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荡在历史中的嘹亮军歌

作者: 郭利2020年01月15日人生感悟

军歌是鼓舞士气的威武战歌,是激励战士奋勇杀敌的壮行乐曲。从古至今,有军队就有军歌,在严阵以待的两军阵前,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嘹亮激昂的军歌被热血男儿们铿锵唱响,激励他们去保家卫国、奋勇杀敌,慷慨赴死。

最早的军歌早已无可考,被记录在《诗经·秦风》中的“无衣”应该是春秋时秦国的军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这首军歌一叹三咏,战之必胜的信念跃然其中,足以让唱者听者都振奋心胸。

战国以降,北方的匈奴曾经长期是中原王朝的劲敌。东汉时代,大将军窦宪两次率军横扫大漠,彻底将匈奴打败使之西迁,成就了一代辉煌。《马踏燕然》便是那时的军歌:“批铁甲兮,挎长刀。与子征战兮,路漫长。同敌忾兮,共死生。与子征战兮,心不怠。踏燕然兮,逐胡儿。与子征战兮,歌无畏。”

唐朝时,万国来朝,举行宫廷大宴时经常要演奏一部大型歌舞《秦王破阵乐》,歌云:“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着,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这个乐曲本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领兵征战部队的军歌,用当时流行的五言诗写成,气势磅礴,慷慨激昂。

宋朝从立国之初,就长期受到西北的西夏和北方的辽国威胁。《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曾担任西北边将,作了数首《凯歌》,让士卒传唱。《凯歌》流传至今共五首,其中“天威卷地过黄河,万里羌人尽汉歌。黄堰横山倒流水,从教西去作恩波。”歌词通俗易懂,简单宜唱,并且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元朝末年,天灾人祸并起,民不聊生。后来朱元璋领导的红巾军统一了南方,最后灭亡了元朝。红巾军军歌唱道:“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通篇歌词以民族压迫、拯救百姓作为号召,慷慨激昂,气势如虹,生动体现了“不破黄龙誓不休”的坚强意志和必胜精神。

因为年代久远,资料欠缺,这些军歌我们都已无法知道它们的曲调,听不到那些铿锵旋律了。可是,只看这些豪情荡漾、慷慨激昂的歌词,就已经让我们热血澎湃,为军人们的勇敢无畏而心怀向往与感动。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