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草史话

作者: 张林琪 2016年01月15日随笔美文

南宋范成大诗云:“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农民在收获金灿灿谷子的同时,也收获了碧青青的稻草。稻草,农民惯称稻柴、柴草。旧时说书人常戏谑无用之辈为“草包”,博取听客一笑。现代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的精彩唱段“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对胡传魁进行了辛辣的戏侃,更使观众过足了瘾。可是,稻草在农民眼里,浑身是宝啊,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宁可一日无饭吃,不可一日无稻草。

贫苦之家盖不起瓦房,就用稻草修草房,可遮风挡雨,还冬暖夏凉。诗圣杜甫也是住着草堂,留下了不朽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忧国忧民,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深沉感叹。朱德参观杜甫草堂后题词: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一年四季,农民煮饭炒菜,灶膛里用的燃料,也大多是稻草,那草木灰还是上等的好肥呢。妇女包粽子、扎大肉,田头拔秧束秧把,用的也是稻草,清香扑鼻,有机的很啊。

至于工厂将稻草作为造纸原料,人们在抗洪救灾时将泥土装进草包用以加固加高堤岸,其社会功效之大就不说了,单看看农民家里的稻草制品,足以令人眼界大开。

稻草制品分生产用、生活用两大类。生产类的主要是各种绳索,有犁耙索、挑稻索、畚箕索、粪桶索、草筐索、纤篷索。制索所用的稻草,以坚韧耐磨的麻皮糯为主,制成的绳索拉力强,使用期长。生活类制品,更丰富多彩,身上穿戴的有草鞋、蒲鞋、草衣、草帽,日常家用的有草垫子、草帘子、草洗帚、草绳,还有坚固耐用的各种柴囤,如:贮藏大米的米囤,存放衣裤的衣囤,育婴护儿的围囤,保暖保温的脚炉囤、饭锅囤、热水囤……这类草制品,尤其是柴囤,其制作水平之高,工艺之精,堪称绝伦。一具精密的米囤,可用十年之久。过去,只要走进任何一户农家,就像光临稻草制品博览会,琳琅满目,熠熠生辉。我辈一代,就是在柴草制品的伴随下长大的,回忆起来,可亲可敬,恍若昨天啊。

农民对稻草资源的广泛利用,为贫困年代艰辛的农家生产生活增添了方便,苦在其中,又乐在其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忍不住袭上心头,虽然有点“九斤老太”似的不合时宜,但我还是脱口而吟。

旧时,稻草还是耕牛的日常饲料和猪塮的主要原料,加工成纸筋拌入水石灰后还可用作粉刷墙壁的建筑材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稻草经机器加工粉碎为柴糠、发酵后作过猪的饲料。现在实行机械化收割,稻草秸秆还田,成了有机肥。沧海桑田,柴草的功效,未有终时。

行文至此,洋洋洒洒,“柴草史话”可搁笔了,《稻子熟了》也该画上句号了。那沉甸甸的稻穗和金灿灿的谷子,给了人类生命的张力;那清香怡人的柴草,也毫不逊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的祖先,将稻作文化演绎得如此荡气回肠,作为农民的子孙,当何感想?

我的思绪仿佛展翅的小鸟,翱翔在故土的上空,盘旋着,梦想着……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