴义到望谟的旅程,目的地是我们单位今年对口帮扶的望谟县郊纳镇水秧村、油停村,去实地了解情况,为决策帮扶工作提供依据。

望安高速通车前,几次去册望,建设中的高速路一天天延伸,形象日臻完美。特别是册亨岩架与望谟油迈间在建的北盘江大桥,全长800余米,投资数亿,桥隧相连,桥下激流奔涌,两岸高峰对峙,仰视如在云天,令人炫目,叹为观止。去年底出差望谟,我们提前体验过望安高速。那时工程还在扫尾阶段,油化尚未结束,附属设施还在建设中,隧道里黑灯瞎火,很多路段只能单向通行,到处是工人忙碌的身影,工程车来来往往,随时要提防突然出现的坑洼和突如其来的变道,稍不留神,又传来底盘与路面激烈刮擦的刺耳声音。刚过北盘江大桥,就被铺设沥青的工程车堵断前路,刚掉头准备下高速走老路,却发现来路也被堵住,前不能行,后不能退,被堵近两小时。几经折腾,几十公里高速公路竟走到天黑,不过在施工阶段享受到先行先试的殊遇,心里还是暗自庆幸。

这次是通车后第一次走望安高速。雨后清新的空气弥漫着成熟麦穗的芬芳,满山都是新绿,满地都是生机。望安高速似新生的婴儿,被群山怀抱,似轻柔的丝带,在群山间缠绕,跨过碧水,绕过青山,迎接蓝天白云。一切都是新的,崭新的路面,整洁的护栏,完善的设施……密集的桥梁、隧道,浓缩了时空的距离,似青山绿水间婉约的曲线、跃动的音符。不到两个小时,望谟已经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半年前从兴义到望谟最少也得四个小时,在上世纪末要花十来个小时,一直难于北上贵阳。望安高速的开通,彻底改变了望谟县的交通状况,昔日偏安一隅,如今成为南下广西的桥头堡。

郊纳是望谟县较为偏远的乡镇,与县城相隔五十多公里,接壤安顺市紫云县。虽然是柏油路,但坡陡弯急,尤其弯道不啻册亨岩架至望谟油迈那段老路的的密集程度,加之很多地方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二三十码的蜗牛速度,车子依然如履薄冰,左摇右摆。坐在副驾驶位上的同事小妹没坚持多久就忍不住晕车了,紧紧倚靠在车窗上,一言不发,随车晃来晃去,其状可怜。

颠簸四十多公里后,我们到了此行要造访的第一站——郊纳镇水秧村水秧组。几户人家集中在一个小山洼里,四周山高林密。车停在一户伍姓帮扶对象院里,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四十出头,一身苗族打扮。没料想在与女主人合照“全家福”时,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突然涨红着脸开始骂骂咧咧:“照了啷多回相,到头还不是什么也都没有,赶紧把车开走!”见我们不理睬,那男人愈发嚣张。“他喝酒醉了,不是我们这里的人。”有个村民悄声告诉我们,但并没有人去劝阻。这突如其来的尴尬场面让我们措手不及,但面对一个酒醉鬼,又是初来乍到,只好暂时不管他。从那人迷迷醉醉的话语里,我听出他是误解我们照相时把我们开去的轿车一同照进去了,以为我们以此作为完成脱贫任务的证据,进而引发他内心沉淀的某些不满。可能是以前某些政策宣传跟不上,有的工作落实缺乏设身处地的思考,拉远了党和政府与当地群众的距离吧,我想。

女主人把我们请进屋里,是平房外搭建的一间伙房,长期的烟熏火燎,四壁已经发黑。屋里有些脏乱,火塘里还有没烧过的柴,一把半新的烧壶搁在铁三角上。靠墙边是一张油污掩盖了本色的木条桌,餐具凌乱地放在上面,两个碗里还有吃剩的饭,盛了半盆蔬菜的塑料盆就搁在地上的一张小木凳上。见我们进了屋,几个邻居也跟着迈步进来,狭小的空间立刻局促起来,刚才在院里唾沫飞溅的醉酒男人也停下了声息,靠着门框坐了下来:“呵呵,喝酒醉了……”没人理,他似乎觉得无趣,识相地给自己圆场。

女主人说了家里的情况,并不是我想象的那般贫困无助。这些年,利用国家信贷扶贫政策,这家人贷款小规模养殖兔子、竹溜,效益还不错。又利用住在公路边的优势,买了水泵为过往的车辆加水,也应该有点收入。但她坚持认为自家虽然搞养殖,但靠的是自己的努力,没得过国家补助,相比而言还比较困难,应该得到扶持。

离开伍家,我们来到他家屋后同样是帮扶对象的韦姓人家。带路的邻居给外出帮忙的男主人打过电话,十几分钟后,一个身穿黄色夹克的中年男人出现在我们面前,满脸堆笑。这家除了二层平房,还有瓦房,屋前乱石上填出几个平方的狭小院坝。院坎下就是河沟,虽还不到涨水季节,但水量不小,除了水,沟里到处是乱石、杂草、垃圾。现代充裕的物质和快节奏的生活,严重威胁到农村自然环境。很多水源日渐枯竭,昔日小河小沟只在雨季到来时作为排洪沟使用。有的地方虽然尚存富足的水资源,但生活污染、种植养殖污染日趋严重,几十年前随处可以淘米、洗菜、洗衣、游泳的小河小沟,早已不忍侧目、臭气熏天。

水秧良好的植被成就了丰沛的水源,除了四季长流的河沟,从山间引来的自来水,通达家家户户。水管到了院里,或者不用水龙头,或者按了水龙头也不用关,任其四季长流,反正不从这里流也得往别处淌。水质也不错,村民大多直接饮用,想来应是甘甜无比。谈到对未来的规划,男主人说寨里的条件不错,特别是水好,希望得到政府的资金扶持搞养殖。对建立合作社规模化发展的建议,村民们表示实在不行也可以这么做,但还是偏向单独干。

