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散文

2023年03月29日优秀文章

信仰散文(必读6篇)

信仰的力量

文/许秀兰

清明节前,我和单位支部党员到湘南起义纪念馆缅怀先烈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沿着弯曲的小径步行下山,耳边不时响起讲解员讲述的那段战火纷飞岁月的声音,我更加怀念参加过湘南起义的曾祖父许玉山烈士。

在纪念馆的墙上,有一栏湘南起义前后郴州各县市党组织建立情况表,曾祖父的名字就在其中——这是我知道后,第二次来瞻仰他。我曾经无数次来过东塔岭,却从未在意过这段历史,也不知曾祖父一直没被历史忘记,一直没被党和政府忘记,他的名字,一直印刻在这里。我凝视着,想着他年轻挺拔的身躯,为了革命抛家舍业,义无反顾英勇献身,泪水不禁模糊了双眼。

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铸就了曾祖父一生传奇的经历?

曾祖父1900年出生于永兴一富裕家庭,少年时代,就富有进取精神,体察群众疾苦。考入长沙私立达才法政专科学校后,接触进步思想,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于1925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永兴县党组织创始人之一。1927年秋,他和许郁、曹钧在金龟安福司成立了永兴第一支工农武装——永兴县江右独立团,1928年3月,带领独立团参加了湘南起义,随后率团随朱德、陈毅部撤上井冈山。1929年,他被组织派往广州工作时,不幸被捕牺牲,年仅29岁。

我小时候在长辈忧伤的表情、叹惜的言语里,除了知道曾祖父是因为干革命很早就牺牲了之外,对他具体做了哪些工作、为什么要这样做却知之甚少。随着时间推移,竟渐渐在淡忘。除了偶尔有政府人员来老家联系关于烈士的一些事,我以前几乎没想过要更多了解他的一生。

曾祖父的父亲勤俭持家,为他挣得一份不小的家业——农田60多亩,茶山20余亩,在方圆数十里也算得上殷实人家。那时候,如果他"安分守己",在家过着男耕女织的平常日子,或许不至于早早地离开老母和妻儿。为推动土地革命,他还做通母亲和妻子的工作,当众烧毁田契、地契,捐献家里全部农田和茶山,打开自家谷仓,将稻谷分给贫苦农民,为"插标分田"作表率。

在去广州之前,他知道此行危险。回到老家,在和妻子老母话别时,他哽咽地说,此去路途遥远,凶险难料,不知何时还能回来,要家人不要担心,不要悲伤,好好保重身体。望着刚出生不久还待他取名的女儿,他更是热泪纵横。而当他牺牲的消息真的传来,家人肝肠寸断,撕心裂肺的哭声,却已永远也唤不回曾祖父的归来了。

不知道那段岁月,祖辈那些亲人是怎么熬过来的?在那段白色恐怖的岁月里,清乡团不时来家里骚扰找碴,反动派更是要斩草除根。多亏好心的亲戚和共产党人的帮助,年幼的孩子东躲西藏地生活,终也长大成人了。

今天,当我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再次重温入党誓词时,似乎更懂得烽火连天的岁月,和曾祖父一样的共产党人的胸襟与情怀。那个年代,脑袋是提着走的,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是意味着牺牲,意味着随时准备掉脑袋。然而,哪怕随时可能牺牲,一批批共产党人还是前赴后继,忠诚无悔,因为在他们心中,信仰比生命更重要!

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写道: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曾祖父许玉山,以及无数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们,他们就是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他们需要被铭记!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我们真的需要信仰

文/三塘默语

当我行走在人欲横流的水泥丛林中,当我仰望弥漫着雾霾的苍穹,当我渴望生命真诚的气息,当我独自面对自己的心灵时,我不禁自问,我的心我的魂究竟应该信仰什么?相信他人,但人心是最不稳定的,他人可能会因为我小小的过错,在关键的时候责难抛弃我;信仰财富,但财富是最贪婪的,它会对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渐渐使我陷入无法自拔的邪恶深渊;信仰神灵,但神灵是不存在的,在我无依无靠的时候,它只是个虚幻的旁观者。但我又极度渴望拥有让我安宁、让我膜拜的信仰,我想,这个信仰就是弥漫在世间、宽容一切、创造一切的众生之爱。

