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春住

作者: 石悦 2016年03月14日空间美文

不喜欢写春天的文章,这多半是小时候写作文写怕了的缘故。一到春天,语文老师就叫我们写“春天来了”、“记一次难忘的春游”……带着任务满世界“找春天”,触目皆是寻常景色,下笔却要惺惺作态,凭着书本上受到的一点词藻,东拼西凑成某种模式化的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一年之计,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总之,春的描写负载了太多太多花里胡哨,乍一看似美,细品味极酸,心里一直不以为然。

幸好有机会读到了北宋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我与诗词的缘分甚浅,却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过目难忘,极喜的会编入记忆的程序里存储。比如王观的那句“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想不记住也难。要有怎样的气魄和胸襟,才敢言“赶上春”、“和春住”?要有何等的心境与情怀,才配言“赶上春”、“和春住”?初读之下,大喜过望,忍不住地羡慕那个叫鲍浩然的人,要积几世的福才能修来王观这样的朋友。反复品读,如获至宝,倏忽间有取得真经的感慨,心灵敞亮了。原来,春天,不是想找就能找出来的,也不是想写就能写出来的,而是要“和春住”呢。

和春住,果然春之美,美得让人目不暇接。才见红梅俏了,迎春笑了,杜鹃叫了;又见杏花绽了,山花漫了,沃野灿了。这边,桃花用双唇点燃枯涩了一冬的枝头;那边,柳条靠腰枝摇摆起迷人的探戈。此处,复苏的小草争先恐后地绿遍大地;彼处,刚醒的溪水欢天喜地地踏响天籁。青鞋在田野里大声发言,耕牛牵着犁铧尽情畅想;戏水的鸭轻旋出池塘的笑窝,缤纷的蝶萦绕着群芳的欢乐。春雨一会“随风潜入夜”,一会“润物细无声”。偶尔几声轻轻的春雷为它助兴,激起春雨纷纷,染远山如黛,淡淡,浓浓;烘近柳笼烟,浅浅,深深。春风更得意,绿了江南岸,闹了杏花村,暖了百姓家,满园关不住……我深深地陶醉了!恨不得一伸手就将春姑娘迎进我的厅堂,拥入我的怀中。

和春住,春之意,醉得使人浮想联翩。和春朝夕与共,和光同尘,能听见花开的声音,能看到小蝌蚪游荡的姿式,能品味新叶从鹅黄到浅绿再到碧翠的成长过程,能分享新芽啄得小树发庠,春雨润得竹笋蹿高的生命美丽。那些可掬的笑靥、可捧的嫩蕾、可人的芳香、可心的滋味,着实发酵情愫,激活思想。春天是引领图腾、昭示希望的季节。啊!春风翻动思绪,春景勾人联想。看春潮涌动,便觉一腔热血在沸腾、一片丹心在跳跃、一张蓝图在铺展、一番事业在拔节。我们是春天的歌手,更是春天的耕耘人。我们耕耘的是自然界的春天、人际间的春天,还有艺术的春天科学的春天民族的春天祖国的春天人民心上的春天。我们懂得从犁铧到镰刀的距离、从基石到高楼的距离、从现实到梦想的距离。我们知道春天得从泥土出发,人气得接地气,千里行始于足下,辛勤的汗水和劳作的智慧才流芳百世。不论是磅礴的憧憬,还是葱茏的希冀,我们都愿意把自己当成一粒饱满的种子,播下去,长出春天的葱郁,长出人生的真谛。

和春住,一片风景,一种心境。徜徉在春天的海洋里,和着春天的韵律,放飞情怀,会觉得大自然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云水光色,跟人类的生命是一种相通与相融。大自然无限丰富的形态,无径而不成为人们表达情思的媒介,或鸟语花香,或烟雨空潆,或登高山观日出,或涉大川送夕辉,人在大自然怀抱沐浴灵魂,陶冶性情,开拓胸襟,提升人的精神存在。如果没有这心灵的放牧,如果没有那些华滋的春光、绮丽的风景、鲜活的气息,那么,人类的心智将封闭、枯竭。这也正是春天的启迪,启迪我们蓬勃向上,茁壮成长,心光明媚,生机盎然。这又是一种春天召唤,召唤我们一年之计在于春,养护春天的花,开掘春天的土,哺育春天的苗,唱响春天的歌,成就人生春天、祖国春天的愿景。

和春住,春,一脉脉渗透肌肤,一寸寸剔透灵魂。终知晓,华丽词藻的堆砌,哗众取宠的形容,空洞虚拟的礼赞,无关痛痒的忧戚,都不能破译春天天籁般的音律,也不能诠注四季之首的厚重和意蕴。寻常的叶片,苏醒的泥土,既是春天落脚的码头,又是春天出发的港口。春天可能迟到,却不会缺席。当梨花携着白居易的青衫,桃花氤氲着崔颢的思绪,匆匆细雨缝纫着种子与土地的陌生,农人们开始把汗水和心血给予秧苗,这个时候,春天一定是来了,春意也一定会浓了。

赶上春,和春住。让我们迈开双脚,与种子一起上路;也让我们聚精会神,跟使命一道出发。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