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好读书

作者: 武梅 2016年02月02日生活随笔

我一直觉得,冬日是读书的最佳时间。

这种感觉,源自于古人的“三余读书”说和自己几十年来的读书体会。

上初中时,读一本课外书,从中知道,古人提倡利用冬天、夜晚、阴雨天这“三余”时间来读书。那以后,自己便成了这“三余”的极大受益者。每有“三余”时间,便捧卷阅读,正所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三余”读书,让我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快乐,特别是冬天,作为农民的孩子,只有这个季节,才不需要割草、放牛,也从父母那里得到减少干农活和做家务的时间,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闲,可以“一心只读圣贤书”了,那是何等的惬意!况且,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单薄的衣衫,总使我的身体畏惧寒冬。因而,一到寒假,我便喜欢窝在温暖的被窝里,一卷书在手,便如拥着一抱温暖的阳光。冬日读书,既抵挡寒冷的侵袭,又得到心灵的陶冶。一举两得,何等畅快!

就这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利用冬天,我读了不少书。书,便是那圣洁的冬雪,洗涤了我心灵的尘埃。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冬日读书的习惯。直到现在,每年寒假,特别是春节期间,别人走亲访友,聚会娱乐,而我依然安于家的一隅,悠闲地阅读,自感宁静而满足,感觉正如蒙台居所说:“没有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

近日读书,再次读到关于“三余读书”的内容,这才知道,“三余读书”之说,出自《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说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侍讲官董遇很有学问,被称为“儒宗”,很多书生想拜董遇为师,跟他研究学问。董遇不肯收徒,认为书本是最好的老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书生说:“苦渴无日”,即苦于没有时间。听了书生的话,董遇说:“当以三余”。有书生问董遇什么是三余?董遇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对此,人到中年的我,感触又深了一层。

当今社会,经济的繁荣,信息的发展,让每一个人都时时感到忙碌且紧张,一年中,可以用于读书的时间少之又少。只有到了冬天,该收获的,都归仓了;该完成的,都总结了。人,轻松了;心,沉静了;趣,滋长了。此时没有了浮华的春景,让你总是蠢蠢欲动,心旌摇荡,抑或忙着规划这一年的事情而无空闲。也没有了撩人的炎热,刺目的光芒,日以继夜的喧闹,聒噪的蝉鸣蛙鼓,使你躁动不安。正如两句打油诗所说:“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而秋呢?秋是最能让人心生愉悦的时节,可硕果累累的收获的充实感,来自于劳动的忙碌;那风的清爽、云的飘舞、天空的高远、空气的馨香,带来的又是安逸的情绪,或是渐渐衰败的惨淡,以及惨淡后的凄凉。忙碌、安逸、凄凉,注定虽怡人的秋,却只适合于劳作,欣赏,感受,往往无法让人静心阅读。

只有冬了。

也许有人说,凄风,冷雨,严霜,冰雪,给人更多的是不适,与读书何益?是的,冬天是寒冷的季节,它考验着人的意志,但就像上面所说,它也带给人难得的闲暇和心的沉静。

冬日,捧一卷心仪的读物,或斜依床头,打开散发着温馨光芒的床头灯;或沏一杯热茶,窝在松软的沙发里;或伴着一曲轻音乐,浴在窗前温暖的阳光下。总能忘却俗事的纷争与烦恼,心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清新,畅快,悠闲,舒适。

冬日不是蹉跎时,安闲自在好读书。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