人是需要信仰的,否则,我们很难辨别歧途与正道,很容易在迷途中茫然。在当下的社会,这一信仰,应该就是规范人们文明生活的法律制度和道德准则,毋庸置疑,这是人类之爱更加高等的表现形式了,也是生之规律最完美的进化结果,它带有完美的约束性和规则性。

现代汉语词典对信仰的解释是,对某个人物或是思想、主张、主义、宗教等极其信服或是崇敬并作为自己行动的典范或是指南。由此可以得出,信仰一定是发自人内心的热爱。而且信仰也是多种多样的,按现在人们的看法,主要有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信仰,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政治信仰,处理人与神关系的宗教信仰。但对于像我这样既没有参与政治活动,又不相信宗教,对科学也没有深刻认识的人,我的信仰能是什么呢?并且我认为,中国的大多数人都是处于这种信仰真空的状态,所以我很困惑,这可能也是很多人目前的问题。

所以,我对信仰的理解就简单得多,一个是信仰生命本身的爱,一个是信仰来自于大众共同的爱。

本身的爱是生命与生俱来的,可以是自己对家人、对事业、对理想等某些人和事的真诚情感,它具有多样性,并且通过努力就可以实现。所以就算我面对死亡,只要心中有一种爱,并以此为信仰,让我的灵魂满足了,我就会觉得自己会在爱中永生,一定会面带微笑离开这个世界。当然,大多数情况下,至真至纯的爱是唯一的。

而我所说的大众共同的爱,指的是文明社会的法律制度和道德准则!有人可能会说,法律制度和道德准则由人制定,人一旦有了自私的倾向,肯定会左右法律制度和道德准则的公平性,这能成为人们的信仰吗?当然,这是非常有可能的,而且在当下的社会,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还非常普遍。但我想说,让法律制度和道德准则成为大众的信仰,前提应该是制定执行法律、引导道德走向的人们,首先是一群高贵文明、乐于奉献的人,是一群遵守法律制度和道德准则的模范,他们心中有大爱,并能够用爱平衡好生命的善与恶,能够控制好自己自私贪婪的原恶,否则,他们无法做好模范表率,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带坏整个环境的风气,更别说让大众信服。试想,一个贪污受贿的公务人员,能有多少底气让行贿者停止违法违规的活动,一个包二奶的公务人员,又怎能在道德上引导他人严格遵守一夫一妻制,一个以玩弄女性为乐的公务人员,又怎能让一个地方的道德风气高尚清白。但我相信,这种乱象一定会过去,因为万事万物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由浑浊不堪到清晰明白,由混乱无序到井井有条,由简单野蛮到高贵文明。因为这种不够文明的现象,在文明的大环境下,是落后、不符合历史发展大环境的,也是极易引起矛盾和波动的。

就算国家当前有诸多问题,我还是会信仰文明的法规制度和懵懂不清的道德准则,把它当做自己可以依赖的"神",事实上,我更渴望在此信仰之下,成为一个真正高贵文明的人,让生命充满尊严地傲立于这个还不完美的世界。

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会说,因为我爱的人全都生活在这片土地,我也爱这个伟大的国度,爱她一切的美好与丑陋,爱她向文明不断前进的艰难脚步,因为爱她就会感到无限的希望!而有希望,我的生命才会充满了激情和动力,才会在爱的满足中快乐地生活。

信仰的缺失

文/李宁哲

自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精英阶层已经完美地实现了对中国人民价值信仰的改变。追溯以往,1959年,时传祥作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时传祥高兴地表示:"我要永远听党的话,当一辈子掏粪工".

毫无疑问,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独特的色彩,这是毋庸置疑的。在那个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涨情绪下,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贫民百姓,对实现共产主义有着强烈的执着的信仰,虽然有些盲目,可是,人们生活充足幸福,一个有着坚定目标的民族的人们,他们的内心是时刻幸福,而不会有焦虑的。而更为让今天的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为什么在一个勉强吃饱饭,工资水平很低的社会里,人们普遍感受不到现代社会的焦躁不安以及缺乏幸福感呢?

