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瓦屋

作者: 陈树庆 2016年09月02日生活随笔

瓦屋何许物也?也许你会说,房顶用瓦覆盖的房屋。那你就错了,瓦屋是泥巴,是一种用泥巴做成的玩具。

进入夏季,雨水开始充沛,池塘里的淤泥开始变湿,黏性增大。摔瓦屋的游戏开始在孩子们中间流行起来。小伙伴们跑到池塘边,选择一处离池塘近的地方,脱掉衣服卷起裤腿,光着脚丫跑进池塘去踩泥,争先恐后地从池塘里用手挖出黑黝黝的泥巴,选泥巴是有学问的,首先要选淤泥,这样的泥巴粘性最好;其次,泥巴的水分要适度,水分太大,揉捏出的瓦屋很软;水分太小,捏不成瓦屋。当然,泥巴中更不能掺杂石子等硬物,否则容易对手造成伤害,划破手掌。

将挖好的淤泥,用手捧着来到事先选择好的一处阴凉通风的平台处。一屁股坐在地上,两腿伸开,开始用手反复地将泥巴揉捏,只到感觉手中的泥巴软硬合适了,准备开始摔瓦屋。说是瓦屋,其实就是用泥巴揉捏成类似小碗形状的东西。开始玩时,先把泥巴揉捏几下,团成一个厚圆饼子的模样,再用大拇指从中央开始慢慢往四边抠开,边抠边捏,“碗沿儿”要捏得很厚,“碗底”很薄,这样摔时“碗底”才能全部被震破,而“碗沿儿”却完好无损。

玩摔瓦屋是需要一定“技术含量”的。要提高赢率,必须把握好和泥、捏泥、摔泥等几个环节,但最关键的还是最后的摔。如果瓦屋捏得好摔得也好的话,底部就会爆出一个大大的洞来,这样就需要对方拿自己的泥巴来补上。摔的时候,将瓦屋底部紧紧靠住手心里,举起手来往下摔,手面在这个过程中要逐渐变成与地面平行的,这样瓦屋着地的时候,才会四壁先着地,才不会漏风,才会摔出大大的一个洞来。当把瓦屋高高举起时,小伙伴会先往里面吹口气,念叨一声:“放枪了!响!”没有摔的伙伴则高声说:“不响!”只见小伙伴抡圆了手臂重重摔下时,听见一声清脆的声响,瓦屋落地后绽开了一朵“花瓣”,根据毁坏程度,对方伙伴用泥巴把摔出来的窟窿补上。

可别小看了这些泥巴,在孩提时代那可是占有非凡的重量。为了赢到对方更多的泥巴,小伙伴们想尽各种各样办法让瓦屋洞口能够破损得大一些。摔瓦屋一般是两人比赛,看谁摔得响,更看谁摔的窟窿大。摔出的窟窿要让对方用泥巴补上,窟窿大了挣得泥巴多。泥巴越多,做的碗就越大,摔出的窟窿也可能越大,挣的泥巴也会越多。摔得兴起时,有时不免演变成一场泥巴大战。用泥巴做武器,你来我往,相互攻击,直玩得浑身全是泥巴,一个个变成了“泥猴子”。有时免不了遭父母数落或责罚。但改天,相约继续进行。

如今,娱乐设施多样化,微机、电视进入千家万户,孩子在空余时上网玩游戏或看电视,顶多也就玩玩橡皮泥,没有几个会接触泥巴了,即使想接触,也会被父母阻拦,玩泥巴这种接地气的游戏也渐渐淡出孩子的视野,孩子也体会不到玩泥巴所带来的乐趣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