从水秧村到郊纳镇政府只有几公里,我们首先来到中心派驻郊纳镇油停村第一书记岑祖力的住处。第一书记责任大,工作艰苦,算是眼见为实了。这些在城里早九晚五的干部,离家几十上百里到扶贫点挂职,无论交通、生活、工作都面临考验。在这里,两个人一间的宿舍,两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只有简单的生活陈设,与城里那个温馨的家不能相提并论,但责任和使命使他们只能把这里当成家,只能静下心来谋划好、开展好工作。

镇党委骆书记是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热情好客,睿智机敏,很有魄力。他向我们简单介绍了郊纳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清晰的工作思路,干练的工作作风,让我们由衷佩服。

为进一步掌握油停村情况,我们决定到村委会见见村两委班子。油停村离镇政府两三里路,一会儿就到了。村委办公室是一幢两层小平房,兼村文化活动室,搬来不久,还没安装防盗窗,小学生用的课桌居中摆放一圈成了圆桌会议室,没有饮水机,地面有些脏,算是因陋就简了。会议在二楼办公室举行,已经有七八个人等在那里,有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干部、“五人小组”成员。村支书和村主任都是花甲老人,有些秃顶,面目慈善。油停村属于少数民族聚居村寨,这些年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推动下,有了不小的发展。建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三黄鸡养殖和河水养鱼初见效益,还成立了保护沿河生态的护河队。许是年岁大了,在汇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面对骆书记的多次提问,三位村常务干部由于政策掌握不足,对“两会三书六表”不甚了解,一下面红耳赤地局促起来。骆书记当即提出以后将引入竞争机制,对重要政策实行考试,能者上,庸者下。会议即将结束时,村委提出希望作为对口帮扶单位的州公积金管理中心能帮助解决村委办公室防盗窗、办公桌椅、文件柜等设施,改善村支两委办公条件。

见时间已晚,回城时我们加快了速度,五六十码的速度在这弯道接踵的路上感觉飞快。开出几公里,来时晕车的女同事再次进入晕车模式,减慢速度已经于事无补。在一处视野开阔的半山腰,我们停车休整。这里天格外蓝,云格外静,空气格外清新。莽莽苍苍的群山,绿装如盖,逶迤向前,直到消失在暮霭深处。我羡慕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但世代住在山里的人们却向往着山外更美好的生活。

分手前的约定

文/陈妍

我跟我老婆是在同学聚会上认识的,我没跟她认识之前我和很多小姐姐玩。不过她也我大学认识的,只不过我在大学里没见过她。大学里的生活很自由随便可以谈恋爱,那个时候我没想过要谈恋爱我只是遇到了真爱我才开始要谈恋爱。不然我一辈子都不会谈恋爱,那一次是姐姐们说朋友聚会;我才答应她们去的不然我不会去的,我去了才知道这是鸿门宴不是什么朋友聚会。

那天那个女的穿的很漂亮都把我跟姐姐们迷住了,我们在那里边吃边聊但吃到一半的时候姐姐们说要去个厕所让我跟她聊。最后姐姐们走了就我跟她两个人,我们聊一些工作的事情还有个人爱好。当我们聊的开心的时候姐姐们回来了,然后我们继续聊和喝酒当我们要走的时候那个女的喝多了我也喝多了走不了了。

姐姐们说给我们开个房间睡觉,当天晚上我和那个女的被姐姐们带到宾馆里睡觉了。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姐姐把我们的衣服都脱了而且还把我的手放在女的胸上然后姐姐们就去把我们的衣服洗了,到了第二天我们起来准备走的时候突然发现衣服不见了我就问姐姐我们的衣服了。

然后姐姐进来说你们的衣服我洗了现在我给你们买了新的衣服了你们在睡一会儿,当我醒来时突然发现身边多了个人然后我掀开被子一看发现我们没有穿内衣内裤。还好姐姐还在这个房间里要不然我找谁说理去啊!我还当场被她打了一巴掌,后来发现是姐姐的鸿门宴她也没怪罪我只是说慢慢来。

那天刚好放假不然我们都糗大了,在学校都没法见人了。不过之后的几年里只要我一有时间我就带她去玩,因为我都快毕业了。通过我们这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决定要在一起了这辈子都不会分开了,从那一刻开始我就每天都陪在她身边。

我跟她认识的时候是通过姐姐们介绍而认识了,那个时候她大一我大二我还有两年就毕业了。可是我们刚刚开始认识啊!就要决定毕业后的事情,自从有了她我就在大学附近租了个房子,这房子不会就500一个月刚好住下两个人。

有了房子之后我们一起上下课一起回家吃饭,家里出了做饭洗衣服她做家务活我全包了。当时我心里感觉找了个勤快又懂事的好老婆,学校放假了我们就出去玩看看电影和爬山还有游泳。但这一路下来都是我不停的在照顾她;她只是不喜欢把自己弄脏了。但是我也觉得这么漂亮的姑娘又穿的这么漂亮等一下弄脏了又洗不掉,还是我来帮你吧。

其实我是心疼她不忍心看到她衣服弄脏了又埋怨我说都怪我不帮她,如果说我不喜欢她也不爱她我是不可能为她做这么多的。但是这么多年我为她付出那么多的心血我容易吗?我只是看在她喜欢我我也喜欢她我才为她做这么多,不然我早就跟她拜拜了。

大学我读了四年了还有几个月就毕业了,她还没毕业了我就要踏入社会工作了。当我踏入社会工作时我犹豫了因为我不知道什么工作是最好的,也不知道她离开我会不会过得不好。但是我大学毕业了我就要工作不然我拿什么来养活我自己和她,以前有我在她还会做点家务我走了估计也不会做了吧。

