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情感散文

2023年03月16日优秀文章

优美情感散文(必读8篇)

儿时的筒子楼

文/何玉坡

小时候住的是那种老式的筒子楼,上下有贯穿的小楼道。但屋里没厨房,做饭要把炉子搬到楼道里去。那时候我们多是烧煤球,那东西大小如乒乓球,不小心就弄一手黑。那时都是大人做饭,我们早晨起来要上学,用水抹把脸,拿一块炉子上烤着的干粮,一边走一边吃。

中午放学回来,最先闻到的是满楼筒子香味。别说吃了,闻着都是一种享受。不过,也有让人不爽的时候。如果哪天哪家火灭了,要重新生,满楼筒子都是烟。走对面都看不见人,那个呛劲,你不走快点,都能把你熏成水眼鸡。不过,这多是大人的事,而且多是在我们上学走了以后或回来之前,但在我的印象里好像还是赶上了几回。现在想想,这就是那时的生活。

楼里人的关系比起现在来要密切许多,没办法,环境所限,想不密切都不行。因为你家的炉子挨着他家的锅,他家的煤池子旁晾着你家的鞋。三间两头,门对门住着。谁离了谁也能过,但谁不打搅谁也过不安生。所以,那时人们的邻里关系一般都处理得比较好。

我们楼上有几个发小,放学没事了就出去玩。尤其到了夏天,粘知了,捉蛐蛐,没我们不干的。粘知了,要做准备,先到修车摊捡些废胶皮,回来铰碎,放到小勺里上火熬。等胶皮起了黏,就装进小瓶,还要准备一根长竹竿,在竹竿的顶头抹上这种胶,扛着去知了多的地方。粘知了需要有定力,眼神还要好。知了有时可能离你有四五米远,而且还是在你头顶的树上。我们那时几个人一起去,干什么的都有,其实粘多粘少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玩了个痛快,这也是我们的最爱。另外,我们也常在放学之后,拿上家里的通条,去铁道口捉蛐蛐。捉蛐蛐和粘知了可不一样,那东西贼得很,一般情况不露头。洞穴也深,捉住它真的不易。首先,发现它之后不能出声。先听叫,初步判断它的位置,洞口支上罩子,然后用通条一拱,它就会往外跳,这时正好把它逮个正着。回家后,找罐头瓶子放上点土养在里面。我常把它放在楼道煤池子上,喂些毛豆之类的东西,有好几次它都跑出来,在煤池子叫了几个月。然而,至今我都不明白,这几个月它吃什么。我们那时还没电视,收音机也很少。一到晚上,尤其是夏天,筒子楼又热,我们就搬着小板凳,扛着凉席到院里小马路旁聊天,一直到很晚天渐凉了才回家睡觉。我后来的很多故事,都是从那儿听来的。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筒子楼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儿时的感悟自不必说,来自家庭的爱更是让我终身难忘。记得那时夏天很热,筒子楼就像闷葫芦罐。虽然在外边歇了大半宿,回到家还是热得不行。可也没办法,再不睡,眀天上学就起不来了。这时母亲就会拿把扇子为我们扇风,现在想到这里我都会落泪,母亲难道就不热?明知道热她还这样做,母爱有时真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

回首往事,筒子楼还是那个筒子楼,童年的小伙伴们却各奔东西。有上大学的,有入工厂的。筒子楼里那些儿时的玩意已久远,爱它的人又何在呢?

收藏是一件很美丽的事情

文/郑育林

古都年轻文人薛勇先生社会活动很多,但以收藏家享誉全城,是因为他的两项特别收藏,一是古灯,一是月饼模子。他的这些宝贝先后在博物馆展出,引得众人争相观赏,发出连连感叹:啧啧,这不就是咱家过去用过的么,怎么一放进博物馆就变得如此漂亮!