归根到底,其实这是一个"平等"的原因。这种"平等"不是宪法的存在就可以让人们"生而平等",更不是由于某些中央文件反复地强调就能产生"人人平等"的局面,而是由于每个人从内心潜意识地认识并且发自内心地践行这种"平等".换句话而言:人们所信仰的,正是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并且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践行了这种友善。人们不去追逐攀比人与人之间财富的相差比,国家也不提倡这种以财富为目的的生活意识。基于此,人们心中坚信着一个共同的信仰,虽然在今天看来比较盲目,可是他们幸福着并且乐此而不疲。

反观今日,人们的生活价值以及人生价值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猫论"开始,精英们便开始有意识地对国人实行信仰价值转移,把以创造财富为目的清晰地展露在国人面前,并且鼓励他们可以为创造财富而不择手段。基于此,少数人通过自己的特权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生产资料的稀有资源,包括土地,矿产,能源等等方面,从而迅速地创造了"国富民穷"的历史时刻。而恰恰由于这种措施,才酿成了今天"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以及"不公平不平等"的凄凉局面。

这时的人们才有些迷惑地发现,无论自己的工资是多少,自己都感受不到内心的安定以及幸福感。其实这个原因很好解释,那就是:少数人通过二十多年的"辛勤劳作"创造了如今社会的方向,它们以"拜金主义"为理论,以股市、房产、教育、医疗、保险等等为幌子,对全体国民实行了彻底的"洗脑行动",让人们无形之中受到了这种文化价值的熏陶,从此,人们的潜意识中就会按照它们的规划生活。

于是,你就会发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当你结婚的时候,必须要房子(枪手们做了许多宣传,甚至,把丈母娘喜欢女婿买房的荒诞理论都摆了出来);当你有了孩子,必须要接受好的教育(什么"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之类的言论);当你工作了,必须要上保险(很多人们和企业很看重这个);当你有病了,必须去医院(医院那个黑呀,一个三四块的药都能买到七八十)……

这些东西也都会伴你我一生,让我们在家里谈论这些,上班也谈论这些,就是出门旅行也不能省心还得谈论这些,于是,我们就会惊愕地发现:我们不知道那些少数人在想些什么,可是我们却在按照他们的想法在生活,并且一直这样,所以我们缺失了最起码应该具有的幸福感。

说来好笑,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在现代社会居然可以瞬间就能切换到所谓的"西方文明"的社会,并且可以摒弃地那么彻底,这不得不能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悲哀。

我们常常自夸: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古巴比伦其实都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般模样,只有我们中国自始至终沿袭了古国的命脉。在此,我们不得不悲哀地意识到,我们其实也没有多少"古文明"的命脉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博大宽广的文化精髓,就连我们现在所热捧的"西方哲学",很多也借鉴了我们老祖宗的思想,或者,在那些西方哲学家形成自己哲学体系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早已对这些哲学问题进行了探究。可惜的是,我们没有从那里学到多少有用的东西,倒是沿袭了中国长期不衰的"厚黑学"以及帝王之术。而出于某种"愚民"政策的考虑,历代的统治者们都会选择刻意地去扭曲传统文化的真正精髓,同时,基于此,便可以轻而易举地误导人们价值信仰的取向。

在这样一个"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的国人普遍认知的价值信仰取向的社会里,没有传统文化"礼仪"的引导,人们时常出现的焦虑和处处体现的不幸福感,是终究无法避免的。而更为可悲的是,少数人似乎还不愿意放手它们所惯于并且乐于的"愚民"政策,同时,我们的大多数人也不能意识到这种局面存在的真正原因。从而,虽然每天疲于奔命,却很难想想这是为什么!

清明是种信仰

文/张辉祥

清明,一种品质,对为官者来说,这是廉洁的信仰;清明,一个节气,对农民来说,这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农耕信仰;清明,一个节日,对每一个人而言,这是追思祭情的信仰。

据史书上说,清明祭奠曾是古代帝王个人独享的信仰,或许他不肯与人分享这清明时节的情思?可是,当晋国公子重耳下旨在清明节前一二日不准生火做饭,只吃冷食,纪念为之"割股奉肉的介之推"以后,青青的柳枝便拂去"寒食节"的哀思,反而让"清明节"承载了一场全民祭奠的盛典。在那纷纷细雨中,唐代诗人杜牧着一袭素袍,骑一匹跛驴,吟出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千古名句,把这虔诚的祭奠之情渲染到了极致。其实,清明就是一种信仰,一种民族、国家、家族的精神文化信仰。

