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付出与收获的文章

2023年03月11日优秀文章

关于付出与收获的文章(必读6篇)

收获金秋

文/杨少校

诗词基础班一年的学习结束了,是同学们相互话别的时刻。说相聚,相聚情依依,我们的爱在诗词里;你祝福,我祝福,同学们的友谊都融进明月春风里。

老年大学,老翁老妪济济一堂,这支队伍实蔚壮观。

有人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末免有点伤感。但我喜欢"莫道桑榆晚,黄昏分外香"这句名言。

朝阳是付出的季节,黄昏是收获的时刻。人们一天的劳作经营,付出时不知有多少收获,到了黄昏才有一本明细帐。黄昏是厚重的,黄昏有一种成就的快乐。我爱朝阳朗朗乾坤的明媚,也十分珍惜晚霞灿烂的余晖。

老年朋友不用惶惑,塑造阳光心态是延年益寿的良方。愉快地过好每一天,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我们的愿望。老年大学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所,让我们用一种自信,一种乐观,绽放残阳如血的时光画图。

让风景这边独好。

当我第一次踏进老年大学,就被这里的文化份围所感染,被老年朋友的精神面貌所打动。上了第一堂课,就情不自禁地写下我的感受:

"夕阳点燃黄昏的篝火,老年朋友不再迷茫,多种学习班将我们召唤到一起,这里知识的火光将照亮你我的心房。你不用背负任何东西,可以一路小跑,一路慢步,一路蹒跚,一路举杖,奔赴时代的篝火傍。

带着你的故事,我的信念,她的情感,同学的热情,大家的希望和遐想,热烈地跳跃、咏唱,用手托起我们心中的那缕霞光".

老年大学以宽广的心怀,接纳了来自不同工作岗位,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文化层次,年龄参差不齐的老年朋友。

大家都受到这里文化气息的熏陶,浓墨重彩的点染。忘记了年龄,忘记了烦恼,忘记了病痛,年复一年坚持学这学那。就像小溪中的一朵浪花,追着河流去,投向长江,奔向大海。通过追求知识,丰富了生活阅历,提高了一种生命的价值,晚年生活过得很有意义。

学校举办的校刊,同学发表的文章、诗词、绘画、摄影等作品展,其中不泛精品和上乘之作。老人们的风采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给同龄人传递了一种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快乐而愉悦的信息。

在诗词班一年的学习中,同学们沟通交流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所传递的信息都是积极向上的,没有听到妒男怨女的声音,释放的是一种友善兄弟姐妹般的热情。感到坐在这间教室里阳光明媚,春光无限,充满生机和活力。

生命有竞时,人生追求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追求着就是美丽。在我们班的学姐学长中,

追求知识的执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老年大学有的读4至5年,有的达十几二十年。生命内涵得到提升,生命的深度、宽度、长度变得富有情趣。不随意挥霍晚年时光,让有生之年生活过得更加有品位,健康而快乐。

在诗词基础班学习获益匪浅。刘古作老师对诗词联曲的精辟讲解,抛砖引玉,精彩的演讲,把我们带入了千年以前那些伟大诗人的生活、工作场景,意境幽远。领略了那时的流水与斜阳;领略了他们的生活积淀,知识积累,个人情感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凝结化蝶成一首首,一曲曲不朽的动人篇章,流传千古,脍炙人口,读起来使人心旷神怡,情躁陶冶。

名篇名句就像古泉一样在心中淙淙流淌,刘老师深入浅出、神彩飞扬的讲解像烛光一样在心中摇曳。在时光与速度飞舞流转的节奏中,当微风轻轻吹拂的时候,诗词的一些名句名言像萤火虫一样在眼前一闪一闪地舞动。让我布満犁沟和沦桑的脸变得舒展,心态变得平和而鲜润,有时也会像年青人一样活泼起来,充满憧憬、遐想。

我要感谢刘老师对我们写诗填词的启蒙教育。我由一个不懂诗词的无知,通过学习,对诗律知识、联律知识、曲律知识,作法要举有了一个初步了解。我是一个不用功的学生,虽然没有缺课,由于水平有限,笔耕不勤,词汇量少,对想要表达的意思找不到恰入其分的词汇,怕写出的东西像一枚苦涩的青果子,拿不出手,总是不敢动笔。

