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施之不求

作者: 张叶 2016年02月02日哲理文章

《菜根谭》里有一句话:“施之不求,求之无功”,劝诫施恩于人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就是在内心不要总是记着,对外人也不去宣扬(对他人的恩情);反之则“虽百镒难成一文之功”,即若求回报,即使付出了万两黄金,也难有一文钱的功德。

因之,从古至今,我们秉承的传统意义上的施舍,多是无条件地帮助他人,善小而为,厚德载福,彰显施舍者的胸怀修养。然一味施舍,仅求一己安心显然并非“上善若水”的至高境界,这世上,无欲无求的给予向来为人所疑,或者不被珍惜。因之施舍也是分这么几个层面的:

施之无求。楚人张仪破衣烂衫去秦王赢驷那里求职,被秦王轻视,叫下人拿些许小钱赠他解决眼下衣食,使勿来纠缠。张仪觉得受辱,断然拒绝,并表示“我给你办成了事再给钱不迟”。在张仪看来,赢驷的施舍无异于打发一个饥寒交迫的叫花子,这种设施便是最低级的施舍,不在乎,不计较,无所谓。这样的施舍对于有较高精神追求的人来说,就是赤裸的侮辱,士子宁饿死也不肯受。这种施与便是一文不值的施与,付出是为了自己耳根清净,仅仅比棍棒驱赶了事略好一些。

有求乃施。在《西厢记》中,崔莺莺的母亲见张生穷困落拓,又迫于女儿已经委身于他,只好拿出盘缠令张生进京赶考,及第才可以娶到莺莺。这样的求报多数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又如放高利贷者,给予受施者沉重的精神压力,虽施无功,甚而可憎。

施求有道。《警世通言》里记载这么一则故事:元朝天顺年间,江南苏州府吴趋坊的一位名叫施鉴的老者,儿子的先生死去后,他将先生的儿子收留,与自己的儿子一起抚养并供其读书,只当做一善事。未料及这个孩子知恩图报,得第为官后多年仍不忘大恩,帮助施鉴的儿子打赢了官司,重兴了家业。这种施舍,是授之以渔的长远支持,一善到底。

还有一种施舍是抹不开颜面,比如关系尔尔的同事、朋友、远亲去家里蹭吃住,顺财物,心中虽不悦,却难以开口拒绝,咬牙闭眼心道“送与他罢了!”这样的施与便成就了贪婪与麻木,这种施与一旦终止,也最容易成怨恨。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

可见施舍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