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仙

作者: 马浩2020年02月27日心情随笔

山东蓬莱之行,我想用两个字,也就是文本的标题,来给我的深切感受点睛,这一对谐音字,确也能会吾意。

我觉得让这对谐音字拧成一股形意的纲绳,是个不错的选择。古人云,一引其纲,万目皆张。说到鲜,总会让人联想到那些美味的水产品,诸如河鲜、江鲜、海鲜,当其同美为伍,与新配搭,摇身一变,就成了鲜美,新鲜,又别有另一番风情;再说仙字,便会想到得道之人,想到超凡脱俗。我想,而今人们热衷于旅游,多是想让自己逃离繁杂的红尘,放松身心,脱脱身上浓重的俗气,给灵魂解个套吧。

来到蓬莱,如果说吃海鲜,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是物质的话,那么,体会蓬莱独有的民俗风情,则可能做一回逍遥的神仙,海鲜养身,风情滋心。

蓬莱的海鲜吃法,让我有种意外之喜。一般海鲜的吃法,大都是水煮的,诸如海蛤、海蛎子之类,大锅煮透,姜醋汁备好,啤酒咬开,趁热,开吃。当一桌子海鲜上桌时,不由地伸出筷子,不料服务员告知,那是生的,“如果有人喜欢吃生的,当然可以吃。”一个人的素质的高低往往在细微处不经意流露出来。就像这句貌似随意而出的一句话,驱散了我的尴尬,这,无疑是把“推己及人”的思想融进了血液。

蓬莱的海鲜是蒸着吃的,这一创意的发明者,应该是位热爱生活的用心之人。在餐桌中间设蒸锅的创意,或来自火锅,亦未可知。锅里放小米些许,加水,带着孔眼的隔子将海鲜与小米隔离,盖好盖子,开启电钮,根据不同海鲜品类及堆放食材的多寡而定时。如此,蒸出来的海鲜,少了水煮时,被水的稀释鲜,做到了真正的原汁原味。蒸出来的海鲜汁,滴落在锅里,与小米一起熬成海鲜小米粥,味道格外鲜美。

蒸好后,电源自动关闭,粥的温度亦可以继续温着海鲜,而粥也不至于久熬而影响口感,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海鲜趁热,伸出“五爪筢”,手被烫得直甩,嘴直嘘仙气。别说,蒸出来的海鲜,对牙齿来说,有抵抗,对舌尖而言,有挑战,对于一般人来说,此等口福之欢,足可成为神仙,如是饕餮之徒,应是“不知今夕是何年”了。

我在蓬莱首次吃蒸海鲜,是在三仙大酒店,店里的葱烧海参,也是一绝,鲜香随着袅袅地热气飘逸而去,人亦不觉做了一番逍遥之游。

酒足饭饱之后,三仙大酒店的背后,便是蓬莱三仙山景区。“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沧海桑田,而今的蓬莱三仙山与大海一路之隔,三仙山者,蓬莱、方壶、瀛洲三岛之谓也。

不为别的,单是这韵味十足的名字,就激发了人们无限的想象。这些地方,无疑是属于神仙的。成仙得道,大约也是普通人所向往的,能否实现呢?事实的情况是,只能留在神话、童话、传说故事里,但在精神层面是可以达到的。

成仙是道教的追求,其实,这种追求是反自然的,道教与道家学说完全不是一回事。老庄的道家学说,讲的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返璞归真;齐鲁大地,乃儒家的发源地,儒家讲仁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和儒家处世态度,一出世,一入世,殊途同归,都在一个做人上。佛家讲究修行,要人们去恶从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从这一点上来说,与儒家的日三省吾身,是相通。

说到三仙山,莫名地便生出这些零星的想法。这,或许便是三仙山的“仙”气,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景点蓬莱仙岛,有个“三合殿”,一幅图,便是把儒释道绘成“合合大仙”,三位一体,整图一人,细看为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至于,自然的仙岛风貌,以及巧夺天工的岛上建筑,非笔墨所能及也,非身临其境,不能感受其妙。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