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婆的散文

2023年03月17日优秀文章

关于外婆的散文(必读6篇)

外婆

文/邢四方

每看到怀念之类的文章,我就想起外婆,这种思念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地强烈,尤其是在逢年过节或一大家人聚在一起时,对外婆的思念就不由得涌上心头,外婆一生的勤劳和晚年的苦难使我们常常不能忘怀,外婆就像家乡那棵高大的皂角树,历经风雨、饱经沧桑,却为我们遮风挡雨,无怨无悔。

外婆家在村东头一里地的一块山腰上,三孔窑洞,一孔窑洞住人,一孔是牛圈、羊圈,另外一孔由于时间太久只能放一些杂物。倒了一半的土墙围成了一个小院,院子里大大小小长了几十棵各种树木。门前一块平地用来碾场。原来还有一户光棍邻居,后来搬到西头大村里,于是就剩下外婆一家。这里地处半山腰,窑前麦田半绕,不远处还有一片片的小树林,田间和地畔上长着桃树、杏树、柿子树、枣树,这里留下了外婆大半生的足迹,也留给我们永生难忘的回忆。

那些年,外婆早晚都放羊割草,记忆中外婆家的羊最多,大大小小有几十只,无论哪个季节,外婆的羊群总是第一个出现在山坡上,每当天刚麻麻亮,外婆就打开其中一孔窑洞的栅栏门,一只只大大小小的羊羔便冲出羊圈,在院子欢快地跑上几圈,等外婆收拾好羊圈,跨上草笼,它们便围在外婆周围簇拥外婆向门外挤去,外婆将它们带到一处草木鲜嫩的地方,手向羊群挥动几下,羊群便散开各自找自己美味早餐了,外婆也弯下身开始给牛割草,外婆熟悉这里的每一种草,她知道哪些草牛不能吃,什么季节哪里能割到鲜嫩的草。外婆半蹲在草丛中挥动着镰刀,晨光初露,一大笼鲜嫩的青草已压得实实在在。

忙完了牲口的草料,外婆开始了庄稼地的农活。外婆的玉米地,一片片的玉米好似英姿飒爽的士兵,不光个头高,而且左看一条线,右看一排排,外婆还在包谷地套种豆子,这样能格外增加收成。麦地每年的除草、施肥更是一点不马虎,就连割过的麦茬都高低一致。外婆还在山头上的沙地种红薯,门前开垦出的小片地种西红柿、辣子、茄子、豆角、土豆、南瓜、大葱、韭菜、萝卜……由于外婆的勤劳能干,在那些艰苦的年月,每年庄稼都能取得好收成,加上牛羊买卖换来的收入使我们一大家人衣食较为充足,这让方圆几个村庄的人都很羡慕。

时光如梭,一转眼我们都是半墙高的小伙子了。前几年,外婆年事渐高,早年放羊割草留下的风湿使她的右腿开始萎缩,以至后来发展到一个腿长一个腿短,整个人比原来矮了一截,原来多么要强的一个人,现在走路一瘸一拐。在外工作的舅爷看着心疼,将外婆接到了市中心医院,又托舅奶原来的同事给外婆做了会诊,最终建议不要做手术,进行保守牵引治疗,终于外婆的右腿可以直立行走了,看到外婆康复大家都十分欣慰。

可没过多久,从家乡传来不幸的消息,外婆在一次上山采药时被树枝刮伤了眼睛,为了不给儿孙添麻烦,竟然一个多星期忍受着疼痛和失去光明的痛苦。等接到医院时一检查,眼睛里被划了一道口子,当医生询问外婆,"像这种情况一般人早疼得受不了了,你竟然拖了一个星期",她还笑着说"不咋、不咋"时,这种疼痛深深地刺着儿女的心,让我们这些做儿孙的对外婆深感愧疚。

2009年的冬天,西安的天空常被阴雾笼罩,伸手不见五指。这一天,大雾吞没了整个城市、村庄、道路,厚厚的浓雾压得人喘不过气,这一切似乎预示着一种不祥。下班的路上接到了小弟打来的电话,只听到他说"回来送婆来……"顿时我脑子一片混乱!外婆终究还是没能熬过这个冬天,想到外婆一生的勤劳晚年却没能享福,想到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外婆用她的勤劳支撑起这个家,哪怕自己受苦受累也要让儿女过上好日子,我尽量不让自己哭出来,越是控制越是憋得胸口疼痛!