第二学期我试着写了一首:"风华正茂壮志酬,江湖浪淘几叶舟,俯仰岁月写春秋,浓抹淡妆余香留".表达的意思是,人们年青时都想有所作为,雄心壮志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青史留名。但载入史册的有几人?纵观历史,能在金字塔顶挥剑长嘯的又有几人?塔顶下的人们不过是沧海一粟,空气中的一粒浮尘,浪打来,风卷去,无影无踪。这首诗体现一种苍凉的悲观。刘老师将这首诗改为"风华正茂壮志酬,江湖浪淘一轻舟,俯仰岁月春秋写,浓抹淡妆余香留".变成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改得好,在今天人们充满物质欲而拥挤的大脑中,留存一块森严的石壁,以反射青史遥远的回声。这说明我们在学习写诗的过程中,应该要用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看待事物,理解事物,如果用悲观的,伤怀的、功利的心情去创作,写出的东西是不会被社会认可的。以后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丰富知识,不断提高,创作出好的作品。"古作先生只为学,满腹经伦讲教说,挥洒甘露沐桃李,红花绿叶献硕果".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文/风起

秋风吹过,树木落下泛黄的叶子,花草也几尽枯萎,偶现萧条之色,难免有些许悲凉。一场秋雨一场凉。树林中一层又一层的叶子,湿漉漉的,为大地盖上被子。夜晚的白月光也多了几分寒意,照尽天涯的两端,孤灯人未眠,也在预言着仿佛能够静止万物的冬天的到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清晨的露水是冰凉的,有些刺骨,继而结成了冰霜,直到满眼都是光秃秃的世界。秋水长天,烟光凝暮山紫,潦水尽寒潭清。

若是在北方,秋是灿烂的金色。无论是沉甸的麦穗,伟岸的玉米,还是丰腴的大豆,健硕的高粱。秋风过处,万物皆实。孩子们喜欢奔跑在打谷场里,藏躲在柞树下,累了就躺在山坡上,仰望万里行云,憧憬着远方。耳边秋蝉隐隐、凉风飒飒。

四季的变化何其玄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潮起潮落,花开花谢,春种秋收,阴阳交替。舍弃是为了更茁壮的生长,凋零是为了更绚烂的绽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大自然赋予每个生灵的残缺之美与希望之光。

秋天,从来不是第一次到来,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到来。人们总是在循环往复略显单调的生活里寻找有限的新鲜感和幸福感,不同的是有些灵魂善于在这些单调与平凡里活出不一样的调子,珍惜所得,持续生长,不忘初心,犹记初音,纵情山川,驰骋江河湖海。

在每一个十字路口,停下来回望来时的方向;在每一个人生节点,停下来思考该去何方。生命同样有往复的四季,兴衰的更迭,曾经出现的最重要的人,那些泛光的、流金的岁月,留下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谁在远方,谁又在身旁?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看好自己的收成,哪怕再少,那是我们辛苦劳作的结果。这个秋天很美,我们仍期待下一个更美的秋天!

再次把这首诗送给我的爱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空气中便弥漫了收获的味道

成熟总能来得恰到好处

赶走所有悲伤与不安

透过玻璃,小雨散落在某个屋檐

我仿佛看见了四月雨巷里的姑娘

一袭蓝衫

从料峭春风走过秋水长天

四季是迷人的色彩

却因你的出现变得更加绚烂

燕麦装饰了它,它装饰了你

你装饰了万里河山

愿爱与麦香同样温暖

系着秋天里的收获

穿过冬季

一往无前

收获

文/张前

半年前,住一楼的邻居王姨把自家储藏室朝外开了个窗口,简单地摆上了一些日用百货,一个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小杂货店就算开张了。

对王姨的这一举动,邻居们都感到很奇怪:一则,王姨的老公是一家公司的副总,收入颇丰,家里根本用不着她辛辛苦苦挣钱补贴家用;二则,王姨去年得了脑梗,身体已大不如前,正是需要调养的时候;三则,王姨开的小杂货店不靠街不靠路,她靠什么来挣钱呢?

