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望月

作者: 张燕梅2019年12月06日心情文章

一丝清凉把白昼拧干,晚上望月的人悄然增多,灼人的焚风消逝天地间,委婉的丹桂清香,中国人喜欢中秋望月,历史悠久,这个习俗源于春秋时期,《长安玩月诗序》记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农耕的社会人们,淳朴善良,勤勉厚道,中秋是收割丰收的季节,白天都忙碌,晚上就聚集一起载歌载舞,喜气洋洋庆祝丰收。晚上的星星闪烁,太飘忽迷乱,月亮成了最好的倾听者,月亮温情又温馨,明亮而不耀眼。原是祭月,演变成了民间的赏月。唐代留下了许多赏月的美好诗篇,待到宋朝,正式定为中秋节。

八月十五正中秋,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我国许多诗人墨客均留下不少的玩月诗章,但在八月十五晚观赏明月的风俗,还只是自唐朝开始。最早的中秋咏月诗名为《中秋月》,是初唐诗人李峤所作“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这首诗抒写诗人抬望眼,圆月清辉朗照,想象千里之外有无风雨交加、阴霾布空的地方,担心对方住处天气欠佳,不能在佳节观赏到可爱的明月。隐含着诗人对家乡亲人的遥念,把满腔的思念亲人心痛透过笔尖,通过文字流向纸面,抖落心事。

偶尔回乡过中秋,一阵嘘寒问暖,祝福节日喜庆,细语畅谈晚饭后,准备好月饼、田螺、柚子、菱角、水果等祭月。常常把柚子皮作为香案,一柱清香,焚烧纸节,拜着明月,寄寓美好的心愿。小时候来不及欣赏殷红窦绿,就要打点素裹秋霜。岁月如流,蒹葭苍苍,明月伴随我度过了几十个中秋,人行月移,去到那里,记忆中最美的一轮明月,是故乡荷塘的明月,荷塘总带一种暖色,跳跃着诗情画意,明月向我们晾晒它的美丽,犹如澄净碧空中,镶嵌一颗硕大的明珠,闪闪发光,素纸满情怀,梦里月亮牵着我的手,柔软心坎,洗涤内心的疲倦和蒙尘的双眸,给你丝丝慰藉。喜欢故乡的明月,因为是那里的人,景,事。情系在水一方,不见不散的故乡,它是每个人的根。

推窗纳月,一轮金色圆月盈盈蓝天,星空如洗,望月是一种情思。纵是月如钩,月如盆,夜阑珊,秋风潇潇。“天上一轮才捧起,人间百姓已昂头”。望月,伫立片刻,左手盈握朗朗月色,右手书一纸流年。素笺淡墨,花香月色相随,怀揣一缕月的光辉,粼粼的心海柔柔的泛起涟漪。据说:亲人是祖先留下的朋友,朋友是自己找到的亲人,节日是祖先积淀下来的快乐,快乐是我们生命的节日。中秋望月之所以在我们每个人心里弥足珍贵,是我们都有一颗火热的心,对美好的渴望,对愿望的期待。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