送外婆走的那天,四里八村来了很多人,下葬的那一刻,悲痛的呜咽声响彻在外婆曾经住过的小院、外婆辛劳过的庄稼地、外婆曾经放羊的山溪旁!此时我宁愿相信人是有灵魂的,外婆会在另一个世界看着我们,我们尽量多烧一些纸钱,好让外婆在那里多买些她生前没有吃到的好吃的,多逛一些好地方,也许只有这样才能缓解我们心中深深的愧疚,但现实是外婆离我们远去了,留下了无法弥补的伤痛……

外婆家的樱桃树

文/林杉

又到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微信群里,朋友圈中,讨论赏花去处,晒人花合影,甚是热闹。早春开花中最前者必是桃花李花和樱桃花,在我的印象中,桃花红润,李花雪白,唯有樱桃花介于桃花的红和李花的白。相比桃李,我却对樱桃有独有的情怀,不必说是偏爱,却是因为在孩提时代,最天真浪漫的记忆便是早春的樱桃花,初夏的红樱桃以及外婆那慈祥的笑脸。

生长在农村乡间的孩子知道,三月天由冷转热,最是去山野田间贪玩的时节。初春的阳光是如此和煦,外婆家的老屋旁边便是坎坎相连的田地,比我大一岁的表哥也是跟我一样,最喜欢去玩的地方就是地边的那块大石头。这块大石头不是自然形成的整块石头,菱角分明,是被人工凿切后剩下的。当然关于这块规则石头的形成是长大点才知道的,小孩子那会儿哪知道怎么来的,反正就知道这块大石头好玩,石头有将近1米6,但是对于小孩子的我们却是敬畏的大人才有的高度,石头侧面凿了几个坑,我们刚好可以顺着踩在上面爬上这个"石头山".犹记得第一次爬上去的情景,表哥比我大,他已经爬上去玩过多次,每次我都在下面玩,看到他在上面高高在上,多少心里有些不服气。也不知道是哪一天来了什么勇气,我想一定要去尝试一下,我用力抓住石坑,脚踩住最下面的石坑,蹬了两步,最终用了全力我竟然给爬上去了,而我自己都意想不到。从此以后,感觉开辟了一个新的玩处,心中高兴得很。但是石头上不只是我们的玩处,也是外婆晾晒东西的好地方。早春的阳光很难得,各家各户都会把能晒的东西拿出来晒晒。而外婆喜欢在石头上晒萝卜干,榨菜、大头菜,每当外婆晒了东西在石头上,她总是会把我们叫到身边很凶的说:今天不要去石头上玩了,哪个把东西打翻就要挨屁股哦",说完转身便给了我和表哥一人一颗糖,我们心里清楚,外婆才不会打我们呢,因为每次犯了错,只有我妈打我而外婆是在旁边帮我的。不过还好,我也不是爱惹麻烦事的孩子,还有除了"石头山",的确还有其他好玩的地方。

石头山的旁边就长了一颗樱桃树,据说是外公种的,可是外公在我5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对外公的记忆很模糊,也就不记得外公是否给我讲过种樱桃树的事情。这颗樱桃树长得很有特点,树干笔直,它的第一个树枝分叉很高的,居然与石头山平直的。所以在征服石头山之后,爬上樱桃树的第一个分叉就是我的目标了,为了开辟新的玩处,我和表哥也是使足了劲,但是爬树也是蛮费劲的,就是每次很费劲的爬上去再梭下来,磨烂裤子不说,感觉很费力啊。读书学知识的确很重要,我受到了当时刚学的小学三年级课文"乌鸦喝水"的启发,搬了些石头砖块来,垫高自己,以后上树叉不就容易了么。