我觉得我走了她不会再外面住了去宿舍里住了,可是宿舍人那么多她要是不讲个人卫生的话会被人嫌弃的。我大学毕业后我就去了深圳工作一年后我有回到我们原来的地方,因为我心里放不下她所以我才回来的。回来之前我要告诉她我想回来不然她会说我的,为了她我放弃了最高薪资待遇回来找你。

回来之后我在我们大学附近的地方找了个月薪一万的工作,这样我每天放假就可以找她玩。我每一次下了班就到她们学校门口接她;她都穿的很漂亮我喜欢,但是很多人都被迷住了这么漂亮的美女应该是你老婆或者是你妹妹吧!我对别人说她就是妹妹。我说完他们都走了她也不生气然后我们就去逛街了,不过在逛街的时候我看到我喜欢的衣服我就说去买衣服吧;她说可以啊!随后我就买了几件送给她了。

我在那里工作了两年多了她大学也快毕业了,她就说大学毕业后我不想在这个城市工作生活。好我答应你等你毕业了我们就去上海那里工资高,其实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都没想过要离开这个城市因为这里有我想要的。为了她我又放弃了这里的高薪待遇去了上海,这几十年我除了上学就是在深圳工作还有在读书的城市工作。

这一次纯属是为了她的意愿去的上海,不然我这一辈都不会去上海工作的。那里的房价太贵了,租一套房子也要三四千我半个月工资没了。在上海跟她一起工作只能吃喝交房租剩余的钱加起来也没多少,那里一个月底薪五千而且有些时候不加班有些时候加班。所以说存不到钱还不如我读书的城市那里,一个月一万多还有存款。

在上海工作三年了我们决定去深圳发展了但是我们离开上海的那一年她的父母催婚,叫我们赶紧结婚她们好抱外孙可是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因为我要去闯荡。我们离开上海来到深圳工作,那一年正好她表哥有一个工厂招工我们就进去了。但是没有因为我是他表妹夫就给我们最优越的待遇,只不过给我们安排了车间产线上的工作。

我和她很真的工作和学习,我们在上海打拼了这么多年也有一点积蓄足够能吃掉她表哥的公司。只不过我们刚来这家公司不敢轻举妄动等到时机成熟就吃掉它,不过又说回来我跟老婆在这里每天都是八点下班。星期六星期天去约会了没时间管公司那点破事,因为我们决定过年要结婚了所以我们才会这样做。

我们每一次放假都是去深圳湾公园玩和大梅沙游泳,每一次玩都是玩到下午五点就回去了。我们在哪里工作都会租房住但是深圳租房比上海要便宜点,因为我们是两个人就要租房如果是我一个人就不会租房住宿舍。

现在我们两个在一起工作一起上下班唯独有点我们都喜欢裸体睡觉,宿舍人多不好裸体睡觉。只有自己租房住才可以裸体睡觉,我跟她每天都是裸体睡觉我的手每天都放在她的胸上和腿上她也是。我们在深圳工作了一年多她的肚子越来越大了不好工作了我就请假带她回家了让家里人照顾她,因为她怀孕了双方父母就催我们赶快结婚。

但是她怀孕我要上班不然谁挣钱养家,我在家待了一个月就出来工作了。在家一个月我老婆每天穿着性感的连衣裙跟我们谈论结婚的事情,不过一个月都过去了谈婚论嫁的事情还没有结果;到了一个月之后才确定结婚的日期。

确定了结婚日期我就安心的工作了只是每天晚上微信视频聊天,白天上班没时间聊天放假就在宿舍待着哪里都不去。但是在她怀孕这段日子我寝食难安,因为我满脑子都是她饭都吃不下。如果不是因为她怀孕了我也不会这么难过,我只是每天晚上跟她视频聊天看看有没有磕着碰着。

在临近生孩子的时候我依然而然的回去了,到家的那一刻我把她的衣服脱了摸摸她的肚子是否还在。到了第二天早上她突然说肚子痛我就拨打了120把她送进了医院生孩了,我没有去我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的才去看望老婆的。

到了医院我在那里守了一天一夜才回家,看到老婆这么辛苦我熬了排骨汤送到医院给她喝。因为她为了这个家太辛苦了没有她就没有这个家。生完孩子之后就出院了我在家照顾她坐月子,我老婆生的是一男一女。我每天有洗不完的衣服还要做饭给老婆她们吃,只不过她在坐月子不方便做家务。

一个月快过去了我们结婚的日子到了,这一天我们把家里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请来了。酒席摆了七八桌都是轮流吃的因为人多所以才这样,当天我跟我老婆喝得有点多睡觉也早顾不上招待客人。以前在学校的姐姐们是我们村里的因为今天我结婚我才把她请来的,今天所以的人喝的太开心了我也开心。

好日子不可能天天有吧!结婚一生就一次错过了就没有了了,但是结完婚之后她就变了;变得我完全不认识了。没有结婚前她从来不管我的,结果之后她管我管的太厉害了。我现在一分钱都没有每个月发了工资必须上交,我没有一点零花钱可是我也要吃喝拉撒。

我记得有一次我刚下班回来吃完饭想睡觉她都不愿意我跟她睡,害得的我一晚上睡沙发。不过这一次她生完孩子之后就说家里什么事都交给你做了我只负责带孩子而且你还要养家糊口,我说我们可以一起工作啊!把孩子交给我父母待或者交给你父母带啊。她说现在带孩子不是以前带孩子不能死带要活带,所以说他们那一代人带孩子的方法不行只能我自己带。

但是我看她这么折磨自己真不是滋味想让她脱离苦海,所以我决定要跟她离婚不想让她痛苦下去了。当我做出决定的时候她不同意,她说这么多年我们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你现在干嘛要离婚啊!我说你每天这么做不累吗?我看着都心疼。

其实我也不想离婚但是在我看到她这么累我提出离婚的时候她突然跟我说她有新欢了,只不过那个时候还不明显她们只是一个小区朋友而已。说真的我也爱过她她也爱过我,但是我们两个真的过不下去了。在家里什么也不做懒人一个,而且还在外面乱搞要不是我提出离婚我还不知道有这么一出了。

