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思考

作者: 梅墟雪居 2016年03月07日人生随笔

小孩子玩耍很是不知疲倦的,因为无局无束,没有很多压抑,而且求知欲望很广泛;另一方面来看,小孩子又是很没有耐心的,玩什么都没个正经呢。

老爷爷手里的核桃磨得很光亮了,还是饶有趣味的盘着,或者什么时候,还会告诉别人些养生的道理,但是说歪了时,人家不赞赏,他也不在乎!

感觉上的接受在人们头脑里生成的信息,毫无疑问地会受到本人素质的影响和干扰,有益的、无益的、甚至有害的都是存在的,也就是说,是相互作用形成的。那么,疲劳了的,也是某种相互作用的疲劳。

看了好几位大师级的很多唯美画作,比如,威廉姆-阿道尔夫·布格霍,多表现出人们不经意见发现的,性灵式的美,善良的美,当然,内容很多方面,体系也很充分,所有的画若是连起来,就如同那个时代,在一处恬静安祥的地方,不知为什么,来了乞丐,又有人被抓去吊打。象后来美国的西部片,只是没有英雄。

布格霍的思想里有他想不通的,弄不懂的,但他画了出来。如果他会长命百岁,也许会一直画下去,但是,有一天,当他听到别人说他的画摆造型的样子有些过了,他也不以为然,只是知道画出来就很快乐。总之,让人觉得,他有时象个小孩子,有时象个老爷爷,更多的时候,他爱画那些丰腴可爱的妇人。

有人说唯美主义有很是传统的精英者的意趣,就象是往佛相脸上贴金呢。他们永远不会说疲劳,而是说渴了、饿了、冷了、亮了、暗了,等等,很善于绕弯呢,但就是不轻意告诉你那个地方的青壮男人们在作什么。

一种有所回避的美吧,这种美学在我国五四时期曾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一直延续至今,他与批判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无声的对抗也由来以久,被称作为了艺术而艺术是有些不公正的,大多时候也是代表了中小有产者的观念。

艺术作品的审美疲劳有很典型的时代特徵,那么有没有艺术家的作品在社会学意义上有超前意识呢?或者说,能让人们从各方面和整体看到以后和希望呢?能够传承有续地,因此而摆脱审美疲劳,也许是这样的吧!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