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固木雕

作者: 孙菊英2019年11月25日感悟生活

有一种民间工艺,在形式上不言不语,但在骨子里却流淌着曼妙的诉说,这种诉说总能弹奏出人们内心深处的素静流年,时而激越,时而婉转,任凭你将无数遐想反反复复地加载其中,或褒或贬,但它丰富的内涵却不因外界因素受到丝毫干扰,这种民间工艺就是。

由来已久,传人一代又一代。初冬,当我看到木雕作品“文房四宝”和“梅兰”之后,被其巧夺天工的精致深深震撼了。这两幅作品分别都雕刻在一块板子上。“文房四宝”各居其位,而又浑然天成,用心照不宣的内敛彰显着读书人的儒雅细碎。“梅兰”则用清雅幽静突出了“人在无求品自高”的内涵。这两幅作品都出自西固区柳泉乡东坪村老艺人杨吉福之手。初次接触年逾古稀的杨师傅,他的漫谈不急不缓,他的经历充满了色彩,他的为人颇受四邻盛赞。在短短一个多小时的交流中,他浑身的正能量辐射于在场的每个人。我由衷的慨叹,人能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做一回自己,那才是最大的幸福。杨师傅的老伴儿笑眯眯地说:“老杨这人好地很,我这辈子嫁给他享福地很呢。”是的,杨师傅的谦虚和质朴比木雕的精致更令我折服。他不断雕刻着木头,也将自己对木雕的钟爱一刀一刀刻进人生,不愧是西固木雕第一人。

杨师傅告诉我,木雕是雕塑的一种,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称为“精细木工”。木雕从应用及装饰的范围来讲,可分为建筑雕刻、家具雕刻,陈设工艺品雕刻三大类。要想雕出一幅好作品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不但要求匠人绘画技术传神,还要考验雕刻的刀功,要是稍有疏忽,便前功尽弃了。年青的时候,他经常做一些寺庙上的雕刻,平常主要以家具雕刻和工艺品雕刻为主。雕刻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一想,二画,三描,四看,五雕,六修,七磨,八上色”。一想就是在雕之前,在脑子里想象出雕刻作品的样子,反复想,反复推敲可行性等。二画就是在纸上画出图案。这画也不是一撮而就,依然要不断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三描是用铅笔在提前选好的木料上,根据纸上的图案仔细描摹出来。四看是根据已描摹的图案和木料的软硬以及成形度,做好图案和木料的整体规划,做到心中有数。五雕是所有步骤中最关键的一步。先要雕出粗坯,它是整个木雕作品的基础,它以简练的几何形体概括全部构思的造型,做到有层次、有动势,比例协调、重心稳定、整体感强,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轮廓与内轮廓。接着雕粗坯,可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层层地推进。雕粗坯时要注意留有余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适当的放宽。民间行话说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惟愁瘠薄难复肥,内距宜小不宜大,切记雕刻是减法。”紧接着是雕细坯,先从整体着眼,调整比列和各种布局,然后将具体形态逐步落实并成形,为修光打好基础。这个阶段,也是考验匠人雕功的关键时候,因作品的体积和线条已趋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圆熟流畅,要有充分的表现力和想象力。六修是精雕细刻,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和毛糙的地方,使作品表面细致完美。要求刀迹清楚细密,或圆滑、或板直、或粗犷,力求把作品意图准确地表现出来。七磨是根据作品需要,将木雕用粗细不同的木工砂纸搓磨。要求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顺着木料的纤维方向打磨,直到符合上色为止。八上色是毛刷、毛笔、调色缸等为打磨后的木雕着色上光。要顺着木纹进行,这样木质不会被覆盖住,纹理清晰。着色是为了弥补木质的不足或缺陷,起到丰富作品质感美和形式美的作用。

杨师傅说,每雕完一件作品,总能找到不足,心里默默记下来,等到下次再雕时就要吸取经验教训。不过更多的是对新作品的欣赏,如亲手缔造的新生命,有一种成功和收获的快感,这便是木雕的魅力。但是真正感受到它的这种无穷魅力,还要多雕多练,多琢磨,熟能生巧,逐步形成自己木雕的作品风格。同时,在保存时,木雕不宜长时间放在烈日下暴晒;不宜放置在极潮湿或者极干燥的室内;不宜放置于明火、火墙、火炕、火炉的附近;不宜用带水的毛巾擦拭。平常根据室内干净与否,经常用干棉布或鸡毛掸子将木雕上的灰尘掸去,以显示其自然之美。

西固木雕,不但是一种雕塑作品的呈现,而且蕴含着做人的理念。在杨师傅的木雕生涯中,他走过了无数庙宇,看过了很多雕刻作品,请教了很多师傅,琢磨画技和雕技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临别之际,他表示将继续他的雕刻生涯,让西固木雕真正成为民间工艺精品。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