我以为她做的这意思是真的逼我离婚没想到她这么做是为了挽回我们的婚姻,可惜没用我心已决是不可能改变的。因为你从结婚到现在你一直在管控我,不停的在挖空我让我成为你心目中的提款机。现再在离婚协议书签字吧,但是在你没有找到好的归宿你可以住在我家。

离婚后你净身出户家里所有的东西你不能带走包括你的衣服裙子连衣裙内裤内衣还有鞋子,一个礼拜可以看孩子两次多了不给。这就是为了以后知道家里还有你也为了方便你以后回家方便换洗,离婚协议书签完明天民政局见。以后见面你只能说我是你哥不是你前夫知道吗?当我们离完婚之后就有一个男的在民政局门口等她,我这才明白之前是为了挽回我们的婚姻。

不过这一次那个男的确定我跟她离婚了他才跟她在一起约会,我以为这一次是假的原来这一次是真的上一次是逢场作戏而已。我既然跟她离婚我也不干涉她婚姻我也不想让她干涉我的婚姻,我们的家很大可以住很多人所以离婚后我决定让她住在下是看在她没地方去了所以才可怜她让她住我这里。我们各自单身了可以奔向自由了,让爱情重新来过忘掉过去的她。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陈妍(写)

2022年4月17日

无奈的烦恼

文/南夫

刚过完春节,这几天老匪就一直嚷嚷好烦恼。

老匪是一个深山乡镇的小头目,为人豪爽耿直,喜欢讲老百姓话做老百姓事,上级要求做的光面子事情,他往往不大对付。老百姓都认可他,威望颇高。他到任何一个村屯,群众就是仅有一只老母鸡,也舍得杀来招待。多年来从这个乡提拔到县里的干部一拨又一拨,却从来没有他的份。在深山里待久了,人们都诨称他为老匪。

今年春节,他像往常一样高高兴兴回老家过年,不承想却被老婆骂、父亲骂、亲戚骂,搞得他很窝火,一肚子气。

就在初二那天,村里有几个人来他家里喝酒,谈天说地,谈起反腐败,个个大嗓门称赞叫好。他老婆看见一帮男人酒兴正酣,瞅好这个当口,就叫他帮小舅子安排工作,想趁众势逼迫老匪就范。老匪听完老婆话,不改一贯本色,酒杯悬在嘴边,瞪着眼,大声道:“安排工作?这个年头还用安排工作啰?有本事到外面打工,工资比我还高咧!”

老婆不高兴了,嘟哝了一大堆。父亲和几个一起喝酒的也在旁边帮腔,都齐齐数落他白白当领导,不肯帮亲戚朋友,村里也从没得沾过他的光。老匪忽地站起来,对他父亲大吼:“参加工作时,你严肃告诫我不要腐败。你们现在叫我这样,不是腐败吗?酒不喝了!”一甩手进卧室上床了。

几个喝酒的望他后背,指指点点:“难怪这么久了没得提拔……”

老匪想把门关紧,但那间房门很老旧,无奈无论如何都关不好。

有话好好说

文/杨浩

这几天,吴丽娜的心情颇为压抑,总感觉精力不集中,经常分心走神,工作效益大打折扣。

事情得从前天说起。傍晚6点,吴丽娜独自一人坐在公司销售部办公室电脑前,为公司新近设计的一款民族服饰图案作最后的修改完善。她原计划是五点半准时下班和几个闺蜜聚会,不料,临离开前,浏览了一下公司网站销售平台,发现那款新服饰在线条搭配上存在错位,不由心里一惊,心想,这下坏了,得赶紧修改,要知道,这款服饰可是公司近期力推的拳头产品,刚在网上进行展示,以吸引大客户的关注,拓展公司外销市场。

吴丽娜全身心投入到新款产品设计图案的修改中,全然忘了和闺蜜们的聚会,忘了暮色已填满窗外。刚刚修改好,还来不及在网上提交刷新,手机铃声骤然响起,一看是公司蒋经理的电话,吴丽娜顿感大事不妙!

“小吴,你是咋个搞的嘛,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你不知道这款新产品对提升公司销售业绩意义重大吗?”

从电话传来的严厉措辞中,吴丽娜用脚指头都能想象得出蒋经理面部肌肉紧绷、暴跳如雷的吓人模样。

“经理,这个问题我已经发现,并已修改完善,正准备,正准备重新发布。”吴丽娜连声陪不是。

“小吴啊,做事要细心、细心、再细心,这种失误以后再出现,你就卷铺盖走人吧!”说完,不容吴丽娜作任何解释,蒋经理就挂断了电话。

窗外,夜色已悄悄降临,一股股冷风掀起窗帘钻进办公室,吴丽娜感到了阵阵寒意。

其实,几年前,吴丽娜刚从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原本是可以留在省城一家大企业工作的,只是想到家里父母年纪已大,哥哥姐姐们都在外地工作,所以,她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应聘到县里的一家民族服装制造厂工作,凭着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勤勉敬业的精神,吴丽娜很快成为公司中层班子中的一员,分管公司产品设计和网络平台营销工作,公司一把手金总和员工们,对她赞赏有加。

只是,吴丽娜除了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外,很少接触公司上层,所有的应酬接待,能推尽量推,能躲尽量躲,她实在不习惯点头哈腰满脸堆笑违心地讨人喜欢,以前如此,以后也难以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正因为工作任劳任怨,吴丽娜极少被上司批评或是责骂,所以,吴经理这次雷霆之怒,让她一时间接受不了,很是委屈。她总是想,人和人之间不过是分工不同罢了,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有话好好说嘛,何须如此这般的出语伤人呢?再说啦,响鼓哪用重锤敲啊!