是的,收藏是一件很美丽的事情,它不仅改变了物件的命运,也改善了观者的视觉,搅动了凡夫俗子的好奇心理。

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收藏仅仅属于藏家的个人生活情趣,而且仅仅属于有钱、有闲、有知识阶层的闲人闲事,只有自博物馆概念引入以来,收藏活动才逐渐进入普通民众的生活,个人藏品才具有了社会文化的意义。

西安人喜欢收藏,西安的藏家更喜欢向社会展示自己的藏品,所以,西安市政府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计划得到收藏界强烈响应,几年过去,博物馆数量翻了一番。西安人与外地朋友聚到一起,话不过三句就会扯到收藏上,说谁又撞大运收到了什么宝贝,这在西安一直是时尚。

西安人自诩一城文化、半城神仙,据说活神仙贾平凹就是十足的收藏大佬,舍不得去买贵重的,随手碰到什么有感觉就收起来,再灰头土脸的碎砖头烂瓦片,在他眼里都成了小精灵,由它们编演出许多精彩的故事,使得人们读他的小说,直读得七仰八叉、神魂颠倒。

薛勇先生是半城神仙中一个鲜活神仙,他的收藏属于典型的文人雅趣。他的月饼模子来自大江南北,纹样繁多,雕琢精细,寓意深刻,充满生活韵味与生命意蕴,让人感觉到如果狼吞虎咽地咥月饼简直是鲁莽,是一种耻辱,那样子跟饿狼捕食没有啥区别。他所收藏的古灯,年代跨度很大,样式古朴典雅,造型异彩纷呈,各种材质都有,尤其以陶瓷灯为多。古朴的灯具散发出无穷的人文魅力,每每仔细观赏,我总感觉到它们是非常灵动的活物,这些活物聚在一起,好像有说不尽的天下沧海桑田,道不完的人间酸甜苦辣。

百态世间,万象收藏,最是灯具灵动温馨,尽管它们体量不大,但却引神勾魂,惹了不少人为薛勇先生的古灯题词作画,说了不少灯与人生、灯与社会的话语,语句优雅,生动感人,富有深刻哲理。西安美院王家春先生的古灯画简洁漂亮,题词更是精彩:"一灯可除百年暗,一茶能伏百燥心。"

我与灯的感觉,常常与母亲联系在一起。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小煤油灯由母亲掌管,当寒冷的黑夜来临,母亲手里那根一划火柴,点燃了一家的光明与温暖。后来用上了电灯,家里最早开灯、最后关灯的仍然是母亲。

我很羡慕伯母屋里那尊高脚油灯,点燃一会儿就满屋子淡淡菜油的幽香味儿。那盏铸铁灯是我们家的祖传,形状与王家春先生所画一样,圆足细杆、高托灯碗,表面深红色,端着沉、放着稳,陪伯母纺了一辈子线,最终还是随伯母去了。

大前年清明节过后,母亲突然去世,我觉得家里的一盏温暖的灯永远地熄灭了,此后凄凉一直笼罩着我。去年,我们为母亲立碑,在石碑后面刻满了母亲曾经说给我们的话,那是无数个夜晚,在油灯边、电灯下,母亲再三叮咛给我们如何好好做人、认真做事的。立碑那天二舅很激动,把碑文念了一遍又一遍。二舅不仅相貌与母亲一样慈祥,充满慈爱的声音也非常像,在我们的耳边,从二舅口里传出了母亲的声音,使我们在旷野凉风里感受到一阵暖流,母亲这盏灯在我们心中再次燃起。

每一盏灯都有每一盏灯的光辉与精彩,每一盏灯都有每一盏灯的故事与情节。薛勇先生选择了精心收藏古灯具,确实是一件十分动人的事情,更是一件十分美丽的事情,因为他在收藏古灯具的时候,收藏了无数家庭的温情;当他的古灯藏品呈现在人们眼前时,触动了无数参观者的敏感神经。

我们只要生活着,就不能没有灯,因为只有有了灯,我们才可以依靠灯的光芒在没有太阳照射的时候拨开我们眼观世界的阴暗;也只有依靠灯的光辉,我们才能在整日忙碌之后,寻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净土。只不过,后者得靠你自己点燃自己心灵世界里的那盏圣洁之灯。

老杏树开花

文/姜林齐

老杏树开花了!

