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手中的年鞋

作者: 刘贤虎 2016年03月23日亲情文章

猴年一天天临近,作为这个与中国传统习俗精髓载体的春节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迎来了新变化。但是,在我的记忆中,无论世事如何变化,依永远难忘那双缝制年鞋的手,它饱含着母亲对一家人的爱。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时家里只有两盏煤油灯:一盏用来家用照明,另一盏是出行时的手提马灯。这两盏灯一直贯穿着我童年的所有记忆,也记载着母亲无言的爱,温暖着我童年的生活。

母亲出身地主家庭,是远近闻名的大家闺秀,她还心灵手巧,只要她见过的人,不用去丈量身高,看一眼就可以做出一双合脚的布鞋。

如今想起来,母亲做鞋时那双酸痛的手,表达了一份沉甸甸的爱,正因为她无惧繁琐的制作,才有我们过年走出家门时蹦蹦跳跳的新布鞋穿。那时候,母亲做的布鞋,以灯芯绒的最佳,男鞋大都是灰色或者褐色的面料,女鞋面料是红色或者紫红色;孩子的鞋则会在鞋口沿了一圈黑色的绒线。鞋底与鞋面都夹有绵花,脚一穿进去,软软的,暖暖的,这软暖的感觉温暖了整个年,也蔓延至内心深处……

我是穿着母亲手工布鞋长大的。在老家,几乎所有人会做布鞋,但能做出母亲那样完美的并不多,记忆中,每到过年,村里的婶娘们都会聚集在我家,让母亲手把手教她们做好看的布鞋。

我们家有七口人,母亲每年至少要做20多双鞋,每人各有一双冬鞋和过春节时穿的过年鞋。平时,勤俭的母亲把一些零碎的布料和一些穿得不能再穿的衣服洗净晾干收起来。农闲时,再用麦粉调制成浆糊把布头一层一层铺开,按照布头的形状拼接,一层层铺平一层层涂浆,不知道铺了多少层,母亲说是千层底。尔后,母亲每年要种植苏麻,用苏麻的丝搓麻绳,用以纳鞋底,苏麻绳纳的鞋底,结实而牢固,不管怎么穿都不会破底,而且走路很稳当。

每年冬月,母亲就把提前糊好的千层底拿出来,然后根据大小剪鞋样,剪鞋样的原料是在竹林中找来的“省壳”(竹子的包壳)。每到母亲做鞋时,她就给我3分钱,让我买一颗大针和一个顶针,用于做鞋子时用。

做鞋时,母亲坐在院落的墙角,脚边放着一个竹篮子,一边晒太阳一边和邻居的婶娘们聊天,然后靠着顶针纳鞋底,缝一针要拉一个大弧线,“哧啦、哧拉”的响声如同小夜曲,每缝一针都要用顶针顶一下针眼,然后用力地拔,拔一下就把针放在头发里擦一下。小时候,我不明白这样擦一下的用意,后来才知道,擦一下头发的油性,针不腻容易拉出来。

母亲缝制的鞋底不管是直行,横行还有斜行都如一个直线,针脚细细密密,匀匀称称,母亲将她的爱都缝进这一针一线中,横平竖直都表达了她对子女们的深爱。很多个冬月和腊月的晚上,我总能看到昏暗的煤油灯下,母亲低头弯腰专注缝鞋的样子……那时候,我总在想母亲的手怎么不怕痛?长大了,才明白母亲将痛深埋在心里,化成爱的力量温暖着我们的每一个寒冬。

再后来,人们已经不再习惯穿布鞋,而我年迈的母亲也再不能给我们纳千层底做布鞋了。已经20年没有穿过布鞋的我,现在想来,母亲做鞋的含义,或许是希望我们踏踏实实走路,老老实实做人。又到了穿新衣新鞋的时候,但我再也无法获得一双饱含着母爱温暖朴实的布鞋。那一双双千层底的布鞋已随着远去的煤油灯,承载着我今生无法释怀的记忆远离……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