早春里,樱桃树默默的看着我在树下嬉戏玩耍,它也默默地打开了密密麻麻的淡红色小花。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拍照记录,一切的美好都印在了我的心中,闭上眼睛总能回想起大石头旁边长着一颗开满淡红色樱花的樱桃树。4月的樱花盛开时节,外婆一本正经地叮嘱我说:不要去摘樱花,掉了樱花娃娃儿些就吃不到果果了。我相信外婆说的,在我记忆中,每年的樱花盛开,我去到外婆家,我们兄弟姐妹些都没有人去摘樱花,也许我们也想保留那最完整的绚丽樱花,但是我想当初我们更想的是能多结点樱桃可以吃。

樱花凋零的同时,樱桃树的绿叶就一片片冒了出来,我还看见了樱花蕊下面的一个个绿色小点精灵,因为他们会慢慢长大,长成一颗颗晶莹红润的樱桃。那时候,每年的五一劳动节,我总是要闹着去外婆家,因为那是樱桃成熟的季节。母亲执拗不过我,再大点的时候我不管母亲是否同意,到了那个时节,放学后就跟着表哥一起到外婆家爬树吃樱桃。

趴在树上吃樱桃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啊,爬上树杈后,身边全是红澄澄的樱桃,都顾不上要先吃那一颗,我们仿佛掉进米缸的老鼠,不断的吃吃吃,都懒得用手去摘了,直接嘴巴咬。也吃不了多少,嘴巴就酸了,但是这个过程却是极其开心的。外婆总会在我们去爬树摘樱桃前叮嘱道:小心点,不要爬高了,摘不到的我喊大人给你们摘。后面听母亲说起,外婆每年在樱桃成熟季节都会看紧樱桃树,外婆心善,不是不让路人摘来吃,但是会说:摘边上的,中间的要留给家里的小孩子们。所以才会有我们每年都能摘到中间那漂亮饱满可口的樱桃吃。

但是也不是每一年都能有这样的享受,记得有一年又到樱桃成熟季节,我闹着要去外婆家吃樱桃,母亲却说:今年吃不成了,樱桃没结,半个月前的大风把小果子全部打飞了。我当然不信,我心想母亲骗人也不好好找个理由。不由分说,我还是去到了外婆家,结果可想而知。樱桃树满树的绿叶子,就是没有一个"红点",我们几个小孩子硬是眼巴巴地望着樱桃树,满是不舍与委屈,小表妹竟然还哭了。外婆最是慈祥,此时拿出了过年那会儿走人户送的樱桃罐头来,这可乐坏了我们几个孩子,立马就给分来吃了,还是吃出了往年的樱桃味。

后来家里的小孩渐渐都长大了,读书的地方也越来越远了,去外婆家玩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外婆也渐渐老去了,记忆中的樱花樱桃果也慢慢淡去。上高中后学业紧张了,记得只有上高一那年的寒暑假在外婆家好好玩了段时间,寒暑假看到的樱桃树也只有两幅情景:夏日里的樱桃树枝叶茂盛,树叶上零星的有卷叶虫的卷叶子,此时樱桃树跟其他树木没有什么两样;冬日里的樱桃树突兀的树干架着射向四面的树枝,在阴沉的天空下,如此地死寂跟萧肃。那时的我正值迷惘的少年,在城市的繁华喧嚣中静修学业,而回安静萧条的农村感悟人生,这样的情景,多少有些触动心灵,明明感觉那记忆中的樱桃树正在逐渐远去,却也无可奈何。

外婆一直很要强,上高中那会儿,外婆已经将近80高龄了,可她还是一个人住在农村的老屋,经营着房前屋后的那几块地,还养着鸡鸭,本来想养猪的,但是在子女们的强烈反对下而妥协了,外婆也是村里强健老人的代表,其他人都说她生活乐观,从来不要求子女要怎么样。终究岁月不饶人,上大学的时候,外婆耳朵也逐渐变得不再聪慧,给她讲话老是听错,我们就哈哈地笑,她也不气恼。大三的时候,给家里打电话,母亲说外婆腿脚开始有点不利索了,右腿膝关节痛。她的子女们开始力劝她不要在农村独住了,舅舅在乡镇街道买了房子,距离我母亲也近,可以好好照顾她。大学毕业那年,外婆终于离开了坚守几十年的老屋,住进了街道的楼房。我没有亲眼看见外婆是怎么搬东西离开老屋的,但是我能想象外婆当时一定是相当地不舍。前一年,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元旦过后,晚冬时节。外婆病危,我及时请假连夜赶回了外婆家的老屋。叶落归根,外婆在病倒前就多次说一定要回到农村老屋,子女们也是满足了她的心愿。在那个晚冬的深夜里,在大多数子女都赶回来后,外婆心满意足,没有一丝痛苦与留念,安详地离开。