清明,无论是陕西黄帝陵的"公祭轩辕黄帝典礼",还是河南新郑黄帝故里的拜祖盛典,抛开"黄帝之争"的经济利益,剩下的全是信仰:"同根同祖同为炎黄子孙,同心同愿同拜炎黄始祖!"是的,一个民族的认同感,是建立在积极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祭黄帝,他人文始祖,勤劳勇敢;祭炎帝,他尝遍百草,创立农耕文化;祭帝尧,他禅让,大公无私废除家天下;祭大禹,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清明的公祭,就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民族信仰。

清明,万物生长皆此时,苍松翠柏环英烈,人们在铭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前默哀献花,一种爱国主义信仰油然而生。无论是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还是建立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或是改革开放中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批革命先烈为之前赴后继、不懈追求、流血牺牲,忠诚着自己的信仰。清明,我们凝望着鸭绿江的对岸,遥祭长眠异国他乡的英魂,保家卫国;清明,我们在南京"遇难者300000"的石壁前深鞠一躬,勿忘国耻;清明,我们献一束鲜花在汶川大地震的废墟遗址上,多难兴邦……清明的缅怀,和国家联系在一起,就成为一种振奋向上的信仰。

爱让我们手同携,身相依,心相连。理所当然,亲人永逝的时候,我们的爱也就应该随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身影而去,为他们做一盏引路的明灯。所以,不管逝人如何,我们这些生人都会在清明这个特定的日子,扶老携幼、拖家带口,来到亲人的坟前,燃上香烛纸钱,奉上瓜果祭品,并在内心的深处道一声:你在他乡还好吗……千百年来,人们都是这样做,没有人问过为什么。似乎只有这样做了,才能让逝者温暖、生者踏实,对得起列祖列宗,或许这就是清明的家族信仰吧。

清明,祭祀亡灵,为民族、为国家、为家族,它是我们最虔诚的精神信仰。

母亲的"信仰"

文/关亚晓

我一直不清楚母亲的信仰是什么,在我们面前,她从不谈及鬼、怪、神、仙,即使偶尔应乡邻之邀一起去寺庙,她也只是象征性地上一炷香。我曾经天真地问母亲为何不求神,她笑笑说:"凡事都得靠自己。你看那么多人求神,神能忙得过来吗?"

后来,弟弟在他乡遭遇了车祸,在医院里高烧不退,昏迷不醒,医院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书。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差点儿把母亲击垮。我的表嫂劝我母亲:"信教吧!信教能保你儿子平安。"母亲摇了摇头,然后精心照料弟弟。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弟弟的伤情渐渐好转。

母亲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有一次,她去玉米地里干活,看到同村二蛋他娘要偷掰王叔家的玉米,便立刻上前指责:"亏你还是信佛的人,佛祖会让你去掰别人家的玉米吗?"二蛋他娘涨红了脸,忙解释:"我家没种玉米,孩子们太想吃嫩玉米了,我就……"母亲听后二话没说,从自家地里掰了十几穗玉米给了二蛋他娘,并说以后想吃玉米就来掰,千万别去偷。

一次,在和母亲的闲聊中,我好奇地问她到底有什么信仰,她淡然一笑,说:"不管是道教、佛教还是基督教,都是劝人向善的,可以修身养性,给人一种精神支持。不过,凡事最终还得靠自己,如果自己不努力,或边信教边作恶,那么即使有信仰,也没有一点儿用。"

从信仰看教育

文/渐远的浮云

最近老是接触信仰二字,也看到好多人在根据自己的信仰做着别人眼中难以理解的事。他们甚至用十年或二十年,也许是一生为了一个所谓的信仰,无论外界是如何的变化,他们都像一个虔诚的信徒一样永远在朝圣的路上。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

当代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都有提升,整个国家好似处于高速发展之中,但似乎有一种东西似乎越来越缺乏了,那就是信仰。

我们看到这个社会越来越浮躁,人们都急切地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成了一群为经济而生的机器,他们不再静下心来思考世界,而是沉醉于钱和工作之间了。以至于道德什么的都得屈服于钞票,整个社会处于畸形的运转之中。我很羡慕上个世纪的人,因为我看到现在大多数的老人都有着神圣的信仰!