接下来,每天上班下班,我常常看到王姨一个人呆在小店的门口,守着她那无人光顾的店铺。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的宁静几天后竟然被打破。王姨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在小区里颇有人缘。自从有了小店这个"据点",周围的老太太、小媳妇开始向这儿聚拢,慢慢人越聚越多,一帮女人整天乐呵呵的,小店周围开始笑语不断。

又过了几天,王姨干脆在小店旁摆起了麻将桌,准备了毽子、跳绳等活动器材,把楼下的一块空地搞成了像模像样的"活动俱乐部".

再来看王姨的生意。比起开始时倒是稍微有了一点起色,但来此活动的人毕竟有限,根本就不能给她销掉多少货。而王姨好像对生意根本就不关心,自从来了这些邻里朋友,她竟然连店面也不看了,整日和一帮邻居们热火朝天地混在一起。

有一天,我正在做午饭,菜切好了,却发现没酱油了,我急急忙忙跑到楼下王姨那里买酱油。

王姨正领着一帮女人做健身操。等我说明来意后,她大声地告诉我:"酱油在货架上,自己去拿吧!一瓶四块五,把钱放在桌子上就行了!"

我拎着酱油瓶子从小杂货铺里出来,禁不住摇了摇头——咳!如此做生意,还能赚钱?

几天后,我在路上碰见了王姨的老公李总,就好心地说了两句。谁知,李总一听,"扑哧"笑了,他拍着我的肩头说:"其实,你王姨哪是做生意呀!去年她得了脑梗,虽说抢救及时,并无大碍,但再像以前那样天天到公园里活动是不太可能了,这一来,平常一直闲不住的她整天在家喊憋闷得慌,心情也糟糕到了极点。为了让她不再憋闷,并且尽快恢复健康,我就想了这个权益之计,开间小杂货铺,主要目的还不是让她找点事干,别把注意力老是放在病上。你别说,这一招还真灵,自从有了这家小店,你王姨心情还真好了,身体也逐渐健康起来。"

听李总说完,我恍然大悟地说:"怪不得呢?原来你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图健康快乐,不求收获呀!"

李总笑了笑,说:"你错了。其实,收获是个涵义很广的词。生活中,一般意义上的挣钱挣财富是收获,而其他,像挣健康、挣快乐,你能说它们不是收获?"

听了李总的话,我信服地点了点头,然后竖起大拇指,笑着对他说:"你说的很对,挣健康、挣快乐,这些是不一样的收获!"

认真生活,必有收获

文/马慧萍

今天,程序有了很大的进展,心情也为之一振。从最近的生活工作中,我也得到了很多感悟,无论是编程序还是读书写字思考,都本着认真的态度狠狠地爱生活,于是觉得,快乐和痛苦的生活给与我的馈赠同样丰厚。

前不久,大概就是端午前后吧,在新闻上看到余秀华到访了我们所在的这个城市,并同时带来了一首她的新作,品读以后觉得,不如她在不出名的苦闷年月里写的那些诗令人心动。

余秀华,这位湖北女诗人,因为《诗刊》刊登了她的一首诗《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而出名,曾经在今年年初的媒体上掀起不小的波澜。我认认真真地读过她的这首诗,果真是有它不同寻常的韵味。首先,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她那颗真诚生活的心,写的很真实,没有穿过"世界""宇宙"等等,就只是穿过"大半个中国",让人觉得真实、可信、不夸大;其次是激烈,这种感觉正是诗歌所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地方,最炽热最强烈的感情,那一定要通过诗歌来表达,才能达到淋漓尽致、震撼人心的地步,而她的这首诗,的确震撼了我。

从她身上,我学到了两点:一是要向她的真实学习,写诗时不能无病呻吟,要从内心感受出发,没有的不要编造,什么风花雪月,什么世界宇宙,都不能轻易抛开现实生活的缰绳;二是要向她的热烈和不顾一切学习,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代表着爱憎分明、义无反顾,代表着追求内心渴望时的孤注一掷,那些瞻前顾后、被世俗、道德牵着走的无奈,均是平庸的,而诗人,就应该有所坚持,就应该与众不同。

因此,我为她能够得到《诗刊》的认可而钦佩有加,也为她的生活从此出现转机而欣慰鼓舞,我认真地读着那些欣赏她的评论,有说的有点过的,也不足为奇,至少说明,诗歌从未走出过人们的视线。