工作后的生活更加繁忙了,假期也是如此地短促。去年春节回到了外婆老家看了下,因为老家还有个舅舅在。去看了下外婆住过的空旷泥墙房,满是荒凉破败,已经许久没有人住的痕迹了。石头上旁边的樱桃树长粗了些,依然是冬日里突兀的树干架着射向四面的树枝那样的情景,满是苍凉与萧肃。

这个春节我带着新婚妻子还是回到了外婆老家去看了看,外婆住过的泥土墙房依旧破败,一面泥土墙被一根粗壮的树干顶住,感觉经不住今夏的一场大暴风雨了。舅舅在外婆住的老屋搭了羊圈,里面有两只萌萌的小黑羊,妻子被侄儿拖着要去逗小羊,我却担心这房子会不会掉砖瓦,忐忑地进去抱住小羊拍照后就拉着妻子出来。依旧走向石头山,却被眼前的一幕怔住了,分明长樱桃树的地方只有一个齐地面的树桩,显然是被锯断的,周围还散落着锯木屑,我的心砰砰直跳,这不是真的吧,樱桃树死了?再看旁边的田里,就是樱桃树的枝干,被砍成了数不清多少段,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我正陷入对樱桃树的无限回忆时,舅舅家的小孙子豆豆不知道什么时候爬上了"石头山",大叫到:哈哈,这棵树前几天才被砍了的哦,他们说要种核桃树。我立马回过神问到:豆豆,你说的他们是谁,为什么要砍掉这么好的果树呀?豆豆答道:村长说砍的,种核桃树能卖钱。果然在旁边的田里看到了半米高的核桃树,稀稀拉拉地种了好几棵。妻子问道这就是你说的那棵爬上去吃樱桃的樱桃树?我说:是的,可是已经不存在了。我问:豆豆,你晓不晓得你少了可以耍的好东西了?豆豆用清澈的眼睛望着我,正如孩提时代的我一般,忽地一下就跑回家去了。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文/王基宇

初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时,心里有很多感触。待读到翠翠那句"假若爷爷死了?"时,心里也忽然一怔,脑海里便浮出了一个念头,"倘若外婆……"随即,我又摇了摇头,不会的。可心里却莫名地生出一股悲伤,慢慢地蔓延至全身,怎么也拂不去。

外婆共生育了七个孩子,可活下来的却只有三个。我不知道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外婆一辈子都是清苦的。但是就算在最艰难的时期,外婆也从没放弃过对生活的信心。

而我,是出生在外婆家。外婆为我撑起了童年纯真的天空。小时候的我,总觉得外婆是一个神仙。因为外婆不怕黑,更重要的是她不怕爸爸。每次我犯了错,爸爸就会拿竹条抽我,而我只要站在外婆身后,爸爸就会无可奈何地放下竹条作罢。

那时,在我们小孩子中流行一种泡泡糖。当我看到那种糖不仅很好吃,而且可以吹出泡泡时,就硬缠着外婆要买。可是我却不知道,外婆的收入仅仅是靠赶集时摆竹摊子赚的。而一个月才赶几次集。当时外婆被缠得没办法了,就拿出几个外公喝酒剩下的酒瓶到废品回收站去卖。我记得酒瓶子最好的价格是五分钱一个,还要是近两年的。所以我们拿去的酒瓶总共才卖了三角钱。外婆就给我两角钱去买糖。当我把糖买回来,要分给外婆时,外婆却笑着说:"外婆不喜欢吃糖。"然后又把糖塞给我,笑眯眯地看着我吃。

后来,我回到自己家开始上小学了。由于舅舅的不争气、不长进,外婆家的日子并没有好转。于是,爸爸就告诫我,不要经常去外婆家。可我并没听他的话。

星期天我又独自一人到外婆家去了。外婆看到我后,既惊讶又高兴地问:"艳艳,你怎么一个人来了?同你爸爸讲了么?"我点点头。外婆笑着说:"你明天要去上学,今晚别回去,明早我送你。"看着外婆高兴的样子,我心里就觉得奇怪,为什么爸爸不让我来外婆家呢?