吴丽娜拖着一身疲倦走出公司大门,掏出手机,看了看闺蜜们打来的好几个未接电话,苦笑着摇了摇头。

花痴老方

文/杨向群

老方是我十几年的同事,我是她的铁粉。老方有个公号叫“拾花行”,最近又出了本新书《花有信,等风来》,是其公号的结晶,写的都是花,画的都是花,她就是个地道的花痴。书自然是典型的老方范儿:简洁,唯美,雅致。文如是,图如是,版式装帧也是她的风格。她以中国二十四节气为经,以四季花草荣枯渐变为纬,用人物植物故事点缀交织,锦心绣文,成就了一幅可细品的锦绣长卷。

老方是个编辑,别看是低调的工作狂,却干得风生水起。自大学毕业后,她就在专业领域的核心岗位工作,俯首潜心“为人作嫁”,挖掘了很多优秀作者,编辑了无数好书,完成了各级重大项目,几代中小学生的语文课本均经她的手眼确认。就这样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获得了全国出版行业“劳动模范”的殊荣。

但这一切都影响不了她要做一个花痴。可以说,对于她,“劳动模范”的称谓,赶不上“花痴”的称号让她更在意,更得意。

对于花,她是专注且沉浸其中,达到忘我的程度,这才叫花痴。有一次买了一把南瓜花,择梗茎上的筋,竟像侍弄丝线般,撕了两三个小时。南瓜花,也是花啊,花痴,花痴,她就是这样痴,痴心的过程,就是享受的过程,就是花我为一的过程。

和老方同事这么多年,她的文艺范儿,很配她花痴的特点,两者相得益彰。喜欢穿非黑即白的棉麻长裙,工作卡座上插几枝枯莲蓬,摆放自己青春妙龄的照片,女儿的手绘画,中间一块留白,才是她伏案的工作场所,这是她的另一座花圃。

她喜欢把冬瓜瓤做成杨梅模样的美食,在人造冰块嗞嗞冒气的仙境里聚餐,找山下的青砖瓦屋原木桌椅跟朋友喝茶,拍照前撩撩头发补补口红。当然,她更喜欢领着大家,或跟着朋友一起尽情探花,疯狂拍照,然后回家画花,写花,莳弄她花园芬芳四溢一般的公号;最后,退休了,有时间了,有了这本书。

我家楼下有个池塘,不大。每年入夏,荷叶冒尖、伸展、出苞、开花,翠鸟和红耳鹎在花叶间上下嬉戏,看见晨光和夕阳映照着红花绿叶的水面和小白桥……我常想:要是老方住在这里,一定能捕捉许多好看灵动的画面,写下不经意间融会古今和她心情的妙文。她怎么能放过这一片美妙的荷花呢?

一次跟同事聚会,老方并不在座,大家惊叹她公号“拾花行”的文字之清新,配图之怡人,某位老总忽然说,难得她始终保持一颗少女心。真是点睛之论。这就是她的文字和镜头还有她的画的魅力之源吧。

与婆婆巧沟通

文/王东梅

在嫁给老公之前,我已工作5年了,这些年来的工作收入在老妈的协助管理下,我好歹也算是小资女郎。

不料,嫁进婆家后,婆婆管起了我花钱的方式,例如有时工作应酬,我穿了比较昂贵的套装,她看见了,就对我丢出一句:“这件衣服不便宜哦!”后来无意中发现,婆婆会擅自将我的衣柜打开,并翻动我的衣物。

而且老公还跑来传话,说:“妈妈叫你省一点,多留一点钱养小孩。”什么跟什么,这种话怎么能传来惹我生气呢?

后来,我把这事儿跟一位忘年交老师倾诉,她是一位心理辅导专家,经她一席话,也打开了我的心结。

她说:“你老公确实不该把你婆婆的话‘直话直说’,他需要学会不传话,直接告诉你婆婆:‘阿梅自有分寸,妈,你可以放心!’这件事不就了结了吗?若他也和婆婆有同感,认为你花费太多,应该用他自己的立场来和你沟通,可以说:‘老婆,我们该省省喽!’甚至尊重你是一个经济独立自主的女性,因为你职场上的需要,势必要有一些合乎场合的穿着打扮,这样的自我投资一点也不为过。

“只不过,婆婆的成长背景和你不一样,在你婆婆的观念里是‘节俭致富’,这也不无道理,因为大钱不都是小钱累积而来的吗?

“你婆婆嘟哝你几句,如果你把这些话语解读为‘婆婆在找我麻烦’、‘婆婆不喜欢我爱漂亮’这样负面角度的想法时,保证有一天你会忍无可忍,不是准备找老公吵架,就是去找婆婆理论。”

“相信这绝对不是你想要的相处模式,我建议你拿出现代职场女性的风范,大格局、大无畏地和婆婆沟通。”

在忘年交朋友的开导下,我找了一个婆媳一起看电视的机会,一边帮婆婆剥橘子,一边把话匣子打开。

我说:“妈,您是如何把这个家持得这么好?”“以前的日子会很辛苦吗?”“妈,您对我花钱有什么建议吗?我可要多多学习哦!”

就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在说说笑笑中,我了解了婆婆的价值观,当然,婆婆也了解到了我的生活价值观,我们都相互理解了各自不同的消费模式,也尊重到了每个人对金钱不同的规划方式。

没过多久,婆婆就了解了我的花费是适度、合理、安全的了,从那以后,她再也没说我什么。

一本书将我从死亡边缘拉回

文/段巍巍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那时,我正值青春年少,被一个女孩爱着。她每天都关心我,知道我喜欢读书看报写文章,就给我买来新出版的诗集,又把家里珍藏的世界名著拿来让我看;看到我因为生活拮据而不能交齐单位的保证金将失去工作,毅然将父母给她的私房钱定期存款取出,让人转交与我上交单位作了保证金;我因体验单位各部门工作要上夜班,她会陪着我整晚不睡。可是,对她的良苦用心我却不敢接受,对她我除了感动,就是感激,不敢有爱。

