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我——追忆我逝去的大学时光

作者: 享受孤独 2014年11月28日伤感日志

大学毕业以后,一直想写点关于大学的什么。可是,经常访问的社交网站总是充斥着熟人的痕迹,让我怎么都没有勇气将自己对大学的追忆公之于众。

大学的时光,回想起来是美好的。然而,细细回忆却发现里面经常会有不成熟的彼此之间发生的碰撞。我们追忆大学,怀念彼此,其实本质上并不是某一个个体或者群体,而是在那种特定环境下我们被消耗掉的青春,或者说追忆和怀念的是一种一赴不返的状态。我,亦是如此。

四年,转瞬即逝,我努力回忆却最终发现残存的记忆很少。没有难忘的人,也没有难忘的事儿,大抵是因为已经忘却了吧。然而,我却依然对自己的大学很是怀念。

最初进入大学,很孤单,也很陌生,因为当时的我对于大学根本没有任何概念,然后我学会去了解,去模仿,去感悟,最终形成自己的四年,也可以说边走边学的四年。在那段迷茫的时期,第一次经历了人生必须经历的一种挫折,让我整个人变得颓废不堪。因为年幼时所处环境的原因,让我在这次挫折之中显得比大多数人更加软弱。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年的颓废,福祸相依地形成了我后来最为怀念的那年。

那年的我,还是一个冲动的孩子,固执地认为感情应该是自己想象的那样,自己一直是颇得上天眷顾的幸运儿。然而,现实的打击让我不得不认识到越美丽的憧憬在面对打击的时候越显得脆弱无力,形成的破坏性也越大。此后,我冷却了初入大学的激情,忘掉了自己对于大学的种种规划,也抛弃了自己所承担的高负荷压力,完完全全将自己看作大学生活的局外人。对同学,对班级,甚至对于自己的母校,我都是一个无恶意的闲人。永远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儿,按照自己心中的道德体系和处事标准来为每一件事儿和每一个人指指点点,游离于那群并不成熟却自以为是的年轻人之中。(当然,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员)

那年的我,作为应试教育下的产物,明白自己的所见所闻相当局限。尤其是进入大学以后,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在此的差距,明白了自己在应试教育中形成的社会观的可笑,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陌生。所以,在此之后我不在乎身边风花雪月,也不顾周围所谓的勾心斗角,我只关注如何可以让自己快速地弥补和别人的差距,至少可以当一个合格的精神表演者,不至于让人看出破绽,我一直在努力达到。

那年的我,将自己从生活的那个圈子里抽离出来,让我的心少了一丝浮躁多了一丝静谧,相比之其他人更容易保持清明。所以,我将大多数的时间用来思考和感悟。

所以,我喜欢书香。

喜欢穿梭于图书馆林立的书架之中。尽管那是一个十分破旧且藏书量并不十分丰富的图书馆,但是它依然给我一种踏实和厚重的感觉。我不挑书,什么类型的区域我都去,只要我感兴趣。翻阅着各种学科各种类型的书籍,徜徉于各类知识的海洋。随着了解的越多,却让我愈发觉得自己欠缺的愈多。就这样我忘却了悲伤,忘记了自己所遭受的人生打击。不断汲取各种书籍的精华,贪恋于那种忘我的状态。

所以,我喜欢一个人在校园里散步。

喜欢那种专属的静谧,让自己沉寂在自我冥想的状态之中。师表路的古朴,让我生出厚重的感觉,常常让我想起上个世纪国人那种理想化的精神追求,少了许多铜臭味的滋扰让很多人凸显出精神的伟岸。纯学术的讨论,理想高于一切。而莳英园的秀美,尤其是夏日的莳英园,却又让我兴起对生活无限美好的憧憬。湖畔、小径、绿草、翠树……构成一副唯美的画面,带给人别样的感受。

这应该就是我所怀恋的大学。如果可以,真想自私地让自己永远停留在那种纯粹的精神状态。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