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情古道

作者: 曹其明2019年10月21日生活随笔

但凡言及古道,我的脑海里自会浮现这样一幅画面:画面的中央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桥身乌青,安稳地立着。阳光温暖明净。桥下是汪汪的流水,宽阔的河面把那些半圆形的桥孔倒影成一个或几个立着的镜子。镜子里映着村庄的一角和一些葱茏的古树。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弘一大师用《送别》为我们演绎了古道的另一种况味。在悠远的时空邃道中,长亭接长亭,前路漫漫。沿着长亭古道的绵延,前方山峦起伏,叠叠重重。夕阳拼尽最后一丝的气力,迸发着血黄的光芒。是谁在这微凉的晚风中再次吹响了长笛?抑或是牧童的短笛!

似乎,古道永远都凝聚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成了人类情感的转场。其实也不尽然,倘若你再细心地检视我们的历史长河,就很快发现,古道,它所表达的意指与功能又远非如此。比如,那些曾经活跃在大西南崇山峻岭里充满着喧噐与冲动,骠悍与鬼谲,日夜风啸马鸣的茶马古道。再比如一代代徽州商人饥嚼干粮,渴饮泉水,靠着肩挑背扛,在大山水隙之间踩出的徽杭古道、徽饶古道和徽池古道等,也正是这些沾染着市井烟火与商业气息的沧桑古道,为我们展示了世俗风情的热闹与绚丽。

行文至此,使我蓦然想起另一条因军事战例而光耀历史的古道——陈仓古道。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拉开序幕,韩信为迷惑项羽遣樊哙明修出川栈道,暗领大军巧渡陈仓,成功偷袭了楚军,占据汉中。在这场战争中,无论是那条烧了又修的古栈道,还是暗渡大军的陈仓古道,它们在历史的舞台上都重塑了角色,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承载着两千两百年前的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伟大的军事谋略。也许这也算是一种“道非道,非常道”吧。

我们不妨把时光再次回溯到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天宝年间,一个着青衫仗长剑的中年男子,自九华山道行吟而来:“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这个着青衫仗长剑的中年男子自然就是为九华山正名而来的诗仙李白了。皖南自古多古道,九华山区尤甚。像南阳湾古道,黄石古道,杜村古道,石门高古道,五溪进山古道,里茅山东冲岭古道等等,九华山中古径更是比比皆是。生在九华山区,自然对古道有着深切的感受与理解。它们一条条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直抵九华山腹地。也许,我们再也厘不清哪条山道是李白走过的,哪条山道是杜牧走过的,还有哪些是费冠卿、杜荀鹤、刘禹锡……可以想象,九华山中保存至今的每一条山道都曾是诗羽飘零,风情万种。不仅如此,它们还是善男信女们朝圣礼佛的圣道。不信,你可从那些油亮沉着的石板道上找到他们当年顶礼膜拜的印迹与汗渍。

古道以它的厚实稳重,寓意人性的敦厚仁爱,所谓古道热肠,这是人格化了的古道。当然,古道有时也会让人觉出一种无形的压迫与沉重,但这种压迫与沉重似乎不在于它是由一块块坚硬如铁的石块铺就,而更在于它承载了太多的内涵,比如一种文化,一段历史,乃至一代人的生活以及那些至今还不为人知的秘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