然而,她却用她的执著和真情动摇了我内心深处的那根弦,感动、感激变成了爱,我竟然爱上了她,尽管她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爱人,但我觉得唯有以爱才能报答她的真情和爱心。

孰料,事情急转直下,她竟忽然改变了注意,与我分手,至今我都不知道是何原因。仿佛,一刹那天旋地转,世界末日来临。我写了遗书放到了床席之下,遗书中请求父母原谅,从此不能尽孝。我买好了火车票,计划乘车南下,途经黄河跳窗而下,一了百了——想以自杀来了却此生。

临行前的一天,偶然看到了前不久刚买的那本《罗兰小语》,因为失恋每日情绪低落,郁郁寡欢,还尚未阅读呢?忍不住翻开来看看,也算与它告个别。不想,一打开就难以放下。罗兰就像邻家大姐温文尔雅轻轻道来,和我谈人生,谈情感,谈工作——一整天,我都没出房间,看了个昏天黑地,看了个通体透明。使我明白:有些东西失去了还能再来,比如爱情、工作;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回天无力,比如生命、亲情;一个人即使不为自己活着,也要为爱他的其他人活着,比如父母兄弟姐妹们,何况父母只有我一个男孩,我也仅有两个姐姐,而且一个还是有精神痴呆病,不能完全照顾自己。结果,我撕掉那张会把我带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场券——火车票。

之后,我重新振作,面对人生。后来,我终于找到两厢倾心的爱人,相互扶携,风雨同舟,甘苦与共,直至今日。但是,我始终忘不了是一本书——《罗兰小语》将我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那本《罗兰小语》我都好好地保存着,我知道它对我是多么的重要。

可敬可爱的大姐们

文/施光华

合肥打造东部新中心,化工厂生产区首当其冲被拆得一干二净,唯独众多的树木还一如既往快乐地生长着,茂盛着……殊不知,20多年前正是一群大姐们用辛勤的双手和汗水,换来了这些蓬勃向上的苗木,并将我从工人班组顶到领导岗位。

说来话长。我年轻时因会开车和修理机器,被厂绿化管理部门从生产车间“挖”到绿化班任班长。全班七、八个人,大多数是女同志,平均年龄40多岁。记得有一次安排她们去拔草,不大一会儿就都回来了,个个捂着屁股直嚷嚷:花蚊子太多,痒死人,没法干了!三三俩俩不是在门外呱蛋,就是溜回家干家务去了。后来我发现这群人中有位大姐最有个性和号召力,她身高近1.70米,黄发卷毛,大眼睛,高鼻梁,走起路来杠杠的。因敢说会讲,心直口快,领导和同事都让她三分,人称“x疯子” 。我暗想:如果我能把她给说服了,其他人不也就“疯”不起来了吗?主意已定,一日找到她开门见山:大姐啊,你看这样下去咋办啊?我说,你得带头干活,以实际行动支持我。她说,凭什么呢?我说,凭我对你的信任,希望你不要推辞。另外告诉你,如你不配合我,我立马走人,那车子和机子用不上,换个班长来你们就惨了,搬树打药抬大缸全靠人工干,不累死你们才怪呢。听我这么一说,她表示你人也不错可以考虑。后来我又多次做她的思想工作,这位大姐被感动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她言出必行,带头积极干活,一下子把大家工作热情调动起来了。

这些大姐们大多是从生产前线岗位下来的,身体条件一般。在工段长支持下,我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技术情况,在厂内主干道两侧划出几块绿化区域鼓励大家力所能及搞承包,要求除大的突击活动如打药杀虫等必须统一参加外,凡承包者一律自己安排工作,活动自由,这极大地调动了大家工作积极性。这些人起早贪黑在绿化区域内忙活着,其余时间还可以在家里干些家务活,真正做到工作、家务两不误,干得浑身都是劲。

绿化班工作扎实开展换来了全厂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厂内职工看在眼里喜在眉梢。后来绿化班改划给行政处,处长姓杨。当他听到和看到绿化班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时,高兴得眉开眼笑。不久他以工作需要为由将我调入办公室工作。后来厂里提拔我为中层干部,并先后在两个职能科室担任负责人。

企业即是生产经营活动单位,故我的经历谈不上仕途和成功,只能说是工厂内部“工种”调整。但正是这一群可敬可爱的大姐们,为我创造了为更多职工更好服务的机会,我将永远铭记她们。

笑对不幸

文/徐基来

小卫是妻子娘家的侄儿,中学毕业后,就和同村的伙伴去了上海一家文具厂打工。没有学历和技术,小卫只能做流水线工作,虽说每月能拿几千块钱的工资,但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量也很辛苦。

这样干了几年,由于小卫工作负责有耐心,又能吃苦耐劳,就被提拔为车间质检员。比起流水线工作,质检员的工作轻松了很多。

我们以为小卫会一直做下去,没想到去年冬天他辞职不干了。父母问他:“好好的工作怎么不干了?”小卫说:“每月就几千块钱的死工资,将来如何买房结婚。”父母又问:“那你打算干什么?”小卫回答:“我打算好了,和朋友做生意。”父母说:“现在做生意不容易,还是找个工作安安稳稳的才好。”

小卫不听劝,铁了心要做生意。于是,他和朋友一起去看市场,最后决定做油酥烧饼的生意。

做生意不仅要本钱,还要手艺。小卫和朋友跟在一位亲戚后面,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学会了制作油酥烧饼的手艺,又找亲戚朋友借钱买了设备。

做生意很辛苦。每天天不亮,小卫就和朋友一起到租来的店面里忙碌,中午休息一会儿,晚上继续做生意。由于小卫制作的油酥烧饼口感好味道好,他对顾客又很热情,每天生意很是红火。