这时,外婆又对我说:"艳艳,你先玩着,外婆到外面去一下。"我就到邻家去玩了,但过了许久,也没见外婆回家。我就想外婆到哪里去了呢?我就出去找外婆。在小街的那家卖猪肉的铺子里,我看到了外婆的身影。我刚想走过去的时候就听到了外婆的说话声:"今天我外孙女来了,家里没什么好菜,就来称点肉。但是,这会儿也没钱,先赊着,您看行不行?""好咧,您老尽管称!"接着我听到了剁肉的声音。"师傅,您就多割点瘦肉,我那孙女啊不喜欢吃肥肉。""行!"卖肉的大伯大声说。我看着外婆提着肉出来了,就赶紧跑回家。

外婆回到家后,提着肉对我说:"艳艳今晚有肉吃了。"第二天早晨,外婆又送我回家。我站在大门口,看着外婆离去的身影,心里觉得酸酸的。

上个月放月假的时候,我又回去看了外婆。外婆越来越苍老了。原本还夹有青丝的头发已经全白了。我站在外婆的对面,但是外婆却没有看到我。我大声地喊着外婆。外婆一惊,走过来,仔细地看着我说:"艳艳,放假啦!"我用力地点点头。"你看外婆的眼力越来越不好了,连你都看不清了。"听着外婆的话,却不知道要对外婆说什么。

十二月的第一个礼拜六,是外婆的八十大寿。我要向老天祈祷,希望外婆能够健康长寿。将来我要为外婆盖一座大房子。那时,每天早晨我要在外婆窗前放一束鲜花。傍晚时,陪她在小路上散步。让外婆以后每一天都幸福。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我耳边似乎又听到了外婆小时候教我唱的童谣,我也轻轻地跟着哼起来。

外婆的牛肉粥

文/素依33

妈妈说,我刚出生的时候,小小的身子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水疱,只会整宿整宿地哭。见过我的人都说,这婴儿,肯定活不成。妈妈跟着我哭,外婆咬紧牙关,颠着一双小脚,跑遍远近的十几座山,寻来了几十种草药,一锅一锅地熬成水为我洗澡。经过外婆精心的照料,我身上的水疱,终于奇迹般地消失了。人们常说,我的小命是外婆救回来的。

也许是来得不易的缘故,从小到大,我得到了外婆更多的疼惜。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每逢圩日过后,小我一岁的表弟一到学校,便跑到我们班教室门口,指着我:"你,给我出来!"没待我走近,大声地吼上一句:"你外婆让你中午去我家喝牛肉粥。",这边话还没完,那边人已跑到九霄云外去了。若干年后问他,当年怎么对我那般不友好,答之:"奶奶待你比我好,凭什么?这可不行!"

这倒是!表弟是外婆最小的孙子,理应得宠最多。而我,生生地剥夺了原本属于他的爱。和表弟一起去爬树,弄成两个泥猴孩子回来,表弟挨了打,还被外婆一顿数落:"这孩子的命来得容易吗?你还带她去爬树,万一有个好歹……";煮几个鸡蛋,她会用红纸把它们染得红红的,看起来很是养眼,然后递给表弟一个,剩下的全给我……久而久之,年幼的表弟特别妒忌我,外婆总笑他小气。

外婆给了我那么多,我最喜欢的还是她熬的牛肉粥。那时候,每逢圩日,舅父总会宰一头从别处买回的牛到街上卖,而卖剩的骨头和碎肉,就成了外婆做牛肉粥的最佳材料。圩日的当晚,外婆把所有的骨头和挑选过的碎肉全倒进一个大锅里,从大火到小火到微火,熬上几个小时,熬成一锅浓浓的牛肉汤,晾着。待第二天,在汤里加上大米用微火熬成又香又浓的牛肉粥。说起来挺简单的,可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从火候的调节到下米的时间,每一步都是需要花功夫的。

