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露天电影

作者: 渝生2020年03月17日生活随笔

露天电影顾名思义就是在露天地坝放映的电影。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露天电影曾风靡山城各俱乐部、公园、文化广场,成为当时物资匮乏时期人们的精神食粮。笔者家住沙坪坝,曾无数次去区俱乐部广场看露天电影。露天电影一般是周末放映,影片是当时正规影院上映的大部分电影。有《地道战》《南征北战》《小兵张嘎》《苦菜花》《枯木逢春》等等。一般是黄昏时放映员就在空地上挂上银幕,几张桌子上放着放映机,天一黑就正式放映。

每当周末,我们小孩子家就特别兴奋。打听到今晚放映啥片子,遂奔走相告,下午四、五点钟,带上小凳子买票进入广场,抢占有利位置。若去晚了只能坐或站在后面,甚至在人群外钭着看。到得更晚的正面无法看,干脆到银幕背面去看,但放映时人物影像是反起的。正面看是右侧,背面就变成左侧了。当时笔者正读小学,由于家庭贫穷买不起伍分钱一张的门票。怎么办?翻墙!记得那年夏季的一天,与几个穷伙伴一起趁天黑溜到俱乐部后门围墙处搭人梯从墙上翻越而入。不幸的是我刚一落地,一束手电筒光射来,吓得我赶紧开跑。值班人员则紧追不舍,终于被逮住。十来岁的我被揪着押进办公室。逮住我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青年,他对我说:“小鬼,你为啥翻墙呢?这多危险啊,摔着了咋办?你看,为追你我还摔了跟头。”说着提起了裤脚,果然膝盖处红殷殷一片。我说家穷没钱买票。他当即从衣袋里掏出伍分钱说:“这伍分钱给你,下次要买票进啊。”于是放了我。

看露天电影是那时恋爱中的少男少女约会的主要方式之一。尤其放映的是像《五朵金花》《芦笙恋歌》《阿诗玛》《刘三姐》这类爱情片更是他们谈情说爱时的必然选择。周末下班之后各自回家宵了夜,换上干净的衣服,直奔露天电影场。先到者在门边引领张望,老远看见恋人来了,赶紧迎上去手牵手并排进入广场相拥而坐。随着片子放映,两人感情也渐入佳境。恋爱时期露天电影的爱情片成为他们感情发展的催化剂,爱情之花日益艳丽,最终结出甜蜜的果实。那时的我年纪尚小,对于男欢女爱之事只懵懵懂懂知道一些。但对影片中女孩子貌若天仙的样貌悦耳动听的爱情插曲却有深深的感触,至今难以忘怀。最令笔者难忘的影片当数《柳堡的故事》不但对女主人公二妹子的美貌、纯朴令我心向往之,甚至曾一度是我的梦中情人,而且电影插曲“九九艳阳天”现在仍百听不厌!我不少的电影爱情歌曲就是那时学会的,像《枯木逢春》《冰山上的来客》《芦笙恋歌》中的插曲现在还时不时从《经典老歌》中调出来欣赏一番。相信当今七、八十岁的耄耋老人还会饶有兴致地放送一下当年那些经典爱情电影观看,以此来回味一下当初恋爱时的温馨浪漫时光。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当时笔者还在农村当知青,听回城探亲归来的知青讲,有一部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特别感人,凡是看过的人没有不流泪的,闻听此言,勾起了我的好奇和兴趣。暗自决定,回城后想方设法都要去看一场此片,我不信我会流泪。翌年探亲,回城后就满城跑,到各广场、公园、俱乐部去打听,希望能发现哪里放映此片。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打听到市文化宫广场周末要上映《卖花姑娘》。好不容易盼到周末,吃罢晚饭直奔文化宫。买票进入,天黑影片正式开映。影片叙述了朝鲜底层人民解放前的悲惨生活,花妮和哥哥、妹妹、母亲一家四口以卖花养家糊口,相依为命,内容的确感人。我发现随着影片的深入,场内不断有观众的阵阵抽泣声。片中那催人泪下的“卖花歌”更是引来观众的唏嘘叹息声。尤其是妹妹顺姬眼睛被地主用开水烫瞎的情节使现场大放悲声。片尾花妮一手拿鲜花一手牵着瞎子妹妹,用凄惋悲伤的声调唱着“卖花歌”沿街叫卖,使影片达到高潮,悲怆欲绝的歌声引来观众更大的抽泣和哭声。我发觉自己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滚烫的泪水。

回城工作后我很少看电影,以前的不少影片也只依稀记得,让我记忆深刻的露天电影首推《柳堡的故事》,其次是《卖花姑娘》,它们都是特定历史时期已销声匿迹的露天电影留给我的永生的记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