大半年过去了,眼看着挣来的钱就能把欠下的账还清了,不料一场大火把小卫的希望全部化为灰烬。借的钱没有还清,店面里的所有设备还被大火烧毁了。

面对如此不幸和沉痛的打击,我们以为小卫会一蹶不振。没想到,他好像没事人一般。他说,生意是做不了了,但我打算去建筑队干活。只要好好干,我会把欠下的钱还清的。

看着小卫乐呵呵的样子,我们都不再为他担忧了,相信他一定会挺过难关的,因为笑对不幸的人,是一个坚强的人。

几回梦里又高考

文/汤云明

我的高考已经过去25年了,我也从青春年少变成了头发斑白,在中年里奔走的人了。

尽管时间如此的快,它可以掩埋和遗忘很多的东西。但高考,这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却时常会在睡梦中把我惊醒,让我无法释怀。

1992年的那次高考我没有考好,最喜欢、最有实力的科目也没有发挥出正常的水平,所以,悲伤的离普通专科录取分数线少了无法抵达的5分。后来,尽管一些面向本地的师范专科生、定向委培生下降了10多分录取,但我当初什么志愿也没有报过,当然也就不可能被录取。这样,我几乎与大学失之交臂了。

其实,那时的高考还真是不容易,即使在县上最好的高中,一个班也就10多人能考上大学,其中还大部分是复读生,也就是说,本来三年制的高中几乎被变了四年制。要想考上大学,就要读第四年,应届毕业生中只有尖子生才能有机会拼得出来。

认命吧,就在我交了补习费进入下一年的班上复读时,转机又出现了。父亲给我找了个自费生大专学校。我害怕高中生活的没日没夜,更害怕再次落榜的无奈,所以就答应了父亲的好意安排。那时候刚刚开始尝试实行大学招生自费与公费双轨制,一般公费生叫全国统一招生,毕业后包分配工作,自费生就叫国家计划内自费生,按政策是“可工可干”。看各人的情况,毕业后可以和公费生一起由地方政府安排工作,也可以由父母所在单位内招,还可以是自谋职业。找个什么样的工作,就这要看各人的门路、造化和机遇了。

我所上的学校虽然不好,也没有名气,但我不敢辜负父母的期望,还是认真学习,几乎成了班上最刻苦的学生,也成了学校图书馆的“编外管理员”,管理员把图书阅览室的钥匙给我,让我可以随时出入,还顺便帮忙照看阅览室。所有学科成绩也还算优异。也就在这段较为苦闷的时间,我研读了很多关于文学和写作的书籍,开始了文学创作,上学期间,除了发表几十篇作品外,还有一点小稿费补贴生活。

两年以后,大专毕业,我的同学们,一些家在较为落后、边远地区的,由于本地每一年的大学毕业生少,自费生就可以和公费生一起由政府统一安排工作,当然,大多数是内招进入了父母的单位。我呢,父亲去找过所在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他们都不打算要,并以种种理由推辞。看着那些冰冷面孔,我也不想再为难年迈的父亲了,就和一家国有化工企业签订了入职协议。

九年后,我所在的国企改制成民营,又六年后,由于经济效益每况愈下,我咬牙辞职,并且招考成为了政府部门的合同制招聘人员。在企业的这十五年里,我当过车间设备维修工、生产操作工、党委宣传部宣传干事、厂报编辑,最后这几年又当生产管理人员。这些年,工作辛苦,生产生活环境又差,待遇低下,我的大好的青年时光就这样留在了这里。好在我一直坚持文学和新闻创作,让我在苦闷和无聊的生活中有了理想和精神寄托。这也成为我后来能顺利进入政府部门当办公室文员的优势和敲门砖。

也许,人的性格和命运难以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去做一些争取,去创造改变命运的安排下的时间、机遇和空间。有几句话说得好:机遇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就算有人想拉你一把,还得先要找到你的手在哪儿。

二十五年前的高考由于自己努力不够,发挥也不好,没能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成为了我一辈子的痛。这些年来,我甚至于有些耿耿于怀。所以,时常会在梦里又进入了那个紧张的高中生活、考试中。好多次,我会在做题、考试或成绩中惊醒,等回过头来,那已经是过往烟云,今生今世不可能再重来、再企及。

擦干眼角的泪水,现实就在眼前。只有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感恩在当下,好好的工作和生活每一天,关爱自己的亲人和家庭,修身养德,锻炼身体,做一个好人。这样,才对得起我流逝的青春时光和来过的高考岁月。

快乐兄长

文/谢建骅

我家兄妹四人,大哥排行老大,今年六十三岁,属马,比我大三岁。他退伍回乡后,先后担任过村团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又调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工作直至退休。

哥哥是五年前退休的。第二天,屁股在家里的凳子上还没焐热,他又被镇派出所聘为协警。不过,哥哥也乐意。他做事认真严谨、责任心强,是全镇出了名的。协警这份工作复杂而繁重,可哥哥却以满腔热情投入这项新工作。他常说:“工作中与人打交道,为别人服务,是一种快乐”。

哥哥这种坚强的性格和 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是他当兵时养成的。1972年底,高中毕业的他报名应征,成为一名浙江某部空军地勤兵。负责统计工作的几年里,他从没出过半点差错,多次受到部队的嘉奖。当兵四年复员后,他回到村里就当上了村干部,无论角色怎么的转换,环境怎么的变迁,但他的工作作风始终没有变,坚持以带领群众致富,着力改变家乡面貌为己任,工作更加勤恳,吃苦耐劳。在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学习苏南成功经验,带领干群办工业,鼓励村里脑子活、有头路的能人办工厂,村里先后办起了电热圈厂、棉纱厂、锯木厂、水平珠厂、织衣厂等工业企业。村民们上班之余还能去田里干农活,做到上班种田两不误。集体经济富裕了,群众的收入增加了,庄容村貌改变了,以前穷得大姑娘愁嫁、小伙子难娶的落后村,一跃成了全镇的先进村,从此群众对他更加信赖。