谁都以为它今年不会开花、也不会结果了,然而它像往年一样,依然迎着春风自由地绽放着,刚开始猩红点点,后来粉白粉白的。

一看见这些杏花,我便想起了父亲。

小时候家里穷,每年开学,父亲都要四处为我们借钱凑学费。那年三月,父亲拿回了一棵树苗,栽在了墙后院的地里。第二年,这棵树便开满了美丽的花朵,结了几个黄橙橙的杏子。父亲眼睛发亮了。他给杏树浇水、施肥、剪枝。第三年春天,杏花开得更多了,黄橙橙的杏子结满了枝头。父亲大喜,他舍不得我们自己吃,踩着梯子,一个一个小心地摘下来,放在垫了青草的芨芨筐里,拿到城里卖掉了。那年,我们用自己的钱交了学费,再没有问人去借。

从此,这棵杏树就成了我家的摇钱树。父亲常常给它浇水,怕它旱着,春天花一开,父亲就常常在树下面转悠,怕孩子们折了来玩,怕那爱花的人折了回家做插花。他常常笑着对人家说:"你不要折,这将来能结果,你到时候带孩子来吃杏子就行。"

果子刚刚有小指头肚儿大,父亲便买来低毒农药,喷洒在杏树上。他说:"早些打上,杏子就不生虫了,赶头能吃,药性也就挥发完了。"他怕小孩子误食,每次都找一块纸板,在上面用墨水画一个大大的骷髅头,然后在骷髅头上再打一个大大的叉叉,让人看见害怕。等到杏子渐渐变过味来,孩子们就再也忍不住了,不管上面有没有骷髅头,都要想法偷着吃。最让人生气的是,一些大人也过来偷吃,吃还不说,树下面常常会掉落许多,糟蹋很大。我和母亲都很气愤,很心疼。父亲却说:"张口之物,吃了就吃去。"我们说:"吃完了咋办?"父亲便笑:"树大着哩,吃不完。"

等杏子完全成熟,父亲便带着我们,全家一起摘杏子,邻居也来帮忙。这时候的杏树,已经不是刚栽下时那样,早变成大树了。父亲让我们拉着一个床单在下面接,他爬到树顶上,使劲摇着树枝,一颗颗黄亮黄亮的杏子就像一个个小天使一样的跌落到我们床单里来了。我和弟弟那时候上学,每年的学费,都是从这棵杏树上摇下来的。

光阴荏苒,一晃三十多年过去,这棵老杏树已经有多半边枯死去,而我的父亲,也早已经不在人间了。

我永远也忘不了打杏子时父亲那一脸的欢喜和全家人快乐的笑声……而今,望着这棵老树稀落的花,朵朵都像是父亲慈祥的笑脸。

闻书

文/孙乔

月朗星稀的晚上,晚风轻抚着大地,一切都如此安祥。灯下,我正捧着一本书,醉心地阅读着。千滋百味。

每当我得到一本好书,我都如获至宝一般,小心翼翼地捧起书,禁不住闻闻书中那沁人心脾的墨香。翻开书,随着那优美的词句,我如同鱼儿钻入了浩翰的书的海洋。那一段段文字,一句句话语如同潺潺泉水流入我干涸的心田。每每这时,我都不能自拔,仿佛自己就在另一个世界,正与书中人物游戏。

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是啊,博览群书能使人智增百倍。从我读第一本书起,我的知识就开始增长起来了。百科知识的书籍使我空荡的脑瓜日益充盈起来;作文书籍让我的作文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小说故事让我了解了世界上的人情世故……每当我从书中发现新的东西时,我都禁不住一番欢呼雀跃。

有过无数次,我独自在灯下,与书中人物走过泪水,欢笑;有过无数次,我被书中幽默风趣的语句逗得开怀大笑;有过无数次,我被书中首首满含哲理的诗句所感动;有过无数次,我学习书中优美的语句而我的作文越来越好……正是如此,我要孜孜不倦地在书中去体味,去寻找,去享受让我回味无穷的甘露,尽情地去品尝那些千滋百味的书海盛宴。

忆邻居

文/胡冀兰

搬家多少次,就会与多少不同的邻居结缘,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邻居总有不同的故事经历与感受。

