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初学者

作者: 王艾荟 2016年01月06日人生哲学

等待

人生似乎就是在无尽的等待,可我们在等待什么呢?等待那期盼中的好运好事降临,等待那根本不约而至的不幸不顺的到来,还是等待那或许和今天、昨天并没有什么不同的一大把的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无聊的日子么?

不论迎来的是什么,在这默然的像流水一般逝去的等待中,我们都不要荒废时间,荒废自我。要像一株花等待开放,一棵树等待结果一样,安静踏实地等待。而莫像一个冷漠的陌路人、麻木的旁观者那样,眼睁睁看着自己生命的列车,高速飞驰,一掠而过,终有一天,“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深意

一个人作品受到的反响如何,似乎不外乎以下情形:譬如一个人讲笑话,笑话并不怎样高明可笑,可他自己先笑得前仰后合,难以自抑,听众听的面面相觑,不知所以,这应当算是自说自话,比较拙劣的一类;还有一个人讲笑话,语言、雅俗、氛围皆拿捏的恰恰好,周围人被逗得捧腹开怀,互动有效且热烈,一片欢迎喝彩声,这应当算是天时地利,应时应景,比较幸运讨巧的一类;还有一个人讲笑话,笑话曲折高妙,讲得也很认真用心,只可惜曲高和寡,无人能解,听众一片茫然,冷场后四散,其中却有那么一两位听者,过了三五日,方回过味来,懂得了其中的妙处与深意,不禁会心一笑。

假如你是作者,你愿意自己的作品是哪一类?可这哪又由得了你的选择呢?你的天分、才力,风格,基本早已命定,无法更改也难以摆脱。你的读者,更是不容奉迎与选择。如此,你只有安心做你自己,尽己所长,发挥到极致。

就像一颗石子,难以想象也无法掌控自己投入水中,究竟能激起多大的浪花与涟漪,唯一能做的,就是沿着自己的轨迹,用力一击,沉入水中。

伤“仲永”

王安石著千古名篇《伤仲永》。千百年来,人们都在始终不断哀婉叹息那少年的“仲永”,可曾想过,许许多多青年的“仲永”、中年的“仲永”,甚至老年的“仲永”,一样值得我们去惋惜、遗憾,并且警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生不息,永不停滞,永不自弃,应当是这世间每一个生命存在的价值意义与永恒之追求吧!

所以朱熹说,“所谓下愚有二焉,自暴也,自弃也。”木心也说,“少年行尸,中年走肉,老年残骸若干”。

虚荣

尽管你尽力压抑着克制着管束着,藏着掖着,明知见不得人,但那内心的虚荣,就像农夫怀里僵而不死的蛇,一有机会,一不小心,便会吐着信子露出狰狞丑陋的面容。

道理

道理从来都不缺。

道理从古至今,从早到晚就摆在那儿。又有无数贤哲在我们耳边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反复唠叨、赘述,唯恐道理讲的不够明白透彻。可残酷的现实是,许多的道理,人不到一定的岁数,没有相当的阅历经验,是断然不肯,也不能明白这些道理的。有时等明白了,却又悔之晚矣!

人与道理,看似很近,隔层窗纸,一捅就破,可真正要实践起来,却是山重水复,路途遥遥,难之又难。一则“闻道有早晚”,人生路程与境界全贵在一个“悟”字,有的人聪颖幸运,悟的早,早悟早觉醒早努力,有的人愚钝,悟的晚,还有一些人,稀里糊涂一辈子,临到了也没弄明白几个道理;二则“知行难合一”,有些人,道理虽明白,却常常只知往别人身上用,还有些人,道理虽懂得,却很难脚踏实地去做到,或很难有毅力坚持长久做到,做到底。这样,人生自然拉开了差距。

而时间最是公正无情,每个人在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的有限的不可逆的生命与流光里,你究竟何时觉悟?何时起跑?一生到底能有多大的作为?这是每个人一生都将面对的考题,也将根据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出迵然有异的答案。

于是,这世界就像一个热闹喧嚷的大舞台或竞技场,各式参差不齐形形色色的芸芸众生与纷繁复杂的人生故事不断交织上演。

企图心

字,愈想写好,反而愈写不好;大庭广众之下的演讲或表演,一心想技压四座一鸣惊人,结果却适得其反;某件事对于我们非常重要,愈想办好,最终却弄得一团糟。想想,这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曾有过的遭遇、经验与窘境吧!

为何如此呢?原因或许在于,那一刻,我们内心那份“求好”、“求成”、“求胜”的心情与欲念太过强烈、迫切,占了主导与上风,瞬时间心脏狂跳、呼吸急促、大脑一片真空,不由慌了阵脚,乱了方寸,失去了常态。

凡做一事,若带着那过强过盛的企图心,不免总急于想证明自己、表现自己、炫耀自己,在臆想中误将现实平凡普通的自己妄做了那戏剧舞台上的主角,仿佛随时被聚光灯所照耀,万众瞩目,愚蠢而又自作多情地将自己困囿于一道道无形目光的捆绑、束缚下,如作茧自缚身陷囹圄,如芒刺在背举步维艰,做事又怎能轻松自在,稳定良好发挥?加之,一旦有了明确的功利目的与欲念,心中如一把旺盛的欲火燃烧,人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心神难安,一心只在乎算计利益输赢,又怎能心无旁骛沉心静气做好事?

人生事事处处,都带着那太明显、太焦虑的企图心,难免用意太明、用心太切、用力过猛,舍本逐末物极必反,造成失态与失衡。人的生存竞争人性的贪欲,自然教人知进、知取,但是历史血淋淋的前车之鉴、现实社会的种种人生惨剧以及智者贤人的谆谆教诲,皆告诫警醒我们,人更要知足、知止,这是人生更难也更高的境界与智慧。事实证明,许多时候,人心中的那一点贪念与欲求,不懂节制、收敛,竟成“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将人打入万丈深渊,万劫不复。

医治那旺盛的病态的企图心的药,就是多一份安然、淡定、闲适、从容的平常心。

“静后见万物自然皆有春意”。惟细水长流,气定神闲,做好慢字功,才能真正品味、欣赏、领略到生命的真滋味、好风景。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