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间耳房

作者: 古鉴2020年01月02日情感驿站

我当兵曾经住过三个月的那间耳房,差不多过去40年了,却始终住在我的心里。

我当兵的连队,属于师直单位,驻扎在舟山群岛嵊泗列岛一个叫做石柱的山村里。当兵第二年夏季的一日,指导员通知我去参加师部宣传科举办的报道员培训。到了师部门口,哨兵听我说去报道组,便给我指了一个方向:看到前面那个礼堂了吗?就在那里。

走到礼堂的那一刻,从台阶上过来一位老兵。老兵热情地招呼我,把我领进礼堂边上的一间房子。

房子有四十多个平方米,靠墙摆放着三张上下双层的床铺。其中4个床铺上已经有叠得整整齐齐的被子,还有一个上铺上堆了一些书籍报刊,剩下的一个下铺就是我的床铺了。房子中间放着一张由四个课桌拼成的、放了些书的长课桌,另外还有几个凳子。

我就在这间、后来被我们称为耳房的地方,度过了难忘的三个月。

很快我就知道了那间耳房的不简单:从那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连队新闻的笔杆子;军报上出现的与我们部队有关的新闻报道,几乎都与那间耳房沾到边!看似一间普通的耳房,却犹如我们部队的新闻中心!于我个人而言,那间耳房令我对军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仿佛向真正的军人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就是那间耳房,让我知道了有一种新闻叫军事新闻,有一种军人叫战士报道员。负责报道组培训班的是宣传科分管新闻宣传的王干事,除了讲军事新闻的体裁及写作技能之外,他说得最多的就是报道员要懂得军人的使命,理解战士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姓“军”的报道。

短短三个月的学习和生活,给了我受用一生的感悟。一起参加培训班的其他四位战友,两位是上一期培训班留下的优秀报道员,是这一期的骨干,另外两位虽然与我一样是新手,但都具有很强的文字组织能力。在耳房,他们不是阅读就是研究;一旦有时间,他们就扎到连队寻找新闻,回来就埋首写稿。他们潜心学习,一个标题,一篇通讯,反复领悟。哪怕写几十字的消息,也逐字逐句,来回推敲。那时候没有电脑,写一则新闻稿,从打草稿,到反复修改后定稿,要抄写好几遍,三易其稿算是高效率的;定稿后还要用复写纸誊写,写错一个字就要重新誊过……

一个人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总有几个关键点,关键点上遇见的人,将会影响这个人的人生走向。在那间耳房里一个星期后,我已经崇拜起王干事了,我把他作为我效仿的榜样;金锋、周永章、崇英俊、徐卫平,胸怀理想、虚心好学、手脚勤快、积极向上,与他们在一起,你想偷懒也不行,你想落后也不易……

三个月后我离开了那间耳房,被留在宣传科继续写报道。再后来不久,师部又推荐我报考军校,从此,我再没回过那间耳房……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