很小的时候,随父亲举家搬迁到部队,留给我最早的居所记忆是在河北唐山。住房是部队统一建造的,一排排的平房挨着。邻里间相互照应着,今天一颗白菜,明天一瓶醋,后天一锅汤什么的,借来还去、端来送往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不管平日还是节日里邻居们串串门一起吃饭喝酒唠嗑,一切都显得那么顺其自然。我记得妈妈口中的"戴胖子"阿姨,总是红光满面,见谁都哈哈大笑十分爽朗的模样。她家两个女儿长得非常漂亮,常与我一起跳绳、捉迷藏,这家躲躲那家藏藏,欢快的跑来跑去,玩到不见踪影时,家长们便四处寻找,相互告之,邻里间就如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后来,父亲的部队迁往广西,我们住在柳州市的基地管理处。管理处内建有几十栋套房,每栋楼房五层,我家住在六栋三单元四楼。这个单元楼里记忆最深的邻居是两个特殊的人物:一个是我的班主任高老师,住我家楼下,另一个是住我楼上的一位调皮捣蛋的陈同学。

高老师对我不仅在学习上严格教导,在生活中也十分关怀。每逢她家吃鱼吃肉时,她总会把我叫去一块儿就餐,一边往我碗里夹菜一边说:"你呀,这么瘦,要懂得多吃些有营养的东西。"她常与我母亲在楼道里拉家常,聊一些怎么想办法让孩子增进食欲的方法。有时她还会主动把好吃的拿上楼来,让我牵扯衣服的小荷包接下她塞进的瓜果,再拍拍我清瘦的小脸蛋,哇,我感觉我有两个母亲的关爱真是幸福。

当然,也有被管制的时候。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的朗读作业我没完成,在课堂上,高老师便一眼盯着我说:"我今天早上可没听到你的朗读声哦!"从此,我奋发图强,坚持晨读。有一天,教语文的高老师在数学老师跟前说,我昨晚听到小兰在阳台上反复背诵了好几遍九九乘法表,所以今天的数学测验她考了100分,这孩子有进步!

午休的时间,小孩子一般不肯睡午觉,我喜爱用杏仁玩捡子游戏打发时间。可是啊,有个当班主任老师的邻居,她一听到楼上哗唰唰捡子的声音就知道我没睡午觉了,在学校里一提这事,小伙伴就不敢上我家来当玩伴了,因为大家都畏惧班主任老师嘛。

再来说说那位陈同学。在教室里只要课间休息的当儿,他就满场飞,一会儿扯扯女生的头发,一会儿挪挪别人的凳子,一会儿扮鬼脸吓女同学,这么讨厌的同学竟然和我是邻居!放学回家时心想千万别跟他走在一块儿,可偏就容易撞上,我上楼梯他就在我后面嚷嚷着"让开让开",我下楼梯遇上他挡着我说"嘿嘿,留下买路钱",有时,他还会把我家门口的拖鞋或扫帚给藏起来,唉,这个招人恨的家伙!陈同学最爱在教室借我的橡皮擦、写字板、彩纸贴之类的,借时每次说马上还,却非要等到我生气地去索要时还赖着不给!有一天放学路上,我又追着他要回我的一本图书,他扬在手中得意地挥舞着,还说抢不到就属于他的了,我俩抓抢之中把书都撕破了,我急哭了,便跑到高老师家中告状。他见我站在三楼高老师家门口瞪着眼睛等他,就嘻皮笑脸地向老师解释起来,高老师只是轻轻批评了他几句,让他把图书还到我手上。可我恨不得狠狠揍他,他却说:"老师都已经批评过我了,你是班长,一个班干部怎么能这么小气呢!以后我不欺负你了,有什么事一定保护你,好吧?"

到了过年,我和陈同学又开心地跑到高老师家中给她拜年,荷包鼓鼓地装回好吃的糖果,一起到楼下院子里放鞭炮,老师和家长们便在阳台上乐呵呵地看着孩子们。

多年以后,我离开了这个园区,离开了母校,离开了这座充满童年欢乐的城市,邻居师生们各奔东西,失去了联系。突然有一天,住在开江的我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你还记得我吗?我是那个住你家楼上常惹你生气的老同学!可总算找着你的电话啦,别换号码啊,我马上把你的电话告诉高老师和其他同学!"真是个让我不知所措的惊喜。接下来的那一年,我们努力地打听其他师生的联系方式,建立了QQ群,把曾经生活在那个园区的同学们一个个天南海北地找回来,一个师生重聚的梦终于在分别27年后圆了!年逾七旬的高老师,依然驻守在那栋楼的三楼1号,同学们坐在熟悉的高老师家中,激动地聊起童年记忆中的桩桩小事。同学们羡慕地说,兰和陈同学是高老师的近邻,也是她最喜欢的孩子。其实,三言两语又怎能道得尽邻居师生的情谊?

