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悠然

作者: 游水方 2016年02月29日人生感悟

我一直都以为,人之忙来自两方面,一是身忙,二是心忙。身忙不算真的忙,心忙才是真的忙。

过去,在乡下便亲身感受到身忙。犁田、耙地、锄禾、除草、担粪、挑稻、收割,样样都是力气活,常常还受到热辣辣阳光的烘晒,全身汗流浃背,深切感受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滋味。然而,干这种活不需费什么心思,白天出了力气,晚上睡了一觉,第二天又恢复了活力,心不累。

心忙就不同了,心里老是在寻思,老是在算计,老是在忧虑,因而心无宁时,此就可谓真忙了。其实,这些个儿忙有许多是自己找上门的,是自寻烦扰。比如在工作上,本来只需考虑如何做好所干的事就可以了,但你还要思虑事外的领导信任、人际关系、个人得失等等,不就徒增了不少压力?这就是心理学上着名的“瓦伦达心态”。瓦伦达是美国最着名的高空走钢丝表演者之一,在一次极为重大的表演中,他不是专注于做事本身,而是一再考虑这件事可能带来的结果,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让他从70米的高空坠落身亡。再如在生活上,许多人都觉得累,其实一半来自于生存,另一半来自于攀比。就目前而论,生存已不需费多大心思了,许多人就花心思在攀比上,你有靓车我也要有,你有高档房我也要有,在寻思占有的过程中,你不觉得太忙太累了吗?

所谓忙里偷闲,是要让心闲下来,把心中的杂念放下,把人生的得失放下,把个人的荣辱放下,这才是真的闲。然而要达到这种闲也非易事。现在的诱惑太多了,金钱的诱惑,地位的诱惑,美色的诱惑,没有定力是难顶得住的。“青山元(原)不动,浮云任去来。”这是一句充满哲理的诗。人的自性好像青山那样屹立不动,那些如浮云一样的金钱、地位、美色不管如何飘动,于我丝毫没有挂碍。这就是如山般的定力。

陶渊明有这种定力,他毅然辞去官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之所以悠然,在于他摆脱了官场的束缚,远离了车马之喧嚣,把得失荣辱置之度外,心里空灵,没有丝毫挂碍,已超凡脱俗,因而心中才那样怡然自得,领略到人生真意,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苏轼被贬黄州,他内心并没受此所累,夜“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悠然地品赏了江上清风、流水、月色,便“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已超然独立,忘怀得失。他之所以对着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就在于他的洒脱情怀。正如清代古文家方苞所评:“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

那次,朋友邀我到他的住所品茶,我就感受到一份悠然。客厅里就我们两人,那个小区也很幽静。茶几上摆着一套茶具,一个电热水壶,一个不大的紫砂茶壶,几个玲珑小巧的搪瓷杯子。他泡茶很投入,将电热水壶盛上水置于小电磁炉上,水开了先烫洗茶壶,再烫洗茶杯,然后再盛水置于炉上煮沸,放一撮茶叶在茶壶里,把沸水倒进壶中,盖上壶盖,随即丝丝茶香便随着壶嘴的轻烟慢慢溢出,徐徐钻入我的鼻孔,沁入心肺。过了一会,把泡好的茶倒入大的茶杯中,再从大杯倒进小杯里。我端起杯子,把茶慢慢吸进嘴里,细细地品味。我说,这样品茶,真需要闲功夫。他说,其实品茶要有闲情才品出醇香来,品茶不只在茶,更重在过程,才会品出一种好心境,品出一段好时光。好像钓鱼,钓者并非重在吃鱼,而在于享受这个过程。听如此说,我感悟不小。

我没耐性品茶,也没耐性钓鱼,忙里偷闲,只喜欢坐在桌前,伴着一杯开水,静静地看书作文。读一本好书,我仿佛与一位高尚的朋友在倾心交谈,我们有时会心一笑,心便坦然起来,空明起来。有了灵感,也会坐在桌前入神地作文,那些感人的故事,那些心灵的感悟,那些温暖的情怀,便通过手指走进电脑,写成了文心里便怡然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

让心悠然,把心灵安放在宁静的港湾里,远离喧嚣,远离名利,一切都从容淡定,工作忙了也不累。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