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

作者: 江南睡莲 2015年10月27日情感美文

下午,起风,变黄变脆的梧桐叶,飞舞,一地,想想踩上去的声音,秋天已近在眼前。

天黑,雨声响起,多天的晴天,满目满心的尘埃,终于要归向大地。冷风冷雨,凉气渐近。

平常的日子,却总有些不寻常的感觉,或许,是近日的小城,多事之秋。

烟火气息浓烈的几处闲逛之地,因那意外的火灾,将全部消失。

杨家巷,小圆门,双桐巷,福禄商城。在这小城,是每个土生土长的人,都会知道的地方。也许也曾吐槽过脏乱差,但有些记忆中的芜湖美味,一直在这,只在这。

和好友,黄昏,吃了双桐巷的凉拌面,再吃赤豆糊,再吃赤豆酒酿,然后,绕着陶塘,散步,越走越胀,走不动了,叫一辆人力车。那种傻乐傻乐的感觉,至今,是嘴角那一抹微笑,想想。

天再晚,杨家巷,门口的严记小记,馄饨,小锅贴,是与好友,最好的一口。就是多年后的今年暑假,从外地游玩归来,不想去24小时的什么什么汤包馆,打个车,去吃了没肉只有皮的小馄饨,再点五元小锅贴,水辣椒,加上醋,疲劳就没了。那时感觉生活在芜湖,因它而美满。而在满街的牛肉面里,三姐妹家的,是唯一会特地去吃的爱好。辣而甜,是外地人无法理解的芜湖口味。

小圆门,生活圈不在那,在知道时,是在春安路开店时,老濮凉粉,那什么烧饼,吃了,就知道是芜湖人爱的那口味。吃着,饱了,那就再拎着。

福禄商城,从逛着买衣服,累了吃一点,不知不觉中,成了偷闲时,大家都念叨的了。只有走在那,边走边吃,路边摊,什么形象都可以不要的,因为大家都这样。因为它,感觉到了成都,厦门,哪儿也没有咱的小吃,好吃。什么外地小吃,到了这,一改良,好吃多了怀念孩子,从幼儿园到马上高中,都在这附近,如果等他,在这小街上一晃,时间就过了。女人的小惊喜,不断,吃了一个新品种,淘了一件好东西,心情总是喜悦的。

年龄渐大,这样的小吃,吃的真不多了。有时,走过看过,阳光下,人来人往,心会静下来,感觉时间在这里,慢慢地淌过。

一下子,都要变,真的要一个适应。有时就是心理,换个地方,好像就是不一样了。

就像超市的生鲜,再多再新鲜,但每天的菜场,依旧热闹。

改造,希望不是千篇一律。但,往往,总是粗暴的统一。

也有时,有个小感触。一个市场的形成,是不容易的,但真的没有多少人,会去爱惜它,让它美好。就如:有人租房子,就只想是租来的,而不是自己在生活,结束失去的,是自己的生活品质。所以,哪怕是自扫门前雪,也好。管理者,总是形而上的。本质上,每个经营者,都是自由职业者,但也要有自己的尊严和责任。总是在内因和外因,没有一个能安逸的生活。

想到那鸠江区政府门口的六朝居老面馆,去,有时不是为了那碗面,而是那只八哥,还有那个老爷爷,甚至是他家门前的那盆映山红盆景,他不再了,甚至六朝居还开分店了。我却没有太想去的欲望了。

其实小城,失去的慢生活街景,太多。我从小生活的,那长长的长街,那安好的老街里的巷道。只能说,回不去了,过去。只是这次,一下,失得太多。

还有在记忆里就很老很老的弋江桥,一直以为它在那,会天长地久,但也要消失了。从这边的花街,到那边的南门口,再多喧嚣,也归于尘土。

甚至,感觉丢了芜湖人形象的火车站,在消失时,才感觉,有些故事,终在记忆里。

改变不了什么,只能去适应,但真的,在失去时,才知道,有多留恋。好友说:这是芜湖的味道,在失去。当我们面对所谓的现代化,未知的安全性时,每个城市都有差不多的连锁店时,属于每个城自己的那小众特色,都面目全非时,不选择漂泊,就选择宅居,对这城市的感情,会不会越来越冷漠,何处是故乡。

在这样的雨夜,相念那一碗馄饨的热腾。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