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意趣

作者: 聂汝阳2019年11月08日心情日志

吃,也是一种文化,食物背后所投射出的人文情怀,更是一种别样的雅致。

在台湾,曾欣赏过垦丁的海水、沙滩和日光,也曾站在能隐约感到因风呼啸带来晃动的101大楼顶端,但着实令我眼前一亮的,还是平价夜市里一对夫妇在夜市一角竖起的招牌“棺材板”。那天,我浑身汗水坐进这家小店,它有点80年代的味道:一台电风扇毫无作用地“吱呀”转动,有气无力,敞开式的厨房向外冒出腾腾的热气,桌椅倒是干干净净,但在小店中却显得格外拥挤,就连桌子上的冰镇汽水都不禁冒汗抗议这样令人不适的超高温度。但“棺材板”让这一切都美妙起来。

厚片的面包中心掏空,填满鱼糜、肉碎、米粥、香葱、白菜丁的混合物,入锅中油炸至双面金黄中心酥软出锅,在热气腾腾地等待中,夫妇二人熟练地切开面包精心拼盘,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仿佛姿势优美的舞蹈。我小心翼翼地叉起一小块放入口中,酥脆首先浸入口中,面包油汪汪的香带点西式的味道,慢慢地鱼肉的鲜渡上舌尖,其次大肉的浑厚撞入齿中,最终,葱花的香味从其间挣脱,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绽放,经久不散,完成了味蕾一次完美的旅行。

“棺材板”的制作颇不简单,但台湾人不疾不徐的性格、精细的手艺、严谨的态度,将食物的原本味道完美呈现。当你细细品味的时候,一定不会错过用心制作为食物所增加的独特馨香。台湾人步调慢,生活节奏同样不快,品着美食,看着人们或笑或闹的面孔,听着小店电视里温软的女声,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可是时间怎么会慢呢?只是他们一分一秒地用心来享受生活,慢慢的,满满的,恰似寺庙中僧人礼佛的虔诚。

在陕西,肉夹馍、凉皮,臊子面早已被人夸过,我便不再一一赘述。只记得一个周末,我在街道闲转,饿了刚好瞧见有位穿蓝衫的老伯伯推车卖饼,三轮车上贴着牌子:老字号手制胡麻烧饼。翻翻口袋恰好有零钱,便顺手买了个来。伯伯递过饼,拿在手中沉甸甸的,咬了一口,边吃边走,到了家门口,烧饼也吃完了,这才惊觉于它的不同寻常的美味。饼并不太大却厚实饱满,皮松软却紧实有韧性,饼里夹着盐粒与五香粉芝麻碎,入口咸香无比,加上烤得色泽金黄,更增一分脆甜的口感。

这就是陕西的吃食,不精致却也不矫揉,不复杂却也不寡淡,或许这便是陕西味道的精髓?一如陕西的风土人情,有力、踏实、黄土般无言却厚重。

我们从食物中所感受到的,本来是它的味道。但最终使人念念不忘的,却是那份浓浓的,不散的情,是从口感的升华中所体味到的文化与情怀。我们乐于去体会去欣赏这吃的意趣,只愿与食物相载相依相存的文化情怀得以保留且长存!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