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记忆

作者: 飘緲 2016年04月05日情感驿站

离开老家已经整整十一年了,初离家的时候,还不甚懂事,只知道是因为父亲离开母亲要带我们投奔三姨而去,三姨是我从小除了母亲外最亲的人,虽然有所不舍,但离开了那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各方面条件都好了很多,还是开心的。自此,“老家”在我心中也只是一个悠远的词,并未摄入太多感情,每每听到小伙伴们有的谈论起自己的老家,印入脑海最多的也只是占据了童年三分之一的放羊娃生活以及晚归时妈妈那在山谷中久久回荡的呼喊回家的声音。

逐渐的,我以为我会忘掉老家,忘掉那里的牛羊、小溪 ,忘掉门前的大桃树和牡丹园,忘掉浓密的竹林和一起玩泥巴的小伙伴,我会融进新的圈子,开始新的生活。然而许是变故之后本就变得敏感的内心,或者逐渐长大后肆意滋长的自尊,不知怎的竟有了“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的感觉。每每看到母亲紧锁眉头、郁郁寡欢的样子,内心总会有种莫名的疼痛,总是会回想起老家时母亲大热天汗流浃背的干着农活却依旧哼着小曲的情景;想起即便母亲无理取闹父亲也会旁边乖乖听着哈哈一笑的情景;想起每天父亲无论多累,劳作完回家后总是蹭的跳到他怀里撒娇的情景……从那个时候开始便会不停的做梦,梦里全是老家:老家那条每天送我上学的黑狗、和小伙伴一起偷柿子的柿子树、整日跟在屁股后叫姐姐的邻家小丫头;很多时候我会跟母亲讲做过的梦,母亲总是若有所思的说:“我也经常梦到那里”,说的时候眼神深邃而悠远。我突然明白母亲是想家了,和我一样。

许是如人所说:怀旧是因为现在过得并不好,总之心中一旦有了执念,行为便会变得不受约束,就这样,老家成了记忆里最温暖的地方。会常常借口补课、作业繁忙不回家,但每年清明和除夕回老家祭祖却从不落下,无论是清明的雨天或是初夕的雪天。年复一年,干净的道场逐渐长起了草,由稀到密,由零星可见到郁郁葱葱,到再也找不到任何在此嘻戏玩耍过的痕迹;老房子也因没了人气显得更加萧瑟,古老的土墙墙面逐渐布满了裂痕。但即便如此,每次回去还是会前前后后仔仔细细的转上好几圈,只要她还在,无论变成什么样子,总会有种莫名的心安。

日子一如既往的过着,几年之后母亲带着我们组建了新的家庭,又搬了一次家,再过了两年,又搬了新居,条件好了很多,也终于摆脱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关于老家的梦渐渐少了,只是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首先会想到的还是那个地方,无论多忙,每年总是会抽空回去看看,走近十里的山路,或许只是为了听听风吹过老家门前那片竹林的声音。

我以为关于老家的情感会就如此不咸不淡的静静流淌在记忆里,我坚信现在的家会给我老家同样的温暖,然而,在我还没能努力融入现在生活的时候,母亲走了,“家”便再也没有了。我又开始重复做起了关于老家的梦:父亲满身是土的从地里回来,母亲哼着最喜欢的《南泥湾》做饭,我们兄妹几个围着灶台趁母亲不注意偷偷拈起一点炒好的菜放进嘴里……我想,母亲是回去了,回到了她从小长大的地方,回到了父亲身边,我记得父亲在梦里告诉过我的。

清明又致,一大早的便急急忙忙往老家跑,我想再看看母亲做饭的厨房、父亲播种的菜地,我相信在那里一定可以找到他们的影子。

终于要到了,远远便看到那树盛开的桃花,有点小激动。到了,然而,老房子呢?呈现在眼前的竟是一片废墟,仅能凭借地上零星散落的破碎的瓦砾、石板,地上横七竖八躺着的房梁、柱子以及一两板未拆除干净的土墙辨别出曾经有户人家的存在。我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接受她最最荒芜破败的样子,只是没想到竟会就这样不复存在了。一直觉得只要老房子在,那段最美好的童年时光就在,家就在,可是现在,竟连这最后的寄托也没有了。哭着给哥哥打电话询问原因,知道是因为老家修路的缘故要将其拆除,我明白老家建设的需要,也希望老家发展的更好,只是我记忆中、梦中最温暖的那个地方却就此再也没有了。

以后的以后,每年依旧会回来这里,心情不好的时候,依旧会来这里听风吹过竹林的声音……我可能会渐渐忘了老家的样子,忘了门前的那棵大桃树和牡丹园,但我会一直记得在这里那份简单的幸福和满足,那份内心深处的放松与自由。即便没有了任何痕迹,这里仍是我最初的家,记忆中、梦中的家,最真实温暖的家。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