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元宵节

作者: 魏明年2019年11月17日心情日志

过完大年,没有几天,元宵节就到了。对于孩子来说,元宵节比大年更热闹。小时候的家乡农村,电灯还没有普及,就是安了电灯也经常是没有电。一到晚上,漆黑一片,所以孩子们对灯是非常渴望的。由于当时比较贫穷,过元宵节,父母一般不给买灯笼和烟花,孩子们为此想了很多的办法。刚到正月十二,我们一帮小孩就按捺不住了,找来几颗大红萝卜,把下面带尖的部分削掉,把上面带蒂儿的部分翻过来,用刀子在中间剜个坑,放上一点煤油,找妈妈要点棉花,搓成捻,放在煤油里,用一根棍插到萝卜上,一个自制的萝卜灯就做成了。

正月十四的晚上,孩子们就开始上街,我们叫“试灯儿”。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孩子,大人给买一盏灯笼,很神气地在伙伴面前炫耀。很多孩子和我一样,拿着自己做的萝卜灯就跑出来了。有的孩子更简单,不知道从哪儿找来一截三角带或是一块油毡就点上了。冬日漆黑而冷清的乡村街道上,顿时热闹起来。我们一帮坏小子,这几天特别地活跃,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又从村西头跑回村东头。有时候,看到没有大人领着的小女孩提着一个比较好看的灯笼,我们就上去戏弄人家,把冒着黑烟的三角带在人家灯笼的四周晃来晃去,直到把人家弄哭才罢休。

到了正月十六晚上,是上街打灯笼的最后一天了。孩子们开始破坏别人的灯笼,我们叫“碰灯儿”。这一天,不管把谁的灯笼碰坏了,都不会让赔的。

那时候,我们村里有个小剧团,逢年过节组织社员们唱戏,我父亲扮演《红灯记》里的李玉和。不唱戏的时候,父亲就把李玉和用的那盏铁路信号灯放在家里。我美滋滋地提上它,一摇三晃地在伙伴们面前炫耀起来。

以后进了城,每天晚上都生活在灯火通明的环境里,对灯的感觉就淡了许多。再以后有了孩子,每逢过元宵节,也给他买个好看的灯笼上街。孩子似乎对灯笼没有多大的兴趣,我也再找不回来儿时的那种感觉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