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里的驼皮匠

作者: 霜剑2019年12月29日感悟生活

上世纪90年代,我时常路过秣陵老街司门桥对面的农业银行,都会情不自禁地抬眼看向街角的巷口,因为那里有个摆修鞋摊子的驼皮匠。

在我的印象里,老街上几乎没有人能说得清楚驼皮匠姓甚名谁,每次我到他的摊子前补鞋修拉链,或是到银行办理业务时,听到最多的就是人们一口一个“驼皮匠”的称呼他,从来没有听到有人喊他的大名。也许,在很多人的心里,巷口的这位驼背弯腰的手艺人就如一粒尘埃一样微不足道。然而,好像那时的人们又离不开这粒尘埃,因为他的修补摊子前总是聚集了三五个前来修理鞋包、衣裤、雨伞、皮带等物件的人。

除了迎接市容检查、大雨大雪和春节这样的特殊时候,当时还不到50岁的驼皮匠每天一大早就从居住的巷子深处的家里一趟趟吃力地将修理用的一口小木箱子、一台补鞋用的油拉拉的手摇缝纫机,还有几只可以收起来的活动小凳子这些个家伙什,一股脑儿地拖到巷口摆放停当,就开始一天的活计了。只需一会儿,就会来几个等着修理的顾客,他们一边跟驼皮匠聊着闲天,一边等着拿修补好的东西走人。每当这个时候才是驼皮匠最开心的时候吧。只见他一手拿针线,一手抓鞋子或其他修补的物件,背显得驼得更加厉害了,头几乎要贴到缝纫机上,双手却很娴熟,手工补、粘、钻、缝鞋底鞋面,手摇缝纫机缝联,行云流水、异常轻快,看得人很是舒服。不一会,只听他从低下的嗓子里发一声“好了”,随即双手递上修理好的鞋子或其他物件,面带微笑地把一双不大却很有光亮的眼睛看向顾客,等着收钱。当然,他的收费永远是街上最便宜公道的,因为街头街尾好几个类似的皮匠摊子就数驼子的收费最少。

在记忆里,我曾经多次找他补鞋修拉链等,可是很少和他说话,也许那时对他这样的形象从心里还是有点排斥吧。直到镇上的一位土记者将他的事迹写成小故事发表在市报的副刊上,才让我对他刮目相看。

在土记者的故事里,驼皮匠可能是有正式的名字的,然而我还是只记住了他的外号。这是一个终身未婚的残疾人,孤身一人生活了一辈子,一辈子只做着替人缝补修理这一样事情。一日三餐都是自己提前预备好的简单饭菜,终年都是穿一身土蓝布衣裤,自己给别人缝补、擦亮了数不清的皮鞋,而他自己一辈子却只穿着廉价的解放鞋。像他这样的残疾人原本是可以免交摊位费的,而他却次次都是提前交上去,任别人怎么劝说都不肯不交。那一年全县都在为西藏的墨竹工卡捐款,土记者从银行的工作人员那里偶然得知,皮匠师傅竟然不声不响地将自己辛辛苦苦为他人修补积攒下的一笔不小数目的钱从银行汇给了县里的相关机构,而他却从来也没有在修理摊子与人闲聊时提到过一个字!

如今不见驼皮匠已经很多年了,老街司门桥对面的农业银行街角的巷口早就换了新的修理摊子,我也再没有到那个新摊子上修理过物件。也许,如今并不止我一个人会偶然想起我们镇上还曾经活过他这样一个驼着背的皮匠师傅吧?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