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袖里的玄术

作者: 江兴旺 2016年02月27日人生随笔

小时候爱看戏,原因有二,一是喜欢凑热闹,二是喜欢看长袖飞舞时的那种灵动感。在喜欢那灵动感的同时,我一直困惑于长袖的用途。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网络的出现,我才逐渐领悟到古代老百姓根本不会穿戏里那种长袖衣服的,因为它有碍劳动;富裕之家也只有在重大节日和仪式时才穿。可见,戏装是有些夸张的,难怪人们习惯将装模作样称为“做戏”。尽管夸张,但古时袖口比现在的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俗话说“存在必有道理”。那古装宽袖口到底有什么用途呢?我的答案是:用处大着呢!不信?且请我细细说来。

第一个故事是“陆郎怀橘”,见于《三国志·吴志·陆绩传》。陆绩的父亲陆康是汉朝末年的庐江太守。陆绩六岁时,随父亲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他,陆绩揣了三个在袖里。临走时,因跪拜告辞,橘子从袖子里掉了下来。袁术疑惑地问他:“陆郎做客还要藏橘于怀?”陆绩跪着回答说:“打算带回去给母亲吃。”袁术对他大为赞叹。原来长袖是可用来装物。

第二个故事是“太宗怀鹞”,讲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名臣魏征的故事。唐太宗喜欢玩鸟,有一天,别人给了他一只鹞鸟。他十分宠爱,把玩不厌。此时,魏征正好从远处走来,太宗急忙把鸟藏在袖里。魏征假装不知,但在禀告事情之时,借机向太宗讲述古代帝王因玩物丧志的事,劝谏太宗以此为戒。魏征滔滔不绝地讲着,唐太宗只得憋着气耐着性听着,结果竟把那鸟憋死了。原来,长袖也可以被用来掩饰一些不妥行为的。

第三个故事是“袖里吞金”。这是一个讨价还价的方式,由山西人最早发明。袖里吞金其实是一种利用手指进行计算的方法。山西人从小就一面走路一面算账,十个手指就是一把算盘,所以山西人平时总将一双手吞在袖里。袖里交易常被商人用来在公开场合进行讨价还价的方法。原来,长袖还可被用来掩盖太阳底下的秘密交易。

说起袖子的作用,不得不说“两袖清风”的来历了。此典故与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谦有关。明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肆无忌惮地贪污受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少者百两,多者千两。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

我想最早设计长袖的人考虑得更多的可能是它的美感。确实,当人们一提起长袖,就很自然地想起了嫦娥奔月和玉环醉舞时长袖随风飘逸的美感。因此,能否长袖飞舞的水平是判断名伶戏技的主要标准之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长袖逐渐演变成了私相授受、徇私舞弊、暗箱操作的工具。“长袖善舞”这个词也逐渐游离了其美妙曼纱的本意,被用来形容某些人能得心应手地利用金钱、策略、阴谋、人际等资源,来筹划某种肮脏行为;其基本藏物的功效也被某些人演变成了一种“长袖术”,将肮脏交易舞得出神入化、扑朔迷离,令天下之人惊叹,令愚顽之士蒙眼,令良知之人顿足。

呜呼哀哉!难怪俗话说:“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这长袖里究竟有多大空间、多少秘密和多少玄机,恐怕要花费一生去揣摩。我想,我等普通百姓,就不必枉费那心机了。有那闲余时间,我还不如写一篇类似的小杂文呢!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