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民族性

作者: 洪兰 2015年03月11日生活随笔

民以食为天,每一个民族都有独特的烹饪方式,只是我从来没想到它会影响到民族性。

中国菜讲究火候,炒菜要大火,热油,翻二下就起锅,我母亲炒牛肉甚至八分熟就离火,因为锅子还滚烫,这样上桌时,肉正好熟,才会鲜嫩。因此中国的主妇几乎都不能跟家人一起吃饭,都是大家一边吃,妈妈一边在厨房里炒菜,等到她坐下来吃时,大家都吃饱了。所以中国妇女多是隐身在厨房中,即使有独特的性格,也鲜为人知,因此中国画里的美人都是一个模子,她是人,但不是「个人」。

有一次我去看仕女展,听到一个孩子问:「这些画的都是同一个人吗?」母亲说:「不是」。孩子说:「那她们为什麽长得这麽像?」我一看,果然都是瓜子脸丶柳眉丶杏眼丶樱桃小嘴,因为脸上没有表情,所以看起来都一样了。

西餐的沙拉是吃时自己动手拌油醋,主菜是慢火烤或炖,因此主妇可以坐下来跟家人一起吃。我去美国的第一个圣诞节,系主任请我们去他家过节。我看到他太太穿着新衣,优雅的在客厅跟我们聊天,觉得很纳闷:主中馈的人在聊天,等一下我们要吃什麽呢?当烤箱铃响,表示火鸡熟了,系主任叫我们从厨房到餐桌一字排开,每人发一双厨房手套,将烤好的南瓜丶甜薯丶面包布丁,一样样从烤箱拿出来,传到餐桌上,他再端上廿磅的大火鸡,他站着切,他太太坐着吃。

我当下就决定,以後请客要用西式,免得外面吃得兴高采烈,里面煮得天昏地暗,当最後一道菜上桌时,早上去美容院做的头发,已被抽油烟机吹乱了,精心打扮的面孔也被汗水浸湿,黑一块红一块。中国的女主人永远不可能穿着旗袍优雅地在厨房炒菜,因为施展不开来,难怪会被称作「黄脸婆」。

其实,人不适合边吃边说话,因为食道和气管是同一个开口,我们想说话时,大脑会下指令,让会厌软骨把气管打开,使气可以出来发声,同时盖住食道,使食物不会误入气管;吃饭时,会厌软骨把食道打开,把气管盖住,免得噎到。

因此中国家庭吃饭时,一般是安静的,一说话,菜凉了就不好吃了,所以中国父子关系较生疏,同桌吃饭也说不到三句话。西餐是一道一道菜的上,在中间等待的时候,嘴里没食物,可以畅所欲言。

饮食的确是一个民族最大的文化特质,而文化又决定了这个民族的个性。中国文化不强调个人,重视整体与大局,所以小时候不论做什麽事,师长的鼓励一律都是「光耀门楣,为国家争光」;西方文化强调个人,外国人跟孩子说「挺胸抬头,人家才看得见你」;中国的父母说「枪打出头鸟,低头蹲下,不要出声」。

神经心理学家发现,大脑是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改变神经连接,影响下一次行为。假如每个人都是过去经验的总和,我们怎能不谨慎小心过每一天?因为今天的因,就是明天的果呀!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