他非常重视村里的文化建设。那时,村里没有广播喇叭、收音机,群众一年难得看上几回电影。他先后建起了村书报阅览室,购买了全镇第一台进口彩色电视机,让世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电视,沉寂的水乡从此有了生机,多了男女老少的欢声笑语。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里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还不高。农忙时,劳力少的人家农活忙不过来,他就组织青年服务队帮助困难农户抢收抢种。村民们常说:“谢书记心里装的尽是村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后来,他无论是调镇计划生育指导站工作,还是退休后干协警,都始终如一地彰显勤恳踏实、任劳任怨、务实为民的精神。他常说,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始终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尽管早已退休,但他坚持退而不休,因为他把与别人打交道、为人民服务看作是一种快乐。

大妹

那一幕定格在我的记忆里将近60年了,最近却时时在我眼前闪现:五岁的大妹穿着妈妈的那件碎花的单衣,在屋后的空地上唱着跳着,一双小手抖擞着宽大的袖子向前奔跑,仿佛正在学飞的小燕子。她看到放学回来的我,拉着我的手仰起小脸说:“阿哥,幼儿班老师今天教的,我跳得好不好?”

命运不让小燕子飞出家乡。16岁那年大妹连初中也没有读完,便跟随着我下乡当农民。她很快和老队长的女儿取妹结成朋友,一起出工学农活,一起结花编。她吃得起苦,肯舍力气,又不甘人后,插秧挑稻样样不落,不到两年就和个子比她高半个头的取妹挣一样的工分。

大妹在农村足足战天斗地了整整8个冬夏,年年分红,好强的她总是全公社女知青的第一名。

大妹上调到了供销社,先是进了点心店,每天三点钟出门,从来没有迟到一分钟;氽油条烘大饼做馒头,一学就上手;不久改任售票员。棉布店有个老职工退休了,门市部主任向社领导点名要我大妹调过去。她果然不负所望,不到半年就成了众人称赞的“一剪准”——她将顾客选中的布匹扛上柜台,抖落几下,取出尺子一量,张开剪刀,一阵咔嚓咔嚓,收起剪刀,折叠所剪布段,不差分毫,顾客啧啧称赞。我曾经悄悄去看过她的“表演”,不禁对大妹刮目相看。

后来她调入县百货公司工作,大妹所管的柜台经营几百种商品,直到公司转型而退休,也没出过一次差错,她兼任的指标员工作也月月获得好评。

大妹在单位是踏实工作的业务骨干,在家中是无所不能的顶梁柱。她为了家庭,任劳任怨,还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她会修理家用电器出现的小毛病,会使用榔头、镟子、电笔等工具,甚至会修理抽水马桶。有一次暑假,我上大妹家附近学生家访问,老天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急匆匆奔向大妹家躲雨,门开着人却不在,过了十来分钟,大妹像落汤鸡一样跑进屋,她说刚才在屋顶更换有裂缝的平瓦,我大声责备她:“你不要命了!快去洗澡换衣裳!”就是那一天,她作出了翻建新房的大胆决定。为此,她下班回家加紧编织手工活以增加收入,后来为了还债,退休第二天就去装潢市场打工,一打就是十年。

长期的劳累,大妹终于病倒了。2013年2月在华山医院动了胰腺癌手术,两年多来,大妹勇敢地与病魔搏斗,闯过了胰腺癌术后平均5个月的生存期,医生说她创造了奇迹。最近病况急剧恶化,病灶大面积转移,命悬一线。大腿骨折的我躺在床上干着急,只能让妻子每天熬一碗枫斗虫草汤送去。令我意想不到是,大妹坐着轮椅,由二妹和护工推着看望我。病入膏肓的大妹佝偻着身体蜷缩在轮椅上,短短5分钟的兄妹见面犹如生死诀别,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得到的消息越来越揪心,一天三针的吗啡已不起作用,但是她拼命坚持着,她对探望的亲友断断续续说,她要硬撑到外孙女大考结束。

大妹啊,我多么希望时光倒流,让你穿着花衣服为我们唱一首《小燕子》,像小时候那样翩翩起舞。

堂妹辞职

文/书香

听说堂妹又辞职了。毕业不到两年,这已是她辞的第三份工作。

看到她马不停蹄地找工作,又走马灯式地辞职,苦口婆心没有一点儿作用,我只好保持沉默。

两年前的6月,堂妹毕业了。但对毕业去向很迷茫。

我开始建议她当老师,可她坚决地说,当老师没意思!我让她做销售工作,她又说,销售太累了,又要看人脸色,做不来!

毕业之后,堂妹先到亲戚的工厂工作,谁知不到一个月,感觉没自由,就甩膀子不干了。

紧接着四处找工作,经过两个多月,她终于在一家商场找到一份相对清闲的工作。

干了半年,抱怨就来了,原因是领导不让在工作期间玩手机,上午九点上班八点多就让到,晚上加班没酬劳等。我劝她刚走上工作岗位,不要计较这些,重要的是积累人脉和经验。

结果不到一年,她说不想干了,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想想将来发展空间,我鼓励她考公务员和教师。

辞职参加考试,但因为准备不充分,屡屡不中,无奈,堂妹去一所私立学校做老师。

没有教学经验的她被任命为班主任,上课全凭感觉走,对班里调皮的孩子无计可施。终于在前不久,得知她辞职的消息。

记得我硕士毕业后,因为家在洛城,只好局限于一时一地找工作。事业单位不易进,年龄被卡死,想去的单位无希望,消极的情绪曾一度压抑着我。即便如此,我也不愿闲着,甚至去辅导班帮忙发传单的事儿都干过,从没想过面子啥的。靠自己的双手吃饭,不丢脸。

胸有大志,却眼高手低;涉世不深,却朝三暮四;吃不了苦,受不了气,没回报父母却奢侈浪费;不够优秀,却总是抱怨;不反思自己,总把责任推至别人……

堂妹的故事也许只是个案,在当下不甚乐观的环境里,也许众多毕业生有着相同的经历。先就业后择业,脚踏实地,着眼现实,才能有美好的未来。希望堂妹的故事能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个醒。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