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少年心

作者: 子萍 2016年02月25日空间日志

近来甚是怀念高中的人和事,我总在怀念一段岁月,那就是高中时期,18岁的岁月,甚至于梦里无数次回到那段时光。大学的岁月,谈不上美好,甚至于不如意,异地求学,所遭遇的何止不如意,简直不堪回首。高中时期,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文友,还有几个心地纯良的小伙伴,那会儿天大的事就是考试不如意,抑或脸上长了几个青春痘让我们烦恼一阵子。那会儿我们都是土气女生,反复听着MP3里的流行歌曲,上课偷看名着里激荡回肠的故事,喜欢三毛,做着一个流浪的梦。爱死了玛格丽特的《飘》,那种对希望的坚守在我心里引起的波澜震撼,如果你没有路过我的青春,你永远无法理解。那会儿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首映轰动校园,《读者》对此大肆宣传,好几篇文章都是写这部电影纯洁的爱情。我放假特地去看,看完电影又去买书看,熬夜把书看完,看完书就痛骂电影拍的不好。因为书中的故事远比电影来的感动,明天一早眼睛是肿的,一半是熬夜,一半是被感动的哭的。

高中时因为加入学校的“绿岸文学社”社团,才逼的大量看课外书,原因是学长学姐写文章太牛了,我等渣渣级别的必须以勤补拙,那会写东西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真是欲说还休。古人怎么那么神,写绝了年少的心态。那会儿一本《读者》反复看了无数遍,看到好的文章,好的段落,总是不厌其烦摘抄,现在连看书的时间都觉得奢侈。最开心的事是看学长学姐的大作,然后羡慕嫉妒恨,发誓寒假暑假闭门看书,也因此我看了很多中外国名着。记得寒假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从早上看到晚上,晚上看到天亮,除了吃饭洗澡,我心里惦记着书中的故事。买了好多书,出去就是买书逛书店。那会的我确实进步神速,从不会写到文章发表在晚报上,到后来变为一种热爱。

最喜欢高中的语文老师,因为上课引经据典,文采飞扬,当然也包括发牢骚。我最喜欢听语文老师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游离万物思绪飞扬,时而感性,时而愤愤不平点评时事,时而抒发生活。记得有一次上课他说自己有一次深夜回宿舍走在校园的虎丘山上,皎洁的月光下静谧的夜里听到桂花开花的声音,那是一种“空灵的声音”。他就声色并茂描绘他听到的花开的声音,跟我们阐述什么叫“空灵”。说完之后就开始批我们90后,没思想,对自然没有感悟,浮躁,对美的感知一点也没有,就只会带着耳机听流行曲。前一秒还沉浸在他优美动情的描述里,后一秒直接偷笑。我时常一边笑着一边跟着他的思绪走,听他讲“贬官文化”“山水诗人”,然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种语文老师很有才华也很有个性。遗憾的是高三换了语文老师,我只能枯燥的听讲义,做题,语文课不再是我的乐趣所在。

高中时有一帮特有才气的学长,跟在他们身后,我立马微如尘埃。你很难想象为了达到他们那么有才气,我把能看的名着统统看了一遍,只要一有时间就看书。那段时间我看了很多书,虽然贪多,但是阅读量变大了。那会心里眼里,只有这么一个信念,我要跟他们一样厉害,高中三年我真正下功夫学的只有文学,我甚至于痴迷,但终究悟性低,还是没有他们厉害,但没关系,因为也因此我变得不一样,文学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内心,让我的内心变得丰富,感性,也培养了我的人格。到今天,我还是想跟他们一样厉害,这个想法从来没有变过。

记得高中语文老师常说“生活无非就是你说说别人,别人说说你”咋一听,原来我们所有人就只是别人谈资,或许也是别人眼中的笑话。对于我而言,我希望别人是我笔下的故事,心里的故事。岁月是一坛酒,加上生活的苦泪欢笑还有无数的和风细雨做佐料酿造出来必然才有味。故事也是一样,虽然不咸不淡,但是隔了几重岁月,就有了味。我们只是个平凡人,有着平凡人苦乐情愁,也有着平凡人的哀怨感动。

如果你没有路过我们那些平凡的少年岁月,就很难理解《绿岸》在我们的青春岁月中所掀起的波澜。它让我们对美和友情有了新的的认识,也激发了我们对于美和气质的向往。为什么那些日子的我们,总是如此敏感,激动,爱笑,一件小事能笑出泪花,一朵云的形状,一枝花的姿态,一段温暖的音符都能让我们大受感动。这就是青春啊!后来的我们开始在这个世间摸爬滚打,心思不再纯粹、简单,甚至连笑与流泪都不再那么纯粹。而我再也没有那么快乐过,离开故乡,异地求学,又怎一个“伤”能了结。

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 惟有少年心。”那些年少时光,犹如初雪般,虽然美丽,却不能久留。因为漫漫寒冬,总会有一场又一场大雪的降落,覆盖其上。就像那些年少记忆,总会被后来更加精彩的生活所湮没,却依然还记得初雪时的纯粹美丽,和年少最初的震撼与心动。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