如今人们的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可是邻居间少有走动和来往。有的同住一幢楼一个单元,却行同陌路。遇上某些奇葩的邻居,还容易发生纷争,令人闹心。但既然做了邻居,就是一种缘分,应当相互包容和睦相处。何阿姨曾是我们家的邻居,自从为了陪伴孙女在外地读书,这几年经常在成都居住,把家中门钥匙托付给我父母帮忙照看着。这天,何阿姨夫妇俩从成都回来,正遇上了我母亲,她们家长里短的聊着:"听说你家已经把现在的旧房卖了,买房到中央城那边去了?那里环境好的话,我们也想买到那个小区住。""挺好的,有好几家熟人都买到那里了,正在装修呢,你家也赶紧搬过来吧,我们一起散步一起买菜多好啊!"

你家邻居长啥模样?或者,邻居又为你在心中画了什么像呢?其实"远亲不如近邻",邻居永远是温情的代名词,邻居间的关爱和互助,有温暖、有感动、有幸福、有依恋、更有忘不掉的情感和怀念。

心底的那条路

文/丁梅华

记忆中的那缕琴声,而今已经很脆弱,像光秃的枝头上被风摇曳孤独的叶片,让一种纯纯的相思,在一场大雪之后显得格外的斑驳。

故乡的炊烟依旧在远方袅袅升腾,把一种殷实的包容和期待,想像成跋涉旅途燃烧的诱惑。分明有一种飞翔温暖我的视线,为何却不见你春天的笑容?

白色的雪地、白色的漂泊、白色的火焰,苍白了所有最初的表白,被阳光拉开的那扇窗帘,让我失守最后的防线,于是,回家不再成为生命中唯一的理由。

被月色收拢的情感,穿越冬的寒冷,让明亮的思想总是与我保持一段距离,其实,我一直就没有去设想是否会拥有整个春天,在你回首的那个瞬间,脚步却占据了所有的自尊。

无数次渴望在纷纷扬扬的言辞中抵达,怎奈轻握你的手总在无意间放开?无数次在遥想中重温季节的梦,怎奈握别的小站总也泪眼蒙蒙?

你说,飞翔再高的风筝永远逃不脱主人的牵挂,再久远的历史总也有丰厚的箴言。尽管走向你的路已被大雪覆盖,但我心底的路总会更加宽广。

此刻,握不握别已经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已经走进那隅风景,用心灵的琴弦装点着每一个被我无声关注的梦。

好像聆听这季节之外的足音,让不再遥远的距离在羽翼的颤动中靠岸。好像撕开日子中的伤口,感受故乡的疼痛,不再成为诗与火的激情。

想象你是我冬日最初绽放的腊梅,怒放在我生命的风韵中,想象你是我冬日最动人心弦的歌谣,飘逸在我未曾说出的那句话中。

雪的温度

文/邹黎明

曾走在校园的路上,看着地上缱绻的金黄的梧桐落叶,心中不禁顿生一股诗意:这梧桐叶纷纷洒洒的落下,是不是为了腾出地方儿让雪栖息呢?然而,枝头的雪终是还未等到 便放假了。

在家听闻了下雪的日子,便不紧不慢的等待起来。

今年的雪终于如期而至。我迫不及待的跑进雪中,展开双臂,看雪落在我的手臂、落在我的肩膀、落在我目所能及和目所不及的一切地方,穿透进每一个即将空灵的微小世界。我满心欢喜的看着手掌上接来的几片雪花,看着它们化作极小的水珠、宛若笑脸。我好奇的看着天空,我不知道这灰暗暗的天空为何能诞下这样白生生的雪。我想认真地多看看雪,这样就能在没有雪的日子里,闭上眼让自己置身其中。也如此刻,我想写点什么,将雪像枫叶一样"夹"在书中,来年初雪未到的时候尚能翻开书看看。