他们来自于那个物质上吃不饱的社会,但他们的精神世界绝对都充满着激情。他们现在依然做着为我们唤醒道德灵魂的事,只有他们还在毫无顾忌地做着这个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倡导的道德准则。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现代人究竟是怎么了?

究其原因,我想还是我们走的太快了,快得我们的灵魂都跟不上了。我们的身体被经济所绑架,心里被社会所绑架。在身体受着一般每天十来个小时工作的时候,心里也得提防着社会随时会来的横祸。在我们这个广袤的国度,每天总是可以发生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来考验我们已经脆弱的神经,以至于我们有一部分人都麻木地习以为常了。同时我们有很多人因为接受了其他人的教训,选择在人群中做一个看客,正所谓:个人自扫门前雪,不理他人瓦上霜。因为这个社会已经实在是不能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如果你硬要分析,那么就只会看到一个个僵尸般的动物在急忙的上班,偶尔一两个也如昙花一现一般!

我们的魂去哪儿了呢?曾几何时,我们选择去放弃一切追求房子和票子,以至在追求,不可能有满足,这样过了十来年才发现我们是多么的可笑!时光已经掏空了我们的信仰,我们才时常听到无聊,郁闷,等等所谓的消极词汇。这些词汇是不会出现在我们老一辈的生活中的。现在的年轻人尤其在大学校园中,这些似乎已经成了最普遍的现象了。以至于没有这样过,你就不算上过大学的一样,社会也越来越不接受大学,这个曾经的人才摇篮,而认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不过是没有经验的可可怜虫一样,和普通的民工早就一样而已!

何谓大学,在我看来,大学不是只传授知识的地方,有甚至知识只是次要的一方面。现代社会发展的速度已经相当快了,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我们不能用四年的青春去啃那过时的知识。但是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过时的,那就是文学’艺术’逻辑’哲学等等一些基本的社会科学,在这些方面,我们的大学,包括整个社会,都是异常缺乏的。,即使有,那也是闭门造车而已,不能广而告之与大众。为什么是这些学科呢?

首先,我们说文化是最健康的产业之一,他最大的消耗仅仅是人的创造力和脑力,这难道还不够环保吗?在文学的基础上我们又有很多的艺术形式,这些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又岂是其他行业所能比的。再说说逻辑学,他让我们理性地去思考,提供给我们思辨的思维方式,相较于古板的填鸭式教育,它能赋予人的显然要多得多,其应用范围可以扩展至任意专业。最后我还要强调一下哲学的重要性,虽然这听起来离大众似乎遥远,但每个人都离不开哲学的空间。哲学在我看来,就是解决人类一些根本问题的科学,我们不能糊里糊涂地或者,直到死亡。我们需要明白一些我们为什么活并且如何好好活着的原理,不能只是一台社会化的生产机器。当整个社会成为一条流水线,而所有人都没有精神思考的时候,世界也许总有一天就乱套甚至毁灭了。所以,我们需要哲学的思考,需要一个活跃的思想环境,而不需要一个死气沉沉并且妖魔乱舞的世界末日。

现在的一般大学,都没有充分注重这些看起来没有短视价值的学科,即使有一些,也是只限制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而且这些人也得不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大学里更多的是对专业和技能的要求,使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从业者,仅此而已,有时这种期许在某些学校里也会落空,这就是现在大学教育的现状,相较于职业技术学院又有什么不同呢?只是我们多了两年或一年的所谓的基础学习,这段时间里,其实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意识,而是简单的放松而已,学校也省了好多事,这样的老师还不好当吗?这样,大家都图轻松,似乎皆大欢喜,但是受害者却是整个社会。到现在,其危害似乎在慢慢地发酵当中,所以我们必须及时抵补做我们该做的工作,尽快纠正以前的错误思想和教学理念。

当社会具有浓郁的思辨的气息时,谁还能搅动社会的琴弦呢?

人之所以不同其他动物,是因为思考;人之间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思想;人之所以和谐相处,是因为思辨。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