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鸡的那些事

作者: 孙瑞辉2019年09月29日生活随笔

我以为,只有当年的“家养鸡”才是货真价实的“散养鸡。”

作为农村最常见的家禽之一,鸡之品种十分繁多,本地的散养鸡以三黄鸡(嘴黄、脚黄和眼黄)居多。野性实足的散养鸡因其独特的成长环境,造就了“鸡中之王”的极品身价:一曰野牧家养。散养鸡昼出夜伏,活动范围远至千米之外,时而展翅,时而奔跑,运动量大,肌肉发达;二曰野外觅食。散养鸡食物丰富,以虫草为生,主食昆虫、谷物、麦类及野草,吸清新气,饮天然水;三曰云游野外。常言道:愉悦的心情是健康之良药、营养之保障。乡下树木葱茏,桃红柳绿,景色秀美,散养鸡每天置身野外白相,赏心悦目,尊享贵族待遇,营养可想而知。

以前农村副食品极度匮乏,农民手头颇为拮据,怎么办?于是乡民常常养鸡生蛋以补贴家用。每年初春,“鸡头”(当年对鸡贩子的称呼)挑着层层叠叠的竹箩筐来到村前宅后吆喝兜售鸡仔。不一会,整个村子就沸腾了,主妇们手提篮子像风一般飘然而至。“是正宗三黄鸡口伐?几钿一只呀?赊账吗?”众人连珠炮似的提问,弄得“鸡头”应接不暇,手脚忙乱。“你我都是熟人,不正宗不要钞票。”“鸡头”斩钉截铁地回答。阿姆也挤进人群:“我捉30只,要赊账喔?”“没问题。”“鸡头”一边答应一边从兜里抽出本子,把姓名、价款等一一记录下来。

养殖小鸡颇具凶险。雏鸡要放在木桶或竹篮等器具里面,底下还要放置一些柴草或棉絮,再铺上报纸。喂养小鸡的饲料是从大米中筛出的碎米。雏鸡样子十分可爱,全身乳黄,毛茸茸的,喜欢互挤,抱团取暧。然而,养好雏鸡实属不易,冷不得也热不得,极易患禽流感,彼时缺预防疫苗,倘若遭遇瘟疫鸡仔会夭折殆尽。阿姆也曾经历过这样倒霉的事,但是性格坚毅的她总不怕输:“小鸡瘟光了重新买呀?哪怕亏本也要养。”鸡也会遭遇不测:有跌入粪池淹死的、猫鼠咬死的、被人踩死的等等。记得小时候,我曾经把一只活生生的鸡仔踩得半死。阿姆见状,脸色难看,立马嘱咐我与小伙伴用铁皮畚箕罩住鸡仔,然后,用棍棒在畚箕上“叮叮咚咚”地敲打。没过多久,小鸡居然被震醒了,起死回生了。可笑的是,此后一旦有类似情景,小伙伴不管小鸡死活,都如法炮制,希望能以此拯救小鸡的性命。

如何分辨谁家的鸡?各人各法,或在鸡脚上扎根布条,或在鸡身上剪掉块鸡毛,更普遍的则是采用染不同颜色来加以区分。于是出现了一只只色彩斑斓、形状各异的活蹦乱跳的小鸡。渐渐长大的鸡开始任性起来。阿姆家的公鸡居然与邻家的母鸡好上了,而且还夜不归宿。阿姆明察秋毫,发现隐情立即上门要鸡。对方女主妇也据理力争说:“哼!你家的鸡自己跑到我家来了,怪谁呀?”邻里纷争因“鸡”而升级,唇枪舌战,一波三折,不可开交,真叫鸡犬不宁。无奈,双方只好告到生产队长那儿。队长眉头紧皱,一筹莫展:你们养“的鸡,自己都弄不清楚,叫我怎么分辨?”稍许,机灵的队长说:“我看这样吧,还得让鸡自主选择吧!明天一早,放鸡时,你们各自在屋前撒一把谷子,鸡跑到谁家吃食,就算谁家的。”

到了夏秋之际,生产队长下达“禁鸡”令,国庆节前每户按人计算可养1—3只鸡,余下的自行处理,节后上门核查,违者“格杀勿论”。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