熬好的牛肉粥颜色微黄,上面点缀着绿色的葱花,散发着一股股浓浓的牛肉味,色香味俱全,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我就喜欢这股纯纯的味道,舀一小勺放进嘴里,软滑中带着浓香,连牛肉都是一含即化,很淳朴,很温暖,像外婆的味道。"慢点吃,多吃点!这牛肉粥最有营养了,你的表姐表哥们都是吃着这个长大的,一个个长得又高又壮!"喝粥的时候,外婆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叮咛着。我就是这样喝着外婆的牛肉粥,也像表哥表姐们一样,一点一点地长高,长壮。

后来,舅父由于身体的原因,再也不宰牛卖牛肉了。曾经唾手可得的牛肉粥,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次,感觉疏远了许多。这时,我们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只要我们愿意,想吃什么寻常食品都不是难事。我仍然馋牛肉粥,爸爸就经常带着我们到街上吃。然而,街上那加了许多佐料的牛肉粥,怎么吃也吃不出外婆的味道。

再后来,我离开家一个人外出求学,每个月难得回家一趟。妈妈说,外婆每个周末都托人来问,我回不回来,要给我做我最喜欢的牛肉粥。于是,每月一顿的牛肉粥成了我的盛宴。吃着吃着,透过蒙眬的泪眼,我看到的是外婆全白的头发,越来越驼的后背,顿觉心疼不已,只是紧紧地拉住她的手。我不得不担心,这样的盛宴,我还能享受几顿。

毕业,工作。我像所有平常的女孩一样,循规蹈矩地走在人生的路上。终于我挽着我那亲爱的他的手来到外婆跟前,高兴地告诉她,我要嫁给他了。外婆高兴得像一个小孩,咯咯地笑个不停,热情地招待我们喝下了她亲手提前准备好的牛肉粥,那一顿牛肉粥,最香!不曾想,那却是最后的盛宴。

婚礼的头天晚上,外婆来我家住下。我们躺在被窝里,她拉着我的手,给我讲了许多人生的道理。她告诉我,有公公婆婆是一种福气。做别人家的儿媳妇要乖巧,乖巧才会讨人喜欢;要待公公婆婆好,不要让你的男人为难,聪明的女人才会幸福……

外婆的话犹在耳边回响。我得知外婆去世的噩耗,却是在她入土为安之后。原来,因为我新婚,所有的人都对我隐瞒了外婆去世的消息。那天,弟弟来到我家,轻轻地拉着我的手,和我说了外婆走的情景:"她的手看起来那么干枯,而那就是给我们熬过很多牛肉粥的的手啊……"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晴天霹雳震住了,深深地沉浸在对外婆的缅怀中,甚至,忘了哭泣。

我知道,生命中原本就有许多不朽的东西,一直在缓缓地,静静地流淌着,犹如那远在天堂的音乐。

儿时的外婆家

文/冯蒙蒙

儿时的外婆家,狭小而热闹,笑声满溢,充满让人留恋的愉悦。

外婆子女颇多,所以我有很多可以一块玩耍的表兄妹。

表哥们总能变戏法般从怀里、裤兜里掏出许多犹带湿润泥土的番薯、芋头来,埋在柴草刚烧完的炭灰里,借着炉中的热量将其慢慢煨熟,翻出来,表面是黑色的,一边吹着手指一边慢慢撕开表皮,番薯金黄,芋头奶白,香气扑面而来,勾得人馋虫大动。

我总是端端正正坐在灶边,眼睛也不眨地望着他们的动作,接过剥好的番薯、芋头,边吹气边赶紧咬一口,这滋味比任何零嘴都要好吃得多。

那时,外婆满头乌发,精神抖擞,走起路来脚下生风,会做许多好吃的小玩意儿。她做得最好的是九层糕。用开水浸稻草灰,直到浸出灰汤来,倒到已经浸了几个小时的糯米和粳米中,舀几勺红糖,然后用石磨慢慢将米浆磨细。几个表哥轮流推磨,年少心急,总会推快了,还没等外婆说话,我就先叫嚷起来,米浆磨糙了,做出来的九层糕口感就会差一层。我拿着一根小木棒,站在旁边"指点江山",表哥们一边慢下步伐一边龇牙咧嘴朝我做鬼脸。