更因为如此,从新闻里得知她如此近距离地走进我所在的城市并且带来新作,我却遗憾地发现,长时间的四处奔波和访问,对她的诗,也许是一种牵绊。

从她的诗和对她本人的报道中,我看到了一些自己的影子:我也是苦闷的,我也是爱诗的,我也是认真努力地生活在这世上的,我也是有很多不如意但内心丰富的女人……而她的执着和努力,竟使我也增添了一份在苦难岁月中默默坚守的耐心和毅力。近段时间,我一直在努力工作,认真生活,耐心等待,苦苦思考。

现在,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窗外正刮着凉风,这凉风吹得我的书页沙沙作响,入伏以后的一场大雨,赶走了暑热,带来了凉风,这凉风习习的夜晚,更使生活有了沁人心脾的滋味。我要谨记路遥先生的话: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对待生活,永远要饱含热情,只有这样,你心中的诗篇,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

愿与余秀华诗人共勉,祝福她,也祝福我……

一滴汗水,一份收获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武汉市首届校园合唱节在迷人的青少年宫拉开了序幕!

华科大附小的音乐教师、合唱团指挥、伴奏、指导老师、家长和八十多个孩子们一同来到了比赛现场。

此次比赛之前,通过学校领导大力支持,音乐教师悉心教导,指导老师深入指挥,伴奏老师出色的表现,孩子们刻苦训练,而组建成了今天这个有型有样的附小合唱团这个大家庭。

在训练中,一场场感人事迹,一一铭记在全校师生和家长们的心里。训练中,指挥老师声音嘶哑了,小团员摔跤了,团员遗忘家庭作业了,高年级团员与升初中文化课冲突了,家长担心了,等等。无一不影响着合唱团,但这一些困难,通过家校的努力,逐步克服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的汗水没有白流。我们附小抽签是第八名出场,轮到华科大附小合唱团了,小团员们迈着坚定的步伐,有条不紊走向表演台,伴奏和指挥也迈着轻盈的步调,向评委和观众致意。随着主持人的话音刚落,指挥挥动着那娴熟的双臂,做着每一个动作,小团员们随着指挥的手型,听着钢琴声,演唱起那美妙的音乐,一曲菲律宾歌曲《卖花生》终了,接着唱了首湖北潜江的《数蛤蟆》。让在场的观众、评委无一不叫好。那欢快的乐曲,动人的歌声,让在场的人无一不喝彩、欢呼!

每五名报一次比赛分数,当报到第十名时,我们附小成绩为9.86分,是前十名中最好的成绩。为了不耽误孩子们上课,带队老师将孩子们统一带回了学校,还来不及看其它学校的演出。通过在场老师短信得知,我们获得了本次第一名。本次参赛武汉市将近三十支合唱队伍,我们能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那是来之不易的。这是与家校共同努力、共同支持是分不开的,更是指导老师与小团员们刻苦训练的结果。

真是一滴汗水,一份收获啊!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文/刘潇忆

《宝葫芦的秘密》是富有教育意义的一本书。

书中的一个小主人公王葆是个好孩子,他不肯做坏事,也关心集体,爱他的同学。他积极进取,希望每样事情都干得比人家好,谁能说这不是美好的愿望呢?他的缺点是有点懒惰,遇到麻烦的工作就不做了,总想着能有那么一样宝贝,可以使他不必费劲就要什么有什么。后来,王葆果真得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宝葫芦,能够满足他所有的愿望,可他不得不为此付出了代价。

实际上,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包括吃的用的玩的,包括各门功课的答案,没有一样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付出和回报往往是成正比的。就拿平时我背书来说吧,只看一遍是没有用的,必须一遍又一遍反复阅读、背诵,这样才能完全理解文章,并且背诵出来。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跋山涉水,遍尝草药,由翩翩少年变成白发老人;司马光为抓紧时间,制作"警枕",争分夺秒读书写作,编成史学巨着《资治通鉴》,前后用了19年时间……

《宝葫芦的秘密》使我受益多多,我不奢望那个要什么有什么的宝葫芦,我要靠自己的脚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通天大道。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