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地所见

作者: 竹雨清灵 2015年12月20日情感美文

出去逛,实在是找不到地方吃饭,无奈走进了麦爷爷的地域。

推门进去,着实把我吓了一跳。还以为自己是进错了地方,误打误撞跑进了幼儿园。因为里面的全都是儿童,不是蹦来跳去就是满嘴油腻,而周围的大人们坐在座位上,紧紧地盯着跳蚤一样的孩子们,一脸的耐心,中间夹杂着少量的寂寞。而那些孩子们时不时回到家长们所坐的位置,咬一口家长一直举着的汉堡或者烤翅之类的东西,又跟店里其他的孩子疯玩去了。

原本,这是一个非常吵闹、轰乱但是带有一丝温馨的场面。但是在整个吃饭过程中,我环视四周,发现众多家长里,没有一个人是自己在吃的。现在是正中的饭点,但是每张有孩子的桌面上,东西都是放在家长的对面,本来孩子应该坐的地方。

我不知道这些家长有没有吃过饭,而在这里陪着他们的儿女吃“洋快餐”。不过看外面逐渐增加的车流和不断涌进来的,那些带着孩子的家长,我可以推测这些家长都是刚下班不久,或者是刚刚在各种兴趣班接上自己的孩子,马不停蹄地为了给孩子一个周末而来到这里的。

因为我进来的时候已经接近坐满人了,所以坐在靠近销售台的位置。很快,店内已经人满为患了。这是有不少的家长对孩子说:“我们先回家吃饭,迟些再来好吗?”或者是“太多人了,我们去其他地方吧”之类劝走自己孩子之类的话。有些孩子看到这样的现状很是听话地回头走了。不过大多是又哭又闹,扯着自己的家长非要在吃这麦爷爷的东西。而往往这些父母只能无奈地进来,笑容尽失。有些甚至一方去排队,另一个去找座位。看见有一张桌子的客人吃得差不多了,就候在旁边,等到客人起身,马上自己当起了服务员,收拾桌子。然后坐在上面,用尽身上的包或者水杯占住来之不易的座位。看那紧张的情形,大概仅次于抢春运的火车票和给孩子报名限制名额的补习班。

作为一个没有相似“呼唤”长大的青少年,看着这些如此过周末的孩子和家长,我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感觉现在与过去的家长相比的确是辛苦很多,加班完连晚饭都还没有吃就已经开始给孩子过起了周末。同时作为一个来自乡村的孩子,我又有些同情这些城市里长大的孩子。虽说他们的生活真正论起来并不比我们的生活单调多少,可是在我们充满生活色彩,活动范围广而且经常需要动手去切身体会生活的眼里,通过吃一顿洋快餐而获得满足的周末,的确是乏味得有些不同。

起身洗手,仅仅是洗手的几秒钟,当我回到座位取包的时候,不知哪里冒出来的家长,早就把我坐的桌子收拾干净了,把我的水杯和书包拿在手里递给我。弄得我拿过来赶紧翻看自己的物品,最后还是那位母亲说了声我的东西都在,我才放心地走了。

坐在回程的公车上,回忆了很多遍那些家长的各种举动。也有点疑惑到底是我没听到还是其他原因。在那满是孩子和家长的店里,即使是饭点,也没有一个家长在吃东西,就没有那么一个孩子,问起来为什么自己的爸爸妈妈不吃点东西,或者说真的是所有的家长都不会去吃他们所认为的“垃圾食品”?如果是那样,那么店里应该基本上没有家长带孩子来的情况出现才对。

忽的脑海进行了一次跳跃,以前有一个同学,他妈妈从家里送饭到学校,为了绕过下班高峰期的车流,左冲右突,开车走遍了我们那个小县城的、仅有的三道桥,比平常绕多了十多公里的路程。且不说这花费多了多少汽油,仅仅是一个电话的功夫,明明可以让他多等等,或者自己在学校的食堂吃饭。可是那叫得铿锵有力的理由:家里的有营养,更不能让儿子等久了。让人没有什么话语去反驳。

当然,在这么多所见的父母的付出里,这些事可以理解的。只是在我的眼中,好似没有必要这样。在我的老家,有句话,叫做小孩子吃了过水路多的米会更听话。有些老者说,这只是过去那些探亲人,讨厌河道蜿蜒需要过河多的借口。我倒觉得如果用在这些父母身上,是孩子吃多了过水路多的米父母更加“听话”。为了将“米”送到孩子的手上、嘴边,他们推平了生活中的很多障碍、坎坷、不顺以及小小的不快,把很多东西都牺牲,来将就孩子的事情,哪怕那些根本就不起眼的事情。

可能从父母的角度来讲,这些事情并不大,作为一个还不是父亲的人来讲,事情好像是很小,难道是我想得太远?总是感觉也有些不小。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