磨好米浆,灶中烧开热水,锅里放上蒸笼,铺上一层薄薄的布,舀一勺米浆铺满,待蒸得差不多了再浇上一层,直至九层。外婆一层一层地浇米浆,锅中水汽氤氲升腾,雾气中她的神态和蔼从容。待得凉透,用纱线将九层糕切了,外婆望着我们高兴的样子,脸上的笑纹更添了一层。

现下,年节的时候,虽然还是会一起聚到外婆家,但表哥们已经成家立业,有操不完的心,外婆也垂垂老矣,很少再做吃食小玩意儿了。那样的慵懒时光,仿佛一去不复返了,只在我的记忆深处永远地温馨着。

外婆的油炒面

文/周伟民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印象深刻的四季饮食和小吃有很多。比如春天的"春饼",夏天的"抹糊子",秋天的"蒸豆角"等等。

说到冬天,就首数油炒面了。外婆的油炒面不是用一般的油炒的,用的牛骨髓油。牛骨髓还不是很容易买到的。我们家是回民,票证时代,我们家发的是牛肉票,菜场有专门的清真牛肉摊。每年冬至前,外婆就会去牛肉摊预约牛骨髓,可能吃油炒面是回民的一种习俗吧,摊主也是老表(同是穆斯林,互称老表),到季节也会主动进货。

油炒面的做法并不复杂,先是将面粉炒熟,一般是有点焦黄即可,然后是炒花生米和芝麻,并将炒熟炒香的花生切碎,芝麻也要捻碎待用,最后是化牛骨髓,买来的牛骨髓都是白色的一条条固体状的,放在铁锅里用文火慢慢熬,不多久,牛骨髓就慢慢地溶化成为了油状,因为牛骨髓很贵,数量也很有限,外婆还经常会加一点平时积攒的牛油,等油全部溶化之后,便将炒面和花生碎、芝麻碎统统倒进锅里,加适量的盐,胡椒面和姜末,搅拌均匀就成了。炒好的油炒面放在瓦罐或大口瓶里,妥善保存,可以吃一个冬天。每天清晨,除了馒头、泡饭之类的主食之外,还必泡一碗油炒面,舀两勺油炒面,放在一个大碗里,一边用滚开的水冲下去,一边用筷子或调羹搅,搅成均匀的糊状,就可以喝了,那叫一个香啊!炒面的焦香,牛骨髓油的醇香,还有花生和芝麻的脆香,真的是齿颊留香!再加上胡椒面和姜末的作用,一碗下肚,额头和鼻尖都冒着细汗,我们的小脸蛋都是红扑扑的,全身暖洋洋地背着书包去上学,就是下雪天都不觉得冷。这可能是别人家的孩子没有过的福利和享受。

小时候光知道好吃,吃了暖和,不怕冷,成年之后,才知道,牛骨髓可是大补之物,它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和钙,磷等微量元素,可以壮阳壮腰,强精益气,补肾虚,强筋骨,养颜护肤,养阴补虚。我65岁被查出直肠癌,第二年又肝转移,两次手术,前后十六次化疗,居然没有一般病友那种恶心、呕吐的恶性反应,头发都没有掉过,连医生都感到惊讶。现在回想起来,可能和我从小常吃这样的东西,为身体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有关。

外婆1991年去世之后,我们家就不是年年吃油炒面了,一则是因为副食品供应比过去丰富多了,二是牛骨髓也很少见了。在我的印象中,清真食品店,每到冬天都有成品卖的,我买过两次,好像吃不出外婆的味道了。没想到,去年冬天,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大妹看到网上有卖的,下单买了一箱,货到之后,我们一品尝,竟然和外婆当年的味道相差无几,马上又下单,给弟妹们每家送了一箱,我又重新每天喝上一碗,一直喝到开春。今年,等不到冬至,我又早早地喝上了,年逾七十,又能重温外婆的味道,真的是暖胃又暖心啊!人到老年,难免肾亏气虚,建议老年朋友们不妨试试,当然,中青年朋友也可以试试,不仅可以抵御严寒,还不失为一种冬令进补的好方法!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