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与读书

作者: 韩浩月2023年04月09日生活随笔

某作家在微博上说,家里有一千本书就够了,多余的大可以丢掉。他的这个建议正确,但只适用于那些"书多为患"的人,对于"爱书如命"的人来说,无论搬多少次家,别的东西可以丢,书是不可以丢的。

"爱书如命"的人,多是从出版物匮乏时代走过来的。那时候读张报纸都不容易,何况是印刷成册的书籍。现在没这个必要了,每年出版物多到泛滥,无数的经典著作,名家新作,新人作品,应有尽有,动动手指,网络书店便会将想要的书打包送到家门口。

俗话说"缺啥补啥",缺过书的人,赶上了买书的好时代,网店隔三岔五搞活动,不但书价会打五折,有时还会折上折,一本装帧精致、印刷讲究的书,到手不过10多块钱,要知道,它们可是莎士比亚的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纪德的书啊……越经典,越便宜,成为网络购书的一个定律,因为这些书很多过了版权保护期,成了公版书,省去了作者的版税,再加上印量大降低了成本,网店绑架出版社促销,导致书价远远低于物价,难怪许多爱书人每到打折季,总是成捆成捆地往家搬书,像是不要钱了一样。

我算是"爱书如命"的一个人。20年前"北漂"的时候,除了换洗的衣裳,从老家带过来的就是一批旧书了。那不算什么好书,有自己从旧书摊买的,有从别人送的,封面有的破损了,内页有的卷边了,但就是舍不得扔。不舍得扔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是属于自己最早的"财产",一个年轻人一无所有两手空空,唯有一箱子书撑腰,那些书陪你度过漫漫长夜,不能成为它们的"负心人".

因为很长时间没有自己的书房,所以在买书方面,我很少大手大脚,都是左挑右选,非自己喜爱的书不买,非值得收藏的书不买,可尽管是这样,家里的书还是像俄罗斯方块一样,越积累越多。买来的书堆积在阳台上,有的来不及读,塑封都没有拆,一直被冷落着。数年之后,年久失修的空调在制冷时漏水,半夜里泡了我的书,没拆塑封的反而逃过一劫,读过的书有不少被水浸泡了,只得忍痛当废纸卖掉。心痛之余只能这样安慰自己: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好书的新版本层出不穷,再买来保存就是。

书买来却不读是个大问题。不读书却买书何苦来哉?难道只为了满足对书的占有欲?这样的话,和过去那些暴发户装修房子买一堆假书放书架上有什么区别?在这种自责之下,除了再次压缩买书数量,就只能督促自己多读书,尽量把买来的书都读掉。无数次命令自己,不把新买的书读完就不能再买书。

关于如何读书,也曾有过不少纠结,是先挑喜欢的作家的书读还是先选陌生作家的书读?总读喜欢的作家的书会限制自己的视野,沉迷在阅读快感里,难以接触更丰富的情感与故事、更多元的文化与思想。可读陌生作家的书,实在是一种冒险,如果前几页没法吸引人,接下去的阅读就是一种折磨。

以后,或许可以有这样一条买书与读书原则:不能让自己产生写书评愿望的书不买。话虽这么说,执行起来很难,我猜,多数人仍然会在买书的愉悦、读书的苦恼这个死循环当中,继续迷惘下去。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