我说,何处有雪何处便是我心中的圣地;我想,有雪的地方一定是天国。或许还有很多人像我一样有着一点儿雪的情结。我们期待,我们盼望,我们欣喜若狂。然而,这是一种怎样的雪的情节?对我个人而言,我想并不仅仅是对于自然杰作的赞叹,在我看来似乎还有一些人文的注解:雪有温度。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晚上睡觉时想到唐诗人当年苍山脚下的诗句,一幅画面不自觉的浮现眼前,或许和诗的主旨无关,但我却隐约中感受到了风雪中家作为一种皈依的温暖,风雪中有"家"的温度;记得宋词中也有一句与雪有关的诗句让我至今难忘,叫做"未若柳絮因风起",意思是说白雪就像柳絮随风而起。多么美的比喻,多么富有意境,又是多么的恰到好处。记得是高中读来,时过几年却依然对这一句记忆犹新,雪中渗透着文学的温度;而记忆中,小时候的雪总是下的很大,我们会滚雪球,放鞭炮,在雪中可谓是不亦乐乎。小时候又有什么情感呢,踩在白花花的雪上、还总喜欢饶有兴趣地去踩别人没踩过的新鲜的雪,也不怕把雪踩得生疼。而那高高低低的小脚印中却多少藏匿着我们深深浅浅的童年,雪中有记忆的温度;影视剧中,雪景多是浪漫的镜头,男女主角会相约在初雪时见面,而我也憧憬着雪中的浪漫爱情,在我看来雪中还有爱情的温度……

雪不大,也最终会融化,或许只会留下雪泥鸿爪,又或许什么也留不下。雪会化作冰水顺势滑下,滴答滴答的节奏好似佛家摇转的佛经。或许,雪化作水的时候,也恰是它完成了一世的修行。

为什么喜欢雪,因为它带来一个晶莹空灵的世界,因为雪有温度。

林清玄说, "雪,冷而清明,纯净优美,在某一个层次上像极了我们的心。" 其实,喜欢雪,更是因为我们的心有温度。

一个"美驴"的户外情结

文/脉脉

久居城市的人大抵都有一颗驿动的心,城市的喧嚣和日积月累的压力让都市人变得浮躁脆弱。打开门走出去,是现代人越来越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我看来,出行的意义,并不在于去了哪个地方、进过哪个景点、在哪个标志性建筑物前拍过照。真正的出行,是要和大自然最近距离的贴合,在异于我们熟悉的环境中静下心来仔细聆听:风吹过枫叶林的声音、水流过鹅卵石的声音、松鼠在雪地里穿过的声音……在咸湿清凉的空气中看到潮起潮落,在山川间遇见一注溪流水滴石穿,躺在五颜六色野花丛生的草地上看日月星云……置身于此,会感到万物生长,生生不息。那时,所有执拗于心的杂念,在城市中滋生的那些自怜自艾,工作生活中受到的误解委屈,都会被这些原始的生命的力量冲散,感受到最纯粹最自然的美好。

心开始出发,脚步往往不能跟上。当我在跟过一天走五六个景点的旅行团后发现,所有的景色都是车览,景点参观的时间远比进店购物时间短的时候,当自己跃跃欲试招呼几个好友自驾出行,却因没有好的攻略、没有好的向导、没有专业的装备、没有合理的路线和食宿安排,最终带着满身疲惫狼狈而返的时候,内心开始质疑:出行真的能让我快乐吗?

后来,偶然在零点户外结识了一群热爱户外出行的伙伴。大家以游聚友,结友同游,近到蚕姑坨看红叶,远到西藏布达拉宫。可以在南湖边野炊,也可以在额济纳旗扎营品茶饮酒。不拘泥于固定的线路,也不存在出游陷阱。春夏秋冬,行万里路,人不孤独,阅风景无数,每一幕都会触及人内心深处,值得在记忆里永远存留。

人在旅途中,过程也是一种风景。能与有着相同爱好和兴趣的旅伴一起,拾柴做饭,把酒言欢,和快乐人行快乐路,在行程中互相依存互相帮助,激发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合作意识。每一次出行其实都是一种修行,使我们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

喜欢和志同道合的热爱户外的伙伴们一起上路。我们的身体在路上的时候,灵魂才会更快乐。我常常觉得幸运,能结识这么多朋友,能看这么多美丽景色,感受那么多不同的生活。生活和内心都渐渐丰盈、渐渐安静、渐渐宽容。原来不管我们经历过什么,都可以从零点开始找寻到崭新的自我。

期待,继续和爱户外的伙伴们开启新一程。下一站——迷人的九寨、美丽的四姑娘山、神秘的神农架、美丽的青海湖……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